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孙悟空陪着唐僧一路向西走,这几天可真是够呛,正赶上腊月寒冬,北风呼啸,地上滑得跟冰溜子似的。走的路也不是什么好路,都是些悬崖峭壁、崎岖山道。唐僧骑在马上,突然听到远处有水声,便回头问:“悟空,哪儿来的水声啊?”悟空说:“我记得这地方叫蛇盘山鹰愁涧,估计是涧里的水声吧。”话还没说完,马已经到了涧边,唐僧拉住缰绳一看,哇,水流清澈,波光粼粼,映着太阳红彤彤的,真是美得很。
正看着呢,突然涧中“哗啦”一声,窜出一条龙,翻江倒海,直接冲向唐僧。悟空一看,吓得赶紧丢下行李,把师父抱下马,撒腿就跑。那龙追不上他们,转身一口就把白马连鞍带辔吞下肚,然后又潜回水里。悟空把唐僧安顿在高处,回来一看,行李还在,马却不见了。他对唐僧说:“师父,那孽龙不见了,只是把咱的马给吓跑了。”唐僧急了:“徒弟啊,这马去哪儿找啊?”悟空说:“您别急,我去看看。”
悟空一个呼哨,跳上空中,用火眼金睛四处张望,还是没看到马的影子。他落下云头,报告说:“师父,咱的马肯定被那龙吃了,四处都找不到。”唐僧不信:“徒弟,那龙嘴有多大,能把马连鞍带辔都吃了?可能是马受惊跑到山凹里去了,你再仔细找找。”悟空说:“您不知道我的本事,我这双眼睛,白天能看千里,蜻蜓展翅我都能瞧见,何况一匹大马!”
唐僧一听,急得直掉眼泪:“这可怎么办啊!没了马,这万水千山可怎么走啊!”悟空见师父哭了,心里也急,喊道:“师父别哭了!您坐着,我去找那孽龙,让它还马!”唐僧一把拉住他:“徒弟啊,你去哪儿找它?要是它偷偷出来害我怎么办?那时候人马俱亡,可怎么好!”悟空听了更生气,大声喊道:“你这也不行那也不行,坐这儿等着老去吧!”他正发火呢,忽然听到空中有声音传来。
“孙大圣别生气,唐御弟别哭。我等是观音菩萨派来的神祇,特意来暗中保护取经人的。”唐僧一听,赶紧拜谢。悟空问:“你们都是谁?报上名来,我好点卯。”众神答道:“我们是六丁六甲、五方揭谛、四值功曹、十八位护教伽蓝,各自轮流值守。”悟空说:“今天谁当值?”揭谛们说:“丁甲、功曹、伽蓝轮次。我五方揭谛,金头揭谛昼夜守护左右。”
悟空说:“既然如此,不当值的先退下,留下六丁神将和日值功曹、众揭谛守着我师父。我去找那涧中的孽龙,让它还我马来。”众神遵令而行。唐僧这才放下心来,坐在石崖上,叮嘱悟空小心。悟空说:“放心吧。”这猴王整理了一下棉布直裰,撩起虎皮裙子,拿起金箍铁棒,精神抖擞地来到涧边,半云半雾间,高声喊道:“泼泥鳅,还我马来!”
话说那龙吃了唐僧的白马,躲在涧底养神。听到有人叫骂索马,心中火起,腾身跃浪而出,问道:“是谁在这里嚷嚷?”悟空见了,大喝一声:“别跑!还我马来!”抡起金箍棒就打。那龙张牙舞爪迎上来。他俩在涧边斗得不可开交,真是好不激烈。只见那:龙舒利爪,猴举金箍。一个须垂白玉线,一个服幌赤金灯。一个须下明珠喷彩雾,一个手中铁棒舞狂风。一个是迷爷娘的业子,一个是欺天将的妖精。他俩都因有难遭磨折,如今要成功各显神通。斗了好久,那龙力竭筋麻,抵挡不住,转身又钻入水中,深潜涧底,再不露头。悟空在上面骂个不停,那龙却装聋作哑。
悟空没办法,只能回去见唐僧,说:“师父,那怪物被我骂出来,跟我斗了半天,最后怯战逃跑,躲在水里不出来了。”唐僧说:“那到底是不是它吃了我的马?”悟空回答:“你想想看!要不是它吃的,它还敢出来跟我对着干?”唐僧又说:“你之前打虎的时候不是说有降龙伏虎的本事吗,今天怎么就降不住它呢?”
其实悟空最怕别人逼他,这下被唐僧怼了一句,他立马来劲了:“别说了!别说了!我再去会会它!”这猴王大步流星地走到涧边,施展翻江搅海的本领,把那鹰愁涧搅得像黄河泛滥似的。那条孽龙在深涧里坐卧不安,心里想着:“真是祸不单行,我才逃过天条的惩罚,不到一年,又遇上这么个泼猴来找麻烦!”越想越生气,忍不住跳出来骂道:“你是哪来的泼猴,竟敢欺负我!”
悟空说:“你别管我是哪来的,只要还我马,我就饶你一命!”龙说:“你的马我吞下肚了,怎么吐出来!不还你,你能奈我何?”悟空说:“不还就看棍子!打死你给我马偿命!”两人又在山崖下斗了起来。斗了没几回合,小龙实在招架不住,变成一条水蛇钻进草丛里去了。
悟空拿着金箍棒,拨开草丛找蛇,哪能找到一点影子?急得他三尸神暴跳,七窍生烟,念了声咒语,立刻召唤出当地土地和山神。两位神仙赶紧跪下说:“山神土地来见。”悟空说:“伸过胳膊来,各打五棍见面,给老孙消消气!”两神连忙磕头求饶:“望大圣开恩,让小神说几句。”悟空说:“你们想说什么?”两神回答:“大圣久困,小神不知何时出来,所以没能迎接,望请恕罪。”
悟空说:“既然如此,我就不打你们了。我问你:这鹰愁涧里是哪来的怪龙?怎么抢了我师父的白马吃了?”两神说:“大圣以前没有师父,原来是个不服天不服地的混元上真,怎么会有师父的马呢?”悟空说:“你们不知道,我因为惹事,被困了五百年。如今蒙观音菩萨劝善,唐朝的真僧救出我来,让我做他的徒弟,去西天拜佛求经。路过这里,丢了我师父的白马。”
两神说:“原来如此。这涧中本无邪物,只是水深陡峭,清澈见底,乌鸦都不敢飞过,因为水清能照见自己的影子,误以为是同类,常常投水而死,所以叫鹰愁陡涧。只是前些年,观音菩萨来寻找取经人,救了一条玉龙,让它在此等候取经人,不许为非作歹。它只是饿了上岸扑些鸟吃,或者捉些獐鹿。不知怎么今天冒犯了大圣。”
悟空说:“第一次它还跟我打了几下;第二次我骂它,它不出来,我就用翻江搅海的法术搅混了涧水,它才出来争斗。它挡不住我的金箍棒,就变成水蛇钻进草里。我追去找它,却没影了。”土地说:“大圣有所不知,这涧里有千个孔窍相通,波澜深远。想必它从某个孔钻下去了。大圣不必动怒,在这里找它,只需请观世音来,自然能降伏它。”
悟空听了土地和山神的话,赶紧把他们带去见唐僧,把事情一五一十地说了。唐僧一听,要去请菩萨,担心这来回得多久啊,他这会儿又饿又冷,怎么熬得住呢?话音刚落,就听天上有个金头揭谛说:“大圣,你别急,我去请菩萨来。”悟空一听,乐坏了,连声道谢:“有劳了!快去快回!”揭谛立刻驾云前往南海。
悟空安排山神和土地保护唐僧,又让日值功曹去找吃的,自己则在涧边巡逻。这边揭谛驾云到了南海,直奔落伽山紫竹林,托金甲诸天和惠岸木叉通报,见到了菩萨。菩萨问:“你来干什么?”揭谛说:“唐僧在蛇盘山鹰愁涧丢了马,急得悟空进退两难。问了当地土地,才知道是菩萨送来的孽龙吃了马,大圣让我来请菩萨收拾这孽龙,还马匹。”
菩萨一听,说:“这家伙是西海龙王敖闰的儿子。他因为纵火烧了殿上的明珠,被父亲告发,犯了天条死罪,是我求玉帝才放他下来,让他给唐僧当脚力。他怎么反倒吃了唐僧的马?那我得去看看。”菩萨说完,驾着莲台,和揭谛一起穿过南海,直奔蛇盘山。
到地方后,他们停在半空中,低头一看,悟空正在涧边骂骂咧咧。菩萨让揭谛叫他过来,揭谛降下云头,没经过唐僧,直接到涧边,对悟空说:“菩萨来了。”悟空一听,立马跳上云头,对着菩萨大喊:“你这七佛之师,慈悲的教主!你怎么想出办法来害我!”
菩萨笑着说:“你这大胆的猴子!我好不容易度来个取经人,叮嘱他救你性命,你不来感谢我,反倒来嚷嚷?”悟空说:“你可真害苦我了!你既然放我出来,让我逍遥自在就好了,你却在海上遇见我,逼我跟唐僧去取经也就罢了;你还送他一个花帽,骗我戴上,受这罪!那箍子套在我头上,又让他念紧箍咒,念得我头疼,这不是害我吗?”
菩萨说:“你这猴子,不守规矩,不受正果,要是不这样管着你,谁能收拾你?你要是再像以前那样惹祸,谁来负责?只有这样才能让你走上正途!”悟空不满地说:“好吧,这箍子算是我的磨难。但你怎么把有罪的孽龙放在这里成精,让它吃了我师父的马?这不是放纵坏人吗?”
菩萨解释:“这条龙是我亲自向玉帝求来的,专门给取经人当脚力。你想想,那东土来的凡马,怎么能走过这万水千山,到达灵山佛地?必须得这龙马才行。”悟空说:“可它这么怕我,躲着不出来,怎么办?”菩萨让揭谛去涧边喊:“敖闰龙王的玉龙三太子,出来,南海菩萨在此。”揭谛果然去叫了两声,那小龙翻波跳浪,变成人形,踏云而来,拜见菩萨:“多谢菩萨解救,我在此久等,却未闻取经人的消息。”
菩萨指着悟空说:“这不就是取经人的大徒弟?”小龙一看,说:“菩萨,这是我的对头。我昨天肚子饿,吃了他的马。他仗着有点本事,把我打得力竭,还骂得我不敢出来,他可没提过取经的事。”悟空说:“你又没问我姓甚名谁,我怎么说?”小龙反驳:“我没问你是哪来的泼猴,你就嚷嚷‘管你哪来的,快还我马!’哪提过唐字!”
菩萨说:“这猴子总是自以为是,哪肯夸赞别人?以后再遇到这种事,先提取经的事,自然就顺利了。”悟空听了,欢喜领教。菩萨上前,把小龙项下的明珠摘了,用杨柳枝蘸甘露水,往他身上一拂,吹口仙气,喝道:“变!”那龙立刻变回原来的白马模样。菩萨又叮嘱:“你要用心还业障,功成后,超越凡龙,得个金身正果。”小龙口衔着横骨,心领神会。
菩萨让悟空带马去见唐僧,说:“我回南海去了。”悟空却拉住菩萨不放:“我不去了!西天路这么难走,保护一个凡僧,何时才能到?这么多磨难,我怕性命都难保,怎么成就功果?我不去了!”菩萨劝道:“你当年还没成人道时,肯用心修行;如今脱了天灾,怎么反而懒惰?我门中以寂灭成真,必须信心正果。”
菩萨见悟空有些担心,便安慰他说:“如果你真遇到那些让人叫天天不应、叫地地不灵的难关,我保证天也应你,地也帮你。如果实在到了无法脱身的地步,我会亲自来救你。来,我再给你点本事。”说完,菩萨摘下三片杨柳叶,放在悟空的脑后,喝声“变!”立刻变成三根救命毫毛,并嘱咐他:“如果遇到无路可走的时候,这些毫毛能帮你化险为夷。”
悟空听了这些好话,终于心服口服,感谢起菩萨的慈悲。菩萨则化作一阵香风,飘飘然返回普陀山去了。悟空这才降下云头,拉着龙马的鬃毛,去见唐僧:“师父,马找到了。”唐僧一看,高兴得不得了:“徒弟,这马怎么比以前更壮实了?你在哪找到的?”悟空笑道:“师父,你还在做梦呢!刚才是金头揭谛请来了菩萨,把涧里的龙变成了我们的白马。虽然样子一样,但没了鞍辔,我就揪着它来了。”
唐僧一听,大惊:“菩萨在哪?让我去拜谢他。”悟空说:“菩萨已经回南海了,您就别麻烦了。”唐僧只好撮土焚香,向南遥拜,拜完便和悟空收拾行李准备继续上路。悟空赶走了山神和土地,又吩咐了揭谛功曹,然后请师父上马。唐僧却有些犹豫:“这马没鞍辔,怎么骑?还是找条船渡过涧再说吧。”悟空说:“师父,您真是不识时务!这荒郊野外哪来的船?这匹马在这里住久了,肯定熟悉水势,骑着它过涧就行。”
唐僧无奈,只好依言跨上龙马。悟空挑着行囊,到了涧边。正巧看到上游有个渔翁,撑着一个枯木筏子顺流而下。悟空赶紧招呼:“老渔翁,过来过来!我是从东土取经去的,我师父在这过不去,你来帮忙渡一下。”渔翁一听,忙撑筏靠近。悟空扶着唐僧下马,上了筏子,又把马牵上,放好行李。渔翁撑开筏子,像风一样快速渡过鹰愁涧,上了西岸。
唐僧想感谢渔翁,解开包袱拿出几文钱送给他。渔翁却摆手说:“不要钱,不要钱。”说完撑开筏子,消失在茫茫水中。唐僧觉得过意不去,连连合掌称谢。悟空笑道:“师父,您别客气了。您不认得他吗?他是这涧里的水神。要不是因为他没来接我,我还要打他呢。现在不用打他了,他哪敢要钱!”唐僧似信非信,只好再次跨上龙马,跟着悟空继续上路。
两人一路同行,渐渐地,太阳西沉,天色变暗。四周淡云缭绕,山月朦胧,满天的霜色透着寒意,四面风声阵阵。远处孤鸟飞过,落霞映照下的山脉显得低矮。疏林中千树呼啸,空岭上独猿啼鸣。长途跋涉中不见行人踪影,只有万里归舟驶入夜色。唐僧骑在马上,忽然看到路旁有座庄院,于是说道:“悟空,前面有人家,可以借宿一晚,明早再走。”悟空抬头一看,笑道:“师父,那不是人家庄院。”唐僧不解:“怎么不是?”悟空道:“人家庄院不会有飞鱼和稳兽的屋脊,那分明是座庙宇。”
师徒们正聊着天呢,不知不觉就到了门口。唐僧下了马,抬头一看,门上写着三个大字“里社祠”,于是就走了进去。里面有个老者,脑袋上挂着一串佛珠,合掌迎上来:“师父,请坐。”唐僧赶紧回礼,走上殿去拜了圣像。老者招呼童子上茶,唐僧喝完茶,问道:“这庙为什么叫里社?”老者解释说:“这里是西番哈咇国的边界。这庙是后面一个庄主家建的,大家都很虔诚。‘里’是指乡里,‘社’是社神。每到春耕、夏耘、秋收、冬藏的时候,大家就带着三牲和花果来祭拜社神,保佑四季平安,五谷丰登,六畜兴旺。”
唐僧听了,连连点头称赞:“真是离家三里远,别是一乡风。我那地方可没有这样的好风俗。”老者好奇地问:“师父从哪里来?”唐僧回答:“我是东土大唐的僧人,奉旨去西天拜佛求经。今天路过宝坊,天色已晚,特来此借宿一晚,明早就走。”老者听了非常高兴,连声道歉没能好好招待,又叫童子准备饭菜。唐僧吃完饭,谢过老者。
悟空眼尖,看到房檐下有根晒衣绳,跑过去一把扯断,用来拴马。老者开玩笑道:“这马是偷来的吧?”悟空顿时不高兴了:“你这老头,说话不知轻重!我们可是拜佛的圣僧,怎么会偷马呢?”老者笑着说:“不是偷的,怎么没鞍辔缰绳,还扯断我的晒衣绳?”唐僧赶紧陪礼:“这猴子性子急。要拴马,也得问老人家讨条绳子,怎么能随便扯断别人的衣绳呢?老先生别见怪。我这马不是偷的,昨天东来时骑的白马,被涧里的孽龙吃了,幸好我徒弟有本事,菩萨也来帮忙,把龙变成了白马。只是还没来得及置办鞍辔。”
老者笑道:“师父别见怪,我只是开个玩笑,谁知道你徒弟当真了。我年轻时也有些积蓄,骑过骏马,只是后来遭遇不幸,家道中落,才做了庙祝。幸亏后庄的施主接济。我那还有一副鞍辔,是我心爱的东西,虽然穷也没舍得卖掉。听师父说,菩萨都来相助,我怎能不表示表示呢?明天我就把鞍辔拿来送给师父,您就笑纳吧。”唐僧听了,感激不尽。
不一会儿,童子端来晚斋,大家吃完后,掌灯安铺,各自休息。第二天一早,悟空就说:“师父,那庙祝老头昨晚说要给我们鞍辔,咱们去要,可不能便宜了他。”话音刚落,那老者果然拿着一副鞍辔和其他马具,放在廊下:“师父,鞍辔奉上。”唐僧见了,欢喜地接受,让悟空拿去看看合不合适。悟空走上前,一件件地检查,果然都是好东西。
悟空心里暗喜,把鞍辔装在马上,正合适。唐僧拜谢老者,老者赶紧扶起他:“惶恐!惶恐!不必多谢。”老者也不再挽留,邀请唐僧上马。唐僧出门,骑上马,悟空挑着行李。老者从袖中拿出一条鞭子,递给唐僧:“圣僧,我还有一条鞭子,送给您吧。”唐僧在马上接过,连声感谢。正要道谢,却发现老者不见了,社祠也变成了一片空地。
只听半空中有人说话:“圣僧,抱歉怠慢了。我是落伽山的山神土地,奉菩萨之命送鞍辔给你们。你们要努力西行,不要懈怠。”唐僧吓得赶紧下马,朝空中拜道:“弟子肉眼凡胎,不识尊神尊面,望请恕罪。请代为转达菩萨,感谢他的恩赐。”他不停地朝天磕头,悟空在一旁笑得前仰后合:“师父,别拜了,他早走远了,听不见你祷告,看不见你磕头。拜个什么劲儿?”
唐僧责备道:“徒弟啊,我这么磕头,你也不拜一拜,还在旁边笑,什么意思?”悟空说:“你不知道,这种藏头露尾的神仙,本该打他一顿,看在菩萨的面子上才不打他。他哪敢受我老孙的拜?我从小做好汉,没拜过人,就是见了玉皇大帝、太上老君,也只是拱手作揖罢了。”唐僧说:“不懂事!别说这些空话了,快起来,别耽误了赶路。”于是,师徒收拾行李,继续向西而去。
师徒们这一段旅程过得还算顺利,走了两个月的太平路,路上遇到的都是些胡人和野兽,像狼啊、虎啊什么的。时间过得飞快,转眼就到了早春时节。放眼望去,山林中满是翠绿的颜色,草木也开始发芽了。梅花已经凋谢,柳树的嫩芽才刚刚冒出来。师徒们一路走一路欣赏这春天的美景,不知不觉太阳就快落山了。
唐僧勒住马,远远地看到山谷里有些楼台殿阁的影子。他问悟空:“悟空,你看那边是什么地方?”悟空抬头一看,说:“看样子不是普通的建筑,应该是座寺院。我们加把劲赶过去,晚上可以在那里借宿。”唐僧一听,心里高兴,立刻放开龙马,直奔那个方向。
至于他们接下来会遇到什么情况呢?咱们下回再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