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破虏吴夫人,是吴国皇帝孙权的母亲。她本来是吴郡人,后来搬到了钱塘。她很小就失去了父母,和弟弟孙静一起生活。孙坚听说她长得漂亮又有本事,想娶她。吴夫人的亲戚觉得孙坚这个人轻浮狡诈,想拒绝这门亲事,孙坚为此感到很尴尬,很沮丧。吴夫人对亲戚说:“干嘛为了一个女儿招惹祸端呢?就算以后日子不好过,也是命吧!” 就这样,她同意了这门婚事,后来给孙坚生了四个儿子一个女儿。
孙静经常跟着孙坚打仗,立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骑都尉。后来袁术推荐孙静担任丹杨太守,去讨伐前任太守周昕,结果孙静就占据了丹杨郡。孙策、孙河、吕范都跟着孙静,一起讨伐泾县的山贼祖郎,把祖郎打跑了。后来因为被刘繇逼迫,孙静又跑到袁术那里去了。袁术任命他为督军中郎将,让他和孙贲一起讨伐樊能、于麋,在横江打败了他们,又在秣陵打败了笮融、薛礼。那时候孙策在牛渚受了伤,投降了敌人又反叛,孙静带兵去讨伐,把他们全部抓住了。后来又跟着孙策去讨伐刘繇,刘繇逃到了豫章。孙策派孙静和孙贲去寿春向袁术报信。袁术当时正和刘备争夺徐州,就封孙静为广陵太守。后来袁术称帝,孙策写信劝说袁术,袁术不听,就断了江上的交通,不和孙策来往,还派人告诉孙静。孙静于是辞去广陵太守的职务,回到孙策身边。孙策又任命孙静为丹杨太守。汉朝派议郎王誧到南方来,上表推荐孙静为扬武将军,仍然让他担任丹杨太守。
孙权年轻的时候掌权,吴夫人帮助他治理国家和军队,起了很大的作用。建安七年,吴夫人去世前,接见了张昭等人,交代了身后事,和孙坚合葬在高陵。
建安八年,孙静去世,他的儿子孙奋继承了他的爵位,做了将军,被封为新亭侯,后来也去世了。他的儿子孙安继承了爵位,后来因为牵涉到鲁王的事情被杀。孙奋的弟弟孙祺继承了爵位,被封为都亭侯,后来也去世了,他的儿子孙纂继承了爵位。孙纂的妻子是滕胤的女儿,后来滕胤被杀,孙纂也因此被害。
孙权娶了谢夫人,她是会稽山阴人。她父亲谢煚,曾经做过汉朝的尚书郎和徐县令。孙权的母亲吴夫人,亲自为孙权挑选了谢夫人做妃子,孙权对她非常宠爱。后来,孙权又娶了姑姑的孙女徐夫人,想让谢夫人让位,但谢夫人不肯,因此失宠,早早去世了。十多年后,谢夫人的弟弟谢承做了五官郎中,后来又升迁为长沙东部都尉、武陵太守,还写了一百多卷的《后汉书》。
孙权的徐夫人,是吴郡富春人。她祖父徐真,和孙权的父亲孙坚关系很好,孙坚把自己的妹妹嫁给了徐真,生下了徐琨。徐琨年轻时在州郡做官,汉末天下大乱的时候,他辞官了,跟随孙坚征战,立下了不少功劳,被封为偏将军。孙坚死后,他跟着孙策攻打樊能、于麋等人,在横江作战,又去当利口攻打张英,但是船只太少,想暂时驻军,再想办法多弄点船。徐琨的母亲当时也在军中,对徐琨说:“恐怕州里会派很多水军来阻击我们,这样对我们很不利,怎么能停下来呢?应该砍伐芦苇编成筏子,帮助军队渡江。”徐琨把这个计策告诉了孙策,孙策马上就采纳了,所有士兵都顺利渡过了江,于是打败了张英,又击败了笮融、刘繇,最终取得了胜利。孙策上表推荐徐琨担任丹杨太守,正赶上吴景把广陵的军队交给孙策,徐琨又继续担任丹杨太守。后来,徐琨以督军中郎将的身份领兵,参与了攻打庐江太守李术的战役,被封为广德侯,后来又升迁为平虏将军。之后,他又跟随孙策讨伐黄祖,结果中流矢而死。
徐琨的夫人,最初嫁给了同郡的陆尚。陆尚死后,孙权在吴地做讨虏将军的时候,把她娶为妃子,并让自己的母亲抚养徐琨的儿子徐登。后来,孙权迁都,因为这位夫人吃醋,被废黜,留在吴地。过了十多年,孙权做了吴王,后来又称帝,徐登做了太子,大臣们请求立徐夫人为皇后,但是孙权心里喜欢步夫人,最终没有答应。后来,徐夫人因病去世了。徐琨的哥哥徐矫,继承了父亲徐琨的广德侯爵位,平定了山越的叛乱,被封为偏将军,在他夫人去世之前,没有儿子。徐琨的弟弟徐祚继承了爵位,也凭借战功做到了芜湖督、平魏将军。
步夫人是淮阴人,和丞相步骘是同族。汉末的时候,她母亲带着她搬到庐江去住。后来庐江被孙策攻破了,她们就一起渡江到东边去了。步夫人长得漂亮,所以很受孙权的宠爱,在后宫里地位最高。她生了两个女儿,大女儿叫鲁班,字大虎,先嫁给了周瑜的儿子周循,后来又嫁给了全琮;小女儿叫鲁育,字小虎,先嫁给了朱据,后来又嫁给了刘纂。
步夫人性格很好,不嫉妒别人,还经常帮衬别人,所以孙权一直很爱她。孙权当上王和皇帝后,本来想立步夫人为皇后,但是大臣们都觉得应该立徐氏为皇后。孙权犹豫了十多年,但宫里的人都尊称步夫人为皇后,她的亲戚也上书请求册封她为中宫。步夫人去世后,大臣们根据孙权的意思,请求追封她的名号,于是孙权就给她追赠了印绶,并下诏书说:“赤乌元年闰月戊子日,皇帝说:唉,皇后啊!你辅佐我治理国家,共同承受了天地之重任。你日夜虔诚恭敬,和我一起承担了国家大事。你在内宫教导嫔妃,礼仪从未有过差错。你宽厚仁慈,具有美好的品德。百姓都仰慕你,远近的人民都归心于你。因为当时国家尚未安定,天下尚未统一,而你又谦虚谨慎,所以我一直没有给你册封名号。我也一直认为你会长寿,和你一起共享荣华富贵,光宗耀祖。没想到你却突然去世,大限将至。我后悔没有早点给你册封名号,痛惜你英年早逝,不能享尽天年。我悲痛万分,心里非常难受。现在派使者持节,由丞相醴陵侯雍奉诏书册封你为皇后,配享太庙。你的灵魂如果有知,一定会感到荣幸的。唉,多么令人悲伤啊!” 然后把她葬在了蒋陵。
孙权的王夫人是琅邪人。王夫人通过选秀入宫,在黄武年间得到孙权的宠爱,生下了孙和。她的宠爱程度仅次于步夫人。步夫人去世后,孙和被立为太子,孙权打算立王夫人为皇后,但是全公主一向讨厌王夫人,经常在孙权面前说王夫人的坏话。后来孙权病重的时候,王夫人脸上露出了喜色,因此孙权非常生气,责备了她,王夫人忧郁而死。后来孙和的儿子孙皓即位,追尊王夫人为大懿皇后,并封她的三个弟弟为列侯。
话说孙权的老婆王夫人,是南阳人,选秀进宫后,在嘉禾年间得到孙权的宠幸,生下了孙休。后来孙和当了太子,王夫人的地位自然水涨船高,其他受宠的妃嫔都被打发到宫外去了。王夫人后来出宫去了公安,死后就葬在那里。等孙休当了皇帝,就派人追封她为敬怀皇后,并且把她改葬到敬陵。因为王夫人没有留下孩子,所以孙权就封了她的同母弟弟文雍为亭侯。
孙权的另一个老婆潘夫人,是会稽句章人。她父亲是个小官,因为犯法被处死了。潘夫人和她姐姐一起被送进织造作坊干活,孙权偶然看到她,觉得她与众不同,就召她入宫。潘夫人得到宠幸后怀孕了,还梦见有人送给她一个龙头,她用蔽膝接住了,后来就生下了孙亮。赤乌十三年,孙亮被立为太子,潘夫人就请求把她的姐姐嫁出去,孙权同意了。第二年,潘夫人被立为皇后。这潘夫人啊,性子很刁蛮,嫉妒心强,长得倒挺漂亮,从当皇后开始到死,她陷害袁夫人等妃嫔的人可不少。后来孙权身体不好,潘夫人就让人去问中书令孙弘,打听吕后专权的事儿。她侍疾太劳累了,身体也垮了,宫里的其他宫女趁她昏睡的时候,把她勒死了,对外宣称是生病死的。后来事情败露,被牵连处死的宫女就有六七个。孙权不久后也死了,和潘夫人合葬在蒋陵。孙亮当皇帝后,把潘夫人的姐夫谭绍提拔为骑都尉,还给了他兵权。等孙亮被废了,谭绍和他的家人就被送回老家庐陵了。
孙亮的老婆,是全尚的女儿。她从小就深受祖母公主的喜爱,每次去见公主,公主都会带着她。后来潘夫人母子受宠,全氏夫人(孙亮皇后)觉得自己和孙和的母亲有矛盾,就劝孙权把潘氏的儿子立为孙亮的继承人,孙亮就这样当上了继承人。孙亮夫人当上了皇后,全尚被任命为城门校尉,封都亭侯,代替滕胤担任太常和卫将军,又晋升为永平侯,还参与处理政务。当时全氏家族有五个人当了侯爵,都掌管兵权,其他人也担任侍郎、骑都尉等要职,在宫中宿卫,权势之大,从吴兴郡到朝廷,没有哪个外戚能比得上他们。可是后来魏国的将军诸葛诞率领寿春投降东吴,全怿、全端、全祎、全仪等却趁机投降了魏国,全熙的谋反计划泄露被杀,全氏家族因此衰落。后来孙綝废黜孙亮为会稽王,又降为候官侯,孙亮夫人跟着他到了候官,全尚带着家人搬到零陵,最后也被杀害了。
孙休的妻子朱夫人,是朱据的女儿,也是孙休姐姐公主生的。赤乌年间末期,孙权为孙休纳她为妃。孙休当了琅邪王,朱夫人就跟着他住在丹阳。建兴年间,孙峻专权,皇族都害怕他。全尚的妻子是孙峻的姐姐,所以只有全氏夫人能得到孙峻的庇护。当初孙和还是太子的时候,全氏夫人就诬陷王夫人,想废掉太子,立鲁王为太子,但朱夫人不同意,所以两人就有了嫌隙。五凤年间,孙仪密谋杀害孙峻,事情败露被杀。全氏夫人就说朱夫人和孙仪是同谋,孙峻冤枉杀了朱夫人。孙休很害怕,就让朱夫人回建业,两人依依惜别,痛哭流涕。朱夫人到了建业后,孙峻又把她送回孙休身边。太平年间,孙亮知道朱夫人是被全氏夫人害死的,就问全氏夫人朱夫人是怎么死的。全氏夫人害怕了,说:“我确实不知道,都是朱据的两个儿子熊、损说的。”孙亮就把朱据的两个儿子杀了。朱据的儿子损的妻子是孙峻的妹妹,孙綝更加忌惮孙亮,于是废黜了孙亮,立孙休为帝。永安五年,孙休立朱夫人为皇后。孙休死后,大臣们尊朱夫人为皇太后。孙皓即位一个月后,把朱夫人降为景皇后,让她住在安定宫。甘露元年七月,朱夫人被迫自杀,与孙休合葬在定陵。
孙和跟何姬都是丹杨句容人。他爹孙遂,原本是个骑兵。有一次孙权去各个军营视察,何姬正好在路上看热闹,孙权一眼就看中了何姬,就让太监把她叫来,赏给了孙和。何姬给孙和生了个儿子,孙权特别高兴,给孩子取名叫孙彭祖,也就是后来的孙皓。后来孙和被废了太子之位,降为南阳王,住在长沙。孙亮当皇帝后,孙峻掌权。孙峻一向很讨好孙亮的母亲全主,而全主跟孙和的母亲何姬有矛盾,于是就劝孙峻把孙和迁到新都,然后派人赐死了他,孙和的正妻张氏也自杀了。何姬说:“要大家都跟着一起死,那谁来养活我的儿子呢?”于是她就抚养孙皓和他的三个弟弟。孙皓当皇帝后,尊孙和为昭献皇帝,尊何姬为昭献皇后,还给她修建了升平宫,没过多久,又尊她为皇太后。孙皓还封他的三个弟弟为侯爵,分别是孙洪(永平侯)、孙蒋(溧阳侯)、孙植(宣城侯)。孙洪死了,他的儿子孙邈继承了爵位,后来当了武陵监军,最后被晋朝杀了。孙植官做到大司徒。吴国后期很混乱,何氏家族骄横跋扈,子弟们横行霸道,老百姓都很苦不堪言,所以民间谣传“孙皓早就死了,现在当家的是何氏家族的人”。
孙皓的滕皇后,是以前太常孙胤的族人。孙胤家族被灭族后,滕皇后的父亲孙牧因为跟孙胤关系疏远,被贬到边远地区。孙休当皇帝后大赦天下,孙牧才得以回到京城,被任命为五官中郎。孙皓被封为乌程侯后,就娶了孙牧的女儿为妃子。孙皓当皇帝后,立她为皇后,封孙牧为高密侯,拜他为卫将军,还让他参与处理尚书事务。后来朝中大臣因为孙牧是皇后的父亲,地位尊贵,就纷纷劝谏他,跟他争论。但是滕皇后渐渐失宠,孙皓越来越不高兴,他母亲何氏也在旁边挑拨离间。再加上当时太史说根据天象推算,皇后不能更换,孙皓又迷信巫师,所以就没废后,只是让滕皇后一直住在升平宫。后来孙牧被贬到苍梧郡,虽然爵位没被取消,但实际上已经算是被流放了,结果在路上忧郁而死。虽然他还是长秋官,但只是个虚职,朝廷的奏章和表文还是照常送给他。而孙皓宫里其他的宠妃,很多都佩戴着皇后才有的玺印和服饰。天纪四年,孙皓迁都洛阳,滕皇后也跟着去了。
有人评价说:《易经》里说“家齐而后天下平”。《诗经》里也说:“对自己的妻子都严于律己,以此推及兄弟,再推及治理国家。”这话说得太对了!你看远古的齐桓公,近代的孙权,他们都有着聪明才智和雄心壮志,可是在家事上,嫡庶不分,后宫混乱,闹出笑话,遗臭万年,还祸及子孙后代。
从这些例子来看,只有把道义放在心里,以公平为原则的人,才能避免这些祸患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