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安人,是兰陵人。他爷爷李嶷,是卫军将军;他爸爸李钦之,是薛县令。
李安人从小就很有志气,经常拍着大腿感叹说:“大丈夫在世上立足,荣华富贵不必去追求,取得三将五校的职位,有什么困难的呢!” 他跟着父亲在薛县,宋元嘉年间,薛县被魏军攻陷了,李安人就带领着自己手下的兵,自己杀出一条血路,往南逃回去了。
宋明帝时期,李安人慢慢升迁,做到武卫将军,带兵平定了晋安王子勋的叛乱,战战告捷。事情结束后,明帝在新亭楼上设宴犒劳各位将领。大家玩起了掷骰子赌博,李安人五次掷骰子,竟然五次都是“卢”(最大点数),明帝非常惊讶,看着李安人说:“你长着一张国字脸,将来一定会封侯拜相的!” 李安人年轻时很穷,曾经有个人路过他家门口,给他算了一卦,说:“你将来会非常富有,还能和皇帝一起玩耍。” 等到李安人发达了,想再去找这个人,却怎么也找不到他了。
他后来当上了广陵太守,还兼管南兖州的事务。齐高帝当时在淮阴,安人(李安人)和齐高帝遥相结交,互相支持。元徽年间初期,他被任命为司州刺史,兼任义阳太守。桂阳王休范造反的时候,安人派兵支援京城。建平王景素起兵造反,安人率军在葛桥打败了他的军队。景素被杀后,安人被任命为南徐州代理刺史。
城局参军王回,平时跟安人关系很好,结果偷了两匹绢。安人哭着说:“我和你关系这么好,经历过那么多事,你今天却犯了王法,真是你对不起我啊!”然后就在军营门口把他杀了,并且厚葬了他,还为他举行了隆重的祭祀仪式。全军上下都很震慑,对他非常服气。后来,他又升任东中郎司马,兼管会稽郡的事务。当时苍梧地区很乱,齐高帝很着急,不知道怎么办。安人向齐高帝建议,想在东边联合江夏王跻起兵讨伐叛乱。齐高帝没同意,这事儿就作罢了。
齐高帝登基后,安人被任命为中领军,封为康乐侯。从宋朝泰始年间开始,朝廷内外经常有贼寇作乱,将领以下的官员都招募私人军队,屯驻在京城附近。安人上奏朝廷,认为除了淮北地区需要常备军之外,其他地方的军队都应该遣散。如果需要亲近的卫队,可以限定人数。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下令停止各地随意招募军队。当时王敬则因为功劳和忠诚受到皇帝的信任,就连国家机密大事,皇帝也只和安人商量。皇帝还说:“只要奏折上署了你的名字,我就不用再仔细看了。”不久,安人被任命为领军将军。
魏军攻打寿春,打到马头,皇帝下令让安人抵御。魏军撤退后,安人沿着淮河进军寿春。在此之前,宋朝时期的一个逃犯王元初在六合山聚集党羽,自立为王,自称“垂手过膝”(形容身材高大)。州郡官吏多次讨伐,都没能抓住他,已经十多年了。安人活捉了他,并在建康城里将他斩首示众。齐高帝去世后,遗诏加封安人侍中。武帝即位后,安人被任命为丹阳尹,后来又升任尚书左仆射。安人经常向皇帝进献密谋,深受皇帝赏识,他还和尚书令王俭关系很好,所以世人都说王俭的提拔是因为安人的推荐。
后来,安人上表请求退休,说是年老体弱,被任命为吴兴太守。他带着家里的粮食去上任,当时人们都很敬佩他的清廉。吴兴有个项羽的神像守护着郡衙,太守到任后,必须祭祀它,要用轭下牛(即用来耕田的牛)。安人信奉佛教,他不祭祀神牛,穿着鞋子就上了郡衙,还在厅上举行八关斋戒。没过多久,那头牛就死了,人们把它葬在庙宇旁边,现在还叫它“李公牛冢”。不久后,安人去世了,世人因为他的事迹而敬仰他,追谥为肃侯。
子元履从小就有抱负,对政事很了解,后来当上了司徒竟陵王子良的法曹参军。他和王融关系很好,很要好。结果王融被杀害了,郁林就下令让子元履跟着右卫将军王广去北边打仗,暗地里想在北边把他杀了。王广之前跟安人关系很好,而且他知道子元履没有错,所以非常保护他。后来郁林战死了,子元履感谢王广,说:“我活了二十二年,这是父母养育我的时间,从今往后,都是您的恩赐啊!” 他后来在梁朝当上了吴郡太守、度支尚书,以及衡州、广州、青州、冀州四州刺史。
子元履这孩子从小就很有想法,对国家大事挺有自己的一套。后来进了政府部门,当上了竟陵王子良手下的一个官员。他和王融关系特别铁,称兄道弟的。可后来王融倒霉了,被杀掉了。上面就偷偷地让子元履跟着王广将军去北方打仗,其实是打算在北方把他弄死。 不过王广跟当地的一些有权势的人关系不错,而且他也觉得子元履没犯什么错,所以一直暗中保护着他。 后来,下令要杀子元履的人死了,子元履就特别感激王广,说:“我活了22年,都是父母养育我的,从现在开始,就是您的恩情了!” 后来他在梁朝当了大官,官职一个比一个高,最后还管了好几个州。
戴僧静,是会稽永兴人。他年轻的时候就胆子大,骑射技术好。后来他跟着刺史沈文秀做事,结果两个人都被魏军俘虏了。后来戴僧静带着家人叛逃,回到了淮阴。齐高帝很看重他,经常让他待在身边。
有一次,戴僧静私下里偷偷带了锦缎出城,事情败露后,被关进了南兖州的监狱。齐高帝派薛深送酒菜给戴僧静,还特地把刀子藏在鱼肚子里。戴僧静和狱卒一起喝酒,喝醉了之后,他就用刀子刻坏刑具,自己掰断锁链,然后从屋顶翻出去逃跑了,回到了齐高帝身边。齐高帝把他藏在自己的房间里,因为知道他家境贫寒,每年都给他一千斛粮食。
后来魏军打过来了,戴僧静主动请缨上战场,他一个人拿着刀冲锋陷阵。魏军吓得四处逃窜,戴僧静还追上去砍了三个敌人的脑袋。当时天特别冷,他脱下衣服,用嘴叼着三个敌人的脑袋,在冰冷的水里游了回来。
沈攸造反的时候,齐高帝进宫,派戴僧静带着精兵先到石头城,去对付袁粲。当时苏烈守着仓城的城门,戴僧静射信给苏烈,晚上偷偷地爬进城里。袁粲在城西南门点起灯火坐着,齐军的军队到了,就射箭过去,灯火都被熄灭了。袁粲又跑到东门,他的部下孙昙瓘作战勇猛,每次冲锋陷阵,都能杀伤很多官军,官军死了上百人。军主王天生拼死抵抗,双方僵持不下。从晚上九点到凌晨一点,天上出现一颗红色的流星,坠落在城里,戴僧静率领士兵猛攻仓城门,亲手在东门斩杀了袁粲,外面的军队趁机烧门而入。因为这次立功,戴僧静被任命为前军将军、宁朔将军。
齐高帝登基后,封戴僧静为建昌县侯,官拜太子左卫率。武帝即位后,戴僧静被外放担任北徐州刺史。他买牛分给穷人,让他们耕种,深得民心。后来他又担任南中郎司马、淮南太守。永明八年,巴东王子响杀了僚属,武帝召戴僧静领兵前往江陵。戴僧静当面奏报皇帝说:“巴东王年纪还小,长史司马逼得太紧,他一时冲动才杀了人。天子之子犯错杀人,有什么大罪呢?现在急着派兵西进,百姓会非常害怕,什么事都可能发生。臣不敢奉旨出征。”皇帝没回答,心里却很赞赏他。后来,戴僧静被调任庐陵王中军司马、高平太守。最后去世,被追谥为壮侯。
桓康,是北兰陵人,为人勇敢果断,非常骁勇善战。宋朝大明年间,他跟着齐高帝打仗,还跟着武帝在赣县作战。泰始年间刚开始的时候,武帝起兵造反,被当地郡守给抓住了,跟着武帝的人全都散了。这时候桓康很机智,找来担子,一头担着穆皇后,一头担着文惠太子和竟陵王子良,自己扛着他们躲进了山里。 他联合了门客萧欣祖等四十多人,一起攻破了郡守的监狱,把武帝救了出来。郡守派兵追赶,桓康他们拼死抵抗,打败了追兵。
之后,桓康跟着武帝一起起兵,冲锋陷阵,勇猛无比,力气大的惊人。他们路过的地方,桓康常常肆意妄为,烧杀抢掠,江南百姓都非常害怕他,拿他的名字吓唬小孩,甚至在寺庙里画他的画像。那些生病的人,会在床边墙上贴上他的画像,据说贴了之后病都能好。后来,桓康被任命为襄贲县令。桂阳王休范造反的时候,桓康放弃了县令的职务,回到都城投奔齐高帝。事情平定后,他被任命为员外郎。
元徽五年七月初六的晚上,少帝偷偷地跑到领军府,少帝身边的人说:“整个府里的人都睡着了,为什么不翻墙进去呢?”少帝说:“我今晚想找个地方休息一下,明天晚上再行动。” 桓康和齐高帝养的几个强壮的士兵卢荒、向黑,在门口听到了他们的对话。第二天早上,王敬则带着少帝的头颅来到领军府,敲响了府门。桓康意识到出事了,他和卢荒、向黑拔出刀剑准备冲出去,然后跟着齐高帝一起进了宫。齐高帝镇守东府后,任命桓康为武陵王中兵、宁朔将军,兼任兰陵太守,让他常年守卫在身边。齐高帝要杀黄回的时候,黄回当时是南兖州刺史,手下有几千兵马,齐高帝担心他造反,就把他召到东府,关在偏殿里,让桓康多次审问他,然后才把他杀了。当时人们都说:“想要诈骗张某人,就去问桓康”。后来,桓康又升任后军将军、直阁将军、南濮阳太守。建元元年,被封为吴平县侯。齐高帝对桓康说:“你跟着我这么久了,还没当上地方长官,可能还没明白我的意思,我正想和你一起先消灭北魏的敌人呢!”
建元三年,魏军来犯,桓康在淮阳大败魏军。后来武帝即位,桓康最终以骁骑将军的身份去世了。
焦度,字文绩,是南安氐族人。他爷爷焦文珪,为了躲避战乱,跑到仇池去了。宋元嘉年间,裴方明平定了杨难当的叛乱,焦度的父亲焦明带着一千多户人家跟着搬到了襄阳,后来就在天水郡略阳县安顿下来。
焦度从小就很有志气,擅长骑射。孝武帝初期,青州刺史颜师伯到滑台镇守,焦度作为幢主护送他。路上遇到了魏豹皮公,两人交战,焦度把豹皮公打下马,还抢了他的战马和装备,当场杀了几十个人。颜师伯向孝武帝汇报了这件事,说焦度的力气和骑射本领都超过常人,皇帝就把他召回了身边。孝武帝见到焦度后,对颜师伯说:“这真是个厉害人物啊!” 于是,焦度被任命为晋安王子勋的夹毂队主,跟着王子勋去镇守江州。
后来王子勋造反,任命焦度为龙骧将军,让他当先锋,战无不胜。事情败露后,焦度逃到宫亭湖做了山贼。朝廷听说他很勇猛,非常担心,就派江州刺史王景文去诱降他。王景文把他任命为自己的镇南参军,还让他当了中军直兵,对他非常好。焦度跟着王景文回到建康,经常在王景文的府邸里。王景文被害的前一天晚上,焦度非常生气,劝王景文反抗朝廷的命令,但王景文没听,当时明帝也不知道这事儿。
因为焦度武艺高强,朝廷又任命他为晋熙王谢朓的防阁,跟随谢朓镇守夏口。后来武陵王萧赞接替谢朓担任郢州刺史,焦度仍然留在那里,担任萧赞的前军参军。沈攸叛乱的时候,焦度被提升为中直兵。齐高帝又让他担任辅国将军、屯骑校尉,后来又升任右将军。
焦度这哥们儿,长得嘛,说不上好看也不算难看,皮肤黑黝黝的,性格直来直去,不太会说话,有点木讷。那时候,晋熙王和周彦都在郢州,周彦身边有个下人,跟焦度的父亲同名,周彦经常喊这个下人的名字使唤他。焦度心里憋屈,就冲着周彦大吼:“你知道我叫‘明’,你还老叫我‘明’,什么意思?” 在郢州的时候,他还把沈攸给得罪了。
沈攸带着大军到了夏口,准备直奔京城,只留下少量兵力守着郢州。焦度爬上城楼,对着沈攸破口大骂,甚至还脱光衣服,用下流的方式羞辱他。沈攸气坏了,改变了计划,直接攻城。焦度亲自上阵作战,沈攸的军队架着盾牌准备攻上城楼,焦度就让人往他们身上扔脏东西,敌军受不了这阵仗,没办法冲上来。后来,这座城楼就叫“焦度楼”。事情平息后,焦度因为战功卓著,被封为东昌县子、东宫直阁将军。
回到京城后,那些达官贵人们还拿他在郢州城上脱光衣服干那些下流事的糗事取笑他,这人真是耿直得没边儿了。焦度为人粗鲁,想求高帝给他个州做州官,结果等到见着皇帝了,一句话也没说出来。高帝觉得他不懂政事,就没用他。后来他又想求个竟陵郡做郡守,不知道怎么说话,家人给他准备了一百多字的讲稿,焦度练习了好几天,才勉强能背下来。
结果高帝巡视石头城的时候,焦度想在众人面前陈述自己的请求,可关键时刻,他竟然把准备好的话全忘了,只张口大喊:“焦度求见皇上!焦度求见皇上!焦度没饭吃了!”高帝哈哈大笑:“你担心没饭吃啊?” 然后就赏了他一百斛米。建元四年,焦度被任命为淮陵太守。他特别爱喝酒,一醉就发脾气,皇上还经常派人劝他少喝点。虽然年纪大了,但是力气还是很大,后来还被任命为游击将军,最后去世了。
曹武,字士威,是下邳人。本来名字叫虎头。齐高帝在东府镇守的时候,让他和戴僧静各领三百名白直兵。后来当上了屯骑校尉,兼任南城令。石头城平定后,被封为罗江县男。齐高帝称帝后,改封他为监利县侯。武帝即位后,曹武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骁骑将军。皇帝觉得“虎头”这个名字太土了,下令给他改名。郁林王即位后,又给他升官,封为前将军。隆昌元年,他做了雍州刺史。建武二年,被晋爵为侯。东昏侯即位后,他又当上了前将军、镇军司马。永元元年,始安王遥光造反,曹武带兵驻扎在青溪大桥,平定叛乱后,被调任散骑常侍、右卫将军。
曹武长得身材高大,样子很严肃,很擅长笼络人心。他在雍州当官的时候,积攒了七千万钱,都是用厚厚的木轮车装运的大钱,其他东西也很多,光马匹就有八百匹。但是他自己和家里的仆人、妾侍都吃素菜,饭菜里没有油水。他曾经为了讨好梅虫儿、茹法珍这些人,给他们安排了漂亮的女妓,金银首饰闪瞎眼,衣服器物也都是极好的东西,梅虫儿他们因此想诬陷曹武,然后把这些东西抢走。 人们都说曹武特别喜欢热闹的景象,只要一有好看的景色,就打开库房,请人来演戏,热闹一番。
皇帝怀疑曹武因为是老将,又贪图他的钱财,所以刚把他免职还没来得及上任,就把他杀了。等军队到了曹武家,曹武叹息说:“这些人知道我没有反叛之心,所以杀我,只是为了抢我的钱财和女人罢了。真恨让这些人看到这些东西!”曹武的几个成年儿子都被杀了,只有儿子世宗和他的两个弟弟还没成年,被关在尚方,后来梁武帝的军队到了,他们才得以幸免。
话说武这个人,虽然是个武将,但却很会识人。当年梁武帝和崔慧景都在襄阳的时候,崔慧景正春风得意,而武这个人呢,生活比较节俭,对谁都不怎么巴结,唯独对梁武帝特别好,经常暗地里送钱送物,还送了好马。武对梁武帝说:“您将来一定能当上皇帝,我可能活不到那一天了,所以把我的儿子托付给您。”
梁武帝当时当兵打仗,经常缺钱缺粮,就向武借钱,每次都能借到,前后加起来一共借了十七万钱。后来梁武帝当上皇帝了,却把武的恩情给忘了。天监二年,梁武帝做了个奇怪的梦,梦见自己走在田埂上,两边都是深不见底的水,吓得要命。突然,武出现了,背着他过了水沟。梁武帝醒来后,想起梦境,这才想起了武的恩情,说:“我当了皇帝,竟然忘了你当初的托付!你儿子现在吃不饱穿不暖,我当年借你的十七万钱,应该还给你,再给你买个宅子。” 皇帝立刻派人送钱给武,还帮他买了宅子。武的儿子世澄和世宗后来都得到了重用,几年内都做了大官。
世宗为人严谨,很懂军事,可惜最后也没能封侯拜相,富贵显达。他做到太子左卫率就去世了,死后被追赠为左散骑常侍、左卫将军,谥号壮侯。
吕安国是广陵人。宋朝大明末年,他当上了将领,很有才能,深受刘勔赏识。泰始二年,他当了刘勔的副将,征讨殷琰,因为立功被封为钟武县男。后来官职一路升迁,做到兖州刺史。沈攸叛乱的时候,齐高帝任命吕安国为湘州刺史。建元元年,他被封为侯爵,又升任右卫将军,兼任给事中。后来又改封为湘乡侯。梁武帝即位后,吕安国官职也一路高升,做到光禄大夫,兼任散骑常侍。吕安国很高兴自己有了功名,对儿子说:“以后你们不要穿粗布衣服,干粗活,就算穿单衣也还差得远,将来一定要做穿朱衣的大官!”他后来官至都官尚书、太子左率、领军将军。吕安国因为资历深,在朝中很受器重。后来又升任散骑常侍、金紫光禄大夫,享受优厚的待遇。永明八年去世,谥号肃侯。
周山图,字季寂,是义兴义乡人。他家境贫寒,十五六岁的时候,力气就比一般人强得多,一顿饭能吃好几人的量。乡里组织狩猎或游戏聚会,他总是当领头,大家都很听他的指挥。他不务正业,一心想当将军,虽然很勇猛,但并不擅长骑射。他读书写字很差,为人谨慎寡言,从不说别人的坏话。跟人相处,一辈子都保持着真诚不变的态度。
公元451年(宋元嘉二十七年),魏国军队打到瓜步,朝廷征召强壮的士兵,山图报名参军,当上了白衣队的队长。因为军功,他被提升为员外郎,又加封振武将军。后来,镇军将军张永攻打魏国,山图带领两千人押运军需,到了武原遭到魏军的追击,双方展开激战,死伤很多,魏军都被他的勇猛吓到了,称他为“武原将”。张永的军队最终大败,山图收拢溃散的士兵,坚守下邳城。之后,他又升任给事中、冗从仆射、直阁将军。山图爱喝酒,经常喝醉误事,宋明帝多次生气地责备他,后来山图自己也改掉了这个毛病。他官职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淮南太守。当时有人盗掘了桓温的墓,得到了很多宝物,有人偷偷拿了一些送给山图,山图没收,而是登记造册上交官府。之后,他又被任命为左中郎将。齐高帝辅政的时候,山图秘密向他报告说沈攸之图谋不轨,应该早做准备。齐高帝笑着接受了他的建议。沈攸之叛乱后,齐武帝被任命为西讨都督,并任命山图为他的副将。沈攸之攻打郢城,武帝让山图分析一下战局。山图说:“沈攸之这个人,性格狠毒,不会团结士兵,如果在坚固的城池下久攻不下,只会导致军队士气涣散。”沈攸之最终战败,齐高帝说:“周公你当初的预言,真是看得太透彻了!”
公元前140年,他被封为晋兴县男,这可是个爵位!后来武帝当了皇帝,他就升职了,当上了竟陵王的镇北司马,还兼任南平昌太守。因为他以前在盆城就认识皇帝,所以经常出入皇宫,跟皇帝特别亲近。
义乡县有个风庙,庙里供奉的神是邓姓,以前当过县令,死后显灵了。有个叫山图的人就请求皇帝给神加个官,封他为辅国将军。皇帝直接回他:“给点狗肉祭祀就得了,还搞什么封官加爵?” 后来,山图又当上了黄门郎,还管着羽林军的四厢卫队。山图在新林建了个别墅,经常早出晚归。皇帝说:“你都当过万人长了,还经常在郊外跑来跑去,以后去别墅,可以带些人保护你,以防万一。” 他生病的时候,皇帝还派人去问候他的病情呢。没多久他就去世了,享年六十四岁。
周盘龙,是北兰陵人。他胆子大,武艺高强,尤其擅长骑射。宋朝泰始年间,因为军功被封为晋安子。元徽二年,桂阳发生叛乱,周盘龙当时是冗从仆射,跟着齐高帝驻扎在新亭。后来他升官了,当上了骁骑将军,还被改封为沌阳侯。
刘邦当了皇帝以后,盘龙升官了,当上了右将军。建元元年,魏国攻打寿春,朝廷让盘龙担任军队主帅,还给他节杖,让他去帮豫州刺史垣崇祖抵抗魏军。结果盘龙大获全胜!皇上听说后非常高兴,下诏书夸奖他,还送了二十支金钗给他心爱的妾室杜氏,还亲笔写信说:“赏赐周公和阿杜。”
第二年,魏国又来攻打淮阳,把角城给围住了。之前,皇上派军主成买去驻守角城,成买跟王俭辞行时说:“这次我出征,一定会战死沙场报效国家。我家穷,门是蓬草做的,既不涂朱漆,也不粉刷白灰。我孩子小,希望能留下一个儿子。”王俭问他为什么这么说,成买回答:“要是不杀敌,就会被敌人杀掉。我的孩子要是不能当太子,就只能当个孝子;孝子家门上贴的是素白的灰,太子家门上贴的是红色的丹砂。” 等到角城被围困的时候,皇上派领军将军李安人去救援,并命令盘龙率领骑兵和步兵去淮阳支援李安人。成买跟魏军激战,亲手杀敌无数。结果第二天早上起来,他发现自己手上流了好几升的血,当天就战死了。 更令人惊奇的是,他的头被砍下来了,尸体却还坐在马上往前冲,直到回到军队才倒下。
盘龙的儿子盘奉叔,只带了二百多骑兵,就孤身一人冲进了魏军的阵营,当时魏军有一万多骑兵在左右两翼把他围住了。有个骑兵回来报告说盘奉叔战死了,当时盘龙正在吃饭,他放下筷子,飞身上马,挥舞着长矛,直冲魏军阵营,大喊:“周公来了!”魏军士兵早就听说过盘龙的英勇事迹,个个都吓得魂飞魄散,溃不成军。 其实这时候盘奉叔已经杀死了很多魏军,并且已经突围出来了,盘龙并不知道,他还在四处冲杀,魏军根本抵挡不住。盘奉叔看到他父亲久久不出来,又再次跃马杀入敌阵,父子俩在数万大军中来回冲杀,魏军最终大败。盘龙父子因此名扬北方。盘龙虽然身体瘦弱,但临阵作战却英勇果断,其他将领都比不上他。
公元485年,他当上了大司马,还加封了征虏将军和济阳太守的官职。当时武帝经常搞军事演习,还曾经让盘龙率领马军,在演习场上骑马舞动长矛,好不威风。后来,因为生病,他就改任光禄大夫了。没过多久,他又被外派到兖州当刺史,官职也升了爵,成了侯爷。
有一次,角城守城的将军张蒲跟魏国人暗中勾结。趁着大雾天,他偷偷划船到清河里去砍柴,船上还载着魏国人,直接开到了城东门。这事儿被官府知道了,就上报朝廷,结果盘龙被勒令免职,穿上了白衣。不过,没过多久,他又被重新启用,还加封了东平太守的官职。
后来,盘龙上书朝廷,说自己年纪大了,身体也弱,镇守边疆实在力不从心,请求辞官。皇上批准了他的请求。他回朝后,担任了散骑常侍和光禄大夫。武帝曾经开玩笑地问他:“你穿着貂皮大衣,比起戴着盔甲,感觉怎么样啊?”盘龙机智地回答说:“这貂皮大衣,可是从盔甲里长出来的啊!”没多久,他就病死了,享年七十九岁。
话说这子奉叔,力气大得没边儿,年轻的时候就跟着盘龙将军四处征战,到哪儿都横冲直撞,抢掠一番。后来当上了东宫直阁将军。郁林在西州,奉叔偷偷地毛遂自荐,皇帝即位后,他和直阁将军曹道刚成了皇帝的心腹。奉叔骑马技术一流,皇帝还跟他学骑马呢,特别受宠,可以随意出入宫廷,一点儿都不忌讳。
他经常欺负朝臣,有一次跟司空王敬则要换两百斛米,敬则给了他一百斛,他不肯收。敬则吓得不轻,赶紧又送了两百斛米,还加上了金银器皿之类的贵重物品。敬则家里有个漂亮歌姬,皇帝让奉叔去要。奉叔没直接去,他手下的人个个都半拔出刀,气势汹汹。敬则光着脚丫子跑进内宫躲起来,后来觉得躲不过去,就出来了,远远地喊奉叔:“兄弟,你这是何苦呢?”奉叔把皇帝要歌姬的意思一说,这才算了。他和綦母珍、曹道刚、朱隆之几个人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滥用权势,耀武扬威。
奉叔经常带着二十把单刀,出入皇宫,根本不需要什么通行令牌,守卫们谁也不敢拦他。他经常跟人说:“周郎的刀,可不是谁都能认识的!”他向皇帝要御用的马鞍和马车,还要御用的仪仗给手下人用,皇帝全都答应了。他还想当黄门郎,明帝不同意,他死缠烂打,就是不放弃。于是,他让萧谌、萧坦之去劝说皇帝,把奉叔外放,让他去地方上当个刺史,好把这个心腹大患安置到远离朝廷的地方。他们还跟奉叔说,地方刺史多威风,奉叔就听信了他们的鬼话。隆昌元年,他被任命为青州、冀州刺史。
奉叔又向皇帝要封千户侯,皇帝答应了。明帝觉得不妥,私下跟萧谌说:“要是不能给他封千户侯,那就至少给他五百户;不然,周郎就要拿着刀来要了!”后来,只封了他曲江县男,奉叔勃然大怒,当着众人的面拔出刀,瞪着眼,磨牙切齿。明帝好说歹说,他才勉强接受。等到他准备去上任的时候,明帝觉得这个人实在太危险,不能留,就趁他早朝结束,把他带到后堂,直接交给廷尉,把他抓了起来,送去治罪了。
王广之,字士林,又叫林之,是沛郡人。从小就喜欢骑马射箭,身手敏捷,力大无比。一开始当个马队队长,跟着刘勔去征讨殷琰。军队虽然兵强马壮,但合肥的守军却顽强抵抗,成了很大的威胁。刘勔就在军中下令,谁能攻下合肥,就重重赏赐。王广之说:“要是我能得到将军您骑的那匹马,保证能拿下合肥!”刘勔的幢主皇甫肃就对刘勔说:“王广之居然敢要您的坐骑,该杀头!”刘勔说:“我看他肯定能立功。”于是就下了马,把马给了王广之。结果王广之出兵后,合肥城果然被攻破了,刘勔大喜过望,重重赏赐了他,还提拔他当了军主。王广之当着刘勔的面,对皇甫肃说:“将军您要是听他的话,不光杀了一个能打仗的勇士,自己也解决不了敌人。您不赏识人才,才会弄成这样!”王广之因此名声大噪,最初被封为蒲圻子。皇甫肃很有学问,举止优雅,王广之也十分敬重他。刘勔死后,皇甫肃还依附王广之,王广之对他很好,还向武帝推荐他当了东海太守,一点儿都没记恨以前的旧怨。
王广之后来因为屡立战功,官至给事中、冠军将军,还改封为宁都县子。齐高帝废除了苍梧郡,任命王广之担任徐州刺史、钟离太守。沈攸叛乱的时候,王广之留在建康,参与平定了石头城,又跟着高帝驻扎在新亭。高帝诛杀黄回后,黄回的弟弟黄驷以及他的堂弟黄马、侄子黄奴都逃跑了。高帝给王广之写信说:“黄回虽然有点小功劳,但他的罪过实在太大了,不能容忍。他居然还上书请求用大小两辆车作为刺史的出行车驾,我都不忍心为他上报朝廷,就怕他得到车驾后,又要请求画轮车呢!其他的罪过更是数不胜数,你自己也清楚。现在我命令你按照法律办事。”命令王广之在江西一带搜捕黄驷等人。建元元年,王广之被晋爵为侯。武帝即位后,王广之不断升迁,官至右卫将军、散骑常侍、前军将军。延兴元年,他担任豫州刺史,参与平定了郁林叛乱。后来又担任镇南将军、江州刺史,晋封为应城县公。建武年间,官至侍中、镇军将军,还被皇帝赐予扶持。后来去世,追赠车骑将军,谥号壮公。
子珍国,字德重,在齐国当官,做到南谯太守,是个有能力、有名声的人。那时候,他管辖的地方闹饥荒,他就拿出米粮和钱财救济穷苦百姓。高皇帝亲自写信说:“你爱民如子,治理地方,非常符合我的心意。”
永明初年,他升迁到桂阳内史,负责抓捕盗贼,把境内治理得井井有条。卸任后回京城,路过江州,江州刺史柳世隆在江边设宴为他饯行。柳世隆看到子珍国回京时行李简单朴素,感叹道:“这才是真正的清廉的好官啊!” 后来,他又担任大司马府的中兵参军。武帝很欣赏他,对他的父亲子广之说:“珍国将来一定能大有作为,你真是生了个好儿子啊!” 子广之谦虚地说:“我不敢居功。”武帝哈哈大笑。武帝经常感慨地说:“现在这个时代,将门子弟,像子珍国这样的人很少了。” 他后来多次升迁,做到游击将军,后来因为父亲去世而离职。
建武年间后期,魏军包围了司州,明帝派徐州刺史裴叔业去攻打涡阳,以解司州之围,并起用子珍国为辅国将军协助裴叔业。魏将杨大眼率领大军突然杀到,裴叔业害怕了,丢下军队逃跑。子珍国率领他的部队断后,这才避免了全军覆没。后来,会稽太守王敬则叛乱,子珍国又率领军队抵抗。永元年间,他担任北徐州刺史,将军的职位也保留着。
萧衍起兵的时候,萧宝卷召回沈攸国,让他带着军队回建康,让他驻扎在朱雀门,结果被王茂打败了。 然后沈攸国就进城了,偷偷地派郗纂拿着镜子去献给萧衍表示忠诚,萧衍就赏赐了他黄金作为回报。那时候侍中、卫尉张稷统领着军队,沈攸国暗地里和张稷的心腹张齐勾结,想拉拢张稷。张稷答应了他。十二月丙寅那天早上,沈攸国把张稷骗到卫尉府,然后就带兵从云龙门冲进去,在内殿杀了萧宝卷。之后,他和张稷以及尚书仆射王亮等人一起在西钟下会面,派国子博士范云等人把萧宝卷的头送去给萧衍。
后来,沈攸国参加宫廷宴会,萧衍说:“你那面明镜还在吧?当初我赏你的金子呢?”沈攸国回答说:“黄金我一直小心地放在袖子里,不敢丢失。” 萧衍就让他升官,做了左卫将军,还加散骑常侍的官职,封他为滠阳侯,后来又升任都官尚书。一开始,沈攸国因为自己杀了萧宝卷,心里想着要得到更高的官位。之前他被外派担任梁州、秦州刺史,心里一直很不痛快,有一次酒后在席间说:“我最近路过梁山就忍不住哭了。”萧衍大吃一惊,说:“你要是哭萧宝卷,那已经晚了,你要是哭我,我还活着呢!”沈攸国赶紧起身谢罪,但也没说什么,宴会就散了。因为这件事,沈攸国被冷落了一段时间,过了很久才重新被重用。
天监五年,魏国的任城王元澄攻打钟离,萧衍派沈攸国去救援,顺便问他讨伐敌人的策略。沈攸国回答说:“我一直担心魏军人太少,从没担心他们人太多。”萧衍很欣赏他的话,就给他假节,让他和军队一起出征。魏军撤退了,他们就班师回朝。后来他又被派去担任南秦州、梁州刺史,正赶上梁州长史夏侯道迁投降了魏国,沈攸国就从魏兴出发,想袭击夏侯道迁,但没成功,就留在那儿镇守了。 后来他被改封为宜阳县侯,又一路升迁,做到丹阳尹。他死后,被追赠为车骑将军,谥号为威。他的儿子沈僧度继承了他的爵位。
张齐,字子向,是冯翊郡人。从小就胆子大,很有魄力。他一开始跟着荆州司马垣历生做事,可这垣历生嗜酒如命,对下属又严厉苛刻,根本不尊重人,张齐受了不少委屈。后来吴郡人张稷担任荆州司马,张齐又去投奔他,张稷非常器重他,把他当成心腹。张齐对张稷忠心耿耿,后来张稷被任命为南兖州刺史,就提拔张齐做了中兵参军。
梁武帝起兵造反的时候,萧宝卷(东昏侯)召回张稷回建康,让他负责宫城的军事。那天晚上,张齐把珍国(人名)请到张稷那里,亲自拿着蜡烛,和他们一起商议对策。第二天一大早,张齐就和张稷、珍国一起在宫殿里杀了萧宝卷。梁武帝登基后,封张齐为安昌侯,还让他做了历阳太守。张齐这个人不识字,但他治理历阳郡却井井有条,政务处理得非常出色。
天监四年,魏国的将军王足攻打蜀地,包围了巴西郡,皇帝任命张齐为辅国将军去救援,结果王足还没等张齐赶到就撤兵了。后来张齐被派去南安驻守,之后又升任巴西太守。当初南郑被魏国占领了,所以就在益州西部设立了南梁州。当时州郡刚刚建立,很多东西都得靠益州供应。张齐巧妙地从夷獠那里征收租税,竟然征集到二十万斛粮食。天监十一年,张齐被授予假节的权力,统领益州境外各水军的部队。张齐在益州地区待了很多年,一直都在和蛮族和獠族作战,几乎没有一天安宁。他在军中,总是身先士卒,和士兵们同甘共苦,亲自参与修建营房和工事,总是能找到最方便的地方。他发放衣物、粮食和各种物资,从不让人受苦受累。因为他深得民心,所以蛮族和獠族也不敢轻易侵犯,他的威名因此传遍了庸州和蜀地。巴西郡位于益州的中心地带,又是东部交通要道,很多官员路过这里,军队也经常要经过这里,所以物资供应常常匮乏。张齐就在沿途储备粮食,种植蔬菜,过往的行人都能得到供应。后来,他担任了南梁州刺史,之后又升任信武将军、征西鄱阳王司马、新兴、永宁二郡太守,可惜还没等他上任就去世了,死后被追谥为“壮”。
话说宋朝快要完蛋了,到处都是乱糟糟的,大家心里都想着争权夺利,各怀鬼胎。高祖皇帝(指刘邦)看得真透彻,瞅准时机,就兴起了汉朝。李安人、戴僧静、桓康、焦度、曹武、吕安国、周山图、周盘龙、王广之这些人,有的很早就表示忠心,有的尽心竭力办事,有的被委以重任,有的在军队里立下大功,他们最后都得到了荣华富贵,可不是偶然的!这说明人心所向,大家拥戴他当皇帝,可不是瞎说的。《论语》上说:“勇敢而没有礼义就会造成混乱。”你看奉叔(指刘邦的叔父)取得成功的方式,是不是也差不多要乱套了?他最后被杀,也是活该!虽然珍国明镜还在,但它也无法验证真假了,骂他的人有道理,那些辅佐大臣的希望,也彻底破灭了!张齐人本来地位低微,野心却很大,到哪里都能做出成绩,能力确实不错。
接下来,咱们继续说。张齐人这小子,起点低,但志向高远,走到哪儿都能干出一番事业,确实挺厉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