咱们不说唐僧和他的徒弟们怎么脱身,咱们来聊聊陈家庄的救生寺。天一亮,寺里的人们就忙着准备供品,想要献给唐僧。可一到楼下,他们却发现唐僧不见了,大家都慌了,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打听:“唐僧去哪儿了?”一个个叫苦连天,心里想着:“清清把个活佛放跑了!”

没办法,他们只好把准备好的供品都抬上楼,祭祀烧纸。接下来,每年四大祭、二十四小祭,求病祈安、求亲许愿、求财求子的,天天都有香火不断,真是金炉不断千年火,玉盏常明万载灯,热闹得不得了!

与此同时,八大金刚用第二阵香风,把唐僧的四个徒弟送回东土,渐渐地,他们看到了长安。原来,太宗自贞观十三年九月送唐僧出城,到了十六年,工部官在西安关外建了望经楼,专门接经。那一天,太宗刚好回到楼上,突然看到西方满天瑞霭,香风阵阵,金刚在空中喊道:“圣僧,到了长安城了!我们不能下去,这里的人太聪明,恐怕会泄漏我们的身份。”

大圣一听,立刻说:“尊者说得对,但我师父怎么能自己去传经?他需要我们一起送行!”金刚却说:“前几天观音菩萨已经启示过如来,往返只需八天,现在已经过了四天,怕八戒贪图富贵,耽误了时间。”八戒笑着说:“师父成佛,我也想成佛,怎么会贪图呢!大家等我,我交完经就回去!”

于是,大家齐心协力,唐僧挑着担,沙僧牵着马,行者领着圣僧,一起按下云头,落在望经楼边。太宗和众官见了,立刻下楼迎接:“御弟来了?”唐僧下拜,太宗搀起他,问:“这三位是谁?”唐僧回答:“是我途中收的徒弟。”太宗大喜,命侍官:“快去把我的车马扣上,请御弟上马,一起回朝!”

唐僧感激不已,骑上马,孙悟空紧随其后,八戒和沙僧扶着马,挑着担,大家一起进了长安。真是当年清宴乐升平,文武安然显俊英。水陆场中,僧人演法;金銮殿上,主差卿。关文敕赐唐三藏,经卷原因配五行,苦炼凶魔种种灭,功成今喜上朝京。

唐僧和他的四个徒弟随驾入朝,满城的人都知道取经的人回来了。长安洪福寺的大小僧人看到几棵松树的树头都向东,惊讶地说:“奇怪!今夜没刮风,怎么树头都扭过来了?”里面有个唐僧的旧徒弟说:“快拿衣服来!取经的老师父来了!”众僧问:“你怎么知道?”旧徒弟回答:“当年师父走时曾说过:‘我去之后,或三五年,或六七年,只要看松树枝头若是东向,我就回来了。’我师父佛口圣言,故此知之。”

大家急忙披上衣服,到了西街,早有人传言:“取经的人刚到,万岁爷爷接进城来了!”众僧听了,急急跑来,结果碰上了唐僧,见了大驾不敢靠近,随后跟在后面,朝门之外。唐僧下马,和众人一起进朝,唐僧将龙马与经担交给同行者,八戒和沙僧则站在玉阶之下,等待着朝见。

太宗一声令下:“御弟上殿!”唐僧连忙谢恩,坐下来后就让人把经卷抬上来。行者他们也不含糊,赶紧把经卷拿出来,递给近侍官。太宗好奇地问:“这经卷有多少?你们是怎么取来的?”唐僧一脸认真地说:

“我到灵山,见了佛祖,阿傩和伽叶两位尊者先请我去珍楼吃饭,接着又带我去宝阁传经。那尊者要一些人事,我没准备,所以没送他。结果他就把经给了我。感谢佛祖的恩典准备东行时,没想到被妖风抢走了,幸好小徒弟有点本事,把经抢了回来,但结果全是无字空本,让我们都惊呆了!”

唐僧继续说道:“我们又去拜佛,求佛祖,佛祖告诉我们:‘这经成就的时候,有个比丘圣僧下山给舍卫国的赵长者家看诵了一遍,保佑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结果只收了三斗三升米粒黄金,意思还嫌卖便宜,后来他家子孙没钱用。’我们知道尊者要人事,佛祖明白,只好把钦赐的紫金钵盂送给他,才传给我们有字的真经。这经一共有三十五部,经过检验,总共五千零四十八卷,这个数正好是一藏!”

太宗听了,心里高兴,立刻命光禄寺设宴,开东阁来酬谢。就在这时,他看到唐僧的三个徒弟站在阶下,样子都很不一般,便问:“这几个徒弟是外国人吗?”唐僧谦恭地说:“大徒弟姓孙,法名悟空,大家叫他孙行者。他原本是东胜神洲傲来国花果山水帘洞的人,五百年前大闹天宫,被佛祖压在西番两界山石匣里,后来在观音菩萨的劝导下愿意皈依,是我去救出的,真是多亏他保护我。”

唐僧接着介绍:“二徒弟姓猪,法名悟能,大家叫他猪八戒。他原本是福陵山云栈洞的人,因在乌斯藏高老庄捣乱,被菩萨劝善,结果被行者收了,挑担力气大,过水也很给力。”

“还有三徒弟,姓沙,法名悟净,大家叫他沙和尚。他原本是在流沙河作怪,后来也在菩萨的劝导下成为沙门。至于这匹马,可不是主公您赐的。”太宗一听,疑惑地问:“怎么会呢?”

唐僧解释:“我在蛇盘山鹰愁涧过水时,原来的马被这匹马吞了,幸好行者请菩萨问了这匹马的来历,原来是西海龙王的,因有罪被菩萨解救,才让我骑上它。当时变作原马,毛片相同。多亏它登山越岭,跋涉崎岖,去时骑着,回来驮经,真是帮了大忙!”

太宗听了,赞不绝口,又问:“你们远道而来,路程到底有多远?”唐僧回答:“总记菩萨的话,有十万八千里远。途中没记数,只知道经过了十四个寒暑。天天都是山,天天都是岭,遇到的林木不小,遇到的水也宽洪。还经过了好几个国王,都是有照验印信的。”

太宗点头称是,随即叫:“徒弟,把通关文牒拿上来,给主公缴纳。”当时就递上来了。太宗一看,发现是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日发的,忍不住笑道:“你们远道而来,今天已经贞观二十七年了!”文牒上有宝象国、乌鸡国、车迟国、西梁女国、祭赛国、朱紫国、狮驼国、比丘国、灭法国的印章,还有凤仙郡、玉华州、金平府的印章。太宗看完,满意地收下了。

那天,太宗皇帝要举行宴会,便下了殿,和唐僧一起走。太宗突然问:“你的高徒们懂礼貌吗?”唐僧赶紧谦虚地说:“小徒们都是山村的妖怪,不太懂咱们中华的礼数,希望主公能宽恕他们。”太宗大笑:“没关系,没关系,大家一起去东阁赴宴吧!”唐僧谢恩后,招呼他的徒弟们,大家都兴高采烈地往阁内走去。

一进东阁,哇,真是大开眼界!你看那门上挂着彩绣,地上铺着红毡,空气中飘着异香,食物新鲜得让人垂涎欲滴。琥珀杯、玻璃盏,镶金点翠;黄金盘、白玉碗,缠绕着锦花。烂煮的蔓菁、糖浇的香芋,蘑菇的甜美、海菜的清奇,简直让人眼花缭乱!还有姜辣笋、蜜调葵,面筋、木耳、豆腐皮,真是应有尽有,没一样不齐全。

更别提那些奇稀的水果了,核桃、柿饼、龙眼、荔枝、江南的银杏、兔头梨,简直让人忍不住想一口气全吃了!太宗坐在中间,周围文武百官齐聚,歌舞吹弹,热闹得很,大家尽情享乐了一整天。可真是君王的盛会,取得真经,福气满满,佛光普照,真是千古流传的盛事!

宴会结束后,天色渐晚,太宗回宫,众官回家,唐僧他们则回到了洪福寺。刚进山门,寺里的僧人们就磕头迎接,兴奋地说:“师父,今早树头儿突然向东,我们记得您说过的话,赶紧出城来接您,果然如您所言!”唐僧听了,喜悦得合不拢嘴,便进了方丈。

这一晚,八戒也不嚷着要吃喝,行者和沙僧都显得特别稳重。毕竟,大家的道果都完成了,自然安静得多。于是,师徒们在寺里安心睡了一觉。

第二天早上,太宗升朝,面对群臣说:“我想起御弟的功劳,真是深重无比,实在无法报答。一夜无眠,我口占了几句俚谈,权作谢意,但还没写出来。”

他喊道:“中书官来,我念给你,你一一写下。”太宗开始念:“我听说,二仪有象,四时无形,天地间的奥秘,愚者也能识别;而贤哲却难以穷尽其中的数目。可见,显而易见的东西,愚人也不会迷惑;而那些潜藏无形的道理,即使聪明人也会感到困惑。”

他继续说:“所以,象显可征,愚者不惑;形潜莫睹,智者犹迷。佛道崇尚虚无,乘幽控寂,广济万物,典御十方。举威灵而无上,抑神力而无下。大之则弥于宇宙,细之则摄于毫厘,无灭无生,历千劫而亘古。”

太宗的文辞越来越深奥:“我僧玄奘法师,是法门的领袖,幼时聪慧,早悟三空之功;长大后契合神清,先包四忍之行。松风水月,未足比其清华;仙露明珠,岂能比其朗润!因此,我智慧通达,无所累赘,超越六尘,传承千古之芳名。”

“我希望能将真经传布,与日月同辉;景福广布,与天地共存。”太宗的这番话,真是发自内心,豪情万丈!

太宗一写完那篇文辞优雅的文章,就召来唐僧。这时,唐僧在朝门外等着,听到召唤,急忙进殿,行了个大礼。太宗把刚写好的文字递给他,让他好好看看。唐僧看了一遍,连连谢恩,心里感慨:“主公的文采真是高古,理趣深邃,可我不太清楚这篇文章叫什么名字。”

太宗笑着说:“这是我夜里口占的,答谢你的意思,叫做《圣教序》,不知道合不合你的心意。”唐僧赶紧叩头,感激得不行。太宗又谦虚地说:“我这文笔还不够,根本比不上金石之言,尤其是内典,我更是没听过。这样口占的文章,实在是太粗糙了,真是愧疚。”

这时,周围的官员们纷纷祝贺,顶礼膜拜这篇圣教的文章,传遍了内外。太宗问唐僧:“要不你给大家演诵一遍真经?”唐僧赶紧说道:“主公,要演真经,得去佛地,宝殿可不是随便诵经的地方。”太宗一听,心里乐开了花,立刻问:“长安城里哪座寺院干净呢?”

这时,大学士萧瑀站出来说:“城里有一座雁塔寺,非常洁净。”太宗于是命令众官:“把真经各捧几卷,跟我一起去雁塔寺,请御弟谈经。”大家纷纷捧着经卷,跟随太宗一同前往寺中,搭起高台,铺设整齐。

唐僧吩咐:“八戒、沙僧,你们牵着龙马,理好行囊,行者就在我身边。”然后又对太宗说:“主公,想要将真经传遍天下,必须得有副本,原本要好好珍藏,不能随便对待。”太宗点头称是:“御弟说得对,快去翰林院和中书科的官员们,赶紧去抄写真经。”于是又在城东建了一座新寺,取名为誊黄寺。

唐僧捧着几卷经文登上高台,正准备开始诵经,忽然间,香风阵阵,半空中出现了八位金刚,高声喊道:“诵经的,快放下经卷,跟我们回西去!”这一下,行者、八戒、沙僧连同白马都平地而起,唐僧也丢下经卷,跟着他们腾空而去,吓得太宗和众官纷纷仰望天空拜下。

这正是:圣僧努力取经编,西宇周流十四年,苦历程途遭患难,多经山水受迍邅。功完八九还加九,行满三千及大千。大觉妙文回上国,至今东土永留传。太宗和众官拜完后,便选了高僧,在雁塔寺里修建水陆大会,诵读《大藏真经》,超度幽冥的孽鬼,普施善庆,把抄录的经文传遍天下。

话说八大金刚,驾着香风,把唐僧和他的徒弟们连同白马一起送回灵山,前前后后不过八天的功夫。此时,灵山的诸神正齐聚佛前听讲呢。八金刚带着师徒们走进了佛堂,对如来说:“弟子奉命前来,送圣僧等人已经到达唐国,现在把经书交上,特来报旨。”

如来佛祖微微一笑,说:“圣僧,你前世其实是我的两个徒弟,名叫金蝉子。因为你当年不听教诲,轻视我的大教,所以才贬你到东土。不过现在你终于皈依了,秉承我的教义,去取回真经,真是功德无量!我决定加封你为旃檀功德佛。”唐僧听了,心里美滋滋的。

接着,如来又看向孙悟空:“你这小子,因大闹天宫,我用深厚法力把你压在五行山下。如今你也回归了释教,隐恶扬善,途中降妖伏怪有功,给你升职,封你为斗战胜佛!”孙悟空一听,心里乐开了花,嘿嘿一笑。

然后,如来转向猪八戒:“你本是天河水神,天蓬元帅,结果在蟠桃会上喝酒惹事,被贬下界,变成了畜类。幸好你记得爱人的身影,归入大教,保护圣僧,虽说还是顽皮,但你挑担有功,所以我给你升职,做个净坛使者。”八戒一听,立刻嚷道:“他们都成佛了,怎么就我成个净坛使者?”

如来笑着说:“因为你嘴巴大、身子懒,食量也大。天下四大部洲,仰慕我教的人多,净坛使者也是个有用的职位,何乐而不为呢?”八戒听了,心里也觉得有道理,乖乖地谢恩。

接着,如来又看向沙悟净:“你原本是卷帘大将,因在蟠桃会上打碎了玻璃盏,被贬下界,落到流沙河,吃人造孽。幸好你皈依了我的教义,保护圣僧,牵马有功,所以我升你为金身罗汉。”最后,如来对那匹白马说:“你本是西洋大海龙王之子,因犯了不孝之罪被贬。如今你也皈依了,天天驮着圣僧,驮着真经,功德也不少,升你为八部天龙马。”

唐僧和他的徒弟们都叩头谢恩,连马也一同谢恩。然后,如来命人把马带到灵山后崖的化龙池边,推入池中。没多久,那马一展身,竟然退去了毛皮,长出了龙角,浑身金鳞闪闪,腮下生出银须,瑞气缭绕,四爪祥云,飞出化龙池,盘旋在山门上,众佛都赞叹如来的法力。

这时候,孙悟空对唐僧说:“师父,现在我已经成佛了,和你平起平坐,你还戴着金箍,念什么《紧箍咒》呀?不如赶紧念个松箍咒,把它打碎,别让菩萨再来捉弄我!”唐僧笑着说:“当初是为了管住你,才用这个法子。现在你成佛了,自然不需要了,你摸摸看。”孙悟空一摸,果然没有了金箍,心里那叫一个痛快!

此时,旃檀佛、斗战胜佛、净坛使者、金身罗汉,个个都回到了自己的位子上,天龙马也回归了本真,真是热闹非凡啊!

五圣果位的盛典可热闹了,众多佛祖、菩萨、圣僧、罗汉,还有揭谛、比丘、优婆夷,简直是各路神仙齐聚一堂,场面壮观得很!你看那灵鹫峰上,霞光四射,极乐世界里云彩飘荡,金龙懒洋洋地躺着,玉虎安然自若。乌兔和龟蛇在旁边随意游荡,丹凤和青鸾则情意绵绵,真是个美丽的场景!

再看看那些奇花异果,八节花开得正盛,四季的仙果也是争奇斗艳。乔松古桧高耸入云,翠柏修篁摇曳生姿。五色梅花时开时结,万年桃果熟的正好,千果千花争相展示,瑞霭缭绕,真是个仙境啊!这时,大众合掌皈依,齐声念道:“南无燃灯上古佛,南无药师琉璃光王佛……”

接着,大家纷纷念起了各位佛祖的名号,南无释迦牟尼佛、南无过去未来现在佛、南无清净喜佛……这声声佛号,响彻云霄,仿佛连山河都在回应。

然后,南无金刚不坏佛、南无宝光佛、南无龙尊王佛……每一句都充满了敬意,大家念得那叫一个热闹,仿佛在为每一位佛祖送上最诚挚的祝福。再往下念,南无智慧胜佛、南无世静光佛、南无日月光佛……这阵势,真是让人目不暇接!

最后,南无斗战胜佛、南无观世音菩萨、南无大势至菩萨……一连串的名号,简直是把整个佛教界的明星都请来了。大家齐心协力,愿以此功德,庄严佛的净土,回报四重恩,救济三途苦。

若有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大家一起同生极乐国,尽报此一身。就这样,《西游记》的故事到此结束,留下了无数感动与启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