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伯之,是济阴郡睢陵县人。他十三四岁的时候,就喜欢戴着獭皮帽子,腰里别着匕首,等邻居家的稻子熟了,就偷偷去割稻子。有一次,被田主看见了,田主呵斥他:“小子别动!”陈伯之却说:“您家的稻子这么多,我拿一担有什么关系?”田主想要抓他,他就拔出刀子冲上前去,说:“您打算怎么办?”田主吓得都跑了,陈伯之这才慢慢地扛着稻子回家。长大后,他在钟离一带经常干些抢劫盗窃的事儿,有一次他跑到别人船上查看情况,船上的人砍了他,砍掉了他的左耳朵。
后来,他跟着老乡车骑将军王广,王广很欣赏他的勇猛,经常让他睡在自己的床下。每次打仗都带着他。陈伯之凭借屡立战功,官职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骠骑司马,还被封为鱼复县伯。梁武帝起兵的时候,萧宝卷(东昏侯)给了陈伯之节度,让他担任前线军事指挥官兼豫州刺史,后来又调任江州刺史,让他在寻阳抵抗梁武帝。郢城被攻破后,梁武帝派人去劝降陈伯之,然后就让他继续担任江州刺史。他的儿子陈武牙还被任命为徐州刺史。
虽然陈伯之接受了梁武帝的任命,心里却还犹豫不决,两边摇摆。梁武帝看出了他的犹豫,就加紧逼迫他。陈伯之只好退守南湖,然后才投降,和梁军的其他部队一起攻打建康城。建康城还没攻破的时候,每次有降兵出来,陈伯之都把他们叫过去耳语几句。梁武帝怀疑他还想反悔,正巧东昏侯的将领郑伯伦投降了,梁武帝就让他去见陈伯之,说:“城里的人对你恨之入骨,想派人来诱降你,如果你投降,就要活生生割掉你的手脚;如果你不投降,他们还会派刺客来杀你。”陈伯之吓得不轻,从此以后再也不敢有二心了。建康城破后,陈伯之被封为丰城县公,派他去镇守地方。
陈伯之不识字,回到江州后,遇到文书和诉讼案件,就只会大声答应。有什么事情,都是由幕僚传达口信,然后由上级来决定。
陈伯之跟豫章人邓缮和永兴人戴承忠是老朋友了,邓缮曾经帮陈伯之的儿子躲过一劫,陈伯之对他特别感激。后来陈伯之当了州官,就提拔邓缮当别驾,戴承忠当记室参军。
河南人褚緭,在京城是个不受待见的小人物,武帝登基后,他多次去拜访尚书范云,想攀上关系。范云不喜欢他,坚决拒绝了他。褚緭越发生气,私下跟认识的人说:“建武年间以后,那些出身草根的人都当了大官,我犯了什么错会被抛弃?现在天下刚平定,局势还不稳定,陈伯之在江州掌握重兵,不是朝廷的忠臣,心里肯定有二心。况且还有荧惑守南斗的星象,这难道不是为我而出现的征兆吗?这次要是办不成事,投奔魏国,当个河南郡守也比现在强!”于是,他给陈伯之的幕僚王思穆写信,想投靠陈伯之,很快就得到了陈伯之的赏识。
陈伯之的老乡朱龙符也当上了长流参军,他们俩一起利用陈伯之的愚笨和昏庸,做尽坏事。陈伯之的儿子陈武牙当时是直阁将军,武帝亲自写信揭发朱龙符的罪行,并交给陈武牙,陈武牙把信转给了陈伯之;武帝还派邓缮代替原来的江州别驾,但陈伯之根本不接受这个任命,他说:“朱龙符是个人精,邓缮做事也有功劳。朝廷派来的别驾,就让他当个中从事吧。”邓缮就日夜劝说陈伯之:“朝廷的府库都空了,没有武器装备,粮仓里也没有粮食。这是千载难逢的机会,不能错过!”褚緭、戴承忠等人也纷纷赞同。陈伯之对邓缮说:“如果段启卿(指段韶)那边不行了,咱们就一起投降。” 结果叛乱失败了,武帝下令处罚邓缮,让他在一个郡里做官。
陈伯之于是召集府州的官员,说:“奉齐建安王的命令,率领江北十万义勇军已经到达六合,让我率领江州军队快速运送粮草支援。我感激明帝的恩情,誓死报答!” 褚緭伪造了萧宝寅的信给僚属们看,在听事厅前设坛祭天,杀牲祭祀盟誓。陈伯之第一个歃血为盟,长史以下的官员依次歃血。褚緭又劝说陈伯之:“现在要干大事,应该树立威望。程元冲跟大家不一条心;临川内史王观是僧虔的孙子,人品也不错,可以召他来当长史,代替程元冲。”陈伯之听从了他的建议,还任命褚緭为寻阳太守,戴承忠为辅义将军,朱龙符为豫州刺史。豫章太守郑伯伦率领郡兵抵抗。程元冲因为失职,在家中纠集了几百人,让陈伯之的典签吕孝通、戴元则里应外合。陈伯之每天早上都歌舞享乐,下午就睡觉,左右侍卫也都休息。程元冲趁他们放松警惕,从北门进入,直奔听事厅。陈伯之听到喊声,亲自率兵出战。程元冲抵挡不住,逃往庐山。陈伯之派人回报陈武牙兄弟,陈武牙等人逃往盱眙,盱眙人徐文安、庄兴绍、张显明拦截他们,但没能阻止,反而被杀。武帝派王茂讨伐陈伯之,陈伯之战败,逃走,偷偷地从陆路逃到江北,和儿子陈武牙以及褚緭一起投奔了魏国。魏国封他为使持节、散骑常侍、都督淮南诸军事、平南将军、光禄大夫、曲江县侯。
天监四年,皇上命令太尉临川王宏去北边打仗。临川王就让他的记室丘迟写信给陈庆之。
信里这么写:陈将军您好,身体还好吗?真是太好了,太好了!您是出了名的勇敢,才能也是世间少有。您以前就像燕雀一样,现在却要像鸿鹄一样高飞远翔。以前您抓住机会,遇到明主,建立功勋,开国称帝,乘坐华丽的车驾,统领千军万马,多么威风啊!可是怎么现在却成了逃亡的俘虏,听到弓箭声就害怕得腿软,在敌人帐篷里下跪,这又多么窝囊呢?您投降或者继续抵抗,其实没有别的什么原因,只是您自己看不清形势,又听了些流言蜚语,被迷惑了,才导致今天这个局面。
皇上现在宽恕罪过,重视功劳,对天下人都很真诚,让所有人安定下来。这些您都是知道的,不用我多说。以前朱鲔杀了自己的朋友,张绣杀了自己的儿子,汉朝的皇帝都没怀疑他们,魏国的皇帝还像以前一样对待他们。更何况您没有他们那样的罪过,您的功劳比他们还大得多!迷途知返,古人都是这么做的,及时回头,这是很光荣的。皇上违反法律来施恩,就像大海一样包容;您就像松柏一样不会被砍伐,您的亲戚朋友也能安居乐业。您的父母还健在,您的爱妾也还在。您还有什么可担心的呢?现在朝廷的功臣名将,都井然有序。有的佩着紫绶,在朝廷出谋划策;有的拿着节杖,在边疆戍守。他们都立下誓言,要传给子孙后代。您却灰头土脸地苟且偷生,在北方草原上奔波,这难道不令人悲伤吗?
慕容超那么强大,最后还不是被押送到东市斩首;姚泓那么兴盛,最后还不是被捆绑着送到长安。所以说,霜冻会均匀地降临,不会放过任何植物;姬汉的旧朝,也不会容忍异族。北方的侵略者篡夺中原,已经很多年了,他们罪恶累积,祸患已满,理应灭亡。更何况他们内部昏庸狡诈,互相残杀,部落之间离心离德,首领之间猜忌不信任。他们很快就会被绑起来,送到刑场处死。而您却像鱼一样在沸腾的锅里游动,像燕子一样在即将倒塌的屋檐下筑巢,难道不危险吗?
三月暮春,江南草木长得茂盛,各种野花开在树上,黄莺四处飞舞。看到故国的旗帜和战鼓,想起过去的日子,登上城墙眺望,怎能不悲伤和遗憾呢?所以廉颇思念赵国大将,吴起为西河的战败而哭泣,这都是人之常情啊,将军您难道真的没有感情吗?希望您早点励精图治,为自己积攒福报。现在皇帝圣明,天下太平,西边白环国的使者进贡,东边楛矢国的使者来朝,夜郎、滇池的百姓都放下武器请求归顺,朝鲜、昌海也臣服于朝廷。只有北方的狄人野心勃勃,依仗着坚固的沙漠边塞,想苟延残喘罢了。中军临川殿下,德才兼备,统领着这支强大的军队,正准备前往洛阳,讨伐秦地叛军,如果您能坚持到底,请您考虑我的建议。我只是想把我的想法告诉您,请您仔细考虑。
伯之收到信后,就率领八千人马在寿阳投降。武牙却被魏国人杀害了。伯之投降后,被封为平北将军、西豫州刺史、永新县侯。还没等他上任,又升任骁骑将军,后来又当上了太中大夫。过了很久,他在家里去世了。他的儿子还有一些留在魏国。褚緭在魏国,魏国人想重用他。魏元会期间,褚緭戏谑地写了一首诗:“帽子上戴着笼冠,裤子上穿着朱红色的衣服,不知道这是现在还是过去,不知道这是对还是错。”魏国人很生气,把他贬为始平太守。他天天去打猎,结果从马上摔下来死了。
陈庆之,字子云,是义兴国山人。他年轻的时候就跟随梁武帝。梁武帝爱好下棋,经常从晚上下到第二天早上不停歇,其他人全都睡着了,只有陈庆之不睡觉,一听到叫唤就立刻过来,所以很受梁武帝的赏识。他参与平定建邺后,逐渐升任主书,他广散钱财聚集人才,一直想着建功立业。后来被任命为奉朝请。
话说普通年间,魏国的徐州刺史元法僧跑到彭城来投降,朝廷任命庆之为武威将军,让他和胡龙牙、成景俊一起率领军队迎接。之后,庆之又升任宣猛将军、文德主帅,继续带兵护送豫章王综去徐州上任。魏国派出了安丰王元延明和临淮王元彧,率领十万大军前来阻拦。元延明先派他的部将丘大千来侦察,结果被庆之打了个措手不及。后来,豫章王临阵脱逃,投奔了魏国,庆之当机立断,趁夜色打开城门撤退,全军将士都安全撤了出来。
普通七年,安西将军元树出征寿春,朝廷任命庆之担任假节、总知军事,全权负责军事指挥。魏国的豫州刺史李宪,派他儿子李长钧另外修筑了两座城池来抵抗,庆之迅速攻克了这两座城池,李宪没办法,只好投降,庆之随后占领了李宪的城池。之后,庆之被调任东宫直阁。
大通元年,领军曹仲宗攻打涡阳,魏国派常山王元昭等人前来救援,魏军前锋到达驼涧,距离涡阳还有四十里。韦放说:“敌人的先锋部队肯定都是轻装精锐,就算打胜了仗,意义也不大;万一打输了,反而会影响咱们军队的士气,不如不打。”庆之却说:“魏军远道而来,肯定都疲惫不堪了,咱们必须先挫挫他们的锐气,他们就一定会败。”于是,庆之带了五百骑兵冲上去,打败了魏军前锋,魏军大为震惊。庆之随后和各路将领一起连营西进,占据了涡阳城,和魏军对峙,从春天打到冬天,双方大小战斗打了无数场。
后来,双方都疲惫不堪了,魏国的援军还想在庆之军队的后面修筑营垒。仲宗等人担心被前后夹击,想要撤退。庆之拿着将帅令牌站在军营门口,大声说:“必须等到敌人把我们包围了,才能和他们决战;如果你们想撤军,我有朝廷的密令!”仲宗被庆之的胆识所折服,决定听从他的计策。魏军构筑了十三座营垒,庆之攻破了其中四个。剩下的九座营垒兵力仍然很强,庆之就摆出俘虏的战利品,擂鼓呐喊,猛攻过去,魏军溃不成军,被杀伤俘获殆尽,涡水都被鲜血染红了。朝廷下诏书,在涡阳设立西徐州。军队乘胜追击,到达城父。武帝对此非常高兴,还亲自写信慰劳庆之。
大通年间刚开始的时候,魏国的北海王元颢投降了我们。皇上任命庆之为假节、飚勇将军,派他送元颢回北方。元颢到了涣水,就称帝了,还任命庆之为前军大都督。庆之从铚县出发,一直打到了睢阳。魏国的将领丘大千,手下有七万大军,他分兵筑了九座营垒来抵抗。庆之从早上打到下午,就攻破了其中三个营垒,丘大千这才退兵。
魏济阴王元晖业带着两万羽林军来救梁宋,驻扎在考城。 萧庆攻破了考城,俘虏了元晖业,接着就向大梁进军。萧颢封萧庆为徐州刺史、武都郡王,让他率领军队西进。
魏国的左仆射杨昱等人,率领七万御林军和宗室子弟,在荥阳抵抗萧颢,兵力强大,城防坚固。魏将元天穆的大军也快到了,先派骠骑将军尔朱兆和骑将鲁安等人去支援杨昱,又派右仆射尔朱世隆和西荆州刺史王罴驻守虎牢。当时荥阳还没攻下,将士们都很害怕。萧庆就让士兵们休息喂马,然后对大家说:“咱们只有七千人,敌人却有四十多万。今天这事,不能想着保命,必须攻下他们的营垒,一鼓作气让他们都爬上城墙!” 壮士东阳宋景休、义兴鱼天愍带头翻墙而入,最终攻克了荥阳。
很快魏军从外围合围,萧庆率领三千精兵大破魏军。鲁安在战场上投降,元天穆、尔朱兆只带几个人逃跑了。萧庆接着攻打虎牢,尔朱世隆丢下城池逃跑了。魏孝庄帝逃到河北去了。魏国的临淮王元彧、安丰王元延明带着百官,迎接萧颢进入洛阳宫,在御前殿举行仪式,改元大赦。萧颢封萧庆为车骑大将军。
魏上党王元天穆又攻下了大梁,派王老生、费穆驻守虎牢,派刁宣、刁双进入梁宋,萧庆则在各地进行掩袭,这些地方都投降了,元天穆带着十几个骑兵渡过黄河逃跑了。萧庆的军队都穿着白袍,所向披靡。早先洛阳有谣言说:“名将大将别太自信,千军万马都怕白袍。”萧庆从铚县出发到洛阳,十四旬(七十天)之内平定了三十二座城池,四十七次战斗都取得了胜利,势不可挡。
一开始,魏庄帝是独自一人渡过黄河的,宫里的卫士和嫔妃们都没有什么异常。萧颢得志后,沉迷酒色,不再处理政务,他和安丰王、临淮王密谋背叛梁朝,因为当时局势还不稳定,而且还需要萧庆的力量。萧庆心里明白,就对萧颢说:“我们现在远道而来,还没完全平定,应该向皇帝禀报,再请求精兵;并且命令各州把被俘虏到这里的南方人,都送回来。”萧颢想答应,元延明劝萧颢说:“萧庆的兵不过几千,就已经很难控制了,现在再增加他的兵力,他还会听我们指挥吗?魏国的社稷,就要因此而灭亡了!”萧颢因此怀疑萧庆,就秘密地向武帝请求停止萧庆的军队行动。洛阳的南方人不到一万人,魏国人是他们的十倍。
萧庆的副将马佛念对萧庆说:“功劳太大没赏赐,震怒皇帝会危及自身,这两件事都存在了,将军怎么能不担心呢?现在将军威震中原,名扬河塞,杀了萧颢占据洛阳,那就是千载难逢的好机会!”萧庆没有听从。萧颢先前任命萧庆为徐州刺史,萧庆请求镇守徐州,萧颢心里害怕他,就没同意。
魏将尔朱荣、尔朱世隆、元天穆、尔朱兆等人,号称百万大军,挟持魏帝来攻打萧颢。萧颢占据洛阳六十五天,所有攻占的城池都重新落入魏国手中。萧庆渡过黄河,守卫北中郎城。三天内打了十一次仗,死伤很多。尔朱荣准备撤退,这时有个懂天文的人刘灵助对尔朱荣说:“不出十天,河南就会平定。”尔朱荣就造了木筏从硖石渡河,和萧颢在河桥决战。萧颢大败,逃到临颍被俘,洛阳重新落入魏国手中。
萧庆率领几千步骑兵结阵向东撤退,尔朱荣亲自追击,士兵们死伤溃散。萧庆就剃掉胡须头发做了和尚,偷偷地走到豫州,豫州人程道雍等人暗中把他送出汝阴。到了京城,仍然因为功劳被任命为右卫将军,封永兴侯。
他被任命为北兖州刺史,兼任都督缘淮诸军事。这时候,有个叫僧强的祆教贼人,自称皇帝,当地土豪蔡伯宠也跟着起兵响应,攻占了北徐州。朝廷就下令让萧庆之去讨伐。萧庆之把蔡伯宠和僧强都杀了,还把他们的脑袋送回朝廷。
中大通二年,他又被任命为南北司二州刺史,还加封了都督的官职。萧庆之到任后,就包围了瓠县,打败了魏国的颍州刺史娄起和扬州刺史是玄宝,地点在溱水。他还打败了行台孙腾、豫州刺史尧雄和梁州刺史司马恭,地点在楚城。他撤销了义阳镇的军队,停止了水陆运输,让江湘一带的州郡都得到了休养生息的机会。他开垦了六千顷田地,两年后,粮仓就都装满了。他还上奏朝廷,请求裁撤南司州,恢复安陆郡,并设立上明郡。
大同二年,魏国派将军侯景攻下了楚州,抓走了刺史桓和。侯景接着又向淮河进军,萧庆之又把他打败了。那年冬天特别冷,下着大雪,侯景丢下辎重逃跑了。那年豫州闹饥荒,萧庆之打开粮仓赈济百姓,救活了很多人的命。州里老百姓李升等八百人,还上表请求立碑歌颂他的功德,朝廷也批准了。五年后,萧庆之去世了,朝廷追谥他为“武”。
萧庆之为人谨慎小心,每次接到朝廷的命令,都要洗干净澡,换上干净衣服,然后跪着接受。他生活简朴,从不穿绫罗绸缎,也不喜欢歌舞音乐。他箭法不好,骑术也不精,但他善于安抚士兵,能得到将士们的全力支持。他的长子叫萧昭嗣。
梁朝寒门出身而最终取得成功的人,只有萧庆之和俞药两个人。俞药一开始是武帝的近侍,武帝曾经说过:“俞家没有先祖名臣,世人都说‘俞钱’,这不是君子应该做的,你改个姓吧,改成喻。”俞药说:“应该让我的姓氏自己流传下去。”后来,俞药官至云旗将军、安州刺史。
庆之的第五个儿子昕,字君章,七岁就能骑马射箭,厉害吧!十二岁的时候跟着他爹去了洛阳,结果路上生病了,回京后就去了鸿胪卿朱异那儿。朱异问他一些北方的情况,昕就抓起土在地上画了个城池,然后指手画脚地给他讲解,朱异当时就惊呆了,觉得这孩子太厉害了!后来庆之在瓠县当官,魏国的骁将尧雄的儿子宝乐特别勇猛,非要单挑,昕直接骑马冲过去,把宝乐打得落花流水,尧雄的军队也溃散了。之后昕就当上了临川太守。
太清二年,侯景围困历阳,朝廷下令召昕回去。昕上奏说:“采石矶那边急需重兵把守,王质的水军太弱了,恐怕侯景一定会渡江。”于是朝廷就让昕当了云骑将军,代替王质。结果昕还没到下渚,侯景就已经渡过长江了,昕就被侯景抓住了。侯景想让昕招降他的部下好利用他们,昕坚决不同意。侯景就派他的仪同范桃棒严厉警告昕,昕就趁机跟范桃棒讲了一番道理,让他带着自己的兵马投降,并且一起杀了王伟和宋子仙。范桃棒答应了。于是他们就在城里立下盟约,然后让昕晚上偷偷溜进城里。武帝听说后非常高兴,立刻下令接受投降。可是简文帝却犹豫不决,好几天都没做决定。这件事后来泄露了,昕却不知道,还按照约定时间进城了。侯景趁机抓住了他,逼着昕再写信给城里的人,说“范桃棒带着几十个人先进去”,侯景想穿着盔甲跟着进去。昕不同意,最后就被侯景杀害了。
昕的弟弟暄,学习不用老师教,文采非常出色,就是太爱喝酒了,一点节操都没有,经常出入达官贵人的府邸,沉迷于酒色,行为举止非常过分。他侄子秀很担心他,就写信给暄的朋友何胥,希望他能劝劝暄。暄知道了这件事后,给秀回信说:
“我看到你信里说我喝酒过量,像孝子一样关心我。我嗜酒已经有五十年了,以前吴国的张长公也特别爱喝酒,我见他的时候他已经六十岁了,还说自己现在喝酒比年轻时还厉害。我现在喝的酒也比以前多了。年纪越大越爱喝酒,只有我和张季舒这样。我现在正和这小子在地下痛快地喝酒呢,你想打断我的兴致吗?以前阮咸、阮籍一起在竹林游玩,宣子也没说什么。王湛擅长玄学,又骑术精湛,武子还说他傻呢。怎么陈留的风气没继承下来,太原的豪气却还在,真是奇怪啊!”
我这人啊,在世上默默无闻,又老又病,跟颜回一样贫穷,也没当上什么大官,要是不天天喝点好酒,还能干嘛去?你总觉得喝酒不好,可我觉得不喝酒才过分呢!想当年,周伯仁渡江,三天两头醉醺醺的,我觉得这不算多;郑康成一口气喝三百杯,我也觉得不算多。不过,喝醉了嘛,有好也有坏。能激发人奋发图强,这是好处;像陶渊明那样醉得不知东南西北,那就是坏处了。我常说,酒就像水一样,能载舟,也能覆舟。所以江谘议说过:“酒就像兵一样,兵可以很久不用,但不能一天不准备;酒可以很久不喝,但不能喝了就不醉。”江公这话说得真好!真是知音啊!咱们可以一起好好聊聊酒了。
你肯定吓坏了,看到我喝醉了,一会儿在侍中家门口摔下马,一会儿又掉进武陵人家里的池塘,到处惹是生非,自己也害怕得要死。不过,就像孔子说的:“我这个人很幸运,要是做了错事,别人一定会知道的。”我这辈子最大的愿望,就是死后墓碑上写着“故酒徒陈君之神道”。有这样的志向,我怎么会害怕像南征的将士一样壮志未酬,像贾谊那样痛哭流涕呢?你看看那些只会处理政务的官员,连酒杯酒壶都不认识,而我呢,一天到晚离不开酒壶酒勺,你到底想跟我一起醒着,还是一起醉着呢?清醒的人多的是,但能像我这样痛快地醉的人可不多啊!快去给我弄个酒窖,我要在那里安度晚年!别再说了,这些事你根本不懂。
陈暄这个人,因为不得志,一直没得到朝廷重用。等到陈天康年间,徐陵当上了吏部尚书,大家都想巴结他,想在他手下做事。陈暄呢,打扮得特不讲究,戴着玉帽子,头发用红布裹着,袍子拖到脚踝,靴子到膝盖,也不去那些达官贵人的府上走动,直接就跑到徐陵那儿去了。徐陵根本不认识他,就让下人把他带下去。陈暄不慌不忙地走出来,一点都不觉得尴尬。然后他就写信讽刺徐陵,徐陵气得够呛。后来,梁元帝还在东宫的时候,就看中陈暄的才华,让他当了学士。元帝当上皇帝后,又提拔陈暄当了通直散骑常侍,经常让他进宫陪着自己游玩宴乐,跟义阳王萧叔达、尚书孔范、度支尚书袁权、侍中王瑳、金紫光禄大夫陈褒、御史中丞沈瓘、散骑常侍王仪这些人一起,算是皇帝的“狐朋狗友”了。
陈暄为人很放荡不羁,自己也把自己当个戏子看待,写文章喜欢玩弄文字游戏,说话也不注意场合。梁元帝虽然很亲近他,但也看不起他。有一次,梁元帝竟然把陈暄倒吊起来,拿刀指着他说:“写首赋,限时完成!”陈暄拿起笔就写,一点也不害怕,还故意跟皇帝开玩笑。后来,梁元帝有点受不了他了,就拿艾草给他做了个帽子,点着火烧他的头发。陈暄头发烧着了,哭着求饶,哭声传到了宫外,可梁元帝还是不放过他。这时,卫尉卿柳庄也在场,赶紧站起来把火扑灭,然后向梁元帝谢罪说:“陈暄没有罪,臣担心陛下玩过头了,所以冒昧求情赦免他。如果有什么冒犯之处,请陛下责罚臣下。”梁元帝一向很尊重柳庄,所以稍微消了消气,下令把陈暄放了,让柳庄坐下。过了几天,陈暄就因为受惊过度而死了。
兰钦,字休明,是北魏中昌人。他从小就果断勇敢,能力超群。宋朝末年,他和父亲兰子云在洛阳,经常在集市上骑着骆驼走街串巷。后来兰子云回到南方,梁朝天监年间,兰钦凭借军功当上了冀州刺史。他既有文才,又能带兵打仗,平定了南方五郡一些部落的反叛,所到之处都恢复了平静。
兰钦这个人,谋略过人,作战勇敢果断,一天能走二百里路,武力值爆表!而且他特别会带兵,手下士兵都对他忠心耿耿,为他卖命。凭借军功,他被封为安怀县男。后来一路升迁,当上了都督、梁州刺史和南秦州刺史,还被封侯。
之后,他征讨梁汉地区,战事平定后,被朝廷加封为智武将军。接着,他又被任命为都督、衡州刺史。还没来得及上任,西魏就攻打南郑,梁州刺史杜怀宝请求他救援。兰钦大败魏军,一路追击到斜谷,几乎全歼了敌军。西魏安定公派人送来两千匹马,请求和解。可兰钦不到一百天的时间里,又两次打败了魏军,威名远扬,震慑了周边国家。朝廷加封他为散骑常侍,并让他汇报工作。
他途径广州时,又打败并俘虏了俚帅陈文彻兄弟。到达衡州后,被加封为平南将军,并改封为曲江县公。他在衡州当官期间,政绩显著,百姓和官员一起上书朝廷,请求为他立碑颂扬他的功德,皇帝也同意了。后来,他被任命为广州刺史。
前任广州刺史新渝侯映之去世后,南安侯恬代理州事,一心想谋取正式的刺史职位。听说兰钦要来广州,恬就贿赂兰钦的厨子,在瓜里下毒,想毒死兰钦。结果兰钦和他的爱妾都中毒身亡了。皇帝听说后非常愤怒,下令用囚车押解恬,并削去他的爵位和封地。
兰钦的儿子夏礼,在侯景攻打历阳时,率领部下拦截侯景,结果兵败身亡。
书里说:陈伯之虽然为人狡猾,但勇猛果敢,能自己打拼出一番事业,他最终获得爵位,是有原因的。等到战乱平息后,他依然没有放弃自己的事业,最终战死沙场,也算是有个好结局了。兰钦呢,一开始像燕雀一样,混迹于世,但最终怀揣着鸿鹄般的志向,一旦得到重用,就挥师北上,直捣伊洛地区。一路势如破竹,攻城略地,虽然最终因为时运不济而失败身亡,但他所取得的成就,也足以令人称道。兰钦作战勇猛,职位并非虚授,最终却惨遭毒杀,真是天命难违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