唉!咱们皇太后三次垂帘听政,从戊戌八月政变开始,到庚子七月出逃结束,一共不到两年半。这两年时间虽然短,但局势却极其复杂,不知道经历了多少计谋,多少险峻的局面,多少波折,多少变化!要说国家兴衰的根本原因,当代成败的关键,非此莫属,非此莫属!在这期间,辅助朝廷和主持军事的,主要有十几个满汉内外文武大臣。我觉得这些人当时看起来风光无限,事后却一个个都落魄不堪,令人唏嘘不已!

下面我就把这些人简单地总结一下:端邸(指载漪)是皇室近支的王公,图谋篡夺皇位,他为人骄横跋扈,蛮横霸道,性情乖张。听说他跟刘宋时期的凶手刘劭一样狠毒,光绪皇帝非常讨厌他,所以把他安排到中堂,本意是想把他彻底孤立起来。也有人说他父亲惇亲王对太后有恩,所以太后对他比较亲近。戊戌政变时,载漪和他的哥哥载濂、弟弟载澜向太后告密,因此太后特别赏识他,让他掌管虎神营。祸乱也从此开始。大阿哥(光绪帝)登基后,想尽快巩固自己的地位,他的行动非常急切,但遭到很多人的反对。所以有人说端邸排斥外人,并非出于公愤,而是私仇。这说法很有道理。

庆邸(指载涛)的崛起,是因为桂祥,他是太后的弟弟。庆邸本来是罪臣之子,两次过继才成为庆王的继承人。他最初是贝勒,和桂祥结为姻亲,后来才继承庆王爵位。他的儿子载震,也有非分之想,但因为关系疏远而作罢。庆邸和端邸最初都是太后的亲信,但大阿哥登基后,庆邸开始心怀不满。这次杀害德使,就是庆邸统领的军队干的。日本人抓到了凶手,坚称是庆邸指使的。日本人委婉地说,当时庆邸不敢跟端邸对抗,所以勉强参与了,并非他的本意。

荣禄,这个人啊,性格刚毅,靠着巴结权贵才飞黄腾达,做到大官荣禄,还经常出入内廷,恭亲王对他特别亲近,让他当了好几年的步军统领。论起处理政务的能力,他远远不如刚毅。等到他掌握实权后,心里就想着要对抗皇上,所以慈禧太后才重用他,他的权势和功劳也就差不多了。总的来说,荣禄这个人阴险狡诈,刚毅则刚愎自用。每次要干大事,荣禄就在暗地里策划,刚毅则在朝堂上公开宣扬。荣禄是因为贪图富贵才起家的,刚毅是因为心里有怨恨才出来做官,这就是他们俩最大的区别。虽然他们最后都成了卖国贼,一起祸害国家,但两人共同策划的事情,即使到了现在也难以分辨清楚。可是最近那些议论纷纷的人,看到刚毅死了,就落井下石;听说荣禄还在位,就到处游说,想把他打入地狱,再把他抬上天堂,真是太难了!太难了!

徐桐是汉军旗出身,从翰林院起家,一路升迁,做到公卿高位。平时他以写讲章为学问,以写制艺文章为文采,晚年学道,每天都读《太上感应篇》。靠着这些,他讨好那些庸俗的人,博得了好名声。然而他虽然出身诗书礼仪之家,却用道德欺骗世人,晚节不慎,竟然参与了废除光绪皇帝的事情。八十多岁的人了,还跟着别人做坏事,名声和德行都毁了,最终也没能活到一百岁。可惜啊!

启秀,还有赵舒翘,都在政变后进入军机处。启秀是靠着徐桐提拔的,赵舒翘是靠着刚毅提拔的,他们的凶恶行径结合在一起,后果可想而知。赵舒翘出身贫寒,一旦得势,就背叛了他的老师。他在任江苏巡抚时,就喜欢刻薄寡恩;后来进入中央政府,也参与了很多阴谋诡计。启秀的升迁虽然是靠徐桐,但因为刚毅当时权势很大,启秀也依附着他。启秀的弟弟彦秀,在任苏州知府时,一心想要置翁同龢于死地,因此引发了东南大狱。今年杀害袁世凯、许景澄的上谕,就是出自启秀的手笔,这是他最得意的事情。袁世凯和许景澄死后,启秀还沾沾自喜,到处炫耀自己的功劳。

从这些事情来看,启秀的罪过比赵舒翘严重得多!

崇礼担任步军统领,实际上掌管着禁军。自从慈禧太后归政之后,这个职位只给太后亲戚担任,先是荣禄,然后是福锟,福锟死了,荣禄又接了上去。只有荣禄外放的时候,才轮到崇礼。几年前训政的时候,抓捕朝中大臣,到处都是缇骑,崇礼出力最多,从此他的宠信和权力就越来越大了。他参与密谋,负责重要的事情,就像汉朝的段颖,唐朝的周兴一样,是皇帝的耳目和爪牙。

裕禄因为和慈禧太后是亲戚,长期担任重要的边防要职。戊戌变法那年夏天,他曾经短暂进入军机处。后来因为荣禄回京任职,北方的军事重地需要一个可靠的人来负责,所以就让裕禄担任了这个职务。但是袁世凯、聂士成、宋庆、马玉昆等军队,以前都归直隶总督管辖,自从改隶属武卫军后,北洋的权力就大不如从前了。今年夏天义和团起事,最初是在京津地区,当时荣禄和刚毅两个大臣被义和团的谎言迷惑了,而裕禄和他的弟弟、河南巡抚裕长在外地也跟着起哄,甚至还谎报战功,讨好奸党,误了朝局,最终害了自己和家族,真是不幸啊!不过,比起廷雍(指廷臣雍容自得),他们还稍微好点儿!

李秉衡是从一个小官做起的,本来没什么大本事,只是因为清廉刻薄而出了名,想走捷径。胶州事件时,李秉衡因为教案被罢官,回家教书,自认为不会再有机会重新做官了。可是政变之后,他莫名其妙地又官复原职,就像渭城重唱一样,最终加入了那个党派,甘心为他们效力。

北仓失守后,杨村也失守了。杨村一辈子都以消灭洋人、仇恨基督教为己任,当他率领北方的军队,亲自上阵杀敌的时候,竟然不堪一击。军队溃败的那天,他无颜再回京城,最终服毒自尽了。

哀哉!

袁世凯一开始在外地当知府,在曹州的时候,他杀了不少当地豪强,那些豪强都很嚣张跋扈。张曜在山东当巡抚的时候,曾经重用袁世凯,还给他升了官,对他很放纵。后来李秉衡接任,袁世凯在他手下当属官,这才开始展露他的雄心壮志。最初义和团在山东兴起,军机大臣李秉衡实际上是纵容了他们。等到袁世凯接替李秉衡当了巡抚,他一边用以前的恩情笼络人心,一边又施恩于义和团,结果义和团势力越来越大。他后来辞职回京,就大力向政府官员推荐自己,说自己能用得上。正好荣禄因为废除“禅让”的事情受阻,正想办法对付外国人,听到袁世凯的话,非常高兴。所以说,义和团的乱子,是李秉衡开始纵容的,是政府造成的,而从中牵线搭桥的人,就是袁世凯。难道说,他不是乱臣贼子吗?

董福祥本来是甘肃凉州一带的土匪,他住的地方靠近金积堡,靠着抢劫当地居民和回民为生。左宗棠很欣赏他的勇猛,用计策骗来他的家人,招降了他,董福祥情急之下就投降了。他多次立功,官位越来越高,做了多年的喀什噶尔提督,后来又改任甘肃提督。荣禄和董福祥以前就认识,结拜为兄弟,他看出慈禧太后想有所行动,就向恭亲王建议,赶紧把董福祥召进北京。戊戌年九月,董福祥的军队殴打侮辱了铁路工程师,荣禄还包庇了他。

从那以后,董福祥更加骄横跋扈,处处想和外国人作对。今年日本书记官的死,董福祥就说是奉命杀外国人,所以他根本不怕。其实董福祥本来就是个武夫,又是土匪出身,本来也不值得责备,但是因为他得到政府的信任,而且外国人也都指名道姓地批评他,所以我把他写在这里,让那些评论时局变化的人,有所感悟。

记者说:戊戌年秋天,八月间新政法令颁布,各位大臣纷纷被启用,都上朝当官了。他们当时在朝堂上激动地又跳又叫,说:“从现在开始,我们掌握了政权,差不多就能实现三十年的太平盛世!”全国人民也都纷纷赞扬他们,哎!真是风光无限啊!

可是,他们想做大事,却没找到合适的机会,阴谋没成功,反而激起了排外的浪潮。结果,他们竟然启用那些暴民,带领着死忠党羽,跟八个强国的军队在京津地区打仗。不幸的是,北京城破了,慈禧太后和光绪皇帝逃跑了,祖庙被玷污,皇陵被震动,百官赤脚逃窜,老百姓都遭了殃。

而这十几个大臣,在动荡混乱中,有的被杀,有的被逼死,有的自己死了。活下来的,已经没几个了。哎!真是太惨了!因为他们的命运都跟权力、生死息息相关,所以把他们放在一起讨论,用来警示后人。至于那些乘机钻营,巴结权贵,想发财升官的人,那就更多了,数都数不过来。这些人大多是些走狗、奸邪之辈,能力低微,根本不值得一提!根本不值得一提!所以就没把他们列进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