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爽秋和许竹筼两位大人,在七月初三这天奉旨,在菜市口被斩首了。他们为啥倒霉呢?一个原因是他们连续上了三道奏章,狠狠批评了当时的执政大臣,还强烈主张应该剿灭义和团,保护使馆,这就得罪了端、刚这些人。另一个原因是,有一天上朝的时候,皇上拉着许竹筼的手问他:“今天这事儿该怎么办?”许竹筼说:“皇上您应该果断决策,千万别听信那些乱七八糟的话,别惹恼了列强。” 当时太后正好出来看见了,脸色就不太好看了。 而且,还有那些顽固派,说许竹筼跟俄国人关系好,甚至直接骂他是俄国走狗。
所以,他们被处决,虽然李秉衡参奏说“许袁二人违背朝廷旨意,擅自修改电报,导致南北局势不同,不斩他们不足以震慑那些大臣,以儆效尤”,但这其实早就被预料到了。 在朝廷上,平时“俄国走狗”这两个字就一直跟着他们。 那天监斩官是徐荫轩相国的儿子徐承煜侍郎,他看到两位大人穿着整齐,就让手下把他们衣服脱了。许竹筼说:“我们虽然奉旨处斩,但还没奉旨革职呢!况且按照规矩也应该穿戴整齐,你当官这么多年,这点规矩还不懂吗?”徐承煜一听脸都红了,半天没吭声。
过了一会儿,袁爽秋又问:“我们俩死也认了,君要臣死,臣不得不死。但到底犯了什么罪,要被砍头?请您明示!”徐承煜生气地呵斥道:“这里哪轮得到你辩解?还敢唧唧歪歪!你犯了什么罪,你自己心里清楚,还用我说吗!”袁爽秋说:“你何必摆这种架子!我们俩虽然死了,但清白的名声会流传后世,将来自然会有公论的。 只是洋兵很快就要来了,你父子俩恐怕也活不成,到时候在地下见吧!” 于是,两个人平静地受了刑。
许袁二人死后,端、刚等人仍然余怒未消,他们的家人都不敢收殓他们的尸体。
第二天,徐尚书看到了他,忍不住哭了起来,然后就让人用棺材把他埋了。
这也就是尚书死的起因。没过多久,端、刚他们就给他安上一些莫须有的罪名陷害他。尚书因此被处死了。当时有个叫元京卿的大臣,因为他据理力争,说自古以来就没有靠妖术就能成大事的道理,也被判了刑。唉!忠言逆耳,连尚书自己都保不住性命,那些敢说实话的人,还能不被吓得不敢吭声吗?
立尚书山的事,死得更冤枉。因为尚书的住宅和使馆离得不远,端、刚他们说使馆被围困了好多天,却没听说过他们断粮,肯定有人暗中接济他们,于是就怀疑上了尚书,说他一定挖地道偷偷接济外人。于是就派了很多义和团的人去他家搜查,虽然没搜到什么证据,但是义和团的人因为围困使馆很久都没成功,想推卸责任,就硬说尚书通敌,把他抓走了。端、刚他们根本就不调查,就把尚书交给狱卒,没几天就奉旨处死了。联军进京后,他的家人才给他办了丧事。各国公使同情他无辜被杀,特地派了几队士兵护送他的灵柩。尚书的好名声也因此和四位公使一起流传千古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