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夏天,拳匪造反,还跟外国打了仗,我奉皇太后之命西逃,北京城乱成一锅粥。 我连续派庆亲王奕劻和大学士李鸿章当全权大臣,让他们看着办,跟各国使臣谈判停战议和。昨天收到奕劻他们发来的电报,说跟各国达成了十二款和议,大方向已经同意了,我还给他们发了电报,让他们仔细斟酌每一项细节,既要顾及国家的实力,又要让各国满意。既然有机会弥补过错,就应该发布诏书,承担责任,把朝廷的各种难处和苦衷,都跟全国老百姓说清楚。

这次拳匪作乱,好多人不知道内情,都怀疑朝廷包庇匪徒,才导致了这么大的乱子。其实啊,早在五六月份,我们就下过好几次命令剿灭拳匪,保护教民,可那些乱民太凶狠了,根本没办法控制住。 各种禁令都失效了,大家又都担心小命不保。直到七月二十一日那场变故,我和皇太后都准备跟国家共存亡,向列祖列宗谢罪。当时情况太危急了,是王公大臣们费了好大力气才把我俩从枪林弹雨中救出来,仓皇西逃。 皇太后差点儿就遇险了,国家也面临灭亡的危险,家家户户都变成废墟,死伤无数,这都是拳匪干的,朝廷怎么可能还包庇他们呢?

说句实在话,义和团的乱子,还有那些支持义和团的人闹事,都不是凭空发生的。外国人在中国传教,时间长了,老百姓和教士之间经常打官司,地方官处理这事儿,总是偏这偏那:胆小的就怕事,帮着教士欺负老百姓;想出名的就帮着老百姓,欺负教士。官府没啥好办法,老百姓和教士之间的怨气越积越深。义和团就抓住机会,闹出大乱子来了。这都是因为平时官府处理不好,结果一下子爆发出来,根本压不住,这得怪地方官!

涞水和涿州的义和团烧教堂、毁道路,朝廷赶紧派直隶的红军去镇压,可这些军队到了地方,没个纪律,还到处杀害老百姓。而义和团就靠着仇恨外国教士的鬼话,不骚扰老百姓,结果老百姓都怕军队,反而喜欢义和团。义和团就这样越来越厉害,加入的人也越来越多。这得怪那些将领!义和团那些妖言惑众的鬼话,骗了不少愚昧的人。朝廷里的大官,有的年轻气盛,有的愚昧无知,平时就嫉妒外国强大,自己又不反省,被义和团那些妖魔鬼怪的说法迷惑了,还觉得挺神奇的,于是,各个府衙都练拳了,各个街市也都练拳了。有的给义和团送粮食,有的给义和团送武器,三两个人带头,成千上万的人跟着起哄。

我和皇太后正努力抓捕义和团的头目,想办法解散那些威胁人的团伙,还特意派刚毅去劝说他们解散,结果根本没成功。几万个乱民,竟然敢拿着红布条,亮着刀子,涌进京城,烧教堂,围攻使馆。我皇太后垂帘听政快四十年了,我从小就接受她的教诲,一直以来都是睦邻友好,安抚百姓,怎么会有这么大的事?再说,天下哪有杀人放火的义民,国家哪能依靠匪徒来破坏和约呢?在这个时候,那些罪魁祸首们到处叫嚣,义和团到处闹事,祸患就在眼前,我既担心慈禧太后处理不了这么多事,又担心事情发展到不可收拾的地步。说到这里,真是忍不住要哭了!这都是那些罪魁祸首的大臣们的错!

使馆被围的时候,我多次命令总理衙门的大臣去阻止攻击,并且去各个使馆慰问。结果因为双方互相开枪炮击,竟然没有人敢去,乱糟糟的,根本搞不清楚状况。要是真放火放水,怎么可能保证所有使馆都安全呢?所以没酿成大祸,完全是因为朝廷极力维持局面,不停地送去酒、水果、冰块和西瓜,这都是朕体恤民情,希望大家都能明白朕的一片苦心。

现在这个条约,不侵犯我国主权,不割让我们的土地,这要感谢列强们的谅解,也痛恨那些愚昧暴虐之徒的无知。事后回想起来,真是又惭愧又愤怒。不过,各国既然已经决定和解了,自然不会强人所难。奕劻和李鸿章在细订条约的时候,委婉地尽力周旋,既讲道理又动之以情。各大国都看重信义,会根据我们的能力来考虑,希望条约能够顺利实施。这正是全权大臣应该竭尽忠诚和智慧的地方。

京城发生动乱的时候,我还命令各地的疆臣坚守防地,不要同时挑起战争。东南沿海地区能够顺利签订条约,得到很好的保护,都是因为他们遵从了我的旨意,不想让我失望。所以列强的商务得以保全,东南沿海的疆臣也因此得以自保。可是各省平时都喊着要自强,结果真到关键时刻却慌乱无措,什么都靠不住,也不理解朝廷处理危机的艰难,只抓住一点就责难君父;想想看,皇帝都逃跑了,人心惶惶,在昌平、宣化一带,我侍奉皇太后,衣服都破旧了,有时连饭都吃不饱,困苦寒冷,还不如老百姓呢!那些做臣子的,难道就没有想过忧国忧民的责任吗?

总之,老百姓犯错,责任在我这个皇帝身上。我这么说,不是为了追究过去的过错,而是想警示将来不要再犯同样的错误。近二十年来,每次出现问题,我都反复告诫大家,说要卧薪尝胆,努力自强,结果都是空话。理财自强,成了老一套的说辞。事情过后,徇私枉法的情况依旧,重用私人依旧,敷衍公事依旧,欺骗朝廷依旧。各位大小官员,深夜扪心自问,就算没有这次的动乱,我们中国能够自强自立吗?平时就难以维持,现在又发生了这么大的变故,只会更加贫弱,这不用聪明人来说也能明白。你们这些大臣都受了国家的厚恩,应该在这个危急关头,竭尽全力,忠心耿耿地为国家效力:认真核查财政收入,要尽快偿还外债,同时也要体恤百姓的疾苦;推荐人才,不要只看才华,更要考察他们的品德。最重要的是“去私心”、“破积习”这两点。大臣们如果不去徇私,那么用人就会公正;如果破除积习,那么办事就会踏实。只有公正和踏实,才是理财治军根本,也是国家兴衰的关键。大家要立刻按照十日谕旨,迅速商议奏报,切实执行。这是所有内外大臣应该舍弃个人利益,以身作则,带领属下共同努力的事情。

我受皇太后辛勤教养近三十年,如今国家落到如此地步,想到祖宗庙宇的震动,想到京师的残破,想到数千士大夫流离失所,数万兵民伤亡,我自己都责备不已,哪里还有时间责备别人?所以反复告诫大家,是因为兴衰成败取决于振作还是拖延,强弱之分取决于认真还是敷衍。巩固邦交,保卫疆土,举荐贤才,畅通言路,这些我都多次恳切地嘱咐过。所有内外大臣都要认真遵守我的训诫,激发忠诚之心,牢记“殷忧启圣”的教诲,不要忘记“尽瘁鞠躬”的责任。我和皇太后对你们寄予厚望。将此通谕告知大家。钦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