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曰:

璇闺绣户斜光入,千金女儿倚门立。

横波美目虽后来,罗袜遥遥不相及。

闻道今年初避人,珊珊镜挂长随身。

愿得侍儿为道意,后堂罗帐一相亲。

王婆拿着银子出门,笑眯眯地对妇人说:“我去街上买瓶酒,您先陪着这位官人坐会儿。壶里还有酒,不够再筛两杯,你们先喝着,我去县东街买好酒,一会儿就回来。”妇人说:“干娘别去了,我们酒已经够喝了。”王婆说:“哎呀,娘子,大官人又不是外人,一起喝杯酒有什么关系呢!”妇人嘴上说着“不用了”,却没动地方。王婆赶紧把门关上,用绳子拴好,把他们俩锁在屋里,自己坐在门口等着。

妇人见王婆走了,把椅子挪开些,偷偷地斜眼看着西门庆。西门庆坐在对面,眼睛直勾勾地盯着她,问道:“刚才忘了问您贵姓?”妇人低着头笑着回答:“姓武。”西门庆假装没听见,说:“姓堵?”妇人扭过头,笑着低声说:“你耳朵又不聋。”西门庆笑道:“呸,忘了!是姓武。不过咱们清河县姓武的很少,只有县前卖烧饼的那个矮子武大郎姓武,您该不会是他家亲戚吧?”妇人脸红了,低着头轻笑道:“就是我丈夫。”西门庆听了,愣了半天,假装惊讶地说:“冤枉啊!”妇人笑着斜睨了他一眼,低声说:“你又没冤枉事,干嘛喊冤枉?”西门庆说:“我替你喊冤枉呢!”西门庆就开始没完没了地叫着“娘子”。妇人低着头摆弄裙子,一会儿又咬着袖子,咬得袖子咯吱咯吱响,还不时地偷偷看他一眼。

西门庆觉得热,脱下绿纱衫,说:“麻烦娘子帮我搭在干娘的炕上。”妇人咬着袖子不理他,低声笑道:“自己手又不瘸,干嘛使唤人!”西门庆笑着说:“娘子不帮我,我就自己来。”他伸手越过桌子去搭衣服,故意把桌子上的筷子碰掉了一根。真是缘分啊,那根筷子正好落在了潘金莲的裙子底下。西门庆一边劝妇人喝酒,妇人笑着不理他。他又想拿筷子夹菜,却发现少了一根。金莲低着头,用脚尖踢着筷子,笑道:“这不是你的筷子!”西门庆过去一看,说:“原来在这儿呢。”他蹲下身去捡筷子,顺手捏了捏她的绣花鞋。妇人笑了起来,说:“你怎么这么轻浮!我要喊人了!”西门庆跪下说:“娘子可怜可怜我吧!”说着就开始动手动脚。妇人推开他:“你这登徒子,我要打你了!”西门庆笑道:“娘子打死我,你也得好处。”于是,他不管三七二十一,把妇人抱到王婆的床上,脱衣解带,翻云覆雨。

这妇人自从跟张大户勾搭过,那老家伙软绵绵的,哪比得上西门庆?她嫁给武大郎,那三寸丁的东西,哪有力气?这次遇到西门庆,经验丰富,功夫了得,她怎么能不高兴呢?

交颈鸳鸯戏水,并头鸾凤穿花。喜孜孜连理枝生,美甘甘同心带结。一个将朱唇紧贴,一个将粉脸斜偎。罗袜高挑,肩膀上露两弯新月;金钗斜坠,枕头边堆一朵乌云。誓海盟山,搏弄得千般旖妮;羞云怯雨,揉搓的万种妖娆。恰恰莺声,不离耳畔。津津甜唾,笑吐舌尖。杨柳腰脉脉春浓,樱桃口微微气喘。星眼朦胧,细细汗流香玉颗;酥胸荡漾,涓涓露滴牡丹心。直饶匹配眷姻谐,真个偷情滋味美。

两人完事后,正要穿衣服,王婆推门进来,大惊小怪地拍着手说:“你们干的好事!”西门庆和妇人都吓了一跳。王婆对妇人说:“好呀,好呀!我请你来做衣服,没让你来偷汉子!你丈夫武大郎知道了,我也要跟着倒霉。不如我先去告诉你丈夫去。”说着就要走。妇人慌忙抓住她的裙子,红着脸低着头说:“干娘饶了我吧!”王婆说:“你们必须答应我一件事,从今天开始,瞒着武大,每天都要让大官人如意。让他想什么时候来就什么时候来,我就不管了。要是哪天不来,我就告诉你丈夫。”妇人羞得说不出话来。王婆催促道:“怎么样?快回答我。”妇人低着头小声说:“来就是了。”王婆又说:“西门大官人,不用我说你也明白,这好事已经做完了,答应的东西不能不算数,你要是变心,我也要告诉你丈夫。”西门庆说:“干娘放心,我不会变心。”王婆说:“你们口说无凭,得留下个信物,才能证明。”西门庆拔下一根金簪,插在妇人的头发上。妇人取下来藏好,怕回家被武大发现。妇人不肯拿出什么东西,王婆扯着她的袖子一掏,掏出一条杭州白绉纱汗巾,给了西门庆。三人又喝了几杯酒,天色已晚。妇人起身说:“我回家了。”留下王婆和西门庆,从后门回家。她刚放下帘子,武大就进门了。

王婆看着西门庆说:“你小子手段真够厉害的啊!”西门庆拍马屁道:“全靠干娘您指点,才能这么顺利!”王婆又问:“那潘金莲怎么样?”西门庆眉飞色舞地说:“那姿色,真是没法形容!”王婆说:“她以前是唱戏的,什么事儿都懂!多亏我撮合你们俩成了一对,你答应我的东西可别忘了啊!”西门庆保证道:“我回家就拿银子来给你。”王婆说:“我等着你的好消息呢,可别让我到时候还得花钱给你办丧事!”西门庆笑着,见街上没人,戴上眼罩就走了。

第二天,西门庆又跑到王婆家蹭茶喝。王婆热情地招待他,给他泡了茶。西门庆从袖子里掏出十两银子递给王婆。这年头,谁都喜欢钱。王婆看到银子,高兴得合不拢嘴,连声道谢:“谢谢大官人赏钱!”然后对西门庆说:“武大郎还没出门呢,我去他家借个瓢,顺便看看情况。”说着,她就从后门溜到武大郎家去了。武大郎媳妇正在屋里让武大郎吃饭,听到敲门声,问迎儿:“谁啊?”迎儿说:“是王婆来借瓢。”武大郎媳妇连忙出来迎接:“干娘,瓢在这儿呢,您拿去用吧,快进来坐坐。”王婆说:“我家没人。”然后她朝武大郎媳妇使了个眼色,武大郎媳妇就知道西门庆来了。王婆借了瓢就出门了,她赶紧让武大郎吃完饭,挑着担子出去了。

王婆先上楼把妆打扮了一下,换了一身鲜艳的新衣服,吩咐迎儿:“好好看着家,我去王婆那儿坐坐就回来。你爹要是回来了,就告诉我一声。要是敢不听话,我就打你!”迎儿答应了。

武大郎媳妇来到王婆的茶馆。正应了那句诗:

合欢桃杏春堪笑,心里原来别有仁。

这首词说的就是这双关的妙处:

这瓢是瓢,口小肚子大。你以前在风月场所那么风光,现在想找个老实人可不容易。他怎么会甘心过清贫的生活呢,他正想着乘着东风,像水上漂浮的叶子一样,到处飘荡。他以前在马厩喂过马,在茶馆里也喊过号,现在连许由那样清高的人都不屑一顾了。这葫芦里到底卖的什么药?

西门庆看到武大郎媳妇来了,就像天上掉馅饼一样高兴,两人并肩坐下。王婆泡了茶,问道:“昨天回家,武大郎没问什么吧?”武大郎媳妇说:“他问干娘的衣服做好了没有,我说做好了,还给干娘做了寿衣鞋袜呢。”王婆赶紧拿酒来,两人对饮。西门庆仔细打量着武大郎媳妇,比第一次见面时更漂亮了。喝了酒,她脸上泛着红晕,头发乌黑亮丽,真是美若天仙,胜过嫦娥。

她那动人的容貌,真是令人心动。她穿着翡翠纱衫,挽着泥金带,头上戴着精致的发髻,简直就像月宫里的嫦娥下凡一样,价值千金也买不到。

西门庆赞美不已,把她搂在怀里,掀起她的裙子,看到她的小脚穿着黑色缎子鞋,心里更加欢喜。他给她倒酒,和她聊天。武大郎媳妇问西门庆的年龄,西门庆说:“我二十七岁,七月二十八日子时生的。”武大郎媳妇又问:“家里有几个女人?”西门庆说:“除了我老婆,还有三四个妾,但都没一个让我满意的。”武大郎媳妇又问:“有几个孩子?”西门庆说:“只有一个女儿,以后要嫁人,没儿子。”聊了一会儿,西门庆拿出装在金盒里的香茶和桂花饼,喂给武大郎媳妇吃。两人搂抱在一起,发出各种声音。王婆只管上菜倒酒,不管他们俩的事,让他们在屋里尽情玩乐。

一会儿,酒喝多了,西门庆起了色心,露出腰间的家伙,让武大郎媳妇摸。原来西门庆从小就在风月场所长大,那玩意儿是用银子做的……

一会儿,武大郎媳妇脱了衣服。西门庆发现她的私处没有毛……

总之,从那天开始,武大郎媳妇每天都来王婆家和西门庆幽会,感情非常好。俗话说得好:好事不出门,坏事传千里。不到半个月,街坊邻居都知道了,只有武大郎蒙在鼓里。正应了那句诗:

自知本分为活计,那晓防奸革弊心?

话说,咱们县里有个小伙子,十五六岁,姓乔,因为在郓州当兵,所以叫郓哥。他家里就他和老爹两个人,他爹年纪大了。这小子挺机灵的,平时就靠在县城里那些酒店卖点新鲜水果为生,西门庆经常给他点零花钱。这天,他正提着一篮子梨子,满大街找西门庆呢。

碰巧遇到几个爱嚼舌根的人,他们说:“郓哥,你要找他啊?我告诉你个地方。”郓哥说:“哎哟,叔,您快告诉我,在哪儿能找到他?”那些人说:“我跟你说吧:西门庆偷偷摸摸地勾搭上了卖炊饼的武大郎的老婆,那女人每天都坐在紫石街王婆茶坊里。晚上肯定也在那儿。你小子,直接冲进去,没事儿的。”郓哥一听,谢过那些人,提着篮子,直奔紫石街去了。

他跑到王婆茶坊,正好看见王婆坐在小板凳上纳鞋底。郓哥放下篮子,冲王婆喊:“干娘!我来了!”王婆问:“郓哥,你来这儿干嘛?”郓哥说:“我来找大官人,赚点钱养活我爹。”王婆说:“什么大官人?”郓哥说:“您知道的那个啊,就是他。”王婆说:“就算是大官人,也得有个名字吧?”郓哥说:“就两个字。”王婆说:“哪两个字?”郓哥说:“干娘,您别跟我打哈哈了,我就想跟西门大官人说句话!”说着就要往里走。

王婆一把拉住他:“你这小猴崽子往哪儿去?人家屋里,有里外之分呢!”郓哥说:“我就进去找他出来。”王婆骂道:“你这小兔崽子!我屋里哪有什么西门大官!”郓哥说:“干娘,您别自己独吞好处,也分我点汤水喝喝。我可不是什么都不懂!”王婆骂道:“你这小东西,懂什么!”郓哥说:“您这可是瞒天过海,滴水不漏的,我要是说出来,只怕卖炊饼的哥哥要发飙了!”王婆被他这两句话说中了心思,气坏了,大吼道:“你这小猢狲,敢在我屋里放肆!”郓哥说:“我是小猢狲,您是马伯六,是拉皮条的老狗肉!”王婆揪住郓哥,给了他两下脑瓜崩。

郓哥叫道:“你干嘛打我?”王婆骂道:“你这小兔崽子!你敢大声嚷嚷,我抽死你!”郓哥说:“你这老妖精,没事就打我!”王婆一边骂一边打,一直打到街上,连郓哥的梨子篮子都扔出去了,梨子滚了一地。这小伙子打不过那老虔婆,一边骂,一边哭,一边跑,一边指着王婆茶坊骂道:“老妖精,我饶不了你!这事儿没完!我非得让你这茶坊关门大吉,让你赚不到钱!”这小猴子提着篮子,继续满街找西门庆去了。

掀翻孤兔窝中草,惊起鸳鸯沙上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