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寇员外刚刚复活,忙着准备送行的幢幡和鼓乐,僧道和亲友们也都齐聚一堂,气氛热闹得很。唐僧和他的四个徒弟们上了大路,朝着西方佛地进发。一路上,他们见到了奇花异草、古老的松柏,真是美不胜收。每到一个地方,家家户户都在修行,山下有人诵经,真是个修道的好地方。
他们一路走了六七天,突然眼前出现了一座高楼,几层阁楼高耸入云,简直像是要冲破天际。低头看落日,伸手就能摘到飞星。窗户宽敞得能吞下整个宇宙,楼宇高耸得接触云层。这里就是灵宫宝阙,琳琅满目的地方,真是让人心旷神怡。唐僧看得目瞪口呆,心里感叹:“这地方真好啊!”
悟空听了,调皮地说:“师父,您在假佛像那里倒是下跪得欢,今天到了真佛的地方,怎么还不下马?”唐僧一听,急忙翻身下马,直奔那高楼的门口。门前有个道童,斜靠着山门,朝他们喊道:“莫非是东土取经的人来了?”唐僧一看,立马整了整衣服,抬头观望,发现道童身披锦衣,手摇玉尘,真是个仙风道骨的模样。
悟空认出他来,兴奋地说:“师父,这位就是灵山脚下的金顶大仙,他来接我们了!”唐僧这才意识到,赶紧上前施礼。大仙笑着说:“圣僧,你们终于来了!我可是等了你们十年啊,没想到今年才见到你们。”唐僧合掌道:“多谢大仙的盛情,感激不尽!”于是,四众牵马挑担,一起进入观里,与大仙逐一见礼。
大仙让他们喝茶,摆好斋饭,还叫小童烧香汤给唐僧沐浴,好让他登上佛地。此时,师徒们的心情都非常愉快,经过千辛万苦,终于到了这个美好的地方,真是值得庆祝的一刻。洗去尘埃,心灵也变得清净,准备迎接新的开始。
第二天,唐僧换上了崭新的锦袍,戴上毗卢帽,手持锡杖,准备向大仙辞行。大仙笑着说:“你昨天穿得破破烂烂,今天却这么光鲜,看来你真是佛子的模样。”唐僧告别后,行者却说:“大仙,不必送我,我们自己能找到路。”大仙却说:“你认得的是云路,圣僧还未登云路,得从本路而行。”
悟空一听,这话说得有道理,便说:“那好吧,既然有本路,麻烦您送我们一程。我师父心里着急拜佛,别耽误了。”大仙笑吟吟地牵着唐僧的手,引导他们走向法门。原来这条路从山门出去,直接穿过观宇中堂的后门就到了。
大仙指着灵山说:“圣僧,你看那半天中有五色祥光,瑞气千重的,就是灵鹫高峰,佛祖的圣境。”唐僧一看到,立刻拜下去。悟空却笑着说:“师父,还没到拜的地方呢!常言道,望山跑死马,离这镇还有一段距离,怎么能现在就拜?”大仙说:“圣僧,你们已经到福地了,看到灵山,我就回去了。”唐僧于是拜辞,继续踏上他们的旅程。大圣带着唐僧他们,慢慢地走上了灵山。没走几里路,就见到一条活水,浪花翻滚,宽得有八九里,四周竟然没有人影。唐僧心里一紧,急忙问:“悟空,这路怎么感觉不对?难道大仙指错了?这水这么宽、这么急,连船都没有,怎么渡过去啊?”
悟空笑着说:“别担心!你看看那边,不就是一座大桥吗?我们得从那桥上过去,才能成正果!”唐僧他们凑上前一看,果然桥边有个牌子,上面写着“凌云渡”。可这桥可不是普通的桥,竟然是一根独木桥!远看像玉栋横空,近看却是干枯的木头。唐僧心里打鼓:“悟空,这桥可不是人能走的,我们别找路了。”
悟空却乐呵呵地说:“这就是路啊!你们看,八戒更是慌了:“这桥谁敢走啊?水面又宽又急,只有一根木头,太滑了,根本走不了!”悟空不以为然:“你们等着,我来给你们演示一下!”说完,他一跃而上,摇摇晃晃地跑过了独木桥,朝那边招手:“快过来!快过来!”
唐僧和八戒却摇手道:“难!难!难!”悟空又跑回来,拉着八戒:“呆子,快跟我走!”八戒一屁股坐地上:“滑!滑!滑!我可不想掉水里!让我驾风雾过去吧!”悟空按住他:“开什么玩笑,必须从这桥上走,才能成佛!”八戒哀嚎:“哥,成佛也没关系,实在走不得啊!”
这俩在桥边扯拉扯拉的,沙僧见状,赶紧上前劝解。就在这时,唐僧回头一看,突然看到水面上有只船驶来,兴奋地喊道:“徒弟,别闹了,有船来了!”三人立刻跳起来,盯着那只船。船近了,竟是一只无底的船。悟空眼尖,认出这是接引佛祖的船,心里暗自高兴。
悟空大声叫:“快来!快来!上渡!”船一靠岸,唐僧心里还是有些忐忑:“这无底的船,怎么渡人呢?”佛祖笑着说:“我这船名声在外,虽然无底,但稳得很,风浪也翻不了。”悟空合掌道:“多谢佛祖接引我师。”唐僧虽然担心,但悟空一推,他就跌进了船里,幸好被船人拉住,稳稳地站上了船。
悟空又引着沙僧和八戒上船,大家都站在船上。佛祖轻轻一撑,船就稳稳当当地过了凌云仙渡。唐僧这才松了口气,轻轻跳上了岸,心里感慨万千。四位师徒刚上岸,回头一看,那只无底船竟然不知去向。悟空这才提醒大家:“那船是接引佛祖的呢!”唐僧恍若大悟,急忙转身,连声感谢三个徒弟。悟空却笑着说:“师父,别客气,我们都是互相帮助的。我们能解脱,得靠您教导;您也得我们保护,才能脱离凡胎。您看这周围的花草、松竹,还有那些仙鹤、飞鹿,真是美得不可思议,比那些妖邪的地方,不知要好多少!”
唐僧听了,心里感激不已,大家轻快地向灵山走去。一路上,他们终于见到了雷音古刹,顶天立地,根接须弥山,巧妙的峰峦排列,怪石嶙峋。悬崖下的瑶草琪花,曲径旁的紫芝香蕙,仙猿在桃林里摘果子,简直像火烧金;白鹤在松树上立着,恍若烟雾缭绕的玉石。彩凤双双飞舞,青鸾对对齐鸣,真是个仙境啊!
他们继续走,看到金瓦叠成的鸳鸯,花砖铺成的玛瑙地,东一行西一行,尽是蕊宫珠阙;南北两边,宝阁珍楼看不完。天王殿上霞光四射,护法堂前紫焰喷涌。浮屠塔显,优钵花香,简直是世外桃源,云闲觉昼长。红尘不到,万劫无亏,真是大法堂的安宁。
师徒们悠闲地走到灵山之巅,看到青松林下的优婆,翠柏丛中的善士。唐僧便施礼,那些优婆塞、优婆夷、比丘僧、比丘尼都合掌道:“圣僧,您先别行礼,等见了牟尼再说。”悟空笑着催促:“快去拜上位者吧!”
唐僧手舞足蹈,跟着悟空直奔雷音寺山门。门口迎接他们的是四大金刚,问道:“圣僧来了吗?”唐僧躬身回答:“弟子玄奘到了。”话音刚落,金刚就说:“圣僧稍等,容我们禀报一下。”金刚迅速转身,向二门的金刚报告唐僧到了,接着又传到三门。
山门内的神僧听说唐僧来了,急忙赶到大雄殿,向如来佛祖报告:“唐朝圣僧来取经了!”佛祖大喜,立刻召集八菩萨、四金刚、五百阿罗汉、三千揭谛、十一大曜、十八伽蓝,排列整齐,传下金旨,召唐僧进殿。
唐僧循规蹈矩,牵着马,挑着担,带着悟空、悟能、悟净,径直走进了山门。唐僧他们兴高采烈地来到了大雄宝殿前,个个都恭恭敬敬地对着如来佛祖倒身下拜。拜完了,他们又向左右再拜,拜得可真是一个认真。等他们一共拜了三次,终于是把通关文牒奉上了。佛祖一边看,嘴里还不停念叨着,最后把文牒递给了三藏。
三藏俯身作礼,开口说道:“弟子玄奘,奉东土大唐皇帝的旨意,特地来拜求真经,希望佛祖能垂怜,早日让我回国。”如来佛祖听了,心中不禁涌起一股怜悯之情,便开口说道:“你们东土的情况可真不妙啊!那里的人多得很,贪婪、杀戮、淫乱、欺诈,简直是个大染缸!不遵佛教,不向善缘,忠孝之道更是无人问津,真是让人心痛。”
如来继续说:“你们那儿的孔子教导仁义礼智,但愚昧无知的人却依然随心所欲,毫无节制。唉,真是让人无奈。不过,我这里有经书,可以帮助你们超脱苦恼,解决灾难。”三藏听后,眼睛一亮,心想:“这可是个好机会!”
如来接着说:“我这里有三藏经典,总共有三十五部,真是修真之道,正善之门,里面的内容可谓包罗万象。”说完,他叫来了阿傩和伽叶:“你们两个,带着这四众弟子去珍楼,先给他们准备些斋饭。吃完饭后,我会把经典给他们。”
于是,阿傩和伽叶带着师徒们走进了楼下,眼前的奇珍异宝简直让人眼花缭乱。那摆放的仙品、仙肴、仙茶、仙果,真是美味无比,和凡间的食物简直不能同日而语。师徒们心里乐开了花,尽情享用,心想:“这真是受尽千般苦,今天终于享受到了荣华!”
吃完饭,二尊者陪着四众弟子进入宝阁,打开门一看,那霞光瑞气简直美得让人窒息,彩雾祥云缭绕,仿佛进入了仙境。经柜上的宝箧外都贴着红签,写着各部经典的名字,像是珍贵的宝藏。里面的经书数量之多,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阿傩和伽叶对着唐僧说道:“圣僧,您东土来此,有什么人事要送我们的吗?快拿出来,好让我们传经给您。”三藏一听,挠了挠头:“弟子玄奘,路途遥远,没准备什么。”二尊者听了,哈哈大笑:“好啊,白手传经,后人可真得饿死了!”
行者看到阿傩和伽叶嘴上扭扭捏捏,不肯传经,心里一急,忍不住就喊了:“师父,我们去告如来,让他亲自把经书给老孙!”阿傩一听,赶紧制止:“别嚷!这里是什么地方,你还敢放肆!快来接经吧!”八戒和沙僧耐心劝说行者,最后还是转身接过经书,一卷卷地装进包里,驮在马上,捆了两担。然后,他们又在宝座前叩头,感谢如来,直奔大门而去。
一路上,他们遇见了几位佛祖和菩萨,个个都拜了个遍,最后在大门口向比丘僧、尼、优婆夷们道别,愉快地下山,继续赶路。这时,宝阁上有一尊燃灯古佛,暗暗听着他们传经的事,心里明白,原来阿傩和伽叶把无字经传给了他们,心里不禁自言自语:“东土的僧人真是愚迷,竟然不识无字之经,真是白费了圣僧这一番辛苦!”
古佛问:“座边有谁在此?”这时,白雄尊者跳了出来。古佛吩咐他:“你快去施展神威,飞速赶上唐僧,把那无字经夺回来,让他再来求有字的真经。”白雄尊者立刻驾起狂风,飞出了雷音寺,气势如虹。那阵风刮得可真厉害,简直是佛前勇士,风神都得自愧不如。风声怒号,江海都被掀起波涛,唐长老正走着,忽然闻到一阵香风,以为是佛祖的祥瑞,没想到这可是一场阴谋。
就在这时,半空中伸出一只手,轻轻地把马上的经书抢走,吓得三藏心里一紧,捶胸叫唤。八戒急忙滚过来追,沙和尚则护着经担,孙行者也飞速追去。白雄尊者见行者追得紧,怕他一棍子打过来伤了自己,便将经包捽碎,抛落在地。行者见经包破了,心里急得不得了,索性不去追赶,按下云头,留着经书不去追。
八戒看到经书掉落,便和行者一起捡起来,赶紧回去见唐僧。唐僧满脸泪水,感慨道:“徒弟呀,这极乐世界居然还有凶魔欺负我们!”沙僧打开散落的经书,发现里面竟然一片雪白,根本没有字迹,慌忙递给三藏:“师父,这一卷没字!”行者也打开一卷,结果也是空白。八戒打开后,还是没有字。三藏无奈道:“快,通通打开看看。”
结果,卷卷都是白纸。长老叹了口气:“我东土人真是没福啊!这样的无字空本,拿回去有什么用?怎么敢见唐王!这可真是欺君之罪啊!”行者早就明白了,跟唐僧说:“师父,不用担心,这就是阿傩和伽叶的阴谋。他们问我们要人事,结果给了我们这些白纸本。快回去告状,让如来知道他们的作弊!”
八戒也跟着嚷道:“正是!快去告他!”四众急忙回山,匆匆忙忙又转上雷音。不久,他们就到了山门外,众金刚见了,笑着迎接:“圣僧是来换经的吗?”三藏点头致谢,众人不阻拦,直带他们进大雄殿。
行者一进门就嚷:“如来!我们这一路受了万般折磨,千辛万苦,东土拜到这里,结果被阿傩和伽叶掯财不遂,故意给我们无字的白纸,拿回去有什么用!望如来严惩他们!”佛祖听了,笑着说:“你别急,他们问你要人事,我早就知道。不过经书可不能轻易传授,也不能空手而回。之前我曾在舍卫国给赵长者诵了一遍,保他家生者安全,亡者超脱,结果只讨了三斗米粒黄金回来,我还觉得他们卖得太便宜了。你们空手来取,自然就得了无字经。这白本其实也是个好东西,因为你们东土众生愚迷,只能这样传下去。”说完,他叫阿傩和伽叶:“快把有字的真经,每部中各检几卷给他!”
三藏心里没啥好东西可奉上,便让沙僧拿出紫金钵盂,双手奉上:“弟子这一路穷得叮当响,没准备什么人事。这钵盂可是唐王亲手赐给我的,让我沿路化斋用的。今天特意奉上,聊表寸心,希望尊者不嫌弃,把它收下。等我回去,一定向唐王汇报,定有厚谢!”阿傩接过钵盂,微微一笑。旁边那些看守珍楼的力士、厨子们都忍不住调侃:“真是不羞!要经书的人居然还敢送礼!”
这时,伽叶已经进阁检经,一一查验,三藏则在旁边叮嘱:“徒弟们,仔细看看,别再像上次那样!”结果他们接过的每一卷都是有字的!总共传了五千零四十八卷,收拾齐整驮在马上,剩下的还装了一担,八戒挑着,沙僧也挑着,行者牵着马,唐僧拿着锡杖,心里乐开了花,准备回去大展拳脚。
阿傩和伽叶引着唐僧见如来。如来高高坐在莲座上,指示降龙和伏虎两位大罗汉敲响云磬,三千诸佛、揭谛、金刚、菩萨们都纷纷前来,场面热闹非凡。天乐飘荡,仙音嘹亮,满天祥光,诸佛齐聚,向如来请安。然后如来问:“阿傩、伽叶,给他传了多少经卷?”二尊者立刻开始报数,数得那叫一个清晰:“现付去唐朝的《涅槃经》四百卷,《菩萨经》三百六十卷……总共三十五部,五千零四十八卷!”
三藏和他的徒弟们把马拴好,歇下担子,纷纷合掌躬身,朝如来拜去。如来对唐僧说:“这些经书的功德可不是一般的,虽然是我门的龟鉴,但实际上是三教的源流。到了你那南赡部洲,一定要好好示范给众生,不可轻慢,必须沐浴斋戒后才能开卷,真是宝贵啊!”
三藏感激得直叩头,信誓旦旦地承诺要好好奉行,带着经书就准备离开。在三山门口,他又向众圣一一致谢,心里美滋滋的。
如来送走唐僧后,才散了传经的会。观世音菩萨合掌向佛祖请示:“弟子当年领金旨向东土取经,今天终于成功了,历时十四年,还差八天,不够藏数。希望世尊能早赐圣僧回东,完满藏数。”如来一听,立马高兴地答应了:“好,准你缴还金旨!”
接着,他吩咐八大金刚:“快使神威,送圣僧回东,把真经传留,务必在八天之内完成!”金刚们立刻赶上唐僧,喊道:“取经的,跟我来!”唐僧和徒弟们感到身轻如燕,随着金刚驾云而起。这可真是:见性明心参佛祖,功成行满即飞升!至于他们回东土后怎么传授,就留到下回再说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