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祭赛国的国王,心里感激得很,特意感谢唐三藏师徒四人帮他捉怪物、获宝物。他可是个大方的主,送了金玉,却一个铜板也不想收。反而命令当驾官给师徒们做了两套常穿的衣服、两双鞋袜,还有两条绦环(腰带),外加干粮和炒货,准备了通关文牒,摆了大排场,文武百官和满城百姓都来送行,连伏龙寺的僧人们也兴高采烈,乐呵呵地为他们送行。

走了大约二十里,唐三藏和众人跟国王告别,国王又送他们二十里。伏龙寺的僧人们可不甘心,送了五六十里还不肯回去,个个都想跟着上西天,或者留在这里修行。行者见他们不愿回去,心里一动,想了个办法,拔了三四十根毫毛,吹了口仙气,喊了一声“变!”结果变出了一群斑斓的猛虎,挡住了前路,吼叫着跳跃。众僧人吓得不敢前进,这才让大圣引着师父策马而去。

这一路上,师徒四人继续向西走,行者把拔下的毫毛收回,正好赶上时序的变化,冬天刚过,春天也不太热,正是出门的好时光。忽然,他们看到一条长岭,岭顶上有条路。唐三藏勒住马,仔细一看,发现路上荆棘丫叉,薜萝缠绕,虽然有些路痕,但两边都是刺人的荆棘。唐僧一脸愁苦:“徒弟,这路该怎么走啊?”行者却笑着说:“怎么就不能走?”

接着,他又说:“徒弟啊,路在下面,荆棘在上,只要小心蛇虫在地上游动,就能过去。你们要是走,腰都伸不开,怎么骑马?”八戒听了,信心满满地说:“没事,我来使出我的钯柴手,把荆棘分开,保证你们连抬轿都能过去。”唐僧摇摇头:“你虽然有力气,但长途跋涉可不是闹着玩的,远近不知,怎么能这么耗费精神!”行者说:“别废话,让我去看看。”

他一跃而起,跳到半空中,眼前的景象真是一望无际。那满地的远山近水,烟雾缭绕,青翠的草地乱糟糟,漫山遍野的绿盖儿。初发的叶子密密麻麻,芬芳扑鼻。远处望去,似乎看不见尽头,近处则像是绿云朵朵。风声轻轻飘荡,阳光透过树影,映照得辉煌耀眼。那中间还有松柏、竹子,梅花、柳树、桑树交错相连,藤蔓缠绕着古树,真是个美丽的地方。

行者看了半天,终于落了下来:“师父,这去处可真远啊!”唐僧慌忙问:“有多远?”行者回答:“一望无际,似乎有千里之遥。”唐僧一听,吓得大叫:“那怎么办?”沙僧笑着说:“师父别担心,我们可以学烧荒,放把火,把荆棘烧掉就行。”八戒却急了:“别胡说!烧荒得等到十来个月,草木枯萎的时候才能引火,现在正是荆棘旺盛的时候,怎么能烧!”行者补充:“就算能烧,也怕被人发现。”唐僧无奈道:“那我们到底怎么过去?”

八戒一拍脑袋,笑道:“要度过这关,还得靠我。”这小子捻了个诀,念了个咒语,腰一弯,竟然长出了二十丈高的身躯,钯柄也变得三十丈长,左右一拽,把荆棘搂开:“师父,快跟我来!”唐僧见了,心里大喜,立刻策马跟上。沙僧挑着行李,行者也用铁棒拨开荆棘。一路上,他们未曾停歇,走了百十里,天快黑时,看到一块空旷的地方,路中间有一块石碑,上面写着三个大字:“荆棘岭”;下面还有两行小字:“荆棘蓬攀八百里,古来有路少人行。”八戒见了,忍不住笑道:“让我老猪给它添两句:从今往后,八戒能开路,直通西方路尽平!”

唐僧听了,欣然下马:“徒弟,辛苦你了!我们就在这里过夜,等明天再走。”八戒却急了:“师父别停,趁天色晴明,我们有兴致,连夜把路搂开!”唐僧无奈,只好答应。

话说八戒这小子,赶紧上前努力,师徒们可是一刻不停,马不停蹄地走了一整天一整夜。眼看天色又晚了,前面竟然传来风吹竹子的声音,松涛阵阵,别提多有意境了。突然,他们发现前方有一片空地,正中间是一座古庙,庙门外松柏苍翠,桃梅争奇斗艳。唐三藏下了马,和三个徒弟一起欣赏这美景,只见古庙靠着寒流,周围荒烟锁住了废丘,仿佛岁月在这里静止。

竹子摇曳,似乎听见了低语;鸟儿在枝头,发出余音,像是在诉说愁苦。这里人迹罕至,鸡犬不闻,闲花野草缠绕着墙头。行者一看,立刻警觉:“这地方不太吉利,待久了可不妙!”沙僧却不以为然:“师兄,你想太多了,这种荒无人烟的地方,哪来的妖怪?”话音未落,忽然一阵阴风刮过,庙门后走出一个老者,头戴角巾,身穿淡色衣服,手握拐杖,脚踩芒鞋,后面跟着一个青脸獠牙的鬼使,头上顶着一盘面饼,跪下道:“大圣,小神乃荆棘岭的土地,知道您来了,特意准备了蒸饼,给师父您请一餐。这里八百里无人家,聊胜于无,吃点东西充饥吧。”

八戒一听,乐得嘴都合不拢了,赶紧上前想拿饼。可行者却早已看出端倪,喝道:“住手!这家伙不是什么好人!别失礼!你是什么土地,竟敢骗我老孙!看棍!”老者一见,立马转身化作一阵阴风,把唐僧带走了,飘飘荡荡,去向不明。行者急得四处寻找,八戒和沙僧也面面相觑,连白马都吓得哀鸣,三兄弟心里慌得一匹,根本不知道该往哪儿找。

与此同时,那老者和鬼使把唐僧抬到一座烟霞石屋前,轻轻放下,老者笑着说:“圣僧别怕,我们不是坏人,乃是荆棘岭的十八公。今夜风清月明,特请您来谈诗,消遣情怀。”唐僧这才稍微定下心来,睁眼一看,真是仙境般的地方:烟云缭绕,清幽人家,正好适合修炼、种竹、栽花,时不时还能见到翠岩上的白鹤,听到青沼里的蛙鸣。

唐僧沉浸在这美妙的环境中,渐渐感到月明星朗,耳边传来人声,听到有人说:“十八公请圣僧来了。”他抬头一看,竟然是三个老者:一个霜姿丰采,第二个绿鬓婆娑,第三个虚心黛色,各个面貌、衣着都不同,纷纷向唐僧作礼。唐僧也回礼道:“弟子有何德行,敢劳各位仙翁光临?”

十八公笑着说:“我们早就听闻圣僧有道,等待您多时,今天终于一见。如果不嫌弃,宽坐叙怀,聊聊禅机。”唐僧躬身问:“请问仙翁尊号?”十八公回答:“霜姿者号孤直公,绿鬓者号凌空子,虚心者号拂云叟,我叫劲节。”唐僧又问:“四位仙翁寿命几何?”孤直公笑着说:“我今年千岁,撑天叶茂,四季如春。香枝郁郁,龙蛇状,碎影重重,霜雪身。自幼坚刚能耐老,从今正直喜修真。乌栖凤宿非凡辈,落落森森远俗尘。”

凌空子接着说:“我年千载,傲风霜,高干灵枝,力自刚。夜静有声如雨滴,秋晴荫影似云张。盘根已得长生诀,受命尤宜不老方,留鹤化龙非俗辈,苍苍爽爽近仙乡。”拂云叟也笑道:“岁寒虚度有千秋,老景潇然清更幽。不杂嚣尘终冷淡,饱经霜雪自风流。七贤作侣同谈道,六逸为朋共唱酬。戛玉敲金非琐琐,天然情性与仙游。”劲节十八公笑着说:“我亦千年约有余,苍然贞秀自如如。堪怜雨露生成力,借得乾坤造化机。万壑风烟惟我盛,四时洒落让吾疏。”

唐僧感激地说道:“四位仙翁,皆享高寿,但劲节翁又千岁余矣,得道如此,丰采清奇,难道非汉时之四皓?”四位老者连忙谦虚:“承过奖!我们不是四皓,而是深山之四操。敢问圣僧,妙龄几何?”唐僧合掌躬身答道:“四十年前出母胎,未产之时命已灾。逃生落水随波滚,幸遇金山脱本骸。养性看经无懈怠,诚心拜佛敢俄捱。今蒙皇上差西去,路遇仙翁下爱来。”

四位老者听了唐僧的话,齐声称赞:“圣僧从小就跟着佛教,真是修行有道,真中正的高僧啊!我们能遇到您,真是三生三世的福分,求您教教我们禅法,给我们一点指点,真是太好了!”

唐僧一听,心里乐开了花,便开始给他们讲起了禅理:“禅就是静,法就是度。只有在安静中才能领悟到道理。领悟的过程,就是洗净心灵,远离世俗。人身难得,中土难生,正法更是难遇,这三样,真是无上的幸运啊!至于那菩提,既不生也不死,空灵无物,圣凡皆可超越。要想明白真理,就得在觉悟中觉悟,在领悟中领悟,灵光一现,万象皆明。只要放下执念,法界自会显露。”

四位老者都侧耳倾听,满脸喜悦,纷纷拜谢:“圣僧您真是禅机的化身!”拂云叟接着说:“虽然禅静,法度,但还得性定心诚。即便是大觉真仙,也得坐稳无生之道。我们之间的玄理,真是大相径庭。”

唐僧问:“道理不是很简单吗,体用合一,怎么会不同呢?”拂云叟笑着回答:“我们生来就坚实,体用自然不同。感受天地的滋养,风霜雨露都让我们成长。可不能只在空虚中打转,你执着于梵语,反而忘了本质。道理本在中国,何必去西方寻求?这就像是白费草鞋,根本不知道在找什么!”

唐僧听得认真,连连叩头致谢。十八公赶紧扶起他,孤直公也拉了他一把,凌空子打了个哈哈:“拂云说的,别全信啊!我们今晚可不是来讨论修行的,还是吟哦逍遥,放宽心怀吧!”

拂云叟笑着指向石屋,调皮地说:“要不咱们去小庵喝茶,怎么样?”唐僧一听,立马点头,跟着四位老者走进了石屋。门上赫然写着三个大字:“木仙庵”。大家坐下后,忽然那赤身鬼使捧着一盘茯苓膏,端着五盏香汤上来了。四位老者热情地请唐僧先吃,唐僧心里有点犹豫,不敢马上动手。

四位老者一口气享用了,唐僧只吃了两块,然后小心翼翼地喝了香汤。他偷偷观察四周,只见这里真是个仙境,光彩照人,宛如月下的美景:“水从石边流出,香气从花里飘来,满座清幽雅致,根本没有一点尘埃。”长老们看到这美景,心情大好,忍不住吟起诗来:“禅心似月迥无尘。”劲节老者立刻接道:“诗兴如天青更新!”这场面可热闹了!

孤直公也不甘示弱:“好句漫裁抟锦绣。”凌空子紧接着:“佳文不点唾奇珍。”拂云叟则说道:“六朝一洗繁华尽,四始重删雅颂分。”唐僧觉得自己一时失口,连忙谦虚:“我这只是胡乱说几句,真是班门弄斧。”劲节老者却说:“圣僧不必谦虚,既然开了头,何不把它完整?”唐僧想了想,最后只好续上两句:“半枕松风茶未熟,吟怀潇洒满腔春。”

十八公赞道:“好个吟怀潇洒满腔春!”孤直公又说:“劲节,你真懂诗,何不再来一篇?”十八公也乐呵呵地接了:“我来个顶针:春不荣华冬不枯,云来雾往只如无。”凌空子也不甘示弱:“无风摇拽婆娑影,有客欣怜福寿图。”拂云叟紧跟着:“图似西山坚节老,清如南国没心夫。”

孤直公又来了:“夫因侧叶称梁栋,台为横柯作宪乌。”长老听得赞叹不已:“真是阳春白雪,浩气冲霄!我也想再来两句。”孤直公笑着说:“圣僧乃有道之士,不必再联句,请赐教全篇,咱们也好借此勉励。”唐僧没办法,只得吟出一首:“杖锡西来拜法王,愿求妙典远传扬。金芝三秀诗坛瑞,宝树千花莲蕊香。百尺竿头须进步,十方世界立行藏。修成玉象庄严体,极乐门前是道场。”

四位老者听完,个个赞不绝口。十八公笑着说:“我这老拙无能,也来试试,别笑我。”于是吟道:“劲节孤高笑木王,灵椿不似我名扬。山空百丈龙蛇影,泉泌千年琥珀香。解与乾坤生气概,喜因风雨化行藏。衰残自愧无仙骨,惟有苓膏结寿场。”孤直公也赞道:“这首诗开头豪爽,联句有力,但结尾太谦虚了,真让人羡慕!”

然后,凌空子也来了:“霜姿常喜宿禽王,四绝堂前大器扬。露重珠缨蒙翠盖,风轻石齿碎寒香。长廊夜静吟声细,古殿秋阴淡影藏。元日迎春曾献寿,老来寄傲在山场。”拂云叟笑着说:“三公的诗,高雅清淡,真是开了我的眼界。虽然我才疏学浅,但也想凑个热闹,别笑我。”于是他吟道:“淇澳园中乐圣王,渭川千亩任分扬。翠筠不染湘娥泪,班箨堪传汉史香。霜叶自来颜不改,烟梢从此色何藏?子猷去世知音少,亘古留名翰墨场。”

唐僧感慨道:“各位老仙的诗,真是珠玉在前,令人赞不绝口。可是夜已深了,我的小徒弟们不知道在何处等我,我得告辞了,希望老仙能指点我回去的路。”四位老者听了,哈哈大笑:“别急,圣僧!我们也是千载难逢的机缘,今夜月明如昼,何不再坐一会儿,等天亮了再送你回去,肯定能见到你的徒弟!”

正说着,外面突然出现了两个穿青衣的小女孩,挑着一对绛纱灯笼,后面跟着一个仙女。那仙女手里拈着一枝杏花,笑吟吟地走了进来。哎呀,这仙女可真美!她的妆容如翡翠般清丽,脸色红润得像胭脂,眼睛闪烁着光彩,眉毛修得恰到好处。她穿着五色梅浅红裙子,上面是一件轻薄的衣裳,脚下是弓鞋,简直妖娆得像天上的仙女,跟当年的妲己也不相上下。

四位老者赶紧问:“杏仙,你怎么来了?”那女子微微一笑,恭敬地道:“听说这里有佳客,我特意来拜访,求见一面。”十八公指着唐僧说:“佳客就在这里,何必求见!”唐僧谦虚地躬身,心里却有点紧张。那女子立刻叫道:“快,献茶来!”两个穿黄衣的小女孩捧着红漆的茶盘,上面放着六个细磁茶盂,里面还有几种奇特的果子,提着一把香气扑鼻的茶壶,斟了茶后,她微微一笑,先把茶奉给唐僧,然后是四位老者,最后自己也喝了一盏。

凌空子好奇地问:“杏仙,为什么不坐下?”这才坐下。茶喝完后,她欠身问道:“今晚大家这么开心,能请教几句佳句吗?”拂云叟谦虚地说:“我们这些人只是小字,唯有圣僧的作品才是真正的盛唐之作,令人羡慕。”那女子笑着说:“如果不介意,请赐教我一观。”四位老者于是朗朗地背出了唐僧的诗和禅法。

那女子满脸春风,笑着说:“我这人不才,也想试试,勉强奉和一律如何?”于是她吟道:“上盖留名汉武王,周时孔子立坛场。董仙爱我成林积,孙楚曾怜寒食香……”四位老者听了,纷纷称赞:“这诗清雅脱尘,真是好句!尤其是‘雨润红姿娇且嫩’!”那女子谦虚地回应:“惶恐!惶恐!刚才听了圣僧的诗,真是锦心绣口,能不能赐教我一阕呢?”

唐僧有些紧张,不敢答应。此时,女子慢慢靠近,低声说道:“佳客,趁着这良宵,你打算怎么做呢?人生苦短,能有几次这样的机会?”十八公见状,笑着说:“杏仙对你有意,圣僧可不能太客气!如果不回应,那就太不识趣了。”孤直公也接着说:“圣僧可不是随便的人,若真有意,可以让拂云叟和十八公做媒,我和凌空子来保亲,成全这段姻缘,何乐而不为呢?”

唐僧一听,脸色立刻变了,跳起来大喊:“你们这些邪物,居然想用美人来诱惑我!刚才还说什么高深的道理,现在竟然用这种手段来骗我,真是不可理喻!”四位老者见他发怒,个个都吓得不敢说话。而那个赤身鬼使更是气得火冒三丈:“这和尚真是不识抬举!我这姐姐,不说别的,光凭她的才华和美貌,就配得上你了!你怎么可以拒绝?别错过了这个机会!孤直公说得对,如果你不愿意,我再给你安排个媒人!”

唐僧惊得不轻,心想他们真是胡说八道,绝不能从。他气愤地说:“你们这和尚,我们好心好意跟你说话,你偏不听,如果我们发起火来,把你抓走,让你一辈子都不能娶老婆,那可就有意思了!”唐僧心里想着:“我的徒弟们不知道在哪儿找我呢!”说着,他忍不住流下泪来。那女子看到,赶紧凑到他身边,拿出一条蜜合绫的手帕给他擦泪:“别烦恼,佳客,我会陪着你,快来享受这美好时光!”

唐僧大喝一声,跳起来就想走,可那些人却死死拉住他,闹得不可开交,直到天亮才停下来。

这时,忽然听到远处传来叫声:“师父!师父!你在哪儿?”原来是孙悟空和猪八戒、沙僧,牵着马,挑着担,整夜没休息,穿过荆棘,东寻西找,终于听到了唐僧的声音。唐僧赶紧回应:“悟空,我在这里,快来救我!”四位老者、鬼使和女子一听,立刻消失得无影无踪。

不久,八戒和沙僧赶到了唐僧身边:“师父,你怎么会在这里?”唐僧叹了口气:“昨天晚上那个老者说土地送斋,我一不小心就被他带到这里。后来又遇到几个老者,他们说我是圣僧,跟我吟诗作对。正当我兴致勃勃的时候,又来了个美丽的女子,想跟我成亲。我坚决不从,正想离开,你们就来了。”

悟空问:“你跟她们聊了什么,没问她们的名字吗?”唐僧说:“我问了,那个老者叫十八公,号劲节;第二个叫孤直公;第三个叫凌空子;第四个叫拂云叟;那女子叫杏仙。”八戒好奇:“她们在哪儿?刚才去哪里了?”唐僧摇头:“不知道,但她们刚才在这里吟诗,应该不远。”

于是,他们一起朝那边看去,发现一座石崖,上面写着“木仙庵”三个字。唐僧说:“这地方就是了!”悟空仔细一看,发现崖上有几株大树,松、柏、桧、竹应有尽有,竹子后还有一株丹枫,崖那边还有老杏、腊梅和丹桂。悟空笑着问:“你们见过妖怪吗?”八戒摇头:“没见过。”悟空说:“其实就是这些树木成精了!”

八戒惊讶:“你怎么知道?”悟空解释:“十八公是松树,孤直公是柏树,凌空子是桧树,拂云叟是竹子,赤身鬼是枫树,杏仙就是杏树,女童是丹桂和腊梅。”八戒一听,立刻不管三七二十一,开始用钉钯把那些树都砍倒,鲜血淋漓。唐僧急忙拉住他:“悟能,不可以伤了它们!虽然它们成精了,但没伤害我,咱们还是找路去吧。”

悟空说:“师父,不能心软,万一它们以后成了大妖怪,那就麻烦了!”于是,八戒干脆把松树、柏树、桧树、竹子都一起砍倒,最后请唐僧上马,大家顺着大路一起西行。至于接下来的故事,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