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大圣这位聪明绝顶的猴子,费尽心思请如来收了那些妖怪,终于解救了三藏师徒的苦难,带着他们离开了狮驼城,开始了西行之旅。经过了几个月的跋涉,冬天终于来了。你瞧,那山上的梅花快要绽放了,池水也开始结冰,红叶纷纷飘落,青松的颜色愈发鲜艳。淡淡的云彩飘来,似乎要下雪,枯草在山间低伏,满眼都是寒光,让人不禁打个寒颤。师徒们在寒风中冒着冷,吃着风餐露宿,正走着,突然又见到一座城池。

三藏好奇地问:“悟空,那边是什么地方?”行者笑着说:“走近了就知道啦!如果是西方的王位,就得倒换关文;如果是府州县,那就直接过去。”话还没说完,他们就已经到了城门外。三藏下马,四人一起走进了月城,见一个老军人正靠在阳光下,风中打盹。行者走上前去,摇了摇他,叫道:“长官!”那老军猛然惊醒,迷迷糊糊地睁开眼,看到行者,立刻跪下磕头,喊:“爷爷!”行者一脸懵:“你别胡说,我又不是恶神,怎么能叫我爷爷!”

老军人磕头说:“您是雷公爷爷!”行者无奈地说:“你别瞎说!我是东土去西天取经的僧人。刚到这里,不知道这是哪里,问你一下。”老军人这才清醒过来,打了个呵欠,站起来,伸了伸腰:“长老,长老,恕小人之罪。这里原本叫比丘国,现在改叫小子城。”行者问:“这里有帝王吗?”老军人急忙回答:“有!有!有!”行者转身对唐僧说:“师父,这里原是比丘国,现在叫小子城,但不知改名的原因是什么。”

唐僧疑惑地说:“既然叫比丘,怎么又叫小子?”八戒插嘴道:“我想是比丘王死了,新上位的是个小子,所以叫小子城。”唐僧摇头:“这说法不成立!我们先进去,再问问。”沙僧也赞同:“对,那个老军人要么不知道,要么被大哥吓得胡说,咱们进城去打听一下。”于是,他们继续往里走,经过三层门,进入了繁华的大市场。

市场上人来人往,衣着光鲜,气氛热闹。酒楼歌馆里热闹非凡,茶馆高挂着帘子,街道上万户千门生意兴隆,财源滚滚。买金贩锦的人如同蚂蚁般忙碌,争名夺利只为钱。市场上礼貌庄重,风景如画,河流清澈,海洋安宁,真是太平盛世。师徒四人牵着马,挑着担,在街市上游荡了好一会儿,看到的繁华让人目不暇接,但每家门口都有一个鹅笼。

三藏好奇地问:“徒弟,这里的人家,为什么都把鹅笼放在门口?”八戒听了,左右一看,果然是鹅笼,五彩缤纷的绸缎遮盖着。呆子笑着说:“师父,今天看来是个黄道吉日,大家都在结婚呢!”行者不屑一顾:“胡说!哪里家家都在结婚!肯定有原因,我去看看。”三藏拉住他:“你别去,你这副模样丑陋,怕人笑话你。”行者却说:“我变个样子去。”

说着,孙大圣捻起手诀,念了个咒语,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只蜜蜂,展开翅膀飞过去,钻进了帘子里一探究竟,原来里面坐着的是个小孩儿。行者接着往第二家笼子里一看,嘿,还是个小孩儿!他继续探访了八九家,结果都是男孩儿,没见到一个女孩。有的小孩在笼里玩耍,有的在哭,有的在吃果子,还有的在里面打瞌睡。看完这些,行者现出原形,回去告诉唐僧:“那笼子里都是小孩子,大的不过七岁,小的才五岁,真不知道这是怎么回事。”

唐僧听了,心里不禁疑惑。就在这时,他们转过街,看到一个衙门,正是金亭馆驿。长老高兴地说:“徒弟,我们进去问问路,顺便喂喂马,今晚也能找个地方住。”沙僧也赞同:“对呀,快进去!”于是四人兴高采烈地走了进去。驿丞热情地接待了他们,大家坐下后,驿丞问:“长老,您从哪里来?”三藏回答:“贫僧是东土大唐派来西天取经的,今天到贵处,希望能借个地方休息。”

驿丞立刻安排了茶水,喝完茶后又准备了食物,热情招待。三藏感激不已,接着问:“今天能否入朝见驾,查验关文?”驿丞摇摇头:“今晚不能,得等明早。今晚您就先在我们这里住一宿吧。”

不久后,一切安排妥当,驿丞请四人一起吃斋供,手下人也把客房准备好了。三藏心里感激得不得了,坐下后,他突然想起一件事,便问驿丞:“我有个不明之事想请教,您这里养小孩儿,怎么回事?”驿丞回答:“天无二日,人无二理。养孩子是父母的责任,怀胎十月,生下来要精心照顾,怎么会不明白呢!”

三藏继续问:“可是我进城时,看到每家门口都有个鹅笼,里面关着小孩,这是什么情况?”驿丞低声说:“长老,别管这些,也别问,也别理会,明早走就好。”三藏一听,心里更好奇,拉住驿丞,执意要问个明白。驿丞摇头摆手:“小心点!”但三藏不放手,执意要问个清楚。

无奈之下,驿丞只得把其他人屏退,低声说道:“你问的鹅笼的事,跟现在的国主无道有关。你只管问他怎么回事!”三藏急了:“无道是怎么回事?一定要告诉我,我才能安心。”驿丞无奈地说:“这个国原本叫比丘国,最近改名为小子城。三年前,有个老人打扮成道人,带着一个十六岁的小姑娘进贡给国王。国王爱她的美貌,把她宠幸在宫里,结果现在三宫六院的妃子都被冷落了,国王因此病得很重,太医院也无能为力。”

“可是这个道人有个秘方,能延寿,但需要一千一百一十一个小孩的心肝来做药引子。那些鹅笼里的小孩,都是被选出来的,父母怕王法,不敢让他们哭,所以才传播出‘小儿城’的谣言。这不是无道是什么?”驿丞说完,便匆匆离开了。长老听后,心里一阵发软,眼泪止不住地流下来,失声叫道:“昏君啊!为了你的贪欢,竟然害死这么多小孩,真是苦啊,痛苦得我也!”他心中悲痛,忍不住吟起了诗:“邪主无知失正真,贪欢不省暗伤身。因求永寿戕童命,为解天灾杀小民。”

八戒凑上前:“师父,你这是怎么了?别把别人的事儿往自己身上扛!这昏君伤的是他的子民,跟你有什么关系!快来宽衣服睡觉,别替古人担忧。”三藏泪流满面:“徒弟啊,你怎么这么不慈悲!我出家人,积功累行,最重要的是要行方便。怎么能让这昏君胡作非为,吃人心肝来延寿呢?这都是无道之事,教我怎能不伤心!”沙僧见师父忧心忡忡,便劝道:“师父,您先别伤心,明天咱们换了关文,见了国王,问个明白。如果不行,咱们看看那国丈到底是什么人。说不定他是个妖精,专门想吃人的心肝,才搞出这套法子呢!”

行者点头:“悟净说得在理。师父,您就安心睡觉,明天我带您进朝,看看这国丈到底是个什么货色。如果他真是个人,只怕他走了旁门,不懂正道,伪装成采药的样子。到时候我就把他化个正,若是妖邪,我就抓住他,让国王知道,别再伤害那些小孩了!”

三藏听了,立刻反对:“徒弟啊,这个主意好极了!但是见了昏君,千万别提这事,免得他听了乱说,惹出麻烦来。”行者笑着说:“放心吧,老孙有办法。我先把那些鹅笼里的小孩都弄走,明天国王一看没了心肝,肯定会发慌,或者叫国丈想办法。”

这时,三藏急了:“那怎么才能让小孩离开城呢?如果能做到,你真是大功一件!”行者立刻精神抖擞,吩咐八戒和沙僧:“你们在这里等着,等我施法,若是有阴风刮动,就是小儿出城了。”三人齐声念道:“南无救生药师佛!南无救生药师佛!”

行者一出门,打了个响亮的口哨,飞到空中,捻起手诀,念动真言,呼唤城隍、土地等神灵:“快来!我有急事!”众神赶来问:“大圣,深夜唤我们,有何急事?”行者说:“我路过比丘国,国王无道,听信妖邪,要取小孩心肝做药引子。我师父心疼这些孩子,特请各位施展神通,把城里鹅笼里的小孩,一并摄出城去,藏在山凹里,给他们点吃的,不要让他们饿着,也别让他们害怕。”

众神听了,立刻行动,满城阴风四起,惨雾弥漫,犹如黑夜降临。起初风轻轻吹着,后来就变得狂烈,大家都在忙着寻找那些小孩。父母们慌了,兄弟姐妹们也悲伤不已。就在这阴风卷动的夜晚,孩子们被神灵一一摄走,藏在安全的地方。

到了三更时分,众神将小孩们安置妥当,行者再回到驿庭,看到三人还在念“南无救生药师佛”。他心里暗喜,走近问:“师父,我回来了。阴风怎么样?”八戒说:“好阴风!”三藏问:“救孩子的事怎么样了?”行者自信地说:“都救出去了,等我们起身时再送回去!”三藏感激不已,连声道谢,随后安然入睡。

天刚亮,三藏醒来,打了个哈欠,拍拍脑袋说:“悟空,我得赶紧去朝廷换关文了。”行者立刻插嘴:“师父,您一个人去可不太保险,让老孙陪您去,看看那国丈到底是个好人还是坏蛋。”三藏皱了皱眉:“可你要是不行礼,国王可会不高兴啊。”行者一脸自信:“我不露面,暗中保护您,没问题!”三藏一听,心里乐开了花,赶紧吩咐八戒和沙僧看好行李和马匹。

正当他们准备出发时,驿丞又出现了。这位驿丞打扮得跟昨天大不相同,身上披着华丽的佛袈裟,头上戴着金顶毗卢帽,手里拿着九环锡杖,胸前还闪着神秘的光。看上去简直像个仙人下凡!驿丞见了行礼,低声对三藏说:“别管闲事。”三藏点头称是。此时,行者在门边一闪,念了个咒语,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只小虫子,嗡的一声飞到三藏的帽子上,俩人就直奔朝廷去了。

到了朝门外,三藏遇见了黄门官,立刻施礼:“贫僧是东土大唐派来西天取经的,今天特来换关文,求见国王。”黄门官一听,立刻去传奏,国王听了高兴地说:“远道而来的僧人,必定有道行!”于是让他进来。黄门官把三藏请进殿,三藏恭敬地朝见国王后,被邀请坐下。可一看,国王的样子可真让人担心,瘦得跟根柴一样,精神恍惚,举手投足都显得无精打采,开口说话时声音断断续续的。

三藏把文牒递上去,国王看得眼睛都快眯成一条缝了,盯着看了半天,才勉强用宝印盖了个章,递给三藏。正当国王准备问取经的事,突然听见当驾官报告:“国丈爷爷来了!”国王立刻扶着小宦官,从龙床上跳下来,急忙迎接,搞得三藏也慌忙站起,侧身站在一旁。

转头一看,原来是个老道士,摇摇晃晃地从玉阶上走进来。他头上戴着一顶淡黄的九锡云锦纱巾,身上披着香气四溢的鹤氅,腰间系着蓝色的绳带,脚下踩着云头鞋,手里拄着一根九节拐杖,胸前挂着个锦囊,光滑的脸庞和飘逸的白胡子,简直像个仙风道骨的老者。

他的眼睛金光闪闪,长得比眉毛还高,走路时就像云彩在随风飘荡,周围还弥漫着香雾。阶下的官员们齐声呼喊:“国丈进王朝!”国丈走到宝殿前,根本不行礼,昂首阔步地直接走上殿去。国王微微欠身,恭敬地说:“国丈仙踪,今喜早降。”然后请他坐在左手的绣墩上。三藏这时也不甘示弱,走一步,躬身施礼:“国丈大人,贫僧问讯了。”可国丈高坐在那里,连个回礼都没有,转脸问国王:“这僧人是何来意?”

国王一脸好奇地问:“你这位东土唐朝的僧人,来西天取经,难道是为了换关文?”国丈在旁笑着插嘴:“西方的路可黑乎乎的,有什么好处呢?”三藏立刻反驳:“自古西方可是极乐的胜境,怎么会不好呢?”国王听了,心里也在琢磨:“我听说古时有云,僧人是佛的弟子,难道不知做僧可以长生不死,向佛就能得道吗?”

三藏一听,急忙合掌回答:“做僧的人,万缘都要放下;了悟性情,万法皆空。大智者悠闲自得,真机则在寂灭之中。三界都是空的,六根净了,千种烦恼就能消失。只要心净,万物皆明。真正的本性无缺无余,生前就能看见;而幻相终究会坏,何必再追求呢?”他一番话说得头头是道。

国丈听了,忍不住笑了起来,指着三藏说:“哈哈,你这和尚简直是在胡说八道!寂灭的门里,你得认清本性,可你知道那性从何而来吗?光是坐着参禅,根本就是盲修瞎炼。俗话说,坐,坐,坐,你的屁股都快破了!要是火熬煎,反而成了祸。”

国丈继续说道:“我这修仙者,骨骼坚韧,达道者更是神灵之人。我带着箪瓢上山访友,采百药来济世。采仙花做帽子,折香蕙做铺盖,唱歌跳舞,悠然自得。阐述道法,传播太上的教义;施符水,驱除人世的妖邪,夺天地的精华,采日月的灵气。”

“你那静坐参禅,根本无法超脱凡尘!三教之中,唯有道教独尊!”国王听了,心里十分欢喜,满朝的官员们也纷纷叫好:“好个唯道独尊!”三藏听着,脸上不禁泛起了红晕,心里有些羞愧。

国王随后吩咐光禄寺准备素斋,准备款待这位远道而来的僧人。三藏感激地谢过,刚走出殿门,行者就飞下来,悄声在他耳边说:“师父,这国丈可是个妖邪,国王受了妖气。您先去驿馆等斋,我在这里听听他的消息。”三藏点头,便独自出了朝门,心里想着这事。

看那行者,飞快地在金銮殿的屏风上落下,正好听见五城兵马的官员急匆匆地进来奏道:“我主,今夜一阵冷风,把各坊各家的鹅笼里小儿连笼都刮跑了,真是无影无踪!”国王听了,心里又惊又怒,对国丈说:“这事简直是天要灭我啊!我这连月以来病得厉害,御医也没办法。幸好国丈您给了我仙方,今天准备开刀取小儿心肝作药引,没想到却被冷风刮走了,难道这不是天意吗?”

国丈笑了笑,摆摆手:“陛下,别着急。这小儿被刮走,正是天送长生给您呢!”国王一听,疑惑地问:“怎么说?小儿被刮走了,怎么反而是天送长生呢?”国丈神秘地说道:“我刚入朝时,见到一个绝妙的药引,强过一千一百一十个小儿的心。那小儿的心只让您活千年,而这个药引,吃了我的仙药,能让您活万万年!”

国王听得眼睛都亮了,急忙问:“那是什么药引?”国丈才慢慢说:“那就是东土来取经的和尚。我看他器宇清净,容颜齐整,绝对是个修行十世的真体。自幼为僧,元阳未泄,比那小儿强万倍。如果能得到他的心肝煎汤,服我的仙药,您就能保住万年之寿!”国王听了,立刻信以为真,心里恨不得早知道这事。

国丈接着说:“这有什么难的?我刚才已经吩咐光禄寺准备素斋,他吃了斋就会出城。现在急传旨,关紧各门,派兵围住金亭馆驿,把那和尚抓来,必定要以礼相求。如果他同意,那就剖开取心。如果不愿意,那就强行捆住,剖开取之,简单得很!”国王听了,立刻传旨,关紧各门,派兵包围馆驿。

行者听到这个消息,心里一紧,飞奔回馆驿,现了本相,对唐僧急道:“师父,祸事来了!祸事来了!”三藏和八戒、沙僧正在领斋,听到这话,吓得魂飞魄散,浑身冒汗,眼神直发愣,连话都说不出来。沙僧赶紧上前搀住师父,叫道:“师父,您快醒醒!”八戒也急了:“到底发生了什么事?你慢慢说,别急!”

行者急忙解释:“自从师父出朝,我回头一看,那国丈简直是个妖精!不久后,五城兵马来报,说冷风把小儿刮走了。国王一听,竟然高兴起来,觉得这是天送长生给他的,想要取师父的心肝做药引,延万年之寿!”八戒听了,忍不住笑:“这真是好慈悲,救了小儿,结果却把我们惹上了麻烦!”

三藏战战兢兢地爬起来,拉着行者哀求:“贤徒啊,这该怎么办?”行者想了想,回答:“要想全命,就得大做小。”沙僧问:“怎么个大做小法?”行者说:“如果要保命,师父就做徒弟,徒弟就做师父,这样才能保全。”三藏一听,心里一动:“只要能救我命,我愿意做你的徒弟!”

行者见状,立刻指挥:“八戒,快去弄些泥来!”八戒急忙拿起钉钯,捏了些土,但又不敢出去取水,最后干脆掳起衣服撒尿,和成一团泥递给行者。行者无奈,只好把泥抹在脸上,变成猴子的样子,叫唐僧站着别动,再不许说话,贴上他的脸,念动真言,吹口仙气,叫“变!”唐僧立刻变成了行者模样,脱了衣服换上行者的衣服,而行者则穿上了唐僧的衣服,捏着诀,摇身一变,变成了唐僧的模样。

正当他们忙着装扮时,锣鼓声响起,羽林卫的官兵们已经围住了馆驿。锦衣官走进来,问道:“东土唐朝的长老在哪里?”驿丞吓得战战兢兢,指着道:“在下面的客房里。”锦衣官立刻走到客房,喊道:“唐长老,我王有请。”假唐僧赶紧出门施礼:“锦衣大人,陛下召贫僧,有何吩咐?”

锦衣官一把抓住假唐僧:“我带你进朝去,想必是有取用。”这可真是妖诬胜慈善,慈善反招凶,毕竟不知道这趟去朝廷,性命如何,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