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当年,前尚书赵舒翘被赐令自尽的事儿,是这样的。先说上一年腊月二十五,皇上下了道旨,本来想判他个斩监候,已经关在臬司(相当于当时的省级司法机构)等候发落了,他家人都在臬司那儿等着呢。结果前一天,老太后跟军机大臣说:“其实赵舒翘并没有跟拳匪勾结,但他不该用‘不要紧’三个字来敷衍我。”赵舒翘听说后,心里还抱着一丝希望,觉得老太后或许能饶他一命。
腊月二十九,外面谣言四起,说洋人非要赵舒翘死,得把他砍了。西安城里的官员百姓听了,个个不服气,三百多人一起跑到军机处上书,说愿意用全城百姓担保,保他一条命。可军机处的人不敢把这奏折递上去。刑部尚书薛允升,是赵舒翘的舅舅,当时就说:“要是赵舒翘被砍了,这天底下还有理吗!”
正月初二,风声更紧了,军机处一大早六点钟就进宫见老太后,一直到十一点才出来,赵舒翘的罪名还没定下来。这会儿鼓楼那边,已经聚集了好多人,人山人海的,有的嚷嚷着要劫法场,有的喊:“要是杀了大臣,我们就请太后回北京去!”还有不少看热闹的。军机处见这情况这么紧张,就赶紧去跟老太后说,不如赐他个自尽吧。
正月初三,皇上下了赐死令。早上八点圣旨就到了,限他在酉时(傍晚五点到七点)之前回复。岑中丞领命去了。宣读完圣旨后,赵某跪着问岑中丞:“还有其他的旨意吗?”岑中丞说:“没有了。”赵某说:“一定还有其他的旨意!”这时,赵夫人对赵某说:“我们夫妻一起死就行了!一定不会再有别的旨意了!”于是拿出金子,赵某吞下了一小部分。
下午一点到三点,一点动静都没有,他还精神得很,跟家人交代身后事,还痛哭流涕地念叨着自己九十多岁的老母亲,遇到这么大的惨事。这时,赵某的朋友和亲戚来看望的人很多。岑中丞一开始阻止,后来也就由着他们去了。赵某对亲戚朋友说:“这是刚子良害我的!”岑中丞见赵某声音洪亮,竟然死不了,就让人拿鸦片烟给他。五点钟了,还是没死。又让人拿砒霜给他。直到这时,他才躺下呻吟,用手捶胸,让别人给他揉胸口,只是嘴里说难受而已。
这时已经晚上十一点了,岑中丞急了,说:“酉时回复的期限都过了!怎么还没死!”旁边的人说:“大人何不用蘸了烧酒的纸巾擦擦他的脸和七窍?这样或许能憋住气。”岑中丞照做了,用蘸了烧酒的纸巾擦,一共擦了五张,过了一会儿没听到动静,胸口才凉了。赵夫人痛哭一场后,也自尽了。赵某身体本来就很好,所以不容易死,而且他还想等候其他的旨意,大概是因为他吃的鸦片烟剂量有限吧。
老庄王因为犯了罪,被发配到蒲州,住在行台(临时办公处),他老婆孩子都跟着去了。朝廷派葛宝华去传旨让他自杀。葛宝华接到命令后就出发了。到了蒲州行台,时间还早,门口放炮迎接。庄王大骂:“干嘛没事放炮?”旁边的人说:“钦差大臣葛宝华到了。”庄王问:“这是为我的事来的吗?”旁边的人说:“钦差大人只是路过而已。”
葛宝华进去后,庄王还详细地打听朝廷的情况,葛宝华没多说。行台后面原来有一座破庙,葛宝华去看了看,发现里面有一间空屋子,就决定让庄王在那里自杀。他在屋梁上挂好白绫,锁好了门。然后又吩咐蒲州府和营县派兵把守,防止意外发生。传旨的时候,命令庄王跪下听旨。庄王接到命令后,挺身站到葛宝华面前,问:“要我的脑袋吗?”葛宝华没说话,只是念圣旨。庄王说:“是让我自杀啊!我知道我早晚得死,恐怕老佛爷(慈禧太后)也活不了多久了!”他又对葛宝华说:“让我和家人道个别,可以吗?”葛宝华说:“请王爷赶紧吧!”这时,庄王的孩子和妾室也赶来了。庄王对儿子说:“你一定要为国家尽力,千万别把祖宗留下的江山送给洋人!”儿子哭着说不出话来。妾室则吓得昏倒在地,不省人事了。庄王问:“我死在哪里?”葛宝华说:“请王爷进这间屋子。”庄王进去后,看见白绫已经高高地挂在那里了,他转头对葛宝华说:“钦差大人办事真周到,真干脆!”然后就把白绫套在脖子上,不到一刻钟,就断气了。
前都察院左都御史英年,这个人胆子特别小。十二月二十五日,皇上下了道旨,让他去陕西省监禁赵舒翘。他家人去看他,只见他一个人默默地,哭了一整夜,跟别人说:“庆王不应该不帮我说话!” 别人都不敢回答他。到了元旦,大家都忙着过年,没空理他。英年哭到半夜,突然就不哭了。第二天中午,家人发现他趴在地上死了,脸上全是泥,大家都跑过去看,才知道他是用泥土堵住了嘴巴才死的。这时候圣旨还没到呢!大家不敢把这事声张出去,直到初三圣旨下来了,才向岑中丞报告。
端王载漪,还没接到发配边疆的圣旨之前,就已经在宁夏了。等旨意下来要发配他去边疆的时候,大阿哥已经吓得傻了,而端王接到这个发配的旨意,不但不害怕,反而非常高兴。他对别人说:“这已经是皇上的恩典了,咱们还等什么?赶紧往新疆走,别惹皇上更生气了!”他又急着问左右的人:“咱们阿哥有罪吗?” 大家说:“没听说。” 端王说:“那和他没关系,应该没事。”所以接到旨意那天,端王就立刻快马加鞭地出发了,生怕外国人再给他安个什么罪名。
山西巡抚毓贤,接到发配新疆的旨意后,押解着就出发了,路上就已经病得很重,走不动路了。等听说要处死他的旨意后,他已经人事不省了,像昏迷一样,一点也不像他当官时那么凶狠霸道。在处死他前一天,他已经病危了,所以拉到刑场,一点都没费事。 还有传闻说,毓贤还没死之前,甘肃城里有人张贴告示,号召大家一起为他求情免死。毓贤知道没用了,也贴了一张告示,说明自己死得光明磊落,嘱咐大家不要阻拦。
我给自己写了两副挽联,第一副是这样写的:“臣死国,妻妾死臣,谁曰不宜?最堪悲老母九旬,娇女七龄,耄稚难全,未免致伤慈孝治。我杀人,朝廷杀我,夫复何憾!所自愧奉君廿载,历官三省,涓埃无补,空嗟有负圣明恩。”
这意思是说:我为国而死,妻子儿女也跟着我一起死,这有什么不合适的呢?最让我伤心的是,九十岁的老母亲和七岁的女儿,老幼都无法照顾,实在对不起她们,也辜负了孝道。我杀了人,朝廷杀了我,还有什么遗憾呢!只是我自愧对皇上二十年的忠心,在三个省份当官,却毫无建树,真是对不起皇上的恩情啊!
第二副挽联是这样写的:“臣罪当诛,臣志无他!念小子生死光明,不似终沈三字狱。君恩我负,君忧谁解?愿诸公转旋补救,切须早慰两宫心。”
这意思是说:我罪该万死,但我心里没有别的想法!只想着我的孩子能光明正大地活着,不像我一样要死在监牢里。我辜负了皇上的恩情,皇上的忧愁谁又能解呢?希望各位大人能帮忙补救,一定要尽快安慰皇上和太后。
这是临死前的哀鸣吗?可是语气很平静,生病的时候未必能写出这样的文章,或许是他的朋友帮他代笔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