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僧玄奘啊,自从贞观十三年九月望前三天,唐太宗就带着一大帮官员把他送出了长安城。你知道的,那时候可没有高铁飞机,靠的就是两条腿和一匹马。骑了两天快马,玄奘就到了法门寺。寺里的住持长老可高兴了,带着五百多个和尚列队欢迎,把玄奘请进大殿,献上香茶。喝完茶,又请他吃斋饭。吃完饭天都黑了,正是那“影动星河近,月明无点尘”的时候。大家伙儿坐在蒲团上,聊起了玄奘去西天取经的事。有的说路远山高,有的说有老虎豹子,还有的说山路陡峭,妖魔鬼怪可不少。玄奘呢,啥也没说,只是用手指指自己的心,然后点点头。大家伙不明白,就问:“法师你指心点头是什么意思?”玄奘说:“心生,种种魔生;心灭,种种魔灭。我在化生寺对佛发了大愿,这一去,定要到西天见佛求经,让我们的法轮转动,愿大唐江山永固。”听完这话,大家都佩服得五体投地,纷纷称赞他是“忠心赤胆大阐法师”,然后就请他早点休息。
第二天一早,鸡刚打鸣,寺里的和尚们就忙活起来了,准备茶水和早斋。玄奘穿上袈裟,来到正殿,拜了拜佛,说:“弟子陈玄奘,前往西天取经,但肉眼凡胎,不识佛的真形。今愿立誓:路中逢庙烧香,遇佛拜佛,遇塔扫塔。希望佛祖慈悲,早现真身,赐下真经,传到东土。”说完,他就回方丈吃早饭。饭后,他的两个随从收拾好行李和马匹,催促赶路。玄奘出了山门,跟众僧告别。和尚们舍不得他走,一直送了十里地,含着泪才返回。玄奘继续向西行进。当时正是秋天,只见得:村中树叶飘落,芦花飞舞,枫叶红艳。路上烟雨迷蒙,行人稀少,黄菊盛开,山峦清秀,水寒荷残,行人憔悴。白苹红蓼在霜天中如雪般洁白,落霞孤鹜在长空中飞翔。野云飘荡,玄鸟南飞,鸿雁北来,鸣声嘹亮。
师徒三人走了几天,到了巩州城。巩州的官员们早就听说钦差御弟法师要去西天见佛,恭恭敬敬地迎接他们进城。休息了一夜,第二天一早就出城继续赶路。一路上饥餐渴饮,夜住晓行,走了两三天,又到了河州卫。这可是大唐的边界了。镇边的总兵和当地的僧道听说是钦差御弟法师要去西天见佛,无不恭敬,把他们接到里面供给了,还请他们去福原寺休息。寺里的和尚们一个个来参见,安排好晚斋。吃完斋饭,玄奘吩咐两个随从把马喂饱,天不亮就出发。
鸡刚打鸣,玄奘就叫醒随从,结果惊动了寺里的和尚们,大家又忙活起来准备茶水和斋饭。吃完斋饭,玄奘就出发离开了边界。这长老心里急,天还没亮就出发了。原来秋深时节,鸡叫得早,才四更天。三个人加上一匹马,迎着清霜,看着明月,走了几十里,看到一座山岭,只好拨开草丛找路。路上崎岖难行,又怕走错路。正在犹豫的时候,突然失足,三人连马一起跌进了坑里。玄奘心慌,随从胆战心惊。正害怕呢,忽然听到里面有人大喊:“抓住他们!抓住他们!”只见狂风呼啸,涌出五六十个妖怪,把玄奘和随从揪了上去。玄奘战战兢兢地偷眼看去,只见上面坐着一个魔王,长得凶神恶煞,真是:雄威凛凛,猛气堂堂,电目飞光,雷声震四方。锯牙露齿,锦绣披身,文斑裹背,钢须稀见,钩爪如霜。东海黄公怕他,南山白额王也怕他。吓得玄奘魂飞魄散,两个随从骨软筋麻。魔王喝令绑了他们,众妖一齐用绳索绑住三人,正准备吃掉他们,突然外面喧哗,有人来报:“熊山君和特处士来了。”玄奘听了,抬头看去,前面走来一个黑汉子,长得是:雄豪多胆量,轻健夯身躯,涉水惟凶力,跑林逞怒威。再看后面跟着一个胖汉子,长得是:嵯峨双角冠,端肃耸肩背,性服青衣稳,蹄步多迟滞。
这两个家伙摇摇晃晃地走进来,把魔王吓得赶紧出来迎接。熊山君说:“寅将军,最近过得不错啊,恭喜恭喜!”特处士也说:“寅将军风采更胜从前,真让人高兴!”魔王客气地问:“二位最近怎么样?”山君答:“安稳过日子罢了。”特处士说:“随遇而安。”三个人聊得热火朝天,笑声不断。
这时,绑着的随从痛得直哭,黑汉子问:“这三个人是怎么回事?”魔王回答:“自己送上门的。”特处士笑着说:“能不能好好招待一下?”魔王说:“当然当然!”熊山君提议:“不用全吃了,吃两个,留一个吧。”魔王答应了,马上叫手下把两个随从剖腹挖心,剁成碎块,头和心肝送给两位客人,四肢自己吃,剩下的分给其他妖怪。只听到啧啧的声音,真像老虎吃小羊羔,眨眼间就吃完了。可怜的唐僧,差点被吓死,这才是他离开长安遇到的第一个大麻烦。
就在唐僧惊慌失措的时候,东方渐渐亮了,那两个怪物直到天亮才散去,还说:“今天打扰了,改天一定好好回报。”然后就一拥而退。不久,太阳升起来了。
唐僧昏昏沉沉,分不清东南西北,正在绝望的时候,忽然看到一个老头,拄着拐杖走过来。他走近后,用手一挥,绳子全断了,又对着唐僧吹了一口气,唐僧才醒过来,赶紧跪下感谢:“谢谢老公公救命之恩!”老头答礼说:“快起来。你有没有丢什么东西?”唐僧说:“我的随从被妖怪吃了,不知道行李和马在哪。”老头用杖指着远处说:“那不就是你的马和包袱吗?”唐僧回头一看,果然没丢,心里才稍微安定下来,问:“老公公,这是什么地方?您怎么会在这?”老头说:“这是双叉岭,猛兽出没的地方。你怎么掉进来的?”唐僧说:“我天不亮就从河州卫出发,没想到起得太早,冒着霜露走错了路,掉到这里。一个魔王把我绑了,后来来了个熊山君和特处士,他们把我随从吃了,天亮才散去。没想到我有这么大的运气,老公公来救我。”老头说:“特处士是野牛精,山君是熊罴精,寅将军是老虎精。其他妖怪都是山精树鬼、怪兽苍狼。只因你本性纯良,所以他们吃不了你。跟我来,我带你上路。”唐僧感激不尽,把包袱放在马上,牵着缰绳跟着老头走出坑坎,上了大路。他把马拴在路边草丛中,转身拜谢老头,结果老头化作一阵清风,骑着一只朱顶白鹤飞走了。只见风中飘下一张纸,上面写着四句诗:“吾乃西天太白星,特来搭救汝生灵。前行自有神徒助,莫为艰难报怨经。”唐僧看后,对天拜谢:“多谢金星,解救此难。”拜完,他牵了马,独自继续前行。岭上真是寒风凛冽,雨林飒飒,溪水潺潺。野花芬芳,乱石丛生。鹿猿成群,獐麂成队。鸟声喧闹,人迹罕至。唐僧心里忐忑不安,马儿也力不从心。唐僧拼命往前走,爬上峻岭。走了半天,没见到一个人影。肚子饿,路又难走,正危急时,前面有两只猛虎咆哮,后面几条长蛇盘绕。左边毒虫,右边怪兽,唐僧孤立无援,只能听天由命。马也累得跪下,动也动不了。唐僧苦不堪言,以为自己必死无疑。就在这时,突然毒虫逃跑,妖兽飞逃,猛虎潜踪,长蛇隐迹。唐僧抬头一看,只见一个人,手持钢叉,腰悬弓箭,从山坡转出,果然是个好汉。你看他:头戴豹皮帽,身穿锦衣,腰系狮带,脚蹬麂皮靴。环眼如吊客,圈须似河奎。背着弓箭,手持钢叉。雷声震破山虫胆,勇猛惊残野雉魂。唐僧见他走近,跪在路旁,高声呼救:“大王救命!”那汉子走近,放下钢叉,扶起唐僧说:“长老别怕,我不是坏人,我是这山里的猎户,姓刘名伯钦,外号镇山太保。我刚来找些山兽,没想到遇到你,多有冒犯。”唐僧说:“贫僧是大唐派来西天取经的和尚。刚到这里,就被狼虎蛇虫围住,无法前进。幸亏太保一来,众兽皆逃,救了我,多谢!”伯钦说:“我住在这,靠打狼虎为生,捉蛇虫过活,所以众兽怕我。你既是唐朝来的,与我同乡。这里还是大唐地界,我也是大唐百姓,我们是一国之人。别怕,跟我来,到我家歇马,明天我送你上路。”唐僧听了,满心欢喜,谢过伯钦,牵马跟随。
刚过山坡,突然听到呼呼的风声。伯钦说:“长老别走,先坐这儿。那风声是山猫来了,我去抓它给你加餐。”唐僧一听,心里又是一紧,不敢动弹。只见伯钦提着钢叉,大步迎了上去。
果然,一只斑斓猛虎迎面撞上来,看到伯钦,立刻掉头就跑。伯钦一声怒喝:“哪里跑!”那老虎见逃不掉,猛地转身扑来。两者在山坡下展开了一场激烈的搏斗。唐僧吓得瘫坐在草地上,这和尚自打出生以来,哪见过这种凶险场面?太保和猛虎在山坡下斗得不可开交,真是一场好戏。只见那太保怒气冲天,猛虎狂风般扑来。一个挥舞钢叉,一个张牙舞爪,斗了整整一个时辰。最后,老虎体力不支,被太保一叉刺中胸口,鲜血直流,倒地而亡。伯钦拖着老虎耳朵,把它拉到路上,气定神闲地对唐僧说:“今天运气不错,这只山猫够长老吃几天的。”
唐僧赞不绝口:“太保真是山神!”伯钦谦虚道:“没什么本事,都是长老的福气。走吧,赶紧剥皮煮肉,好好招待你。”一手提着钢叉,一手拖着老虎,带路前行。唐僧牵着马跟在后面,走过山坡,忽然看到一座山庄。门前古树参天,藤蔓缠绕,景色真是美不胜收。伯钦到了门口,把死虎扔下,喊道:“小的们,出来!”三四个家仆模样怪异,却也上前拖走了老虎。伯钦吩咐他们赶紧剥皮,准备待客。然后迎接唐僧进屋。唐僧再次拜谢伯钦的救命之恩,伯钦说:“同乡之人,不必客气。”坐定喝茶后,伯钦的母亲和媳妇也来见礼。伯钦介绍说:“这是家母和内人。”唐僧行礼道:“请令堂上座,贫僧拜谢。”老妪说:“长老远道而来,各自珍重,不必多礼。”伯钦解释道:“母亲,他是唐王派去西天取经的。刚才在山上遇到我,我想着都是一国之人,就请他来家歇马,明天送他上路。”老妪听了很高兴:“好好好!正好明天你父亲忌日,请长老做些好事,念卷经文,后天再送他去。”伯钦虽然是个杀虎的好手,但也很孝顺,听母亲这么说,就开始准备香纸,留唐僧过夜。
说话间,天色渐晚。家仆们摆上桌子,端来几盘热腾腾的虎肉。伯钦请唐僧先将就吃点,等会再准备饭菜。唐僧合掌道:“善哉!贫僧不瞒太保,自小为僧,从不吃荤。”伯钦听了,沉吟半晌说:“我们家世代不吃素,只有些竹笋、木耳、干菜、豆腐,也是用獐鹿虎豹的油煎的,实在没什么素食。锅灶也都是油腻的,这可怎么办?反倒是我招待不周。”唐僧说:“太保不用多虑,请自便。我三五天不吃饭也能忍,只是不敢破了斋戒。”伯钦问:“万一饿死了怎么办?”唐僧答:“感恩太保救我出虎口,就算饿死,也比喂虎强。”伯钦的母亲听后说:“孩子别跟长老废话,我有素食可以招待。”伯钦问:“素食从何而来?”母亲说:“你别管,我自有办法。”她让媳妇把小锅拿下,烧了油腻,刷洗干净,再放回灶上。先烧半锅开水备用,又用山地榆叶煮茶,接着煮些黄粱粟米,还煮了干菜,盛了两碗,摆在桌上。老母对三藏说:“长老请用,这是我和儿媳亲手做的清净茶饭。”三藏谢过,才坐下用斋。伯钦另设一桌,满满的野味,陪着三藏吃斋。刚坐下,见三藏合掌诵经,伯钦不敢动筷,急忙站起。三藏念了几句,才说“请用斋”。伯钦问:“你是个念短头经的和尚?”三藏笑道:“这不是经,是揭斋咒。”伯钦说:“你们出家人真有讲究,吃饭也要念念有词。”
吃完斋饭,收拾好盘碗,天色渐渐暗下来。伯钦带着唐僧去后院走走,穿过一条小路,来到一座草亭。推开门一看,四周挂满了强弓硬弩,还有几壶箭,梁上搭着两块血淋淋的虎皮,墙角堆满了枪刀叉棒,正中间有两张椅子。伯钦请唐僧坐下。唐僧看到这些凶器,心里有点发毛,不敢久留,就出了草亭。两人继续往后走,来到一个大园子,满园的菊花、枫树,色彩斑斓。忽然,十几只肥鹿和一群黄獐从树丛中蹦出来,看见人也不怕,傻乎乎地站着。唐僧笑道:“这些獐鹿是太保你养的吧?”伯钦说:“就像长安城里的人家,富人爱收藏财宝,地主爱囤积粮食,我们猎户就养些野兽,以备天阴下雨。”两人边聊边走,不知不觉天黑了,便回前院休息。
第二天一早,伯钦一家老小都起来准备素斋,招待唐僧,并请他念经。唐僧净了手,和伯钦在家堂前焚香拜祭。然后,唐僧敲响木鱼,先念了净口业的真言,又念了净身心的神咒,接着开始诵《度亡经》。诵完后,伯钦又请他写荐亡疏,再念《金刚经》和《观音经》,一字一句,声音洪亮。诵毕,吃了午斋,又念《法华经》和《弥陀经》,各诵几卷,还念了一卷《孔雀经》,讲述苾蒭洗业的故事。天色又渐渐暗下来,献上香火,烧了荐亡文疏,佛事结束,大家各自安寝。
说到伯钦的父亲,他的灵魂因为超度得以脱离苦难。那晚,他托梦给家里人,说:“我在阴间受苦,迟迟不得超生。现在多亏圣僧念经,消除了我的罪业,阎王派人送我去富裕人家投胎。你们要好好感谢长老,不要怠慢。”这真是:万法庄严有其意,荐亡离苦出沉沦。家人醒来,太阳已经升起。伯钦的妻子说:“太保,我昨晚梦见公公回家,说他在阴间受苦,幸得圣僧超度,阎王已派人送他去投胎,让我们好好感谢长老。他说完就出门了,我们叫不应,留不住,醒来才知是一梦。”伯钦说:“我也做了同样的梦,正要告诉母亲。”两人正要去说,只听老母亲叫道:“伯钦,过来,我有话说。”两人走到前面,老母坐在床上说:“我昨晚也做了个好梦,梦见你父亲回来说,多亏了长老超度,已消了罪业,上富贵人家投胎去了。”夫妻俩听了哈哈大笑:“我和媳妇也做了这个梦,正要来报告,没想到母亲也梦到了。”于是叫全家起来,准备感谢唐僧,整理好马匹,大家一起拜谢:“多谢长老超度我亡父脱难超生,感激不尽!”唐僧谦虚道:“贫僧没有什么能耐,不必如此客气。”
伯钦把三人的梦详细讲给唐僧听,唐僧也很高兴。早上供上素斋,又准备了一两白银作为谢礼,但唐僧一分不收。全家恳切拜托,唐僧还是坚持不收,只说:“你们愿意送我一程,我已经非常感激了。”伯钦和母亲妻子无奈,只好准备了些干粮让伯钦远送。唐僧高兴地收下了。伯钦领命,又叫上两三个家仆,带上猎具,一起上路。沿途山中野景,风光无限。走了半天,只见前方有一座大山,高耸入云,险峻异常。唐僧不一会儿就到了山边。伯钦如履平地般登上山,走到半山腰,回头站在路边说:“长老,你自己前行,我就送到这里。”唐僧一听,赶紧翻身下马:“太保,再送我一程吧!”伯钦说:“长老有所不知,这座山叫两界山,东边属大唐,西边是鞑靼地界。那边的狼虎不听我指挥,我也过不去,你自己小心。”唐僧心里有些害怕,拉着伯钦的衣袖,依依不舍。正要拜别,忽然听见山脚下有人大喊:“我师父来了!我师父来了!”吓得唐僧愣住,伯钦也惊讶不已。到底是谁在喊呢?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