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文献张皇后,名叫张尚柔,是范阳方城人。她父亲张穆之娶了宋文帝的姑姑,生下了她。张皇后在宋元嘉年间做了宋文帝的嫔妃,生下了长沙宣武王刘懿、永阳昭王刘敷,后来又生下了梁武帝。怀孕的时候,她突然看见庭院里的菖蒲花光彩异常,吓了一跳,告诉侍女,但侍女们都说没看见。张皇后说:“我常听说看见菖蒲花的人会富贵。”于是她就摘了一朵吞了下去,当月就生下了梁武帝。快要生产的那天晚上,张皇后看见院子里好像有人穿着官服列队站着呢。后来她又生下了衡阳宣王刘畅和义兴昭长公主刘令嫕。宋泰始七年,张皇后在秣陵县同夏里舍去世,葬在晋陵武进县东城里山。天监元年五月甲辰,梁武帝追尊她为皇后,谥号为献皇后。
张皇后的父亲张穆之,字思静,是晋朝司空华的六世孙。他年轻时就仪表堂堂,很有见识和鉴别能力。最初担任员外散骑侍郎,深受始兴王刘浚的赏识。但张穆之看出刘浚有反叛的苗头,于是请求担任交阯太守,在那里政绩显著。宋文帝打算任命他为交州刺史,可惜他这时病死了。张穆之的儿子张弘籍,字真艺,齐朝初期担任镇西参军,死于任上。梁武帝即位后,追赠张穆之为光禄大夫,并赐予金章紫绶。又追赠张弘籍为廷尉卿。张弘籍没有儿子,他的堂弟张弘策以儿子继承了张家的香火,这另有传记记载。
武德郗皇后,名叫郗徽,是高平金乡人。她的祖上郗绍曾任宋国国子祭酒和领东海王师。她的父亲郗晔曾是太子舍人,早逝。她母亲是宋文帝的女儿寻阳公主。郗徽的母亲怀孕时,梦见自己生了个贵子。郗徽出生时,屋里出现了红光,照得所有器物都明亮起来,家里人都感到很奇怪。巫师说这个女孩光彩照人,将来可能会遇到一些阻碍,于是就在水边为她做了祓除仪式。
她小时候就聪明伶俐,擅长写隶书,还爱读史书。女工方面,没有一样不会的。宋朝后期废帝想娶她为皇后,齐朝初期,安陆王缅也想要娶她,她都以生病为由拒绝了,这才作罢。齐建元末年,她做了武帝的嫔妃,生下了永兴公主玉姚、永世公主玉婉、永康公主玉嬛。后来武帝做了雍州刺史,在襄阳的官舍去世,年仅三十二岁。那一年,她把武帝葬在了南徐州南东海武进县东城里山。中兴二年,武帝被追封为梁公,齐帝又下诏追封她为梁公妃。等到武帝登基称帝后,她被追封为皇后,谥号为德皇后,陵墓叫做修陵。她父亲晔,也被追赠为金紫光禄大夫。
这位皇后特别嫉妒。死后,据说她化成一条龙,飞进了后宫的井里,还托梦给皇帝。有时候,人们还能看到她的龙形,光彩夺目。只要皇帝身体不舒服,那条龙就会激起井水翻涌。皇帝在井边盖了一座殿宇,里面堆满了她的衣服,还经常摆放银鹿卢金瓶,盛满各种祭品来祭祀她。所以,皇帝始终没有再立皇后。
武帝的贵嫔,名叫令光,是谯国人。她祖父曾在襄阳做官,因此就住在沔北五女村,寄居在刘惠明家的屋檐下。贵嫔出生在樊城,刚出生时就有神奇的光芒,紫气盈室,所以取名“光”。算命先生说她将来会大富大贵。小时候,她和邻家女孩一起在月光下纺纱织布,别的女孩都受蚊虫叮咬,但她却一点感觉都没有。乡里有个叫魏益德的人想娶她,还没成婚,武帝就驻守樊城了。武帝曾经登上高楼远眺,看见汉水边五彩缤纷如同一条龙,龙下有个女子在纺纱,那就是贵嫔。
后来,丁氏把算命先生的话转告给了皇帝,皇帝赏赐了她金环,把她纳入宫中,当时她才十四岁。贵嫔出生时左臂上有个红色的胎记,怎么治都治不好。她身上还有很多疣子,但自从入宫后,这些胎记和疣子都不见了。德皇后非常嫉妒,对贵嫔很不好,让她每天舂米五斛,舂米到一半的时候,如果有人帮忙,即使惩罚很严厉,她也依然小心谨慎,恭敬侍奉。有一次,她在供奉经文的案几旁边,好像看见了神人,心里十分奇怪。
公元502年5月,有人提议册封她为贵人,但还没来得及进行册封仪式。同年8月,又有人提议册封她为贵嫔,让她住在显阳殿。太子正式确定地位后,有人上奏说:“皇太子是国家的继承人,全国上下都应该对他行官吏之礼。既然要对皇太子尽礼,那么太子妃也理应受到相应的尊重。王侯妃嫔之间通常可以互相通信问候,而六宫三夫人虽然和贵嫔同等位份,也应该用对待皇太子的礼仪来尊重贵嫔。就像宋元嘉年间,始兴国和武陵国的官员都以官吏之礼来尊敬王室所生的潘淑妃和路淑媛一样。贵嫔虽然在宫中不是地位最低的妃嫔,但道理上和宋代泰豫年间百官以官吏之礼敬重皇帝所生的妃嫔是一样的,事情的道理和做法都相同。所以,宫中官员对贵嫔行礼,应该和对官吏一样,要到神兽门去呈递拜帖,拜见贵嫔,逢年过节也要向贵嫔祝贺,都应该和对官吏一样。况且,太子妃要与太子匹配,应该遵循最高的礼仪规范,如果让贵嫔的地位低于太子妃,就违背了礼仪的顺序,所以贵嫔的礼仪规范应该和太子一样。” 于是,贵嫔的礼仪规格就和太子一样了,别人和她说话都要用尊称。
贵嫔为人善良仁慈,她在宫中待人接物,从上到下都很喜欢她。她不喜欢华丽的装饰,衣着服饰都很朴素,从不私下会见亲戚。武帝崇尚佛教后,贵嫔也开始吃素。她受戒的那天,殿前竟然降下了甘露,面积有一丈五尺那么大。皇帝所阐述的佛经义理,她都能理解领会,尤其精通《净名经》。公元520年11月某日,贵嫔去世了,享年四十二岁,她的灵柩被移到东宫临云殿。皇帝下令让吏部郎中张缵撰写哀册文,有关部门上奏,为她上谥号为“穆”,葬于宁陵,并且把她陪葬在小庙里。简文帝即位后,追尊她为太后。
贵嫔的父亲道迁,在公元502年的时候,担任历阳太守。庐陵威王出生的时候,武帝对她说:“贤惠的女儿又生了个儿子。”她回答说:“别这么说,这只是个小猪崽子。”当时的人都觉得她这话很有意思。后来,她父亲又担任了兖州刺史、宣城太守。
阮太后,名叫令嬴,是浙江余姚人,本来姓石。一开始,她嫁给了齐始安王萧遥光。萧遥光失败后,她进了东昏侯的宫里。建康城被攻下后,她成了梁武帝的妃子。怀孕的时候,她梦见一条龙盖在她的床上。天监七年八月,她在后宫生下了元帝,那天还大赦天下呢!后来被封为修容,赐姓阮氏。她还曾经跟着元帝去封地。大同九年六月,她在江州的寝宫去世,享年六十七岁。同年十一月,她被葬在了江宁县通望山,谥号为宣。元帝登基后,朝廷追封她为文宣太后,并且把她迁入小庙祭祀。
承圣二年,朝廷追封太后的父亲齐朝的奉朝请石灵宝为散骑常侍、左卫将军,并封他为武康县侯;追封她的母亲陈氏为武康县侯夫人。
简文王皇后,名叫灵宾,是山东临沂人。她爷爷是齐朝的太尉、南昌文宪公;她爸爸是金紫光禄大夫、南昌安侯。皇后从小就聪明贤惠,她叔父萧暕看到她后就说:“我们家出了个女老师啊!”天监十一年,她被封为晋安王妃,生下了哀太子萧大器、南郡王萧大连和长山公主萧妙。大通三年十月,她被立为皇太子妃。太清三年三月,她在永福省去世,享年三十五岁。同年,简文帝即位,追封她为皇后,谥号为简。大宝元年九月,她被葬在了庄陵。
徐昭佩,是东海郯县人,她家世显赫,祖父是齐朝的太尉枝江文忠公,父亲是侍中信武将军。天监十六年十二月,她被册封为湘东王妃,生下了世子萧方等和益昌公主萧含贞。 徐昭佩长得不算漂亮,皇上也不怎么宠爱她,好几年才临幸一次。据说因为皇帝独眼,每次知道皇帝要来,她都会只化半边妆等候,皇帝看见了就非常生气地离开。她还特别爱喝酒,经常喝得烂醉,甚至会在皇帝来的时候吐在皇帝的衣服上。更过分的是,她还和荆州瑶光寺的智远和尚私通,并且嫉妒心极强,对那些受宠的妃嫔,不是逼着她们喝酒就是动手动脚,甚至怀孕的妃嫔她都敢下手伤害。就连皇帝身边的近侍季江,因为长得好看,也被她勾搭上了。季江感叹说:“柏直的猎犬老了还能打猎,萧溧阳的马老了还能跑,徐娘老了还这么风流。” 当时有个叫贺徽的男子长得非常漂亮,徐昭佩把他从普贤尼寺弄到自己身边,还通过书信和枕头上的诗词来往。后来,世子萧方等的生母王氏受宠,没多久就去世了,元帝就怀疑是徐昭佩害死的。等萧方等也死了,元帝对徐昭佩更加厌恶。太清三年,元帝逼她自杀,徐昭佩知道自己逃不掉,就跳井自杀了。皇帝把她的尸体送回徐家,说是“出妻”,把她葬在了江陵瓦官寺。皇帝还写了《金楼子》来记录她的淫乱行为。 有意思的是,徐昭佩出嫁那天,车子走到西州,突然刮起了大风,树木都被吹断了。没过多久,就开始下雪下冰雹,到处一片白茫茫的。后来,她回娘家的时候,西州的听事官衙的两根柱子都被雷劈断了。皇帝觉得这些都是不祥之兆,果然,她最后也没能守住妇道。
敬夏太后是会稽人,在普通年间嫁给了湘东王,生下了敬帝。承圣元年冬天,她被封为晋安王国太妃,绍泰元年被尊为太后,第二年冬天又被降为江阴国太妃。
敬王皇后是琅邪临沂人,承圣元年十一月被封为晋安王妃,绍泰元年十月被立为皇后,第二年又被降为江阴王妃。她父亲佥自有传记记载。
陈武宣章皇后,原名叫钮要儿,是浙江湖州乌程人。她本来姓钮,她爹钮景明被章家收养了,所以改姓章。她后妈姓苏,曾经遇到个道士,道士送给她一只小乌龟,乌龟身上闪着五彩的光,道士说:“三年后会有征兆。”三年后,皇后出生了,屋里紫光闪闪,结果那只乌龟就不见了。
皇后从小就聪明漂亮,长得可好看了,手特别长,有五寸长,手指又白又红。每次她要穿正式的衣服,指甲都会先断一根。武帝之前娶的是同郡钱仲方家的女儿,可惜早死了,之后才娶了皇后。
皇后擅长写字和算账,还能背诵《诗经》和《楚辞》。武帝当了长城县公的时候,皇后被封为夫人。永定元年,她被立为皇后。皇上追封她父亲钮景明为梁州散骑侍郎、特进、金紫光禄大夫,还给了他金章紫绶。她后妈苏氏也被封为安吉县君。永定二年,她后妈去世了,和她的父亲一起葬在了吴兴。永定三年,她父亲又被追封为广德县侯,谥号“温”。
武帝去世后,皇后和中书舍人蔡景历商量好,先不公开皇上驾崩的消息。《诗经》有云:“靡不有初,鲜克有终”。当时衡阳献王还没到,他们就赶紧把文帝请来。文帝即位后,尊皇后为皇太后,她的宫殿叫慈训宫。后来废帝即位,皇后又成了太皇太后。
光大二年,皇后下令废黜废帝,让他当临海王,然后立宣帝为皇帝。太建元年,她又当回了皇太后。太建二年三月丙申日,她在紫极殿去世了,享年六十五岁。她临终前嘱咐丧事一切从简,祭奠不用牲畜。那年四月,大臣们上奏,给她谥号“宣”,把她和武帝合葬在万安陵。皇后娘家没什么人在朝中做官,只有她堂兄钮洽做到中散大夫。
沈皇后,名叫妙容,是浙江湖州武康人。她爸爸法深,在梁朝做过安前中录事参军。皇后十多岁的时候,梁朝大同年间,就嫁给了后来的文帝。后来侯景叛乱,文帝当时在湖州,皇后也跟着被抓了。等侯景平叛后,她们才被放了。文帝当上皇帝后,皇后被封为临川王妃。文帝当皇帝后,妙容就成了皇后。后来,皇帝追封皇后的父亲法深为光禄大夫,还给了他金印紫绶,封他为建城县侯,谥号恭。皇后的母亲高氏也被追封为绥安县君,谥号定。
废帝当上皇帝后,尊皇后为皇太后,她的宫殿叫安德宫。当时宣帝是扬州刺史,和他的三百多个随从住在尚书省。宣帝年纪轻轻就权势很大,刘师知嫉妒他,就假传圣旨把宣帝赶回扬州处理政务。宣帝正要走的时候,他的手下毛喜拦住他说:“您要是走了,就完全被别人控制了,到时候想做个富家翁都不可能!” 宣帝就装病,把刘师知叫来谈话,让毛喜先去跟皇太后说这件事。皇太后说:“现在伯宗(宣帝)还小,政事都交给刘师知,这不是我的意思。”毛喜又去跟废帝说,废帝说:“这是刘师知他们自己干的,不是我的意思!”毛喜回去告诉宣帝,宣帝就抓了刘师知。宣帝亲自去见皇太后和废帝,狠狠地批评了刘师知一顿,还自己起草了诏书,把刘师知交给廷尉处置,当天晚上刘师知就被处死了。从此以后,朝政大权就落到了宣帝手里。
皇太后心里很焦虑,想不出办法,就偷偷地贿赂宦官蒋裕,让他去唆使建安人张安国起兵造反,想借此机会除掉废帝。结果张安国造反的事情败露了,被杀死了。当时皇太后身边的人有不少知道这件事,皇太后害怕牵连到其他人,就把他们都杀掉了。宣帝当皇帝后,尊妙容为文皇后。陈朝灭亡后,她跟隋朝皇帝回长安,后来又回到江南,不久就去世了。皇后的哥哥沈钦继承了建城侯的爵位,官做到尚书左仆射。沈钦没什么本事,只顾着享乐。他死后,谥号成。沈皇后的儿子沈观继承了爵位,很有学问,官做到御史中丞。
话说废帝的皇后,是琅邪临沂人。公元556年,她当上了皇太子妃。废帝当上皇帝后,她就成了皇后。后来废帝被废为临海王,她也跟着被降为妃子。最后在至德年间去世了。她生了个儿子,就是后来的临海嗣王陈至泽。陈至泽在公元567年被立为皇太子,公元569年继承了临海嗣王的爵位。陈朝灭亡后,母子俩一起去了长安。她父亲陈固的事迹,另有记载。
接下来是宣帝的皇后,名叫敬言,是河东解县人。她曾祖世隆,祖宗恽,父亲陈偃,都有记载留存。她九岁的时候就能料理家务,像个大人一样。侯景之乱时,她和弟弟陈盼一起去了江陵,投奔梁元帝。因为梁元帝和长城公主的关系,对她们母子很优待,把她嫁给了宣帝。公元553年,她在江陵生下了陈后主。北魏攻下江陵后,宣帝迁往关中,而她跟陈后主留在了穰城。公元557年,母子俩回到建康,她成了安成王妃。宣帝即位后,她被立为皇后。
这位皇后长得非常漂亮,身高七尺二寸,手能垂过膝盖。当初宣帝在乡下的时候,先娶了个吴兴钱氏女子。宣帝即位后,封钱氏为贵妃,很受宠爱。皇后却很谦逊,每次宫里赏赐东西,好的都让给贵妃,自己只拿剩下的。
宣帝去世后,始兴王陈叔陵造反,陈后主多亏皇后和吴媪相救才得以脱险。陈后主即位后,尊皇后为皇太后,她的宫殿叫弘范宫。那时陈朝刚失去淮南,隋军又压境,再加上国丧,陈后主身心俱疲,无法处理政务。诛杀陈叔陵、操办丧事、防守边境、处理百官事务等等,虽然都以陈后主的诏令的名义发布,但实际上都是皇太后决定的。陈后主病好后,才把政权交还给她。
皇太后为人谦逊谨慎,从不为家族谋求私利,就连衣食也从不偏袒家族成员。陈朝灭亡后,她去了长安。公元618年,她在东都洛阳去世,享年八十三岁,葬在洛阳芒山。
沈皇后,名叫婺华,是浙江湖州武康人。她父亲沈理,有单独的传记记载。她的继母是武帝的女儿,会稽穆公主,很早就去世了。当时沈皇后还小,但她对继母的去世非常悲痛,瘦弱得不成样子。等到服丧期满后,每逢节日和月初月末,她总是独自坐着哭泣,悲伤的样子感动了周围的人,宫里宫外的人都对她另眼相看。太建元年,她被册封为太子妃。后主即位后,她被立为皇后。
沈皇后性格端庄稳重,有见识有度量,欲望很少,聪明而且记忆力好,广泛涉猎经史典籍,擅长书法。后主还在东宫的时候,她的父亲沈理去世了,她住在偏殿里守孝,哀伤过度,超过了礼仪的要求。后主对沈皇后本来就比较冷淡,而张贵妃却很受宠爱,掌管着后宫的一切事务。但是沈皇后对此却很平静,从来没有表现出嫉妒和怨恨。她自己生活简朴,衣服从不穿戴锦绣华丽的饰品,身边伺候的人也只有百来人,她平时只是阅读史书和佛经。曾经遇到过大旱,她就自己披着麻衣诵读佛经祈雨,结果真的应验了,很快就下起了雨。她没有生育子女,就收养了孙姬的儿子胤作为自己的儿子。她多次上书劝谏后主,后主想要废掉她,改立张贵妃。后来国家灭亡了,这件事也就不了了之了,她和后主一起进了长安。等后主去世后,她自己写了祭文,文章非常悲痛感人。
隋炀帝每次巡游,都会带她一起前往。等隋炀帝被杀后,她从广陵渡江,在毗陵的天静寺出家做了尼姑,法号观音。贞观初年去世。
张贵妃,名叫丽华,是军人家属。她父亲和哥哥都是以编织席子为生。后主还是太子的时候,张丽华被选入宫中。当时龚贵嫔是良娣,张贵妃才十岁,就伺候龚贵嫔。后主见到张丽华后很喜爱她,于是宠幸了她,张丽华怀孕并生下了太子深。后主即位后,张丽华被封为贵妃。她聪明伶俐,深受宠爱。有一次,后主因为始兴王叔陵的叛乱受伤,住在承香殿。这时其他的妃嫔都不能进去侍奉,只有张贵妃在侍候。而柳太后还住在柏梁殿,那是皇后的正殿。而沈皇后一向不受后主宠爱,不能侍奉后主的病,只能住在求贤殿。
公元502年,南朝梁武帝萧衍在光昭殿前面建起了临春阁、结绮阁和望仙阁三座高楼。这些楼阁高达几十丈,每座都有几十间房子。窗户、墙壁、门楣、栏杆等等,全部用沉香木制作,还装饰着金玉珠宝,外面挂着珠帘。里面摆着精美的床和帐子,各种各样的珍宝玩物,华丽程度是以前从未见过的。只要微风轻轻吹过,香气就能飘散几里;太阳一升起,阳光就能照亮后宫。楼阁下面堆砌石头做成假山,引水做成池塘,种植着奇花异树。皇帝自己住在临春阁,张贵妃住在结绮阁,袭贵嫔和孔贵嫔住在望仙阁,楼阁之间有连廊,方便他们互相走动。
还有王美人、季美人、张淑媛、薛淑媛、袁昭仪、何婕妤、江修容这七位美人,都非常受宠,轮流在三阁游玩。皇帝还选拔了一些有文化修养的宫女,比如袁大舍,封她们为女学士。皇帝经常邀请宾客,和贵妃等人一起在阁楼上宴饮,让这些贵人和女学士以及一些文人雅客一起作诗,互相赠答。然后挑选其中特别艳丽的诗句,谱成曲调,配上新的乐声。皇帝还挑选了成千上万容貌姣好的宫女,让她们学习演唱这些歌曲,分批轮流表演,以此取乐。其中比较有名的歌曲有《玉树后庭花》和《临春乐》等等。这些歌曲的歌词大致都是歌颂张贵妃和孔贵嫔的美丽容貌。比如“璧月夜夜满,琼树朝朝新”这样的句子。
张贵妃的头发长达七尺,乌黑发亮,像涂了漆一样,头发的光泽都能照镜子。她不仅聪明伶俐,而且神采飞扬,举止优雅大方,容貌艳丽动人。她的一颦一笑,都光彩照人,令人目眩神迷。她经常在阁楼上打扮得漂漂亮亮的,站在窗前,宫里的人远远望去,觉得她就像仙女一样。她不仅才思敏捷,记忆力超群,而且善于察言观色,很会揣摩皇帝的心思。她还推荐了许多宫女,后宫的人都对她赞不绝口,都说她好。更厉害的是,她还擅长一些巫蛊之术,利用鬼神之说迷惑皇帝,在宫中搞一些淫祀活动,聚集女巫跳舞作法。
话说后主李煜这个人啊,特别懒,不上心政事。百官奏报的事情,都得通过宦官蔡临儿和李善度递交,而李煜呢,就抱着个小枕头,把张贵妃搂在腿上,一起处理奏章。那些蔡临儿和李善度处理不了的事儿,张贵妃都能帮忙整理成条理清晰的奏折,一点儿也不马虎。
所以啊,只要是外头发生的事儿,大到小到,张贵妃都先知道了。因为这样,李煜就更宠她了,后宫里谁也比不上她。后宫里那些妃嫔要是犯了点儿错,不守规矩的,都去求张贵妃帮忙。张贵妃呢,就让蔡临儿和李善度先把这事儿禀报上去,然后再慢慢地跟李煜说情。要是哪个大臣不听话,她就告状,李煜对她的话那是一言九鼎。所以张贵妃和孔氏(此处应指孔氏家族,原文未明确指出具体人物)的势力,就越来越大了,影响到全国各地。朝中大臣,亲戚朋友,一大堆都被提拔重用。大臣们做官,也都跟着她走。那些奸佞的宦官,内外勾结,互相提拔。行贿受贿成风,赏罚不明,国家都快乱套了。
后来隋军攻破了台城,张贵妃和李煜一起跳井躲了起来。隋军把他们捞上来后,晋王杨广下令,把张贵妃斩首于青溪之中。
书里评论说:吃喝玩乐,是人的基本欲望。所以圣人啊,就顺应人情,制定规矩。皇宫里等级森严,士大夫家庭也有等级制度,这些都是根据情况而定的,目的是为了维护秩序。但是,要是后宫和睦,国家治理有方,那才是古代圣王治国理政的成功之道啊!后妃专宠,应该靠德行来获得;多个妃嫔同时受宠,也不应该仅仅因为美貌,而是要让君王的感情能够广泛地施予,爱不会偏向一方,后宫才能保持贞洁,妖邪之气才能消除,这样才能辅助君王修德,治理后宫。
宋朝沿袭晋朝的旧例,选妃纳嫔非常讲究,认为只有配得上天子的女子,必须出自名门望族。从元嘉年间开始,后宫的规制渐渐繁琐起来,选妃的范围也局限于军营将官的家庭,甚至选到一些地位低下的士兵家眷,不像晋朝那样,选妃范围广泛,连达官贵人的女儿都有可能被选中。但是宋朝皇帝的宠爱只局限于后宫,不会把权力授予外戚,即使是皇亲国戚进宫,每年赏赐也仅仅是一些普通的吃食,这算是比较好的了。
可是到了宋文帝,却迷恋上了潘氏,把宫廷的决策权都交给了女人;宋大明帝又沉迷于殷姬,甚至废黜了皇后,立殷姬为后,这些都导致了国家的衰败,后果非常严重。齐朝的孝昭两位皇后,都很贤明,可惜都英年早逝,没能有机会临朝称制,辅佐国家。有些女子,只是空想着效仿周朝的典范,虽然也有一些祥瑞之兆,最终也只是留下一个好名声而已。
高祖皇帝登基后,宫廷生活非常简朴,衣服没有华丽的绣纹,颜色也没有鲜艳的色彩,后宫生活清贫简陋,就像普通的百姓人家一样。武帝继位后,国家国运昌盛,太平无事。寿昌宫殿修建后,又兴建了凤华宫,宫殿里装饰着香柏、文木、花梁、绣柱,雕金镂玉,富丽堂皇,后宫奏乐,歌舞升平,这些都是皇帝的个人喜好,并没有损害国库。明帝继位后,也崇尚节俭,沿袭了之前的制度,没有改变。东昏侯却荒淫无度,奢侈之风盛行,后宫佳丽倾国倾城,这和殷商、夏朝的亡国之君一样,都是可以引以为戒的例子。
梁武帝也注重节俭,把这种作风带到了后宫。虽然一些贵妃很早就显露出贤德,并且生下皇子,但是她们只能得到皇帝的尊重,却不能参与朝政。徐妃行为不端,她的被废黜是理所应当的。陈武帝开创了陈朝的基业,他的皇后也对国家做出了贡献。如果说要以皇后为榜样,来教化天下,那么宣太后就是最好的例子。文帝、宣帝的后宫,没有出现什么败德的事情;但是后主继位后,却因为后宫的缘故而导致国家灭亡,这说明,后宫的德行,对国家兴衰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