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孙瓒,字伯珪,是辽西令支人。一开始他在郡里当个小官,叫门下书佐。这小子长得人模狗样,声音也洪亮,郡里的太守挺欣赏他,就把女儿嫁给了他。后来公孙瓒被派去涿郡,跟着卢植学习经书。学成之后,他又回到郡里当官。

后来,刘太守因为犯事被朝廷叫去问话,公孙瓒跟着他一起去了,还亲自照顾刘太守的生活起居。等刘太守被发配到日南的时候,公孙瓒在北芒山上摆上酒肉祭拜祖先,一边举着酒杯一边说:“以前我是个儿子,现在是朝廷的官员,要去日南了。日南那地方瘴气重,说不定回不来了,我先跟祖先告个别。”说完就重重地磕了两个头,然后起身离开,当时在场的人都忍不住哭了。没想到,刘太守后来被赦免回来了。

公孙瓒因为孝廉被推荐做了郎官,后来又当上了辽东属国长史。有一次,他带了几十个骑兵出塞巡逻,结果碰上了几百个鲜卑骑兵。公孙瓒赶紧带着人退到一个空亭子里,跟手下说:“咱们现在要是冲出去,肯定全得死!” 然后他亲自拿着两头都磨尖了的矛,冲出去跟鲜卑人拼杀,杀死了几十个鲜卑人,但自己也损失了一半人马,这才勉强逃脱。 鲜卑人被杀怕了,后来再也不敢轻易入塞了。

公孙瓒后来升迁做了涿县县令。光和年间,凉州发生叛乱,朝廷调集了幽州三千突骑,让公孙瓒担任都督,带兵去平叛。军队到了蓟县,渔阳的张纯勾结辽西乌丸的丘力居等人叛乱,抢劫蓟县,自称将军,还攻打右北平、辽西属国等地的城池,到处烧杀抢掠。公孙瓒率领军队追击张纯等人,立下了不少战功,被提升为骑都尉。 后来,乌丸的属国贪至王带着族人投降了公孙瓒。公孙瓒又升任中郎将,被封为都亭侯,驻扎在属国,跟胡人打了五六年仗。 但是,丘力居等人不断侵扰青州、徐州、幽州、冀州,这四个州都遭了殃,公孙瓒却没能有效阻止。

话说朝廷上大家伙儿都觉得宗正、东海人刘伯安这人不错,德高望重,以前当幽州刺史的时候,恩威并施,名声在外,连戎狄都服他。要是让他去镇守幽州,肯定不用费多大劲儿就能把那地方安顿好。于是就派刘虞去当幽州牧了。

刘虞到了幽州后,就派人到胡人那里去,跟他们讲清楚利害关系,要求他们交出首领纯。丘力居他们听说刘虞来了,挺高兴的,都派人来归顺。 因为公孙瓒觉得刘虞立了功,心里头不痛快,就偷偷派人去暗杀胡人的使者。胡人知道了这事儿,就偷偷地跑去见刘虞。刘虞就把其他的军队都撤了,只留下公孙瓒的一万步兵和骑兵驻扎在右北平。纯这小子一看情况不妙,就带着老婆孩子逃到鲜卑去了,结果被鲜卑的客王王政给杀了,然后把人头送给了刘虞。刘虞封王政做了列侯。因为这事儿,刘虞被封为太尉,还被封为襄贲侯。 这会儿董卓进洛阳了,刘虞被调到中央当大司马,公孙瓒被封为奋武将军,还被封为蓟侯。

关东义军起来了,董卓就挟持皇帝跑到长安去了,还下诏让刘虞当太傅。可路都被堵死了,诏书根本送不到。袁绍、韩馥他们商量着,觉得皇帝被奸臣控制,天下人心惶惶,没个主心骨。刘虞是皇族,名声又好,老百姓都盼着他呢,于是就拥戴刘虞当皇帝。他们还派人去请刘虞,但刘虞死活不肯答应。袁绍他们又劝刘虞当尚书令,让他掌权封官,刘虞还是不答应,不过呢,他还是跟袁绍他们保持着联盟关系。刘虞的儿子刘和在长安当侍中。皇帝想着要回东边来,就让刘和假装逃出董卓的控制,偷偷地从武关出来去找刘虞,让他带兵来接驾。刘和路上经过袁术的地盘,就跟袁术说了皇帝的意思。袁术觉得刘虞能帮上他的忙,就把刘和扣下了,答应给他兵,一起往西去,还让刘和给刘虞写信。刘虞收到刘和的信后,就派了几千骑兵去接刘和。公孙瓒知道袁术另有图谋,不想派兵,想拦着刘虞,但刘虞不同意。公孙瓒怕袁术知道了会怨恨他,就派他弟弟公孙越带一千骑兵去见袁术,表示友好,暗地里却教唆袁术抓住刘和,夺了他的兵权。 就这样,刘虞和公孙瓒的关系越来越差了。刘和逃出袁术的地盘往北走,又被袁绍给扣下了。

那时候,袁术派孙坚去阳城抵挡董卓,袁绍就派周昂去抢占阳城。袁术又派吕布和孙坚一起攻打周昂,结果没打赢,吕布还被流矢射中了,死了。刘焉一听弟弟死了,就火冒三丈,说:“我弟弟的死,祸根都在袁绍!”于是,他带兵驻扎在磐河,准备报复袁绍。

袁绍一听吓坏了,赶紧把自己的勃海太守印信和官印都给了刘焉的弟弟刘范,派他去勃海郡,想拉拢刘焉当盟友。刘范拿着勃海的兵马帮刘焉,打败了青州和徐州的黄巾军,实力大增,然后就带兵进驻界桥。接着,袁绍任命严纲为冀州刺史,田楷为青州刺史,单经为兖州刺史,还给他们配备了郡县官员。

袁绍的军队驻扎在广川,命令将领麹义冲锋陷阵跟刘焉打仗,结果活捉了严纲。刘焉的军队被打败了,一路逃回勃海,和刘范一起回到蓟县,在城东南建了个小城,跟虞州挨着,俩人老是互相瞪眼,心里都憋着火。

虞惧瓒要造反,于是就带兵去打瓒。结果虞被瓒打败了,逃跑了,跑到居庸去了。瓒攻下居庸,活捉了虞,把虞押回蓟城。这时候卓死了,皇帝派使者段训给虞增加封地,让他管辖六州;瓒升任前将军,被封为易侯。瓒诬陷虞想称帝,逼着段训杀了虞。然后瓒把段训弄成了幽州刺史。

瓒从此变得骄傲自大,记住了功劳忘了恩情,做了很多坏事。虞的部下渔阳人鲜于辅、齐周、骑都尉鲜于银等等,率领州里的兵想要为虞报仇,因为燕国的阎柔一向很有威望,大家就推举阎柔当乌丸司马。阎柔招募乌丸、鲜卑人,得到了好几万胡人和汉人,跟瓒任命的渔阳太守邹丹在潞北打了一仗,大获全胜,杀了邹丹。

袁绍又派麹义和虞子和带兵跟鲜于辅一起攻打瓒。瓒的军队打了好多败仗,就逃回了易京死守。他挖了十道壕沟,在壕沟里建城,城墙都高五六丈,还在上面建了楼;中间的城墙特别高,有十丈,他自己住在那儿,积攒了三百多万斛粮食。瓒说:“以前我以为天下事可以指手画脚就搞定,今天看来,不是我能决定的,还不如罢兵,努力耕种积攒粮食。《兵法》里说,一百层楼都不用攻打。我现在楼橹成千上万,吃光这些粮食,天下事也就明白了。”他想用这种办法拖垮袁绍。

袁绍派兵攻打他,连续好几年都没能攻下来。建安四年,袁绍集中全部军队围困易京。瓒派儿子向黑山贼求救,还想亲自带精锐骑兵从西南山突围,联合黑山贼,攻打冀州,切断袁绍的后路。长史关靖劝瓒说:“现在将军的将士们,都已经人心涣散,他们之所以还能坚持,是因为顾念家里的老小,以及对将军的忠诚。将军只要坚守下去,拖延时间,袁绍一定会自己退兵;袁绍退兵以后,四面八方的军队肯定又能聚集起来了。如果将军现在放弃离开,军队失去了主心骨,易京马上就会失守。将军丢了根本,孤身一人在野外,还能成什么大事呢!”

瓒于是就停止了出兵的打算。援兵到了,想里应外合攻击袁绍。瓒派人给儿子写信,约定好援兵到达的时间,用点火为暗号。袁绍的探子得到了这封信,按约定时间点火。瓒以为援兵到了,就出兵想跟袁绍决战。袁绍设下埋伏,大败瓒军,瓒又退回易京死守。袁绍挖地道,破坏了瓒的城楼,逐渐攻到了内城。瓒知道自己必败无疑,杀了自己的妻儿,然后自杀了。

鲜于辅这小子,听从了皇帝的命令,被封为建忠将军,管着幽州的六个郡。当时咱们老大(太祖)跟袁绍在官渡对峙呢,阎柔派人来投靠咱们老大,升了官,当上了护乌丸校尉。鲜于辅自己也亲自去见咱们老大,被封为左度辽将军,还封了亭侯,然后打发他回去继续管着幽州。后来咱们老大攻破了南皮,阎柔带着他的兵和鲜卑人送来了好多好马给军队,一起参加了征讨三郡乌丸的战役,因为立了功,又封了关内侯。鲜于辅也带着他的兵一起去了。等到文帝当了皇帝,鲜于辅被封为虎牙将军,阎柔被封为度辽将军,俩人都升了官,封了县侯,官位还特高。

陶谦,字恭祖,是丹杨人。年轻的时候就爱学习,是读书人,做过州郡的小官,后来被举荐为茂才,当上了卢县令,又升迁为幽州刺史,接着被征召当了议郎,跟着车骑将军张温一起出兵西讨韩遂。正赶上徐州黄巾起义,他就当了徐州刺史,打败了黄巾军。董卓作乱,各地都起兵造反,皇帝跑到长安去了,各地联系都断了,陶谦还派人偷偷摸摸地送去贡品,后来升了安东将军、徐州牧,还封了溧阳侯。那时候徐州老百姓生活富足,粮食充足,好多流民都跑来投奔他。但是这陶谦啊,有点儿不靠谱:广陵太守琅邪赵昱,是徐州有名的贤士,因为正直刚正被陶谦冷落;而曹宏之流,都是些奸邪小人,陶谦却重用他们。 他搞得刑法混乱,好多好人被冤枉,所以徐州渐渐乱了起来。下邳的阙宣还自称皇帝,陶谦一开始还跟他一起打家劫舍,后来又把阙宣杀了,收编了他的军队。

初平四年,咱们老大(太祖)去攻打陶谦,攻下了十多座城池,在彭城打了一场大仗。陶谦兵败逃跑了,死了好几万人,泗水都被堵住了。陶谦退守郯城,咱们老大因为粮草不足,就撤兵了。兴平元年,咱们老大又东征,占领了琅邪、东海等地的许多县城。陶谦害怕了,想逃回丹杨老家。结果张邈叛变,迎接吕布,咱们老大又去打吕布了。那一年,陶谦病死了。

张杨,字稚叔,是云中人。因为他武艺高强,被任命到并州当差,当了个武猛从事。灵帝快死的时候,天下大乱,皇帝特别宠信的小黄门蹇硕被任命为西园上军校尉,驻扎在京城,想用他来控制天下,还招募天下英雄豪杰当他的部下。曹操和袁绍他们都当上了校尉,听蹇硕指挥。并州刺史丁原派张杨带兵去见蹇硕,让他暂时当个司马。灵帝死了,蹇硕被何进给杀了。张杨又被何进派回并州招兵买马,招募了一千多人,然后就驻扎在上党,打山贼。何进死了,董卓又造反了。张杨就带着他手下的兵攻打上党太守,在壶关碰了壁,没打下来,于是就四处扫荡其他县城,兵力发展到几千人。

山东那边也起兵了,想杀了董卓。袁绍到了河内,张杨就跟袁绍联合了,还跟匈奴单于于夫罗一起在漳水边扎营。单于想背叛袁绍,张杨没同意。单于就把张杨抓走了,袁绍派麹义去邺南追击,打败了单于。单于带着张杨到了黎阳,攻破了度辽将军耿祉的军队,张杨的军队又壮大了。董卓任命张杨为建义将军、河内太守。天子在河东的时候,张杨带兵到了安邑,被封为安国将军,晋阳侯。张杨想迎接天子回洛阳,但是其他将领不同意,张杨就回野王去了。

建安元年,杨奉、董承、韩暹挟持天子回洛阳,结果粮食不够了。张杨就送粮食去路上接应他们,顺利到达洛阳。张杨对其他将领说:“天子是属于天下的,幸好还有公卿大臣辅佐,我张杨负责抵御外敌,你们就安心在京城吧!”说完,他就又回野王去了。然后就被任命为大司马。张杨跟吕布关系很好。曹操围攻吕布的时候,张杨想救吕布,但是没能成功。他就派兵去东市,做出要来救吕布的样子。他手下的将领杨丑,杀了张杨投降了曹操。张杨的将领眭固杀了杨丑,带着军队想往北去投奔袁绍。曹操派史涣去拦截,在犬城打败了眭固,杀了眭固,还收编了他的军队。

公孙度,字升济,老家是辽东襄平。他爹叫公孙延,因为躲避官府,跑到玄菟住下了,还让公孙度在当地当了个小官。当时玄菟太守是公孙琙,他儿子叫公孙豹,十八岁就英年早逝了。公孙度年轻的时候也叫公孙豹,跟公孙琙的儿子同岁,公孙琙见了他特别喜欢,还送他去上学,给他娶了媳妇。

后来公孙度因为品行好被推荐当了尚书郎,一步步升到冀州刺史,不过因为一些流言蜚语给免职了。他同乡徐荣是董卓手下的中郎将,推荐他当了辽东太守。公孙度是从玄菟一个小官做起来的,辽东郡的人对他有点看不起。之前,属国公孙昭在襄平当县令,还把公孙度的儿子公孙康收编到自己队伍里当了个小队长。公孙度上任后,就把公孙昭抓起来,在襄平城里当众打死他。

辽东郡里一些有名望的大族,比如田韶家,以前跟公孙度没啥交情,都被他用法律手段给收拾了,一口气灭了一百多户人家,整个郡都吓得瑟瑟发抖。他还带兵东征高句丽,西击乌丸,威名远扬海外。初平元年,公孙度觉得中原乱糟糟的,就对身边亲信柳毅、阳仪等人说:“汉朝要完蛋了,咱们得自己称王!” 当时襄平延里社里长出了一块大石头,有一丈多长,下面还有三个小石头当支架。有人说:“这是汉宣帝戴的帽子变成的石头,而且这地方的名字跟您老爹的名字一样,社是土地神住的地方,您将来肯定能得到土地,这三个小石头就是三个辅佐您的大臣!” 公孙度一听更高兴了。

河内太守李敏,在当地很有名,他看不惯公孙度做的那些事,怕被公孙度害了,就带着家人跑到海边去了。公孙度一听勃然大怒,挖了他祖坟,刨开棺材烧了他尸体,还灭了他全家。公孙度把辽东郡分成了辽西、中辽两个郡,分别设置了太守。他还渡海收复了东莱的一些县,设立了营州刺史。 他自己当了辽东侯、平州牧,还追封他爹公孙延为建义侯。他建了汉朝两位始祖的庙,在襄平城南搞了个祭天仪式,还搞祭祀天地、藉田这些仪式,弄了仪仗队,九旒冕服,旄头羽骑,排场很大。

曹操封他为武威将军,永宁乡侯,但他却说:“我称王辽东,要什么永宁乡侯!” 然后就把印绶藏进了军械库。公孙度死后,他儿子公孙康继承了他的位置,永宁乡侯的爵位给了他弟弟公孙恭。这一年是建安九年。

话说十二年前,太祖皇帝带兵征讨三郡乌丸,把柳城给攻陷了。袁尚他们逃到了辽东。 当时,公孙康砍了袁尚的头,献给了朝廷。这事儿《武帝纪》里都记载着呢。 皇上封公孙康为襄平侯,还让他当了左将军。

公孙康死后,他的儿子公孙晃、公孙渊他们都还小,大家就拥立公孙恭做了辽东太守。 等到文帝登基以后,就派使者去,当场任命公孙恭为车骑将军,还给了他假节的权力,封他为平郭侯,并且追封他父亲公孙康为大司马。

一开始,公孙恭身体不好,又当了宦官,能力不行,治理不了国家。太和二年,公孙渊趁机夺取了公孙恭的地位。魏明帝马上任命公孙渊为扬烈将军、辽东太守。公孙渊就派使者到南方跟孙权联系,互相送礼拉拢。孙权派使者张弥、许晏等人,带着金银珠宝,拥立公孙渊为燕王。但是公孙渊又担心孙权离得太远,靠不住,而且他贪图财物,就诱骗了孙权的使者,把张弥、许晏等人的脑袋都砍了。魏明帝知道后,就拜公孙渊为大司马,封他为乐浪公,让他继续掌管原来的军队和郡县。

魏国的使者到了辽东,公孙渊摆出军队阵势,穿着盔甲出来接见使者,还经常在宾客面前说魏国的坏话。景初元年,魏国派幽州刺史毌丘俭等人带着皇帝的诏书去征讨公孙渊。公孙渊就带兵迎战,在辽隧跟毌丘俭等人打了一仗,毌丘俭等人打输了,就撤兵回去了。公孙渊干脆自立为燕王,设置了各种官职。他还派使者拿着鲜卑单于的印玺,封赏边境百姓,拉拢鲜卑人,侵扰北方。

第二年春天,魏国派太尉司马懿去征讨公孙渊。六月,军队到达辽东。公孙渊派将军卑衍、杨祚等人率领几万步兵和骑兵在辽隧驻扎,挖了二十多里长的壕沟防御。司马懿的军队到了之后,命令卑衍去迎战。司马懿又派将军胡遵等人去攻击,打败了卑衍。司马懿命令军队凿穿包围圈,向东南方向佯攻,然后迅速向东北方向前进,直奔襄平城。卑衍等人担心襄平城守不住,就趁夜逃跑。魏军推进到首山,公孙渊又派卑衍等人来迎战,双方殊死搏斗。魏军再次打败了公孙渊的军队,然后进军到襄平城下,挖壕沟包围了城池。

正好赶上连续下了三十多天的大雨,辽水暴涨,运输的船只可以直接从辽口开到城下。雨停了以后,魏军就堆起土山,架起高大的攻城云梯,用抛石机和连弩向城里射击。公孙渊的情况非常危急,粮食吃光了,人开始互相残杀,死的人很多。将军杨祚等人投降了。八月丙寅夜,一颗巨大的流星,长几十丈,从首山东北方向坠落到襄平城东南方向。八月壬午日,公孙渊的军队溃败,他和儿子公孙修带着几百骑兵突围向东南逃窜,魏军紧追不舍,在流星坠落的地方,斩杀了公孙渊父子。襄平城被攻破,斩杀了从相国以下数千人的首级,把公孙渊的首级送到洛阳,辽东、带方、乐浪、玄菟四郡全部平定。

一开始啊,渊家的家里就怪事不断,比如狗戴着帽子穿着红衣服爬上屋顶,做饭的时候还有个小孩子在蒸笼里被蒸死了。襄平北市那边呢,出现了一堆生肉,围成好几尺长的圈,有头有嘴,但没手没脚,自己在那儿动来动去。算命的说:“这东西有形状却不成形,有实体却没声音,说明你们国家要完蛋了!” 从公元186年占领辽东开始算起,到渊家三代之后,一共五十年,果然就灭亡了。

张燕,是常山真定人,本来姓褚。黄巾起义的时候,张燕拉拢了一帮年轻人当山贼,在山里水里四处打仗,最后占领了真定,手下有上万人。博陵的张牛角也起兵造反,自称将军,跟张燕联合起来。张燕推举张牛角当老大,一起攻打瘿陶。结果张牛角被流矢射中了,受了重伤快要死了,就让大家跟着张燕,说:“一定要让张燕当老大!” 张牛角死后,大家就都听张燕的,张燕也因此改姓张。张燕作战勇猛,速度奇快,比别人强多了,所以军中都叫他“飞燕”。后来他的人越来越多,常山、赵郡、中山、上党、河内这些地方的山谷都成了他的地盘,手下还有孙轻、王当这些小头目,各自带着兵马跟着张燕,总人数达到了百万,号称“黑山军”。灵帝没办法征讨他们,河北好几个郡都被黑山军祸害了。张燕派人去京城投降,被封为平难中郎将。

后来董卓把皇帝迁到长安,天下到处打仗,张燕就带着他的军队跟各路英雄豪杰联系。袁绍和公孙瓒在争夺冀州,张燕派将军杜长等人去帮助公孙瓒打袁绍,结果被袁绍打败了,手下的人也散了不少。曹操快要拿下冀州的时候,张燕派人去投靠曹操,当了平北将军;带着军队到邺城,被封为安国亭侯,食邑五百户。张燕死了以后,他儿子张方继承了他的爵位。张方死后,他的儿子张融又继承了爵位。

张绣,祖籍甘肃武威祖厉,是骠骑将军张济的族子。当时边章、韩遂在凉州造反,金城人麹胜袭击杀死了祖厉县长刘隽。张绣当时是县里的一个小官吏,他暗中观察时机,杀了麹胜,郡里的人都觉得他做得对。于是张绣就招募了一帮年轻人,成了当地有名的豪杰。董卓被杀后,张济跟李傕等人一起打吕布,为董卓报仇。(具体记载在董卓的传记里)张绣跟着张济,凭借军功一步步升迁,做到建忠将军,还被封为宣威侯。后来张济驻扎在弘农,士兵们都饿肚子,就往南打穰县,结果被流矢射死了。张绣接管了张济的军队,驻扎在宛城,和刘表联合起来。曹操南征,军队到了淯水,张绣他们就投降了曹操。

曹操娶了张济的寡妇,张绣心里很不爽。曹操听说张绣对他有意见,就偷偷地计划要杀掉张绣。结果计划泄露了,张绣突然袭击了曹操的军队。曹操的军队打败了,两个儿子还被俘虏了。张绣退回穰县坚守,曹操好几年都攻不下。后来曹操在官渡跟袁绍对峙,张绣听从贾诩的计策,再次投降了曹操。(具体记载在贾诩的传记里)。张绣投降后,曹操亲自握着他的手,和他一起喝酒庆祝,还把女儿嫁给了张绣的儿子张均,并任命张绣为扬武将军。官渡之战,张绣英勇作战,立下了大功,被提升为破羌将军。之后又参与了南皮之战,打败了袁谭,封地又增加了二千户。当时天下人口锐减,十户人家里可能就剩下一户,其他将领封地很少有超过一千户的,张绣的封地却特别多。后来,张绣跟随曹操去征讨乌丸,还没到柳城就死了,被追谥为定侯。他的儿子张泉继承了他的爵位,后来因为和魏讽一起谋反被杀,爵位也被取消了。

张鲁,字公祺,是沛国丰县人。他爷爷张陵,跑到蜀地去,在鹄鸣山学道,编造道书来迷惑百姓,信徒们要给他五斗米,所以后世称他为“米贼”。张陵死后,他儿子张衡继续搞这一套。张衡死后,张鲁又接着干。益州牧刘焉任命张鲁为督义司马,让他和另一个司马张脩一起带兵攻打汉中太守苏固,结果张鲁趁机干掉了张脩,夺了他的兵权。刘焉死了,他儿子刘璋继位,因为张鲁不听话,就杀了他全家。

张鲁于是占据了汉中,用鬼道来教化百姓,自称“师君”。刚开始学道的人,都叫“鬼卒”。要是真信了他的道了,就叫“祭酒”。他们各自管着手下的人,人多的就当治头大祭酒。张鲁教他们诚实守信,不准欺骗,有病了就自己承认错误,这跟黄巾军差不多。这些祭酒们都建了义舍,就像现在的驿站一样。还在义舍里放米和肉,路过的人可以根据自己的肚子随意取用;要是拿多了,鬼道就会让他生病。犯法的人,要三次警告,然后才处罚。他们不设官吏,都由祭酒管理,百姓都很安乐。张鲁在巴汉地区称霸了将近三十年。

汉朝末年,朝廷无力征讨他,就封张鲁为镇民中郎将,汉宁太守,让他定期进贡就算了。后来有人在地里挖到玉印,手下人都想拥立张鲁为汉宁王。张鲁的功曹,巴西人阎圃劝他说:“汉川百姓,户口有十万之多,土地肥沃,四面环山,易守难攻;您要是辅助天子,就能成为像桓公、文公那样的贤臣,或者像窦融那样,都能富贵荣华。现在您已经掌握了大权,足以割据一方,没必要称王。希望您暂时不要称王,别给自己找麻烦。”张鲁听从了他的劝告。后来韩遂、马超造反,关西很多百姓从子午谷逃到汉中,足足有几万户人家。

公元215年,曹操亲自从散关出发,去武都征讨张鲁。到了阳平关,张鲁想直接投降,但是他弟弟张卫不同意,带着几万人马死守关口。曹操攻破了阳平关,顺利进入蜀地。

张鲁听说阳平关失守了,正打算磕头投降呢,他的谋士阎圃却说:“现在急着投降,功劳肯定小;不如先去巴中依托杜濩、朴胡抵抗曹操的追兵,然后再投降,这样功劳就大了。” 于是张鲁就逃到了南山,进了巴中。张鲁的部下想把所有的金银财宝和仓库都烧掉,张鲁说:“我本来是想归顺朝廷的,只是想法还没实现。现在逃跑,是为了躲避曹操的锋芒,并没有恶意。这些金银财宝和仓库,都是国家的财产。” 于是他下令封存好这些东西就离开了。

曹操进入南郑后,对张鲁的做法非常赞赏。 而且因为知道张鲁本来就有归顺朝廷的意思,还派人去安慰他。张鲁把全家老小都带了出来,曹操亲自迎接他,任命他为镇南将军,用宾客的礼节对待他,封他为阆中侯,食邑万户。 还把张鲁的五个儿子和阎圃等人也都封为列侯,甚至还把自己的儿子曹彭祖娶了张鲁的女儿。张鲁去世后,被追谥为原侯,他的儿子张富继承了他的爵位。

评论说:公孙瓒依仗京师,结果坐等灭亡;他的残暴不仁,导致家族覆灭;陶谦昏庸无能,忧虑而死;张杨被自己的部下杀害,这些人都是占据州郡的,却连一个普通人都比不上,实在没什么好说的。 而燕、绣、鲁这三个人,他们放弃了土匪的身份,立下功劳,摆脱了危险,保全了家族,比起上面那些人,可强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