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南那些国家啊,大部分都在交州的南边和西南大海的岛屿上,彼此之间有的相隔四五千里,远的甚至有两三万里呢。它们西边还跟西域的国家接壤。汉武帝元鼎年间,派伏波将军路博德去征服百越,设立了日南郡。日南郡外面的那些国家,从汉武帝以后就一直向朝廷进贡。到了东汉桓帝的时候,大秦和天竺都通过这条路派使者来进贡。孙权当吴王的时候,还派宣化从事朱应和中郎将康泰去跟那些国家联系。他们走过的地方,加上听说的,总共有上百个国家,所以就写了相关的记录和传记。到了晋朝,跟中国有联系的国家就很少了,所以史书上也没怎么记载。到了宋、齐、梁这些朝代,那些国家依然向朝廷称臣纳贡,航海来往也很频繁。现在呢,我就把这些国家比较显著的风俗习惯整理出来,写成《海南》这一篇。

林邑国,原来是汉朝日南郡象林县,也是古代越裳国的范围。伏波将军马援开拓南方边境,设立了这个县。它的领土从广阔的地域算起,有六百里那么长。城池离海边一百二十里,离日南郡的南界四百多里,北边跟九德郡接壤。它的南边,水路和陆路加起来有二百多里,那里有个西图夷,他们也称王。马援当年立下的两根铜柱,就是用来标志汉朝边界的。林邑国境内有座金山,石头都是红色的,里面产金子。金子晚上会飞出来,像萤火虫一样。那里还出产玳瑁、贝齿、古贝和沉香木。这“古贝”啊,是一种树的名字,它的花开的时候像鹅绒一样,把它的纤维抽出来纺成布,这种布跟苎麻布差不多。还能染成五色,织成斑斓的布匹。“沉香木”呢,是当地人砍断树木,堆放很多年,等它腐烂了,只有树心留下来,放到水里会沉下去,所以才叫沉香。那些稍微浮起来的,就叫栈香。

汉朝末年天下大乱,有个叫区连的功曹杀了县令,自己当了国王。过了好几代,他家的国王没儿子了,外甥范熊继承了王位,范熊死后,他儿子范逸继位。晋成帝咸康三年,范逸死了,他的奴隶文篡夺了王位。这个文啊,原本是日南郡西卷县夷帅范稚家的奴隶,以前在山涧放牛的时候,捡到两条鳢鱼,这两条鱼竟然变成了铁,他就用这两块铁铸了一把刀。刀铸好了,文对着石头念咒语说:“要是这刀能把石头砍破,我就能当这个国家的王!”结果他一砍,石头就像砍草一样轻松就断了,文心里非常惊讶。范逸小时候曾经派他去林邑做生意,他还教林邑王怎么造宫殿和兵车武器,林邑王很器重他。后来,文却陷害了范逸的几个儿子,把他们都赶到别的国家去了。等到国王死了没继承人,文就骗邻国说要迎娶他们的王子,然后在酒里下毒把王子毒死了,这才威胁百姓,自己当了国王。

那时候,交州刺刺史姜庄派他亲信韩戢和谢幼先后去日南郡当官,这两个人都贪赃枉法,各郡县都受不了他们。穆帝永和三年,朝廷派夏侯览当太守,结果更狠更贪。林邑本来就没多少地,看到日南地肥水美,一直想吞并它。这时候,林邑就利用日南百姓对夏侯览的不满,袭击杀死了夏侯览,还把他的尸体拿去祭天。文在日南待了三年才回林邑。交州刺史朱藩后来派督护刘雄驻守日南,文又把刘雄给灭了,还占领了九德郡,杀害了不少官吏。文还派使者去告诉朱藩,想把日南和九德两郡之间的横山定为边界,朱藩不同意。文回林邑后,没多久又带兵驻扎在日南。文死后,他儿子佛继位,继续驻扎在日南。征西将军桓温派督护滕畯和九真太守灌邃去讨伐他们,一直追到林邑,佛这才请求投降。安帝隆安三年,佛的孙子须达又开始攻打日南、九德等郡,几乎年年都来,杀死了很多人,交州因此变得非常虚弱。

须达死后,他儿子敌真继位,敌真的弟弟敌铠带着母亲逃跑了。敌真很恨他弟弟和母亲,就放弃了王位去天竺了,把王位传给了他的外甥。国家的丞相藏驎极力劝阻,但敌真不听。敌真的外甥继位后,杀了藏驎,藏驎的儿子又杀了敌真的外甥,然后拥立敌铠同母异父的弟弟文敌为王。文敌后来又被扶南王子当根纯杀了,大臣范诸农平定了叛乱,自己当了国王。范诸农死后,他儿子阳迈继位。阳迈出生前,他母亲梦见生了个儿子,有人用金色的席子给他铺床,颜色非常漂亮。当地人把金子的精华叫做阳迈,就像我们中国说的紫磨一样,所以就用这个名字给他取名。宋永初二年,阳迈派使者进贡,朝廷封他为林邑王。阳迈死后,他儿子咄继位,篡改了他父亲的名字,也叫阳迈。

话说这林邑国啊,有个独特的习俗,他们住的房子都是高脚屋,叫“干阑”,门都朝北开。他们用树叶做纸,男女都用贝壳做腰带,叫做“干漫”或者“都漫”,耳朵上还戴着小环。有钱人穿皮鞋,穷人就光着脚走路。从林邑、扶南往南的国家,差不多都是这样。他们的国王穿戴华丽的法服,戴着璎珞,就像佛像上的装饰一样;出行时,坐大象,吹着螺号,敲着鼓,打着贝壳伞,用贝壳做旗帜。这个国家不设刑法,犯了罪的人,就用大象踩死。他们的大族叫婆罗门,结婚一定要选在八月,而且是女的主动追求男的,从地位低的男子到地位高的女子都有可能。即使是同姓,也可以结婚。结婚仪式上,由婆罗门把新郎介绍给新娘,两人握手,念着“吉利吉利”的咒语,就算结婚了。人死了以后,在野外火化,叫火葬;寡妇要守寡一辈子,头发披散着,直到老死。国王信奉尼乾道,还铸造了十围那么大的金银佛像。

宋文帝元嘉初年,林邑国王阳迈就侵略咱们的日南、九德等郡。当时交州刺史杜弘文带兵准备讨伐,后来听说阳迈有援兵就停下了。八年后,阳迈又来犯九德郡,攻到了四会浦口。交州刺史阮弥之派军队去抵抗,攻打区栗城没攻下来,只好撤兵。从元嘉十二年到十八年,阳迈每年都派人来进贡,但贡品很少,而且还不断地骚扰抢掠。宋文帝很生气,在元嘉二十三年,派交州刺史檀和之和振武将军宗悫去讨伐他。檀和之派司马萧景宪当先锋,阳迈听说后很害怕,想献上黄金一万斤、白银十万斤、铜三十万斤,并且归还抢掠来的日南百姓。但是他手下的一个大臣,叫{艹毒}僧达,劝他别这样做。于是阳迈就派大将范扶龙去守卫北边的区栗城。结果萧景宪攻下了区栗城,乘胜追击,攻克了林邑国都。阳迈父子逃跑了,咱们军队缴获了大量的珍宝,很多都是没见过的宝贝。还熔化了阳迈的金佛像,得到了几十万斤黄金。

和之,是金乡县高平人,檀凭的儿子。因为他立了功,被封为云杜县子。孝建三年,他当上了南兖州刺史,结果因为贪杯好财,还把监狱里的女人带进官邸,最后被免职禁锢。后来他病死了,据说死前还受到了胡神作祟。死后追赠左将军,谥号襄子。

孝武帝孝建二年,林邑国又派长史范龙跋来进贡,朝廷就封他为扬武将军。大明二年,林邑王范神成又派长史范流来进贡金银器皿、香料、布匹等物品。明帝泰豫元年,林邑国又派使者进贡特产。齐朝永明年间,范文赞多次派使者进贡。梁朝天监九年,范文赞的儿子范文凯进贡了一只白猴子,朝廷就授予他持节、督缘海诸军事、威南将军、林邑王的头衔。范文凯死后,他的儿子弼毳跋摩继位,也继续进贡。普通七年,林邑王高戍胜铠派使者进贡特产,朝廷任命他为持节、督缘海诸军事、绥南将军、林邑王。大通元年,林邑国又派使者进贡。大通二年,林邑王高戍律陀罗跋摩派使者进贡,朝廷任命他为持节、督缘海诸军事、绥南将军、林邑王。六年,林邑国又派使者进贡特产。

广州附近的山区住着很多狸獠人,人口众多,他们经常侵扰周边地区,历代都深受其害。宋孝武帝大明年间,合浦的大帅陈檀归顺了朝廷,被封为龙骧将军。陈檀请求朝廷派兵讨伐那些还没归顺的部落,朝廷就让他当了高兴太守,并派前任朱提太守费沉和龙骧将军武期南下征讨,同时打通去朱崖的路。结果他们没取得任何战功,反而杀了陈檀,自己逃跑了,费沉最后被关进监狱死了。

扶南国在日南郡的南边,位于大海西侧的大海湾里,距离日南郡大约七千里。它在林邑国的西南三千多里。扶南国的都城距离海边五百里,有一条宽十里的江,从西往东流入海。扶南国的国土面积大约三千多里,地势低洼平坦,气候和风俗习惯跟林邑国差不多。扶南国盛产金、银、铜、锡、沉香木、象牙、犀角、孔雀石和各种颜色的鹦鹉。

话说,顿逊国在咱们南边三千多里远的地方,就在海边上,地盘很大,方圆千里。城离海边十里。那里有五个国王,都归顺扶南国管辖。顿逊国的东边,跟交州的商人有贸易往来;西边跟天竺、安息这些边远国家接壤,大家互相买卖东西。顿逊国的集市东西两边都挤满了人,每天都有上万人来赶集。各种珍奇宝物应有尽有,还有种酒树,长得像石榴树,采摘它的花汁,放在瓮里,几天就能酿成酒。

顿逊国外面,大海里还有个毗骞国,离扶南八千里呢。据说那国王身高一丈二,脖子有三尺长,自古以来就没死过,没人知道他活了多少岁。国王很神圣,国内的人,干的好事坏事,将来会发生的事,他都知道,所以没人敢骗他。南方人管他叫“长颈王”。他们那儿的人盖房子穿衣服,吃的是稻米,语言跟扶南人有点不一样。那里有座山出产黄金,金子像露水一样长在石头上,多得数不清。他们国家的法律规定,要处罚人的话,就把他的肉在国王面前吃掉。毗骞国不接待外来的商人,要是有人去了,也会被杀掉吃肉,所以商人们都不敢去。国王平时住在高楼上,不吃肉,也不祭祀鬼神。他的子孙跟普通人一样会生老病死,只有他自己不死。扶南王经常派人给他送信,互相问候。扶南王经常送给他五十个纯金的食器,形状像圆盘,也像瓦罐,叫“多罗”,大的能装五升,小的能装一升。国王还会写天竺文字,能写三千字的文章,讲他前世今生的因果,跟佛经差不多,都是讲做好事的。

再听说,扶南国的东边就是大海,海里有个大洲,洲上有很多小国家,其中一个国家的东边有个叫“马五洲”的地方。再往东走,过了一千多里的海,就到了一个叫“自然大洲”的地方。那里有一种树,长在火里,洲上的人剥下树皮,纺成线织成布,当手巾用,跟蕉麻布差不多,只是颜色有点青黑色。要是布有点脏,扔水里洗洗就又干净了。还可以用来做灯芯,用都用不完。

扶南国的习俗是人们都不穿衣服,身上文着纹身,头发披散着。他们的国王是个女人,名字叫柳叶,她年轻力壮,看起来像个男人似的。

扶南国南边有个叫激国的国家,有个叫混填的人特别信奉鬼神。他梦见神给他一把弓,让他搭乘商人的船出海。混填第二天一大早就跑到庙里,在神树下找到了那把弓,就跟梦里一样,他乘船出海,到了扶南国的一个边境小城。扶南人看到船来了,想抢劫。混填立刻张弓射向他们的船,箭穿透了船的一边,还射中了船上的侍卫。柳叶王吓得不轻,带着大家向混填投降了。混填就教扶南人穿衣服遮蔽身体,不再赤身露体。于是他做了扶南国的国王,娶柳叶为妻,生了几个儿子,分别让他们统治七个城邑。

后来,他的儿子混盘况,用欺骗和武力离间各个城邑,让他们互相猜忌,然后就带兵攻打并吞了他们。之后,他又把自己的子孙分别安置在各个城邑,封他们为小王。混盘况活到九十多岁才去世,他的儿子盘盘继位,把国家大事都交给大将范蔓处理。盘盘做了三年王就死了,全国人民一起拥立范蔓当国王。范蔓勇敢强壮,足智多谋,又用兵力征服了周围的国家,都臣服于他,他自称扶南大王。他造了大船,远航大海,开拓疆土十多年,扩展了五六千里地。

接下来,他准备攻打金邻国,结果范蔓生病了,就让太子金生代替他出征。范蔓的侄子旃,趁机篡夺了王位,派人骗杀了金生。范蔓死的时候,有个还在吃奶的孩子,叫长,长大后,他联合了国内的壮士,杀了旃。旃的大将范寻又杀了长,自己当了王。范寻整顿国内事务,修建了宫殿和游乐场所,每天早中晚都要接见好几次客人。百姓用香蕉、甘蔗、乌龟、鸟类作为祭祀的贡品。这个国家的法律没有监狱,如果有纠纷,先要斋戒三天,然后把斧子烧得通红,让当事人拿着走七步。还要把金银首饰和鸡蛋扔进沸腾的开水中,让他们去捞,如果说谎,手就会烂掉;如果说实话,就不会有事。他们还在城壕里养鳄鱼,城门外圈养猛兽,犯了罪的人就拿去喂猛兽和鳄鱼,如果鱼兽不吃,就说明这个人无罪,三天后放了他。那些大的鳄鱼,有三丈多长,形状像鼍,有四条腿,嘴巴长六七尺,两边长着像刀剑一样锋利的牙齿,平时吃鱼,如果遇到獐鹿和人,也会吃掉。从苍梧以南到外国都有这种鳄鱼。

话说吴国的时候,派中郎将康泰和宣化从事朱应出使寻国。他们发现那里的老百姓都光着身子,只有女人穿衣服,而且衣服还是套在头上的那种。康泰和朱应就说:“这国家其实挺好的,就是人们穿衣太随便,有点奇怪。” 从那以后,寻国才开始命令全国的男人穿衣服,这种衣服叫“横幅”,现在我们说的“干漫”就是指这种衣服。有钱人家就用丝绸锦缎裁剪做衣服,穷人家就用布。

到了晋武帝太康年间,寻国才开始派使者进贡。 穆帝升平元年,寻国的国王竺旃檀上表进贡驯服的大象,但是朝廷觉得花费太大,就下令停止了这次进贡。后来,有个叫憍陈如的人当了国王,他原本是天竺的婆罗门,得到神谕说他应该去当扶南国的国王。憍陈如一听,心里美滋滋的,就南下去了盘盘(扶南国都城)。扶南人听说这件事后,全国上下都高兴坏了,把他迎立为王。

憍陈如当上国王后,又改革了扶南的制度,开始采用天竺的办法管理国家。 憍陈如死后,他的继承人持梨陀跋摩在宋文帝元嘉十一年、十二年和十五年,都向宋朝进贡各种宝物。到了齐永明年间,国王憍陈如阇邪跋摩又派使者进贡。梁天监二年,跋摩再次派使者送来珊瑚佛像,还进贡了很多宝物,梁武帝就封他为安南将军、扶南王。

话说这个国家的人,长得又黑又丑,头发卷卷的,住的地方都没打井,好几十户人家才共用一口井打水喝。他们那儿的人特别信奉天神,天神像都是铜做的,两面的像有四只手,四面的像有八只手,每只手上都拿着东西,有的小孩,有的是鸟兽,还有日月星辰。他们的国王和妃嫔出行都骑大象。国王坐着的时候,总是斜着身子,一条腿翘起来,膝盖垂到地上,前面放着个白垫子,垫子上放着金盆和香炉。他们有个丧葬习俗,人死了要剃光所有头发胡子。死人有四种葬法:水葬是扔到江里,火葬是烧成灰,土葬是埋到土里,鸟葬是扔到野外。这个国家的人贪婪吝啬,没啥礼义廉耻,男女之间也放纵得很。

过了十年,又过了十三年,跋摩累派使者来进贡,这年他死了。他儿子留陀跋摩杀了亲弟弟,自己当了国王。十六年,又派使者竺当抱老来进贡。十八年,又派使者送来了天竺的檀香木佛像和菩提树叶,还送了火齐珠、郁金、苏合香等贵重物品。普通元年、中大通二年、大同元年,他们都派使者来进贡各种宝物。五年,又派使者进贡了一头活犀牛。还说他们国家有佛祖的一根头发,长达一丈二尺。朝廷就派沙门释云宝跟着使者去迎接。

在此之前,三年八月,武帝重修阿育王佛塔,从旧塔底下挖出了佛祖的舍利子和头发,头发是青蓝色的,很多僧人用手去摸,摸到的长度都不一样,一放开,头发就卷曲成勺子的形状。《僧伽经》上说:“佛祖的头发青色而细,像藕茎上的丝一样。”《佛三昧经》上说:“我以前在宫里洗头的时候,用尺子量过我的头发,长一丈二尺。放开后就右旋,又变成勺子的形状。”这和武帝得到的佛祖头发一模一样啊!阿育王就是铁轮王,统治着整个阎浮提。佛祖涅槃后,他只用了一天一夜的时间,就役使鬼神建了八万四千座佛塔,这座就是其中一座。吴国的时候,有个尼姑在这里建了个小精舍,孙林后来把它毁了,佛塔也一起毁了。吴国灭亡后,一些僧人又在原址上重建了佛塔。晋元帝刚过江的时候,又重新修缮了佛塔。到了简文帝咸安年间,派沙门安法程修建一座小塔,还没建好他就死了。他的弟子僧显继续修建,到了孝武帝太元九年,才加上金色的塔刹和承露盘。

话说后来,离石县有个胡人,叫刘萨何,突然得病死了,可是他心里还暖和着呢,家人不敢马上把他埋了。过了七天,他居然活过来了!他说自己看见了两个官吏,带着他往西北走,走了多远都不知道。到了十八层地狱,根据他犯的罪轻重,要受各种酷刑。这时观世音菩萨说:“你的缘分还没尽,要是能活下来,就去做和尚吧。洛阳、齐城、丹阳、会稽都有阿育王塔,你可以去拜拜。要是你寿终正寝,就不会下地狱了。”说完这些话,他就感觉像从高高的悬崖上掉下来一样,猛地惊醒过来。

于是他就出家当和尚,法号慧达。他到处去拜佛塔,到了丹阳,却不知道塔在哪儿。他爬上越城的城墙四处眺望,看到长干里有一股奇异的光气,就去那里拜祭,果然是阿育王塔!塔里不断发出光芒,慧达和尚肯定里面一定有舍利子。他就召集众人一起挖,挖了一丈深,挖出了三块石碑,每块碑有六尺长。中间一块碑里有个铁匣子,铁匣子里还有个银匣子,银匣子里还有个金匣子,里面装着三颗舍利子,还有一根头发和一个指甲,头发好几尺长呢!

慧达和尚就把舍利子移到简文帝建的那座塔的西边,又建了一座单层塔。过了十六年,又让和尚僧尚加建成了三层塔,这就是武帝时期开凿的那座塔。一开始挖了四尺深,就发现了龙穴,还有以前人埋下的金银首饰之类的宝物。继续挖到大约九尺深,挖到了石基,石基下面有个石匣子,匣子里有个铁壶,壶里装着个银坩埚,坩埚里有个金镂的罂,里面装着三颗舍利子,像米粒那么大,圆圆的,光洁明亮。匣子里还有个琉璃碗,碗里装着四颗舍利子,还有一根头发和四个指甲,指甲是沉香色。

到了那个月的二十七号,皇帝又去寺里拜佛,举行盛大的法会,还大赦天下。那天,皇帝用金钵盛水,把舍利子放在水里,其中最小的一颗怎么也浮不起来。皇帝拜了好多次,舍利子才在钵里放出光芒,旋转了很久才停在中间。皇帝问慧念大僧正:“你见过这么不可思议的事吗?”慧念回答说:“法身常住,湛然不动。”皇帝说:“我想请一颗舍利子回宫供奉。”到了九月初五,皇帝又在寺里举行盛大的法会,派太子、王公大臣等去迎接舍利子。那天风和日丽,整个京城的人都来看热闹。皇帝把金银等供品都留在寺里,还捐了一千万钱作为寺庙的基业。

四年后的九月十五日,皇帝又去寺里举行盛大的法会,竖立了两座佛塔,分别用金罂、玉罂,再用七宝塔盛放舍利子、头发和指甲。然后用石匣盛放宝塔,分别放在两座佛塔下面,还有王公大臣、百姓富户捐献的金银首饰等珍宝堆积在那里。十一年十一月二日,寺里的和尚又请皇帝在寺里题写《般若经》。那天晚上,两座佛塔都放出光芒。皇帝下令让镇东邵陵王纶撰写寺庙的《大功德碑》碑文。

在此之前两年,会稽鄮县的塔进行了改建,从旧塔里挖出了舍利子,皇帝派光宅寺的释敬脱等四位和尚和舍人孙照把舍利子暂时迎回宫里。皇帝拜祭完毕,就把舍利子送回鄮县,放入新塔里。鄮县这座塔也是刘萨何发现舍利子的地方。

晋朝咸和年间,丹阳尹高悝,走到张侯桥的时候,看到河里发出几尺长的五彩光芒,不知道是什么怪事,就让人到光亮的地方去看看,结果捞到了一尊金像,但是没有底座。高悝就下车把金像装上车,想拉回长干巷,结果牛不肯走了。高悝就让赶车的人跟着牛走,牛径直把车拉到一座寺庙,高悝就把金像留在寺庙里交给僧人。每到晚上,金像经常放出光芒,还能听到空中有金石相击的声音。

过了一年,临海有个渔民叫张系世,在海边突然看见一个铜质的像座浮出水面,他就把它捡起来送到县里,县里又送到了州里,然后把像座安在了金像的底下,两者完美地契合在一起。简文帝咸安元年,交州合浦有个叫董宗之的人,采珠的时候潜到水底,看到了佛像的光芒,交州就上报朝廷,把这光芒也供奉给了金像,也正好吻合。从咸和年间得到金像,到咸安年初,经过了三十多年,金像的底座才终于齐全了。

一开始,高悝得到金像后,后来有五个西域的胡僧来拜访高悝,说:“我们以前在天竺得到了阿育王造的佛像,来到邺城的时候,碰上战乱,就把佛像埋在了河边。现在我们找不到了。”这五个僧人曾经在一个晚上都梦见佛像说:“我已经到了江东,被高悝得到了。”高悝就把这五个僧人送到寺庙,他们见到佛像后,哭得稀里哗啦的,佛像就放出光芒,照亮了整个寺庙。

还有瓦官寺的慧邃和尚,想临摹佛像的形状,寺庙的主持尚和尚,担心会损坏佛像的金身,就对慧邃说:“如果你能让佛像放光,并且转身朝西,我才能答应你。”慧邃就虔诚地祈祷。那天晚上,佛像果然转过身朝西,并且放出光芒。第二天,主持和尚就答应让他临摹了。佛像的底座上原来刻有外国文字,没有人认识,后来三藏法师那跋摩认出了这些文字,说是阿育王为他的第四个女儿所造的。到了大同年间,旧塔里的舍利被取了出来,朝廷下令收购寺庙周围几百户人家的宅基地,来扩大寺庙的范围,建造各种殿堂和佛像,以及周围的楼阁等等,真是穷奢极侈啊!那些经变图画,都是吴地画家张繇画的。张繇的绘画技艺,当时是首屈一指的。

西南夷的诃罗陀国,宋元嘉七年,派使者进贡奏表说:“我们听说圣上尊崇佛教三宝,兴建塔寺,遍及天下。所以特地派来两位使者,表达我们的一片赤诚之心。”

话说啊,呵罗单国,也就是在阇婆洲那个地方,在宋元嘉七年的时候,派使者进贡了金刚指环、红色的鹦鹉、天竺国的白叠布、贝壳,还有叶波国的贝壳等等东西。到了元嘉十年,呵罗单国的国王毗沙跋摩就写信给宋文帝,信里头这么写着:“常胜天子陛下,诸佛世尊,常乐安隐,三达六通,为世间导,是名如来,是故至诚五体敬礼。” 后来这国王被自己儿子给篡位了。元嘉十三年,他又重新上表进贡。到了元嘉二十六年,宋文帝下诏说:“呵罗单、婆皇、婆达这三个国家,隔着大海来朝贡,这份诚意啊,咱们得好好重视,就给他们加官进爵吧!” 于是就派使者去册封他们。元嘉二十九年,呵罗单国又派长史婆和沙弥进贡了一些东西。

婆皇国呢,在元嘉二十六年,国王舍利婆罗跋摩派使者进贡了41种东西,宋文帝就册封他为婆皇国王。元嘉二十八年,他们又派使者来进贡。到了宋孝武帝孝建三年,婆皇国又派长史竺那婆智来进贡,还上表了,宋孝武帝就封竺那婆智为振威将军。大明三年,他们又进贡了红白两种鹦鹉。大明八年和宋明帝泰始二年,他们还继续派使者进贡。明帝呢,就把婆皇国的长史竺须罗远和之前的振威将军竺那婆智,一起升为了龙骧将军。

婆达国,在元嘉二十六年,国王舍利不陵伽跋摩派使者进贡,宋文帝也册封他为婆达国王。元嘉二十六年和二十八年,他们又都派使者进贡了。

最后是阇婆达国,元嘉十二年,国王师黎婆达呵陀罗跋摩派使者来进贡,还上表说:“宋国大主大吉天子足下,教化一切,种智安隐,天人师降伏四魔,成等正觉,转尊法轮,度脱众生。我虽在远,亦沾灵润。” 这意思是说,宋朝皇帝教化天下,功德无量,即使远在海外,也能感受到您的恩泽。

槃槃国啊,在宋元嘉、孝建、大明年间,都派使者来进贡。到了梁朝的大通元年和四年,槃槃国的国王又派使者上表,好几次送来了佛牙和画塔,还有几十种沉香檀香之类的香料。大通六年八月,他们又派使者送来了菩提国的舍利和画塔图,还有菩提树叶、詹糖之类的香料。

丹丹国,在大通二年的时候,他们的国王派使者上表,送来了佛牙像和两座画塔,还有火齐珠、贝壳和各种香药。到了大同元年,他们又派使者进贡金银、琉璃、各种宝物和香药。

干陀利国,在海南洲上,他们的风俗习惯跟林邑、扶南差不多,盛产斑布、贝壳和槟榔。他们的槟榔特别好,是各国最好的。宋孝武帝在位的时候,干陀利国的国王释婆罗那邻陀派长史竺留陀进贡金银宝器。梁天监元年,干陀利国的国王瞿昙修跋陀罗在四月初八做了个梦,梦见一个僧人说:“中国现在有圣明的皇帝,十年之后,佛教将会兴盛。如果你派使者进贡表示敬意,那么你们的国土就会丰衣足食,商贸繁荣;如果你不信,你们的国土就会不得安宁。” 一开始他不信,后来又梦见那个僧人说:“如果你不信我,我就带你去看一看。”然后就在梦里到了中国,拜见了皇帝。醒来后觉得很奇怪,跋陀罗本来就会画画,就根据梦中看到的武帝的样子画了一幅画像,还派使者带着画像和画工,上表进贡玉盘之类的物品。使者到了之后,临摹了皇帝的画像带回他们的国家,跟原来的画一模一样。于是他们把画像用宝盒盛着,每天都恭敬地祭拜。后来跋陀罗死了,他的儿子毗针邪跋摩继位,在位十七年,派长史毗员跋摩上表进贡金芙蓉和各种香药。普通元年,他们又派使者进贡各种特产。

狼牙国,在南海里。它东西长三十天路程,南北长二十天路程,离广州有两万四千里。那里的气候和物产跟扶南差不多,只是沉香、栈香、婆律香这些香料特别多。当地男女都袒胸露背,披散着头发,用贝壳做衣服。国王和大臣们会在披肩上披上云霞图案的布,用金绳子当腰带,耳朵上戴金环。女人们则用璎珞装饰身体。狼牙国用砖头砌城,城里有很多门楼和高楼。国王出行坐大象,前呼后拥,有旗帜、鼓乐,头顶白伞盖,戒备森严。当地人说,建国以来已经四百多年了,后代国王越来越不行了,只有王族里一位贤德之人,百姓都拥护他。国王听说后,把他抓起来关押,奇怪的是,锁链自己断了。国王认为这是神迹,不敢杀他,就把他放逐出境,于是他就逃到天竺去了。天竺国王把女儿嫁给了他。没多久,狼牙王死了,大臣们把他迎回来当国王。他做了二十多年国王后死了,他的儿子婆伽达多继位。天监十四年,他派使者阿撤多来进贡。

婆利国,在广州东南海中的岛上,离广州有二个月的路程。国土东西长五十天路程,南北长二十天路程,有一百三十六个村庄。那里气候炎热,就像中国的盛夏一样。稻谷一年两熟,草木常青。海里出产文螺、紫贝。有一种石头叫坩贝罗,刚采来的时候很软,刻成东西晒干后,就变得非常硬了。当地人用贝壳做衣服,也做成华丽的衣物。国王穿斑丝织成的衣服,戴着璎珞,头上戴着高约一尺的金冠,形状像帽子,上面镶嵌着七宝。他腰间佩带金饰的宝剑,坐在高高的金椅子上,脚踏银制的脚凳。侍女们都戴着金饰和各种珠宝,有的拿着白色的拂尘,有的拿着孔雀扇。国王出行乘坐象车,象车是用各种香料做的,上面有羽盖和珠帘。前面有人吹螺号,敲鼓开路。国王姓憍陈如,从古至今都没跟中国交往过,问他祖先和建国年代,他都记不清了。他自己说,白净王夫人是他们国家的人。天监十六年,他们派使者来进贡金席等物品。普通三年,他们的国王频伽又派使者珠智进贡白鹦鹉、青虫、兜鍪、琉璃器、贝壳、螺杯、各种香料和药物等几十种东西。

天竺国,就在大月支国的东南边,好几千里地呢,国土面积有三万里,也叫身毒。汉朝的时候,张骞出使大夏,看见了邛竹杖和蜀布,当地人说这些东西是从身毒,也就是天竺国,买来的。从月支、高附往西走,一直到西海,往东到盘越,这一带好几十个国家,每个国家都有自己的国王,名字虽然不一样,但都属于身毒。汉朝的时候,这些国家都归月支管。天竺人的风俗习惯跟月支人差不多,但是那地方又潮湿又闷热,天竺人怕打仗,比月支人弱。天竺国边上有一条大河,叫新陶河,发源于昆仑山。这条河分成了五条支流,合起来叫恒水。河水又甜又好喝,河底还有很好的盐,颜色雪白,像水晶一样。天竺出产犀牛、大象、貂鼠、玳瑁、火齐、金银铜铁,还有用金线织成的金罽,还有细密的白色丝绸,上好的皮裘,还有……(此处略去一个生僻字)。火齐长得像云母,颜色像紫金,闪闪发光,薄薄的一片像蝉翼,堆起来就厚重得像纱縠一样。天竺国跟大秦、安息做生意,海里有很多大秦的宝贝,比如珊瑚、琥珀、金碧、珍珠、琅玕、郁金、苏合香。苏合香不是天然长出来的,是用各种香料的汁液熬制而成的。据说大秦人采苏合香的时候,先把汁液榨出来做成香膏卖,剩下的渣子才卖给其他国家的商人,所以辗转到了中国,香味就不那么浓了。郁金只产于罽宾国,颜色鲜艳,金黄金黄的,很细,跟芙蓉花里包着莲子似的。当地人先把郁金放在佛寺里晒干,然后用粪便沤一下,再卖给其他国家的商人。

汉桓帝延熹九年,大秦国王安敦派使者从日南郡的边境来进贡,这是汉朝唯一一次跟大秦直接通商。大秦的商人经常到扶南、日南、交阯这些地方做生意。但是,日南边境那些国家的人,很少有人去过大秦。孙权黄武五年,有个大秦商人,名字叫秦论,来到交阯,交阯太守吴邈把他送到了孙权那里。孙权问秦论大秦的风土人情,秦论都详细地回答了。那时候诸葛恪正在讨伐丹阳,抓到了一些黝黑矮小的丹阳人。秦论看见了这些人,说:“大秦很少见到这样的人。”孙权就挑选了男女各十个人,派会稽人刘咸送秦论回国。结果刘咸在路上死了,秦论就自己回国了。

汉和帝那会儿,印度那边好几次派使者来进贡,后来西域闹叛乱,这联系就断了。一直到桓帝延熹三四年,才又从日南边境外头来进贡,魏晋时期就彻底没联系了。只有吴国的时候,扶南王范旃派他亲戚苏勿去印度,从扶南出发,到了拘利口,沿着大海湾往西北走,经过好几个沿海国家,差不多一年多才到印度的江口,然后逆流而上七千里才到目的地。印度国王当时可震惊了,说:“海边那么远的地方,居然还有人来?”赶紧让人好好看看这来的人是哪国的,还派了陈、宋两个人,带着四匹月支马作为回礼送回扶南,这来回走了四年才完成。那时候吴国还派了中郎将康泰去扶南,正好碰上了陈、宋他们,就详细地打听了一下印度的风土人情,康泰回来后说:“印度是佛教兴盛的国家,人民淳朴厚道,土地肥沃富饶,国王叫茂论。首都城池,水渠纵横交错,环绕着城墙沟渠,最后都流入大江。宫殿都雕梁画栋,金碧辉煌。街市繁华,房屋高楼林立,到处是钟鼓音乐声,人们穿着华丽的衣服,佩戴着芬芳的饰品,水陆交通便利,各种商人云集,珍奇玩物应有尽有,人们想买什么就有什么。周围还有嘉维、舍卫、叶波等等十六个大国,离印度也就两三千里的距离,都尊奉印度国王为首领,认为印度在天地之中。”

天监初年,印度国王屈多派长史竺罗达进贡了琉璃唾壶、各种香料和古贝壳等东西。元嘉五年,迦毗黎国的国王月爱也派使者进贡了金刚指环、摩勒金环等宝物,还有红白鹦鹉各一只。明帝泰始二年,迦毗黎国又派使者进贡,皇帝还把使者竺扶大、竺阿珍封为建威将军。元嘉十八年,苏摩黎国的国王那罗跋摩也派使者进贡了各种物品。孝武帝孝建二年,斤陀利国的国王释婆罗那邻陀派长史竺留陀进贡了很多金银珠宝。后来废帝元徽元年,婆黎国也派使者进贡。这些国家都信奉佛教。

话说佛教从汉明帝时期开始传入中国,慢慢发展壮大,成为一股独立的学派。公元435年,丹阳尹萧摹上奏皇帝说:“佛教在中国已经传播了四个朝代,但是最近几年,佛教徒越来越铺张浪费,互相攀比。所以,以后要是有人想铸造铜像,必须先向朝廷报备;要建造塔寺和精舍,也必须先上报申请,得到批准才能开工。”皇帝批准了他的奏章。 朝廷还对僧人进行了整顿,辞退了几百个僧人和道士。

公元458年,有个叫昙标的道士和羌族人高阇密谋造反,皇帝因此下令全国各地严格审查僧人,对违反规定的僧人严惩不贷。 朝廷制定了一系列禁令,那些修行不够精进的僧人,都被迫还俗。 但是,那些寺庙里的僧尼出入皇宫,与妃嫔们来往密切,这些禁令最终没能完全执行下去。 早些时候,晋朝的庾冰曾经提议让僧人尊敬朝廷,后来桓玄也说过类似的话,但都没能实现。公元462年,宋孝武帝下令,所有官员接待僧人时都要恭敬有礼,并且下达了诏令。后来,前废帝又恢复了旧制。

宋孝武帝宠爱的殷贵妃去世后,他为她修建了一座寺庙,取名新安寺,因为贵妃的儿子子鸾被封为新安王。 后来,前废帝杀了子鸾,就拆毁了新安寺,赶走了寺里的僧人,还拆毁了中兴寺和天宝寺。等明帝平定叛乱后,又下令修复这些寺庙。

宋朝时期有个著名的僧人叫道生,他是彭城人,他父亲是广戚县令。道生是沙门法朗的大弟子,从小聪明过人,十五岁就能讲经说法,长大后更是有自己独特的见解,创立了顿悟的理论,当时的人都非常佩服他。公元434年,他在庐山圆寂,僧人慧琳为他写了诔文。

慧琳,是秦郡秦县人,姓刘。他年轻的时候就出家当和尚了,住在冶城寺。慧琳很有才华,精通各种学问,庐陵王义真很欣赏他。他曾经写过一篇《均善论》,里面对佛教的某些观点提出了批评。文章里说:“有位‘白学’先生认为,中国圣人的教诲影响深远,道德高尚,智慧通达,已经把天人之间的道理都阐述清楚了。他们的道理没有隐晦之处,教化也没有遗漏,聪明睿智,还有什么比得上呢?但有位‘黑学’道士却批评说,这些教义不能照亮幽冥之路,不能让人获得来生的福祉,虽然表面上虚心,但实际上并没有做到虚心实事,比不上西域佛教的深奥。” 这篇文章里,双方各抒己见,最后得出的结论是“六度与五教并行,信顺与慈悲齐立”。这篇文章流传很广。一些老和尚认为慧琳贬低了佛教,想把他赶走。但是文帝看了这篇文章后很欣赏他,元嘉年间,慧琳就参与朝政,朝廷的大事都要和他商量。来拜访他的人络绎不绝,门前经常停着几十辆车。各地送来的礼物也很多,当时他的势力非常大。他经常设宴款待宾客,座上总是宾客满座。慧琳穿着高高的鞋子,披着貂皮大衣,还设有专门负责文书的官员,权力跟宰相差不多了。 会稽人孔顗曾经去拜访他,结果看到宾客挤满了院子,热热闹闹的,孔顗感叹地说:“竟然出现了一个穿着黑衣的宰相,真是世风日下啊!” 慧琳还注过《孝经》和《庄子·逍遥游》,他的文章和注解也流传于世。

东安寺里还有两位德高望重的僧人,慧严和慧议,他们的学问和品德都很高尚,受到人们的尊敬。当时斗场寺有很多禅宗僧人,所以当时人们常说:“斗场是禅师的聚集地,东安寺是论辩的场所。”

孝武大明四年,在中兴寺设斋,来了个不认识的和尚,大家问他叫什么名字,他说他叫明慧,是从天安寺来的。结果他突然就不见了。天下根本没有天安寺这个名字,所以后来人们就把中兴寺改名叫天安寺了。大明年间,外国高僧摩诃衍苦行修行,很有学问,在京城传布新经《胜鬘经》,特别受到佛教界的重视。

狮子国,就是印度旁边的一个国家。那地方气候宜人,一年四季没啥区别,想啥时候种粮食就啥时候种,不用管季节。以前那地方一个人都没有,就只有鬼神和龙住在那儿。后来,各国的商人过去做买卖,鬼神看不见,但会变出宝贝来,摆明了价钱。商人就按价钱拿走东西。其他国家的人听说狮子国这地方好,就都争着跑过去,有的干脆就住下了,所以狮子国就慢慢发展成一个大国了。

晋朝义熙年间,狮子国第一次派使者进贡玉佛像,走了十年才到。那佛像高四尺二寸,玉质温润,造型非常独特,简直不像人能做出来的。这尊佛像经历了晋朝、宋朝,一直供奉在瓦官寺。之前,有个叫戴安道的名士亲手雕刻了五尊佛像,还有顾恺之画的《维摩诘经变图》,世人都称这三样东西是绝世珍品: “先有征士戴安道手制佛像五躯,及顾长康《维摩画图》,世人号之三绝”。 结果到了齐朝的东昏侯时期,那尊玉佛像就被毁了,先砍了胳膊,再把佛身拆了,给他的宠妃潘贵妃做成钗环首饰。

宋朝元嘉五年,狮子国的国王刹利摩诃派使者进贡,上表表达了臣服之意。十二年后,又派使者进贡了一次。梁朝大通元年,狮子国的后来的国王迦叶加罗诃黎邪也派使者进贡,并呈上了表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