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治,字君理,是丹阳郡故鄣县人。一开始只是个小县吏,后来被评为孝廉,又被州里征召为从事,跟着孙坚四处征战。中平五年,被任命为司马,参与讨伐长沙、零陵、桂阳三郡的贼寇周朝、苏马等人,立下战功,孙坚上奏朝廷,推荐朱治担任都尉。后来又跟着孙坚在阳人打败董卓,进入洛阳。朝廷又任命朱治为督军校尉,让他率领步兵骑兵,到东边去帮助徐州牧陶谦讨伐黄巾军。

孙坚死后,朱治辅佐孙策,跟着他投奔袁术。后来朱治发现袁术这个人品德不行,政治上也站不住脚,就劝孙策离开袁术,回江东发展。当时太傅马日磾在寿春,邀请朱治当他的幕僚,后来又升迁为吴郡都尉。那时候吴景已经在丹杨了,而孙策正被袁术派去攻打庐江,刘繇害怕被袁术和孙策吞并,于是就和孙策产生了嫌隙。孙策全家都在州府所在地,朱治就派人到曲阿去迎接孙策的母亲和孙权兄弟,好好供奉和保护他们,做得非常周到。朱治从钱塘要进军吴郡,吴郡太守许贡在由拳阻拦他,朱治和他打了一仗,大获全胜。许贡逃到山贼严白虎那里去了,朱治于是进入吴郡,代理太守的职务。孙策打败刘繇后,又平定了会稽。

孙权十五岁的时候,朱治举荐他为孝廉。后来孙策死了,朱治和张昭等人一起拥立孙权。建安七年,孙权上奏朝廷,任命朱治为吴郡太守,兼任扶义将军,把娄县、由拳、无锡、毗陵划给他作为食邑,并设置了相应的官员。朱治还征讨过夷越,帮助孙权平定了东南地区,抓获了黄巾军残余势力陈败、万秉等人。黄武元年,被封为毗陵侯,继续担任吴郡太守。黄武二年,被任命为安国将军,赐予金印紫绶,并改封故鄣侯。

孙权从一个小将一步步升到高级将领,最后成为吴王,朱治每次去见他,孙权总是亲自出来迎接,两人执手行礼,一起吃饭喝酒,孙权对朱治的赏赐和恩宠非常多,甚至连孙权身边的普通官员,都能得到朱治的馈赠和私人会面,可见孙权对朱治的器重非同一般。

孙权的弟弟孙翊,脾气很暴躁,动不动就发脾气,处理政务也常常责罚下属。孙权就经常劝导他,教他为人处世的道理。孙权的堂兄,豫章太守孙贲,他的女儿嫁给了曹植。曹操攻破荆州后,威名震慑南方,孙贲非常害怕,想把儿子送去当人质。孙权听说后,主动去见孙贲,给他分析利害关系,孙贲这才打消了这个念头。

孙权经常感叹孙策为国事操劳,他自己也生活节俭,即使身处富贵,穿戴用度都只够日常所需。孙权很器重孙策,让他担任督军御史,负责管理城里的文书,而孙策只负责管理四个县的税收。但是,孙氏宗族子弟和吴地四大家族的子弟大多都在郡里做官,郡里的官吏常常有上千人。孙策几年才去一次孙权的王府,每次都带几百人去,逢年过节进贡,孙权的回礼也十分丰厚。当时丹阳地区地处偏远,经常发生叛乱,孙策年纪也大了,又思念家乡的风土人情,于是上表请求到故鄣任职,镇抚山越地区。他的父老乡亲都来拜访他,孙策都热情地接待,并设宴款待,乡里人都引以为荣。他在故鄣待了一年多,就回到吴地。黄武三年去世,在郡里任职三十一年,享年六十九岁。

孙策的儿子孙才,以前是校尉,统领军队,继承了父亲的爵位后,升迁为偏将军。孙策的另一个儿子孙纪,孙权把女儿嫁给了他,他也担任校尉,统领军队。孙纪的弟弟孙纬和孙万岁都早夭。孙才的儿子孙琬继承了爵位,做了将军,最后官至镇西将军。

朱然,字义封,是孙策的姐姐的儿子,本来姓施。当初孙策没有儿子,朱然十三岁的时候,孙策就请求把他收为养子。孙策下令丹阳郡用羊和酒迎接朱然,朱然到了吴地后,孙策隆重地设宴祝贺。

朱然曾经和孙权一起学习书法,感情很好。孙权掌权后,任命朱然为余姚县令,当时他才十九岁。后来又升迁为山阴县令,加封折冲校尉,统领五个县。孙权很欣赏他的才能,把丹阳郡分出一部分设立临川郡,任命朱然为太守,并给他配备两千兵马。正赶上山贼作乱,朱然平定了叛乱,只用了十个月就完成了任务。曹操出兵濡须,朱然修筑了大型坞堡和三道关卡进行防御,被拜为偏将军。建安二十四年,参与讨伐关羽,和潘璋一起在临沮擒获关羽,升迁为昭武将军,被封为西安乡侯。

吕蒙将军病危了,孙权问他:“你要是撑不过去了,谁可以接替你的位置?”吕蒙说:“朱然胆子够大,守城能力也足够,我认为可以让他担任。”吕蒙去世后,孙权就让朱然接替他的职位,镇守江陵。

黄武元年,刘备带兵攻打宜都,朱然率领五千人马和陆逊一起抵抗刘备。朱然还成功地打败了刘备的前锋部队,切断了刘备的后路,刘备最终兵败逃窜。 孙权于是任命朱然为征北将军,封他为永安侯。

魏国派曹真、夏侯尚、张郃等人攻打江陵,魏文帝曹操亲自驻扎在宛城,以壮声势,支援他们,大军连营包围了江陵城。孙权派将军孙盛率领一万人马到江陵州城上驻守,修建营垒,作为朱然的支援部队。张郃率兵攻打孙盛,孙盛抵挡不住,只好撤退。张郃占据了州城上,江陵城内外联系被切断。孙权又派潘璋、杨粲等人去解围,但围困依然没有解除。当时江陵城里的士兵很多都得了病,能作战的只有大约五千人。曹真等人修筑土山,挖掘地道,建造高大的楼橹,居高临下地攻击城池,箭如雨下,将士们都害怕了,但朱然却很平静,一点也不害怕,他激励将士,寻找战机,最终攻破了魏军的两个营垒。魏军围攻江陵长达六个月,才撤兵。江陵令姚泰负责防守城北门,看见魏军势大,城中人少,粮食也快吃完了,就和敌人勾结,准备里应外合。事情败露,朱然处死了姚泰。夏侯尚等人最终没能攻下江陵,只好撤兵回去了。因此,朱然的名声在敌国也震慑四方,孙权又封他为当阳侯。

六年后,孙权亲自率领军队攻打石阳,回师途中,潘璋断后。夜里发生混乱,敌人追击潘璋,潘璋抵挡不住。朱然立刻返回,抵挡敌人,让前面的船只尽量逃远,然后才慢慢撤退。黄龙元年,朱然被任命为车骑将军、右护军,兼任兖州牧。不久之后,因为兖州属于蜀国的势力范围,所以解除了他的州牧职务。

嘉禾三年,孙权和蜀汉约定一起出兵,孙权自己率军前往新城,朱然和全琮各持斧钺,作为左右督军。但是由于将士们生病,所以没有攻打就撤兵了。

公元242年,打柤中那仗的时候,魏国的蒲忠和胡质各自带了几千兵马。蒲忠想先占据险要的地方,切断敌人的后路,胡质随后支援他。结果当时孙峻统领的军队,先头部队四处出击,消息来不及汇总,孙峻就带着帐下现有的八百人去迎战。蒲忠打输了,胡质他们也都撤退了。

到了公元245年,又打柤中那仗,魏国的李兴他们听说孙峻深入敌境,就带了六千步骑去截断他的后路。孙峻晚上出击,反倒打赢了。在这之前,归义将军马茂搞鬼,被杀了,孙权为此非常生气。孙峻临行前上书说:“马茂那小子,竟然辜负您的恩养。我现在奉您的命令出征,战事顺利,我希望这次的战果能震动远近,战船塞满江面,让敌人看得清清楚楚,以此来平息您和大家心中的怒火。希望陛下能记住我这次的预言,再看我以后的表现。”孙权当时没公开这个奏章。

孙峻打了胜仗回来后,大臣们都来祝贺,孙权这才举杯庆祝,然后拿出孙峻的奏章说:“这小子之前上奏说过这话,我还觉得他吹牛,没想到真的像他说的那样,真是个有先见之明的人啊!”孙权就派人封孙峻为左大司马、右军师。

孙峻个子不高,不到七尺,但是很有能力,为人正直,文采方面只用在军事方面,其他方面都很朴素。他整天勤勤恳恳,经常在战场上,关键时刻胆子特别大,比一般人强得多。即使平时没事,他每天早晚都鸣鼓操练,营里的士兵都得穿戴整齐列队,以此来震慑敌人,让敌人摸不准他的底细,所以每次出战都能取得胜利。诸葛瑾的儿子诸葛融、步骘的儿子步协,虽然都担任要职,孙权还是让孙峻统领他们。陆逊去世后,功臣名将里就剩下孙峻了,没人能和他相比。

孙峻生病了两年,后来病情越来越严重,孙权白天减少饮食,晚上睡不着觉,宫里的太监们送药送饭,路上络绎不绝。孙峻每次派人报告病情,孙权都召见他,亲自询问病情,进宫赐酒食,出宫送布匹。从创业的功臣生病来看,孙权最看重吕蒙和凌统,孙峻排在他们之后。孙峻六十八岁,公元248年去世,孙权穿素服举哀,非常悲痛。他的儿子孙绩继承了他的爵位。

施绩他老爹是当官的,所以施绩一开始也是靠着老子的关系当了个小官,后来升了建忠都尉。他叔叔去世后,施绩接管了他叔叔的军队,跟着太常潘濬去讨伐五溪蛮,因为胆子大、能力强而出名。之后他又升了偏将军,负责管辖盗贼,执法非常严格,一点也不偏袒。鲁王诸葛霸想跟施绩搞好关系,曾经到施绩的办公室,想跟他一起坐,拉近关系。施绩赶紧站起来,毕恭毕敬地拒绝了,没接受诸葛霸的好意。

他叔叔去世后,施绩继承了他叔叔的爵位和职位,被封为平魏将军,在乐乡当地方长官。第二年,魏国的征南将军王昶带兵攻打江陵,没攻下来就撤兵了。施绩给奋威将军诸葛融写信说:“王昶长途跋涉,人困马乏,连马草都没得吃,最后兵败逃跑了,这都是老天爷在帮忙啊!现在追击敌人的兵力不多,我们可以分头行动,我从正面进攻,你从后面追击,这样一来,岂不是很容易就能打败他们?我们应该像一把断开的金子一样,齐心协力!”诸葛融答应了施绩。施绩就带兵追上了王昶,在纪南跟王昶交战。纪南离江陵三十里,施绩先打赢了一仗,但诸葛融却没跟上,结果施绩后来又打输了。孙权非常欣赏施绩,狠狠地批评了诸葛融一顿,不过因为诸葛融的哥哥诸葛恪是大将军,地位很高,所以诸葛融最后也没被处罚。其实施绩跟诸葛恪、诸葛融关系本来就不太好,这件事之后,他们的矛盾就更深了。

建兴元年,施绩升任镇东将军。第二年春天,诸葛恪要去新城,想让施绩一起出兵,但诸葛恪却把半个州的兵力都留在了后方,让诸葛融负责。冬天,诸葛恪、诸葛融都被杀害了,施绩又回到了乐乡,被授予假节的权力。太平二年,施绩被任命为骠骑将军。孙綝当权后,朝中大臣们都对他有意见,施绩担心吴国国内会发生动乱,而魏国趁机来攻打,于是暗中给蜀国写信,想跟蜀国联合起来,共同对付魏国。蜀国派右将军阎宇率领五千兵马,加强白帝城的守备力量,等待施绩的命令。永安初年,施绩升任上大将军、都护督,负责从巴丘到西陵一带的防务。元兴元年,施绩被任命为左大司马。之前,施绩为叔叔办理丧事完毕后,请求恢复本姓,但孙权没同意,施绩在五凤年间通过上表,才又改回施姓。建衡二年,施绩去世了。

吕范,字子衡,是汝南细阳人。年轻的时候做过县里的办事员,长得人高马大,仪表堂堂。当地有个姓刘的富人家,女儿长得漂亮,吕范就向她求婚。女方母亲嫌吕范家境贫寒,不愿意把女儿嫁给他。可是刘家小姐却说:“你看吕子衡,像是会一直穷下去的人吗?”于是就嫁给了吕范。后来,为了躲避战乱,他们去了寿春。孙策见到吕范,觉得他很不错,吕范也主动表示愿意追随孙策,带着自己的一百多个家丁投奔了他。当时孙策的母亲在江都,孙策就派吕范去迎接她。徐州牧陶谦怀疑吕范是袁绍派来的探子,还下令逮捕审问他,结果吕范那些强壮的家丁们把吕范给抢救出来了。那时候,只有吕范和孙河一直跟随在孙策身边,风餐露宿,出生入死,一点都不怕危险。孙策也把他们当成亲戚一样对待,经常邀请他们一起吃饭,甚至带他们去见自己的母亲。

后来,跟着孙策攻破了庐江,一起渡过长江,在横江和当利打败了张英和于麋,又攻下了小丹杨和湖孰,吕范被任命为湖孰县令。孙策平定了秣陵和曲阿,收编了笮融和刘繇的残兵败将,又给了吕范两千士兵和五十匹战马。后来,吕范被任命为宛陵县令,平定了丹杨的叛乱,回到吴郡后升迁为都督。

那时候,下邳的陈瑀自称吴郡太守,住在海西,跟当地豪强严白虎勾结在一起。孙策亲自带兵去讨伐严白虎,同时派吕范和徐逸去攻打海西的陈瑀,结果他们斩杀了陈瑀的大将陈牧。后来又跟着孙策一起攻打陵阳的祖郎,以及勇里的太史慈。七个县都被平定了,吕范被封为征虏中郎将,之后又去征讨江夏,回来后平定了鄱阳。

孙策死后,吕范赶到吴郡为他奔丧。后来孙权再次征讨江夏,吕范和张昭留守后方。曹操来到赤壁,吕范和周瑜等人一起抵抗,打败了曹操。吕范被封为裨将军,担任彭泽县令,还被赐予彭泽、柴桑、历阳三县作为食邑。刘备去京城拜见孙权,吕范暗中请求孙权留下刘备。后来,吕范升迁为平南将军,驻守柴桑。

孙权讨伐关羽,路过吕范的住所,对他说:“早听你的就好了,就不会这么辛苦了。现在我要去攻打关羽,建业就交给你守着了。”孙权打败关羽后,迁都武昌,任命吕范为建威将军,封他为宛陵侯,担任丹杨太守,镇守建业,负责管理从扶州到海边的地区,又把溧阳、怀安、宁国三县赐给他作为食邑。

曹休、张辽、臧霸他们带兵来打,范大人就指挥徐盛、全琮、孙韶他们,用船队在洞口抵挡曹休他们。 后来范大人升迁为前将军,被授予节钺,还改封为南昌侯。那会儿碰上大风,好多船都翻了,死了好几千人,军队只好撤回去了。 撤军后,范大人被任命为扬州牧。

范大人这个人,特别注重仪容仪表,扬州的老百姓,还有像陆逊、全琮这些达官贵人,甚至那些富家子弟,对他都非常恭敬,不敢随便放肆。他平时吃穿用度都很讲究,那会儿流行奢侈,但他认真办事,遵守法令,所以孙权很欣赏他的忠诚,也不在意他的奢侈。

一开始,孙权让他负责财政,那时候孙权还年轻,身边人经常私下求他办事,范大人每次都会把这事儿告诉孙权,不敢自己做主,当时大家都很看重他这一点。孙权当阳羡县长的时候,私下用过一些公款,范大人可能发现了,功曹周谷就偷偷地把账改了,让孙权没被追究责任。孙权当时挺高兴的,后来掌权后,因为范大人忠诚可靠,对他非常信任,而周谷因为会改账,反而没被重用。

黄武七年,范大人升迁为大司马,官印还没到手呢,就病死了。孙权穿孝服为他哭丧,还派人送去官印。等回到建业后,孙权还特意去范大人的墓前,喊着“子衡!”,说着说着就哭了,还用太牢祭祀他。

范长子的老大先去世了,老二范据继承了家业。范据字世议,凭借父亲的功劳当上了郎官。后来他父亲生病,范据被任命为副军校尉,协助指挥军事。他父亲去世后,范据升迁为安军中郎将。他多次讨伐山贼,那些深山老林、险恶的地方,他所攻打的地方都取得了胜利。后来跟着太常潘濬去讨伐五溪蛮,又立下了功劳。朱然攻打樊城的时候,范据和朱异一起击破了城外的包围圈,之后被任命为偏将军,调任马闲右部督,后来又升迁为越骑校尉。太元元年,刮了一场大风,江水暴涨,眼看着就要淹没城门了,孙权派他去查看水情,结果就看到范据已经让人准备好了大船以防万一。孙权很欣赏他,于是任命他为荡魏将军。孙权生病的时候,任命范据为太子右部督。太子继位后,又任命他为右将军。魏国军队进攻东兴,范据前去讨伐,立下了战功。第二年,孙峻杀了诸葛恪,范据被升迁为骠骑将军,负责平定西宫的事务。五凤二年,他被授予假节的权力,和孙峻等人一起袭击寿春,回程途中遭遇魏国将领曹珍,在高亭将其击败。太平元年,他率领军队入侵魏国,还没到淮河,就听说孙峻死了,孙綝取而代之,范据非常生气,率军返回,想要废掉孙綝。孙綝听说后,就派中书省的人拿着诏书,命令文钦、刘纂、唐咨等人去抓捕范据,又派他的堂兄孙宪率领京城的军队在江都拦截范据。范据的部下劝他投降魏国,范据说:“我耻于做叛臣!”于是自杀了,他的家族也被夷灭三族。

朱桓,字休穆,是吴郡吴县人。孙权当将军的时候,朱桓就在他的幕府做事,后来被任命为余姚县令。他到任的时候,正赶上瘟疫流行,粮食价格也飞涨,朱桓就分派优秀的官吏,暗中为百姓治病送药,还亲自送去米粥,百姓们都很感激他。后来他升迁为荡寇校尉,统领两千兵士,负责吴郡和会稽郡的治安,招抚流散的百姓,一年之内就收拢了一万多人。后来丹杨、鄱阳的山贼起义,攻陷城池,杀害官吏,到处聚集。朱桓统领众将,四处奔走讨伐,最终都平定了叛乱。他逐渐升迁为裨将军,被封为新城亭侯。

周泰的后代后来担任濡须督。黄武元年,魏国派大司马曹仁率领几万步骑兵攻打濡须。曹仁想偷袭州上,先故意放出风声,说要攻打羡溪。周桓分兵去支援羡溪,部队刚出发,就探知曹仁已经率军逼近濡须七十里了。周桓赶紧派人把去羡溪的军队召回来,但军队还没赶回来,曹仁就杀到了。当时周桓手头加上各个部队的兵力,一共只有五千人,将士们都很害怕,个个心里都发慌。周桓就鼓励他们说:“两军对阵,胜负的关键在于将领的指挥,不在于兵力的多少。诸位都听说过曹仁带兵打仗的本事,跟我的本事比起来,谁更厉害?《兵法》里说的‘敌军兵力是己方的两倍,而己方只有对方的一半’,那是指双方都在平原上作战,没有城池可以依仗,而且双方士兵的勇怯程度也差不多。现在曹仁的士兵既不聪明也不勇敢,而且士兵们非常胆怯,又是长途跋涉,人马都疲惫不堪。而我和诸位将士,占据着坚固的城池,南面是长江天险,北面有山陵作为屏障,我们可以以逸待劳,主动出击,占据有利地形,这是百战百胜的态势啊!就算曹丕亲自来,也不足为虑,何况是曹仁他们呢!”

周桓于是下令收起旗帜,故意示弱,引诱曹仁上钩。曹仁果然派他儿子曹泰攻打濡须城,又派将军常雕督促诸葛虔、王双等人,乘坐着装满油的船只去偷袭中洲。中洲是周桓部下家眷居住的地方。曹仁自己则率领一万人马驻扎在橐皋,为曹泰等人断后。周桓的军队一部分去攻打那些装满油的船只,一部分去攻击常雕等人,周桓亲自率领军队抵抗曹泰,烧毁营寨后撤退,结果斩杀了常雕,活捉了王双,把他们押送到武昌,在临陈斩首,溺死,死伤了一千多人。孙权很高兴周桓的功劳,封他为嘉兴侯,升迁为奋武将军,兼任彭城相。

公元224年,鄱阳太守周鲂用计骗了魏国的大司马曹休。曹休带着十万步兵和骑兵浩浩荡荡地来到皖城,准备迎接周鲂。当时陆逊是总指挥,全琮和吕范分别担任左右督,各统领三万人马,准备攻击曹休。曹休发现自己被骗了,应该赶紧撤兵,但他自认为兵强马壮,就想要跟对方决一死战。

吕范献计说:“曹休是因为和曹操的关系才当上大司马的,他可不是什么智勇双全的名将。这一仗他肯定打输,输了肯定就跑,逃跑的路线很可能是走夹石、挂车这两条路,这两条路都很险峻。如果我们派一万人马堵住这两条路,就能把曹休的军队全部消灭,甚至能活捉曹休。我请求率领我的部队去堵住这两条路。如果能抓住曹休,我们就可以乘胜追击,攻打寿春,拿下淮南,进而图谋许昌、洛阳,这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绝对不能错过!”孙权之前跟陆逊商量过这件事,陆逊觉得这个计策不可行,所以吕范的计策没有被采纳。

公元229年,吕范被任命为前将军,兼任青州牧,并被授予节钺。公元232年,魏国的庐江主簿吕习请求魏国派大军来接应他,想要打开城门投降。吕范和卫将军全琮一起率领军队前去迎接。到了庐江以后,事情败露了,军队准备撤退。城外有一条小溪,距离城墙一里左右,宽三十多丈,深的地方有八九尺,浅的地方有一半深。军队正在过河,吕范殿后断后。这时,庐江太守李膺已经整顿好军队,准备等孙吴军队渡河过半时再发起攻击。但当他看到吕范的将旗在后面压阵时,最终不敢出击,可见吕范威名之盛。

话说当时全琮担任督军,孙权又命令偏将胡综去传达诏令,参与军事。全琮带兵出去没什么收获,就打算挑选一些将领,去偷袭敌人。桓彞这个人性格高傲,看不起普通的士兵,于是跑去见全琮,询问作战计划。结果俩人因为意见不合吵了起来,桓彞气得不行,跟全琮大吵了一架。全琮想解释,就说:“皇上自己让胡综当督军,胡综觉得这样做比较合适。”桓彞更生气了,立刻派人把胡综叫来。胡综到了军营门口,桓彞亲自出来迎接,然后跟手下说:“你们都给我闪开!”这时,有个手下偷偷溜到胡综身边,让他赶紧回去。桓彞出去后,没看到胡综,知道是手下们干的,一怒之下就把那个手下给杀了。 桓彞的副将出来劝谏,结果也被他杀了。之后,桓彞就装疯卖傻,跑到建业去治病。孙权很欣赏他的才能,所以没治他的罪,让他的儿子桓异暂时接管他的部队,还派医生照顾他。几个月后,孙权又把他派回了中洲。孙权亲自出城送他,说:“现在敌人还没消灭,天下还没统一,我打算和你一起平定天下,想让你统领五万人马,负责一个方向,去进攻敌人,希望你的病已经好了。”桓彞说:“上天给了您英明的才能,您应该统治天下,您如此看重我,让我去消灭叛逆,我的病一定会好的。”

桓彞这个人很护短,受不得别人管他,每次打仗,如果指挥不顺心,他就暴跳如雷,非常生气。但他为人慷慨,讲义气,记忆力超强,认识一个人,几十年都忘不了,他手下几万士兵,家眷他都认识。他很爱护士兵和官员,也照顾自己的亲戚,他的俸禄和财产,都跟他们一起分享。等他生病的时候,整个营地的人都为他担忧。他六十二岁那年,赤乌元年去世了。无论是士兵、官员还是男女老少,没有一个人不为他悲伤。而且他家里也没有余财,孙权赏赐给他五千斛盐,用来料理后事。他的儿子桓异继承了他的爵位。

朱异,他老爹的关系,一开始当了个小官儿,后来升了骑都尉,接替朱桓带兵。赤乌四年,跟着朱然去攻打魏国的樊城,他出了个好主意,一下子就破了敌人的外围防线,之后升了偏将军。

魏国的庐江太守文钦,在六安扎下了营,到处设卡设防,还招揽那些逃兵叛将,成了边境的祸害。朱异二话不说,带着两千人马,直接冲过去,一口气端了文钦七个屯营,砍了几百个敌人的脑袋,然后升了扬武将军。孙权和他讨论打仗的事儿,朱异的回答让孙权很满意。孙权跟朱异的父亲,也就是骠骑将军说:“我本来就知道季文(朱异的字)胆子大,这回见了面,比我听说得还厉害!”

十三年的时候,文钦假装投降,偷偷给朱异写信,想让朱异亲自去迎接他。朱异把文钦的信呈给孙权,分析了文钦的阴谋,说不能轻易去接他。孙权下令说:“现在北方还没统一,文钦说要投降,咱们应该先把他迎接过来。要是担心他耍花招,那就设个套把他抓住,多派点兵防着他就是了。”于是派吕据带两万人马,和朱异一起,到了北边,结果文钦果然没投降。

建兴元年,朱异升了镇南将军。那一年,魏国派胡遵、诸葛诞带兵从东兴进攻,朱异指挥水军攻打浮梁,把浮梁给毁了,魏军被打了个大败。太平二年,他被授予节钺,当了大都督,去救援被围困的寿春,结果没解围成功。回军后,被孙綝陷害杀害了。

总结一下:朱治、吕范都是老臣,靠资历上位;朱然、朱桓靠着英勇善战出名;吕据、朱异、施绩都有将才,一个接一个地承担重任。像吕范、朱桓那样,能打胜仗,还能善终,真是幸运。而吕据、朱异却因为时运不好,英年早逝,真是让人惋惜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