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镇恶,是北海人,祖上厉害着呢!他爷爷王猛,在苻坚手下当大官,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他爸王休,当过河东太守。王镇恶生在五月,按老规矩,这月份出生的孩子不吉利,家里想把他过继给远房亲戚。他爷爷王猛却说:“这孩子可不一般!当年孟尝君也是五月生的,照样成了齐国的宰相,这孩子将来也能光宗耀祖!”所以给他取名叫镇恶。王镇恶十三岁那年,苻坚败了,他就寄住在渑池人李方家里。李方对他特别好。王镇恶跟李方说:“要是我将来遇到明主,做了万户侯,一定会好好报答你!”李方说:“你可是丞相王猛的孙子,这么有本事,还怕不富贵吗?到时候能让我当个县令就知足了。”

后来,王镇恶跟着叔父王曜回了晋朝,在荆州住了下来。他平时爱读些诸子百家的书和兵书,喜欢谈论国家大事。虽然骑射不是他的强项,但是为人果断,很有决断力。宋武帝刘裕打广固的时候,王镇恶是天门郡临澧县的县令。有人向宋武帝推荐了他,武帝召见了他,一聊之下,觉得他很不一般,就留他在宫里住了一夜。第二天,武帝对身边的官员说:“王镇恶是王猛的孙子,真是将门虎子啊!” 就把他提拔到前部贼曹这个职位。后来,王镇恶在抵抗卢循的叛乱中立了大功,被封为博陆县五等子。

汉武帝打算攻打刘毅,就对镇恶说:“如果你要参与攻打西楚,我给你一百艘战船当先锋。” 等到西征的时候,武帝就让镇恶当参军事,让他率领龙骧将军蒯恩,带着一百艘战船先出发。

镇恶领命后,立刻日夜兼程,在江陵城附近大张旗鼓,声势浩大,好让刘毅听到消息。刘毅信以为真,完全没想到自己会被偷袭。镇恶距离江陵城还有二十里的时候,就下船步行前进,蒯恩的军队走在前面,镇恶的部队紧随其后,每艘船上只留下几个人看守,并在岸边插上旗帜,敲响战鼓。镇恶对留守船上的人说:“等到我们快要到城下的时候,你们就要严厉地按照命令行事,装作后面有很大一支军队的样子。还要派人到后面去,把江边的船只烧掉。”

镇恶直接率军攻打城池,守城的士兵和百姓都以为是刘毅的军队来了,一点儿都没怀疑。快要到城下的时候,碰到了刘毅的先锋将领朱显之,朱显之骑马飞奔过来询问刘毅在哪儿,士兵回答说:“在后面呢!” 可是等到了军队后面却没看到刘毅,又看到江边的船只都被烧了,而且鼓声震天,这才知道不是刘毅的军队,于是赶紧骑马回去告诉刘毅,让他赶紧关闭城门。

镇恶也快速冲进城里,趁着风势放火,烧掉了城南门和东门。他还派人拿着皇帝的诏书、赦免令以及武帝亲笔信,一共三封,给刘毅看,刘毅却把信都烧了,根本不看。城里的人也不相信皇帝亲自来了。等到双方短兵相接,镇恶的士兵和刘毅的部下,很多都是父子兄弟、亲戚朋友,边打仗边说话,他们知道了汉武帝在后面,士气就涣散了。

一开始,刘毅平时骑的那匹马在城外没进城,当时情况紧急,没有马骑,他就让儿子刘肃给他牵马,刘肃却不给。朱显之说:“别人要杀你父亲,你却还心疼你的马,你跑哪里去?” 于是抢过马给了刘毅,刘毅就从城东门逃到牛牧佛寺自杀了。镇恶身上中了五箭,手里拿着的槊都给弄断了。江陵城攻下后二十天才等到大军到来,因为这次战功,镇恶被封为汉寿县子。

话说皇上要北伐,派他当镇西谘议,还让他当龙骧将军,带头冲锋陷阵。临走的时候,前将军刘穆之对他说:“当年晋文王把蜀地交给邓艾,现在也把关中托付给你了,你可得好好干!” 他当时就豪气冲天,说:“我们这些人都靠着皇上提拔重用,现在咸阳还没拿下,我发誓不回江东!要是三秦之地平定了,皇上却没赏赐你,那也是你的责任!”

他一进敌人的地盘,打仗就特别顺利,虎牢关和柏谷坞都被他攻破了。到了渑池,他还去看望老朋友李方。他进门就见到李方的母亲,给了她很多礼物,还当场把李方任命为渑池县令。李方这小子,直接就占据了潼关。可问题是,军队缺粮了,他就亲自跑到弘农去催收粮食。老百姓们纷纷送来粮食,军队的问题解决了。

一开始,皇上跟他说好,要是攻下洛阳,得等大军一起行动,不能轻举妄动。结果,他带兵到了潼关,被伪大将军姚绍给挡住了,进不去,赶紧派人给皇上求救,要粮要援兵。那时候,皇上的军队到了黄河边,魏军的兵马就屯在河岸上,寸步难行。皇上指着河对岸的魏军,对派去的人说:“我明明下令不许深入,你看岸上这么多兵,怎么派兵过去?”

他那边收到了老百姓送来的粮食,姚绍又死了,伪抚军将军姚赞接替姚绍守着险要的地方,兵力还很强大。皇上到了湖城,姚赞就撤退了。大军到了潼关,大家商量着怎么进攻。他就提议,带水军从黄河进入渭河,一直到渭桥。他坐的都是蒙冲这种小船,船上的人都在船舱里,从渭河往上游走,船外根本看不到人。北方人平时没见过这种船,都觉得很神奇,以为是神仙来了。

到了渭桥后,他让士兵吃完饭,就弃船登岸。渭河水流湍急,船都顺着水流漂走了。他安慰士兵说:“这里是长安城北门外,离家万里,船和粮食都漂走了,咱们只能拼死一战,才能立下大功!” 说完,他就带头冲锋陷阵。

好家伙,直接打进长安城了!城里头六万多户人家呢,镇恶这小子刚开始还算不错,安抚那些新投降的人,纪律也挺严明的。在灞上迎接的时候,武帝夸他:“你啊,真是成就我霸业的大功臣!”镇恶谦虚地说:“这都是您的英明领导,还有各位将军的共同努力。”武帝哈哈一笑:“你这是想学冯异那样的谦虚吗?”

那时候关中地区可是富得流油,但镇恶这人心眼儿坏得很,贪得无厌,搜刮来的金银财宝、子女玉器,那简直数都数不清!可皇帝看在他立了大功的份上,也就睁一只眼闭一只眼了。后来有人告密说,镇恶藏着姚泓以前用的那辆豪华马车,好像另有图谋。皇帝就派人暗中查探,结果发现镇恶把马车上的金银饰品都拆下来了,马车本身则扔在墙边,皇帝这才放心。

皇帝把自己的二儿子,桂阳公义真,留下来当安西将军,兼任雍州和秦州刺史,镇守长安。至于镇恶,就让他当征虏将军,再兼任安西司马和冯翊太守,主要负责边防。

大军打完仗回师的时候,赫连勃勃又来进攻北地。义真派中兵参军沈田子去抵挡。敌军太强大了,田子就退到刘因堡,派人回去报告镇恶。镇恶跟田子的使者说,对安西长史王修说:“他把十岁孩子一样的人交给我们,我们应该一起想办法尽全力,现在拥兵不进,贼寇怎么平定呢?”然后使者把这话带回去告诉了田子,田子吓得不轻。王猛辅佐苻坚的时候,北方人都把他比作诸葛亮。攻入关中的功劳,镇恶又是首功,当时人们都很忌惮他。田子在峣柳打胜仗,威震三辅地区,但是他和镇恶又争功。武帝要回去了,留下田子跟镇恶,私下跟田子说:“钟会没能成功造反,是因为有卫瓘等人。俗话说得好:‘猛兽不如群狐。’你们十多个人,有什么好怕王镇恶的。”所以这两个人一直互相猜忌。

当时镇恶的军队在泾河边上,他和田子一起到傅弘的营地,田子请求屏退左右,就在帐篷里杀了镇恶,还杀了镇恶的哥哥基、弟弟鸿、遵、深,以及堂弟昭、朗、弘,一共七个人。傅弘赶紧跑去报告义真。义真带着王智、王修,穿着盔甲登上横门查看情况。一会儿田子来了,说镇恶造反了。王修抓住田子,就地把他杀了。这一年是义熙十四年正月十五日。后来追赠田子左将军、青州刺史的官职。等到皇帝受命称帝后,又追封他为龙阳县侯,谥号为“壮”。他的爵位传到曾孙睿,到齐朝受禅让,爵位就取消了。

朱龄石,字伯儿,是沛郡沛县人。他家世世代代都是武将,他的伯父宪和斌都是西中郎将袁真的部下。桓温攻打袁真在寿阳,袁真认为宪兄弟暗中跟桓温勾结,就把他们杀了。朱龄石的父亲绰逃到桓温那里。寿阳城破,袁真已经死了,绰竟然挖开棺材鞭尸。桓温很生气,要杀了他,桓温的弟弟冲求情才让他免死。绰感激桓冲的救命之恩,像对待父亲一样侍奉桓冲。后来官至西阳太守、广平太守。等到桓冲去世,绰悲痛过度,吐血而死。

老龄石年轻的时候就喜欢舞刀弄枪,一点也不安分守己。他舅舅,淮南蒋家的人,是个没啥本事的人。龄石就让他舅舅整天躺在床上听他使唤,然后拿张小小的剪纸,贴在他舅舅枕头上,再用小刀子远远地扔过去,大概八九尺的距离,百发百中!他舅舅被龄石吓得够呛,从此以后哪还敢造次。他舅舅头上长了个大瘤子,龄石趁他睡觉的时候偷偷地把瘤子割掉了,结果他舅舅就死了。

武帝攻下京城后,任命龄石为建武参军。有一次军队打到江乘准备开战,龄石说自己世世代代受桓氏的恩惠,不能用刀兵相向,请求留在军队后面。武帝觉得他说的有道理,就同意了。后来龄石被任命为镇军参军,又升迁为武康县令。武康县有个叫姚系祖的恶霸,专门干抢劫的勾当,郡县官吏都怕他,不敢去抓他。龄石到了武康县后,先假装和他关系很好,然后把他请来当参军。姚系祖仗着自己人多势众,就大大咧咧地来了。结果龄石当场把他杀了,并且抄了他的家,把他的兄弟都杀了,从此这一带就太平了。后来龄石升任中兵领。龄石不仅武艺高强,而且还擅长处理政务,武帝对他非常信任,委以重任。在平定卢循的叛乱中,龄石立下了大功,被封为西阳太守。

公元413年,刘裕把何无忌调到益州当刺史,让他当元帅去打蜀国。一开始,刘裕跟何无忌偷偷商量着怎么进攻,说:“刘敬宣前几年从黄武打蜀国,没啥战果就撤兵了。蜀贼肯定以为我们这次会走水路进攻,他们会料到我们出其不意地走内水路,所以肯定会派重兵守着涪城,防备我们从内路进攻。如果我们也去黄武,就正中他们的下怀了。现在,我们大军从外水路攻打成都,再派少量部队佯攻内水路,这就是用兵的妙计啊!” 但刘裕担心消息走漏,蜀贼提前知道他们的计划,所以还另外写了一封密信交给何无忌,信封上写着“到白帝城再打开”。虽然军队已经出发了,但具体怎么打,还得等到了白帝城再看信。到了白帝城,打开信一看,上面写着:“所有军队都从外水路攻打成都;臧熹、朱枚你们从内水路攻打广汉;派一些精兵强将乘坐十多艘轻便战船,从内水路佯攻黄武。”

谯纵果然在内水路设防,派他的大将谯道福驻守涪城,又派秦州刺史侯晖、仆射谯诜等人驻扎在彭模,在水边筑城防御。公元414年六月,何无忌到了彭模。七月,何无忌率领刘钟、蒯恩等人攻打北城,杀了侯晖和谯诜。朱枚攻打广汉,又打败了谯道福的另一支军队。谯纵逃到涪城,巴西人王志把他杀了,还抓到了谯道福,在军营门口把他给斩了。刘裕要打蜀国,需要选一个能当元帅的人,他就选择了何无忌。很多人觉得何无忌名气还不够大,担心他办不成这事儿,议论纷纷的,但刘裕没听他们的。他把一半的大军和精兵强将都给了何无忌。臧熹是敬皇后的弟弟,也听何无忌指挥。等打胜仗了,大家都佩服刘裕识人,也佩服何无忌办事能力强。因为平定蜀国的功劳,何无忌被封为丰城侯。

公元418年,桂阳公义真被征召,刘裕就让何无忌当雍州刺史,负责关中地区的军事。何无忌到了长安,义真才出发。结果义真在青泥被击败,何无忌也带着城里的人逃跑了,最后被杀害了。后来,他的孙子继承了他的爵位,齐朝受禅,国号被取消了。

龄石的弟弟超石,也是个非常果敢的人。虽然出身将门,兄弟俩却都爱好书信往来,清闲得很。桓谦当了卫将军,超石被任命为行参军。后来,超石做了武帝的徐州主簿,负责收殓桓谦的遗体,亲自操办丧葬事宜。义熙十二年,北伐的时候,超石担任先锋,深入黄河。当时,士兵们沿着河南岸拉起百丈长的绳索。如果有谁试图渡过黄河到北岸,就会被魏军杀掉或俘虏。皇帝就派白直队主丁旿率领七百人和一百辆战车到河北岸摆成“却月阵”,两翼都紧贴着河岸,每辆战车配备七个士兵。事情办完后,就竖起一根长长的白色旗杆。魏军不明白这是什么意思,没敢轻举妄动。皇帝先命令超石率领两千人做好戒备,等白旗杆竖起来后,超石就率军过去,还带了一百张大弩,每辆车上增加二十个人,并在战车上设置了拒马。魏军看到营寨已经建立起来,就上前来包围营寨。超石先是用弱弓小箭射他们,魏军从四面八方涌来。魏明元帝又派南平公长孙嵩率领三万骑兵猛攻营寨,这时,一百张大弩一起发射。魏军人多势众,大弩也无法抵挡。超石一开始出发的时候,另外还带了上千张长矛和许多大木槌,他把长矛砍断三四尺长,用木槌敲打,一击就能穿透三四个敌人。魏军抵挡不住,溃败了。大军攻克蒲坂,超石被任命为河东太守。后来又升任中书侍郎,被封为兴平县五等侯。关中发生战乱,皇帝派超石去河洛地区慰问将士,他和龄石兄弟俩最终都死在了赫连勃勃手里。

毛修之,字敬文,是荥阳阳武人。他的祖父武生和伯父璩都做过益州刺史。他的父亲瑾做过梁州和秦州刺史。毛修之在桓玄手下当屯骑校尉,跟着桓玄一起西逃。桓玄想逃到汉川,毛修之却诱骗他进入蜀地。冯迁在枚洄洲斩杀了桓玄,这是毛修之的功劳。宋武帝任命他为镇军咨议,后来又升为右卫将军。因为他参与了杀害桓玄的计划,而且他的父亲和伯父都在蜀地,宋武帝想把他拉拢过来作为外援,所以多次提升他的爵位。

他爹朱瑾被谯纵杀了,皇上就封朱修之为龙骧将军,给他配兵,让他赶紧去支援。当时益州刺史鲍陋不愿意出兵讨伐,朱修之就把情况报告给了皇上,皇上就命令冠军将军刘敬宣去打蜀地,结果没啥功劳就回来了。谯纵就趁机把朱修之他爹和家人的灵柩送了回来,朱修之也跟着一起回来了。

后来刘毅西去镇守江陵,任命朱修之为卫军司马、南郡太守。虽然朱修之是刘毅的手下,但他跟皇上关系很好,刘毅失败后,皇上也没怪罪他。那会儿皇上派朱龄石去打蜀地,朱修之就一直请求皇上让他去。皇上担心朱修之去了蜀地会滥杀无辜,而且蜀地老百姓跟毛氏家族有仇,到时候肯定会拼死抵抗,所以就没同意。朱修之不信鬼神,走到哪儿就把那儿的土地庙都给烧了。蒋山庙里有好牛好马,他也都抢走了。后来他官越做越大,做到相国右司马,代理司州的事务。他在洛阳驻守的时候,修建城墙工事。武帝来了以后,看到他干得不错,赏赐了他很多衣服和珍宝,当时人们估算这些东西价值两千万。王镇恶死了以后,朱修之接替他当了安西司马。桂阳公义真战败被赫连勃勃抓了,后来赫连昌被灭了,义真就投降了魏国。朱修之在洛阳的时候,很尊敬嵩山上的道士寇谦之。寇谦之深受魏太武帝的信任和保护,所以才能活下来。朱修之曾经用羊羹招待魏国的尚书,尚书觉得味道特别好,就献给了太武帝,太武帝非常高兴,就封朱修之为太官令,对他很宠爱,后来又升他为尚书、光禄大夫,封他为南郡公,太官令和尚书的职位都保留着。

后来朱修之被俘虏到了魏国,也受到了魏国的宠信。朱修之问朱修之,南朝现在当权的是谁,朱修之回答说殷景仁。朱修之笑着说:“我以前在南方的时候,殷景仁还小呢,我回去算账的时候,直接提着鞋就到他家门口了!”好几年他都不敢问家里的消息,很久以后才打听。朱修之把情况都告诉了他,还说:“你儿子元矫很懂事。”朱修之悲从中来,说不出话,直勾勾地看了很久,才长叹一声说:“唉!”从那以后,他就再也不提家里的事了。一开始,北方来来往往的人说朱修之劝魏国侵略边境,还教他们南方的礼仪制度,文帝很怀疑,还责备了他。朱修之回来以后,把事情的原委都解释清楚了,皇上才相信了他。朱修之在魏国娶了很多妻妾,儿女很多,最后死在了魏国。

孙惠素,在齐国当了个少府卿。这人特别孝顺他娘,他母亲去世服丧期满后,他还特意重新修缮了他母亲住过的房间,包括床、帐子、屏风、帷幕等等。每个月十五这天,他都会对着母亲的帷帐哭泣,旁人都被他感动得不行,他一辈子都这样。孙惠素办事能力很强,但为人比较清廉刻板。有一次,朝廷下令要买一千二百斤铜官碧青来给皇帝画画用,花了六十五万钱。有人就诬陷孙惠素从中贪污受贿,武帝一听就火了,下令让尚书省的人去查。查出来这批铜官碧青实际价值才二十八万多,相关部门就奏报说孙惠素该死,结果孙惠素就被处死了。死后家里一贫如洗,后来武帝才知道他是冤枉的,后悔不已。

傅弘之,字仲度,是北地泥阳人。傅家以前是灵州的,汉朝末年灵州失守了,他们家就搬到冯翊,冯翊设立了泥阳和富平两个县,灵州被废除了,所以傅家就都属于泥阳县了。到了晋武帝太康三年,灵州县又重新设立了,傅家本该又属于灵州,但傅弘之的高祖傅祗,曾做过晋朝的司徒,后来被封为灵州公。他不想被封在自己的老家,所以傅祗一家就继续留在泥阳。傅弘之的曾祖傅畅,当过秘书丞,后来死在了石勒手里。傅畅生了个儿子叫傅洪。晋穆帝永和年间,石勒后代作乱,傅洪渡过长江。傅洪生了梁州刺史傅歆,傅歆生了傅弘之。傅弘之从小就很有气概,很有抱负,官做到太尉行参军。宋武帝北伐的时候,傅弘之跟扶风太守沈田子等人率领七支军队从武关进入敌境。傅弘之从小就擅长骑马,他在姚泓的驰道上骑马玩耍,姿态非常潇洒,几千个羌胡人都看着呢,都夸他骑得好。后来他被留在了桂阳公义真手下,当雍州中从事史。等到义真东归的时候,赫连勃勃倾尽全力追赶,双方在青泥展开大战,傅弘之亲自披挂上阵,气势逼人,但最终军队战败,他被俘虏了。敌人见天寒地冻的,就把他衣服扒光了,傅弘之一边骂着一边被杀害了。

朱修之,字恭祖,是义阳平氏人。他曾祖朱焘,是晋朝的平西将军;他祖朱序,是豫州刺史;他父亲朱谌,是益州刺史。

一开始,谢灵运当了个州里的主簿,后来在宋文帝元嘉年间,一路升迁,做到司徒从事中郎这个职位。宋文帝对他说:“你曾祖父以前是王导丞相手下的中郎,你现在又是王弘手下的中郎,可以说是没给你祖上丢脸啊!” 后来,谢灵运跟着右军将军到彦之北上征讨。到彦之从河南撤兵回去了,谢灵运留下来驻守滑台,结果被魏将安颉给包围了。

粮食吃光了,将士们甚至开始熏老鼠来吃。谢灵运被围困了很久,他母亲一直非常担心他,忧心忡忡。突然有一天,她竟然乳汁涌出,她哭喊着告诉家人说:“我年纪这么大了,早该没有奶水了,现在却这样,我的儿子肯定要出事了!” 果然,魏军就在那天攻破了滑台,谢灵运被俘虏了。

太武帝看重修之坚守边疆的忠义,任命他做了云中镇将,还把宗室的女儿嫁给了他。修之暗地里却一直想着回南方,他老婆对此很怀疑,经常哭着对他说:“我看你心里根本就没打算长待在这儿,为什么不把实情告诉我?咱们夫妻之间应该坦诚相待啊!”修之很欣赏妻子的忠义,但还是没告诉她实情。

后来,太武帝攻打冯弘,修之和他的同乡邢怀明一起跟着去了。当时有个叫徐卓的人也投奔了魏国,后来又想偷偷率领南方的老乡起事,结果事情败露被杀了。修之和邢怀明害怕受到牵连,就一起逃到了冯弘那里,但是冯弘并没有好好待他们。

他们在那儿待了一年,碰巧宋国的使者来了。修之以前的名声很大,宋朝皇帝下诏召见了他,并且立刻任命他为官。宋国非常重视这道圣旨,还称呼修之为“天子边人”,可见对他的重视。等修之见了圣旨,表达了敬意之后,宋国才正式礼待他。

当时魏国多次攻打黄龙,冯弘派使者向宋国求救,修之就利用皇帝的诏书劝说并派遣了使者。他们乘船出海,还没到东莱,船的舵就坏了,风又很大,船上的水手担心船会往北漂,就放下很长的绳子,把船拉正了。水手们看到天上飞着鸟,就知道离海岸不远了。一会儿工夫就到了东莱。到了东莱之后,他被任命为黄门侍郎。

孝武帝即位后,修之多次升迁,先后担任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还被加封为都督。修之的政绩以宽简著称,百姓都很拥戴他。后来荆州刺史南郡王义宣造反,下令让修之带兵。当时雍州正闹饥荒,修之表面上答应了义宣,暗地里却派人向孝武帝陈述实情。孝武帝很欣赏他的做法,任命他为荆州刺史,还加封为都督。

义宣听说修之没响应他,就又任命鲁秀为雍州刺史,攻打襄阳。修之命令士兵截断了马鞍山道路,鲁秀无法前进,只好撤退。修之率领军队攻打江陵,竺超已经抓住了义宣。修之到达后,在监狱里杀了义宣。因为这次战功,他被封为南昌县侯。

他做人清廉俭朴,那么多城池送来的礼物,一样都没收。只有蛮族人送来的供奉,他都收下,然后就和幕僚们赌博输光了,自己一分钱也没留下。离开州府的时候,也是干干净净,两袖清风。算算他在州里当官的这些年,就连平时用的油和私人的牛马的草料,都是用的公家的,他后来还用六十万私钱把这些都补上了。他为人节俭刻薄,对亲情也淡薄得很,他姐姐在老家,又饿又冷,他身为刺史,却从来没有接济过。有一次他去看姐姐,姐姐特意做了些粗茶淡饭款待他,想以此刺激他。他就说:“这可是穷人家的好饭菜,吃饱了就好。”之前,新野的庾彦达当益州刺史的时候,还把姐姐接到州府,好吃好喝地供养着,还分给他一部分俸禄,当时西边的人都称赞他呢。

后来,他升任左户尚书、领军将军。到了建邺,牛车突然受惊,他从车上摔下来,脚给摔断了。他就辞去了尚书的职务,改任崇宪太仆,还加封特进、金紫光禄大夫。因为脚伤严重,走不动路,朝廷特地给他安排了人伺候。最后他去世了,被追谥为贞侯。

王玄谟,字彦德,是太原祁县人。他六世祖王宏,曾做过河东太守、绵竹侯。因为跟从叔王允一起参与了叛乱,所以丢了官职,跑到北方的新兴居住,后来又当了新兴、雁门太守。他自己的自序里是这样写的。他爷爷王牢,在慕容氏政权当过上谷太守,跟着慕容德住在青州。他父亲王秀,早早就去世了。

王玄谟从小就和其他孩子不一样,他爹王蕤很会看人,经常笑着说:“这孩子气势非凡,很有当年太尉谢安的风范啊!”后来宋武帝在徐州当政,就把他招来当幕僚,一聊就觉得这孩子与众不同。少帝时期,谢晦担任荆州刺史,就请王玄谟去当南蛮行参军和武宁太守。后来谢晦兵败,王玄谟因为没当主帅,也就没受牵连。

元嘉年间,王玄谟被任命为长沙王刘义欣的镇军中兵参军,还兼任汝阴太守。他经常向皇上献计,要主动出击北方。皇上跟殷景仁说:“听王玄谟的计划,感觉都能像当年霍去病一样,打到漠北去封狼居胥了!”后来他又当了兴安侯刘义宾的辅国司马和彭城太守。刘义宾去世后,王玄谟上奏朝廷,说彭城地处要冲,水陆交通便利,应该让皇子来管理这里,于是孝武帝就派他镇守彭城。

等到朝廷准备大规模北伐的时候,王玄谟被任命为宁朔将军。军队的前锋部队过了黄河,由辅国将军萧斌统帅。军队到达碻磝(今河南省滑县),王玄谟就带兵攻打滑台,围城两百多天。魏太武帝亲自带兵来救援,号称百万大军,锣鼓声震天动地。王玄谟带的兵虽然不多,但武器装备精良,但他过于自信,滥杀无辜,导致将士离心离德。

一开始围城的时候,城里有很多茅草屋,士兵们想用火箭烧掉它们,王玄谟却说:“这样会损耗我们的兵力!”不同意。城里的人就把茅屋拆了,挖地做成地窖。后来魏军救援部队快到了,士兵们建议用车辆筑起营垒,王玄谟还是不同意。将士们都对他怨声载道。他还倒卖物资,一块布要价八百个梨,这更让他失去了人心。

等魏太武帝的军队到了,王玄谟就带着部队偷偷跑了,手下士兵几乎都逃散了。萧斌想杀了他,沈庆之极力劝说:“魏太武帝威震天下,手下有百万大军,王玄谟怎么可能抵挡得住?杀了战将只会削弱我们的实力,这不是好办法!”萧斌这才作罢。

话说王玄谟刚开始以为自己要被杀了,梦见有人告诉他:“念诵《观世音菩萨》一千遍就能免死。”王玄谟在梦里说:“这怎么可能做到啊!”但还是有人教他念诵,醒来后他就开始念,竟然真的念完了。第二天要处斩的时候,他还一直在念诵。突然传来了赦免的命令,朝廷派江夏王刘义恭代替他,担任征讨都督,因为碻磝和沙城都守不住了,所以把他召回。结果在撤退途中被魏军追上,大败,王玄谟还被流矢射中了胳膊。正月二十八,他终于回到了历城。

义恭给玄谟写信说:“听说你因为失败反而获得了成功,手臂上的金创,是不是金印的征兆啊?”

元凶篡位后,任命玄谟当冀州刺史。后来孝武帝讨伐叛贼,玄谟就派济南太守垣护之他们带兵去支援。事情平息后,玄谟被提升为徐州刺史,还加封都督。

后来,南郡王义宣和江州刺史臧质造反,朝廷任命玄谟为辅国将军,让他当先锋去南方平叛,还升他为豫州刺史。玄谟很快就赶到战场,大败义宣和臧质的军队。之后,玄谟又加封都督,被封为曲江县侯。

可是,中军司马刘冲之却向孝武帝告状,说玄谟在梁山和义宣暗中勾结。虽然查无实据,但皇帝心里还是有点疙瘩,解不开。于是,就让有关部门弹劾玄谟隐瞒了从叛军那里缴获的财物,并且虚报战功。结果,玄谟和徐州刺史垣护之都被免官了。

没过多久,玄谟又被任命为宁蛮校尉、雍州刺史,还加封都督。雍州有很多外来移民,玄谟上奏说,他管辖的那些侨郡没有固定的领土,新旧户籍混乱,赋税收不上来,建议把这些郡县合并起来。朝廷批准了他的建议。于是,玄谟就合并了一些郡县,从此方便多了。但是,当时老百姓并不乐意改户籍。

那一年,玄谟又下令,凡是九品以上的官吏都要纳税,让贫富一起承担。这搞得大家怨声载道,民间还谣传玄谟要造反。当时柳元景掌握大权,他的弟弟柳僧景是新城太守。柳元景利用自己的权势,命令雍州南阳、顺阳、上庸、新城等郡同时出兵讨伐玄谟。

玄谟保持镇定,让军民安心,以消除大家的疑虑。他还赶紧给孝武帝写信,详细解释了事情的来龙去脉。皇帝知道这是个误会,就赶紧派使者吴喜公去安慰玄谟,还回信说:“玄谟你奏章写得清清楚楚,七十多岁的老头子造反图什么呢?这事真是让人发笑,想来也足以让你眉开眼笑了。”玄谟为人严肃,很少笑,所以大家说玄谟的眉头一直没舒展过,皇帝这封信是在拿他开玩笑呢。

话说颜元之后来当上了金紫光禄大夫,还管着太常寺的事儿。等到要修建明堂的时候,他又以本官的身份兼任起部尚书,还兼管着北选(选拔官员)。当时的孝武帝,特别喜欢戏弄大臣,给每个人都起了个外号。胡子多的大臣,他就叫人家“羊”,什么高矮胖瘦的,都有对应的绰号。颜师伯牙齿稀疏,就被叫作“齴”(kū);刘秀因为太抠门,就被叫作“老悭”(吝啬鬼)。

黄门侍郎宗灵秀身材高大壮实,行动起来很吃力。每次上朝,孝武帝都会在座位上赏赐宗灵秀衣服、器皿和食物,前前后后地给他东西,就等着他谢恩的时候,故意让他磕头摔倒,以此取乐。他还让人刻了木头雕像,是宗灵秀他爹光禄勋宗叔献的像,然后送去宗灵秀家里的听事(客厅)里摆着。柳元景、垣护之虽然都是北方人,但孝武帝却偏偏叫颜元之“老伧”(粗俗的人)。这些外号,就连各地送来的奏章里也这么写。孝武帝还曾经为颜元之写过一首《四时诗》:“堇茹供春膳,粟浆充夏餐,瓟酱调秋菜,白醝解冬寒。” 他还特别宠爱一个叫白主的昆仑奴,经常带着他身边,还让他用棍子打大臣们。从柳元景以下的大臣,都挨过他的打。

颜元之后来调任徐州刺史,还加封了都督。当时北方闹饥荒,他就拿出自己家十万斛粮食和一千头牛赈济灾民。孝武帝驾崩后,颜元之和其他的大臣一起被顾命(受遗诏辅佐少帝)。当时朝政很混乱,颜元之为人正直,又很严厉,得罪了不少人,于是就被调到青州和冀州当刺史,还加封了都督。后来少帝杀了颜师伯、柳元景等人,变得越来越暴虐,甚至还派兵去征讨颜元之。颜元之的子侄都劝他装病躲起来,但他却说:“逃避危险苟且偷生,这是违背了侍奉君主的原则啊!况且我深受先帝的恩惠,更不能退缩!” 于是他去了,多次上书劝谏,还哭着请求少帝从轻发落,以安抚百姓,结果把少帝气得够呛。

明帝登基后,对玄谟更加礼遇。当时天下各地都在造反,玄谟作为水军先锋南下平叛,因为腿伤还没好利索,就允许他乘坐车子出行。没多久,他就升任车骑大将军、江州刺史,和司徒建安王休仁一起驻守赭圻,还赏赐了他诸葛亮当年穿过的筩袖铠甲。不久之后,他又被任命为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兼任护军将军,之后又升迁为南豫州刺史,并加封都督。他八十二岁去世,谥号庄公。

他的儿子玄深早逝,孙子玄缋继承了爵位。玄深的弟弟玄宽,在泰始年间担任随郡太守。碰上天下大乱的时候,他父亲玄谟在建邺,玄宽就放弃了太守的职位,自己回建邺去了。因为母亲在西边,被叛军抓走了,他就请求往西边走,结果他一路打过去,攻破了随郡,救出了母亲。事情平定后,明帝很欣赏他,还命人给他画了画像。齐永明元年,他做了太常,因为在家中杀牛,被免了官。后来死的时候官职是光禄大夫。

玄宽的弟弟玄瞻,字明远,又一个字叫叔鸾。他性格傲慢,不拘小节,喜欢评论别人。在宋朝的时候,他在王府当参军。有一次他去拜访刘彦节,直接就爬上床说:“您是公孙,我是公子,咱们俩推心置腹,只有我们两个人。”刘彦节表面上还应付他,心里其实很不高兴。齐豫章王嶷年轻的时候,和玄瞻是好朋友。玄瞻经常等王嶷发表高论,有一次齐武帝在床上睡觉,玄瞻对王嶷说:“帐里的人也跟着主人的作息时间睡觉起床呢。”王嶷说话的时候,突然问王景文他哥哥王楷贤愚如何,比得上殷道矜吗?玄瞻说:“你怎么又说起别人的哥哥来了?”武帝笑着说王嶷的小名阿王:“你哥哥愚笨,怎么突然冒出王参军这句话来?”玄瞻说:“我怕像你一样来谈论。”武帝心里记恨着,但表面上没表现出来。后来玄瞻官至黄门侍郎。到了齐建元初年,玄瞻担任永嘉太守,上朝的时候跪拜的礼仪不到位。武帝知道了,把他召进东宫,然后把他交给廷尉处死。武帝还让手下人告诉高帝说:“父亲受辱,儿子就该死。王瞻傲慢朝廷,我已经把他抓起来了。”高帝说:“这算什么大事。”等到听说玄瞻已经死了,就默默无语了。

玄谟他弟弟玄象,当的是下邳太守。这哥们儿特别喜欢盗墓,挖坟掘墓,简直是地里没个完好的棺材。 有一次,城里有个小小的坟墓,坟头都平了,几乎看不出来。每天太阳一出来,人们都能看到一个年轻女子站在坟头上,可走近了仔细一看,人又没了。有人把这事儿告诉了玄象,玄象一听,立马就让人把坟挖开了。

结果,还真找到一口保存完好的棺材,里面有好多金蚕和铜人,足足有上百个。打开棺材一看,里面躺着一个二十来岁的女子,长得跟活人似的,漂亮极了! 这女子开口说话了:“我是东海王家的女儿,应生,这些财宝都是我的陪葬品,求求你们别伤害我!” 这女子的胳膊上戴着玉镯子,那些盗墓的家伙竟然把她的胳膊砍下来,就为了抢那玉镯子! 结果,女子当场就死了。 玄谟当时是徐州刺史,他把这事儿报告给了朝廷,玄象因此丢了官。

玄载,字彦休,也是玄谟的弟弟。他父亲叫蕤,曾经做过东莞太守。玄载在宋朝做官,后来当上了益州刺史。 后来沈攸之造反,玄载就起兵反抗,还把自己的忠心献给了齐高帝,被封为鄂县子。齐建元元年,他当上了左户尚书。永明四年,他做了兖州刺史,后来死在了任上,死后被追封为“烈子”。

玄邈,字彦远,在宋朝当官,做到青州刺史。后来齐高帝萧道成镇守淮阴的时候,宋明帝对他起了疑心,萧道成就跑到北方去投靠北魏,还派人给玄邈写信,想拉拢他。

玄邈的长史,叫房叔安,站出来说:“那些普通老百姓,就算只吃一顿饭,也会记得别人的恩情,更何况是咱们这种当官的?将军您现在位高权重,享受着君臣之间的恩义,怎么能无缘无故地抛弃忠义呢?青州的老百姓宁愿跳海自杀,也不会跟着将军您去的!”玄邈听了房叔安的话,心里就安定下来了。他又派房叔安去建邺(今南京),把萧道成想叛变的事告诉了宋明帝。萧道成在路上把房叔安抓住了,还逼问玄邈的奏章。房叔安回答说:“我家大人是给皇上上奏章,可不是给将军您上奏章。再说,我说的都是对国家有利,对将军您没好处的事,您没必要问我。” 有人建议萧道成杀了房叔安,萧道成说:“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主子,这没什么好责怪的。”

玄邈卸任回朝,萧道成在路上想拦截他,玄邈带兵直接过去了,一点也不怕他。回到京城后,玄邈向宋明帝报告了萧道成有反叛意图的事,萧道成对此也没什么怨恨。后来宋明帝去世后,萧道成当了皇帝,他提拔玄邈当了骠骑司马、泰山太守。玄邈很害怕,但萧道成对他还是像以前一样好。后来玄邈又升迁为西戎校尉、梁州刺史、南秦州刺史,还被封为河阳县侯,他和弟弟同时做了地方长官。

齐建元年间,一个叫李乌奴的叛匪在梁州作乱。玄邈派人假装投降李乌奴,告诉他:“齐王兵力薄弱,还带着两个心爱的妾室跑了。”李乌奴信以为真,轻兵去攻打州城,结果被玄邈的伏兵打败了。萧道成听说后说:“玄邈果然没让我失望!” 延兴元年,玄邈被任命为中护军。宋明帝派玄邈去江州杀害晋安王子懋,玄邈极力推辞,不肯去。后来,又派他去广陵捉拿安陆王子敬,玄邈没办法,只好奉命行事。建武年间,玄邈在中护军任上去世,死后被追赠为雍州刺史,谥号壮侯。

房叔安,字子仁,清河人。萧道成当皇帝后,很欣赏他的忠义,当时他担任益州司马、宁蜀太守,萧道成就把他提升为前将军。正准备让他去梁州任职,结果房叔安病死了。萧道成感叹道:“叔安的节义,在古人中也难寻啊,可惜他没能做到地方长官就去世了。”房叔安的儿子房长瑜,也有着良好的品德,永明年间,担任州中从事。

话说啊,自从晋朝皇帝搬到扬州、越州之后,关中地区就远了,陇西也变得荒凉了,朝廷管辖的区域就分成了内外的,山河也成了彼此的分界线。桓温那可是个了不起的人物,一心想恢复晋朝的统治,要不是在灞上兵败,在枋头打了败仗,说不定晋朝的中兴大业就能在他手里完成了呢。

宋武帝刘裕,他出身平民,没靠任何人提拔,一下子就率领着乌合之众,建立了霸业,虽然功劳很大,但德行方面还有欠缺。要想成就配得上天的伟业,就必须在外面多立战功,赢得民心。所以刘裕在金陵城请来了官员,元勋们都立下了功劳,他就想挂帅出征,去冀州、赵州打仗,超过桓温的功绩,比那些前人更厉害。他还打算在崤山、渭水一带展示兵力,在险要的地方列阵。结果灵威将军的威名一震,敌人的关隘自己就打开了,可见他算计得准,先胜而后战啊!王镇恶将军更是勇猛,一路势如破竹,前面没有强大的敌军能阻挡他,真是宋朝的方叔啊,太厉害了!

朱龄石、超石、毛修之、傅弘之这些人,因为将士们难以团结一致,又碰上敌军勇猛进攻的好时机,结果都失败了,真是不幸啊!毛修之在滑台的防守,还有疏勒之战,如果他忠诚正直,所在之处就能成为重地,取得国家的荣耀,又岂会落得如此下场呢?最后他还是请求朝廷赦免自己,回家乡了,这符合孝道啊!玄谟想要收复封狼居的愿望,虽然简文帝也记挂着,但是当时天下局势正朝着魏朝倾斜,人力又怎么能与天斗呢?宋朝用三吴地区那些不太精锐的士兵,去对抗八州精兵强将,想要取胜,谈何容易啊!地盘缩小,军队损失,这都是必然的。

看看庆之说的那些话,真是很符合当时的形势啊!瞻傲那么骄傲,不肯悔改,最终丢了性命,齐武帝后来还为此后悔,可见连平民百姓都感到害怕啊!玄邈为人处世的标准,符合士君子风范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