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爽,小名女生,是扶风郿县人。她爷爷鲁宗之,字彦仁,在晋朝当官做到南阳太守。义熙元年,鲁宗之参与起义,因为功劳被封为雍州刺史。后来宋武帝讨伐刘毅,鲁宗之在江陵与宋武帝相遇,被封为南阳郡公。但他觉得自己不是宋武帝的旧部,虽然屡立战功,心里还是有点忐忑不安。正赶上司马休之被讨伐,鲁宗之更加害怕,就和司马休之一起逃到北方投奔姚氏政权去了,全家老小都跟着去了,没多久就病死了。
她爸爸鲁轨,小名象齿,擅长骑射,力气特别大,当过竟陵太守,也跟着他爸爸一起投奔了姚氏。等到宋武帝平定了长安,鲁轨和司马休之又一起逃到魏国去了。魏国任命鲁轨为荆州刺史、襄阳公,让他镇守长社。后来宋孝武帝驻扎在襄阳,鲁轨就派亲信程整送书信给朝廷,表示想回来效忠,但是因为之前杀了刘康祖和徐湛之的父亲,所以一直不敢回来。宋文帝多次派人招他回来,答应给他司州刺史的官职。
话说这个爽啊,武艺高强,魏太武帝很赏识他,经常把他带在身边。魏太武帝死后,爽接替他当了荆州刺史,还被封为襄阳公,镇守长社。这人吧,粗中有细,就是爱喝酒,还经常犯错,把太武帝气得够呛,差点儿要杀了他。爽吓坏了,偷偷地琢磨着怎么跑回南方去。
他弟弟秀,小名叫天念,是个有主意的人。在魏国当官,靠军功当上了中书郎,还被封为广陵侯。有人跟太武帝告状说邺城有人要造反,太武帝就派秀去查,顺便把石季龙(石勒)剩下的宫殿都给烧了。秀经常骑快马来回跑,那阵子他正好生病了,回来晚了,被太武帝狠狠地训了一顿。秀也吓得不轻。后来太武帝要南下攻打南朝,秀就跟着他过了黄河。
早些时候,有个广平人叫程天祚,当了殿中将军,武功很厉害。元嘉二十七年,他去彭城守城,结果被魏军俘虏了。程天祚擅长针灸,太武帝特别喜欢他,封他为南安公,也经常带在身边。程天祚一直劝秀回南方,秀也听他的。等太武帝北返的时候,兄弟俩就一起投奔了南朝。宋文帝很高兴,任命爽为司州刺史,秀为荥阳、颍川两郡太守。这一年是元嘉二十八年,魏国还把他们家的坟墓给毁了。
第二年四月,兄弟俩进京朝见,这时候太武帝已经死了。宋文帝正琢磨着怎么收复失地,五月就派爽、秀和程天祚他们出兵许昌、洛阳。结果王玄谟攻打碻磝没攻下来,还打败了,爽也带着军队回南方了。
元嘉三十年,发生了弑君的大事,南谯王义宣起兵讨伐叛贼。爽和雍州刺史臧质一起去了江陵。事情平定后,爽被任命为豫州刺史,还加了都督的职务。到了寿阳,爽就开始巴结那些达官贵人,封赏那些士人,还囤积兵器,聚集战马,活像敌人马上就要打过来一样。
那次叛乱的时候,秀在建邺。叛贼跟秀说:“我替你杀了徐湛之,以后就全靠你了。” 于是任命秀为右将军,派他攻打新亭,秀因此归顺了叛贼。后来宋孝武帝即位,任命秀为司州刺史,加都督,还兼任汝南太守。
孝建元年二月,义宣和爽密谋造反,约定秋天一起行动。爽这人喝酒喝多了就胡言乱语,当天就起兵了。他让士兵戴上黄色的旗帜,称建平元年,还私自制造了皇帝的服装。义宣和臧质听说爽已经动手了,也慌慌张张地一起造反。爽把造好的衣服送去江陵,还写信给义宣和臧质,信上写着:“丞相刘今补天子名义宣,车骑臧今补丞相名质,平西朱今补车骑名修之;皆板到奉行。”义宣吓了一跳,爽送去的那些衣服都被留在竟陵县,没让进城。爽自己率领军队从历阳出发,从采石渡过长江,和臧质的水陆大军一起南下。结果在路上碰到了左军将军薛安都,被薛安都杀死了,脑袋被送到建邺。寿阳被攻克,爽的子弟也被全部处死了。
薛安都,是山西河东汾阴人。他家是当地的大族,族里足足有三千多户人家,他爹薛广,更是族里数一数二的人物。宋武帝平定关中和河东地区后,薛广被任命为上党太守。薛安都从小就以勇敢闻名,个子高,足足七尺八寸,骑射都很厉害。他先在魏国当官,凭借军功做到雍州和秦州的军事统帅。元嘉二十一年,他投奔南朝宋,又请求回北边去,想要在黄河、陕西一带搞点事情。宋文帝同意了。后来宋孝武帝镇守襄阳,任命他为北弘农太守。可魏国的军队越来越强大,薛安都又回到襄阳去了。元嘉二十七年,宋孝武帝派王诞带兵,任命薛安都为建武将军,跟着柳元景去关中和陕西打仗,薛安都带着步兵和骑兵打头阵,一路打一路赢。后来宋孝武帝讨伐叛军,薛安都统领骑兵,和柳元景一起出征。宋孝武帝登基后,任命薛安都为右军将军,让他带着骑兵当先锋,直接杀进了皇宫大殿。因为立下大功,被封为南乡县男。
薛安都第一次去关中陕西打仗,到了臼口的时候,做了个梦,梦见天上大门开了,就问身边的人:“你们看见天门开了吗?”等到他后来取得胜利,就感叹道:“我梦到天门大开,难道这就是中兴的预兆吗?”
我弟弟道生,因为军功当上了大司马参军,后来犯了错,被秣陵县令庾淑打了板子。安都一听,气得火冒三丈,当天就骑上马,带着几十个人,让手下拿着长矛,要去杀庾淑报仇。
走到朱雀航的时候,碰到了柳元景。柳元景远远地问:“薛安都这是要去哪啊?”安都策马跑到柳元景的车后,说:“那个小子庾淑打了我的弟弟,我现在要去杀了他!”柳元景觉得这事儿办不得,就停了车,想办法劝他:“你还是别去了,这事儿你动手太冲动了。”安都这才掉转马头。柳元景又叫住他,让他下马进车里,然后就开始教训他:“你弟弟穿着打扮、说话做事跟普通人没什么两样,而且犯了法,理应受罚。你身为朝廷的功臣,怎么能这么放纵自己,在都城里就杀人?这不仅是法律不允许的,就连皇上也饶不了你!”然后柳元景就把安都带回去了,安都这才作罢。那年,因为这事儿,他被免了官。
孝建元年,他又被任命为左军将军。等到鲁爽叛乱的时候,朝廷派安都和沈庆之去渡江平叛。安都远远看见鲁爽,立刻跃马大叫,直接冲上去刺死了鲁爽。他手下的人也跟着砍下了鲁爽的头。鲁爽这辈子凶狠残暴,大家都说他一个人能抵得上万人,安都却能单枪匹马杀了他再回来,当时的人都说,这跟关羽斩颜良一样厉害! 安都因此被封侯。
后来,王玄谟在梁山抵抗南郡王义宣和臧质,安都又率领骑兵作为支援部队。义宣派将领刘谌之和臧质去攻打王玄谟。王玄谟命令军队迎战,让安都率领骑兵从敌军右翼冲杀过去,把敌军打得溃不成军。安都因此升任太子右卫率。
公元大明元年,魏国的军队攻打无盐,朝廷派安都率领骑兵,东阳太守沈法系率领水军,都听从徐州刺史申坦的指挥。那时候魏军已经撤了,申坦请求率军讨伐任榛,朝廷批准了。可是碰上大旱,水井都干涸了,人和马都累坏了,追击不了多远。安都、沈法系穿着便服领受任务,申坦则穿着尚方服饰。任榛的老巢主要在任城附近,他世世代代都是叛逆,聚集的荆棘灌木非常茂密,难以用军队讨伐,所以才能长期自保,屡次成为祸患。第二年安都复职,被封为武昌县侯。景和元年,他被任命为平北将军、徐州刺史,还加封都督。
大明皇帝即位后,安都竟然举兵响应晋安王司马勋的叛乱。当时安都的儿子薛索儿在京城,皇帝任命他为左军将军、直阁,因为怀疑安都叛乱,就派人通知薛索儿,又派人到瓜步迎接他。这时右卫将军柳光世也和安都密谋叛乱,两个人都逃跑了,带着安都的几个儿子和家眷,卷起铺盖卷往北逃窜。青州刺史沈文季、冀州刺史崔道固也跟着一起叛乱。大明皇帝派齐高帝率领前将军张永等人北上讨伐,叛军溃不成军,薛索儿也被杀了。
与此同时,武卫将军王广之率领的军队隶属于刘勔,攻打殷琰于寿阳。崔道固的部将傅灵越被王广之的军队俘虏了。傅灵越大声说:“我是傅灵越,你们抓到叛贼为什么不赶紧杀掉?” 后来他被活捉送到了刘勔面前,刘勔亲自安慰他,并问他为什么要叛乱。傅灵越回答说:“天下起义的人遍地都是,岂止是我一个?”刘勔又问:“你为什么不早点回到朝廷,却要逃到这荒郊野外?”傅灵越说:“薛公在淮北起兵,声势震动天下,却不能充分信任有才能有勇气的将领,反而把事情交给自己的子侄,失败的原因就在这里。人这一辈子都要死,我实在没脸苟活。”刘勔被他的气概所感动,把他送回了建邺。大明皇帝想赦免他,但傅灵越始终坚持自己的说法,不肯改变,最后还是被杀了。傅灵越,清河人。
子勋被平定了,安都城派别驾从事史毕众爱、下邳太守王焕他们带着奏章去向明帝投降。索儿死了以后,安都派柳光世守下邳,到这时候柳光世也率领军队投降了。皇帝觉得四方都平定了,想在淮河以北显示一下实力,就派张永、沈攸之率领重兵去迎接安都投降。安都害怕免不了罪,于是就投降了魏国。
安都的儿子道深,因为避齐高帝的讳改名为安深。安都投降魏国后,他的亲戚都去了北方。齐高帝镇守淮阴的时候,安深偷偷跑来投奔他,主动表示效忠。安深这个人做事果断,很有力气。宋元徽年间,因为军功升到骁骑将军、军主,被封为竟陵侯。沈攸之作乱的时候,齐高帝进宫,豫章王嶷代替他守卫东府,派安深率领军队驻扎在司徒右府,以防备建邺。袁粲占据石头城,豫章王嶷晚上登上西门远远地呼喊安深,安深惊醒后,立刻率领军队去救援。齐高帝即位后,任命安深为淮阴太守,不久升为直阁将军,又升任太子左率。武帝即位后,安深升任左卫将军。隆昌元年,他被任命为司州刺史、右将军,后来去世了。
邓琬,字元琰,是豫章南昌人。他父亲邓胤之,曾经做过宋孝武帝的征虏长史、光禄勋。
孝武帝起兵造反初期,邓琬担任南海太守,因为他的弟弟邓琼和臧质一起造反,邓琬被远贬,被流放到广州,很久以后才被允许回来。后来他历任多个官职,做到丹阳丞。
大明七年,皇帝到历阳,想起以前在蕃地(指南方)的旧臣,提拔邓琬为给事黄门侍郎。第二年,邓琬被外放到晋安王子勋那里,担任镇军长史兼任寻阳内史,负责管理江州事务。
话说以前那个废帝啊,觉得文帝和孝武帝的排行都跟他一样是老三,所以就登基当皇帝了。他儿子子勋的排行也一样是老三,这俩人身份地位差不多,难免让人起疑心。后来因为何迈的计策,废帝就派人送毒药赐死了子勋。使者到了之后,子勋手下的典签谢道迈、主帅潘欣之、侍书褚灵嗣他们赶紧跑去告诉琬,哭着求他想想办法。琬说:“我一个南方穷苦人家的孩子,蒙受先帝的特殊恩典,把他的儿子托付给我,我必须用死来报答他的恩情!”
景和元年冬天,子勋穿着戎装去听事处宣读圣旨,想举兵造反,可是周围的人都没反应。这时,录事参军陶亮站出来说:“我愿意第一个冲锋陷阵,为殿下效死!”其他人也都跟着答应了。后来明帝平定了叛乱,提升子勋的爵位为车骑将军,还让他开府,享受三司仪同三司的待遇。圣旨到了之后,手下的官员和史官们都很高兴,都跑来恭喜琬说:“叛乱平定了,殿下又开设了黄阁(指朝廷高级官员的办公场所),这真是公私两利的大喜事啊!” 琬却认为,子勋的排行也是老三,而且又是从寻阳起事,这跟孝武帝的情况很像,肯定能成功。于是他把圣旨摔在地上说:“殿下应该开设端门(指皇帝的正门),黄阁这种事,是我们这些小人物操心的!” 大家都被他吓了一跳。
琬和陶亮他们赶紧修整兵器,四处征兵。结果,郢州刺史安陆王子绥、荆州刺史临海王子顼、会稽太守寻阳王子房、雍州刺史袁顗、梁州刺史柳元怙、益州刺史萧惠开、广州刺史袁昙远、徐州刺史薛安都、青州刺史沈文季、冀州刺史崔道固、湘州行事何慧文、吴郡太守顾琛、吴兴太守王昙生、晋陵太守袁标、义兴太守刘延熙,这些人竟然都跟着造反了!琬就在桑尾扎营,然后给建邺发文告,悬赏捉拿明帝,赏赐万户侯爵位,赏布两万匹,金银五百斤,其他的赏赐也各有不同。
明帝派荆州典签邵宰快马加鞭赶回江陵,路过襄阳。袁顗赶紧写信给琬,劝他别放下武器,还劝子勋赶紧称帝。琬就说自己得到了祥瑞的征兆,让顾昭之写了一篇《瑞命记》。他还造了皇帝的坐骑和衣服,修建了宗庙,设立了祭坛,伪造了崇宪太后的玺印,让大臣们给子勋上尊号。泰始二年正月初七,子勋在寻阳城登基称帝,把景和三年改成了义嘉元年。那天乌云密布,下着雨,登基仪式上竟然忘了喊“万岁”!子勋坐的那辆车,他们把车轮都拆了,做成了一张轿子,放在了临时宫殿的西边。当天晚上,竟然有斑鸠在那儿做窝,猫头鹰停在轿子的顶棚上,还有秃鹫停在城墙上。琬把安陆王子绥封为司徒,结果当天就雷电交加,天昏地暗,把黄色的宫殿柱子都震坏了,屋顶上的鸱尾都掉下来了,还有鸱(一种猛禽)停在他们的营帐上。
琬这个人本来就愚笨昏庸,还特别贪婪吝啬,钱财、酒食,他都亲自过秤称量。到了这个时候,父子俩一起卖官鬻爵,让家里的婢女仆人在街上贩卖东西,成天喝酒唱歌、赌博,没日没夜的。宾客上门,十天半个月都见不着面。后宫的事务,全都交给褚灵嗣他们三个人,那些小人们都耀武扬威,老百姓怨声载道,内外离心离德。
宋明帝派领军将军王玄谟带水军南下讨伐,吴兴太守张永随后跟进。朝廷下达命令,文书上写着:“奉诏,因四王年幼体弱,不幸遭遇危难,交战之时,不得随意侵犯。如有侵犯损害,必将严惩不贷。”
宋文帝派孙冲之等人率领一万前锋部队驻扎在赭圻。冲之在路上给子勋写信,想沿江挂帆直取白下,请求尽快派遣陶亮率领军队接应,共同占据新亭。陶亮本来就没有什么才能,听说建安王休仁从上游来,殷孝祖又赶到,就不敢前进。等到殷孝祖在战斗中中流矢身亡后,沈攸之接替他担任前锋,冲之对陶亮说:“殷孝祖是位勇猛的将领,一战就死了,天下大事已定,不必再打了。应该直接攻取建康(京都)。”陶亮没有听从。宋明帝派遣员外散骑侍郎王道隆到赭圻督战,军队奋勇作战,大获全胜。文帝又派豫州刺史刘胡去鹊尾驻扎。刘胡是位老将,沈攸之等人对他非常忌惮。刘胡的乡人蔡那、佼长生、张敬儿都各自率领军队隶属于沈攸之,驻扎在赭圻,刘胡就和他们一起聊天。蔡那等人劝他投降。刘胡率军回到鹊尾,并没有其他的策略。建安王休仁从武槛进军占据赭圻,当时刘胡等人的兵力强大,远近都感到疑惑。
宋明帝想安抚人心,就派吏部尚书褚彦回前往武槛,挑选将领以下的官员。申谦、杜幼文因此请求担任黄门侍郎,沈怀明、刘亮请求担任中书郎。建安王休仁就让褚彦回拟定名单,但是皇帝没有批准,说:“忠臣为国捐躯,不图报答,在危难之际却想着干预朝政,岂是臣子的本分?”沈攸之等人和刘胡僵持不下,皇帝又派遣强弩将军任农夫等人率领军队增援。沈攸之修缮船只,但是木材不够,想不出办法。恰好文帝送来五千块木板给刘胡的军队使用,不久就刮起了大风,潮水汹涌,木板冲破栅栏漂流到江中,刘胡等人无力控制,顺流而下,停泊在沈攸之等人的营地附近,于是木材就足够了。
琬跟着袁顗都督去打仗,带了一千艘楼船浩浩荡荡地开进了鹊尾。张兴世建议,咱们别在鹊尾跟他们硬碰硬,直接去钱溪,把他们的粮道给断了。胡累带兵去攻打,结果没打下来,于是派龙骧将军陈庆带着三百艘船去钱溪,还特意嘱咐陈庆,别打仗,就盯着他们就行。结果陈庆到了钱溪,还是不敢进攻,就在梅根那边修了个小堡垒。胡累又派将军王起带一百艘船去攻打张兴世,结果被张兴世打了个大败,胡累赶紧带着剩下的船逃跑了。袁顗没办法,又让胡累去攻打张兴世。
休仁这时候命令沈攸之、吴喜、佼长生、刘灵遗、刘伯符他们去攻打浓湖,还造了一千艘皮船,把敌人的营地给端了,激战了一整天,最后大获全胜。袁顗那边被逼得急了,赶紧派人给胡累送信,让他回来。张兴世占领了钱溪之后,水路被封锁了,胡累的军队没吃的了。琬赶紧送来粮食,但因为害怕张兴世,不敢轻易靠岸。胡累派人去接应,结果被钱溪的人打败了,晚上就偷偷摸摸地跑到梅根去了。袁顗听说胡累跑了,也带着人逃跑了,跑到青林被杀了。
琬这下慌了神,不知道怎么办才好。这时候张悦他哥哥的儿子刚去世,张悦就借口生病,让琬来商量事情,还让手下的人埋伏好,说要是琬要喝酒,就动手。琬来了之后,想杀了晋安王,然后把府库里的东西献给朝廷谢罪。张悦说:“难道为了活命,就要把殿下给卖了吗?”然后就喊着要喝酒,喊了一次,手下的人吓得不敢动,喊了第二次,张悦的二儿子询拿着刀冲了出来,其他人也跟着冲了上来,当场把琬给杀了。张悦拿着琬的头去投降了建安王休仁。蔡那的儿子道深,他爹以前是为明帝效力的,结果被抓起来当了兵,趁乱逃跑了,进了城,把子勋给抓了起来。
沈攸之的军队到了江州,把子勋在桑尾牙下杀了,然后把他的脑袋送到建邺去。
刘胡逃到沔水,结果碰上了竟陵郡丞陈怀直,他是朝廷官员的儿子,陈怀直堵住了他的去路,拦住了他。刘胡的兵马又累又饿,干脆跟着陈怀直进了城。刘胡说渴了,陈怀直给了他酒喝。酒喝完之后,刘胡拔出佩刀自杀了,不过没死成,最后还是被砍了头,送到了建邺。张兴的弟弟僧彦后来追杀了陈怀直,抢走了刘胡的人头,还把这个功劳据为己有。
荆州那边听说浓湖平定了,又商量着要拥立子顼逃到益州投奔萧惠开。但是典签阮道预和邵宰不同意,他们说:“就算想往西跑,也不一定能到啊!”于是派人回去向朝廷认罪。荆州的中从事宗景和当地人姚俭等人带兵攻进了城,抓住了子顼,把他交给了朝廷。
刘胡,是南阳涅阳人,因为他脸上坑坑洼洼的,黑黑的,长得像胡人,所以一开始叫他“坳胡”,后来长大以后,就只叫他“胡”了。他一开始是个郡里的军官,慢慢升到了队主。他带兵去讨伐那些蛮族,每次都能打胜仗,那些蛮族都很害怕他。明帝登基后,任命他为越骑校尉。蛮族仍然很怕他,小孩子哭闹的时候,只要大人说一句“刘胡来了”,孩子就立刻不哭了。
宗越,是南阳叶县人。一开始只是南阳城里个不起眼的小门卫。后来安北将军赵伦驻守襄阳,襄阳城里鱼龙混杂,宗越的地位更低了,被调到更边缘的役门当差。后来好不容易混了个郡吏的职位。他爹被蛮族杀了,宗越就跑到集市上把仇人给杀了。襄阳太守夏侯穆挺欣赏他的胆量和做法,就提拔他当了队主。当时蛮族经常来抢劫,就派宗越去讨伐,每次都打胜仗。他家里穷,买不起马,就只能带着刀盾步战,一个人冲锋陷阵,谁也挡不住他。每次打胜仗,郡守都赏他五千钱,久而久之,他就攒够钱买马了。元嘉二十四年,他请求恢复原来的次门职位,并且把户籍迁到冠军县,朝廷批准了。
元嘉二十七年,他跟着柳元景去攻打北魏,在柳元怙手下当马幢领队,立下了战功,回来后被任命为后军参军督护。王诞开玩笑问他:“你是什么人啊,竟然能在我府里当上‘四字’官?”(注:指参军督护四个字)宗越回答说:“拓跋焘(佛狸)还没死呢,别担心将来当不了谘议参军!”王诞哈哈大笑。孝武帝即位后,任命他为江夏王义恭大司马府的行参军、济阳太守。后来臧质、鲁爽造反,朝廷派兵讨伐,宗越屡立战功,追着叛军一直打到江陵。当时荆州刺史朱修之还没到,宗越杀了不少人,还抓了南郡王义宣的子女,因此被免官,关进了尚方,后来又得到赦免。朝廷考虑到他之前的功劳,封他为范阳县子。
大明三年,他当上了长水校尉。竟陵王诞在广陵造反,宗越率领马军,跟着沈庆之去攻打竟陵王。城破后,孝武帝下令把城里的成年男子全部杀掉。宗越奉命执行,亲自督战,先让人狠狠地痛打一顿,有的甚至还鞭打脸部,他看着那些人挨打,脸上还带着欣喜的表情,好像得到了什么满足似的,总之杀了数千人。后来他又被改封为始安县子。
公元465年,废帝景和元年,我升官了,被封为侯爵,还被任命为游击将军、直阁,主管南济阴太守,后来又调任南东海太守。那个皇帝啊,又凶又残暴,根本不讲道理,而我、谭金、童太一这些人,都成了他的走狗,帮他杀害了一大批大臣,包括何迈等等,我们都对他唯命是从,卖力得很。所以皇帝就仗着我们这些爪牙,什么都不怕了。他还赏赐给我们美女、金银财宝,把我们的家都塞满了。我们这些武夫,粗鲁强悍,见识短浅,只顾着当时的一腔热血,根本没想过以后的事。
有一次,皇帝南巡,第二天一大早就要出发,那天晚上,他居然让我们这些手下都出去住,第二天早上我们才回去。皇帝对我们特别好,热情地接待了我们。我被调回了南济阴太守的职位,官职没变。我们这些人都为废帝卖命出力,心里一直担心新皇帝不会放过我们。虽然皇帝表面上对我们很好,但我们心里还是害怕得很。皇帝其实也不想让我们留在身边,就委婉地说:“你们经历了那个暴君的时代,辛苦了这么久,现在这些兵权重地,就由你们自己选择吧。”我们本来就心里不安,一听这话,都吓傻了,面面相觑。于是我们商量着要造反,就告诉了沈攸之,沈攸之马上把这事告诉了皇帝,我们当天就被抓起来,然后就死了。
我擅长布阵扎营,每次几万人驻扎,我都是骑着马走在前面,让士兵跟着我后面走,我马一停,营地就扎好了,从没出过乱子。后来沈攸之接替殷孝祖当南讨前锋,当时殷孝祖刚死,大家都很害怕。沈攸之感叹说:“殷孝祖可惜啊,他确实有超过常人的地方。”但沈攸之为人严厉残酷,喜欢动不动就杀人,当时王玄谟对下属也很刻薄,士兵们就私下议论说:“宁愿当五年苦役,也不要跟王玄谟,王玄谟还算可以,要是跟了宗越,我们非得被他杀掉不可!”
谭金啊,在魏朝的时候,跟薛安交情不错,后来去了新野的牛门村住下。等薛安当了大官回朝后,谭金经常跟着他出征打仗,当薛安的副手,冲锋陷阵,那力气比一般人都大。孝建三年,他升任屯骑校尉、直阁,还当上了南清河太守。景和元年,前废帝要杀害一大批官员,谭金他们都参与了这件事,结果谭金被封为平都县男,童太一被封为宜阳县男,沈攸之被封为东兴县男。 再说越州那边,还有武念、佼长生、曹欣之、蔡那这些人,也都凭借军功当上了大官。武念做到南阳太守,长生做到宁蛮校尉,曹欣之做到骁骑将军。至于蔡那的事迹,可以在《道恭传》里看到。
吴喜,是吴兴临安人。本来叫喜公,后来明帝给他改名叫喜。他最初只是领军府里一个穿白衣的小吏。从小就爱读书,领军将军沈演之让他写起居注,写完之后,他竟然能背诵下来,一点儿都不差。有一次,沈演之写了一份辞职表,还没来得及上报就弄丢了,吴喜只看了一眼,就把它完整地写了出来,一个字都没漏。沈演之对他非常赏识。所以吴喜博览群书,对历史很了解。后来沈演之的学生朱重人当了主书,就推荐吴喜当主书吏,后来又升了主图令史。有一次,文帝要找书,吴喜把书倒着拿给他,皇帝很生气,把他赶出去了。正好这时候太子步兵校尉沈庆之要去讨伐蛮族,就向文帝推荐吴喜随军,孝武帝知道了这件事。吴喜慢慢升迁,最后当上了河东太守、殿中御史。
明帝登基后,各地都有人造反,吴喜请求带三百精兵去东边平叛,誓死效忠。皇帝很高兴,马上给他加封建武将军,还给他配了羽林军精锐部队。有些人觉得吴喜只是个文官,没打过仗,不能派他去。中书舍人巢尚之却说:“吴喜跟着沈庆之打过仗,为人勇敢果断,又熟悉战场情况,如果能重用他,一定能取得好成绩。” 于是吴喜就带兵东征去了。
喜啊,在孝武帝时期就崭露头角了,他为人宽厚,走到哪儿大家都喜欢他。后来东征的时候,老百姓一听说吴喜从河东来了,就赶紧投降,所以吴喜打仗那是相当顺利。 他升迁为步兵校尉,被封为竟陵县侯。东边平定之后,他又带着部队南征,升任寻阳太守。泰始四年,改封东兴县侯,被任命为右军将军、淮阳太守,还兼任太子左卫率。五年后,又升为骁骑将军,太守和左卫率的职位还是照旧。那一年,他在荆亭大败魏军。六年,他又率军前往豫州抵抗魏军,被加封为都督豫州诸军事。第二年回到建邺。
一开始,吴喜东征的时候,把寻阳的王子房和其他贼帅的头都砍了,献给了明帝。东边平定后,吴喜看到南边的贼寇势力正盛,担心以后会出乱子,自己也跟着倒霉。于是主动把王子房送回都城。那些主要将领,比如顾琛、王昙生这些人,都被他放了。皇上虽然知道吴喜刚刚立了大功,但心里还是对他有点意见。后来平定荆州之后,吴喜肆意抢掠,贪污受贿,数额巨大。他还曾经在客人面前议论汉高祖和魏武帝是什么样的人。皇上听说后,更加不高兴了。寿寂死后,吴喜心里害怕,就请求辞官,当个闲职中散大夫。皇上更怀疑他了。皇上后来生病了,考虑到身后之事,担心吴喜将来不能辅佐小皇帝,就赐他死了。皇上召他进内殿,跟他聊天开玩笑,非常热情,还赏赐他很多好东西,金银器皿都有。还特别嘱咐送东西的人,不要让这些东西留在吴喜家过夜。皇上本来就忌讳很多事情,不想让这些东西留在可能发生凶事的地方。吴喜死后,皇上还下诏书赏赐了他,让他儿子吴徽继承爵位。
黄回,是竟陵郡的士兵。一开始在郡府里做些杂活,慢慢地做到传达命令的差事。后来臧质当了郡守,黄回就升了斋帅(类似于管后勤的)。臧质卸任的时候,黄回跟着他。臧质去讨伐叛贼,黄回立了功,免除了兵役。后来跟着臧质在梁山打仗,战败逃走,被朝廷登记在册,后来又遇到大赦,就到了京城。在宣阳门跟人打架,谎称自己是江夏王义恭的马夫,结果被打了二百鞭,关进了右尚方(类似于监狱)。
碰巧中书舍人戴明宝也被关了起来,黄回被派去当戴明宝的看守。黄回对戴明宝非常尽心尽力,戴明宝后来得到了赦免,恢复了原来的官职,还请求朝廷免除黄回的罪责,让他当自己的随身侍卫,管理宅子和江西的庄园。黄回很聪明,什么都会干,戴明宝非常器重他。
黄回拳头又快又狠,力气很大,在江西跟当地的一些豪强结交,经常参与抢劫盗窃。后来明帝刚登基,各地都有人造反,戴明宝向皇帝推荐黄回,让他去江西招募当地人。黄回招募了八百个身手敏捷的士兵,跟着刘勔去西边平叛。他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将校,因为战功被封为葛阳县男。元徽年间初期,桂阳王休范造反,黄回作为屯骑校尉,跟着齐高帝出征,在新亭用诈降的计策。黄回看到时机成熟,对张敬儿说:“你可以抓住他,我保证不杀诸王。”张敬儿当天就杀了休范。事情平定后,黄回被晋升为侯爵,改封为闻喜县侯。四年后,他又升任冠军将军,兼任南琅邪郡和济阳郡太守。建平王景素造反,黄回又率军去讨伐。攻破城池那天,黄回的军队第一个冲进去。他还把景素的奴仆倪奴献给了张敬儿。
明年要升迁到右军将军的职位。结果沈攸之造反了,我被任命为平西将军、郢州刺史,率领军队从新亭出发当先锋。还没出发,袁粲就占据了石头城,不肯归顺齐高帝。我和新亭的将领任候伯、彭文之、王宜兴等人商量着响应袁粲,一起攻打齐高帝在朝堂上。事情没成功,齐高帝还是像以前一样待我。我和王宜兴本来就合不来,后来我把他杀了。王宜兴是吴兴人,个子矮小,但是为人果断,胆子很大,年轻时当强盗,根本不需要同伙,郡县官吏追捕他,围了他几十层,最后都没能抓住他。他曾经舞刀弄盾,我派十多个人用水泼他,水都泼不到他身上。宋明帝泰始年间,他当将军,在寿阳附近和魏国作战,总是以少胜多,冲锋陷阵。因为平定建平王景素的功劳,被封为长寿县男。到这时候,他当了屯骑校尉,结果被我杀了。
我率军还没到郢州,沈攸之就溃败逃跑了。我不愿意留在郢州,就坚决要求调到南兖州,于是带着部队就回去了,改封安陆郡公,调任南兖州刺史,还加官进爵。齐高帝觉得我太专横跋扈,动不动就杀人,而且始终不完全听命于他,就派人召见我。我刚上车,我的小妾就看到有红色的光芒从我的头顶一直照到脚底,苦苦劝我别去,但我还是去了,结果被杀了。我当官后,对戴明宝非常恭敬,说话一定自称名讳,从不敢坐着,总是亲自到他帐下,进宫后还亲自检查有没有什么需要,有什么缺乏的就及时送去,这是我经常做的事情。
我同时代的将领里有个南郡人高道庆,为人凶狠残暴,贪得无厌,谁要是没达到他的要求,他就拳打脚踢,经常打死人。朝廷的人都怕他像怕老虎和狼一样。齐高帝和袁粲等人商量,把他交给廷尉处死。
论曰:凶狠残暴的人能够保全自己,成就一番事业,如果不是天下大乱,那是绝对不可能的。鲁爽在太平盛世行乱世之举,他的失败是必然的。安都逃亡得以保全性命,也算是幸运的了。邓琬利用乱世来成就自己的乱事,最终却惨遭失败。宗越罪行累累,恶贯满盈,最终被杀,都是他们咎由自取。吴喜凭借平定叛乱的功劳,功劳还没来得及赏赐,灾祸就降临了;黄回怀着辅助朝廷的心思,福报还没到来,灾难就发生了,这都是天命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