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开始那些拳匪,本来打算先捣毁使馆,然后就干些更狠的坏事。他们还说什么“一龙,二虎,三百羊”,龙指皇上,虎指礼亲王和庆亲王,三百羊就是指京城的官员。他们还说,京城官员里只有十八个人能留活口,剩下的一个都别想活。所以当时情况紧急,太后经常让礼亲王和庆亲王住在宫里,大概也是因为庆亲王恒死的教训,怕他们也遭毒手。

五月二十八号,陈侍郎学芬去各部衙门验看月官,就带了一个司官丁某。一共十三个人,正验看的时候,拳匪突然冲进来,乱打乱砸。陈侍郎大声呵斥他们:“这是哪里!你们敢这么放肆!”匪徒恼羞成怒,举刀就砍,丁某吓得跑了。拳匪追出去,这时董军正好在外面,拦住他们说:“这个人不能杀!”丁某这才逃过一劫。紧接着就听到两排枪声,月官死了三个,陈侍郎也死了。

各部衙门被烧了之后,京城的官员都纷纷逃出北京。黄慎之学士也把家里的东西都托付给亲戚朋友保管,自己先逃到通州,后来又担心托付的不妥当,又回北京重新托付了一遍才离开。路上遇到拳匪盘问,黄慎之说:“我想出城看看亲戚朋友。”拳匪说:“天都这么晚了,谁还去看亲戚朋友,你肯定是想逃跑!”就要杀他,被人拦住了。有人向朝廷求情,说别杀他。可是拳匪不同意。刚毅、赵舒翘他们上奏说:“不应该为了一个人而失去民心,应该想想怎么妥善解决。”于是下令把黄慎之抓起来,交给刑部关押。

廷雍、廷杰兄弟俩,本来就互相看不顺眼,谁也不服谁。廷杰奉召进京的时候,廷雍就想趁廷杰交接印信之后,唆使拳匪杀了他。他的幕僚们极力劝阻他不要这样做。

最后,廷雍花了六百两银子雇了六个拳匪,假装是保护廷杰的,跟着他进京。没多久就找了个借口把他杀了。

话说有个叫姚提督的,因为公务要进京,在路上耽搁了十四天。这天他在街上闲逛,碰上了义和团,那些拳匪嚷嚷着要杀“鬼子”。姚提督大声呵斥他们:“现在天下太平,你们别胡说八道!你们现在想杀‘鬼子’,小心回头被‘鬼子’杀了!”

拳匪一听这话,立刻就炸开了锅,喊着:“洋鬼子来了!先杀了再说!”姚提督极力解释不是这么回事,可拳匪们有自己的规矩:凡是不承认自己是“二毛子”(即外国人走狗)的,就要焚香,用黄纸烧,如果纸灰不往上飘,就认定是真正的“二毛子”,必须杀掉,绝不留情。

这时候,姚提督的一个朋友,姓李,是京营里的武官,听说这事儿,赶紧跑过来,拼命地为姚提督辩解。他说等他们的大师兄来了再商量。等了好久,大师兄终于来了,瞪着眼睛看了半天,说:“必须杀了他!别再说了!”李武官急了:“刚才已经答应不杀他了,怎么又反悔了?”拳匪们还想杀李武官,李武官赶紧骑马跑了,这才逃过一劫。姚提督身上带着三百两银子,还有金手镯、马匹等等,都被拳匪抢走了。后来,姚提督的亲戚朋友来收尸痛哭,也被拳匪杀害了。义和团这么横行霸道,真是天理难容啊!

新任贵州巡抚邓大人出京赴任,半路遇上了义和团。义和团问他:“你是谁?”随从回答:“是贵州新任巡抚邓大人!”义和团头子立刻命令邓大人下轿,邓大人不肯,他们就硬把邓大人从轿子里拽出来,按着让他跪下。邓大人还是不肯跪,他们就找了好几个人把他按在地上。 然后,义和团又让一个“二师兄”焚香,看到香烟直冲云霄,就挥挥手把香给灭了。义和团又问:“你前后所有的车马,都是你一起的吗?”邓大人说:“是的。”义和团又问:“带这么多车马做什么?车上的人都是谁?”邓大人回答:“是我的儿子和仆人。”义和团问:“你儿子做什么的?”邓大人说:“他在京城做官。”义和团问:“那你为什么把他带走?”邓大人说:“因为我年纪大了,腿脚不便,想让他伺候我。”义和团说:“我看你精神头挺好的,用不着这么多人伺候!”于是,他们把邓大人的衣服都扒了,赶走了他。邓大人慌慌张张地逃走了。

走了二十多里路,才遇到一个仆人,仆人带着一个包裹,里面只有一件麻布袍子。邓大人没办法,只好穿上这件麻布袍子继续赶路。又走了四十里路,才遇到一位老朋友,朋友借给他三百两银子。邓大人用一百五十两银子雇了一辆车,狼狈不堪地到了德州。一路上,地方官都不知道他是来赴任的大官。后来他又遇到一位官员,又借了几百两银子,这才得以继续南下。 和他一起出发的家眷和家丁,一共十二个人,全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

西摩尔提督率领军队进京的时候,朝廷派人去阻拦。朝廷派了许竹筼侍郎和袁爽秋京卿两位大人去。路上他们也遇到了义和团,义和团问他们出京的原因,他们回答说奉命去阻拦洋兵。义和团说:“你们两个去,一定会把洋兵引进北京城,应该就地处决!”

许、袁两位大人怒斥义和团。义和团把他们带到一个祭坛,说:“你们两个的心思我们看不透,必须焚香上表,以辨别你们的真伪。”上表之后,义和团说:“表已经上达天听,虽然得到了赦免,但是你们两个不能再往前走了,赶紧回朝复命,否则杀无赦!”许、袁两位大人没办法,只好退回京城向朝廷复命。义和团对国家的忠诚,传到了朝廷,朝廷还为此嘉奖了他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