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僧和孙悟空师徒俩骑着马,直奔那座寺庙而去。到了山门前一看,果然是一座宏伟的寺院。只见那寺院殿阁层层叠叠,廊房排列有序,三座大门外,彩云缭绕,五福堂前,红雾环绕。两边松竹成行,柏树成林,真是个清幽的好地方。还有那钟鼓楼高耸,佛塔巍峨,寺里的僧人修行得心安理得,鸟儿在树上唱歌,整个环境寂静无尘,清净得很。
唐僧下了马,悟空也放下担子,正准备进门,就见一群和尚从门里走出来。你看他们的样子:头上戴着左笄帽,身穿无垢衣,耳朵上挂着铜环,腰间系着绢带,脚踏草履,手提木鱼,口中念念有词,都是般若归依。三藏见了,站在门旁问候,那和尚连忙回礼,笑着说:“失礼了。请问您是从哪里来的?请到方丈室喝茶。”三藏说:“我是东土来的钦差,要去雷音寺拜佛求经。天色已晚,想在贵寺借宿一晚。”和尚说:“请进,请进。”于是三藏招呼悟空牵马进来。那和尚看到悟空的模样,有些害怕,便问:“牵马的是个什么东西?”三藏赶紧小声说:“小声点!他性子急,听到你这样说会生气的。他是我的徒弟。”
和尚打了个寒颤,咬着指头说:“这么个丑八怪,你怎么收他做徒弟?”三藏说:“你看不出来,他虽然丑,但很有用。”
和尚无奈,只好和三藏、悟空一起进了山门。山门里,正殿上写着四个大字:观音禅院。三藏非常高兴,说:“我多次受到菩萨的恩惠,还没来得及感谢。现在遇到禅院,就像见到菩萨一样,正好拜谢。”和尚听了,立刻叫人打开殿门,请三藏进去朝拜。悟空把马拴好,放下行李,和三藏一起上殿。三藏拜倒在地,向金像叩头。和尚去敲鼓,悟空则去撞钟。三藏在台前俯伏,倾心祷告。拜完后,和尚停了鼓,悟空还在不停地撞钟,或快或慢,撞了好久。道人说:“拜完了,还撞钟干嘛?”悟空才放下钟杵,笑道:“你不知道,我这是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这时寺里的僧人都被惊动了,纷纷跑出来:“谁在这里乱敲钟鼓?”悟空跳出来,大声说:“是你孙外公在这里玩呢!”那些和尚一见,吓得跌跌撞撞,都趴在地上叫:“雷公爷爷!”悟空说:“雷公是我重孙呢!起来起来,不要怕,我们是东土大唐来的老爷。”众僧才放心,见了三藏,才不再害怕。寺里的住持请道:“老爷们请到后方丈室喝茶。”于是牵马解缰,抬起行李,转过正殿,径直进入后房,安排了座位。
住持献上茶,又准备了斋饭。天还早,三藏还没来得及道谢,只见后面有两个小童扶着一个老和尚出来。看他打扮:头戴毗卢方帽,猫眼石的宝顶闪闪发光;身穿锦绒褊衫,翡翠毛的金边耀眼。一双僧鞋绣满八宝,一个拄杖嵌着云星。满脸皱纹,像是骊山老母;一双昏眼,却如东海龙君。牙齿掉光,嘴巴合不拢,腰驼背弯,筋骨萎缩。众僧道:“师祖来了。”三藏躬身施礼迎接道:“老院主,弟子拜见。”老和尚还礼,各自坐下。老和尚道:“刚才小的们说东土唐朝来的老爷,我才出来见。”三藏道:“轻造宝山,不知好歹,恕罪恕罪!”老和尚道:“不敢不敢!”然后问:“老爷,从东土到这里,有多少路程?”三藏道:“出长安边界,有五千多里;过两界山,收了一个小徒弟,一路走来,经过西番哈咇国,两个月,又有五六千里,才到贵处。”老和尚道:“也有万里之遥了。我弟子虚度一生,山门也没出去过,真是坐井观天,庸碌之辈。”三藏又问:“老院主高寿几何?”老和尚道:“痴长二百七十岁了。”悟空听了道:“这还是我万代孙儿呢!”三藏瞪了他一眼道:“谨言!莫要不识高低冲撞人。”和尚便问:“老爷,你有多少年纪了?”悟空道:“不敢说。”老和尚只当一句疯话,没有在意,也不再问,只叫献茶。一个小童拿出一个羊脂玉的盘子,有三个法蓝镶金的茶钟;另一个童子提着白铜壶,斟了三杯香茶。果然是色泽艳丽,香气扑鼻。三藏见了,赞不绝口道:“好东西!好东西!真是美食美器!”老和尚道:“污眼污眼!老爷乃天朝上国,广览奇珍,像这样的器具,何足挂齿?老爷从上邦来,可有什么宝贝,借给弟子一观?”三藏道:“可怜!我那东土,无甚宝贝,就算有,路途遥远,也带不来。”悟空在旁边说道:“师父,我前日在包袱里,见到那领袈裟,不是件宝贝吗?拿给他看看如何?”众僧听说袈裟,一个个冷笑。悟空道:“你笑什么?”住持道:“老爷才说袈裟是宝贝,言语可笑。若说袈裟,像我们这些人,不止二三十件;若论我师祖,在此做了二百五六十年和尚,足有七八百件!”叫道:“拿出来看看。”老和尚也是一时炫耀,便叫道人开库房,头陀抬柜子,抬出十二柜,放在天井中,开了锁,两边设下衣架,四围牵了绳子,将袈裟一件件抖开挂起,请三藏观看。果然是满堂绮绣,四壁绫罗!悟空一一观之,都是些穿花纳锦,刺绣销金之物,笑道:“好,好,好,收起收起!把我们的也取出来看看。”三藏拉住悟空,悄声道:“徒弟,莫要与人斗富。你我是单身在外,只恐有错。”
话说悟空看着师父,问:“看看袈裟能有什么问题?”三藏叹了口气,说:“你不知道啊,古人说过,珍贵的东西不能让贪心的人看到。一旦看到了,就会动心思;心思一动,就会想方设法得到。你要是怕麻烦,就得答应他们的要求;不然的话,可能会招来大祸,事情可不小。”悟空拍拍胸脯说:“放心吧!有老孙在呢!”
说完,悟空不由分说,急忙跑去把包袱解开,只见霞光四射,里面还有两层油纸包着。他去掉油纸,取出袈裟,抖开时,顿时满屋红光,彩气盈庭。众僧见了,无不欢喜赞叹。这袈裟真是好!上面镶满了珍珠佛宝,龙须彩绮,四周锦边。传说是天仙亲手制作,不是真正的僧人不敢穿。
老和尚看到这宝贝,果然动了歪心思,走上前对三藏跪下,眼泪汪汪地说:“我真是没缘分啊!”三藏赶紧扶起他,问道:“老院长有什么话要说?”老和尚说:“老爷这件宝贝刚刚展开,天色已晚,我眼花看不清,真是无缘!”三藏说:“掌灯来,让您再仔细看看。”老和尚却说:“爷爷的宝贝已经够亮了,再点灯反而晃眼,看不清楚。”悟空问:“那你想怎么个看法?”老和尚说:“老爷如果宽宏大量,让我把袈裟拿到后房,细细地看一晚上,明早再还给您,不知您意下如何?”三藏听了,吃了一惊,责怪悟空道:“都是你!都是你!”悟空笑道:“怕什么?我把袈裟包好,让他拿去看。要是出了岔子,全算老孙的。”三藏拦不住,只好让悟空把袈裟递给老和尚,说:“随你看去,但明早要完好无损地还给我。”老和尚欢天喜地,叫小童把袈裟拿进去,又吩咐众僧把前面的禅堂打扫干净,摆好两张藤床,请两位老爷安歇;还安排好明早的斋饭送行。大家各自散去,师徒俩关了禅堂,安然入睡。
再说那老和尚,得了袈裟后,拿到后房灯下,对着袈裟号啕大哭,吓得寺里的僧人不敢先睡。小童不明所以,去告诉众僧:“公公哭到半夜还不停。”有两个徒孙,是他心爱的人,上前问道:“师公,您哭什么呢?”老和尚说:“我哭的是无缘,看不到唐僧的宝贝!”小和尚说:“公公年纪大了,把袈裟放您面前,您解开看看就是了,何必哭?”老和尚叹道:“看得时间不够长啊。我都二百七十岁了,攒了几百件袈裟,怎么也比不上这件?怎么做个唐僧啊?”小和尚说:“师公您错了。唐僧不过是个离乡背井的行脚僧。您年纪这么大,享受够了,还想做行脚僧,为什么呢?”老和尚答道:“我虽自在,但没这袈裟穿。要是能穿一天,就算死也闭眼了,也算没白活一场!”众僧说:“您真没个正经!想穿他的袈裟,有什么难的?
我们明天留他住一天,您就穿一天;留他住十天,您就穿十天。何必哭成这样?”老和尚说:“就算留他半年,也只能穿半年,终究不能长久。他要走时,我也拦不住,怎么才能留得更久呢?”
话说当时有个小和尚,叫广智,突然冒出来说:“公公,要想长久留住这袈裟其实也不难。”老和尚一听,立马高兴起来,问:“你有什么好主意?”广智说:“那唐僧师徒两人一路奔波,已经累得睡着了。我们可以找几个力气大的,拿上枪刀,趁机打开禅堂,把他们杀了,然后把尸体埋在后院。这样就只有我们知道,还可以顺便拿走他们的白马和行囊,把那袈裟留下来当传家宝,这不是长久之计吗?”老和尚听后,满心欢喜,擦干眼泪说:“好!好!好!这个主意绝妙!”于是开始准备枪刀。
这时,另一个小和尚,叫广谋,是广智的师弟,上前说道:“这个办法不太好。要杀他们,得先看看情况。那个白脸的似乎容易对付,但那个毛脸的看起来不好惹。万一杀不成,反而会给自己招来麻烦。我倒有个不用动刀枪的办法,不知道你们怎么看?”老和尚问:“你有什么办法?”广谋说:“依我看,我们可以召集东山的大小房头,每人带一捆干柴,舍了那三间禅堂,放把火烧了。这样他们想逃也没门。就算山前山后的人家看见了,也只会以为是他们自己不小心走了火,把禅堂烧了。这样那两个和尚不就都被烧死了吗?袈裟自然成了我们的传家宝。”
那些和尚听了,无不欢喜,都说:“强!强!强!这个主意更妙!”于是各房头开始搬柴。唉,这一计,真是让高寿的老和尚命该如此,也让观音禅院化为灰烬!原来这寺里有七八十个房头,大大小小有二百多人。当晚,他们一拥而上,把禅堂前后左右围得水泄不通,准备放火。
再说三藏师徒,已经安稳地睡下。悟空虽然睡着,但作为一个灵猴,总是保持警觉,半梦半醒之间,忽然听到外面有脚步声和柴草的响动。他心里疑惑:“这大半夜的,怎么还有人走动?莫不是有贼人想害我们?”于是他一骨碌跳起来,想开门出去看看,又怕惊醒师父。于是他施展法术,摇身一变,变成了一只小蜜蜂,真是:口甜尾毒,腰细身轻。穿花度柳飞如箭,粘絮寻香似落星。他从椽棱下飞出去,看到众僧正在搬柴运草,围住禅堂准备放火。悟空暗笑道:“果然如师父所说,他们要害我们,谋夺袈裟。我本想拿棍子打他们一顿,可怜的是他们禁不住打,师父又会怪我凶狠。罢了罢了,就用个顺手牵羊之计,让他们住不成吧!”
于是,悟空一个筋斗翻上南天门,吓得天上的神将们赶紧行礼,说:“不好了!那闹天宫的孙猴子又来了!”悟空摆摆手说:“大家免礼,我来找广目天王。”正说着,天王来了,迎着悟空说:“好久不见,听说你跟着唐僧去取经,今天怎么有空到这儿来?”悟空说:“别闲聊了,唐僧遇到歹人放火烧他,情况紧急,我来借辟火罩救他,快拿来用用,我马上还。”
天王说:“你搞错了吧,既然是火灾,应该借水救,怎么要辟火罩?”悟空说:“你不懂,借水救火反而成全了他们;我只要罩住唐僧不受伤,其余的随他们烧去,快点!不然来不及了!”天王笑道:“这猴子还是这么自私,只顾自己不管别人。”
悟空催促道:“快点,别耽误大事!”天王不敢不借,把罩子递给悟空。悟空拿了罩子,驾着云头,直接到了禅堂房顶上,把唐僧、白马和行李罩住。然后他去到老和尚住的方丈房顶,专心保护那袈裟。看那些人放起火来,悟空捻诀念咒,朝东南方向吸一口气吹去,顿时刮起一阵风,把火势吹得更旺。
这火势真不小!黑烟滚滚,红焰腾腾。黑烟遮天蔽日,红焰照亮大地。火借风势,风助火威,烧得那寺里佛像无处可逃,东院伽蓝无处躲。简直比赤壁之战的火烧连营还猛烈,胜过阿房宫大火!这一场火,烧得观音禅院四处通红。你看那众和尚,搬箱抬笼,抢桌端锅,满院里叫苦连天。
话说孙悟空用辟火罩护住了后面的方丈房,把前面的禅堂也罩住了。其余地方火光冲天,真是红光满天,金光闪耀!
没想到,这大火惊动了附近山上的妖怪。离观音院南边二十里有座黑风山,山上有个黑风洞,洞里住着一个妖精。妖精刚睡醒,翻了个身,突然发现窗外亮堂堂的,还以为天亮了。走出去一看,才发现是北边的火光把天都映红了。妖精心想:“哎呀,这一定是观音院失火了!这些和尚真不小心!我去看看能不能帮忙灭火。”于是,他驾起云头,赶到火场。果然,火势冲天,前面的殿宇都烧空了,两边廊房还在冒烟。他大步走进去,正想喊人取水,忽然发现后房没着火,房顶上还有个人在放风。他心里一动,赶紧进屋一看,发现方丈房里有霞光彩气,台案上放着一个青毡包袱。打开一看,竟是一件锦襕袈裟,是佛门的稀世珍宝。财迷心窍的妖精顿时不再管火,也不喊水救火,拿起袈裟就趁乱逃走了,直奔东山而去。
这一场大火一直烧到五更天亮才熄灭。你看那些和尚,一个个灰头土脸,哭哭啼啼,都在灰堆里找铜铁,拨腐炭,扑金银。有的在墙边搭窝棚,有的在墙角支锅做饭,叫冤叫屈,乱成一团。
再说悟空,把辟火罩一筋斗送回南天门,交给广目天王说:“谢谢借用!”天王接过罩子说:“大圣真是守信,我还担心你不还呢,没想到你这么快就送来了。”悟空笑道:“我老孙可不是那种当面骗东西的人。这叫做好借好还,再借不难。”天王说:“好久没见面了,要不要到宫里坐坐?”悟空说:“我现在可不像以前,没时间高谈阔论了;如今得保护唐僧,没空闲。改日再叙!”说完就告辞离开。
悟空回到禅堂前,摇身一变,又变成了小蜜蜂,飞进去现出原形,看到师父还在沉睡。悟空叫道:“师父,天亮了,起来吧。”三藏这才醒来,翻身说道:“正是。”穿好衣服,开门出来,抬头一看,只见到处是倒塌的红墙,楼台殿宇全都不见了,大惊道:“呀!怎么殿宇都没了?只剩下红墙,这是怎么回事?”悟空说:“你还在做梦呢!昨晚走了火。”三藏问:“我怎么不知道?”悟空说:“是我护住了禅堂,见师父睡得香,就没惊动你。”三藏问:“你有本事护住了禅堂,怎么不救其他地方的火?”悟空笑道:“师父有所不知,果然如您昨天所说,他们图谋我们的袈裟,想烧死我们。如果不是我警觉,现在我们都成灰骨了!”三藏听了,心里害怕,问道:“真是他们放的火吗?”悟空答道:“不是他们是谁?”三藏怀疑地说:“莫不是你不高兴,自己干的?”悟空急忙辩解:“我老孙哪是那种懒惰的人,会干这种坏事?真的是他们放的火。我见他们心肠毒辣,就没帮他们救火,只是稍微助了点风。”三藏叹道:“天啊!天啊!火起时应该助水,怎么反倒助风?”悟空说:“您可知道古人说,人不犯我,我不犯人。他们不放火,我怎么会弄风?”三藏又问:“那袈裟呢?不会烧坏了吧?”悟空安慰道:“没事!没事!烧不坏!放袈裟的方丈房没着火。”三藏恨恨地说:“我不管你!如果有一点损伤,我就念那咒语,让你死去!”悟空慌忙说:“师父,别念!别念!我一定找回袈裟。等我去拿来再走。”三藏这才放心,牵着马,悟空挑了担子,出了禅堂,直奔后面的方丈房。
话说这些和尚正悲伤着呢,突然看到唐僧师徒牵着马挑着担子走过来,吓得一个个魂飞魄散,喊道:“冤魂索命来了!”悟空大声喝道:“什么冤魂索命?快把我的袈裟还来!”众和尚立刻跪下磕头,连声说道:“爷爷呀!冤有头,债有主。要找人索命也不关我们的事,都是广谋和老和尚定计害你,别找我们麻烦。”悟空一听,气得直骂:“你们这帮该死的东西!谁问你们要命了!赶紧把袈裟还给我,我好走路!”
这时,有两个胆子大的和尚壮着胆子问:“老爷,你们不是已经在禅堂里烧死了吗?现在又来要袈裟,到底是人是鬼?”悟空笑了:“这帮蠢货!哪有什么火?你去前面看看禅堂,再来说话!”众和尚爬起来往前一看,发现禅堂的门窗完好无损,才明白唐僧是神僧,悟空是护法神仙,于是纷纷上前叩头道:“我们有眼无珠,不识真人下凡!您的袈裟在后面方丈房的老和尚那里。”
三藏走过几层倒塌的墙,感叹不已。果然看到方丈房没被烧,众和尚冲进去喊道:“公公!唐僧是神人,没被烧死,现在反而害了自己家当!赶紧把袈裟拿出来还给他吧。”
老和尚找不到袈裟,又烧了自己的房子,正愁得焦头烂额,一听这话,哪里敢答应?他无计可施,进退两难,干脆撞墙自尽了。可怜他撞得脑破血流,魂飞魄散,咽气身亡。诗曰:可叹老和尚愚昧无知,白活一场。想要袈裟传世,却不知佛宝不同凡响。妄图长久,反而自取灭亡。广智广谋何用?损人利己终成空!
众和尚见老和尚撞死了,又找不到袈裟,一个个急得团团转。悟空说:“我看是你们藏起来了!都给我出来!把名单写好,我一个一个查!”上下房的院主把寺里的和尚、道人、杂役全都登记在册,一共二百三十人。悟空请三藏坐好,自己开始一个个点名搜查,连衣襟都要解开检查,结果什么也没找到。又把各房头搬出去的箱子物件仔细翻了一遍,还是没踪影。三藏心里烦恼,埋怨悟空没办好事,坐在上面就念起咒来。悟空扑通一声倒地,抱头痛苦不已,连声求饶:“别念!别念!我一定找回袈裟!”
众和尚见状,吓得战战兢兢,上前跪下劝解,三藏这才停下。悟空一骨碌跳起来,从耳朵里掏出铁棒,想打那些和尚,被三藏喝住:“你这猴头!头痛还不怕,还要动手?别伤人!再问问清楚!”众和尚磕头拜求三藏:“老爷饶命!我们真的没见过袈裟。都是那老和尚的错。他昨晚看到您的袈裟,就想着要长久保存,做个传家宝,于是设计烧杀您。火起时,狂风大作,大家只顾救火,搬抢物件,根本不知道袈裟去哪里了。”
悟空大怒,进到方丈房,把老和尚的尸体抬出来,仔细检查,还是没有宝贝。又把方丈房挖地三尺,也找不到踪影。悟空琢磨了一会儿,问:“这里有没有什么妖怪?”院主说:“老爷不问,我们也不知道。我这儿东南有座黑风山,山里有个黑风洞,里面住着一个黑大王。我这老和尚常和他讲道,他就是个妖精,别无其他。”
悟空问:“那山离这儿有多远?”院主说:“只有二十里,望过去就能看到山头。”悟空笑道:“师父放心,不用多说,一定是那黑怪偷走了。”三藏疑惑:“那地方离这儿有二十里,怎么就断定是他?”悟空说:“您没见夜里那火光,照得万里通明,三天亮如白昼。别说二十里,就是二百里也能看见!肯定是他见火光冲天,趁机偷偷来这里,看到我们的袈裟是宝贝,就顺手牵羊了。等我去找找他。”
三藏担心:“你去了,我怎么办?”悟空安慰:“放心,暗中有神灵保护,明中我让这些和尚伺候。”他叫来众和尚:“你们去几个埋了老和尚,再派几个伺候我师父,看好白马!”众僧答应。悟空又警告:“别嘴上答应,等我走了就不管了。伺候师父要和颜悦色,养马要水草调和。如果有一点差错,就按这棍子伺候!”说完,他把铁棒往地上一砸,打得砖墙粉碎,震倒了七八层墙。众和尚吓得骨软身麻,跪地磕头流泪道:“爷爷放心去吧,我们一定尽心伺候,决不敢怠慢!”
悟空驾起筋斗云,直奔黑风山,寻找袈裟。正所谓:金禅求正出京畿,仗锡投西涉翠微。虎豹狼虫行处有,工商士客见时稀。路逢异国愚僧妒,全仗齐天大圣威。火发风生禅院废,黑熊夜盗锦襕衣。至于袈裟能否找回,吉凶如何,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