孙大圣左手捏捏沙和尚,右手又捏捏猪八戒,这两位才回过神来,坐在高处,一脸严肃,默不作声。道士们忙着点灯生火,把他们三个照得跟泥塑金身似的。虎力大仙就纳闷了:“没有坏人,怎么供品都被吃了?”鹿力大仙也疑惑:“看样子像是人干的,有皮的都剥了,有核的都吐了,可是人影呢?”羊力大仙却说:“师兄别怀疑,可能是我们虔诚祈祷,惊动了天尊,三清爷爷下凡享用了这些供品。趁现在仙驾未返,我们赶紧拜求些圣水金丹,献给陛下,那不就是长生不老了吗?”虎力大仙听了,觉得有道理,便吩咐:“徒弟们,奏乐诵经!取法衣来,我要步罡拜祷。”小道士们立刻排好队,磬声一响,齐声念起《黄庭道德真经》。
虎力大仙披上法衣,手持玉简,舞动扬尘,拜伏于地,向天尊启奏:“诚惶诚恐,稽首归依。我等兴教,仰望清虚,灭僧光辉,敕修宝殿。广陈供养,高挂龙旗。望赐些金丹圣水,献给朝廷,寿比南山。”八戒听了,心里七上八下,悄悄对行者说:“这下糟了,吃了东西不走,还等着他们祷告,这可怎么办?”行者捏了他一把,突然开口:“晚辈小仙,先别拜,我等从蟠桃会上来,没带金丹圣水,改日再来赐予。”道士们听见活天尊开口,一个个吓得抖衣而站:“爷爷呀!活天尊临凡,千万别放走,求个长生之法吧!”
鹿力大仙赶紧上前,拜道:“扬尘顿首,谨办丹诚。微臣归命,俯仰三清。自来此界,兴道除僧,国王心喜,敬重玄龄。幸天尊不弃,降圣驾临庭。望留些圣水,赐弟子延寿长生。”沙僧捏了捏行者,小声说:“哥呀,他们又来祷告了。”行者说:“给他们点吧。”八戒愁眉苦脸:“哪里有啊?”行者说:“你看着我,我有办法,你们就都有了。”道士们吹打已毕,行者说道:“晚辈小仙,不必拜伏。我若不留些圣水给你们,恐怕绝了后代;要给你们,又太容易了。”众道士一听,齐齐跪倒磕头:“万望天尊念弟子恭敬之意,乞赐些须。我弟子广宣道德,奏国王普敬玄门。”行者道:“既如此,取器皿来。”
道士们一听,连忙谢恩。虎力大仙抬来一口大缸,鹿力大仙端来一砂盆,羊力大仙把花瓶的花摘了,放在中间。行者说:“你们都出殿前,关上门,不可泄露天机,我好留些圣水给你们。”众道士一齐跪伏在殿外,关上了殿门。行者立刻站起,掀起虎皮裙,撒了一花瓶尿。猪八戒见了,高兴地说:“哥啊,我跟你做兄弟这么多年,这事儿还没见你干过。我刚吃了东西,也想来这一出呢。”于是八戒也掀起衣服,哗啦啦地撒了一砂盆。沙和尚也不甘示弱,撒了半缸,整好衣服,端坐在上道:“小仙领圣水。”道士们推开门,磕头礼拜谢恩,抬出缸去,把瓶盆合在一起,吩咐:“徒弟,拿个钟来尝尝。”小道士拿了个茶钟递给老道士,老道士舀出一钟喝下,只觉得嘴里有股怪味,鹿力大仙问:“师兄,好喝吗?”老道士努努嘴:“不太好喝,有点儿怪味。”
羊力大仙也尝了一口,说:“有股猪尿的味道。”行者坐在上面,听到这里,已经识破了,便大声说:“道号道号,你们好糊涂!三清哪里会下凡?我将真相告诉你们,我们是大唐僧众,奉旨西行,良宵无事,下来逛逛,吃了供养,闲坐嬉戏。你们拜我,我该如何答谢?哪里是什么圣水,你们喝的都是我们的尿!”道士们听了,立刻怒火中烧,拦住门,抄起叉钯扫帚瓦块石头,没头没脸地往里乱打。
孙大圣左手夹着沙和尚,右手夹着猪八戒,三人闯出门,驾着祥云,直奔智渊寺的方丈房。为了不惊动师父,他们悄悄地又躺下睡了。
第二天一大早,国王设朝,文武百官齐聚,整个大殿灯火通明,香烟缭绕。这时唐三藏醒来,喊道:“徒弟们,快来帮我,我们要去换通关文牒了。”行者、沙僧和八戒赶紧起床,穿好衣服,站在师父身边。行者说道:“师父,这国王听信那些道士的话,兴道灭僧,恐怕会不愿意换通关文牒,我们得一起去保护您。”唐僧一听,心里高兴,披上锦襕袈裟。行者带着通关文牒,悟净捧着钵盂,悟能拿着锡杖,把行李和马匹交给智渊寺的僧人看管,然后径直前往五凤楼。
他们在五凤楼前拜见黄门官,说明来意,表示是东土大唐取经的和尚,请求倒换通关文牒。黄门官便进宫禀报:“外面有四个和尚,自称是东土大唐取经的,想要换通关文牒,现在在五凤楼前等候。”国王听了,心中不悦,责问:“这些和尚怎么敢在这里寻死?巡捕官员怎么没把他们抓来?”这时,太师上前劝道:“陛下,东土大唐可是南赡部洲的大国,这些和尚走了万里路才到这里,沿途妖怪横行,他们定有法力。陛下不妨见见他们,看看通关文牒,放他们走,这也是积善缘的好事。”国王听了觉得有理,于是召唐僧等人上金銮殿。
唐僧师徒四人在殿前排列好,递上通关文牒。国王正准备查看,突然黄门官来报:“三位国师来了。”国王慌忙收起文牒,下龙座迎接。唐僧等回头一看,见那三位大仙摇摇摆摆走进来,后面还跟着两个小道童。文武百官都低头不敢直视。三位大仙上了金銮殿,居然不向国王行礼。国王问道:“国师,朕未曾请您,今日为何驾临?”老道士回答:“有件事要告知陛下,那四个和尚是从哪里来的?”国王答道:“是东土大唐派去西天取经的,来此换通关文牒。”三位道士听了哈哈大笑:“我就说他们没走远,原来还在这里!”
国王惊讶地问:“国师何出此言?他们刚刚报了姓名,朕正打算将他们交给国师使用。只是太师所言有理,朕因看他们远道而来,不想断了中华的善缘,才召他们进来验牒。没想到国师有此疑问,莫非他们冒犯了国师?”道士们笑着说:“陛下有所不知,昨日他们在东门外打死了我两个徒弟,放走了五百个囚僧,还毁坏了我们的车辆。晚上又闯进观里,把三清圣像毁了,还偷吃了御赐的供品。我们以为是天尊降临,求些圣水金丹给陛下延寿,结果他们却撒了尿哄骗我们。我们各喝了一口,尝出滋味,正想动手抓他们,他们却跑了。没想到今天还在这里,真是冤家路窄!”
国王听了大怒,想要惩罚唐僧师徒。孙大圣合掌说道:“陛下请息怒,容我们分辨。”国王道:“你们冲撞了国师,国师的话岂有错?”行者说:“他说我昨天在城外打死他两个徒弟,有谁作证?我们就算承认了,派两个和尚偿命,还放两个去取经。他又说我毁了车辆,放了囚僧,这也没有证据,不该死,再派一个和尚领罪罢了。他说我毁了三清,闹了观宇,这就是栽赃陷害了。”国王问:“如何是栽赃?”行者答道:“我们是东土之人,初来乍到,街道都不熟,怎么会夜里知道他们观里的事?既然撒了尿,就该当场抓住,现在却来诬陷我们。天下假名托姓的人多了,怎么就说是我们?望陛下明察。”国王本来昏庸,被行者这么一说,顿时犹豫不决。
就在国王犹豫不决的时候,黄门官又来报告:“陛下,外面有很多乡老请求觐见。”国王问:“他们有什么事?”于是命人宣他们进来。乡老们到了殿前,纷纷磕头,说道:“万岁爷,今年春天一直没下雨,怕夏天会闹旱灾。我们特来请求国师爷爷为我们祈一场甘霖,救救百姓。”国王回道:“乡老们先退下吧,雨自然会来的。”乡老们谢恩而退。
国王转向唐僧等人,说:“你们知道我为什么敬道灭僧吗?就是因为以前求雨的时候,我朝的僧人从未成功过。幸好天降国师,解救了百姓。你们既然远道而来,冒犯了国师,本该问罪。不过我给你们个机会,敢不敢和我国师比试一下求雨?如果你们能求来一场甘霖,救济百姓,我就饶你们不死,换了通关文牒,让你们去西天。如果不行,就要把你们推上刑场示众。”行者笑道:“小和尚也懂得一点求雨的法子。”国王听了,立即命人打扫坛场,准备观看。
不久,官员们摆驾,国王亲自上五凤楼。唐三藏和徒弟们在楼下侍立,三位道士陪国王坐在楼上。不一会儿,有官员骑马来报:“坛场准备妥当,请国师爷爷登坛。”虎力大仙站起身,告辞国王,下楼而去。行者拦住他,问:“先生去哪儿?”大仙回道:“去登坛祈雨。”行者说:“先生也太自负了,不给我们这些远来的和尚留点面子。也罢,强龙不压地头蛇,您先请,不过得在国王面前讲清楚。”大仙问:“讲什么?”行者说:“我们都上坛祈雨,怎么知道雨是谁求来的呢?还是讲清楚比较好。”
大仙不以为然,说:“不用讲,陛下自然会知道。”行者坚持道:“虽然陛下会知道,但我们远道而来,总得讲清楚,免得彼此混淆不清。”大仙无奈,只好说道:“上坛后,只要看我的令牌:一声令牌响,风来;二声响,云起;三声响,雷闪;四声响,雨至;五声响,云散雨收。”行者笑道:“妙啊!小和尚还真没见过这般神奇!请吧,请吧!”
于是,大仙迈步前行,唐僧等人跟在后面,来到坛门外。抬头一看,坛场上搭着一个高台,大约三丈多高。台子两侧插着二十八宿的旗号,顶上摆着一张桌子,桌上有个香炉,香烟袅袅。两边有烛台,烛火闪烁。炉边靠着一块金牌,上面刻着雷神的名字。底下有五个大缸,缸里装满了清水,水面漂着杨柳枝,枝上托着一块铁牌,上面写着雷霆都司的符字。台子左右各有五个大桩,桩上写着五方蛮雷使者的名字。每根桩旁都有两个道士,手持铁锤,准备打桩。台后有许多道士在写文书。正中间设有一架纸炉,上面摆着几个象生的人物,都是执符使者、土地赞教的神像。
大仙走上高台,毫不客气地站定。旁边一个小道士捧着几张黄纸符和一口宝剑递给大仙。大仙接过宝剑,念了几句咒语,把一道符烧在烛上。底下几个道士也拿过一个执符的象生和一道文书,点火焚烧。这时,只听“乒”的一声令牌响,空中忽然起了风。猪八戒心里直打鼓:“不好了!这道士果然厉害,令牌一响,真就起风了!”行者安慰道:“兄弟们别慌,护着师父,我去处理。”
好个大圣,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喊声“变!”就变出一个“假行者”,留在唐僧身边。他的真身出了元神,飞到空中,喊道:“谁是司风的?”吓得风婆婆赶紧捏住布袋,巽二郎也扎紧口绳,上前施礼。行者说道:“我护送唐朝圣僧去西天取经,路过车迟国,与妖道比试求雨,你们怎么不帮我,反而帮那道士?我饶你们,快把风收了。要是再有一点风,把那道士的胡子吹动,各打二十铁棒!”风婆婆连忙答应:“不敢不敢!”于是风立即停了。八戒忍不住大喊:“那先儿请退!令牌响了,怎么一点风都没有?你下来,让我们上去!”
那道士又拿起令牌,烧了符咒,“扑”的一声打了一下,结果空中云雾弥漫。这时,孙大圣在天上大喊:“谁在布云?”吓得推云童子和布雾郎君赶紧出来施礼。行者把刚才的事又说了一遍,这两位也收了云雾,太阳又重新露了出来。猪八戒笑道:“这道士只会忽悠皇帝,糊弄百姓,根本没真本事!令牌响了两下,怎么又没云了?”
这下道士有点慌了,他拔出宝剑,解开头发,念着咒语,又烧了一道符,再次打下令牌。此时,南天门内,邓天君带着雷公电母来到了空中,迎着行者施礼。行者又把前面的事情说了一遍,问:“你们怎么这么听话?是谁的旨意?”天君回答:“这道士的五雷法是真的,他的文书惊动了玉帝,玉帝下旨让我们来帮忙。”行者说:“既然如此,先停下,等我来处理。”于是雷电也停了。
道士更加着急,赶紧添香、烧符、念咒,再次打下令牌。这时,四海龙王齐聚而至。行者当头喝道:“敖广,你们去哪儿?”四位龙王赶紧上前施礼。行者把事情又说了一遍,请他们帮忙。龙王们答道:“遵命!遵命!”行者还谢谢了敖顺:“多亏你儿子上次帮忙捉怪,救了我师父。”
龙王说:“那家伙还关在海里,等着您发落呢。”行者说:“随你们怎么处置,现在先帮我一把。道士的四声令牌结束了,现在该我上场了。不过我不会发符烧檄,也不打令牌,你们得帮我一把。”邓天君说:“大圣吩咐,谁敢不从!不过得有个号令才行,不然雷雨乱了,显得大圣没规矩。”行者说:“我用棍子做号令吧。”雷公吓了一跳:“爷爷呀!我们可吃不消那棍子!”行者说:“不是打你们,只是把棍子往上一指,就要刮风。”风婆婆和巽二郎连忙答应:“就放风!”
“第二指,就要布云。”推云童子和布雾郎君说:“就布云!就布云!”“第三指,就要雷鸣电闪。”雷公、电母道:“奉承!奉承!”“第四指,就要下雨。”龙王们道:“遵命!遵命!”
“第五指,就要晴天无云,别搞错了。”安排妥当后,行者按下云头,把毫毛一抖,收回自己身上。那些人肉眼凡胎,哪知道这些?行者就在旁边高声喊道:“先生请了,四声令牌都响过了,也没见风雨,该我上了。”道士无奈,只好下台让他,气呼呼地往楼上见国王。行者心想:“我跟着看看他怎么说。”
只听国王问:“我在这儿洗耳恭听,你那四声令牌响过,却不见风雨,怎么回事?”道士回答:“今天龙神都不在家。”行者大声说:“陛下,龙神都在家,只是这国师法力不灵,请不来。等和尚请来您看看。”国王说:“快去登坛,我还在这儿等雨呢。”行者得令,立即回到坛上,拉着唐僧说:“师父请上台。”唐僧说:“徒弟,我不会祈雨。”八戒笑道:“他坑你呢,要是没雨,咱们就被烧了!”行者说:“你不会求雨,念经总会吧,我来帮你。”唐僧这才上台,端坐下来,定性归神,默念《密多心经》。正当他坐着时,有个官员骑马来问:“那和尚,怎么不打令牌,不烧符?”行者高声答道:“不用!不用!我们是静功祈祷。”那官员也就回去报告了。
孙悟空听到师父念完经文,便从耳朵里取出金箍棒,迎风一晃,立刻变得丈二长短,碗口粗细。他把棍子往空中一指,风婆婆和巽二郎赶紧行动,皮袋一扯,口绳一解,呼呼的狂风就刮起来了。这风可不一般,吹得满城瓦片飞、砖块翻,沙尘漫天,石头乱滚。真是:折柳伤花,摧林倒树。皇宫的墙壁都被吹得崩裂,五凤楼摇摇欲坠。太阳也黯然失色,黄沙在空中飞舞。武将们在演武厅前惊恐,文官们在会文阁内畏惧。后宫的嫔妃们头发凌乱,金冠和乌纱帽被吹得满天飞。整个城市一片狼藉,君王和儿子都难以相见,街市上没人影,家家户户紧闭门窗。
就在这狂风肆虐的时候,孙悟空再次显神通,把金箍棒一钻,往空中一指。推云童子和布雾郎君立刻行动,浓密的云雾遮天盖地,整个城市陷入一片昏暗。云雾从海上升起,伴着雨水从昆仑而来,瞬间笼罩天地,宛如混沌,让人看不清凤楼门。此时,昏雾笼罩,浓云密布。孙悟空又把金箍棒一钻,往空中一指,雷公和电母立刻行动。雷公骑着火兽下天关,电母挥舞金蛇离斗府。霹雳声震耳欲聋,闪电如红绡飞舞,整个城市在雷电中颤抖。商贾们闻声胆怯,君臣们心惊胆战。雷声如地裂山崩,吓得满城人家家焚香,户户化纸。孙悟空高喊:“老邓!仔细看着那些贪官污吏和不孝之子,多打死几个示众!”雷声更加震耳欲聋。
行者又把铁棒往上一指,龙王们立刻行动,雨水倾盆而下。雨势如银河倾泻,迅猛如云流过海门。楼头滴滴答答,窗外潇潇雨声。天上银河倾泻,街前白浪滔滔。雨水如瓮中捡水,似盆中浇水。孤庄将被淹没,野岸欲平桥。真是桑田变沧海,陆地波涛滚滚。神龙借此机会相助,抬起长江倒灌而下。这场雨从辰时下到午时,车迟城里里外外水漫街道。国王赶紧传旨:“雨够了!雨够了!再下多了就淹坏庄稼了!”
五凤楼下的官员冒雨来报:“圣僧,雨够了。”悟空听后,把金箍棒往上一指,霎时间,雷收风止,雨停云散。国王心中大喜,文武百官纷纷称赞:“好和尚!这才是强中更有强中手!我们国师求雨虽然灵验,但要晴天,细雨还得下半天,怎么这和尚一要晴就晴,顷刻间太阳高照,万里无云呢?”
国王准备回宫,换了关文,送唐僧一行继续西行。正当用御宝时,那三个道士又上前阻拦:“陛下,这场雨不是和尚的功劳,还是我道门的力量。”国王说:“你刚才说龙王不在家,没能下雨,他上去静功祈祷,就下雨了,怎么又争功呢?”虎力大仙说:“我上坛发了文书,烧了符咒,打了令牌,龙王谁敢不来?只是其他地方召请,风云雷雨五司不在,一听我令,赶来时正好撞上这个机会,所以就下雨了。从根本上说,还是我请的龙下的雨,怎么算他的功劳?”
国王有些糊涂,听了这话,又犹豫不决。行者上前一步,合掌奏道:“陛下,这些旁门法术也不算什么功劳,算不得我的他的。现在四海龙王还在空中,我僧未曾发放,他们不敢走。国师若能叫得龙王现身,就算他的功劳。”国王大喜:“寡人做了二十三年皇帝,还没见过活龙是什么样子。你们各显法力,不论僧道,谁叫得来,谁就有功;叫不出,就有罪。”
那道士哪有这本事?就算叫,龙王见大圣在此,也不敢出头。道士说:“我们不能,你来叫。”大圣仰面朝空,厉声高喊:“敖广何在?弟兄们都现原身来看!”龙王听到召唤,立刻现出本身。四条龙在半空中盘旋飞舞,云雾缭绕,飞向金銮殿上。只见:飞腾变化,绕雾盘云。玉爪垂钩白,银鳞舞镜明。髯飘素练根根爽,角耸轩昂挺挺清。磕额崔巍,圆睛幌亮。隐显莫能测,飞扬不可评。祷雨随时布雨,求晴即便天晴。这才是有灵有圣的真龙象,祥瑞缤纷绕殿庭。
国王在殿上焚香,众公卿在阶前礼拜。国王道:“有劳贵体降临,请回,寡人改日醮谢。”行者道:“各位神龙各自归去,这国王改日醮谢。”龙王们径自归海,众神各自回天。这正是:广大无边真妙法,至真了性劈旁门。至于如何除邪,还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