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相接到合肥的命令,要北上议和。到了天津,闰八月十八那天就上路了。那天一共雇了四十辆单套轿车,二十辆二把手的小轿车,但还是不够坐,很多随从人员都只能步行跟着。路上看到的城镇都冷冷清清的,人们都关着门,到处都是残破的尸体和白骨,一片狼藉,让人忍不住叹息。到了齐化门,俄罗斯的统帅派了几十个骑兵护送。路上遇到德国军队,双方互不干扰,顺利到达了贤良寺行台。贤良寺门外,又有俄国士兵吹吹打打地迎接,非常恭敬。
庆王当时正住在府邸里,十九日,李相按照礼仪去拜访了他,还拜会了各国使臣。二十日,继续拜访昨天没来得及拜访的人。二十一日,庆王带着赫鹭宾(人名,此处应为俄国代表)和榷宪(税务官员,此处指俄国外交官)来拜见李相。随后,李相照会各国使臣,约定二十七日开和谈会议,并递交了议和章程。
这个章程是税务官员起草的,李相又仔细斟酌修改了一下,态度不卑不亢。随后得到了各国使臣的回复,因为俄国和德国的使臣还在天津,所以暂时搁置。意大利的使臣资历比较老,各国都推举他为领袖,这天他来到贤良寺回访。寒暄过后,他便大声说:“这是什么时候了?都已经被打败了,现在还想要议和吗?只有老老实实地按照各国提出的条件办!”
他真是太傲慢了!李相没办法跟他争辩,只好沉默不语。
我听说各国使臣都认为朝廷对那些参与作乱的王公大臣处理得太轻了,而且太后和皇上还在外面避难,和谈肯定很难成功。于是使臣就向庆王禀报,起草奏折,请求皇上对这些王公大臣分别严惩,绝对不能让他们继续留在行在(皇帝临时驻跸之地),免得让外国人说三道四。奏折里还说:“德国皇帝的回信里提到,对赐奠已故使臣克林德的事感到不满,那些王公大臣纵容匪徒祸害百姓,连累邻国,按理应该处死,只有中国皇帝亲自严惩他们,才能让各国信服。” 奏折又说:“美国国务院来电,也要求严惩刚毅、董某等罪魁祸首,现在已经让使臣康格去查明朝廷制定的处罚条例是否足够严厉?此外,还有哪些人逃脱了法网?”等等。
等到刚毅病死,端方被驱逐的消息传来,立刻通知各国使臣。朝廷心里也清楚,董某拥兵护驾,收拾他很容易,但是太后和皇上回銮的事,他们还没答应,在京的官员也不敢再三请求,怕触怒龙颜。于是使臣又单独上奏,大概意思是说:“德国皇帝的国书里提到,如果太后和皇上想回京,就应该命令统帅按照礼仪迎接;美国方面也希望早日回銮,以免发生意外。总之,偏安一隅不能长久,依靠武力反抗也不可靠,国家分裂的局面,恐怕是我们自己造成的。唐朝的德宗皇帝最终回到了故都,成就了中兴盛业;梁元帝一去不复返,最终导致了国家的灭亡。我年已八十,长期受到皇恩,如果不是确实看到了危险,我哪敢冒昧地进言?” 他的话说的非常恳切。 于是太后和皇上就有了回銮的想法。
12月25号,俄罗斯大使先到了北京,28号,德国大使也来了。当天,英国大使就请庆王和大臣们去使馆,拿出他们拟定的五条方案:第一,严惩包庇匪徒的罪魁祸首;第二,偿还军费;第三,赔偿被毁坏的财产,抚恤受害者;第四,国家财政由各国共同管理;第五,管理各国事务的衙门,只要挑选精通外交的人来负责所有事情,人数不能太多。大臣问:“军费大概需要多少?”英国大使回答:“大约三千万两白银。”大臣说:“中国现在哪能筹到这么多钱啊!”英国大使说:“如果由各国掌管财政,这笔钱应该还是可以筹到的。”大臣说:“那样的话,中国就没有自主权了。”英国大使说:“事情都发展到这个地步了,中国还指望有自主权吗?”大臣就没再说什么了。各国使臣还因为大臣之前送交的照会和议和章程不满意,所以说话的时候就更显得难以沟通了。
庆王觉得这事太棘手了,急得火烧眉毛,头发都愁白了,几乎全白了,经常对大臣说:“您是国家的栋梁之才,是现在不可或缺的人物,所有事情都需要您的帮忙,我一切都听您的指挥。”所以每次开会讨论的时候,所有的辩驳都是由大臣来说的,庆王只是补充几句话。庆幸的是,虽然大臣年纪大了,但精神依然矍铄,而且口才极佳,滔滔不绝,凡事都努力争取最好的结果,一点也不退让。
各国使臣最终同意提交条款,开始商讨和议。由此可见,大臣的功劳,真是太大了!
好家伙,我这就把这些公文翻译成大白话。
首先,我把所有起草好的照会文本都附在后面了。事情是这样的:今年春天以后,义和团的匪徒在京城附近闹事,各种前所未有的灾难接二连三地出现。一开始是各国使馆被围,接着各国军队都涌进北京城,最后连皇上都带着皇室成员逃到别的地方去了。想想看,这事儿发生之前,要是有人跟你说:“几个月后会发生这些事!”谁会相信呢?现在朝廷才发现,原来那些王爷大臣们纵容包庇义和团,才酿成这大祸。所以,一方面我们按照中国的规矩,把那些王爷大臣交给相关的衙门严加处理;另一方面,我被任命为全权大臣,可以灵活处理事情,以便尽快和各国谈判,解决这件事。不过,谈判的国家不止一个,而且每个国家关心的问题也不一样,再加上事情非常特殊,各种问题都比较棘手。
经过反复思考,我觉得最好先把事情的大纲和各国一起确定下来,制定一个共同遵守的临时协议,然后再根据各国的情况,分别制定详细的协议。等商贸条约要不要修改的事情都处理好了,再制定一个善后方案,规定各个省份应该做的事情,这样才能让大家都有好处,以后也不再有阻碍。我现在先把这个临时协议的草案送过去,请各位大臣过目,以便大家一起讨论。同时,也请您把中国现在采取的各种措施电告贵国外交部,以便尽快把该办的事情处理完。
除了把草案送过去,我还把副本分发给各国的大臣们,让他们也看看。现在正式向您发出这份照会,请您过目。 这就算是正式照会了。
东北三省面积最大,按平方里算,差不多占了内地十八个省份的七成。在盛京(沈阳)附近有名的城市,有奉天(沈阳)、昌图、锦州三个府。北部有开原、铁岭,南部有金海、盖州,近几十年又以牛庄、旅顺成为重要的港口城市。
吉林境内有名的城市,有吉林、宁古塔、三姓。库页岛也属于吉林,包括阿勒楚喀、珲春。珲春最靠近俄罗斯,也是近代重要的地区。
黑龙江境内有名的城市,有齐齐哈尔、呼伦贝尔、黑龙江城、呼兰、墨尔根、布特哈,都在江的南边;爱珲、雅克萨、尼布楚都在江的北边。除了锦州附近长城一带本来就属于中国版图,其他大部分地区,都是汉朝、唐朝、元朝以及辽东、渤海、靺鞨、女真等各个时期各个民族的领地。
清朝刚建立的时候,起初在长白山附近,后来迁都到兴京,这些地方都在现在的吉林省境内。
太祖高皇帝统一了满洲的五个都城,又征服了附近的扈伦四部,用了很多兵力,这些地方都在现在的吉林和盛京(沈阳)之间,当时的疆域还不算特别广阔。只有东海三部,土地面积最大,在太祖和太宗两朝的庙堂祭祀和军事记录中,关于东海三部的事情也最多。前后打了数十场仗,战况激烈,最后长白山两部也归顺了。这些地方东到东海,一直到库页岛,西到整个辽宁,连接奉天(沈阳),北过混同江,到达大兴安岭,南越过长白山连接朝鲜。所以说,吉林省的疆域,东西南北都延伸了几千里。太宗文皇帝多次打败明朝军队,亲自攻取了藩阳(今辽宁省义县),迁都盛京(沈阳),又向东攻取了锦州、宁远等地,向南攻取了金海、盖州等城,于是盛京(沈阳)周围的全部地区都归入清朝版图。
黑龙江省的开端,要追溯到太祖高皇帝追杀尼堪外兰于鄂勒劝城,那地方在齐齐哈尔,可以说是黑龙江全省的奠基之始。而太宗皇帝时期,征伐宣抚,获得的土地最多。到了圣祖仁皇帝,平定了罗刹,和俄国人签订条约,收回了雅克萨城,之后索伦全境才并入中国。总而言之,黑龙江省可以说是太祖打下的基础,太宗发展壮大,圣祖守护保全,战略方针都摆在那里,不容置疑。
所以,总的来说,东三省这片广袤的土地,清朝历代皇帝是经过一番艰辛才获得的。现在我们回顾一下近代史,就会清楚地看到我们是如何失去这些土地的。
康熙二十八年,跟俄国签订条约,把尼布楚割让给了俄国,这是东三省第一次割地。不过当时实际上是用尼布楚换回了雅克萨,并非真正意义上的失地。库页岛,不知道是什么时候落入日本手中,后来又给了俄国;但这也不是直接割让的。而对整个局势影响最大,并且给后代留下祸患的,莫过于咸丰十年那场战争:一下子把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的土地全部放弃了。光绪二十四年,俄国索要旅顺、大连湾,旅大地区也并入俄国。直到现在,中俄冲突不断,俄国乘机渔利;首先占领牛庄,接着黑龙江、吉林两省省会也相继落入俄国手中。三姓、宁古塔等城市,也随后被占领。爱珲、珲春两城,据说也沦陷了。最近《字林报》又报道:俄国人在月初五日攻破辽阳,初九日就占领了盛京。这样一来,东三省的省会都落入俄国手中,重要的城镇也都落入俄国手中。听说现在的俄国沙皇尼古拉斯二世,打算进一步向东扩张,选择地势优越的地方建立新都,来经营东亚。看来莫斯科的帝王之气兴盛了,而赫图阿拉的祖宗基业却衰败了!唉,难道是上天要惩罚我们,让我们的意志动摇?这是天意吗?还是人为造成的?这已经很清楚了!
中国在亚洲的东边,而东三省又在中国的东边,那里的山脉都背靠大海,所有的河流最终都流向大海。 这山川是从震卦方位出现的,天地万物就是靠着这种循环往复,生生不息的道理才得以形成和发展,所以它的兴起非常迅速,而它的衰亡也同样迅速!你看努尔哈赤和皇太极,两朝皇帝费尽心力开疆拓土,征服各部落,付出的努力真是难以想象啊!到了顺治、康熙年间才最终平定。前后经历了四个朝代,几百年时间才稳定下来,可拱手让给别人,却只用了短短十几天!
自从政变以来,那些坚持旧制度的人就想方设法阻止改革和进步,总是说“法祖敬宗”,从今天来看,他们这样做不过是为了安慰先帝,向历代圣君表示忠心而已!唉,真是令人痛心啊!
哎!从古到今,挑起战争的小事,失去土地的速度,大概没有比东三省最近发生的事情更快的了!
首先,六月十一号、十二号左右,海兰泡来了几千俄国兵,想借道爱珲到齐齐哈尔,再到哈尔滨,说是保护铁路。海兰泡的俄国将军戈比诺夫先给黑龙江将军寿帅发了公文,寿帅没答应,说:“我们自己能保护省里的铁路,如果你们一定要派兵过来,那我就只能用武力抵抗了!” 接着收到俄国将军的回信:“我们实在不相信你们能保护好铁路。不过中俄两国友好相处两百多年,从来没轻易挑起边境冲突,现在您将军非要跟我们动武,可见您将军英勇无比,是中国难得的人才,我们也只能听您的了。不过,您将军自己看着办吧!”
十五号,寿帅给爱珲副都统凤翔发了电报,命令他做好准备,还说:“如果俄国兵过境,要迎头痛击,别让他们过去!”可凤都统自己知道爱珲兵力空虚,实力悬殊,根本打不过,就发电报劝寿帅别挑起事端,寿帅根本没理他。
十七号早上,五艘俄国军舰拖着十三艘驳船,上面载着一千多俄国士兵,从黑龙江往下游开来了。凤副都统赶紧发电报告诉军帅。当天晚上,就收到了寿军帅的回电,强烈主张开战。于是,爱珲练出来的靖边军队立刻出发,到江边的各个沟壑里驻防,准备战斗。
十八号早上,又来了一艘俄国军舰,运送军火往下游走。护送这艘船的是个叫阔利士密德的俄国边防官员,官职是廓米萨尔。船走到爱珲上游二十里,三道沟的地方,咱们的恒统领带兵出来拦住了他们,说:“奉军帅命令,不准俄国军舰在江上通行!” 廓米萨尔就下船上岸,跟恒统领理论。恒统领态度坚决,就是不让。廓米萨尔气得不行,回到船上,命令士兵开枪示威,接着就要开炮。结果咱们这边也开炮了,打死了两个俄国军官,廓米萨尔也被打中了,赶紧包扎伤口,坐小船逃回了海兰泡。
事后,凤副都统把双方交火的情况发电报告诉了寿军帅。寿军帅立刻给俄国将军固毕乃脱尔发电报,谴责他轻易开战,挑起事端,说这责任完全在俄国。
这封电报是凤副都统派武并送到了廓米萨尔那里。那时候廓米萨尔已经伤得很重,只剩一口气了,但还能睁着眼睛跟武并说,一定要消灭黑龙江沿岸的中国军队,才肯罢休!
从18号开战以后,黑河的崇统领就连续几天炮轰海兰泡,俄国兵也用开花炮还击。
19号,咱们黑河的电报局被开花炮炸毁了。20号和21号,俄国派了好几队骑兵到爱珲城东,把二十八屯的居民赶到一间大屋里,烧死了好多人,逃出来的连一半都不到。那些在海兰泡做生意的中国商人,大概有六千多人,19号就被俄国兵赶到江边,说要派船送他们回国。商人们一听,就在江边又饿又冷地站了一天一夜。20号下午,突然来了三十个俄国骑兵拿着枪,二十个拿着斧头,冲着商人们砍杀,枪和斧头一起上,商人们根本没防备,吓得四处乱跑,都掉进黑龙江淹死了,只有百来个人游出来活命了。这也太惨了!
22号,凤副都统看到俄国人在江东那边乱杀乱烧,实在看不下去,就派了王仲良统领和张某营官,带了三百骑兵过江去打退俄国兵,顺便保护屯民过江。结果跟俄国兵碰上了,两军打了一阵子。咱们这边阵亡了三十个军官和士兵,受伤的五十多个,前面部队的子弹快打光了,士气很低落,王统领和张营官先跑了,还好后面抬枪的队伍勇敢冲上去,才把俄国兵打败了。俄国兵死伤了一百多人,都往江边跑,正好碰上俄国的轮船经过,就把那些败兵和死伤的都带走了。
二十三日,前线指挥部来部郎鹤,因为江东战役的失败,担心咱们孤军深入,容易被敌人各个击破。而且,之前三百骑兵渡江,根本不是他的主意,是凤副都统出的主意,所以来部郎心里很恨他。他就趁着这个机会,赶紧下令把过江的部队全部撤回来。俄军一看咱们气势弱了,就开始打爱珲的主意,二十四日就在江边架炮轰击我们。爱珲失守,其实就是从这儿开始的。大家都说来部郎是逞私心,坏大事,撤掉了防线,失去了战略上的犄角之势,简直就是罪魁祸首。
二十五日,有五十个俄国兵从五道沟过江,咱们驻守在那儿的只有两个哨所,就把俄国兵打回江东去了。二十六日,又有六千俄国步兵骑兵,从黑河上游的五道河偷偷渡过黑河。崇統領当时在营里,看到他们了,但是因为他们穿着跟咱们漠河金矿护矿队的衣服很像,崇統領还以为是矿工遇到乱子逃回来的,所以不敢开炮,等他们上岸了才发现是俄军,这时候已经来不及了。崇統領的部队立刻就溃散了,逃回了爱珲,崇統領也在战斗中阵亡了。二十七日,俄军就从西山陆路直接打到爱珲。这时候凤副都统已经接到将军的电报,让他去前线督战,他带着驻守各沟的靖边军退到了兜沟子,没人敢跟俄军作战。二十九日,俄军就攻占了爱珲城。
以上是爱珲失守的经过。
俄军打进爱珲之后,咱们军队就撤到兜沟子去了,那地方离爱珲七十多里地。俄军紧接着在七月初四号带兵进攻,还是用那种爆炸威力大的炮弹远远地轰击。凤副都统采取以守为攻的策略,僵持了好几天。但是兜沟子地势平坦,虽然有些小山包,也根本不够用来防守,而且咱们的枪炮都锈蚀得不行,根本不好使,跟俄军的精准度和射程比起来差远了,人家还用的是铜弹,威力比咱们的大得多。所以咱们军队打了好多仗都输了,死伤惨重。再加上黑龙江行军平时根本没帐篷,士兵白天又饿又累地打仗,晚上还得露宿野外,大家伙儿都怨声载道,军心涣散。
凤副都统知道很难抵挡,又怕士兵哗变溃逃,就赶紧把兜沟子不好守的情况电报告诉了寿军帅,初十那天就慢慢地收兵撤退了。十二号,到了离兜沟子一百六十里的北大岭。那地方是爱珲的后路,也是齐齐哈尔的门户,地理位置极其重要。可是两百年来,那些负责边防的人,从来没在那儿修建过一个炮台,也没设立过一个重镇,所以临时抱佛脚根本挡不住敌人的进攻。
这时候俄军看到咱们军队撤退了,就紧追不舍地跟了上来。十六号,俄军全军压上了北大岭。凤副都统赶紧率领队伍迎战,打了差不多一个小时,咱们军队有洋枪,但是没有短刀,俄军两种武器都有,他们的战斗力比咱们强了不知道多少倍。所以咱们军队冲在最前面的,不是阵亡就是溃逃,后面的队伍也差点被牵连。凤副都统一看形势危急,怕全军覆没,就赶紧下令各部队暂时撤退,再从长计议。
十七号早上,俄军在山下架起好多大炮,对着我们猛攻。凤副都统命令全军出击迎战,还下令说:“谁后退就砍谁!”两军打起来了,凤副都统亲自带头冲锋陷阵,指挥战斗。前面童統領的部队稍微往后退了一下,凤副都统立刻下令斩首示众。童統領吓得够呛,赶紧奋勇向前冲,后面的部队也跟着一起冲了上去,咱们这边的士气一下子就高涨了,把俄军打得大败。俄军死伤无数。我们这边恒統領的胳膊被炮弹打伤了,营官瑞某阵亡,武备学堂的炮兵学生也受了重伤,阵亡的士兵也不少。
凤副都统为了督战,从早上到晚上,亲自打了四百多枪,累得够呛,左腿右胳膊都被枪打伤了,还从马上摔下来三次,最后是被左右的人扶回营地的。晚上,他吐了好几升血就死了。大家士气低落得很。
凤副都统死了以后,寿将军的第七个儿子就接替他指挥部队。当天晚上,就赶紧把凤副都统英勇战死的情况电报告诉寿将军。寿将军听到这个消息,哭着喊:“老天爷啊,你为什么要夺走我的左膀右臂啊!”他立刻发电报,让第七个儿子料理凤副都统的后事,要像对待父亲一样。他还亲自跑到北关去设灵位哭祭,想把将军印信交给萨保副都统处理,自己去前线督战。萨副都统不同意,就派程雪楼太守担任总统,命令他去北大岭迎战。
程雪楼带兵到了以后,就和俄国指挥官联系,要求停战谈判,还亲自到俄军营地去说明情况。
俄罗斯将军摆了很大的宴席招待他,跟平常一样,还答应了程太守停战议和的要求,说不会伤害百姓。只要是门口挂着白旗的,就没事儿。 于是程太守带着队伍走在前面,给俄军带路。商人和老百姓都安安稳稳的,都夸程太守功劳大。经过墨尔根、百尔多两座城的时候,城里都插满了白旗迎接。这两座城里本来都有个副都统,都提前跑了,有人说他们投降了敌人,但具体情况不清楚。
当时卜奎城里的军队,一半在北大岭迎战,一半调到哈尔滨去了,所以城里兵力空虚,应付紧急情况都够呛。寿将军平时办事挺勇敢,大家都挺佩服他的,但是那时候各路军情变化太快,警报一个接一个,他心里慌了神,没时间训练士兵,就只带着一百多个义和团天天操练,当作城里的保护神。他还曾在初七、十五这些日子,下令城里军民不准生火做饭,大家都非常不满。有个叫王辅臣的部下,是寿将军以前的朋友,曾经写信劝他不要轻易开战;寿将军一听就生气了,在二十二日把王辅臣和之前临阵脱逃的张营官一起处死了。这下大家伙儿都散了,人心涣散。
二十八号,城里都在传哈尔滨的俄军已经越过了東大岭,马上就要打到卜奎来了。将军一听,赶紧下令,把城门打开两天,让老百姓赶紧逃命去。
八月二日,程太守先到了卜奎,立刻去见寿将军,跟将军说要跟俄军停战谈判的事儿,还说俄军军官已经带兵来了,非要亲自见将军。寿将军一听,心里明白,自己肯定不能亲自去跟俄军将领谈判,又不想让城里的老百姓白白遭殃,再一想自己这么多年受着国家的恩惠,应该在家门口为国捐躯,就决定拼死报国,报答黑龙江的老百姓。于是,他先让老婆孩子赶紧自尽;又亲手把小女儿扔进水缸里,差点淹死,幸亏被人救了上来,捡回一条命。将军自己也喝药想自杀,也被别人救了,没死成。
第三天,俄军的先头部队陆续到达卜奎城。程太守出城接待,准备的还挺充分的。俄军都驻扎在关外,城里的人根本不知道来了敌人。下午,突然听到枪炮声震天响,将军赶紧下令关城门,让程太守出去看看怎么回事。后来才知道,原来是顺天仁字军到了卜奎,跟俄军遭遇了,双方就开始开枪打仗,俄军也还击,打了好久,仁字军顶不住了,死了两百多将士,剩下的都逃跑了。
大年初四早上,俄军的后续部队也到了,俄国将领非要进城见将军。将军听说后,立刻写了一封信给俄国将领,请求不要杀害百姓。信写完,他就让手下人抬着棺材进来,自己穿着朝服戴着朝冠,平静地躺在棺材里,然后吞下了一些金器。
没想到一时半会儿死不了,他就命令自己的儿子开枪打死他。他儿子手发抖,下不去手,结果一枪打中了将军的左肋,没死。将军又命令家将开枪,家将一枪打中了他的腹部,还是没死,将军的喊叫声更大了。家将看着将军痛苦的样子说:“这样下去,您还是赶紧死了算了,免得受罪。”于是又开了一枪,打穿了将军的胸膛,将军这才死了。
这时俄军已经进城了,将军的家人赶紧用棺材把将军的尸体盖住,带着两百名亲兵仓皇逃出了城。路上好几次都被俄军拦住,都是亲兵们拼死抵抗,才杀出一条血路。俄国将领还怀疑将军没死,当时副都统萨保已经投降俄国了,俄国将领特地派他带兵追赶,想得到将军的尸体,最终还是没追上。
当天,俄军就占领了齐齐哈尔城。 以上是齐齐哈尔失守的经过,至此黑龙江省全境都落入俄国手中了。
老早就听说俄国人盯着咱们东三省呢!从东三省回来的人,都说那地方土地肥沃,适合放牧,粮食产量比内地高出一倍不止,而且金矿也多,比俄国自己的金矿产量还高。可俄国地处西北,大部分土地贫瘠,想往东发展,跟欧洲各国争强斗胜,抢夺中国的利益,就像古人说的“虽鞭之长,不及马腹”,地理位置和形势都不利。所以他们想夺取东三省的心思,连小孩子都看得出来,可不是从今天才开始的。
今年他们趁着北省土匪作乱,打着保护铁路的旗号,派重兵进入内地。要是答应他们,那就是让强敌占领咱们的地盘,以后的祸患就大了;要是不答应,他们就有借口挑起战争,祸患马上就来了。寿将军有保卫边疆的责任,自己的地盘上,哪能容忍别人呼呼大睡?他坚决拒绝俄国的要求,最后兵戎相见,这都是形势所迫,也不能怪将军。
将军上任时间不长,军队实力空虚,不足以抵御敌人,这个我们理解;但是他错误地相信土匪,把他们当成依靠,忠心有余,但智慧不足;最终导致失地身亡,以死报国,明智的人都会为他感到惋惜!总的来说,他之所以遭受这样的祸患,责任在于晋昌的怂恿。各国联军攻打北京的时候,朝廷曾下令各省将军督抚各自保卫自己的疆土,朝廷不远程指挥,只是告诫大家不可以有丝毫的妥协思想。寿将军接到命令后,心里清楚黑龙江的军费紧张,不足以对抗俄国,于是就发电报给奉天,商量作战防守的策略。
当时晋昌正担任奉天副都统,处处跟奉天将军增祺唱反调。他立刻给寿将军发电报,强烈主张开战,还约定六月十三日同时跟俄军开打,武器弹药和粮食由奉天方面接济。寿将军因此觉得没什么可怕的,就毅然决战了。
可是,战事紧急,奉天援军却迟迟不到。直到俄军兵临城下,仁字军才慌慌张张地赶到,结果一战就败了,大局也就这样完了。
从五月十三号开始,到七月二十一号结束,每天比较重要的事情,我记一下:
五月十三号,北京西山那边的洋房给烧了。
五月十四号,上面下旨让端王管总署。西摩尔提督带的援兵从天津往北京赶。中午的时候,北京天津之间的电线就断了。
五月十五号,日本使馆的书记官让人给杀了。
五月十七号,德国钦差大臣也被杀了。
五月十八号,天津的三处教堂被烧了。
五月十九号,天津好几处教堂都被烧了,义和团冲进租界了。
五月二十号,到处都联系不上,租界里都停业了,连日本人的电车也停了。大沽炮台开战了,很快就被联军拿下了。这天,听说李鸿章被调回直隶了。
五月二十一号,租界开始挨炮轰了,武备学堂也被烧了。
五月二十六号,西摩尔提督占领了西沽。
五月二十七号,第一次有英、俄、德三国的新兵到了北京。
五月三十号,西摩尔提督回天津了。
六月一日,联军占领了东局。
六月三日,收到赫德总税务司的一封信。
六月四日,俄国阿拉克雪夫将军到了,又收到赫德税务司的一封信。
六月五日,旱了很久,终于下雨了。
六月六日,收到窦公使的一封信。第一次有妇女从天津往大沽方向去了。太古洋行的仓库被烧了。
六月八日,英国的“透力勃尔”号兵船运来了十二磅炮弹到天津。
六月十日,德璀琳的住所被烧了。
六月十二日,联军占领了西局。
六月十四日,这天炮火最猛烈。张燕谋阁学去了塘沽。
六月十五日,各路军队在火车站附近打了一场大仗,双方伤亡都很惨重。美国新兵到了天津,西摩尔提督和海军陆战队上了“百夫长”号铁甲舰。
六月十六日,天气最热,阴凉处温度计都显示一百零二度。
六月十七日,早上开始攻打天津城,激烈的战斗持续了一整天一夜。
六月十八日,天津城被占领了。
六月十九日,联军占领了水师营的炮台。
六月二十八日,听说各国公使都还活着。
七月一日,中国军队在杨村防守。
正月初六,一万六千联军从天津出发,浩浩荡荡地往北京进发。
正月十一,在北仓跟八国联军打了一场大仗。
正月十二,占领了杨村。
正月十四,收到窦公使(窦纳乐)来信,才知道咱们的使馆从月初七号到十二号,每天都遭受炮火袭击。 这心里真是七上八下的!
正月十五,收到美国公使发来的密电。
正月十六,联军抵达河西务。
正月十八,联军到了通州。
正月二十,英格斯将军进了北京城。
正月二十一,联军占领了北京。
九月二十号,也就是闰月初六,各国海军提督在大沽开会商量事情。开完会,西摩尔提督就命令他英国的炮船“璧克美”号去山海关,占领那里的炮台。
美国特使宝星熙力尔和副将普尔就坐上了这艘炮船。大沽离山海关不远,当天中午,他们就开到山海关前面了。
熙力尔和普尔觉得硬来不如软劝,就和炮船的管带一起先上岸,去见山海关炮台的军官。他们说,英国军队想拿下这里的炮台,如果你们愿意让出来,咱们就不用打仗了。山海关的军官答应了,还说英国兵可以随时过来。熙力尔又说:“英国兵马上就到,但是你们得先把中国军队撤走才行,不然可能会麻烦很多。”山海关的军官也同意了。于是熙力尔他们回到船上,派海军军官布立格斯和十八个海军士兵上岸进山海关。这时,炮台上的中国军队已经各自扛着行李,撤走了。
下午,俄国军队坐着火车急急忙忙赶到,也想抢占那里的火车站,结果已经被英国海军占领了。他们向熙力尔他们要求让出火车站,也没用,只好在外面安营扎寨了。
“璧克美”号炮船知道自己驻守炮台的兵力太少,怕出意外,赶紧回去报告情况,请求增兵。西摩尔提督又派了一些兵立刻出发去增援,然后自己也乘坐“百夫长”号指挥船过去查看情况。
好家伙,各国军队都来了!当时大家商量了一下,决定把火车站和第一个炮台交给各国联军占领,挂上各国国旗。第二个炮台呢,由德、意两国和旧金山的军队一起守卫;第三个炮台归法国人;第四个归英日两国,各自派兵看守。关城呢,东门由俄国人守;西门由日本和意大利守;北门由英法守;南门由德国守。对了,第一个和第二个炮台的电机设备,归日本人看守。
算算啊,当时来的各国军队,俄国派了3500人,英国1000人,德国800人,美国400人,意大利300人,日本陆军两队,再加上海军100人。
各国军队非要抢占山海关,主要是因为山海关前面有个小岛,在直隶湾里,就算再冷的天也不结冰,是各国军舰过冬的必争之地!而且关外是锦州,有铁路通往各地,又是天津到北京的要道;离牛庄12里,旅顺110里,大同江350里,仁川430里,釜山650里,马关736里,长崎581里,简直是兵家必争的咽喉要地!所以俄国人占领之后,就开始加紧修缮山海关到塘沽的铁路,还利用附近某个地方盛产煤矿的优势,大量雇佣中国工人开采,打算长期霸占下去。其他国家虽然知道俄国人肯定有更大的阴谋,但也没办法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