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意志大使克林德被杀,是五月二十三日的事儿。

早些时候,总理衙门派人拿着照会去了各国使馆,大概意思是说天津已经开战了,大沽炮台已经被各国海军占领了,现在中外已经开战,各位大使都应该撤旗回国,限你们在24小时内全部离开北京云云。各国大使都觉得驻天津的领事没这个宣战的权力,怎么突然就来这么一出?心里头很疑惑,就一起联名写了一封信,送到总理衙门,想见王大臣当面谈谈这事儿。结果王大臣没见他们。各国大使没办法,只好又请求把期限延长到48小时,一边收拾行李,准备离开北京。

德国大使克林德性子急,非得见见王大臣,把事情说清楚,于是当天就带着翻译官某君坐轿子去了,他还怕路上出意外,特意把手枪放在轿子里防身。谁知道走到东单牌楼的时候,不知道怎么回事,不小心碰动了枪的扳机,“砰”的一声枪响了。那地方是比利时使馆,使馆里的卫兵听到枪声,以为是官兵来进攻了,就都涌出来,开门放枪。当时正好有官兵在那儿,也以为是有人打他们呢,立刻还击。枪弹乱飞的时候,轿子里的人中了一枪,就是德国大使克林德。他的翻译官某君一看这情况,吓坏了,赶紧丢下轿子跑了,跑到附近的一个教堂躲了起来。那些跟着克林德的卫兵,看见中国兵和看热闹的人越来越多,也不敢上前,就退回使馆,把这事儿告诉了其他随员,又通知了各国使馆。这就是冲突的开始。

各国的使臣收到消息后,都觉得朝廷这是想派兵暗算他们,所以都决定做好防御准备,谁也不愿意离开北京,免得也遭到杀害。那时候北京城里,从官员到老百姓,都快变成义和团的天下了。端王载漪,董福祥他们觉得事情已经闹大了,何况大沽炮台都被占了,战争肯定避免不了,与其干等着挨打,不如把这些外国使臣抓起来当人质?就算洋兵打过来,咱们也有底气了。所以就发生了围攻使馆的事情。

有人说,其实中国官员早就埋伏好了兵,等着德国使臣一到就杀了他,这种说法纯属猜测,不足为信,而且根本不可能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