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亮,字子明,是孙权的儿子。孙权年纪大了,而孙亮是最小的儿子,所以孙权对他特别疼爱。孙权的姐姐全公主曾经诬陷太子和他的母亲,心里不安,就利用孙权对她的宠爱,想提前为自己打算,多次夸赞全氏家族的女子,劝孙权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孙亮。赤乌十三年,孙和被废,孙权就立孙亮为太子,并把全氏女子立为太子妃。
太元元年夏天,孙亮的母亲潘氏被立为皇后。冬天,孙权病重,召来大将军诸葛恪担任太子太傅,会稽太守滕胤担任太常,两人都受命辅佐太子。第二年四月,孙权去世,太子继位,大赦天下,改元。这一年,是魏国的嘉平四年。
建兴元年闰月,诸葛恪被任命为帝太傅,滕胤为卫将军领尚书事,吕岱被任命为大司马,朝廷文武百官都升官加爵,赏赐丰厚。十月冬天,太傅诸葛恪率军驻扎在巢湖,在东兴筑城,派将军全端守卫西城,都尉留略守卫东城。十二月朔日丙申,刮起了大风,电闪雷鸣,魏国将军诸葛诞、胡遵等率领步骑七万大军包围东兴,将军王昶攻打南郡,毌丘俭进攻武昌。甲寅日,诸葛恪率领大军迎敌。戊午日,军队到达东兴,双方交战,大败魏军,杀死了魏国将军韩综、桓嘉等人。这个月,雷雨交加,武昌的端门被雷击,重建后内殿又被雷击。
建兴二年正月丙寅,孙亮立全氏为皇后,大赦天下。庚午日,王昶等人退兵。二月,军队从东兴凯旋,朝廷大规模封赏。三月,诸葛恪率军攻打魏国。四月夏天,包围新城,爆发了大规模瘟疫,士兵死伤大半。八月秋天,诸葛恪撤兵回国。十月冬天,举行盛大的祭祀活动。武卫将军孙峻埋伏兵士,在殿堂上杀死了诸葛恪。朝廷大赦天下,孙峻被任命为丞相,封富春侯。十一月,有五只大鸟出现在春申,于是改明年元号。
五凤元年夏天,发生大水灾。秋天,吴侯英密谋杀害孙峻,事情败露后,吴侯英自杀。十一月冬天,星星扫过斗宿和牛宿。
公元二年春天正月,魏国的镇东大将军毌丘俭和前将军文钦带着淮南的军队打着西进的旗号,结果在乐嘉跟人干了一仗。
闰月壬辰日,(皇帝)司马昭亲自带兵,还有骠骑将军吕据、左将军留赞一起,袭击寿春。军队打到了东兴,这时候听说毌丘俭他们败了。壬寅日,大军推进到橐皋,文钦就跑去投降司马昭了,淮南剩下的几万老百姓也跟着投降了。魏国的诸葛诞进了寿春,司马昭就带兵回去了。
二月,司马昭碰上了魏国的将军曹珍,在高亭打了一仗,曹珍输了。留赞被诸葛诞手下大将蒋班打败在菰陂,留赞还有将军孙楞、蒋脩等等都死了。三月,司马昭派镇南将军朱异去攻打安丰,没成功。秋天七月,将军孙仪、张怡、林恂等人合谋要杀司马昭,结果事情败露了,孙仪自杀了,林恂他们都被处死了。阳羡那边,离里山上一块大石头自己立起来了。(这句有点迷信色彩,可能是说当地发生了什么自然灾害或异象)。司马昭派卫尉冯朝去守广陵,任命吴穰为广陵太守,留略为东海太守。这一年大旱。十二月,建好了太庙。司马昭任命冯朝为监军使者,负责督促徐州的军事行动,老百姓饿肚子,士兵们也怨声载道。
公元256年春天,二月初一,建业城失火了。孙綝采纳了征北大将军文钦的建议,准备攻打魏国。八月份,孙綝先派文钦、骠骑将军吕据、车骑将军刘纂、镇南将军朱异、前将军唐咨率领军队从江都出发,进军淮河、泗水流域。九月初九,孙峻死了,孙綝这个孙峻的弟弟,被任命为侍中、武卫将军,掌握了全国的军事大权,赶紧把吕据他们召回建业。吕据听说孙綝取代了孙峻,气得火冒三丈。九月十一,大司马吕岱去世了。九月十四,太白星犯南斗。吕据、文钦、唐咨等人推荐卫将军滕胤担任丞相,但是孙綝不同意。九月十五,孙綝改任命滕胤为大司马,接替吕岱镇守武昌。吕据带兵回师,想要讨伐孙綝。孙綝派人拿着诏书去通知文钦和唐咨,让他们抓捕吕据。
冬天十月初六,孙綝派孙宪、丁奉、施宽等人率领水军在江都拦截吕据,又派将军刘丞率领步兵和骑兵去攻打滕胤。滕胤兵败被杀,全军覆没。十月八日,朝廷大赦天下,改元。十月十日,吕据在新州被俘获。十一月,孙綝被任命为大将军,被授予节钺,被封为永宁侯。孙宪和将军王惇密谋杀掉孙綝,事情败露,孙綝杀了王惇,逼迫孙宪自杀。十二月,孙綝派五官中郎将刁玄到蜀地制造混乱。
公元257年春天,二月初一,下大雨,还打雷闪电。二月初二,下雪,天气非常寒冷。朝廷把长沙郡东部设为湘东郡,西部设为衡阳郡;把会稽郡东部设为临海郡;把豫章郡东部设为临川郡。夏天四月,孙亮来到正殿,大赦天下,开始亲理朝政。孙綝上奏的奏章,很多都被认为难以处理。他还征召了士兵子弟,年龄在十八岁以下十五岁以上,一共三千多人,挑选那些年轻力壮的大将子弟担任将领。孙亮说:“我组建这支军队,是想和他们一起长久地保卫国家。”每天都在苑中操练军队。
五月,诸葛诞这老兄,带着淮南的兵马死守寿春城,派将军朱成写信投降,还送了他儿子诸葛靓和长史吴纲他们这些小年轻当人质。六月,又派文钦、唐咨、全端他们,带了三万步兵骑兵去救诸葛诞。朱异从虎林带兵偷袭了夏口,夏口的督军孙壹直接跑路投奔魏国去了。
七月,孙綝带着大军去救寿春,走到镬里的时候,朱异从夏口赶过来了,孙綝让他当先锋,和丁奉他们一起,带着五万兵马去解寿春之围。八月,会稽南部闹起叛乱,把都尉给杀了。鄱阳、新都也有人造反,廷尉丁密、步兵校尉郑胄、将军钟离牧带兵去平叛。结果朱异因为士兵没吃的,就撤兵回去了,孙綝气得要死,九月初一,就把朱异在镬里给杀了。九月初三,孙綝从镬里回建业。九月初六,大赦天下。十一月,全绪的儿子全祎、全仪带着他妈投奔了魏国。十二月,全端、全怿他们从寿春城去投奔司马炎了。
第二年春天正月,诸葛诞把文钦给杀了。三月,司马炎攻下寿春,诸葛诞和他的手下都战死了,其他的将领士兵都投降了。七月,追封故齐王奋为章安侯。朝廷下令各州郡砍伐宫殿用的木材。从八月开始一直阴天不下雨,四十多天了。孙亮看孙綝太专横跋扈了,就和太常全尚、将军刘丞合谋要杀掉孙綝。九月某一天,孙綝带兵抓了全尚,又派他弟弟孙恩去杀了刘丞,地点就在苍龙门外。然后孙綝把大臣们召集到宫门口,把孙亮贬为会稽王,那时候孙亮才十六岁。
孙休,字子烈,是孙权的第六个儿子。他十三岁的时候,就跟着中书郎射慈和郎中盛冲学习。公元252年正月,孙休被封为琅邪王,住在虎林。四月,孙权死了,孙休的弟弟孙亮继承了皇位,诸葛恪掌握大权。诸葛恪不想让诸位王子留在靠近江边的军事重地,就把孙休迁到了丹杨郡。丹杨太守李衡总是找孙休的麻烦,孙休就上书请求搬到其他郡,朝廷下令把他迁到会稽郡。
在会稽住了几年,孙休做了个梦,梦见自己骑着龙飞上天,回头一看却看不见龙尾,醒来后觉得很奇怪。后来孙亮被废黜了,公元258年己未日,孙綝派宗正孙楷和中书郎董朝去迎接孙休。孙休一开始听到这个消息,心里还有点怀疑,孙楷和董朝就详细地解释了孙綝等人拥戴他的原因。孙休考虑了一天一夜,最后还是决定出发。十月戊寅日,孙休走到曲阿的时候,有个老百姓跪下来对他说:“事情发展变化太快了,天下人都盼着您早点来呢,希望陛下尽快赶路!”孙休很高兴,当天就到达了布塞亭。武卫将军孙恩代理丞相,率领百官按照迎接皇帝的礼仪,在永昌亭迎接孙休,还为他修建了宫殿,用军营帐篷作为临时宫殿,并设置了御座。
己卯日,孙休到达永昌亭,在临时宫殿外面停了下来,让孙楷先进去见孙恩。孙楷回来后,孙休才乘坐辇车进去,群臣都跪下称臣。孙休登上临时宫殿,很谦虚,并没有马上坐到御座上,而是坐在东厢房。户曹尚书上前在台阶下宣读奏章,丞相呈上玉玺和符节。孙休推辞了三次,群臣也请求了三次。孙休说:“各位将相和诸侯都推举我,我怎么敢不接受玉玺和符节呢?”群臣依次引导孙休,孙休坐上了御辇,百官陪同。孙綝带了一千兵马在半路上迎接,在路边跪拜,孙休下车回拜。当天,孙休就登上了正殿,大赦天下,改元。这一年,是魏国的甘露三年。
永安元年十月壬午这天,皇帝下诏书说:“表彰功劳,赏赐有功之臣,这是古今通行的道理啊!” 然后就宣布:任命大将军孙綝为丞相兼荆州牧,再给他增加五个县的赋税收入;任命武卫将军孙恩为御史大夫、卫将军兼中军督,封他为县侯;任命威远将军孙据为右将军,也封他为县侯;任命偏将军孙幹为杂号将军,封他为亭侯;长水校尉张布因为辅佐皇帝勤劳尽职,被任命为辅义将军,封为永康侯;董朝因为亲自迎接皇帝,被封为乡侯。
接下来,皇帝又下了一道诏书:“丹阳太守李衡,以前因为一些事情让人有所怀疑,他自己也主动到官府自首了。 但是,‘射钩斩袪’,这都是君臣之间的事儿,朕就让他回丹阳郡去,别让他自己胡思乱想。” 己丑这天,皇帝又下诏,封孙皓为乌程侯,孙皓的弟弟孙德为钱唐侯,孙谦为永安侯。
十一月十五号,那风刮得呼呼的,还夹着雾,好几天都是这样阴沉沉的。司馬綝一家子,五个侯爷都管着禁军,权力比皇帝还大,皇上就算有点意见,也不敢明着说,只能客客气气的,结果司马綝就更加嚣张跋扈了。皇上怕他造反,就不断地赏赐他。十七号,皇上又下诏书说:“大将军司马綝忠心耿耿,第一个提出了安邦定国的策略,朝中大臣都赞成他的意见,都有功劳啊!就像霍光当年那样,群臣一心,才能成就大事。赶紧把之前商议决定的事情,还有向天地神明汇报功劳的人员名单都查出来,按照惯例该封爵位的,赶紧封!”十九号,皇上又下诏说:“大将军掌管全国的军事,事情太多了,让他再兼任卫将军、御史大夫和恩侍中,分担一些事务。”二十三号,皇上又下诏说:“很多官员家里有好几个男丁都被征用了,父亲兄弟在京城,儿子孙子又在郡县当差,不仅要交纳赋税,打仗还要参军,家里根本没人管事,朕实在可怜他们啊!那些家里有好几个男丁被征用的,可以让他们父亲兄弟选择留下一个,免除赋税,也不用参军。”皇上又说:“那些在永昌亭迎接皇帝,陪侍在侧的将吏,都升一级!”
过了没多久,皇上就听说司马綝在密谋造反,跟张布一起计划着呢。十二月二十七号,腊月,百官朝贺,大臣们都上殿朝见皇帝,皇上突然下令,把司马綝抓起来,当天就处死了。二十八号,皇上又下诏书,让左将军张布讨伐这个奸臣,封张布为中军督,封张布的弟弟张惇为都亭侯,给他三百兵士;张布的另一个弟弟张恂做了校尉。皇上还下诏说:“古代建国,教育是第一位的,用来教化百姓,治理人心,培养人才。自从建兴以来,时局动荡,官员百姓都只顾眼前利益,舍本逐末,不走正道。如果我们不重视教育,就会败坏风俗。要效仿古制,设立学校,设立五经博士,严格选拔人才,提高他们的待遇,从官员和将领的子弟中选拔有志向的人,让他们去学习。每年考核一次,根据成绩评定等级,给予相应的奖赏,让大家看到学习的荣耀,听到学习的美名,从而推行王道,弘扬良好风俗。”
公元前几年,正月里,突然打雷闪电,吓死个人!三月的时候,皇帝召集了九卿大臣开会,然后念了一大堆话,大概意思是说:
“我这个皇帝做得不好,愧对各位大臣,每天都提心吊胆的,吃不好睡不好。现在我想改变一下策略,少打仗多搞文化建设,让天下太平。要做到这一点,就得先让老百姓过上好日子,得重视农业生产。管子说过:‘仓库丰满,就知道礼仪;衣食无忧,就知道荣辱。’一个人不种地,就会有人挨饿;一个女人不织布,就会有人受冻;又饿又冻,老百姓还不造反,那是不可能的!这几年来,各地官员、老百姓,还有军队里的士兵,好多人都抛荒田地,跑到长江上做买卖,好田地越来越少,粮食产量也越来越低。想要天下太平,怎么可能呢?这主要是因为赋税太重,农民赚不到钱,所以才这样!现在我想扩大耕地面积,减轻赋税,根据田地肥瘦来收税,做到公平合理,让官府和百姓都有收益,家家户户都能吃饱穿暖,这样大家才会爱惜自己的生命,遵守法律,刑罚也就用不上了,社会风气自然就好了。如果各位大臣都能尽心尽责,虽然不一定能达到上古盛世的水平,但像汉文帝时期的太平盛世还是可以争取的。做到了,大家都有好处;做不到,就会受到惩罚,这可不是闹着玩的!各位大臣,大家一起商量商量,想个好办法出来。春耕季节马上就要到了,不能耽误!事情确定下来之后,马上执行,要符合我的意思!”
过了两年,三月,西陵那边说看见了赤乌(一种神鸟)。秋天,皇帝采纳了都尉严密的建议,修建了浦里塘。这时候,会稽郡有人谣传王亮要回来当皇帝,王亮的宫女还说王亮请巫师做法,说了些不吉利的话。这事儿被上报朝廷,王亮被贬为候官侯,发配到封地。结果他在路上自杀了,押送他的卫兵也被治罪。之后,朝廷把会稽郡南部设立为建安郡,又在宜都设立了建平郡。
又过了一年,五月,下大雨,河水都漫出来了。八月,皇帝派光禄大夫周奕和石伟去各地考察民风,检查官员的政绩,了解百姓的疾苦,准备根据考察结果来调整官员的任免。九月,布山那边说看见了白龙。这一年,安吴有个叫陈焦的人死了,埋了以后,过了六天竟然又活过来了,从土里钻了出来!
公元265年春天二月,白虎门北楼失火了。到了秋天七月,突然有人说看见了黄龙。八月壬午日,下起了暴雨,还伴着震耳欲聋的雷声,河水泉水都漫溢出来了。同年的乙酉日,册立朱氏为皇后。戊子日,立儿子为太子,并且大赦天下。冬天十月,任命卫将军濮阳兴为丞相,廷尉丁密和光禄勋孟宗分别担任左右御史大夫。
皇帝司马炎对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一向很信任,把很多事情都交给他们处理。张布负责管理宫廷事务,濮阳兴则掌管军国大事。司马炎自己呢,特别喜欢读书,想把各种各样的书籍都读一遍,尤其喜欢打猎射雉,春天夏天经常一大早出门,晚上才回来,只有这个时候才放下书本。
司马炎想跟博士祭酒韦曜和博士盛冲一起讨论学问,韦曜和盛冲为人一向耿直,张布担心他们进宫侍奉皇帝后,会揭露皇帝的缺点,让自己无法独揽大权,所以就编造理由阻止他们。张布说:“陛下博览群书,见识广博,对历代君王、奸臣、贤人、愚人的兴衰成败,都了如指掌。韦曜他们进宫,只是想跟您讨论书本上的内容,并不是想教您什么东西。就算他们真的教您东西,又能有什么坏处呢?您大概是担心他们会揭发臣下的奸邪行为,所以才不想让他们进宫吧。这些事情,陛下自己心里都有数,不需要他们来提醒您。总之,这根本没有什么坏处,您只是心里有所顾忌罢了。”
张布上表谢罪,又详细地解释了一番,还说自己担心影响政事。司马炎说:“读书嘛,就怕人不喜欢读,喜欢读的话,没什么坏处。这根本没什么不对,只是你认为不合适,所以才跟我提这件事。政务和学业,方向不同,不会互相妨碍的。没想到你如今身居要职,还对我说这些,真是让我很失望。”张布叩头谢罪,司马炎说:“我只是想跟你开导开导,用不着这样叩头!你忠诚正直,远近皆知。过去我们互相扶持,才有了今天的成就。《诗经》里说:‘没有不从开始的,很少能坚持到最后的。’坚持到最后很难,你要坚持下去啊!”司马炎当王的时候,张布是他的左右将督,一向很受信任。司马炎登基后,对张布更加宠信,让他专擅国政,行为也越来越放肆,自己也觉得有所不足,担心韦曜、盛冲会说他的坏话,所以更加忌惮他们。虽然司马炎明白了张布的意思,心里却并不高兴,更怕张布疑虑重重,最终还是听从了张布的意见,停止了跟韦曜、盛冲的讲学,不再让他们进宫。这一年,司马炎还派人去交趾察看战况,并调任孔爵、大猪。
公元262年(六年)的夏天四月,泉陵地区有人说看见了黄龙。五月,交趾郡的官吏吕兴等人造反,杀了太守孙谞。孙谞之前征调郡里一千多名工匠去建业,眼看着战争就要打响了,担心这些工匠又被征用,所以吕兴他们就趁机煽动士兵和百姓,还勾结了各地的少数民族。到了冬天十月,蜀国来报,说魏国来进攻了。这一年的十一月二十一日,建业石头城的小城失火,烧掉了西南方向一百八十丈的城墙。十一月二十二日,朝廷派大将军丁奉率领各路军队去攻打魏国的寿春,将军留平另外去南郡找施绩商量作战方向,将军丁封、孙异则前往沔中,都是去救援蜀国的。等蜀汉皇帝刘禅投降魏国的消息传来后,才停止了救援。吕兴杀了孙谞之后,还派人去魏国,请求魏国给他们派个太守和军队。丞相就下令,招募一万屯田的士兵充当军队。同时,把武陵分出来,设立了天门郡。
公元263年(七年)春天正月,朝廷下令大赦天下。二月,镇军将军陆抗、抚军将军步协、征西将军留平、建平太守盛曼,率领军队包围了蜀国巴东的守将罗宪。夏天四月,魏国的将军新附督王稚乘船渡海进入句章,抢劫了当地官吏的钱财,还抓走了两百多口男女。将军孙越在海上抓到了一艘船,抓获了三十个人。秋天七月,海盗攻破了海盐,杀了主管盐务的官员骆秀。朝廷就派中书郎刘川带兵去庐陵平乱。豫章的百姓张节等人造反,人数有一万多人。魏国派将军胡烈率领两万步骑去西陵,救援罗宪,陆抗他们就撤兵了。朝廷又把交州分出来,设立了广州。十一月二十日,朝廷下令大赦天下。十一月二十一日,孙休去世了,那年他才三十岁,追谥为景皇帝。
孙皓,字元宗,是孙权的孙子,孙和的儿子,还有一个名字叫彭祖,字皓宗。孙休当皇帝的时候,封孙皓为乌程侯,让他回封地去。西湖有个老百姓叫景养,他早就看出孙皓将来会当大官,孙皓心里暗自高兴,但不敢表现出来。孙休死了,这时候蜀国刚灭亡,交趾又叛乱,国内人心惶惶,大家都盼着有个能干的皇帝。 当时有个叫万彧的人,以前是乌程县令,跟孙皓关系很好,他夸孙皓有才能,有见识,判断力强,是像长沙桓王那样的人物,还说孙皓好学,遵守法度,他多次在丞相濮阳兴和左将军张布面前推荐孙皓。濮阳兴和张布就去找孙休的王太后朱氏,想让她立孙皓为继承人。朱太后说:“我一个寡妇,哪懂什么社稷大事啊,只要吴国不受损失,宗庙香火有人继承就行了。” 于是就迎立孙皓为帝,他当时二十三岁。改元,大赦天下。这一年,是魏国的咸熙元年。
元兴元年八月,孙皓把施绩、丁奉分别任命为左右大司马,张布任命为骠骑将军,还加封侍中,其他官员的升迁赏赐,都跟以前一样。九月,孙皓把太后降为景皇后,追封他爷爷孙和为文皇帝,尊他奶奶何氏为太后。十月,孙皓封孙休的儿子为豫章王、汝南王、梁王、陈王,还立滕氏为皇后。孙皓当了皇帝后,变得粗暴骄横,疑心很重,沉迷酒色,让很多人失望。濮阳兴和张布暗自后悔推荐了他。有人在孙皓面前说濮阳兴和张布的坏话,十一月,孙皓就杀了他们。十二月,孙休葬在定陵。孙皓封皇后的父亲滕牧为高密侯,皇后的舅舅何洪等人也都封了侯。这一年,魏国在交趾设立了太守管辖的郡县。晋朝的文帝当时是魏国的相国,他派以前吴国寿春城投降的将领徐绍、孙彧带着书信,向孙皓说明形势的利害关系。
甘露元年三月,孙皓派使者跟着张绍和诸葛靓一起送来信,信里说:“我知道您张绍啊,是高才之人,担任着宰辅要职,您在慢慢引导我的工作,已经很努力了。我孙皓自己德行不够,继承了皇位,想着要和你们这些贤才一起治理天下,但是因为一些阻碍,一直没找到合适的办法,我对您的才能非常欣赏,一直很依赖您。现在我派光禄大夫纪陟和五官中郎将弘璆来表达我的诚意。” 张绍走到濡须口就被孙皓召回杀掉了,他的家人也被迁到了建安。所以后来才有人说张绍赞美过孙皓的统治。
夏四月,蒋陵说甘露降下,于是孙皓改年号,并且大赦天下。秋天七月,孙皓逼死了景皇后朱氏,死的地方不在正殿,而是在苑中一个小屋里办丧事,大家都知道她不是病死的,个个都非常悲痛。孙皓还把休氏的四个儿子送到吴国的小城,后来又追杀死了其中两个大的。九月,孙皓听从西陵督步阐的建议,迁都到武昌,任命御史大夫丁固和右将军诸葛靓镇守建业。之前孙皓派去的纪陟和弘璆到了洛阳,正好赶上晋文帝司马炎去世,等到十一月才回吴国。孙皓到了武昌,又下令大赦天下。 他还把零陵的南部地区设立为始安郡,把桂阳的南部地区设立为始兴郡。十二月,晋朝正式受禅。
宝鼎元年正月,皇帝派大鸿胪张俨和五官中郎将丁忠去祭奠晋文帝。结果张俨回来的时候,路上就病死了。丁忠回来后跟皇帝说:“北方防备战争的物资还没准备好,弋阳(今江西弋阳)可以偷袭拿下。” 皇帝就问了大臣们的意见。镇西大将军陆凯说:“用兵是不得已而为之啊!再说三国鼎立以来,互相攻伐,哪一年过得安稳?现在强敌刚刚吞并了巴蜀,实力很强,却派使者来求亲,想停止战争,不能说他们是想向我们求援。现在敌人正强盛,我们想靠侥幸取胜,我看不到有什么好处。”
车骑将军刘纂说:“老天爷生来就有各种人才,谁能避免战争呢?互相欺骗争强斗狠,自古以来就是这样。如果他们有什么弱点,难道我们能放弃利用吗?应该派间谍去观察一下他们的情况。”皇帝暗中接受了刘纂的建议,因为蜀地刚平定,所以没出兵,但这实际上等于自断后路。八月,各地都说找到了大鼎,于是改元,大赦天下。陆凯被任命为左丞相,常侍万彧被任命为右丞相。冬天十月,永安山贼施但等人聚集了几千人,劫持了皇帝的弟弟永安侯司马谦,从乌程(今浙江湖州)逃走,还抢了孙和陵墓上的乐器和伞盖。等他们到达建业的时候,人数已经发展到上万了。丁固和诸葛靓在牛屯(今江苏南京附近)迎战,经过一场大战,施但等人被打败逃跑了。司马谦被抓获后自杀了。 朝廷把会稽郡分出一部分设立东阳郡,把吴郡和丹杨郡分出一部分设立吴兴郡,把零陵郡北部设立邵陵郡。十二月,皇帝回到建业,卫将军滕牧留守武昌。
宝鼎二年春天,大赦天下。右丞相万彧前往巴丘(今湖南岳阳)镇守。夏天六月,开始修建显明宫,冬天十二月,皇帝搬进了显明宫。这一年,把豫章郡、庐陵郡、长沙郡的一部分合并设立安成郡。
宝鼎三年二月,任命左右御史大夫丁固和孟仁分别担任司徒和司空。秋天九月,皇帝出巡到东关,丁奉到达合肥。这一年,朝廷派交州刺史刘俊、前部督脩则等人去攻打交阯(今越南北部),结果被晋将毛炅等人打败,刘俊、脩则等人全部战死,军队溃散逃回合浦(今广西合浦)。
公元265年春天正月,建衡元年,皇帝立儿子司马瑾为太子,同时还封他为淮阳王和东平王。到了冬天十月,改元,天下大赦。十一月,左丞相陆凯去世了。皇帝派监军虞汜、威南将军薛珝、苍梧太守陶璜从荆州出发,又派监军李勖、督军徐存从建安水道出发,所有军队都前往合浦,准备进攻交阯。
第二年春天,万彧回到了建业。李勖觉得建安水道不好走,就杀了向导冯斐,然后带兵回去了。三月,发生大火,烧毁了一万多户人家,死了七百多人。夏天四月,左大司马施绩去世了。殿中列将何定说:“少府李勖冤枉杀了冯斐,还擅自撤兵回来。”结果李勖和徐存的家属都被杀了。秋天九月,何定带着五千兵去夏口打猎。都督孙秀投奔了晋朝。这一年也大赦天下。
公元267年正月最后一天,皇帝司马炎带着一大群人出城去华里玩,他妈和妃子们都去了,东观令华覈等人极力劝阻,这才又回去了。这一年,虞汜和陶璜打败了交阯的军队,抓住了晋朝派去的守将,九真、日南都重新归顺了。大赦天下,并且把交阯分出来设立了新昌郡。各路将领又打败了扶严,设立了武平郡。任命武昌督范慎为太尉。右大司马丁奉、司空孟仁去世了。西苑有人说看见凤凰来了,于是改明年为元凤年。
凤皇元年秋天八月,朝廷征召西陵督步阐。步阐没听,占据城池投降了晋朝。皇帝派乐乡都督陆抗去围攻步阐,步阐的军队全部投降。步阐和跟他一起谋反的几十个人都被灭了三族。大赦天下。这一年,右丞相万彧因为受了责备忧郁而死,他的子弟都被迁徙到庐陵。何定干的坏事被揭发了,也被杀了。皇帝觉得他的坏事跟张布很像,就追改他的名字叫张布。
公元272年春天,三月,陆抗被任命为大司马。司徒丁固去世了。秋天,九月,吴国把淮阳国改封为鲁国,东平国改封为齐国,又封了陈留、章陵等九个诸侯王,一共十一个诸侯王,每个诸侯王都配给三千兵。朝廷下令大赦天下。孙皓那个时候特别宠爱几个妃子,这些妃子竟然派人到集市上抢夺百姓的财物!负责管理市场的司市中郎将陈声,本来是孙皓的亲信,但他秉公执法,依法惩治了这些妃子。那些妃子就跑去跟孙皓告状,孙皓一听勃然大怒,找了个借口,把陈声的头砍了,还把他的尸体扔到大街上示众。这一年,太尉范慎也去世了。
公元273年,会稽地区突然出现妖言,说章安侯奋要当皇帝。临海太守奚熙给会稽太守郭诞写信,信里不仅批评国家政事,还提到了这个妖言。郭诞只把奚熙的信上报,没提妖言的事,还把信送去建安造船去了。孙皓派三郡督何植去抓奚熙,奚熙就带兵反抗,还切断了海路。结果奚熙的部下把他杀了,把头送到建业,奚熙全家都被灭族了。这年七月,孙皓派了二十五个使者分赴各地,查处逃亡和叛乱的人。大司马陆抗也去世了。从改元到这一年,吴国一直流行大瘟疫。吴国还把郁林郡分出来,设立了桂林郡。
公元274年(天册元年),吴郡有人说在地里挖到一块银子,长一尺,宽三分,上面刻着年月日,于是孙皓下令大赦天下,并改元。
公元275年(天玺元年),吴郡有人说临平湖从汉朝末年开始就淤塞了,现在又重新疏通了。当地老人说,这个湖淤塞了,天下就乱;这个湖疏通了,天下就太平。还在湖边发现了一个石函,里面有一块青白色的石头,长四寸,宽二寸多,上面刻着“皇帝”两个字。于是孙皓又改元,大赦天下。会稽太守车浚和湘东太守张咏不肯执行算缗政策,结果都被杀头,他们的首级还被送到各地示众。这年八月,京下督孙楷投降了晋国。鄱阳郡有人说,历阳山上石头上的纹理形成了文字,一共二十个字,写着:“楚九州渚,吴九州都,扬州士,作天子,四世治,太平始”。吴兴阳羡山上还有一块巨大的空心石头,长十多丈,叫石室,也被认为是祥瑞之兆。孙皓就派兼任司徒的董朝和兼任太常的周处去阳羡县,到国山封禅,又改了年号,大赦天下,说是为了应验石头上的文字。
公元265年夏天,夏口地区的督将孙慎在江夏和汝南地区烧杀抢掠,老百姓遭了殃。话说之前,有个叫张俶的家伙,因为到处搬弄是非,结果一路升官,最后当上了司直中郎将,还被封了侯,皇上对他特别宠信。可好景不长,这一年他的坏事败露了,被处死了。
公元266年秋天七月,皇帝一口气册封了成纪王、宣威王等十一位诸侯王,每位王爷都配三千兵马,并且下令大赦天下。
公元267年夏天,郭马造反了。这郭马原本是合浦太守修允手下的一个军官。修允后来调任桂林太守,因为生病,就住在广州,之前他派郭马带着五百兵去合浦安抚当地的少数民族。修允死后,这些兵马需要重新分配,可郭马他们都是老兵,不愿意分开。偏偏这时候,皇上又派人来广州清查户口,郭马和他的部下何典、王族、吴述、殷兴等人,担心因此被牵连,就干脆聚集人马,杀了广州的督将虞授。郭马自称是交州、广州两州的都督,安南将军,还封了吴述为广州刺史,殷兴为南海太守。何典攻打苍梧郡,王族攻打始兴郡。八月,朝廷任命张悌为丞相,何植为司徒,滕循为司空。滕循还没来得及上任,就被改任为镇南将军,并被授予节度权,担任广州牧,率领一万兵马从东路讨伐郭马。滕循在始兴郡与王族遭遇,但没能打赢。郭马趁机杀了南海太守刘略,赶走了广州刺史徐旗。皇上又派徐陵督促陶濬率领七千人马从西路进军,并命令交州牧陶璜率领他手下的部队以及合浦、郁林等郡的兵马,与东西两路大军一起夹击郭马。
这年头,还发生了一件怪事。有个叫黄耇的人家,院子里长出了一株“鬼目菜”,它依附在一棵枣树上,高一丈多,茎粗四寸,厚三分。另一个叫吴平的人家,也长了一株类似的植物,高四尺,厚三分,形状像枇杷,顶部宽一尺八寸,底部茎宽五寸,两边长着绿色的叶子。东观的人查阅图录后,说黄耇家的是“芝草”,吴平家的是“平虑草”,于是皇上就封黄耇为“侍芝郎”,吴平为“平虑郎”,两人都赐予了银印青绶。
冬天到了,晋朝皇帝命令东大将军司马伷带兵去涂中,安东将军王浑、扬州刺史周浚带兵去牛渚,建威将军王戎带兵去武昌,平南将军胡奋带兵去夏口,镇南将军杜预带兵去江陵,龙骧将军王濬和广武将军唐彬则率领军队沿江东下。太尉贾充担任大都督,负责统筹全局,充分发挥军队的力量。陶濬到了武昌,听说北方军队大举进攻,就停下来没敢前进。
一开始,孙皓每次宴请大臣,都一定要把他们灌醉。他还专门安排了十个黄门郎,不让他们喝酒,让他们一整天都侍立在旁边,专门负责监督大臣们的过失。宴会结束后,这些黄门郎就要一一汇报大臣们在宴会上的过失,不管是说错话还是做错事,一个都不放过。严重的就要施以严厉的刑罚,轻的也要治罪。后宫佳丽数千人,但他还不断选妃,没完没了。他还让人把水引进宫里,如果哪个宫女不顺他的心意,就杀掉或者流放。甚至还有人被剥了脸皮,或者挖掉了眼睛。岑昏这个人,阿谀奉承,深得孙皓宠信,官位升到了九卿之列,还喜欢搞大兴土木,劳民伤财,大家都怨声载道。所以,上下离心,没有人真心为孙皓效力,因为他积攒的恶行太多了,已经到了无法收拾的地步了。
四年春天,孙皓册立了中山王、代王等十一位诸侯王,并且下令大赦天下。王濬和唐彬所到之处,敌军纷纷溃败,没有一个敢抵抗的。杜预还斩杀了江陵督伍延,王浑又斩杀了丞相张悌和丹杨太守沈莹等人,各地都取得了胜利。
三月丙寅这天,宫中几百个亲近孙皓的人都跪下来请求他杀了岑昏,孙皓慌慌张张地就答应了。
戊辰年,陶濬从武昌回来,皇上立刻召见他,问起水军的情况。陶濬回答说:“蜀国的船都很小,现在咱们有两万兵,坐上大船去打,足够打败他们了。” 皇上听了很高兴,马上集合军队,授予陶濬节钺,让他统领大军。第二天就要出发了,结果那天晚上,所有的人都逃跑了!
真是让人哭笑不得!这陶濬,嘴上说得硬气,结果手下却全跑了。 这可怎么办? 就在这时,王濬顺流而下,眼看着就要到了,司马伷和王浑也都在附近。 这时候,晋惠帝那边赶紧用光禄勋薛莹、中书令胡冲他们的主意,分别派人给王濬、司马伷、王浑送去信,信里说:“以前汉朝丢了天下,全国都分崩离析,我们先祖抓住机会,占据了江南,所以才和魏国隔着山川河流,互不干涉。现在大晋朝兴盛了,恩德遍及天下。孙皓你们昏庸无能,苟且偷安,还不明白天命。现在你们竟然出动那么多军队,浩浩荡荡地来到这里,弄得我们全国上下都人心惶惶,一刻也不敢放松。我们看在你们投降的份上,特地派太常张夔带着印信,来向朝廷投降,希望朝廷能接受我们的投降,拯救我们老百姓。”
壬申那一天,王濬最先到达。孙皓立刻投降了,解开绳子,烧掉棺材,然后邀请王濬见面。司马伷把孙皓送来的印信转交给王濬,然后派人把孙皓送去洛阳。孙皓举家西迁,到了太康元年五月丁亥这天,才到达洛阳。 四月甲申,皇上下了道旨:“孙皓迫于无奈投降,之前朕已经下令不杀他,现在他马上就要到了,朕仍然很同情他,就封他为归命侯吧! 赏赐他衣服、车马、三十顷田地,每年给他五千斛粮食、五十万钱、五百匹绢、五百斤棉花。” 孙皓的太子孙瑾被封为中郎,他的其他儿子们都做了郎中。五年后,孙皓死在了洛阳。
哎,孙亮这孩子啊,年纪轻轻就当了皇帝,身边却没几个靠谱的贤臣辅佐,他那位置坐不稳,那是注定的! 你看他,还念着旧情,重用那些兴、布之辈,根本提拔不了优秀人才,也不肯改弦更张,就算他本人有心向学,想做好事,又能有什么用呢? 最后还害得被废黜的孙亮不得善终,这朋友情义也太薄了!
孙皓那个暴君,滥用刑法,被杀被贬的官员那可是数不清啊! 所以底下的人个个都提心吊胆,每天都盼着能活过今天,哪敢想明天的事啊! 那些搞迷信的,什么占星的、巫祝的,整天就想着献上所谓的祥瑞,好像那才是最重要的! 你想想啊,连舜帝、禹帝那样圣明的君主,勤政爱民,还常常跟大臣们立下誓约,虚心纳谏,时时觉得做得还不够好。 孙皓呢? 他凶狠残暴,忠言逆耳的人都被杀头,阿谀奉承的人却步步高升,他残酷地压榨百姓,穷奢极欲,早就该人头落地,向百姓谢罪了! 结果呢,他不仅没死,还被赐了爵位,这恩宠也太过分了吧!简直是恩宠过厚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