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这刘伯钦和唐三藏正紧张得不行,突然听到有人喊“师父来了”。这可把他们吓了一跳。
旁边的家仆们赶紧说:“这声音一定是山脚下石匣里的老猿在叫。”太保一听,连忙点头:“对,就是他!”三藏好奇地问:“这老猿是什么来头?”太保解释道:“这山以前叫五行山,因为我们大唐征西成功,改名两界山。早年间听老人说过:‘王莽篡汉的时候,天降此山,压住了一个神猴。它不怕冷也不怕热,不吃不喝,有土神看守,让它饿了吃铁丸,渴了喝铜汁。从那时到现在,冻也冻不死,饿也饿不死。’这叫声肯定就是他发出来的。长老别怕,我们下山去看看。”三藏只好同意,牵着马一起下山。没走几里地,还真见到一个猴子被困在石匣里,露着头,伸着手,拼命招呼:“师父,你怎么才来?来得好!快救我出去,我保你去西天!”这长老走近一看,这猴子长得可真特别:尖嘴缩腮,金睛火眼,头上长满苔藓,耳朵里还长着薜萝。鬓边没几根头发,全是青草,胡子没有,倒是长了些绿莎。眉毛上有土,鼻子里有泥,看起来真是狼狈不堪。虽然样子不怎么样,但眼睛还能转动,喉咙里还能发声。
这太保胆子真大,走上前去,把猴子鬓边的草和下巴的莎都拔掉,问:“你有什么话要说?”猴子回答:“我没什么好说的,让那个师父过来,我有话问他。”三藏走过去问:“你要问我什么?”猴子说:“你是东土大王派去西天取经的吗?”三藏点头:“是的,你问这个干嘛?”猴子说:“我是五百年前大闹天宫的齐天大圣,因为犯了罪,被佛祖压在这里。之前观音菩萨来找取经人,我求她救我,她劝我别再作恶,皈依佛法,好好保护取经人去西方拜佛,功成之后会有好处。所以我日日夜夜盼着,就等师父来救我。我愿意保你取经,做你的徒弟。”
三藏听了,心里乐开了花:“你有这样的善心,又受菩萨教导,愿意入佛门,可我没带斧头和凿子,怎么救你出来呢?”猴子说:“不用斧头凿子,只要你愿意救我,我自己能出来。”三藏疑惑:“我救你,你怎么出来?”猴子解释:“山顶上有佛祖的金字压帖,你只要上去把它揭掉,我就能出来了。”三藏听了,转头求刘伯钦:“太保啊,咱们上去一趟吧。”伯钦有点犹豫:“不知道是真是假。”猴子赶紧大喊:“是真的!绝对不敢骗你们!”伯钦无奈,只好叫上家仆,牵着马,扶着三藏,再次爬上高山。果然,在山顶看见一块四方大石,石头上贴着一封金字压帖,上面写着“唵、嘛、呢、叭、?、吽”六个金字。三藏走上前,跪下来朝着石头拜了几拜,心里默念:“弟子陈玄奘,奉旨求经,若有缘分得到徒弟,揭得金字,救出神猴,共证灵山;若无缘分,此乃妖怪,欺骗弟子,无福揭起。”念完又拜了几拜,然后轻轻揭下金字。突然,一阵香风吹来,把压帖刮到空中,喊道:“我是监押大圣的,今天他的苦难结束,我们要回去见如来,交还这封皮。”这可把三藏和伯钦一行人吓得赶紧向空中拜礼。然后他们下了高山,又来到石匣边,对猴子说:“压帖揭掉了,你可以出来了。”猴子高兴得不得了,喊道:“师父,你请退后一些,我好出来,别吓着你。”伯钦听后,领着三藏一行人往东走。走了五七里地,猴子又大喊:“再走远一点!”三藏又走了许远,下了山,只听到一声巨响,仿佛地裂山崩。众人都吓得不轻,只见猴子已经到了三藏的马前,赤裸裸地跪下,喊道:“师父,我出来了!”然后对三藏拜了四拜,急忙起身,向伯钦行了个大礼:“多谢大哥送我师父,又替我拔掉脸上的草。”感谢完毕,便去收拾行李,准备马匹。
话说这匹马一看到猴子,立刻腿软站不住,抖得像筛糠似的。为啥呢?原来这猴子以前可是天上的弼马温,专管那些龙马,马儿见了他自然害怕。
三藏见这猴子有颗好心,真像个修行人,于是问:“徒弟啊,你姓什么?”猴子答:“我姓孙。”三藏说:“我给你起个法名,方便叫你。”猴子说:“不用麻烦师父,我本来就有个法名,叫孙悟空。”三藏一听,高兴地说:“这名字好,跟我们佛门很搭。你这模样像个小和尚,我再给你起个绰号,叫‘行者’,怎么样?”悟空乐呵呵地说:“好!好!好!”从此就叫孙行者了。
刘伯钦看到孙行者忙着准备上路,转身对三藏说:“长老,你收了个好徒弟,真是可喜可贺。他确实能干,我就告辞了。”三藏赶紧道谢:“多谢你一路相送,感激不尽。回去请代我问候令堂和夫人,我在府上打扰多时,日后再来拜谢。”伯钦回礼,两人就此分别。
孙行者请三藏上马,自己在前面背着行李,赤条条地走。不一会儿,他们过了两界山,突然一只猛虎咆哮着冲过来,吓得三藏在马上心惊胆战。行者却在路边乐呵呵地说:“师父别怕,他是来给我送衣服的。”说完放下行李,从耳朵里拔出一根针,迎风一晃,变成了一根碗口粗的铁棒。他拿着铁棒笑道:“这宝贝五百多年没用了,今天拿出来挣件衣服穿。”只见他迈开大步迎向猛虎,喊道:“畜生!哪里跑!”那虎顿时趴在地上,动也不敢动。行者一棒子下去,直接把虎脑袋打得稀巴烂,吓得三藏滚鞍落马,直呼:“天哪天哪!刘太保前日打斑斓虎,还斗了半天;今天孙悟空不用费劲,一棒子就搞定,真是强中自有强中手!”
行者拖着虎过来,说:“师父稍等,我把它的衣服脱下来穿。”三藏疑惑:“它哪有衣服?”行者笑道:“师父别管,我自有办法。”好猴子拔下一根毫毛,吹口仙气,喊“变!”变成一把牛耳尖刀,从虎腹上挑开皮,一剥剥下个完整的虎皮,剁掉爪子,割下头,割块四方的虎皮,量了量说:“宽了点,可以分成两块。”拿刀裁成两块,收起一块,把另一块围在腰间,用葛藤扎紧,遮住下身,说:“师父,走吧!到了人家再借针线缝。”他把铁棒捻捻,变回针样,收进耳朵里,背上行李,请师父上马。
两人继续前行,三藏在马上问:“悟空,你刚才打虎的铁棒怎么不见了?”行者笑道:“师父,你不知道。我这棍是东洋大海龙宫得来的,叫天河镇底神珍铁,又叫如意金箍棒。当年大闹天宫,全靠它。它能随身变化,要大就大,要小就小。刚才变成绣花针模样,收在耳里了。用时再拿出来。”三藏听了心里暗喜,又问:“刚才那虎见了你,怎么就不动了?”悟空答:“不瞒师父说,别说是虎,就是龙见了我也不敢放肆。我老孙有降龙伏虎的本事,翻江搅海的神通,能见貌辨色,聆音察理,变大变小,隐显无踪。剥虎皮算什么?遇到难题再看我本事!”三藏听了更放心,策马前行。师徒俩边走边聊,不知不觉太阳落山,天边只见:斜阳返照,天涯云归。鸟雀噪声频,成群回林。野兽成双对,回窝成群。一弯新月破黄昏,万点星光闪烁。
行者说道:“师父,咱们得加快脚步了,天色不早了。那边树木茂密,估计有个村子,我们赶紧去找个地方过夜。”三藏听了,策马前行,直奔村子,到了庄院前下了马。行者放下行李,走上前敲门:“开门!开门!”这时,一个老者拄着拐杖出来,打开门,看见行者这副模样,腰上围着虎皮,像个雷公似的,吓得腿都软了,嘴里直念叨:“鬼来了!鬼来了!”
三藏赶紧上前扶住他说:“老施主,别怕,他是我徒弟,不是鬼怪。”老者抬头一看,见三藏面貌清秀,这才站稳,问道:“你是哪个寺里的和尚,带这怪人来我家?”三藏解释道:“我是从唐朝来的,去西天拜佛求经,路过这里,天晚了,想借宿一晚,明早就走。希望您能行个方便。”老者说:“你是唐人,那这怪人可不是。”悟空大声说道:“你这老儿没眼力!唐人是我师父,我是他徒弟!我可不是糖人蜜人,我是齐天大圣。你们这里的人,有人认得我,我也见过你。”
老者疑惑地问:“你在哪里见过我?”悟空回答:“你小时候没在我面前砍过柴,没在我脸上摘过菜?”老者不信:“你胡说!我住哪儿,你住哪儿,我怎么可能在你面前砍柴摘菜!”悟空笑道:“你这老头真不记得了,我是两界山石匣里的大圣。你再仔细看看。”老者这才恍然大悟:“你还真有点像他,不过你怎么出来的?”悟空把菩萨劝善、等待唐僧揭帖救他的事一一讲给老者听。老者这才拜下,邀请唐僧进屋,又叫来妻子儿女见面,大家都很高兴。随后,老者招呼上茶,茶毕,问悟空:“大圣啊,你多大年纪了?”悟空答:“你多大了?”老者说:“我活了一百三十岁。”行者道:“那我可是你的祖宗辈啊!我出生的年纪不记得了,但在这山下已经五百多年了。”老者说:“是有这么回事。我记得祖公公说,这山是从天而降,压住了一只神猴。直到今天,你才出来。我小时候见你时,你头上长草,脸上有泥,还不怕你;现在没泥没草了,反而瘦了些,腰上围着虎皮,跟鬼怪差不多。”
一家人听了哈哈大笑。老者很热情,准备了斋饭。饭后,悟空问:“您贵姓?”老者答:“我姓陈。”三藏一听,赶紧下拜:“老施主,我们是同宗啊。”行者疑惑:“师父,你姓唐,怎么和他是同宗?”三藏解释道:“我俗家姓陈,是唐朝海州弘农郡聚贤庄的人。我的法名叫陈玄奘。因为大唐太宗皇帝赐我做御弟三藏,才用唐作姓,叫唐僧。”老者听了同姓,更加高兴。行者说道:“老陈,打扰你家了。我五百多年没洗澡了,能不能烧点热水给我们师徒洗洗?”老者立刻安排烧水准备盆子,点上灯火。师徒洗完澡,坐在灯前,行者说:“老陈,还有件事麻烦你,能借点针线给我用用吗?”老者答:“有有有。”马上叫妻子拿来针线给行者。行者眼尖,看到师父洗澡时脱下一件白布短衣没穿,就扯过来披上,把虎皮脱下,缝成一个马面样的裙子,围在腰间,用藤条扎好,走到师父面前问:“老孙今天这打扮,比昨天如何?”三藏笑道:“好!好!好!这才像个行者。”三藏又说:“徒弟,你不嫌旧,那件短衣就送你了。”悟空赶紧道谢:“谢谢!谢谢!”他还找了些草料喂马。事情都办妥,师徒和老者各自休息。
第二天一早,悟空起来请师父上路。三藏穿好衣服,让行者收拾行李。正准备告辞,老者已经准备好了洗脸水和斋饭。吃完斋饭,三藏上马,行者带路。一路上不觉饥渴,夜宿晓行,正值初冬,只见:霜打红叶,千林瘦,岭上几株松柏依旧挺拔。未开的梅花散发幽香,阳光短暂,小春天气,菊花残,荷叶尽,山茶花正茂。寒风吹过古桥,树枝争相斗艳,溪水涓涓流淌。淡云欲雪,满天飘浮,北风骤起,牵动衣袖,傍晚时分,寒意逼人,令人难耐。
师徒走了好一会儿,忽然听见路旁一声呼哨,冲出六个人来,各自拿着长枪短剑、利刃强弓,大声喊道:“和尚!哪里走!赶紧留下马匹和行李,饶你一命!”吓得三藏魂飞魄散,从马上摔下来,说不出话。行者扶起他说:“师父别怕,没事的,这些人是来送衣服和盘缠的。”三藏疑惑地说:“悟空,你是不是耳朵不好?他们明明让我们留下马匹和行李,你却说他们来送衣服和盘缠?”行者笑道:“你守着衣服、行李和马匹,看我怎么对付他们。”三藏担心地说:“好汉不敌双拳,双拳不如四手。他们有六个人,你这么小个子,怎么敢和他们斗?”
行者天生胆大,见到这六个拦路的,一点也不慌,走上前叉手在胸,对他们行礼道:“各位大哥,有什么理由挡住我们这出家人的去路啊?”其中一人回答:“我们是这山上的大王,专门做劫道的好事。我们的名声早就传遍了,你可能不知道。赶紧把东西留下,我们就放你过去;要是说个‘不’字,就让你尸骨无存!”行者笑道:“我也是祖传的大王,积年累月的山主,却从没听说过你们的大名。”那人不服气地说:“你是不知道,我给你介绍一下:一个叫眼看喜,一个叫耳听怒,一个叫鼻嗅爱,一个叫舌尝思,一个叫意见欲,一个叫身本忧。”
悟空听了哈哈大笑:“原来是六个小毛贼!你们不认识我这个出家人是你们的主人,居然来挡路。把你们抢来的宝贝拿出来,我跟你们分成七份,饶了你们一命!”这六个贼一听,喜的喜,怒的怒,爱的爱,思的思,欲的欲,忧的忧,个个上前嚷道:“这和尚真无礼!自己什么都没有,还想跟我们分东西!”说完,他们轮枪舞剑,一拥而上,乒乒乓乓地朝行者劈头乱砍,砍了七八十下。悟空站在中间,像没事人一样。那些贼惊讶道:“好和尚!这头真硬!”行者笑道:“就这样吧!你们打得手都累了,该轮到我老孙拿出针来耍耍了。”那些贼疑惑地说:“这和尚是个针灸郎中变的吧。我们又没病,动什么针啊!”
悟空伸手从耳朵里拔出一根绣花针,迎风一晃,变成了一根粗如碗口的铁棒,拿在手中说道:“别跑!让老孙打一棍试试手!”吓得那六个贼四散逃命,悟空一个个追上去,全都打死了。他剥掉他们的衣服,夺了他们的钱财,笑嘻嘻地走回来对三藏说:“师父,走吧,那些贼被我收拾了。”三藏责备道:“你真是惹祸!他们虽然是强盗,但就算抓到官府,也不该死。你有本事,把他们赶走就行了,怎么能都打死呢?这可是无故伤人性命,怎么能当和尚呢?出家人扫地怕伤了蚂蚁,爱惜飞蛾不扑灯。你怎么能不分青红皂白地打死他们?一点慈悲心都没有!幸好这是在山野无人查问;要是在城里,有人冲撞了你,你也这样打人,我可怎么脱身?”
悟空解释道:“师父,要是不打死他们,他们就要打死你啊。”三藏说:“我这个出家人,宁死也不敢行凶。我就算死了,也只是一条命,你却杀了六个人,这怎么说得过去?要是告到官府,就是你老爸当官,也说不过去。”行者不以为然:“不瞒您说,我老孙五百年前在花果山称王时,也不知道打死了多少人。假如真像您说的那样告到官府,那还真是有得告呢。”三藏叹道:“正因为你无法无天,才受了五百年的惩罚。如今既然出家了,要是还像以前那样行凶伤生,就别想去西天,也做不成和尚!太恶劣了!太恶劣了!”
这猴子一辈子最受不了别人唠叨,见三藏不停地说教,心里火气上来了,嚷道:“既然这样,说我做不了和尚,上不了西天,那我就不跟你了!”三藏还没来得及回答,悟空已经一纵身,说了声“老孙去也!”然后就不见了踪影,只听见呼的一声,向东边飞去了。留下三藏孤零零一个人,叹道:“这家伙!居然不受教训!我不过说了他几句,他就溜得无影无踪。罢了罢了!看来我命中注定招不到好徒弟。现在想找他也找不到,叫他也不应,走吧!”
三藏只好收拾行李,捆在马上,自己不骑马,一手拄着锡杖,一手牵着缰绳,凄凄凉凉地向西走去。走了不久,只见前面山路上,有个年迈的老母亲,手里捧着一件棉衣,棉衣上还有一顶花帽。三藏见她走近,赶紧牵马站在一旁让路。老母亲问:“长老,你从哪里来,怎么孤零零一个人走在这荒山野岭?”三藏答道:“弟子是东土大唐奉旨前往西天拜佛求经的。”老母亲说:“西天佛国在大雷音寺天竺国界,离这里有十万八千里。你这样单人独马,没有伴侣,没有徒弟,怎么去得了!”三藏叹道:“弟子前些日子收了个徒弟,他性情顽劣,我说了他几句,他就不听教训,跑了。”
老母亲说道:“我有这一件棉布直裰和一顶嵌金花帽,本来是我儿子的。他只做了三天和尚,命短早逝。我刚从他寺里回来,哭了一场,辞别了他师父,把这两件衣帽带回来,做个纪念。长老啊,你既然有徒弟,我就把这衣帽送给你吧。”三藏说:“谢谢老母亲的厚赐,只是我徒弟已经走了,不敢领受。”老母亲问:“他往哪里去了?”三藏答道:“我听见一声呼啸,他往东边去了。”老母亲说:“东边不远就是我家,想必他去了我家。我这里还有一篇咒语,叫做定心真言,又名紧箍咒。你可暗暗记住,牢记心头,千万别告诉别人。我去把他找回来,让他继续跟随你。你把这衣帽给他穿戴。如果他不听话,你就默念这咒语,他就不敢再行凶,也不敢再跑了。”三藏听了,赶紧拜谢。只见那老母亲化作一道金光,向东而去。三藏知道这是观音菩萨传授的真言,急忙撮土焚香,朝东恳切拜谢。拜完后,他收起衣帽,藏在包袱中间,坐在路旁,开始背诵那定心真言。来回念了几遍,直到念得滚瓜烂熟,牢记心中。
悟空告别了师父,一个筋斗云就飞到了东海。落下云头,拨开水路,直奔水晶宫。这一下可把东海龙王惊动了,赶紧出来迎接,把悟空请进宫里坐下,礼毕后,龙王说道:“听说大圣的劫难已经过去,真是可喜可贺!想必是回去重整仙山,恢复旧业了吧。”悟空笑着回答:“我也有这个打算,不过现在我成了和尚。”龙王好奇地问:“怎么成了和尚?”悟空解释道:“多亏南海菩萨劝我向善,让我修成正果,跟随东土唐僧去西天拜佛,现在皈依佛门,被称为行者了。”
龙王听了,连连称赞:“这真是值得庆贺!这才叫改邪归正,行善积德。既然如此,怎么不去西天,反而回到东海呢?”悟空笑道:“都是因为唐僧不识好歹。有几个小毛贼拦路,我把他们打死了,唐僧就一直唠叨个不停,说我这不好那不好。你想,我老孙能受这气吗?所以我就撇下他,想回花果山,顺便来你这儿讨杯茶喝。”龙王赶紧说:“欢迎欢迎!”
这时,龙王的龙子龙孙们端上香茶来招待悟空。
喝完茶,悟空回头一看,发现墙上挂着一幅画,便问:“这是什么景致?”龙王解释说:“这事发生在您之后,所以您不认识。这叫做‘圯桥三进履’。”悟空好奇地问:“怎么个‘三进履’法?”
龙王讲道:“画中仙人是黄石公,那年轻人是汉朝的张良。黄石公坐在圯桥上,故意把鞋掉到桥下,然后叫张良去捡。张良赶紧捡来,跪着献上。如此三次,张良都毫无怠慢,黄石公很欣赏他的勤谨,晚上就传授他天书,让他辅佐汉朝。后来,张良果然运筹帷幄,决胜千里。天下太平后,他辞官归隐,跟随赤松子修道成仙。大圣啊,你要是不好好保护唐僧,不尽心尽力,不听教诲,到头来还是个妖仙,休想成正果。”悟空听了,沉思不语。龙王劝道:“大圣自己斟酌,不要贪图一时自在,误了前程。”悟空答道:“别说了,我这就回去保护他。”龙王高兴地说:“既然如此,就不敢久留,望大圣早日慈悲,不要让你师父等急了。”悟空见龙王催促,立刻腾空而起,离开了海底,驾着云告别龙王。
正飞着,悟空遇到了南海菩萨。菩萨问:“孙悟空,你怎么不听教诲,不去保护唐僧,跑到这里来干什么?”悟空赶紧在云端行礼,说:“多亏菩萨的好话,果然有唐僧来揭了压帖,救了我命,我就跟他做了徒弟。他却嫌我顽劣,我才离开他一会儿,现在就去保护他。”菩萨说:“赶紧去吧,别耽误了正事。”说完,两人各自离去。
悟空这边飞得快,转眼就看见唐僧坐在路边发呆。他赶紧上前问:“师父,你怎么还在这儿坐着,不走路呢?”唐僧抬头一看,没好气地说:“你跑哪儿去了?我不敢走,也不敢动,只能在这儿等你。”悟空笑嘻嘻地说:“我去东海龙王那儿喝茶了。”唐僧不信:“徒弟啊,出家人可不能撒谎。你离开我才没多久,就说去龙王家喝茶?”悟空哈哈一笑:“不瞒您说,我会筋斗云,一个筋斗能飞十万八千里,所以能来去自如。”
唐僧无奈地说:“我不过说你几句,你就生气跑了。像你这么有本事的,能讨到茶喝;我可没这本事,只能在这儿饿着肚子等你,心里真不好受。”悟空听了赶紧说:“师父,要是您饿了,我这就去给您化些斋饭来。”唐僧摇摇头:“不用化斋,我包袱里还有些干粮,是刘太保的母亲送的。你去拿碗找点水来,我吃点东西就能继续赶路了。”
悟空去打开包袱,看到里面有几个粗面烧饼,就递给唐僧。然后,他又发现了一件光亮的棉布直裰和一顶嵌金花帽,便好奇地问:“这衣帽是从东土带来的?”唐僧随口答道:“这是我小时候的衣帽。这帽子戴上后,不用教经就会念经;这衣服穿上后,不用学礼就会行礼。”悟空一听来了兴趣:“好师父,那就给我穿戴吧。”唐僧说:“只怕不合身,你要是能穿就穿吧。”悟空立刻脱下旧衣,换上了棉布直裰,又把帽子戴上。
唐僧见悟空戴上帽子,就不吃干粮,心里默念起紧箍咒。悟空顿时觉得头痛,大叫起来:“头痛!头痛!”唐僧不停地念,悟空痛得在地上打滚,连嵌金花帽都抓破了。唐僧担心把金箍弄断,停了下来,悟空这才不痛了。他摸了摸头,发现有条金线紧紧勒着,怎么也取不下来。他从耳朵里掏出针,想把金箍捅断。唐僧一看,赶紧又念咒,悟空又痛得翻筋斗,眼红耳赤。唐僧见他这样,又不忍心,停了下来,悟空的头又不痛了。
悟空明白了:“原来是师父在咒我。”唐僧说:“我念的是紧箍经,哪有咒你?”悟空不信:“你再念念看。”唐僧真念了,悟空又痛得不行,连忙求饶:“别念了!一念我就痛,这是怎么回事?”唐僧问:“你现在肯听我教诲了吗?”悟空连忙答应:“听了听了!”“以后还敢不敢无礼?”悟空赶紧说:“不敢了!”虽然嘴上答应,但心里还有些不服,拿起针晃了晃,变成粗如碗口的铁棒,朝唐僧走去。唐僧吓得又念了两三遍咒,悟空痛得跌倒在地,丢了铁棒,动弹不得,只好求饶:“师父,我知道错了,别念了!”
唐僧问:“你怎么敢动手打我?”悟空说:“我没敢打,我就想问问师父,这法子是谁教你的?”唐僧说:“是刚才一个老母亲教我的。”悟空一听,气得跳脚:“不用说了,这老母肯定是观音菩萨!她怎么这么害我!等我上南海找她算账去!”唐僧劝道:“这法子是她教我的,她肯定早就知道了。你要去找她,她一念咒,你不是要痛死?”
悟空觉得有道理,真不敢动了,只好回过心来,跪下哀求:“师父!这是她逼我跟随你西去,我也不去惹她。你也别老念咒,我愿意保护你,再也不退缩了。”唐僧说:“既然这样,那就扶我上马吧。”悟空这才死心塌地,精神抖擞,整理了一下棉布直裰,帮唐僧上马,收拾行李,继续向西进发。至于后面又发生了什么事,请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