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坚,字文台,是吴郡富春人,据说他是孙武的后代。年轻的时候做过县里的一个小官。十七岁那年,他和爸爸一起坐船去钱塘,半路上碰上了海贼胡玉他们,这伙海贼从匏里出来,抢劫商人的财物,正准备在岸上分赃,路上的人都吓得不敢动弹,船也停下来不敢前进。孙坚就对爸爸说:“这帮贼可以打,让我去收拾他们!”他爸爸说:“这事儿不是你能干的。” 孙坚二话不说,拿着刀就上岸了,还把手舞足蹈地比划着,装作指挥军队布阵的样子,把海贼们团团围住。海贼一看,以为官兵来了要抓他们,吓得扔下赃物就跑。孙坚追上去,砍下了一个海贼的人头回来,他爸爸都吓了一跳。这事儿一下就传开了,府里就召他去当了个假尉。
后来,会稽出了个妖贼许昌,在句章起事,自称“阳明皇帝”,他和他儿子许韶煽动各县造反,手下竟然有上万人。孙坚被任命为郡司马,招募了一千多精兵强将,跟州郡的军队一起把许昌给打败了。那一年是熹平元年。刺史臧旻把孙坚的功劳上报朝廷,朝廷就封孙坚为盐渎丞,几年后又调他去盱眙当丞,后来又调到下邳当丞。
中平元年,黄巾贼的首领张角在魏郡起义,他假借神灵的名义,派出了八个使者,说是要教化天下,其实暗地里却在拉拢人,自称要建立“黄天太平”的王朝。三月甲子日,三十六路黄巾军同时起义,全国各地都响应,到处烧杀抢掠,官府和官员都成了他们的目标。汉朝派出了车骑将军皇甫嵩和中郎将朱俊带兵去讨伐。朱俊上奏朝廷,请求让孙坚当他的副手,也就是佐军司马。下邳那些乡里的年轻人,听说孙坚要打仗,都争着要跟着他去。孙坚又招募了一些商人护卫和淮泗地区的精兵,一共凑了一千多人,和朱俊一起奋勇杀敌,打得黄巾军节节败退。汝南、颍川的黄巾军被逼得走投无路,逃到宛城躲起来。孙坚冲锋陷阵,第一个登上宛城的城墙,其他人也都跟着涌了上去,最后大获全胜。朱俊把战况上报朝廷,朝廷就封孙坚为别部司马。
凉州那边,边章和韩遂造反了,朝廷派董卓去平叛,结果啥也没干成。到了中平三年,朝廷又派司空张温去,让他当车骑将军,带兵去讨伐边章他们。张温上奏朝廷,请求让贾诩跟着他一起,驻扎在长安。 张温拿着圣旨把董卓叫来,董卓磨磨唧唧好半天才到。张温狠狠地批评了董卓一顿,董卓嘴硬,回答得不好。贾诩当时也在旁边坐着,凑到张温耳边悄悄说:“董卓这小子根本不怕罪,还这么嚣张,他故意来晚了,应该按照军法把他斩了!”
张温说:“董卓在陇西和蜀地名声很大,现在杀了他,西线就没人能镇得住了。”贾诩说:“您老人家亲自带兵,威震天下,还怕董卓?你看董卓那态度,根本没把您放在眼里,目无尊长,这是第一条罪状!边章、韩遂造反好几年了,您应该及时出兵讨伐,可董卓却说时机不对,打击了军队的士气,这是第二条罪状!董卓领了任务没完成,还迟迟不来,还摆出一副高傲的样子,这是第三条罪状!古代有名的将军,带兵打仗,哪个不是杀鸡儆猴立威的?比如穰苴杀了庄贾,魏绛杀了杨干。您现在对董卓这么客气,不杀了他,就等于削弱了军队的威信,后果很严重啊!”张温有点犹豫,没下决心,就说:“你先回去吧,董卓可能会怀疑你。”贾诩这才起身离开了。
边章和韩遂听说大军压境,手下人四散逃命,都来投降了。军队凯旋而归,有人觉得军队还没和敌人交战就论功行赏不合适,但大家都听说了贾诩指责董卓三条罪状的事,都觉得应该杀了董卓,一个个都惋惜张温没这么做。后来,朝廷任命贾诩为议郎。 那会儿长沙有个土匪头子叫区星,自称将军,手下有一万多人,到处攻打城池。朝廷就派贾诩去当长沙太守。贾诩到了长沙,亲自带领将士,制定策略,不到一个月的时间,就把区星他们给打败了。零陵和桂阳的周朝、郭石也带着人造反,和区星互相呼应。贾诩又追击过去,把这三个郡都平定了。汉朝朝廷把贾诩之前和这次的功劳都算上,封他为乌程侯。
汉灵帝死了,董卓独揽朝政,在京城里横行霸道,无法无天。各州郡纷纷起兵讨伐董卓,孙坚也带兵响应。荆州刺史王叡以前对孙坚很不客气,孙坚路过的时候就把他杀了。到了南阳,孙坚的军队已经有几万人了。南阳太守张咨听说孙坚的军队来了,却一点也不慌张。孙坚用牛酒款待张咨,第二天张咨也回访孙坚。酒喝到兴头上,长沙主簿进来报告孙坚:“之前行军到南阳,道路没有修整好,军资也不齐全,请求抓捕主簿来审问原因。”张咨吓得想要逃跑,但四周都是士兵,根本跑不出去。过了一会儿,主簿又进来报告孙坚:“南阳太守耽误讨伐贼寇,请求依军法处置他。”于是就把张咨拉到军营门口斩了。南阳郡的人都被吓坏了,孙坚要什么就能得到什么。
孙坚到达鲁阳,和袁术会面。袁术任命孙坚为破虏将军,豫州刺史。孙坚就在鲁阳城里整顿军队。准备讨伐董卓的时候,孙坚派长史公仇带兵回州里催促运送军粮。孙坚在城东门外搭起了帐篷,为公仇饯行,官员们都来送行。董卓派了几万步骑来拦截孙坚,几十个轻骑兵先到了。孙坚当时正喝酒谈笑,命令部下整理队伍,不要轻举妄动。董卓的骑兵越来越多,孙坚慢慢地停止了喝酒,把董卓的骑兵引进城里,然后对身边的人说:“我刚才为什么不马上起来,是因为怕兵马互相践踏,大家进不来啊。”董卓的军队看到孙坚的士兵队伍非常整齐,不敢攻城,就退兵了。
孙坚转移到梁东驻扎,遭到董卓军队的猛烈攻击,孙坚带着几十个骑兵冲出包围圈。孙坚平时戴着红色的毛毡帽子,他脱下帽子让亲信将领祖茂戴上。董卓的骑兵争着追赶祖茂,孙坚因此从岔路逃脱了。祖茂被逼得很紧,下马把帽子放在坟墓旁烧柱子上,然后躲在草丛里。董卓的骑兵看见了,围了好几层,靠近一看发现是柱子,才离开。孙坚重新集合军队,在阳人与董卓军队作战,大败董卓军队,斩杀了董卓的都督华雄等人。这时,有人在袁术面前中伤孙坚,袁术起了疑心,不运送军粮了。阳人离鲁阳一百多里,孙坚连夜赶到袁术那里,在地上画图计算,说:“我之所以不顾一切地出兵,是为了国家讨伐贼寇,也是为了报答将军家门的私仇。我和董卓并没有什么血海深仇,将军却听信了谗言,对我起了疑心!”袁术很不好意思,马上调拨军粮。孙坚回到驻地。董卓害怕孙坚的勇猛,就派将军李傕等人来求和亲,并且说孙坚的子弟如果担任刺史、郡守,就上表任用他们。孙坚说:“董卓逆天行事,残害王室,现在不将他三族诛灭,以儆效尤,我就死不瞑目,怎么会和他和亲呢?”孙坚再次进军大谷,距离雒阳九十里。董卓随后迁都西入关中,烧毁了雒阳。孙坚随后进入雒阳,修缮陵墓,平整董卓挖掘的地方。完成后,孙坚率军返回,驻扎在鲁阳。
公元192年,曹操派刘表去攻打荆州的刘表。刘表派黄祖在樊城和邓县之间去阻击。结果刘表被刘表打败了,刘表一路追击,渡过汉水,直接包围了襄阳。 刘表还一个人骑马去岘山,结果被黄祖的士兵射死了。他侄子刘贲,带着军队投靠了曹操,曹操又任命刘贲为豫州刺史。
刘表有四个儿子:刘策、刘备(此处原文为刘权,但根据历史常识应为刘备)、刘翊、刘匡。后来刘备称帝以后,追谥他父亲刘表为武烈皇帝。
刘策,字伯符。他爹刘表刚开始起兵的时候,刘策带着他妈搬去了舒县住。他和周瑜是好朋友,还团结了一大批士大夫,江淮地区的人都归顺了他。刘表死后,刘策把他葬在了曲阿,之后就渡过长江,住在江都。
徐州刺史陶谦很忌惮孙策。孙策的舅舅吴景当时是丹杨太守,孙策就带着母亲搬到曲阿,和吕范、孙河一起投奔吴景,顺便招募了几百人。
兴平元年,孙策投奔袁术。袁术非常看重他,把自己的精锐部队都给了孙策。太傅马日磾奉命安抚关东,在寿春以礼邀请孙策,上表任命他为怀义校尉,袁术手下的重要将领乔蕤、张勋都非常敬佩他。袁术常常感叹说:“要是我有像孙策这样的儿子,死了也无憾了!” 有一次,孙策的骑兵犯了罪,逃到了袁术的营地,躲藏在马厩里。孙策派人把那个骑兵杀了,然后去向袁术请罪。袁术说:“士兵叛逃很常见,应该一起处理,为什么要向我请罪呢?”从此,军中更加敬畏孙策。
袁术起初答应把九江太守的位置给孙策,后来却任命了丹杨人陈纪。后来袁术想攻打徐州,向庐江太守陆康要三万斛粮食。陆康没给,袁术非常生气。孙策以前曾经拜访过陆康,陆康没见他,只派了个主簿接待了他。孙策一直记恨这件事。袁术派孙策去攻打陆康,说:“以前用陈纪代替你,我一直很后悔没实现我的本意。现在如果你能拿下陆康,庐江就真正属于我们了。”孙策攻下了陆康的地盘,但袁术却任命陆康原来的部下刘勋为太守,孙策更加失望。
在此之前,刘繇是扬州刺史,扬州旧治所在寿春。寿春已经被袁术占领了,刘繇就渡过长江,把治所迁到了曲阿。当时吴景还在丹杨,孙策的堂兄孙贲又做了丹杨都尉,刘繇来了之后,他们都被逼走了。吴景和孙贲退到历阳。刘繇派樊能、于麋在横江渡口东边驻扎军队,派张英驻扎在当利口,用来抵抗袁术。袁术任命自己的老部下琅邪人惠衢为扬州刺史,又任命吴景为督军中郎将,和孙贲一起率兵攻打张英等人,好几年都没打下来。
孙策就劝说袁术,请求帮助吴景他们平定江东。袁术任命孙策为折冲校尉,代理殄寇将军,给了他一千多兵,几十匹马,还有几百个愿意跟随他的宾客。等到他们到达历阳的时候,队伍已经发展到五六千人。孙策的母亲先是从曲阿搬到历阳,孙策又把母亲搬到阜陵,渡江作战,所到之处,都取得了胜利,没有人能抵挡他的锋芒,而且军纪严明,百姓都很拥戴他。
孙策这个人啊,长得好看,说话又好听,性格特别开朗,还特别会用人,所以大家都特别服他,愿意为他赴汤蹈火。刘繇丢下军队跑了,各郡的太守都扔下城池逃命去了。吴地的严白虎等等,各个都带着上万的人马,到处扎营。吴景他们想先打败白虎他们,就跑到会稽去了。孙策说:“白虎他们就是一群土匪,没啥大志向,都是待宰的羔羊。”于是带兵渡过浙江,占据了会稽,屠杀了东冶,然后就攻破了白虎他们。 孙策把原来的官吏都换了,自己当了会稽太守,又让吴景当丹杨太守,孙贲当豫章太守;他还把豫章分出来,设立了庐陵郡,让孙贲的弟弟孙辅当庐陵太守,丹杨的朱治当吴郡太守。彭城的张昭、广陵的张纮、秦松、陈端这些人,都成了他的谋士。
那时候袁术称帝,孙策写信狠狠地批评了他,然后和他断绝了关系。曹操推荐孙策当讨逆将军,封他为吴侯。后来袁术死了,他的长史杨弘、大将张勋他们想投靠孙策,庐江太守刘勋想打他们,结果把他们全抓了,把他们的宝贝都抢了过来。孙策听说这事儿后,表面上和刘勋搞好关系,假装和他结盟。刘勋刚得到袁术的军队,这时候豫章上缭的百姓,一万多户人家都在江东,孙策就劝刘勋去攻打他们。刘勋刚走,孙策就轻装简从,日夜兼程地偷袭占领了庐江,刘勋的军队全部投降,刘勋只带着几百亲兵逃到曹操那里去了。
那时候袁绍势力正强,而孙策已经控制了江东,曹操一时还奈何不了他,就想拉拢他。于是把自己的女儿嫁给孙策的弟弟孙匡,又把儿子曹彰的婚事定给了孙贲的女儿,还特别礼遇孙策的弟弟孙权和孙翊,又让扬州刺史严象推荐孙权为茂才。
公元190年,曹操跟袁绍在官渡对峙,孙策偷偷计划袭击许昌,迎接汉献帝,暗中准备军队,安排好各个将领的任务。还没动手呢,就碰上了以前吴郡太守许贡的刺客给杀了。这事儿是这样的,之前孙策杀了许贡,许贡的儿子和他的手下就逃到江边躲了起来。孙策一个人骑着马出去,结果碰上了刺客,刺客把他给刺伤了。伤得很重,孙策就让张昭他们过来,说:“现在全国乱糟糟的,就凭吴越这边的兵力,加上长江三条支流的险要地势,足够看出这场乱世的成败了。你们好好辅佐我的弟弟!”然后他叫来孙权,把印绶给他,说:“带领江东的军队,在两军阵前决胜负,跟天下英雄争夺霸权,你比不上我;但是要选拔贤才,任用有能力的人,齐心协力保住江东,这一点,我就不知道你能不能做到了。” 当天晚上,孙策就死了,那年他才26岁。
孙权称帝后,追封孙策为长沙桓王,封孙策的儿子孙绍为吴侯,后来又改封为上虞侯。孙绍死了以后,他的儿子孙奉继承了爵位。到了孙皓当皇帝的时候,有人造谣说孙奉应该当皇帝,结果孙奉被杀害了。
史书评价说:孙坚勇敢而刚毅,出身微寒却能成就一番事业,他领导军队攻打董卓,最终战死沙场,展现了忠诚和英勇。孙策英气勃发,才能出众,胆识过人,志向远大,想要统一中原。但是他们都性格轻浮,急躁冒进,最终导致英年早逝。再说孙策在江东打下的基业,是孙权称帝的基础,可是孙权对孙策的追封却并不算太高,他的儿子也只是侯爵,从义理上来说,有点简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