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僧明,字弘照,是江苏扬州人。长得又矮又小,但是胆子很大,很会骑马射箭。梁朝大同年间,卢安兴当上了新州刺史兼南江地区的军事长官,杜僧明和他哥哥杜天合,还有周文育一起跟着卢安兴去新州。他们多次出征,平定当地少数民族的叛乱,为新州的安全立下了汗马功劳。杜天合也很有本事,也参加过那些征战。后来卢安兴死了,杜僧明又跟着卢安兴的儿子卢子雄做事。

后来,交州(今越南北部)的豪强李贲造反,赶跑了刺史萧谘。萧谘逃到了广州。朝廷派卢子雄和高州刺史孙冏去讨伐李贲。当时春天草才长出来,瘴气也开始蔓延了,卢子雄想等到秋天再去打仗。但是广州刺史萧映不同意,萧谘也催促他们赶紧出兵,卢子雄他们没办法,只好出发了。到了合浦,将士们死了十七分之十六七,剩下的士兵也都害怕辛苦,纷纷逃散。军纪根本无法约束,卢子雄只好带着剩下的士兵退兵回去了。萧谘就向朝廷告发卢子雄和孙冏与叛军勾结,故意拖延时间不进攻;梁武帝下令在广州处死了卢子雄。

卢子雄的儿子卢子略和卢子烈都是很厉害的豪杰,他们的家人都在南江。杜天合就和大家商量说:“卢安兴一家对我们兄弟有很大的恩情,现在他儿子冤枉死了,我们却不能为他报仇,这可不是大丈夫所为!我弟弟杜僧明,那是千军万马也敌不过他啊!如果我们包围州城,号召百姓,谁敢不服从?攻破城池,杀了萧映和萧谘,然后再等朝廷派人来,我们束手就擒,去领罪,死也比活着强!就算打不赢,也没什么遗憾了!”大家都很激动地说:“我们都愿意这样做,就听您的吩咐吧!”于是,杜天合就和周文育他们一起率领大家结盟,拥立卢子雄的儿子卢子略为首领,攻打广州刺史萧映。卢子略在城南驻扎,杜天合在城北驻扎,杜僧明和周文育分别占据东西两面,城里的官吏百姓都响应他们,一天之内,聚集的兵力就达到了几万人。陈武帝当时正在高要(今广东肇庆),听说这件事后,就率领军队来讨伐,大败了他们。杜天合战死了,杜僧明和周文育等人被俘虏,但是后来都被释放了,陈武帝还任命杜僧明为主帅。

汉武帝打交趾,又去讨伐元景仲,僧明和文育都立了大功。后来侯景造反,他们俩都跟着武帝去建邺救驾。在始兴,武帝打败了兰裕,僧明冲在最前面,把兰裕给杀了。 在南野跟蔡路养打仗的时候,僧明战马受了伤,武帝赶紧跑去救他,还把自己的马给了僧明。僧明骑上马继续冲锋,杀了好多人,最后打败了蔡路养。

高州刺史李迁仕又占据了大皋,攻入赣石,想逼武帝就范。武帝派周文育当先锋,跟僧明一起把李迁仕打跑了。李迁仕跟宁都人刘孝尚联合起来,想偷袭南康,陈霸先又让僧明和文育去抵挡他们。双方僵持着打了上百天,最后抓住了李迁仕,送给了武帝。武帝拿下南康后,留下僧明驻守西昌,负责安成、庐陵两郡的军事。梁元帝授权任命他为新州刺史,封临江县子。

侯景派于庆等人来攻打南江,武帝驻扎在豫章,命令僧明当先锋,一路打得很顺利。武帝上表推荐僧明当长史,继续跟着他东征。军队到了蔡洲,僧明率领部下烧毁了敌人的水门大船。侯景平定后,僧明被任命为南兖州刺史,晋爵为侯,还兼任晋陵太守。荆州失守后,武帝让僧明和吴明彻等人跟着侯瑱去西边救援,结果僧明在江州病死了。朝廷追赠他散骑常侍的官职,谥号为“威”。陈文帝登基后,又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让他在武帝庙里享受祭祀。他的儿子僧晋继承了他的爵位。

周文育,字景德,是江苏宜兴阳羡人。他小时候家里很穷,是个孤儿,本来住在安徽新安寿昌县,姓项,名叫猛奴。 十一岁的时候,就能在水里连续游好几里路,跳起来能有六尺高,跟小伙伴们一起玩,谁也比不上他。

有个叫周荟的宜兴人,是寿昌浦口的一个戍主,看到他后觉得这孩子太厉害了,就把他叫过去说话。周文育说:“我妈年纪大了,家里穷,兄弟姐妹都长大了,被赋税压得喘不过气来。”周荟很同情他,就跟着周文育回家,向他母亲请求收养周文育做自己的儿子,他母亲就同意了。

等周荟的任期满了,就带着周文育回到京城,去拜访太子詹事周舍,请他给周文育取个名字。周舍就给他取名叫周文育,字景德。然后,周舍让自己的侄子周弘让教他读书写字和算账。周弘让擅长隶书,还把蔡邕的《劝学》和一些古诗抄写给他。可是周文育根本不看,他对周弘让说:“谁有空学这些玩意儿?想发财当官,只要有一杆大枪就够了!”周弘让见他这么有志气,就教他骑马射箭,周文育特别高兴。

司州刺史陈庆之跟荟关系很好,一直是好朋友,就让他当了前军主帅。陈庆之派荟带着五百人去新蔡悬瓠,去慰问一下白水蛮族的人。结果白水蛮族暗地里想抓住荟,好把他送给魏国,这事儿被发现了,荟和文育一起抵抗。当时敌人的兵力特别多,一天打了好多次仗,文育冲锋陷阵,特别勇猛。荟在战斗中牺牲了,文育冒着危险冲进敌阵把荟的尸体抢了回来,敌人都不敢靠近。等到晚上,双方才各自撤兵。文育身上受了九处伤,伤好以后,他就请求回乡下葬荟。陈庆之很欣赏他的忠义,给了他很多钱财和礼物,让他回去。

葬礼办完后,卢安兴当上了南江督护,就邀请文育一起过去。文育后来因为屡立战功,被任命为南海县令。卢安兴死后,文育和杜僧明一起攻打广州,结果被陈武帝打败了,不过陈武帝后来赦免了他。后来监州王劢让文育当长流,非常信任他。王劢被调走了,文育想跟着王劢一起离开。走到大庾岭的时候,他们去算命,算命先生说:“你要是往北走,最多只能当个县令,要是往南走,就能当上公侯。”文育说:“够花销的钱就行了,谁还想着当公侯啊?”算命先生又说:“你一会儿就会突然得到两千两银子,如果你不信,就拿这个当证据。”

当天晚上,他们住旅店,有个商人想跟文育赌博,文育赢了,一下就赢了两千两银子。第二天早上,文育跟王劢告别,王劢问他怎么回事,文育就把这事儿告诉了他,王劢就放他走了。陈武帝听说文育回来了,非常高兴,把自己的部下分给他一部分。

话说皇上要打侯景,文育和杜僧明带头冲锋陷阵,打仗特别卖力,立了不少功劳。皇上在南野打败了蔡路养,结果文育被蔡路养围住了,前后左右都是敌人,箭矢石头像雨点一样落下来,他坐下的马都死了! 文育一边用右手拼命打仗,一边用左手拆马鞍,硬是冲出了重围! 他和杜僧明他们配合得很好,一起努力,最后把敌人打了个大败。皇上高兴坏了,立马提拔文育当府司马。

李迁仕占领了大皋,派将军杜平虏去赣石鱼梁修城。皇上命令文育去打他,杜平虏一看打不过,赶紧丢下城跑了,文育就占领了这座城。李迁仕听说杜平虏败了,把老弱病残留在老巢大臬,挑精兵强将亲自带队来攻打文育。文育跟他们打仗,李迁仕稍微有点吃亏,双方僵持不下。这时,皇上派杜僧明来帮忙,又把李迁仕的水军打败了,李迁仕的军队溃不成军,不敢再待在大臬,直接逃到新淦去了。梁元帝封文育为义州刺史。

李迁仕又跟刘孝尚合伙,想抵抗朝廷军队。皇上就派文育、侯安都、杜僧明、徐度、杜棱一起在白口修城防御。文育经常带兵出城跟他们打仗,最后还活捉了李迁仕!皇上从南康出发,派文育带五千兵开通江路。侯景的将领王伯丑占领了豫章,文育把他打跑了,然后占领了豫章城。因为立下很多战功,文育被封为东迁县侯。

皇上军队到了白茅湾,命令文育和杜僧明一直冲在最前面。到了姑孰,跟侯景的将领侯子鉴打仗,又打赢了!侯景平定后,文育被改封为南移县侯,官职也一步步升到散骑常侍。

皇上要杀王僧辩,让文育统领大军,和皇上一起在吴兴围攻杜龛,最后把杜龛给拿下了。 后来又渡过长江去袭击会稽太守张彪,拿下他的郡城。结果后来皇上被张彪偷袭了,当时文育在城北香岩寺驻扎,皇上半夜跑过去找他。张彪又来进攻,文育跟他们狠狠地打了一仗,最后打败了张彪。

皇上觉得侯瑱这家伙霸占着江州,就派文育去打他,还顺便任命文育为南豫州刺史,让他带兵去偷袭盆城。结果没打下来,这时候徐嗣徽带着齐国的兵过了长江,占领了芜湖,皇上就下令把文育召回京城。徐嗣徽他们就在青墩到七矶之间摆开了阵势,用船只堵住文育的退路,想把文育困死。

到了晚上,文育突然擂鼓呐喊,发动了攻击,徐嗣徽他们根本拦不住。第二天早上,文育反过来攻打徐嗣徽,徐嗣徽手下有个厉害的将领叫鲍砰,他只用一艘小船断后。文育就乘着一艘小小的独木舟,跳上了鲍砰的船,把鲍砰给杀了,还把鲍砰的船拖了回来。敌军都吓坏了。文育就在芜湖留下船只,从丹阳步行赶回京城。

这时候皇上正在白城抵挡徐嗣徽的进攻,正好和文育碰上了。眼看就要打仗了,风刮得很大,皇上说:“箭矢逆风射不远。”文育说:“情况紧急啊,必须马上决战,还管什么古法?”说完,他就拔出战矛,翻身上马冲了上去,大军跟着他一起冲锋,风也跟着变了方向,杀死了好几百敌人。徐嗣徽他们就搬营到了莫府山,文育也移兵到对面驻扎,准备继续战斗。

文育在多次战斗中战功赫赫。皇上于是把他封为寿昌县公,还赏赐给他一支仪仗队。

广州刺史萧勃造反,带兵越过山岭。朝廷就派文育率领军队去讨伐他。 这时候,新吴洞主余孝顷也跟着萧勃一起反了,他派他弟弟余孝劢守着郡城,自己跑到豫章,占据了石头城。萧勃派他儿子萧孜带兵去跟余孝顷会合,又派别的将领欧阳頠驻扎在苦竹滩,傅泰守着塶口城,来阻挡官军。

官军的船只很少,而余孝顷却有三百艘舴艋船和一百多艘战舰在上牢。文育就派军主焦僧度和羊柬带兵偷偷地去袭击他们,把这些船都抢过来了,然后在豫章修筑了营寨。 那时候官兵的粮食吃完了,想撤退,文育不让。他就派人偷偷地去送信给周迪,跟周迪结拜兄弟,并说明利害关系。周迪收到信非常高兴,答应送粮食给他们。

于是文育把老弱妇孺都安排上旧船,顺着水流往下游走,还把在豫章的营寨烧了,假装撤退。余孝顷看到这个情况非常高兴,就没怎么防备。文育就从秘密小路走了几天几夜,到达了芊韶。芊韶的上游是欧阳頠和萧勃,下游是傅泰和余孝顷,文育占据了中间位置,修筑城池犒劳士兵,叛军都吓坏了。

欧阳頠就退到泥溪,修城自守。文育派严威将军周铁武和长史陆山才去袭击欧阳頠,把他抓住了。然后文育摆开阵势,跟欧阳頠在船上摆酒设宴,顺便巡视傅泰的城下,接着就攻打傅泰,把傅泰也拿下了。萧勃在南康听到这个消息,手下的士兵都吓坏了。他的将领谭世远想杀了他投降,结果被别人杀了。世远的军主夏侯明彻拿着萧勃的头来投降。

萧孜和余孝顷还在石头城据守,皇上就派侯安都去帮助文育攻打他们。萧孜向文育投降了,余孝顷逃回了新吴,广州的战事平定了。文育回到豫章,因为立了功,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

王琳占据长江上游,朝廷任命侯安都为西道都督,文育为南道都督,让他们一起在武昌会合。他们跟王琳在沌口打了一仗,结果文育被王琳抓了,后来又逃跑了。他回去后主动请罪,皇上没追究,还让他继续当官。

后来,周迪打败了余孝顷,但余孝顷的儿子公飏和弟弟孝劢还占据着原来的营地,继续在南方闹事。皇上又派文育、周迪、黄法抃等人去讨伐他们。豫章内史熊昙朗也带兵来支援。文育让吴明彻带水军,配合周迪运输粮草,自己率领大军进入象牙江,在金口筑城。

公飏假装投降,想抓住文育,结果阴谋败露,被文育抓起来送往京城,他的部队也被分给了其他军队。然后文育放弃了船只,改成步兵作战,进驻三陂。王琳派曹庆去救孝劢,又派常众爱去跟文育对抗。王琳自己则率领军队攻打周迪和吴明彻。周迪他们战败了,文育退守金口。熊昙朗因为文育打败仗,就想着要害死文育好投靠常众爱。文育的监军孙白象知道了这件事,劝文育先下手为强。

文育说:“不行啊!我的老部队人少,外来的军队人多,如果我杀了昙朗,大家都会害怕,军队马上就会溃散,还不如坦诚相待,安抚他们。” 一开始周迪战败后,丢下船逃跑了,大家不知道他跑到哪里去了。后来收到了周迪的信,文育很高兴,把信拿给熊昙朗看,结果熊昙朗当场就把文育杀了。皇上听到这个消息,当天就举行了丧礼,追赠文育侍中、司空,谥号忠愍。

当初文育驻扎在三陂的时候,天上掉下一颗流星,声音像雷一样响,地面塌陷了一丈见方,里面有几斗碎炭。还有一次,军营的市场上突然听到婴儿的哭声,整个市场的人都吓坏了,听声音好像是从地下传来的,士兵们挖开一看,发现了一口棺材,长三尺,文育觉得很不好。没多久周迪就战败了,文育也被杀了。天嘉二年,朝廷下诏令让文育在武帝庙里享受祭祀。他的儿子宝安继承了他的爵位。文育的族兄景曜因为文育的关系,当上了新安太守。

宝安,字安民,十几岁的时候就开始练习骑马射箭了。他仗着自己是富家子弟,就整天骄横跋扈、游手好闲,喜欢养狗骑马,整天玩乐,穿得花里胡哨的,还偷偷摸摸地吃好东西。文育当上晋陵太守,因为要征讨那些不太平的郡县,就让宝安负责管理郡里的事情。结果宝安还拉拢了一帮坏小子,武帝为此很头疼。后来文育西征打败仗,被王琳俘虏了,宝安这才改过自新,认真读书,和那些品德高尚的人交往,并且很好地安抚管理着文育的士兵,做得非常有威信,很受人爱戴。文育回来后,又当上了吴兴太守。 文育后来被熊昙朗害死了,朝廷就召回宝安,让他当猛烈将军,统领文育原来的军队,继续南征。

文帝当皇帝后,非常器重宝安,把他当成心腹,还给他配了很多精兵强将。平定王琳的叛乱时,宝安立下了不少功劳。周迪打败熊昙朗后,宝安又率兵南下,彻底消灭了熊昙朗的残余势力。天嘉二年,宝安再次被任命为吴兴太守,还被封为寿昌县公。三年后,朝廷征讨留异,宝安担任侯安都的前锋部队。留异被平定后,宝安被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卫尉卿。后来又升迁为左卫将军,兼任卫尉卿。最后去世,谥号为成。他的儿子宝芃继承了他的爵位,先后担任晋陵、定远两郡太守。

侯瑱,字伯玉,是巴西充国人。他父亲侯弘远,祖祖辈辈都是蜀地有名望的豪族。蜀地的贼寇张文萼占据白崖山,手下有一万多人马。梁朝益州刺史鄱阳王萧范命令侯弘远去讨伐他,结果侯弘远战死了。侯瑱坚决要求为父亲报仇,每次打仗都冲在最前面,最后终于斩杀了张文萼,从此名声大噪。因为这件事,萧范很赏识他,委以重任。那些不服从管理的山区夷族和獠族,萧范都派侯瑱去征讨。侯瑱屡立战功,先后被任命为轻车府中兵参军、晋康太守。萧范当上雍州刺史后,侯瑱被任命为冯翊太守。萧范后来调任合肥镇守,侯瑱也跟着他去了。

侯景围困建康城的时候,范缜就派了王僧瑱去帮助世子萧嗣援救京城。城破之后,王僧瑱和萧嗣一起退回了合肥。后来又跟着范缜一起搬到了盆城驻扎。没过多久,范缜和萧嗣都死了,王僧瑱就带着他们的军队,投靠了豫章太守庄铁。庄铁对他起了疑心,王僧瑱心里不安,就假装和庄铁密谋事情,然后杀了他,占据了豫章的地盘。

后来,王僧瑱投降了侯景手下的将领于庆。于庆把王僧瑱送给了侯景。侯景因为王僧瑱和他同姓,就把他当成族人看待,对王僧瑱非常好,还留下了他的妻子和弟弟做人质,派他跟着于庆去平定蠡南一带的郡县。侯景在巴陵战败,将领宋子仙、任约等人都被西军的军队俘虏了,王僧瑱就趁机诛杀了侯景的党羽,响应义师。而侯景也杀了他弟弟和妻子。梁元帝封王僧瑱为南兖州刺史、郫县侯。

王僧瑱继续跟随都督王僧辩讨伐侯景,总是冲锋陷阵,打先锋。建康城收复后,侯景逃到了吴郡,王僧辩派王僧瑱追击侯景,在吴淞江大败侯景。因为立下大功,王僧瑱被任命为南豫州刺史,镇守姑孰。

北齐派郭元建从濡须进攻,王僧辩派王僧瑱去抵挡,大败郭元建。北魏攻打荆州,王僧辩任命王僧瑱为前军去救援,但还没到荆州,荆州就被北魏攻破了。王僧瑱在九江驻扎军队,后来护送晋安王回建康。朝廷特批任命王僧瑱为侍中、江州刺史,加都督,并且改封为康乐县公。

后来司徒陆法和占据了郢州,引诱北齐军队来入侵,朝廷就派王僧瑱去西方讨伐,但还没到,陆法和就投降了北齐。北齐派慕容恃德镇守夏首,王僧瑱攻打他,慕容恃德粮草吃尽,请求和谈,王僧瑱就回豫章镇守。王僧辩让他弟弟王僧愔和王僧瑱一起讨伐萧勃,后来陈武帝杀了王僧辩,王僧愔暗中想谋害王僧瑱夺取他的军队,王僧瑱知道了这件事,就抓捕了王僧愔的所有同党,王僧愔逃到了北齐。

那时候,侯景势力非常强大,占据着长江中下游地区,虽然表面上臣服于梁朝皇帝,但实际上根本不肯进京朝见。 早先,我父亲(此处指作者的父亲萧孝顷)担任豫章太守的时候,侯景镇守豫章,就在新吴县另外修建城防工事,跟侯景对峙。侯景把自己的军队家眷留在豫章,让弟弟侯奫负责后方,然后集中兵力进攻我父亲,从夏天打到冬天都没能攻下来。

侯奫和他手下的将领侯方儿关系不好,侯方儿反过来攻击侯奫,还抢走了侯景军营里的歌女舞姬和金银财宝,献给了梁武帝。侯景失去了后方支援,就轻率地想回豫章,结果豫章百姓拒绝了他,他只好跑到盆城,投奔他的将领焦僧度。焦僧度劝侯景投降北齐,侯景觉得梁武帝势力雄厚,肯定能容忍自己,于是就进京请罪。梁武帝原谅了他,恢复了他的爵位。永定二年,他被提升为司空。文帝即位后,又升任他为太尉。后来王琳到达前线,又任命侯景为都督,侯安都等人都在他的管辖之下。

公元556年二月,王琳带着合肥漅湖地区的人马,浩浩荡荡地乘船顺流而下,船只首尾相连,绵延不绝。 萧绎呢,率领军队到了兽槛洲,准备迎战。第二天两军交战,王琳的军队略微后退了一些。到了晚上,东北风骤起,把王琳的船只吹得七零八落,坏了一大片。 半夜里,还有流星坠落在王琳的营地里,真是够倒霉的。 第二天早上风停了,王琳赶紧把船开进港湾,用鹿角把岸边围起来,不敢再出来了。 这时候西魏的将军史宁已经悄悄地从上游追过来了。萧绎听说这个消息,知道王琳坚持不了多久,就收兵回去了,占据有利地形,等着王琳露出破绽。

等史宁到了之后,就包围了郢州。王琳害怕士兵溃散,就率领船队顺流而下,在芜湖十里外停了下来。第二天,齐国派兵来支援王琳。萧绎命令军队早上起来赶紧吃饭,然后在芜湖洲尾摆开阵势,准备迎敌。 眼看就要开战了,突然一阵微风从东南方向吹来。萧绎的军队立刻抓住机会,用拍板击鼓,同时放火攻击。定州刺史章昭达更是乘坐着大型战船,冲进江心直捣王琳军阵。王琳的军队大败,最后逃走的也就十分之一二,王琳本人也因此投奔了齐国。 同年,朝廷下诏书任命萧绎为都督五州诸军事,镇守盆城。后来,周朝的将领贺若敦、独孤盛等人来攻打巴州和湘州,朝廷又任命萧绎为西讨都督,结果萧绎大败盛军。凭借战功,萧绎被授予湘州刺史,并改封为零陵郡公。 两年后萧绎去世,朝廷追赠他大司马的官职,谥号为壮肃,并且让他在武帝庙里享受祭祀。他的儿子萧净藏继承了他的爵位,还娶了文帝的女儿富阳公主。

侯安都,字成师,是始兴曲江人,他们家在当地是名门望族。他父亲侯捍,年轻时就在州郡做官,以忠诚谨慎著称。侯安都发达以后,官至光禄大夫、始兴内史。侯安都擅长隶书,还会弹琴,广泛涉猎书籍典籍,写的五言诗也颇为清丽流畅,而且还擅长骑射,在当地是出了名的豪杰。侯景叛乱的时候,侯安都招募兵将,人数达到了三千人。陈武帝进军救援台城,侯安都率领军队跟随武帝,攻打蔡路养,击败李迁仕,最终平定了侯景之乱,在战斗中屡立战功,被封为富川县子。后来,侯安都跟随武帝镇守京口,被任命为兰陵太守。

皇上(武帝)计划偷袭王僧辩,只跟安都商量了这事儿。然后让安都带着水军从京口出发,赶往石头城,皇上自己则从江乘出发,跟安都汇合。安都到了石头城北边,直接弃船上岸,王僧辩根本没发现。石头城北边连着山丘,地势不算险峻,安都穿着盔甲,带着长刀,士兵们把他抬起来,扔进了城墙的豁口,大家跟着一起冲了进去,直逼王僧辩的卧室。皇上的大军也到了,跟王僧辩在听事前打了起来,安都从内阁杀出来,前后夹击,结果就把王僧辩抓住了。因为这次立功,安都被封为南徐州刺史。

皇上东征杜龛的时候,安都留守台城。结果徐嗣徽、任约这些人勾结齐国的敌人,攻占了石头城,敌人的骑兵甚至都冲到了皇宫门口。安都装作很弱的样子,紧闭城门,还下令:城里的人谁要是敢爬上城墙看敌人,就杀头!等到傍晚,敌人收兵回石头城了。安都趁着夜色,命令士兵们秘密准备防御武器。第二天将要天亮的时候,敌人的骑兵又来了,安都跟他们打了一仗,大获全胜。敌人只好退回石头城,不敢再靠近台城了。皇上到了之后,任命安都统领水军,在江中截断了敌人的粮草运输。他又去袭击秦郡,攻破了徐嗣徽的营寨,抓了他的家人,还缴获了徐嗣徽弹琵琶用的琵琶和养的鹰,然后派人把这些东西送回去,捎信说:“昨天去你家附近转了转,找到了这些东西,现在还给你。”徐嗣徽他们一看,吓坏了,赶紧求和,皇上就同意让他们回北方去了。等徐嗣徽他们渡过长江后,齐国的残余军队还在采石矶据守,防御非常严密。皇上又派安都去攻打,俘获了很多敌人。

明年春天,朝廷下令让安都率兵驻扎在梁山,以防备齐军。结果徐嗣徽他们又杀回湖熟,武帝就让安都回去抵抗,双方在耕坛南边打了一仗。安都只带了十二个骑兵就冲进了敌阵,打得齐军大败,还抓住了齐军的仪同乞伏无芳,还把齐将东方老给刺伤落马了。 正巧齐军骑兵赶到,救了东方老,这才让他逃过一劫。齐军往北渡过蒋山逃跑了。

之后,安都又在龙尾跟齐将王敬宝打了一仗。安都派自己的堂弟安晓和军主张纂冲锋陷阵,结果安晓受伤落马了,张纂也战死了。安都赶紧去救安晓,一口气砍死了十二个齐军骑兵,然后把张纂的尸体带了回来。齐军被杀得不敢再逼近了。 武帝在莫府山跟齐军交战,命令安都从白下绕到齐军背后攻击,结果齐军大败,安都因为这次战功被封侯,之后又升任平南将军,还被改封为西江县公。

接着,安都又奉命率领水军从豫章出发,去支援豫州刺史周文育讨伐萧勃。 安都还没到,周文育就已经把萧勃给杀了,还抓住了萧勃的将领欧阳頠、傅泰等人。 只剩下萧勃的弟弟萧孝顷和萧勃的儿子萧孜,还在豫章的石头山那边修了两座城,萧孝顷和萧孜各守一座,还造了很多船舰,在水上摆开了阵势。安都到了之后,就命令士兵们不发出一丝声响,趁夜烧掉了他们的船舰。周文育率领水军,安都率领步兵和骑兵,一起上岸摆开阵型。 萧孝顷突然切断了安都的后路,安都就命令士兵们竖起栅栏,慢慢地推进营地,不断地取得胜利,最后萧孜投降了。萧孝顷逃回了新吴,请求用自己的儿子作人质投降,安都答应了。 因为这些战功,安都又升官了,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

话说安都带着大家伙儿去武昌,跟周文育一起西边讨伐王琳。出发前,王公以下的大臣们在新林为他饯行。结果安都这哥们儿,骑马过桥的时候,人马一块儿掉水里去了! 后来又从船舱里掉到橹井里去了,当时大家都觉得这是个不祥之兆。

到了武昌,王琳的手下樊猛直接弃城而逃了,周文育也从豫章赶来了。 这俩将领一块儿办事,谁也不服谁,指挥不统一,手下兵将又互相争吵,有点儿乱糟糟的。 军队到了郢州,王琳的手下潘纯在城里用弓箭射官军,安都气坏了,直接围城。 可就是攻不下来,王琳这时候跑到弇口去了,安都只好放弃郢州,带着所有兵马去沌口堵他,结果遇上大风,进不去。王琳占着东岸,官军占着西岸,僵持了好几天,最后还是打了一仗。

安都他们打败了,他和周文育、徐敬成都被王琳抓了,用一根长长的锁链把他们三个锁在一起,扔在船底下,还让王琳的亲信王子晋看着他们。王琳到了盆城白水浦,安都他们就用好话哄王子晋,还许诺给他好处。王子晋这小子贪财,就假装用小船在船边钓鱼,趁夜把安都、周文育、徐敬成救上岸,带他们躲进深草丛里,然后步行走到官军那边。 安都回京后自己检讨错误,皇上就下令赦免了他们,还恢复了他们的官职。

我被任命为丹阳尹,后来又升任南豫州刺史。我命令周文育去攻打余孝劢以及王琳的手下曹庆、常众爱等人。我亲自从宫亭湖的松门出发,追击常众爱。可惜周文育被熊昙朗给害死了,我只好调头回去取回大型战船,结果碰上了王琳的将领周炅和周协正往南逃窜,我立刻迎战,打败了他们,还抓住了周炅和周协。余孝劢的弟弟余孝猷带着四千多家眷想投奔王琳,结果碰上周炅战败的消息,于是就来投降我了。

接着我又率军攻打禽奇洲,打败了曹庆、常众爱等人,把他们的船只都烧了。常众爱逃到庐山,结果被当地村民给杀了,其余的人都投降了。我班师回朝,到达南皖的时候,武帝驾崩了。我跟着文帝回京,和大臣们一起商议拥立新帝。当时文帝谦让,不敢接受皇位,太后又因为衡阳王的原因,也不肯下令,大臣们拿不定主意。我当时就说:“现在天下还没平定,哪有时间考虑那么远的事情?临川王对天下有功,必须拥立他!今天这事儿,谁敢反对就杀头!” 说完,我拔剑上殿,请求太后拿出传国玉玺,又亲手解开文帝的头发,把他推到丧礼的位子上。文帝最终登基,我被封为司空,还继续担任南徐州刺史,并被赐予扶持。

王琳退到了栅口,大军驻扎在芜湖。当时侯瑱是大都督,但是很多军事指挥和战略部署都是我负责的。王琳进入齐地后,我率军进驻盆城,讨伐王琳的残余势力,一路势如破竹。我还奉命迎接衡阳献王萧昌。萧昌进京前,给文帝写信,语气非常傲慢无礼。文帝很不高兴,就找我谈话,说:“太子快来了,得另找个人来当皇帝,我老了。”我回答说:“自古以来哪有皇帝被取代的道理?我不敢奉诏行事。” 然后我亲自去迎接萧昌,在半路上就把他杀了。因为这次的功劳,我被封为清远郡公。从此我的威名远扬,朝中大臣无人能及。

安都他爹,之前是始兴内史,后来死在任上。皇帝下令安都回京办理丧事。没过多久,皇帝又让安都恢复原来的官职,还追封他爹为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封他妈为清远国太夫人,并且要接他们母子进京。他妈坚决要求留在老家,皇帝就下道圣旨,把桂阳郡的汝城县改名叫卢阳郡,然后把衡州的始兴郡和安远郡也划出来,把这三个郡合并成一个新的州,叫东衡州,还让安都的弟弟安晓当刺史。安都九岁的三儿子安秘,皇帝直接任命他当始兴内史,并且允许他留在老家侍奉母亲。皇帝还把安都封为桂阳郡公。

王琳战败后,周朝的军队占领了巴蜀和湘州,安都奉命西边抵抗。后来,留异又占据了东阳,安都又奉命去东边讨伐。留异以为朝廷军队会从钱塘江那边过来,没想到安都却带兵从会稽的诸暨出发,绕道永康杀了出来。留异吓坏了,赶紧逃到桃枝岭,躲在山谷里,竖起栅栏抵抗。安都亲自上阵冲锋陷阵,结果被流矢射中,箭伤流血一直流到脚踝。但是安都依然稳坐车中指挥军队,一点儿也不慌张。他利用山坡建起水坝,等到夏天雨水上涨的时候,安都带兵乘船冲进水坝,用战船撞击留异的城楼,把城楼都撞塌了。留异和他二儿子忠臣逃到晋安,安都俘虏了他们的妻儿老小,然后凯旋而归。皇帝又加封安都为侍中、征北大将军,让他继续留在原来的地方任职。后来,官员们都上奏朝廷,请求为安都建立碑刻歌颂他的功绩,皇帝也同意了。

王琳平定叛乱后,安都功劳越来越大,他自己也觉得是凭借功劳安定了国家社稷,渐渐地就变得骄傲自负起来。他招揽文武官员,骑马纵横驰骋,还经常让文人们写诗作赋,然后根据诗作的好坏来决定赏赐的多少。 文人里头有褚玠、马枢、阴铿、张正见、徐伯阳、刘珊、祖孙登这些人,武将则有萧摩诃、裴子烈等等,都成了他的宾客,他府上的人,一下子就多达上千人。他的部下官员和将领,很多都不遵守法度,要是被检查问责,就赶紧跑回安都府躲起来。文帝本来就性情严厉,对安都的行为非常不满。

安都越来越骄横,奏章写完盖了印,如果还有事情没写完,他就直接打开印章自己再写,还说“又启奏某事”。 在宫里参加宴会,酒喝多了,他就随意地盘腿坐着,或者斜靠着。有一次在乐游园参加禊饮宴会,他居然对文帝说:“这跟您当临川王的时候比起来,怎么样?”文帝没理他。安都又说了好几次,文帝才说:“虽然这是上天的旨意,但也的确是你的功劳啊。”宴会结束后,他又上奏章,借着宴会剩下的东西,把妻妾都带到宫里御堂来欢会。文帝虽然答应了,心里却很不高兴。第二天,安都居然坐在皇帝的座位上,他的宾客却坐在群臣的座位上,还向他敬酒祝寿。 早先重云殿失火的时候,安都率领士兵穿着盔甲冲进宫殿,文帝非常讨厌这件事,从那时起就暗中提防他了。后来周迪叛乱,朝臣都认为应该派安都去讨伐,但文帝却派了吴明彻去。 他还经常派御史去调查安都的部下,查抄那些逃跑叛变的人。安都心里越来越不安。

天嘉三年冬天,安都派他的别驾周弘实去托付舍人蔡景历,并打听宫里的情况。蔡景历把周弘实的话记录下来上奏朝廷,说安都谋反。文帝担心安都不会听召,第二年春天,就封安都为征南大将军、江州刺史。安都从京口回到建康,他的军队进入石头城,文帝邀请安都到嘉德殿赴宴,又把他的部下将领召集到尚书省的朝堂上,就在那里逮捕了安都,把他囚禁在西省。 他还逮捕了安都的将领们,没收了他们的马匹武器,然后把他们释放了。 文帝把蔡景历的奏章公布于朝,下诏书公布了安都的罪行,第二天就在西省赐死了安都。 后来又下诏赦免了他的妻子儿女和家属,并以士礼安葬了他。

话说,以前武帝曾经和众将领一起喝酒吃饭,杜僧明、周文育、侯安都都轮流给皇帝敬酒祝寿,还一个劲儿地夸耀自己的功劳。武帝就说:“你们几位都是好将领,但都有缺点。杜将军啊,你志向很大,但见识短浅,对下属过于亲近,对上司又过于傲慢,只顾着炫耀功劳,却不懂得吸取教训;周将军,你交友不慎,又过于信任别人,处境危险还不知道谨慎,防范意识也不够;侯将军,你性格暴躁,不知满足,轻浮放荡,做事没个轻重,这可不是长久之计啊。” 后来,这几位将军的结局还真跟武帝说的一样。太建三年,宣帝追封侯安都为陈集县侯,他的儿子侯亶继承了爵位。

欧阳頠,字靖世,是长沙临湘人,家里是当地的大族。他从小为人正直,很有想法,在岭南地区就因为言行举止出名了。他父亲去世的时候,欧阳頠悲痛欲绝,家里积攒的家产,他都让给了哥哥们。之后,他就在麓山寺附近住下,专心学习,广泛涉猎经史典籍。

等到他三十岁的时候,哥哥们逼着他去当官。梁朝的左卫将军兰钦,年轻时和欧阳頠关系很好,所以欧阳頠经常跟着兰钦一起出征。兰钦南征讨伐夷獠,活捉了陈文彻,战利品多得数不清,光是缴获的铜鼓就堆积如山,这可是历代罕见的。欧阳頠也参与了这次战役,立下了功劳,后来被任命为通直阁将军。后来兰钦又去征讨交州,再次邀请欧阳頠同行。兰钦在途中过岭的时候去世了,欧阳頠被任命为临贺内史,但他请求先把兰钦的灵柩送回都城,然后再赴任。当时湘州和衡州交界的地方,有五十多个部落不服管教,朝廷就命令衡州刺史韦粲去讨伐。韦粲任命欧阳頠为都督,结果那些部落都被平定了。

侯景造反,王僧虔主动请缨回京讨伐侯景,被任命为衡州刺史。建康城(台城)失守后,岭南地区各方势力互相攻打兼并,兰钦的弟弟,之前担任高州刺史的兰裕,攻击始兴内史萧昭基,抢占了他的地盘。因为兰钦和王僧虔以前是老朋友,兰裕就派人去请王僧虔一起干。王僧虔没答应,跟使者说:“我们高州兰家兄弟能有今天的地位,都是朝廷的恩典,现在应该赶快去支援京城,怎么能自己在这里称王称霸呢?”

等到陈武帝带兵来支援建康,快要到始兴的时候,王僧虔才主动跟陈武帝示好,表示效忠。兰裕派兵攻打王僧虔,陈武帝则派兵支援王僧虔。兰裕被打败了,陈武帝任命王怀明为衡州刺史,把王僧虔提升为始兴内史。后来陈武帝讨伐蔡路养和李迁仕的时候,王僧虔也帮着陈武帝一起平定了叛乱。梁元帝下令把始兴郡改名为东衡州,任命王僧虔为刺史,并且封他为新丰县伯。

皇帝梁元帝到处打听,问遍了朝中大臣,让他们推荐人才,结果大家都没说话,谁也没推荐人选。元帝说:“我已经找到一个人了!欧阳頠为人非常公正,而且很有治理天下的才能,只是恐怕萧勃那个广州刺史不会让他来。”于是,元帝就给欧阳頠安排了个武州刺史的职位。

没多久,又提拔他当了郢州刺史,想让他去岭南地区。但是萧勃把他给扣下了,欧阳頠没法上任。后来,他又被任命为衡州刺史,还被封为始兴县侯。当时萧勃在广州,兵强马壮,权势很大,元帝很担心他,就派王琳去代替萧勃当广州刺史。王琳到了小桂岭,萧勃就派他的将领孙玚去监管州府,带着所有兵马跑到始兴躲避王琳的军队。欧阳頠另守一座城池,不去拜见萧勃,紧闭城门,加强防御,但也不主动攻击。

萧勃很生气,派兵去袭击欧阳頠,把他的钱财、战马、武器都抢走了。后来又大赦天下,把欧阳頠的东西都还给了他,还和他重新结盟。北魏攻下荆州后,欧阳頠向萧勃投降。萧勃后来渡过山岭,前往南康,任命欧阳頠为前军都督。结果周文育打败了他们,把欧阳頠送给了梁武帝。梁武帝宽恕了他,还很礼待他。

萧勃死后,岭南地区大乱,欧阳頠在南方很有威望,而且和梁武帝有旧交,于是被任命为安南将军、衡州刺史,再次被封为始兴县侯。欧阳頠还没到岭南,他的儿子欧阳纥就已经攻下了始兴。欧阳頠到了之后,岭南地区的人都臣服了,他又进军广州,占领了整个越地。之后,他被任命为都督交广等十九州诸军事、平越中郎将、广州刺史。王琳占据着长江中游地区,欧阳頠则通过海路和东面山岭,不断地向朝廷进贡。永定三年,他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的称号。

梁文帝即位后,又提升他为征南将军,改封阳山郡公。当初,交州刺史袁昙缓偷偷地给了欧阳頠五百两黄金,让他拿一百两给合浦太守袭蒍,四百两给他儿子智矩,其他人并不知道这件事。后来欧阳頠被萧勃打败,所有钱财都被抢光了,只有这些寄存的黄金还在。袁昙缓也很快去世了。等到这个时候,欧阳頠把黄金都原封不动地还了回去,当时的人都非常敬佩他。欧阳頠家门显赫,威震南方,又收了很多乐师和奴仆,进贡各种珍奇物品,积攒了很多财富,对国家也颇有贡献。天嘉四年,欧阳頠去世,追赠司空,谥号穆。他的儿子欧阳纥继承了他的爵位。

这个人叫纥,字奉圣,挺有本事,继承了他爹的官职。他在州里干了十多年,老百姓对他又敬又爱。后来宣帝觉得他南边待太久了,有点怀疑他。太建元年,宣帝把他召回朝廷,当了左卫将军。他手下很多人劝他造反,他就带兵攻打衡州刺史钱道戢。朝廷派仪同章昭达去讨伐,把纥抓了,押回京城,杀了。他儿子还小,所以没受牵连。

黄法抃,字仲昭,是巴山新建人。从小就身手敏捷,胆子大,一天能走二百里路,还能跳三丈远。他还挺擅长写公文,处理账目,在州郡里跑来跑去,乡里人都挺怕他的。

侯景造反的时候,他在家乡拉起了一支队伍。太守贺诩去了江州,法抃就负责管理郡里的事情。陈武帝要翻山越岭去救建邺,李迁仕在半路捣乱,武帝就让周文育驻守西昌,法抃派兵去支援周文育。当时法抃驻扎在新淦县,侯景派行台于庆来袭击新淦,法抃打败了他。梁元帝封他为交州刺史,让他当新淦县令,还封他为巴山县子。敬帝登基后,又封他为新建县侯。太平元年,朝廷把江西的四个郡划出来,设立高州,让法抃当刺史,镇守巴山。萧勃派欧阳頠来攻打,法抃又打败了他。

永定二年,王琳派李孝钦、樊猛、余孝顷去攻打周迪,还打算顺便拿下法抃,法抃就去支援周迪,结果抓了李孝钦他们三个将领。因为立了功,朝廷封他为平南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熊昙朗在金口害死了周文育,法抃和周迪一起平定了这件事。

天嘉三年,周迪造反了,法抃和吴明彻一起平定了周迪的叛乱,法抃功劳最大。废帝登基后,把他封为公爵。

太建五年,朝廷大举北伐,法抃当了都督,从历阳出发。他用抛石车和战船进攻,用撞车撞击城墙,炮火猛攻城楼,攻克了城池,把守城的士兵都杀了。然后进兵合肥,合肥一看情况不妙就投降了。法抃禁止士兵抢掠,亲自安抚他们,和他们订立盟约,还把他们送回北方。因为这次战功,他被提升为侍中,改封义阳郡公。七年,他当了豫州刺史,镇守寿阳。后来去世了,朝廷追赠他司空,谥号“威”。他儿子玩继承了他的爵位。

淳于量,字思明,祖上是济北人,世代居住在建邺。他爸爸淳于文成,在梁朝当将军,做到梁州刺史那么高的位置。淳于量从小就很有修养,长得也高大帅气,很有谋略,而且骑射技术也很棒。梁元帝当荆州刺史的时候,淳于文成带着淳于量和一些兵马去给他办事。后来因为军功,淳于量被封为广晋县男。

侯景造反的时候,梁元帝一共派了五支军队去救援建康城,淳于量就参加其中一支。建康城失守后,淳于量回到荆州。梁元帝下令任命他为巴州刺史。侯景一路打到巴州,梁元帝就派都督王僧辩去巴陵驻守,淳于量和王僧辩一起抵抗侯景,结果大获全胜,还俘虏了侯景的将领任约,攻下郢州,抓到了宋子仙。之后,淳于量又跟着王僧辩平定了侯景的叛乱,被封为谢沐县侯。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都督、桂州刺史。北魏攻占荆州后,淳于量坚守桂州。王琳割据湘州、郢州,多次派人召见淳于量,虽然淳于量表面上和王琳来往,但暗地里却派使者去投靠陈武帝。陈武帝称帝后,提升淳于量为镇西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

天嘉五年,淳于量被朝廷征召,担任中抚军大将军。可是他手下的将士很多都舍不得家乡,都想逃到山里去,不愿意进京。陈文帝就让湘州刺史华皎去征讨衡州,顺便带兵去迎接淳于量。天康元年,淳于量终于到了京城,因为在路上耽搁了时间,被有关部门奏请免去了他的仪同三司的官职,其他的官职都保留。后来华皎造反,陈文帝任命淳于量为征南大将军、西讨大都督,让他统率大军,从郢州樊浦抵挡华皎。华皎被平定后,周朝的将领长湖公元定等人也投降了。因为立下大功,淳于量被授予侍中、中军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并被晋封为醴陵县公。但他还没来得及上任,就被外放担任南徐州刺史。

太建元年,淳于量被提升为征北大将军,朝廷还给他配备了随从人员。三年后,他向江阴王萧季卿买梁陵中的一棵树,结果萧季卿因此被免职,淳于量也被免去了侍中的职务。不过没多久,他又重新担任了侍中。吴明彻北伐的时候,淳于量支持他的行动,还派了他的第六个儿子岑率领部队参战。淮南平定后,淳于量被改封为始安郡公。等到周朝军队俘虏了吴明彻,淳于量被任命为都督水陆诸军事、车骑将军、都督、南兖州刺史。十四年,淳于量去世,朝廷追赠他司空的官位。

章昭达,字伯通,是浙江湖州武康人。他性格豪爽,不把钱财放在心上,看重的是志气。年轻的时候,他遇到一个算命先生,算命先生说:“你长得不错,只要稍微有点小损伤,就会富贵。”梁朝大同年间,章昭达在太子宫里当侍卫,有一次喝醉了酒从马上摔下来,鬓角受了点小伤。章昭达还挺高兴的,跑去告诉算命先生,算命先生却说:“还没到呢!”

后来,侯景叛乱,章昭达带领乡亲们去救援建康(当时的首都),结果被流矢射中,一只眼睛瞎了。算命先生听说后又见了他,说:“你符合富贵的相貌了,不久就会富贵。”

台城失守了,昭达回到家乡。后来,他跟陈文帝一起玩,结果就成了君臣关系。侯景之乱平定后,文帝做了吴兴太守,昭达拄着拐杖去拜见他。文帝特别高兴,就委以他将帅的重任,恩宠超过其他人。陈武帝计划讨伐王僧辩,让文帝回长城,招募兵马,以防备杜龛,还经常派昭达去京口汇报作战计划。王僧辩被杀后,杜龛派他的将领杜泰攻打长城,昭达就跟着文帝一起出兵吴兴讨伐杜龛。杜龛平定后,他又跟着去会稽讨伐张彪,并取得了胜利。因为屡立战功,他被任命为定州刺史。

那时候,留异占据着东阳,陈武帝很担心,就让昭达担任长山令,把他放在身边,作为心腹。天嘉元年,朝廷追论长城之战的功劳,封他为欣乐县侯。不久,他又跟随侯安都抵抗王琳。昭达乘坐大型战船,冲锋陷阵,率先发起攻击,击中了敌人的战船。王琳平定后,昭达的功劳排在第一位。第二年,他被任命为都督、郢州刺史。周迪在临川起兵造反,朝廷命令昭达顺路去征讨他。周迪战败逃跑,昭达被征召为护军将军,并改封为邵武县侯。

四年后,陈宝应和周迪勾结起来,一起攻打临川,朝廷又任命昭达为都督去讨伐周迪。周迪逃跑了,昭达就翻山越岭去追击陈宝应。战斗一开始不太顺利,他就利用上游的木材制作成木筏,安装上撞击用的拍竿,破坏了陈宝应的水栅。然后又出兵攻击他的步兵。双方正在激战,这时文帝派余孝顷从海路出发,正好赶到,于是他们合力攻击,最终平定了闽中,活捉了留异和陈宝应。因为这次战功,昭达被授予镇军将军、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

当初,文帝曾经梦见昭达登上高台,第二天,他就把这个梦告诉了昭达。到了这个时候,一次在宴会上,酒喝得正酣,文帝看着昭达说:“你还记得那个梦吗?你打算怎么报答我呢?”昭达回答说:“我将效犬马之劳,竭尽臣子的忠诚,除此之外,我没有什么可以报答您的。”不久,他又被外放,担任都督、江州刺史。

废帝当了皇帝以后,把萧昭达封为邵陵郡公。后来华皎造反,萧昭达接到华皎的招降信,信里还假装是皇帝的命令,华皎还多次派人来招降他。萧昭达把那些使者都抓起来,送到了京城。萧昭达的任期满了,朝廷征召他担任中抚大将军。

宣帝当了皇帝后,又把萧昭达的官职升为车骑大将军。但是因为萧昭达回朝的时候耽误了时间,被有关部门弹劾,官职降为了车骑将军。后来欧阳纥在岭南造反,朝廷就派萧昭达统领军队去征讨他。欧阳纥听说萧昭达很快就到了,就赶紧在洭口摆开阵势,他把沙石装进竹笼里,放在水栅外面,用来阻挡船只。萧昭达在欧阳纥的上游,造船安装撞击用的木板,准备攻击敌人的营寨。他还派人拿着刀潜入水中,砍断竹笼的竹篾,竹笼散了架。于是萧昭达就率领大船冲过去,大败欧阳纥,把他俘虏送到了京城。广州平定后,萧昭达被提升为司空。

太建二年,萧昭达被征调到江陵。当时梁明帝和周朝军队在青泥囤积了大量的船只,萧昭达就派偏将钱道戢和程文季乘坐轻舟,把那些船只烧掉了。周军又在峡口南岸修筑了防御工事,叫做安蜀城,还在江面上拉起了一条大绳索,又用芦苇编成浮桥,用来运送军粮。萧昭达就命令士兵制作长矛,安装在楼船上,向上砍断周军的绳索。绳索断了,周军的粮草供应也断了,萧昭达就率兵攻打安蜀城,把城池攻占下来了。三年后,萧昭达在军中病死了,朝廷追赠他大将军的称号。

萧昭达为人严厉刻薄,每次奉命出征,都日夜兼程,加倍赶路。但是他取得胜利后,总是把功劳归于将士们。他的伙食和饮食,都和普通士兵一样,将士们因此都很拥戴他。每次饮酒聚会,萧昭达总是会隆重地安排歌舞表演,各种羌胡音乐都有,歌舞的音律和演员的容貌,都是当时一流的,即使是在临敌作战的时候,他也不放弃这些娱乐活动。四年后,萧昭达被配享在文帝庙里。

萧昭达的儿子萧大宝继承了邵陵郡公的爵位,担任丰州刺史。他在丰州贪污放纵,百姓怨声载道,后来皇帝派太仆卿李晕代替他。结果萧大宝竟然杀死了李晕,然后造反。不久就被抓住了,在朱雀航被斩首示众,三族都被灭了。

吴明彻,字通炤,是秦郡人。他爸爸吴树,是梁朝的右军将军。吴明彻从小就没了爹妈,但他特别孝顺。十四岁那年,他发现父母的坟墓还没修好,家里又穷得没钱,于是就努力耕种。那时候天下大旱,庄稼都枯死了,吴明彻又伤心又愤怒,每天都跑到田里哭,对着天诉苦。过了几天,有个从田里回来的农民说,庄稼又活过来了。吴明彻觉得那人是在骗他,结果亲自去看,真的!到了秋天,庄稼大丰收,足够用来安葬父母了。当时有个姓伊的人,很擅长看风水,他跟哥哥说:“你葬礼那天,一定会有骑着白马追逐鹿的人经过坟墓,这是最孝顺的孩子将来要大富大贵的前兆啊!”到了那天,果然应验了。吴明彻就是伊氏说的那个孝子。后来侯景造反攻打建康,吴明彻家里有三千多斛粮食,而邻居们都饿肚子,他就跟哥哥们说:“现在大家都不考虑长远,怎么能不跟乡亲们一起分享这些粮食呢?”于是他就按人口平均分配粮食,大家一起过好日子,连土匪都害怕他,靠他活下来的人很多。

陈武帝在京口驻扎的时候,非常器重吴明彻,吴明彻就亲自去拜见他。陈武帝下台阶迎接他,还拉着他的手一起坐下吃饭。吴明彻也略懂一些书史经传,还跟汝南人周弘正学习天文、星象和兵法,对这些略知一二,还觉得自己是个英雄人物。陈武帝对他也很欣赏。陈武帝称帝后,任命吴明彻为安南将军,让他和侯安都、周文育一起带兵讨伐王琳。结果军队打了败仗,吴明彻自己撤回建康。陈文帝即位后,给他加官,让他做了右卫将军。后来周迪造反,陈文帝任命吴明彻为江州刺史,兼任豫章太守,统领军队去讨伐周迪。吴明彻为人正直,但跟手下将士关系不太融洽。陈文帝听说后,就派安成王萧顼代替吴明彻,让他带着原来的官职回朝。天嘉五年,吴明彻被调任吴兴太守。临走的时候,陈文帝对他说:“吴兴虽然只是个郡,但却是我的家乡,所以才把这个地方交给你。”

废帝当了皇帝后,就给明彻官职,让他当领军将军,没多久又升迁为丹阳尹,还允许他带四十个全副武装的士兵出入皇宫。后来,有个叫仲举的家伙想假传圣旨,把宣帝弄出来,毛喜看穿了他的诡计,宣帝很害怕,就让毛喜和明彻商量对策。明彻说:“现在的皇帝太年轻,很多事情处理不好,殿下您就像周公和召公那样贤明,德行超过伊尹和霍光,您最好先在宫里好好计划,千万别让人怀疑您。”

接着,湘州刺史华皎暗中有了反叛之心,皇上就派明彻当都督兼湘州刺史,让他和征南大将军淳于量一起讨伐华皎。华皎被平定了,明彻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还晋爵为公。太建五年,朝廷商议北伐,大臣们意见不一,明彻力主出兵。皇上就让他当了侍中,还让他统领十多万大军,作为征讨的最高指挥官。大军沿着长江一路推进,很多城镇都投降了。军队到达秦郡,齐国的将军尉破胡带兵来增援,结果被明彻打败了,秦郡也投降了。宣帝听说秦郡是明彻的老家,就派人送去祭祀用的牛羊,让明彻去祭拜祖坟,场面非常隆重,乡里人都很自豪。

明彻接着攻克了仁州,被封为征北大将军,晋封为南平郡公。然后,他向寿阳逼近,齐国派王琳去守城。明彻趁夜袭击,一夜之间就攻破了寿阳城。齐军退守相国城和金城。明彻命令士兵加紧制造攻城器械,还堵塞肥水灌城,城里又潮又湿,很多人得了肠胃病,手脚都肿了,死了好几万人。这时,齐国派大将皮景和率领几十万大军来增援,距离寿春还有三十里,却停下来不动了。明彻的将领们都着急了,问他怎么办。明彻说:“打仗要讲究速度,他们扎营不动,已经削弱了自己的锐气,我知道他们不敢打了。”于是,明彻亲自披上盔甲,四面出击,城里的人吓得魂飞魄散,一鼓作气就俘虏了王琳等人,押送建邺。皮景和见势不妙,就逃跑了。皇上任命明彻为车骑大将军、豫州刺史,又给他加封了三千五百户土地。皇上还派使者萧淳到寿阳给明彻颁发诏书,明彻在城南设坛,二十万士兵列队而立,旌旗招展,刀枪闪耀,明彻登坛受诏,仪式结束后才退下。

太建六年,明彻从寿阳回朝,皇上还亲自到他府上做客,赏赐给他一套钟磬。太建七年,明彻攻打彭城,军队到达吕梁,又大败齐军。太建八年,明彻升任司空,皇上赐给他大都督的铁钺和龙旗,不久又任命他为都督、南兖州刺史。

周朝灭了齐国之后,宣帝准备在徐州和兖州用兵。过了九年,朝廷命令明彻北上进攻,让他儿子慧觉代理州里的事情。军队到了吕梁,周朝徐州总管梁士彦带兵抵抗。明彻多次打败梁士彦,还用清水灌城,攻势非常猛烈,在城下摆满了船只。周朝派上大将军王轨去救援。王轨轻装简从,从清水进入灌口,横着放木头,竖着插木桩,用铁链连接车轮,堵住了船只的通路。明彻手下的将领们听到这个消息都很害怕,商量着要不要破坏水坝撤军,用船运送战马。马明戍对裴子烈说:“将军,要是咱们决了水坝下船,船一定会翻,这怎么可能成功呢?不如先派骑兵突围。” 正巧这时候明彻得了严重的背痛,知道事情没戏了,就听从了这个建议。于是派萧摩诃率领几千骑兵先撤,明彻自己也决开了水坝,利用水流的力量撤退。到了清口,水流变小了,船只都过不去,军队全乱了。明彻走投无路,被俘虏了。周朝封他为怀德郡公,官拜大将军。后来他因为忧虑过度生病,死在了长安,死后他的旧部属偷了他的棺材运回老家。到了至德元年,朝廷追封他为邵陵侯,由他的儿子慧觉继承爵位。

裴子烈,字大士,是河东闻喜人,梁员外散骑常侍猗的儿子。他从小就没了父亲,很有志气,以骁勇闻名,做过北谯太守、岳阳内史,还被封为海安伯。

话说啊,古人常说“知臣莫若君”,《尚书》里也写着“知人则哲”,你看陈武评点将领的事儿,还有周亚夫、侯景那些倒霉蛋的例子,就能明白这古人说的没错。 要不然,怎么才能驾驭那些厉害人物,去开创基业、平定乱世呢?所以说,像英布、彭越那样,自己跑去当逃犯,最后都造反了;而像朱虚侯、灌婴那样,跟着刘邦混,最后都成了忠臣,这都是有原因的。

他们俩啊,都能看清形势,积极辅助皇帝,这眼光跟耿弇差不多,为人处世的方法,又跟吴汉挺像。你看,陈武他们,出身卑微却能位极人臣,也有的人脸上刺了字都能当上王,这吉凶祸福啊,还真不是人能完全掌控的。陈武他们能看清时局,明白自己该承担什么责任,可他们的才能比不上韩信、白起,见识又比不上孙武、吴起,他们知道进取却不知道收敛,知道得到却不知道失去,犯了这些大错,最后老师死了,国家也衰败了,这都是应该的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