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三藏师徒四人,告别了樵子,踏上了大路,走了几天,突然看到一座城池。三藏兴奋地问:“悟空,你看那城,是天竺国吗?”行者摇摇头:“不是!不是!如来那儿虽然叫极乐,但没有城,只有一座大山,山里有个灵山大雷音寺。天竺国离那儿可远着呢!这城应该是天竺外的一个郡,得走过去才能搞明白。”

不一会儿,他们就到了城外。三藏下马,走进三层门,发现街道冷冷清清,民生凋敝。走到市场,看到一群穿青衣的人围着,几个官员在屋檐下站着。猪八戒这时候不客气,长嘴一伸,喊道:“让路!让路!”那些人一抬头,看到他们的模样,吓得一个个软了腿,纷纷叫道:“妖精来了!妖精来了!”连那些官员都战战兢兢地问:“你们是哪里来的?”

三藏见状,赶紧站出来解释:“贫僧乃东土大唐的,来天竺国大雷音寺求经的。路过这里,不知地名,才进城,真是失礼了,请大家恕罪。”那官员急忙施礼:“这里是凤仙郡,连年干旱,郡侯派我们在这里招募法师祈雨救民。”

行者听了,立马问:“你们的榜文在哪?”众官说:“榜文在这儿,刚打扫完,还没挂上。”行者道:“快拿来我看看!”众官赶紧把榜文展开,挂在屋檐下,大家一看,榜上写得清清楚楚,讲了干旱的苦况,连“斗粟百金”的价格都标了出来,真是让人心疼。

行者看完,问:“郡侯上官是谁?”众官说:“上官是姓,这是我们的郡侯。”行者笑道:“这个姓可不常见。”八戒插嘴:“哥,你没读书,百家姓里还有个上官欧阳。”三藏连忙打断:“徒弟们,别闲聊了。要是能求来一场甘雨,那可是功德无量的事;如果不会,就别耽误路程。”

行者自信满满:“祈雨有什么难的!我老孙翻江搅海,呼风唤雨,都是小菜一碟!”众官听后,急忙去郡中报告:“老爷,喜事来了!”

郡侯正在焚香祈福,听到这个消息,立刻问:“什么喜事?”那官回答:“今天刚发榜,就来了四个和尚,自称是东土大唐派来的,能祈甘雨!”郡侯一听,立马整衣出门,亲自去市口迎接。

当他看到唐僧,毫不在意他徒弟的模样,立刻在街上拜倒:“下官乃凤仙郡郡侯上官,恳请老师祈雨救民!”三藏礼貌回应:“这里不适合说话,待我到寺里再谈。”郡侯连忙邀请:“老师请跟我来,小衙门里有干净的地方。”

于是,师徒们牵马挑担,直奔郡府。郡侯请他们喝茶,没过多久,八戒就像饿虎一样狼吞虎咽,吓得捧盘的人心惊胆战,忙得像走马灯一样添汤添饭,直到八戒吃得饱饱的才停下来。

斋饭结束后,唐僧问:“郡侯大人,这里干旱多久了?”郡侯叹气:“我们凤仙郡已经干旱三年了,草木不生,家家户户都在哭泣。下官发榜求贤,幸好遇到了真僧。”行者一听,脸上露出笑容:“别说千金谢礼了,若能降甘雨,才是我老孙的本事!”

郡侯感激不已,恭敬地请行者上座,低头下拜:“老师若施慈悲,下官绝不敢违背。”行者说:“先别说话,请起。你只需好好看着我师父,等我来行事。”沙僧好奇问:“哥哥,怎么行事?”行者说:“你和八戒过来,跟我一起做个羽翼,等我唤龙来下雨。”八戒和沙僧照办,三人就在堂下,郡侯则焚香礼拜,唐僧坐着念经。

话说行者念动真言,咒语一念,正东上空突然出现一朵乌云,慢慢飘到堂前,竟是东海老龙王敖广!这龙王收了云脚,化作人形,走上前来,恭敬地对行者施礼:“大圣召我有何贵干?”行者摆摆手:“请起,辛苦你了。这里是凤仙郡,连年干旱,怎么不来下雨呢?”

老龙一听,立刻说道:“大圣,我虽然能行雨,但得上天的允许,不能随便来呀!”行者不乐意了:“我路过这里,见民苦,特意叫你来施雨,怎么能推托?”龙王急忙解释:“我可不敢推辞!不过大圣你没有上天的旨意,也没带行雨的神将,怎么能动雨部呢?要不,我回海里点兵,你去天宫请旨,这样我才能按照旨意下雨。”

行者听后,只好放老龙回海。他跳出罡斗,告诉唐僧龙王的事情,唐僧说:“那你去吧,千万别打诳语。”行者于是吩咐八戒和沙僧:“你们保护好师父,我上天宫去。”说完,便消失在空中。郡侯心里紧张:“孙老爷去哪儿了?”八戒笑着说:“他驾云上天去了!”郡侯连忙派人传报,教全城百姓供奉龙王牌位,家家户户都准备清水缸,插上杨柳枝,香火不断,恭敬得很。

与此同时,行者一路飞奔,来到西天门外,护国天王热情迎接:“大圣,取经的事办妥了吗?”行者回答:“差不多了。现在到了天竺国界,凤仙郡已经三年不雨,民苦得很。我想祈雨救他们,叫来龙王,他说没有旨意,不敢擅自行动,所以特来请玉帝下旨。”天王一听,摇头道:“那地方不该下雨啊!听说郡侯冒犯了天帝,所以才遭到干旱。”

行者听了有点懵,急着想见玉帝。天王不敢拦,便让他进去。到了通明殿外,四大天师迎了上来:“大圣,您来干嘛?”行者说:“我为了唐僧,路过凤仙郡,那里干旱,郡侯求我祈雨。我叫来了龙王,他说没有玉帝的旨意,所以来请旨。”四大天师一听,摇头:“那里不该下雨。”

行者笑着说:“不该与该,烦请引奏奏奏,看看我的人情如何。”葛仙翁忍不住说:“俗话说,苍蝇包网儿,真是大面皮!”许旌阳却说:“别乱说,带他进去吧。”于是,四位真人引着行者去了灵霄殿。

到了灵霄殿,玉帝一听,皱起眉头:“那小子三年前冒犯了我,推倒斋天素供,还口出秽言,所以我才设下三件事,等他三件事都解决了,才可以下雨。”四大天师领着行者去披香殿一看,那里有一座米山和一座面山,还有一把金锁,锁梃在明灯下燃烧,真是让人心惊。

行者不明所以,问天师:“这是什么意思?”天师解释:“那厮触犯了天帝,米山和面山要等鸡吃完米,狗吃完面,灯烧断锁梃,才会下雨。”行者一听,吓得不敢再请旨,赶紧走出殿,脸上满是羞愧。四大天师笑道:“大圣别担心,只要你劝他行善,事情就能解决。”

行者听后,决定不去灵霄辞玉帝,直接回到人间。他飞快地回到西天门,见到护国天王,天王问:“请旨如何?”行者把米山、面山和金锁的事情说了一遍,叹道:“天师说要劝那郡侯行善,才能有福气。”于是,行者告别天王,降云下界,准备去劝说郡侯。

那郡侯一见行者,立刻和三藏、八戒、沙僧还有一帮官员围了过来,个个紧张兮兮地问:“大圣,您怎么知道我们这儿干旱的原因?”行者一声喝道:“你们这位郡侯,三年前十二月二十五日冒犯天地,才让老百姓受苦,现在不肯降雨!”郡侯一听,吓得扑通跪下:“老师,您怎么知道三年前的事?”

行者冷冷一笑:“你把斋天的素供推倒喂狗,怎么说?”郡侯心虚,赶紧坦白:“三年前,我在衙门里献斋,结果因为和我妻子吵架,一怒之下把供桌推倒,泼了素馔,狗来了就吃了。这两年我一直在后悔,不知道上天见罪,害了百姓。今天遇到老师,求您指教,上天会怎么处理我?”

行者道:“那一天正是玉皇下界的日子,你把斋供喂狗,还口出秽言,玉帝立刻就记下了你。”八戒好奇地问:“哥,那到底是什么事?”行者接着说:“披香殿里立了一座米山,十丈高;还有一座面山,二十丈高。米山边有只小鸡,一嘴一嘴地啄米;面山边有只金毛狗,长舌短舌地舔面。左边还有一把金锁,下面有明灯,灯火一直烧着锁梃,等鸡吃完米,狗吃完面,锁烧断了,才可以下雨。”

八戒一听,哈哈大笑:“这不简单!哥带我去,变个法身,把米面都吃了,锁也弄断,保证下雨!”行者摇头:“呆子,别胡说!这是上天的安排,你怎么能去碰?”三藏也急了:“那我们该怎么办?”

行者思考了一下:“其实不难,四天师曾告诉我,只要行善就能解。”郡侯听了,急忙拜伏在地:“老师,您教我,我一定会改过自新!”行者说:“你要是真心向善,赶紧念佛看经,我可以替你求情;如果不改,天罚就来了,你的命可保不住!”

郡侯连连磕头,发誓皈依。于是,他立刻召集本地的僧道,开始建道场,大家纷纷写文书,上报天庭。郡侯领着众人拈香拜天,感恩自责,三藏也和他一起念经。与此同时,城里城外的人们,男女老少都开始烧香念佛,善声一片。

行者看着这一切,心里乐开了花,对八戒和沙僧说:“你们两个好好护着师父,我再去一趟。”八戒好奇:“哥,你要去哪儿?”行者说:“这郡侯听了我的话,真心悔过,我得去玉帝那里再求求雨。”沙僧也急了:“哥哥,既然要去,就别耽搁了,快去求一坛雨,成全我们的正果!”

话说这孙大圣一飞冲天,直奔天门外,正好遇上了护国天王。天王一见,问道:“大圣,你今天又来干嘛?”行者笑着说:“那郡侯已经悔改了!”天王听了,心里也高兴。

正在这时,突然看到一个符使者捧着道家文书和僧家的关牒,直往天门外走。符使一看见行者,赶紧施礼:“这可是大圣您劝善的功劳!”行者好奇地问:“你这文牒要送去哪儿?”符使答道:“要送到通明殿,给天师,再传给玉皇大天尊。”行者点头:“那你先去,我随后就到。”于是,符使就进了天门。

护国天王对行者说:“大圣,不用见玉帝了,你直接去九天应元府,借点雷神,直接让他们发雷下雨就行!”行者一听,立刻照办,径直往九天应元府走去。

到了那里,雷门的使者、纠录典者、廉访典者一见,立刻迎上来,施礼问道:“大圣,您找我们有什么事?”行者说:“我有事要见天尊。”三位使者立即传奏,天尊随即下来了,整衣出迎。行者礼毕,开口道:“我来是为了求雨的事。”

天尊问:“什么事?”行者接着说:“我为了保护唐僧,去到凤仙郡,看到那儿干旱得厉害,答应人家求雨,所以特来借贵部的雷神。”天尊听了,皱眉道:“我知道那郡侯冒犯了上天,有三件事没解决,不知道是否可以下雨。”行者笑了:“我昨天已经见过玉帝,他让我去披香殿看那三件事,都是米山、面山和金锁,只要这些都解决了,就能下雨。”

行者继续说:“我现在已经劝化了郡侯,大家都开始行善了,善念满天飞。刚才符使者已经把改过自新的文牒奏上去了,所以我特地来借雷神。”天尊听后,点头道:“既然如此,我就派邓辛和张陶去领着闪电娘子,跟随大圣一起下去,给凤仙郡送雨!”

不多时,四位雷将和行者一起飞到了凤仙境界,开始施法。只听得轰隆隆的雷声,闪电像蛇一样在空中舞动,真是电闪雷鸣,震得人心惶惶。那凤仙郡的百姓,三年没听过雷声,今天一见雷电,个个跪下,手里捧着香炉,嘴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声声善念,果然惊动了上天,正应了那句古话:“人心生一念,天地悉皆知。”

就这样,孙大圣指挥雷将,掣电轰雷,凤仙郡的人们也都纷纷归善,场面热闹非凡。

话说那上界的直符使者,捧着僧道两家的文牒,直奔通明殿去。玉帝一看,心想:“这帮小子有善念,那就看看三件事的情况吧。”正在这时,披香殿的将官急忙报道:“米山、面山都倒了,锁也断了!”话音未落,又有天官带着凤仙郡的土地、城隍、社令等神灵齐来拜奏:“我们这儿的郡主和百姓们都皈依善果,礼佛敬天。求您慈悲,普降甘雨,救救我们吧!”玉帝一听,乐得合不拢嘴,立刻传旨:“风部、云部、雨部,赶紧去下雨,按凤仙郡的界限,今天就要声雷布云,降雨三尺零四十二点!”

四大天师接到命令,立马开始行动,个个都显得神气十足。行者正和邓辛、张陶以及闪电娘子在空中调皮玩耍,突然看到众神齐聚,气氛热闹非凡。风云变幻,甘雨滂沱,雷声轰鸣,闪电耀眼,简直就是一场盛大的天上派对。凤仙郡的人们三年没见过雨,今天终于等到了,纷纷跪下,手捧香炉,嘴里念着:“南无阿弥陀佛!”这一声声善念,果然感动了上天。

雨水倾泻而下,田地里的庄稼都欢快地喝水,村民们乐得合不拢嘴,大家都在庆祝丰收的日子。行者在空中高声喊道:“四部众神,先别走,我去叫郡侯来感谢你们!”于是,众神停在空中,行者飞回郡里,见到三藏、八戒、沙僧,郡侯急忙拜谢。

行者笑着说:“别急着谢我,叫更多人来一起感谢吧!”郡侯立刻传令,召集大家一起朝拜。四部神祇现身,雨部、雷部、云部、风部,龙王、雷将、云童、风伯一个个展现出真身,真是威风凛凛,气势磅礴。凤仙郡的人们终于相信了,纷纷顶礼膜拜。

众神等了一个时辰,大家拜得不亦乐乎。行者在云端对众神说:“谢谢你们!请各位回去吧,我还要教郡里的人们供养你们。”众神听了,纷纷转身离去。

行者回到三藏身边,告诉他:“事情大功告成,咱们可以走了。”郡侯一听,急忙行礼:“孙老爷,您可不能这么说!这次的恩德太大了,我准备设宴款待您们,还要在这里建寺院,立碑刻名,四季供奉!”三藏说:“大人说得对,但我们是西方行脚的僧人,不敢久留。”

郡侯哪里肯放,连夜差人准备酒席,第二天大开盛宴,唐僧高坐,孙大圣、八戒、沙僧陪坐,郡侯和官员们热情款待,真是热闹非凡。宴席上大家都感慨,诗中写道:“田畴久旱逢甘雨,河道经商处处通。”这场宴会让人感受到神僧的恩泽,大家都希望未来能像尧舜时代那样,五风十雨,丰收不断。

宴席过后,郡侯请众人去参观新建的寺院,唐僧惊讶道:“这工程怎么这么快就完成了?”郡侯笑着说:“我催着工人们昼夜不停,特意请您们来看看。”行者也赞道:“果然是个能干的好郡侯!”大家到了新寺,看到殿阁巍峨,山门壮丽,纷纷称赞不已。

行者请唐僧给寺院起个名字,三藏说:“就叫甘霖普济寺吧!”郡侯连声称好,立刻用金贴广招僧众,供奉香火。寺院旁边还立起了四众生祠,每年定期祭祀。看完之后,大家准备启程,郡里的人们知道大圣要走,纷纷准备礼物送行,官员们更是盛装打扮,送到三十里外,大家依依不舍,直至看不见了行者的身影。

这正是:“硕德神僧留普济,齐天大圣广施恩。”究竟此去还有多少日子才能见到如来,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