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唐三藏听了菩萨的教诲,收下了孙行者,和八戒、沙僧一起剪断了各自的二心,齐心协力,朝着西天奔去。时间过得真快,夏天刚过去,转眼又到了秋天。那天,薄云飘荡,西风呼啸,远处传来鹤鸣,景色显得苍凉。山长水远,行程漫漫,正当他们走得热气蒸腾时,三藏勒住了马,疑惑地说:“现在是秋天,怎么这么热?”
八戒一听,立马解释:“原来啊,西方有个斯哈哩国,那里是日落的地方,俗称天尽头。到了申酉时,国王就会派人擂鼓吹号,热闹得很。太阳的火光落在西海上,像火沸水一样,声音震耳欲聋,城里小孩都吓得哭了。”这时,大圣忍不住笑了:“呆子,你这话可真有意思!斯哈哩国可远着呢,师父就像早上吃的豆腐,晚上又变成了豆芽!”
这时,沙僧插嘴说:“可能是天气不正,秋天却像夏天一样热。”正当他们争论的时候,路旁出现了一座红瓦房,红砖墙,红油门,简直是个红色的世界。三藏下马说道:“悟空,去问问那家人,看看这热气是怎么回事。”
孙行者收起金箍棒,整理了一下衣服,摆出一副斯文的样子,走到门前。门里突然走出一个老者,穿着一件奇怪的衣服,手里拄着一根竹杖,脚上是一双不新不旧的鞋。老者一看见行者,吓了一跳,问道:“你是哪来的怪人?在我这里干什么?”
行者赶紧解释:“老施主,别怕,我不是怪人,我是东土大唐的钦差,来西方求经的。我们师徒四人正好路过这里,天气这么热,不知道原因,特来请教您。”老者听了,松了口气,笑着说:“长老别怪,我刚才眼花,不认识您。”
老者又问:“你的师父在哪条路上?”行者回答:“就在南边的大路上!”老者连忙请他们进屋,行者一招手,三藏、八戒、沙僧都牵着白马,挑着行李走了过来,给老者行礼。
老者见三藏仪表堂堂,八戒和沙僧的样子也很特别,惊喜地请他们进屋。老者让小孩们泡茶,自己去准备饭菜。三藏见状,起身感谢:“请问,您这地方秋天怎么还这么热?”
老者答道:“我们这里叫火焰山,四季都是热的。”三藏一听,心中一紧:“火焰山在哪儿?会不会挡住我们西去的路?”老者说:“火焰山离这里有六十里,正是你们西行必经之路,但那山周围八百里都是火焰,寸草不生。若是过了那山,铜脑壳、铁身体也得化成汁!”三藏听后,惊得脸色苍白,连忙不再问了。
门外,一个年轻小伙子推着辆红车,叫卖着“卖糕!”孙行者一看,心想这糕一定不错,便拔了一根毫毛变成铜钱,问那小伙子能不能买点糕。小伙子接了钱,毫不犹豫地揭开车帘,热气腾腾地递出一块糕。行者一接,感觉就像手里捏着个火盆,热得直叫:“热热热!难吃难吃!”
小伙子笑着说:“怕热就别来这里,这里就是这么热。”行者不乐意了:“你这人真不讲理,常言道‘不冷不热,五谷不结’。你这糕粉是从哪来的?”小伙子答:“如果你想知道,去找铁扇仙吧。”行者好奇:“铁扇仙是谁?”小伙子说:“他有把芭蕉扇,能熄火、起风、下雨,种田可就丰收了。不然寸草不生!”
听了这话,行者急忙跑进屋,把糕递给三藏:“师父,别着急,吃了这块糕,我跟你说。”三藏接过糕,问老者:“公公,能吃这糕吗?”老者说:“我家没准备茶饭,怎么能吃你的糕?”行者笑着说:“老人家,茶饭不必,我想问问铁扇仙在哪儿?”老者说:“你问他干嘛?”行者回答:“我想借他的扇子,熄灭火焰山的火。”
老者说:“你们没有礼物,恐怕那位仙人不肯来。”三藏问:“他要什么礼物?”老者说:“我们这里的人,十年才能求一次,得准备四猪四羊,花红果香,鸡鹅美酒,沐浴虔诚,才能请到他。”行者问:“那山在哪儿?叫什么名字?”老者说:“那山在西南方,叫翠云山,山里有个芭蕉洞。信徒们去拜仙山,来回要走一个月,得一千四百五十六十里。”
行者一听,哈哈大笑:“这没问题,我去就来!”老者急了:“等等,吃点东西,带上干粮,路上可危险!”行者摆手:“不用,我去也!”说完,瞬间就消失了。老者惊呼:“哎呀,原来是腾云驾雾的神人!”
不说这家人对唐僧的供奉,咱们的行者瞬间就到了翠云山,找着洞口。忽然听到“丁丁”的声音,原来是一位樵夫在伐木。行者走过去,打了个招呼:“樵哥,问好!”樵夫放下斧头,回礼:“长老,你去哪儿?”行者问:“这是翠云山吗?”樵夫点头:“正是。”
行者急忙问:“铁扇仙的芭蕉洞在哪儿?”樵夫笑着说:“那洞有,但铁扇仙不在,只有个罗刹女。”行者一听,心里一紧:“她可是牛魔王的妻子,我可得小心了!”
樵夫见行者沉思,笑着说:“长老,别担心,前面的路向东走五六里就是芭蕉洞。”行者说:“其实,我是唐朝的徒弟,曾和罗刹的儿子有过些许交情,怕她会报仇。”樵夫鼓励道:“大丈夫鉴貌辨色,求扇子就行,不用想太多。”行者感激地说:“谢谢樵哥,我这就去!”
告别樵夫,行者径直来到芭蕉洞口,只见两扇门紧闭,洞外风景如画,真是个好地方!这儿的景色就像诗中描绘的那样:山以石为骨,烟霞缭绕,古迹千年,仙踪万载,真是让人流连忘返。
行者走上前,叫道:“牛大哥,开门!开门!”没想到,洞门“呀”的一声就开了,走出来一个姑娘,手里提着花篮,肩上扛着锄头,穿得一身蓝色的衣服,精神抖擞。行者赶紧合掌道:“小姑娘,麻烦你帮我把话带给公主。我是去西方取经的和尚,想借芭蕉扇过火焰山。”
姑娘一听,立马转身进洞,跪下对罗刹说:“奶奶,外面有个东土来的孙悟空和尚,想见您,求借芭蕉扇。”罗刹一听到“孙悟空”三个字,心中火起,像是往火上浇油,怒火中烧:“这泼猴!今天终于来了!”她立刻叫:“丫鬟,快去拿披挂和兵器!”
不一会儿,罗刹穿戴整齐,头上裹着花手帕,身上披着锦袍,手里拿着两把青锋宝剑,气势汹汹地走了出来。行者见状,赶紧躬身施礼:“嫂嫂,我在这儿恭敬奉揖!”罗刹一听,立刻愤怒:“谁是你的嫂嫂!你想让我给你什么?”行者笑着说:“牛魔王是我结义兄弟,你是他的妻子,自然称嫂嫂!”
罗刹怒道:“你这泼猴!既然是兄弟,怎么还害了我儿?”行者一脸无辜:“你儿是谁?”罗刹咬牙切齿:“我儿红孩儿被你打了,我们正想找你报仇呢!”行者连忙赔笑:“嫂嫂,你误会了!红孩儿抓了我师父,幸亏观音菩萨救了他,现在他在菩萨那里做善财童子,过得好得很呢!”
罗刹听了,依然不依不饶:“你这嘴真甜!我想见我儿,怎么才能见到他?”行者一拍脑袋:“嫂嫂,借我扇子,我扇熄火焰山的火,送我师父过去,我就去南海请他来见你,扇子还给你,怎么样?”罗刹却冷冷一笑:“你这泼猴,想得美!伸过头来,我给你几剑,受得了就借你扇子!”
行者无所谓,笑着说:“嫂嫂,来吧,我这光头随便你砍,最多没气力罢了。”罗刹一听,立刻挥剑而来,乒乒乓乓地砍了十几下,行者却像没事人一样,根本不在乎。罗刹越打越急,转身想走,行者却喊:“嫂嫂,别走,快借我扇子!”
罗刹冷冷回应:“我的宝贝可不是随便借的。”行者一听,心里一急:“那就让你尝尝我的厉害!”说完,一只手抓住罗刹,另一只手掏出金箍棒,摇了摇,棒子有碗口粗,威风凛凛。
罗刹见状,慌忙举剑迎战,两个在翠云山前打得不可开交。虽然是亲戚,但这仇恨可不是开玩笑的。行者心里想着借扇子,罗刹则恨意满满,结果两人打得不可开交,真是热闹非凡。
这场打斗打得不可开交,直到西天的太阳慢慢落下。罗刹见行者的棒子重,心想要是不拿出芭蕉扇,那可就要吃亏了。于是,她终于掏出了那把扇子,轻轻一扇,瞬间阴风四起,行者被扇得无影无形,没法再追。罗刹得意洋洋,回到洞里,真是胜利在握!
那大圣孙悟空可真是个倒霉蛋,翻来覆去,左摇右晃,像个旋风中的落叶,滚了一整夜,直到天亮才落在一座山上。他一看,哎呀,这不就是小须弥山吗?他心里一阵感慨:“真是厉害的女人!竟然把我送到这里!我记得当年在这儿求灵吉菩萨降黄风怪救我师父的。”他想着,火焰山就在南边,离这儿可不远,得去问问灵吉菩萨怎么回去。
正当他沉思的时候,听到钟声响亮,急忙下山,直奔禅院。门口的道人一眼认出他,赶紧进屋报告:“前年来请菩萨的那个毛脸大圣又来了!”灵吉菩萨一听,立刻下宝座迎接,问:“悟空,你来取经了吗?”悟空笑着回答:“还没到呢,早着呢!”
灵吉问:“那你怎么回到这荒山来了?”行者叹了口气:“自从上次您帮我降了黄风怪,我一路上遭了不少苦。现在到了火焰山,前面过不去了,听说有个铁扇仙的芭蕉扇能灭火,我特地来找她。可是她是牛魔王的妻子,红孩儿的妈,结果她不肯借我扇子,还和我打了起来,把我扇得飘到了这儿!”
灵吉菩萨听完,笑着说:“那位妇人叫罗刹女,手里的扇子可是灵宝,能灭火气。你这次能停下来,还是因为你有留云之能。如果是普通人,早就飞走了!”行者一听,连连称赞:“真厉害!那我师父该怎么过去呢?”
灵吉菩萨安慰道:“别担心,这是唐僧的缘法,注定你会成功。”行者好奇:“怎么才能成功呢?”灵吉说:“我当年得到一粒定风丹,可以让你不受影响。现在送给你,拿去扇子就不会动了。”行者感激不已,连声道谢。
灵吉菩萨把定风丹放进一个锦袋里,系好送给行者:“快去吧,往西北上就是罗刹的山场。”行者告别灵吉,驾着筋斗云飞回翠云山,到了洞门前,敲门叫道:“开门!开门!老孙来借扇子使使!”
里面的小姑娘急忙去报告:“奶奶,借扇子的又来了!”罗刹一听,心里一紧:“这泼猴真有本事!我的扇子要扇八万四千里,他怎么这么快就回来了?”她心里想着,准备好好教训一下行者,便整装出门,手里提着剑,恶狠狠地说道:“孙行者!你不怕我,又来寻死!”
行者笑着回应:“嫂嫂,别吝啬,快借我扇子,我保证送你唐僧过山,就还给你。我可是个讲信用的君子,不是那种借东西不还的小人!”罗刹怒道:“你这泼猢狲,夺子之仇还没报,想借扇子,没门!来,吃我一剑!”
行者毫不畏惧,举起铁棒迎战。两人打了个不可开交,罗刹见力气不敌,心里一慌,拿出扇子对着行者扇了一扇。没想到,行者却巍然不动,笑吟吟地说:“这次不一样!任你怎么扇,我若动一下就不算汉子!”罗刹见状,慌了,急忙收起扇子,转身回洞,紧紧关上门,心里想着:“这泼猴真难对付!”
行者见罗刹关上了门,心里一动,立刻搞了个小手段。他拆开衣领,把定风丹含在嘴里,摇身一变,变成一只小蟭蟟虫,钻进了门缝。罗刹在里面叫:“渴了!渴了!快拿茶来!”这时候,女童端来一壶香茶,满满斟了一碗,茶沫翻腾。行者一看,心里乐开了花,飞到茶沫下,悄悄溜了进去。
罗刹渴得不行,接过茶,一口气喝了好几口。行者趁机钻进她的肚子里,现出原形,厉声喊道:“嫂嫂,借扇子我使使!”罗刹吓得大叫:“小的们,快关前门!”女童们赶紧说:“关了!”罗刹又问:“既然关了门,孙行者怎么在家里叫唤?”女童说:“在你肚子里叫呢!”罗刹大惊:“孙行者,你在哪里搞鬼?”行者笑道:“我可没搞什么鬼,是真本事,已经在你肚子里耍了!”
罗刹痛苦得叫苦,行者又说:“嫂嫂,我先送你个坐碗儿解渴!”说完,脚一登,罗刹疼得在地上打滚,痛得面黄唇白,连忙求饶:“孙叔叔,饶命啊!”行者这才停手,笑道:“你才认得叔叔?我看牛大哥情分,饶你一命,快把扇子拿来!”罗刹慌忙说:“有扇!有扇!你出来拿!”行者道:“那我得看扇子。”
罗刹叫女童拿来一柄芭蕉扇,行者探出头,笑着说:“嫂嫂,既然我饶你性命,你可得张嘴让我出来。”罗刹听话,连张三次嘴。行者趁机飞出来,拿了扇子,欢呼道:“谢借了!谢借了!”然后大摇大摆走出洞门,女童们急忙开门放行。
大圣驾云飞回东路,落在红砖壁下。八戒见了高兴地喊:“师父,师兄来了!”三藏和沙僧也出来迎接,行者把扇子靠在一旁,问老者:“这就是那扇子吗?”老者点头称是。唐僧高兴地说:“贤徒真是辛苦了,求来这宝贝!”行者笑着说:“这可不容易!那铁扇仙其实是牛魔王的妻子,红孩儿的妈,名叫罗刹女。她不肯借我扇子,还和我打了起来,结果我被她扇到小须弥山。幸好遇见灵吉菩萨,给了我定风丹,才得以回来。”
三藏听后感激不已,师徒们谢过老者,继续西行。一路走去,渐渐地热得让人受不了,沙僧叫:“脚底烫得慌!”八戒也抱怨:“我这爪子都快烫熟了!”马儿也跑得飞快,大家都觉得难受。行者说:“师父,您下马休息,我去扇扇火,等火稍微小点再过山。”他举起扇子,直奔火边,拼命一扇,火光腾起,越扇越猛,最后火头竟有千丈高,烧得他两根毫毛都没了。
行者急忙跑回唐僧面前,喊:“快回去,火来了,火来了!”师父、八戒、沙僧赶紧往回跑,走了二十里才停下来。三藏焦急地问:“悟空,怎么回事?”行者一脸懊恼:“我扇了一下,火光就起来了,第二扇更猛,第三扇差点把我烧成焦炭!”
八戒笑道:“你不是说雷打不伤、火烧不损吗?怎么现在怕火了?”行者无奈:“你这傻瓜,之前是防备,现在是我没用法术,结果两根毫毛都烧了!”沙僧愁眉苦脸:“这火这么盛,怎么过去?”八戒提议:“那就找无火的地方走吧!”三藏问:“哪里有无火的地方?”八戒说:“东方南方北方都没火。”又问:“那经书在哪里?”八戒回答:“西方有经。”三藏坚定道:“我就要往有经的地方去!”
沙僧叹道:“有经的地方有火,无火的地方又没有经,真是进退两难!”正当他们讨论时,突然听到有人叫:“大圣别烦恼,来吃点斋饭再说!”四人回头一看,见一位老人,身披风氅,头戴冠,手持龙头杖,后面跟着一个鬼,鬼头上顶着个铜盆,里面装着蒸饼和米饭。
土地说:“我本是火焰山的土地,知道你们不能前进,特意送来斋饭。”行者问:“吃斋没问题,但这火什么时候才能灭?”土地回答:“要灭火,得求罗刹女借芭蕉扇。”行者捡起扇子说:“这不是扇子吗?怎么越扇越着火?”土地笑道:“这扇子不是真的,是被她哄了。”行者问:“那怎么才能借到真扇子?”土地微微一笑:“若想借真扇,得去找大力王。”至于大力王是谁,且听下回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