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繇,字正礼,是山东牟平人。他家祖上是齐孝王的儿子,被封为牟平侯,所以他们家就一直住在牟平。刘繇的伯父刘宠当过汉朝的太尉,他哥哥刘岱字公山,做过侍中和兖州刺史,家里是相当有背景的。

刘繇十九岁那年,他父亲被土匪绑架做人质,是刘繇自己想办法把父亲救了回来,这事儿让他一下子出了名。后来他被举荐为孝廉,做了郎中,又升任下邑县令。当时郡守因为是权贵亲戚,就倚仗权势,刘繇看不惯这种做法,直接辞职不干了。后来济南郡把他征召过去做官,结果济南的太守是朝廷中常侍的儿子,贪污腐败,不按规矩办事,刘繇直接上奏弹劾,把他给免职了。平原郡有个叫陶丘洪的人很欣赏刘繇,想推荐他当茂才,但刺史说:“前年我们已经举荐了他的哥哥刘公山了,怎么还能再举荐他弟弟刘正礼呢?”陶丘洪却说:“如果大人您先用刘公山,再提拔刘正礼,这就像驾驭两条龙在宽阔的大道上奔驰,又像让千里马在广阔的原野上飞奔一样,不是很妙吗?” 后来刘繇被征召到司空府做官,又升任侍御史,但他没去上任。

因为战乱,刘繇跑到淮浦避难,朝廷却给他发诏书,任命他为扬州刺史。当时袁术在淮南,刘繇很害怕他,不敢去扬州上任。他想渡江往南走,吴景和孙贲把他迎到了曲阿。袁术想称帝,攻打占领了很多郡县。刘繇派樊能和张英在江边驻军抵抗袁术。但他后来又听信了吴景和孙贲(这两人是袁术的人)的话,把樊能和张英给赶走了。这下袁术自己就当上了扬州刺史,和吴景、孙贲一起攻打樊能、张英,打了有一年多,也没打下来。朝廷又提升刘繇为牧、振武将军,给他几万兵马。这时孙策从东边渡江过来,打败了樊能和张英。刘繇逃到丹徒,然后又往南跑到豫章,驻扎在彭泽。

笮融先到豫章,杀了太守朱皓,占据了郡府。刘繇去讨伐笮融,结果被笮融打败了。后来刘繇又重新招兵买马,联合各县,再次攻打笮融,最终打败了笮融。笮融逃到山里,被老百姓杀了。刘繇不久后就病死了,那年他才四十二岁。

笮融,丹阳人,一开始拉起几百人的队伍,投奔徐州牧陶谦。陶谦让他负责广陵、彭城的粮运,结果这小子就放飞自我,滥杀无辜,把三个郡的赋税都中饱私囊。

然后他就大手笔地建了一座大佛塔,用铜铸造佛像,再涂上黄金,穿上锦绣衣服,下面是九层铜盘,底下还有重楼阁道,能容纳三千多人,他让这些人都在里面念佛经,还号召附近几个郡的好佛之人来听经,用各种其他的好处引诱他们,这样一来,前后聚集了五千多户人家。每次浴佛,他都摆设酒席,在路上摆上几十里的席子,来参加的人和吃饭的人加起来有一万人,这花费真是天文数字。

曹操攻打陶谦的时候,徐州地区很乱,笮融带着上万男女老少和三千匹马逃到了广陵。广陵太守赵昱很客气地接待了他。之前,彭城相薛礼因为被陶谦逼迫,就驻扎在秣陵。笮融利用广陵的兵力,趁着酒兴杀了赵昱,然后放兵劫掠,带着人马就跑了。他一路杀死了薛礼,又杀了皓(此处皓字应为一人名,但原文未交代)。

后来他计划西征江夏,回来经过豫章的时候,收殓了载繇的遗体,还好好地对待了他的家人。王朗给他写了一封信,信里说:“刘正礼(载繇)当初来到州里,没法站稳脚跟,多亏了你家先后帮忙,他才得以治理江州,安定下来。当初他来的时候,你们情谊深厚,后来因为袁氏的缘故,关系才逐渐疏远。后来又结盟,又成了敌人,说到底,这都不是他愿意看到的。他一直希望能够和好,重修旧好。现在他突然去世,令人惋惜!我知道你宽厚仁慈,能够以德报怨,收殓他的遗体,抚养他的孤儿,哀悼亡者,怜悯生者,放下过去的猜忌,保护他的后代,这真是深恩厚义,美名远扬啊!以前鲁国人虽然和齐国有仇怨,但也没有废除丧葬礼仪,春秋赞扬了他们,说他们合乎礼仪,这确实是史书上应该记载的,也是人们应该学习和赞扬的。正礼的儿子有志气有节操,想必也会有不凡之处。你以威严和刑法来治理,又施以恩惠,真是太好了!”

老繇家的长子叫繇基,字敬舆,十四岁的时候,他父亲去世了,按照规矩要守丧。当时有不少官吏送来慰问的礼物和钱粮,他一样都没收。繇基长得特别好看,孙权很喜欢他,很敬重他。孙权当上骠骑将军后,就把他招到身边当东曹掾,后来又升迁为辅义校尉、建忠中郎将。等孙权当上吴王,又把繇基提拔到大农官职。

有一次孙权设宴饮酒,骑都尉虞翻喝醉了酒,言语冲撞了孙权,孙权当时非常生气,想要杀了虞翻。这时候繇基站出来劝说孙权,才让虞翻保住了性命。还有一次,大热天的时候,孙权在船上设宴,突然在船楼上遇到雷雨。孙权自己撑着伞,还特意让人给繇基也撑伞,其他人一个都没有。可见孙权对繇基有多看重。后来,繇基又升迁为郎中令。孙权称帝后,又把繇基的官职改为了光禄勋,让他参与处理尚书的事务。繇基四十九岁的时候去世了。

后来,孙权还把自己的儿子孙霸娶了繇基的女儿,还赏赐给了他们最好的住宅,一年四季都赏赐很多东西,待遇跟全琮、张昭他们差不多。繇基的两个弟弟,繇铄和繇尚,也都做到骑都尉的职位。

太史慈,字子义,是山东莱阳人。年轻的时候就喜欢学习,后来在郡里当了个小官,负责文书记录。

那时候郡里和州里闹矛盾,谁是谁非还没搞清楚,大家就先听信自己听到的消息,觉得谁先汇报就谁对。州里已经把奏章送上去了,郡守怕自己落后,就急着找个人去洛阳递交奏章。太史慈当时才二十一岁,就主动请缨,连夜赶路,马不停蹄地到了洛阳,到了公车门,正巧碰上州里的官吏正想把奏章递进去。

太史慈上前问:“您这是要递奏章吗?”官吏说:“是啊。”太史慈又问:“奏章在哪儿?”官吏说:“在车上。”太史慈说:“奏章上的标题和署名没错吧?让我看看。”那官吏压根不知道太史慈是莱阳郡的人,就给他拿了奏章。太史慈早就藏好了刀,一把就把奏章给撕毁了。官吏又蹦又跳,大声喊:“有人毁了我的奏章!”

太史慈走到车边,跟那官吏说:“如果刚才您不让我看奏章,我也没机会毁掉它,这都是命,我一个人承担这个罪名也不公平。不如咱们俩一起偷偷溜走,这样还能保住一条命,要是被抓了,咱们一起受罚。”官吏说:“你为了郡里毁了我的奏章,已经达到了目的,干嘛还要一起跑?”太史慈回答说:“郡里派我来,只是让我看看奏章能不能递上去。我一时冲动,才把奏章毁了。现在回去,我也怕因为这件事被责罚,所以咱们一起走吧。”官吏听了太史慈的话,当天就和他一起离开了。

太史慈出了城,就偷偷地把郡里的奏章送了上去。州里听说这事儿后,又派人送奏章,但是因为奏章已经被毁了,有关部门也不再受理了,州里这下丢人了。

这件事让太史慈出了名,但也因此得罪了州里,他怕遭到报复,就躲到辽东去了。

孔融听说这件事后觉得很神奇,就多次派人去打听他母亲的情况,并且送去很多礼物。那时候黄巾军作乱,孔融驻扎在都昌,被贼人管亥包围了。他母亲从辽东回来后,对他说:“你和孔北海以前没见过面,你走后,他却对你母亲如此照顾,比老朋友还亲,现在他被贼人包围了,你应该去救他。”

他母亲这么说,他犹豫了三天,然后就一个人直接去了都昌。当时包围还没那么严密,他趁着夜里找到机会,见到了孔融,请求孔融给他兵马去杀贼。孔融没同意,想等外援。可是外援一直没来,包围越来越紧。孔融想向平原相刘备求救,但城里的人出不去,他就主动请缨。孔融说:“现在贼人包围很严密,大家都说不行,你的想法虽然很勇敢,但恐怕真的很难吧?”

他回答说:“以前孔大人对老母亲那么好,老母亲很感激,所以才让我来救他,这说明我肯定能派上用场,去了肯定有好处。现在大家都说不行,我也说不行,那岂不是辜负了孔大人的恩情,也辜负了老母亲的期望?情况已经很紧急了,希望您别再犹豫了!”孔融就同意了。于是赶紧准备干粮,天一亮,就带着弓箭骑上马,带着两个随从,每人拿着一面旗子,直接冲出了城门。

外围的贼人全都吓了一跳,兵马都乱了。他把马引到城下的壕沟里,竖起旗子,然后开始射箭,射完箭就赶紧回到城里。第二天早上又这样,围城的贼人有的站着有的躺着,他又竖起旗子,射完箭又回到城里。第三天早上再这样,贼人都不敢起来了,他就策马直冲进包围圈,飞奔而去。等贼人反应过来,他已经跑远了,他还射杀了几个贼人,个个都是一箭毙命,所以贼人都不敢追了。

他到了平原,对刘备说:“我,是东莱一个不起眼的人,和孔北海既非亲戚,也非同乡,只是因为仰慕他的名声,所以有患难与共的情谊。现在管亥造反,北海被围困,孤立无援,情况危急。您有仁义的名声,能够救人于危难之中,所以北海冒着生命危险,希望您能施以援手,让我冒着被杀的危险,突破重围,来到您这里求救,全靠您来救他了!”刘备肃然起敬,说:“孔北海知道世上还有刘备这个人吗!”立刻派了三千精兵跟着他。贼人听说援兵到了,就解围逃跑了。孔融得救后,更加敬佩他,说:“你是我的好朋友啊!”事情结束后,他又去告诉了他母亲,他母亲说:“我很高兴你能报答孔北海!”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你需要我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扬州刺史刘繇和丹杨太守周瑜是老乡,周瑜从辽东回来,还没跟刘繇见过面,就先渡过长江到曲阿去拜访刘繇。还没走呢,孙策就来了。有人建议刘繇让周瑜当大将军,刘繇说:“我要是重用周瑜,许褚他们不得笑话我啊?” 就只让周瑜去侦察一下敌情轻重。结果周瑜就只带了一个骑兵,碰上了孙策。孙策带了十三个骑兵,都是韩当、宋谦、黄盖那样的猛将。周瑜直接冲上去跟孙策单挑,跟孙策对着干。孙策刺中了周瑜的马,还一把抓住周瑜脖子上的手戟,周瑜也抓住了孙策的头盔。两边的人马都赶来了,这才散了架。

周瑜本来打算跟刘繇一起逃到豫章去,结果自己偷偷跑到芜湖,逃进了山里,自称丹杨太守。这时候,孙策已经平定了宣城以东的地盘,只有泾县以西的六个县还没投降。周瑜就跑到泾县,在那里设立了军营,好多山越人都归附了他。孙策亲自带兵去讨伐,结果把周瑜抓住了。孙策立刻解开周瑜的绳子,拉着他的手说:“你还记得神亭的时候吗?要是你那时候抓住了我,会怎么样?”周瑜说:“那可不好说。”孙策哈哈大笑:“今天的事,咱们一起干!”马上任命周瑜做门下督,给了他兵权,封他为折冲中郎将。后来刘繇在豫章死了,他手下几万士兵都没归顺任何人,孙策就派周瑜去安抚他们。孙策的部下都说:“周瑜肯定逃到北方去了,不会再回来了。”孙策说:“子义(周瑜字子义)要是离开我,还能跟谁呢?”在昌门为他饯行,握着他的手告别说:“什么时候能回来?”周瑜回答:“最多六十天。”结果还真像他说的那样准时回来了。

刘表的堂兄弟刘磐,特别勇猛,经常在艾县、西安县一带抢劫作乱。孙策就把海昏、建昌周围的六个县分给了周瑜,让他当建昌都尉,驻扎在海昏,并且指挥其他将领抵抗刘磐。刘磐从此销声匿迹,再也不敢出来作乱了。

庞德,身高七尺七寸,长得漂亮,胡须很美,胳膊像猿猴一样有力,箭法高超,百发百中。他曾经跟随军队讨伐麻保的贼寇,那些贼寇在屯里的楼上骂街,还用手抓住楼上的绳索。庞德拉弓射箭,一箭射中了他的手,箭还穿过了绳索,围观的万人无不称赞他的箭术高明。他就是这么厉害!曹操听说他的名声后,给他送去一封信,用盒子装着。打开一看,里面什么话都没有,就装着一包当归药材。孙权掌权后,因为庞德善于用兵,就让他负责南方的军事事务。庞德四十一岁的时候,建安十一年去世了。他的儿子庞享,官做到越骑校尉。

士燮,字威彦,是苍梧广信人。他祖上是鲁国汶阳人,到了王莽篡汉的时候,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了交州。六代之后,到了士燮的父亲士赐,在汉桓帝时期担任日南太守。士燮年轻的时候在京城学习,跟随颍川人刘子奇学习《左氏春秋》。他被举荐为孝廉,做了尚书郎,后来因为公务过失被免职。他父亲士赐去世后服丧期满,他又被举荐为茂才,做了巫县令,后来升迁为交阯太守。

他弟弟士壹,一开始是郡里的督邮。交州刺史丁宫要回京城,士壹尽心尽力地送他,丁宫很感动,临别时对他说:“如果我当上三公,一定会提拔你。”后来丁宫当上了司徒,就提拔了士壹。可是等士壹到了京城,丁宫已经被免职了,黄琬接替他当了司徒,对士壹非常礼遇。董卓作乱的时候,士壹逃回了家乡。交州刺史朱符被夷族贼寇杀害,州郡大乱。士燮就上表推荐他弟弟士壹担任合浦太守,另一个弟弟士𧄨(音yu bì,见《字林》)担任九真太守,最小的弟弟士武担任南海太守。

这个人啊,为人宽厚谦逊,待人很和气,所以好多中国读书人都跑到他那儿避难,少说也有上百个。他特别喜欢读《春秋》,还自己写注解呢。陈国的袁徽给尚书令荀彧写信说:“交趾太守府君(指燮)不仅学问渊博,而且很擅长处理政务。在这么乱的世道,他竟然能保全一个郡,二十多年来边境太平无事,老百姓都没失业,就连那些外地来的,也都沾了他的光。就算窦融当年保住了河西,也比不上他啊!他公务处理完,就马上读经书,尤其喜欢《春秋左氏传》,觉得它精妙简洁,我经常问他书里的一些疑问,他都能解答,而且解释得非常透彻。他还通晓古今的经史,对大义的理解非常详尽。听说京城里关于古今学问的争论很激烈,他现在想把《左氏传》和《尚书》里重要的义理整理出来上报朝廷。”你看,人家对他评价多高!

他兄弟俩都当了州郡长官,管辖一方,势力范围广阔,地位尊崇无比。出行时,前面鸣钟击磬,排场很大,乐队奏乐,车马浩浩荡荡,路上还有很多胡人夹道焚香,少说也有几十个。他的妻妾坐车,儿孙骑马跟随,当时他的权势地位非常高,百越各族都对他服服帖帖的,其他人根本没法和他比。可惜他哥哥武先后来生病去世了。

朱符死后,汉朝派张津当交州刺史,结果张津又被他的部将区景杀了。荆州牧刘表就派零陵太守赖恭去接替张津。这时候,苍梧太守史璜也死了,刘表又派吴巨去接替他,吴巨和赖恭一起到了交州。汉朝听说张津死了,就给燮写信说:“交州地处边远,南面靠海,朝廷的恩泽难以到达,正义也难以伸张。听说叛贼刘表又派赖恭来窥探南方,现在任命你为绥南中郎将,统管七个郡,交趾太守的职位照旧。”后来燮派官员张旻进京献贡,当时天下大乱,道路都断了,但他还是坚持进贡,朝廷非常高兴,又下诏封他为安远将军,封龙度亭侯。

话说诸葛亮死后,吴巨跟孙休闹翻了,直接带兵打孙休。孙休逃回了零陵。建安十五年,孙权派步骘去当交州刺史。步骘到了交州,士燮带着兄弟们毕恭毕敬地去迎接,表示臣服。结果吴巨心里另有打算,被步骘给杀了。孙权就提升士燮当了左将军。建安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士燮把儿子士廞送去吴国当人质,孙权还让他当了武昌太守。士燮和士壹在南方的儿子们,也都被封了中郎将。

士燮又哄着益州的一些大族,比如雍闿这些人,带着他们那边的老百姓,远远地表示归顺东吴。孙权特别高兴,又把士燮升为卫将军,封他为龙编侯,他弟弟士壹也当上了偏将军,封都乡侯。士燮隔三差五地就派人去见孙权,送去各种奇珍异宝,什么香料、细麻布,动不动就是成千上万的;珍珠、大贝壳、琉璃、翡翠、玳瑁、犀牛角、象牙,还有各种稀奇古怪的东西,水果也很多,香蕉、芒果、龙眼之类的,一年四季都送。士壹还一次送了几百匹马。孙权每次都回信,赏赐一大堆东西,好好地安慰他们。士燮在交州当官四十年多,黄武五年,九十岁的时候去世了。

因为交趾郡离得太远了,孙权就决定把合浦以北划为广州,任命吕岱为刺史;合浦以南划为交州,任命戴良为刺史。他还派陈时为交趾太守。吕岱留在南海,戴良和陈时一起前往合浦,结果陈时的儿子陈徽自作主张,自封为交趾太守,还带兵抵抗戴良。戴良只好留在合浦。

交趾有个叫桓邻的人,是陈时提拔起来的官员,他跪地劝陈徽迎接戴良,结果陈徽大怒,把他打死了。桓邻的哥哥桓治又联合族人起兵攻打陈徽,陈徽闭门坚守,桓治他们攻打了几个月都没能攻下来,最后双方约定和解,各自撤兵。

这时候,孙权下令要诛杀陈徽,吕岱从广州带兵日夜兼程赶来,经过合浦,跟戴良一起前进。有个叫匡的人,是吕岱的老朋友,吕岱任命他为师友从事,先派人给交趾写信,说明利害关系,又派匡去见陈徽,劝他投降认罪,虽然会失去太守的职位,但性命无忧。

吕岱随后赶到,陈徽的哥哥陈祗、弟弟陈幹、陈颂等六个人都赤裸上身迎接。吕岱让他们穿上衣服,然后到了郡府。第二天一大早,吕岱就搭起了帐篷,请陈徽兄弟依次进来,宾客坐满了帐篷。吕岱站起来,拿着节杖宣读诏书,列举陈徽的罪状,左右侍卫立刻反绑了陈徽兄弟,押了出去,全部处死了,并将他们的首级送到武昌。

参与这件事的壹、黄有、匡后来被孙权赦免了罪行,还有陈时的儿子陈廞也被免为庶人。过了几年,壹和黄有因为犯法被处死了。陈廞后来生病死了,没有儿子,他的妻子守寡,朝廷每月都给她发放俸米,还赏赐了她四十万钱。

评语说:刘繇虽然名声很好,品德高尚,但在战乱的时候,占据万里土地,却不是他的长处。太史慈信义坚定,有古代名将的风范。士燮在南方做官,安安稳稳地过了一辈子,但他的儿子不谨慎,自找麻烦,这说明庸才享受富贵,依仗险要地势,最终会自食恶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