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八金刚把唐僧送回家后,就不再提了。在那三层门下,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六丁六甲和护教伽蓝齐齐走到观音菩萨面前,恭恭敬敬地说:“弟子们按照菩萨的指示,暗中保护圣僧。今天,圣僧终于完成了他的旅程,菩萨请您将佛祖的金旨交给我们。”菩萨听了非常高兴,连忙答应:“当然可以,当然可以!”接着又问:“那唐僧和他的四位徒弟一路上表现如何?”
众神纷纷回答:“唐僧确实心诚志坚,没法逃过菩萨的眼光。但他受的苦,真是说不尽啊!一路上经历的种种灾难,我们都记在这本灾难簿子上了。”菩萨接过簿子,从头到尾仔细查看,上面写着唐僧的各种磨难。
“哎呀,金蝉遭贬、出胎几杀、满月抛江……这可真是个大难不死的传奇啊!”菩萨一边看,一边摇头叹气。她看到唐僧经历了从被虎袭到失袈裟,从收八戒到渡流沙,真是数不胜数的磨难。
看完后,菩萨突然意识到:“哎呀,佛门里讲究九九归真,唐僧虽然经历了八十个难,但还差一个!这可不行!”于是,她立即吩咐揭谛:“去追上八金刚,让他们给他再增加一个挑战!”
揭谛得令,立刻飞上云头,向东而去。经过一昼夜的赶路,终于追上了八大金刚,悄声告诉他们:“听着,菩萨说不能让唐僧少了这一难,务必遵守!”八金刚一听,立刻行动,呼啦一下把风一压,唐僧和他的徒弟们,还有他们的马和经书,全都摔了个四脚朝天!
唐僧一脚踏入凡间,心里不禁一阵紧张。八戒见了,哈哈大笑:“好啊!这正是快得迟的节奏!”沙僧也跟着说:“对啊!我们走得快了,干脆在这儿歇歇吧。”大圣插嘴:“俗话说,十日滩头坐,一日行九滩,咱们可得休息一下。”唐僧摇摇头:“你们别斗嘴,先认认方向,看这是哪儿。”
沙僧四处望了望,兴奋地说:“是这里!师父,你听听水声。”行者调侃道:“水声听起来像是你祖家呢!”八戒赶紧补充:“他祖家就是流沙河!”沙僧却说:“不是,这里是通天河!”唐僧认真道:“徒弟们,仔细看看岸边。”行者一跃而起,眯着眼仔细观察,落下来后说道:“师父,这里是通天河的西岸。”
唐僧恍若记起:“我想起来了,东岸有个陈家庄。那年我们路过,幸亏你救了他们的儿女,他们还造船送我们过河呢!可现在西岸人烟稀少,我们该怎么办?”八戒一听,立刻抱怨:“这佛面前的金刚也会作弊!他明明说要送我们回去,怎么半路就把我们丢下了?现在真是进退两难!”
沙僧安慰道:“二哥,别抱怨了。师父已经得道,在凌云渡脱了凡胎,这次肯定不会落水的。我们一起想办法把师父送过去。”行者在旁边暗笑:“驾不去!驾不去!”这家伙心里明白,唐僧的九九之数还没完呢,肯定还得经历一难,所以才故意留在这里。
就在这时,忽然听到有人叫:“唐圣僧,唐圣僧!这边来!”四人都吓了一跳,抬头一看,四周无人,只有一只大白鼋在岸边探头叫道:“老师父,我等了你这么多年,你终于回来了!”行者笑着说:“老鼋,真是久违了,今年又见面了!”
唐僧和八戒、沙僧都高兴得不得了。行者对老鼋说:“你要是能接待我们,那就快上岸吧!”老鼋立刻跳上岸,行者让马牵到鼋的身上,八戒蹲在马尾后面,唐僧站在马的脖子旁,沙僧则在另一边。行者一脚踩上老鼋的头,一脚踩在它的背上,笑着说:“老鼋,走稳点!”
老鼋用力蹬开四条腿,踏着水面就像走在平地一样,把师徒四人和马驮在身上,径直往东岸走去。真是应了那句:“不二门中法奥玄,诸魔战退识人天!”一路上,行经了大半天,快到东岸时,老鼋突然问:“老师父,我曾向西方的佛问过我还剩多少年寿,你有没有替我问过?”
唐僧这才意识到,自从到西天后,他只顾着拜佛,根本没想这些事,心里一慌,沉吟半天也没答上来。老鼋一看,知道他没问,便一甩身子,哗啦一下,把四人和马全都扔进了水里。幸好唐僧已经得道,不像以前那样会沉底。而白马是龙,八戒和沙僧也会水,行者显神通,把唐僧扶起,顺利登上东岸。只是经包、衣服和鞍辔都湿透了,真是又好气又好笑!
师徒们刚刚登上岸,整理了一下装备,忽然一阵狂风刮来,天色瞬间变得昏暗,雷声轰鸣,沙石飞舞。你看那风,简直把天地都搅得天翻地覆;雷声一响,连山川都震动得厉害。忽然,火光四射,云层中飞出一阵熌光,雾气弥漫,树木都看不见了。风把尘沙刮得扑面而来,雷声把老虎和豹子都吓得藏了起来,飞鸟在空中叫得乱七八糟。
这可把唐僧吓坏了,赶紧按住了经包;沙僧压住了经担,八戒则牵住了白马。而行者呢,双手握紧铁棒,做好了准备。原来,这风、雾、雷、熌都是阴魔在捣鬼,想要抢走他们的经书。折腾了一晚上,直到天亮才停下来。唐僧战战兢兢地问:“悟空,这是什么情况?”行者气呼呼地说:“师父,你可不知道,我们可是冒着天地之威来保护您取经的。这个经书可不是普通的东西,鬼神都忌惮它,想来暗夺。”
接着,行者继续解释:“因为这经书被水淋湿了,而您又是正法身压住,雷电不能轰,雾气也迷不了我们。再加上我用铁棒护住,所以天亮后阳气一盛,它们就没办法了。”唐僧、八戒和沙僧听完,才恍然大悟,纷纷表示感谢。
不久,太阳高照,他们把经书搬到高崖上晒干,至今那儿还有晒经石的痕迹。四人把衣物都晾在崖边,真是乐趣无穷。就像那句老话说的:“一体纯阳喜向阳,阴魔不敢逞强梁。”这回,他们终于可以安稳地回到仙乡了。
正当他们晒经的时候,突然看到几个打鱼人过来。其中一个认出了他们:“老师父,您就是前年过河去西天取经的吧?”八戒兴奋地问:“对啊,你是哪里人?怎么认得我们?”渔人回答:“我们是陈家庄的人。”八戒一听,立刻问:“陈家庄离这儿有多远?”渔人说:“过南冲有二十里。”
八戒得意地对唐僧说:“师父,我们把经搬到陈家庄去晒吧!那儿有住的地方,还有吃的,正好让他们给我们洗洗衣服。”唐僧想了想,摇头说:“不如就在这里晒干了再走。”这时几个渔人走过南冲,正好遇上了陈澄,便告诉他:“前年在你家祭儿子的师父回来了。”
陈澄一听,立刻带着几个佃户赶过来,跪下道:“老爷取经回来,功成行满,怎么不来我家,而是在这里晒经?”行者说:“等晒干了再去。”陈澄又问:“老爷的经典和衣物怎么湿了?”唐僧如实回答:“去年靠白鼋驮渡河,没想到今年又让它驮回来。快到岸的时候,它问我曾经问佛祖寿年,我没问到,结果就把我们淋了。”接着,唐僧把事情经过详细说了一遍。
陈澄非常恳切地邀请他们去家里,唐僧无奈,只好收拾经卷。不过,没想到石头上有几卷经书被沾住了,结果经尾沾破了。所以,至今那本行经不全,晒经石上还留有字迹,成了一个小小的传说。
唐僧心里懊悔得很,觉得自己和徒弟们对事情太过疏忽了。他一边叹气,一边说:“我们真是怠慢了,没有好好照顾这件事!”这时,孙悟空笑着打断他:“别担心!这经书本来就是完整的,只是沾了点破损,反而显得更有深意,哪是我们能控制的呢?”
于是,师徒们收拾完毕,跟着陈澄去庄上。庄子里的人听说了,个个都像打了鸡血一样,争先恐后地来围观。陈清听说后,赶紧在门前摆香案迎接,还准备了鼓乐,热闹得不得了。没多久,陈清带着全家人出来,感激地拜谢三藏,感谢他曾经救过他们的女儿,并请他们喝茶、吃饭。
三藏虽然被佛祖赏赐了仙品仙肴,早已脱离了凡人的饮食,但老人家们还是苦口婆心地劝他,他也只好勉强应付。孙悟空向来不吃这些东西,也摇头说:“我饱了。”沙僧也不太饿,只有八戒感觉胃口不太好,放下了碗。行者调侃道:“你怎么也不吃了?”八戒无奈地说:“我也不知道,突然就没胃口了。”
于是,他们收起了斋筵,开始谈起取经的事情。三藏将他们之前的经历一一讲述,提到在玉真观沐浴、凌云渡脱胎、雷音寺见如来等事,最后还详细说了得到无字经的经过。就在他准备告别时,陈家人却不愿意放走他们,感激地说:“我们已经为你们建了一座救生寺,专门供奉香火!”
陈家人还请来了曾替他们祭祀的儿女,感激地叩谢。三藏则把经书放在他们家堂前,和他们一起念了一卷《宝常经》。随后,他们来到寺中,发现陈家又准备了丰盛的宴席。还没坐下,就有一波又一波的人来请,络绎不绝,真是热闹得很。
三藏看着新建的寺庙,心里感慨万千。那座庙宇红粉腻,楼台高耸,香气四溢,真是个好地方。八戒看到庙里的塑像,忍不住拉着悟空说:“兄长的模样真像!”沙僧也附和:“二哥,你的也挺像的,不过师父的有点太帅了!”三藏笑着说:“好啊,真好!”
就在这时,行者问:“那大王的庙现在怎么样了?”众人回答:“那庙早拆了,自从你们来后,这寺庙年年丰收,真是你们的福气。”行者笑着说:“这可是天赐的,与我们无关。不过我们会保佑你们,愿你们子孙兴旺,六畜安生!”
众人感激得叩头,前前后后还有人送上果品和斋饭。八戒笑着说:“我以前吃的时候,没人请;现在吃不下,却一个个来请!”尽管他胃不太好,还是狼吞虎咽地吃了不少,直到饱了又有人来请,三藏才说:“我太感激了,今晚就先暂停,明天再来!”
夜深了,三藏守着真经,不敢离开,坐在楼下静静守护。快到三更时,他轻声叫道:“悟空,这里的人都知道我们完成了任务。古人说,真人不露相,露相不真人,怕长时间留在这里,影响大事。”悟空点头:“师父说得对,趁着夜深人静,我们赶紧离开吧。”
八戒和沙僧也都默契地明白了,白马也会意。于是,他们轻轻起身,抬上行李,从庑廊悄悄走出。到了山门,却发现门锁着。悟空使了个解锁法,打开了门,找路向东而去。就在这时,半空中传来八大金刚的呼喊:“逃走的,跟我来!”三藏闻到香风,心中一震。这正是:丹成识得本来面,体健如如拜主人。至于他们如何见到唐王,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