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欢的第九个儿子,也就是孝昭皇帝的弟弟,他叫高湛,后来当了北齐的武成帝。这孩子长得可俊了,高欢特别喜欢他。高欢那时候正忙着收复边疆地区,就给高湛娶了蠕蠕族太子庵罗辰的女儿,封她为邻和公主。高湛当时才八岁,可穿起正式的衣服来,那样子端庄稳重,神情又显得那么淡定从容,连那些外国使臣都惊叹不已。
元象年间,他被封为长广郡公;天保年间,又升爵为王,还当上了尚书令,后来又兼任司徒,最后做到太尉。到了乾明年间,杨愔他们暗地里排挤高湛,就把他弄去当大司马,兼任并州刺史。后来高湛和孝昭皇帝合计着,把那些当权的大臣都给收拾了,然后高湛又升任太傅,掌管尚书省的事务,还兼任京畿大都督。到了皇建年间,他又升任右丞相。
孝昭皇帝去晋阳巡视,高湛因为是孝昭皇帝的亲弟弟,就留在了邺城负责政务,所有的事情都交给他处理。两年后,孝昭皇帝驾崩了,临终前留下遗诏,要召高湛回邺城继承皇位。高湛到了晋阳宫,在崇德殿为孝昭皇帝发丧。皇太后下令宣读遗诏,左丞相斛律金带着文武百官一再劝说,三次请求后,高湛才答应继位。
大宁元年十一月癸丑日,高湛在南宫登基称帝。他下令大赦天下,并将皇建二年改为了大宁元年。第二天,他任命司徒、平秦王归彦为太傅;尚书右仆射、赵郡王睿为尚书令;太尉尉粲为太保;尚书令段韶为大司马;丰州刺史娄睿为司空;太傅、平阳王淹为太宰;太保、彭城王浟为太师,并掌管尚书省事务;冀州刺史、博陵王济为太尉;中书监、任城王湝为尚书左仆射;并州刺史斛律光为右仆射。他还把孝昭皇帝的儿子百年封为乐陵郡王。之后,他又下令派使者巡视全国,调查了解各地政务的好坏,询问百姓疾苦,选拔贤能之士。这一年,正是西魏周武帝保定元年。
公元河清元年,也就是春天正月乙亥日(具体日期),皇帝的车驾从晋阳回来了。辛巳日(具体日期),皇帝去南郊祭祀。第二天,壬午日(具体日期),又去太庙祭祀祖先。丙戌日(具体日期),册立胡氏为皇后,立儿子纬为皇太子。戊子日(具体日期),朝廷下令大赦天下,所有官员都升一级,那些因为父亲去世而继承爵位的,再加升一级。己亥日(具体日期),任命之前定州刺史、冯翊王润担任尚书左仆射。皇帝还下令禁止滥杀无辜,以顺应春天的祥和之气。
二月丁未日(具体日期),朝廷把太宰、平阳王淹调任青州刺史,并兼任太傅和司徒;同时,任命领军大将军、宗师、平秦王归彦为太宰,兼任冀州刺史。乙卯日(具体日期),又任命兼任尚书令的任城王湝为司徒。皇帝还派散骑常侍崔瞻出使陈国。到了四月辛丑日(具体日期),皇太后娄氏去世了。乙巳日(具体日期),青州刺史递交了上奏。这个月庚寅日(具体日期),黄河和济水都清澈了!因为河水清澈,所以把年号“大宁二年”改成了“河清”,同时对之前犯错的人分别进行了处罚。
五月甲申日(具体日期),把武明皇后的灵柩迁葬到义平陵。己丑日(具体日期),任命尚书右仆射斛律光为尚书令。到了七月,坏事发生了,太宰、冀州刺史、平秦王归彦竟然在冀州造反了!皇帝马上命令大司马段韶和司空娄睿去讨伐他。乙未日(具体日期),归彦被处死,他的三个儿子和二十多个同党也在都城被斩首。丁酉日(具体日期),朝廷进行了一系列人事调整:大司马段韶升任太傅;司空娄睿升任司徒;平阳王淹升任太宰;斛律光升任司空;赵郡王睿升任尚书令;河间王孝琬升任尚书左仆射。癸亥日(具体日期),皇帝前往晋阳游幸。这期间,陈国派使者来朝拜。
十一月丁丑日(具体日期),皇帝下令让兼任散骑常侍的封孝琰出使陈国。十二月丙辰日(具体日期),皇帝的车驾又回到了晋阳。这一年,朝廷还处死了太原王绍德。
公元某年春天正月初几,皇帝下令在朝堂上亲自主持考试,考查秀才和孝廉。然后,任命太子少傅魏收兼任尚书右仆射。没几天,这个魏收因为包庇纵容别人犯错就被免职了。再过几天,皇帝下令追封武明皇后,让她和皇帝一起祭祀北郊。之后,皇帝还亲自到都亭去审问囚犯,对在京城的罪犯们分别减轻了刑罚。
三月初几,皇帝下令让司空斛律光督促五营的士兵在轵关修筑军事要塞。过了几天,室韦国派使者来进贡。又过几天,皇帝任命兼任尚书右仆射的赵彦深为左仆射。到了四月,并州、汾州、晋州、东雍州、南汾州这五个州因为虫灾和旱灾庄稼歉收,皇帝就派人去赈灾救济。同月,陈国派人来朝见。五月初几,皇帝下令把城南双堂苑改建成大总持寺。六月初几,齐州上报说,济河河口出现了八条龙升天的景象。过了几天,皇帝派兼散骑常侍的崔子武出使陈国。再过几天,司州牧、河南王孝瑜去世了。
到了八月初几,皇帝下令把三台宫改建成大兴圣寺。年底十二月,陈国又派人来朝见。过了几天,周朝大将杨忠率领突厥阿史那木可汗等十多万人,从恒州出发,分三路进攻,杀害掠夺官吏百姓。那段时间,大雪连着下了好几个月,南北千里,积雪深达几尺。甚至白天也下霜,太原还下起了血雨。皇帝到了晋阳。周军逼近并州,周朝又派大将达奚武率领几万人马到达东雍和晋州,和突厥军队互相呼应。这一年,室韦、库莫奚、靺鞨、契丹都派使者来进贡。
公元某年,正月初一,庚申日,朔日,周国的军队打到城下了,摆开阵势准备进攻。结果在城西打了一仗,咱们和突厥联军惨败,死伤无数,人畜尸体堆积如山,方圆几百里都遍布尸体,惨不忍睹。皇上就派平原王段韶追击到塞外,然后回来。
三月辛酉日,根据律令,下令大赦天下。己巳日,有人盗杀了太师、彭城王浟。庚辰日,任命司空斛律光为司徒,侍中、武兴王普为尚书左仆射。甲申日,任命尚书令、冯翊王润为司空。四月辛卯日,皇上派兼任散骑常侍的皇甫亮出使陈国。五月甲子日,皇上从晋阳回来了。壬午日,任命尚书令、赵郡王睿为录尚书事,以前司徒娄睿为太尉。甲申日,任命太傅段韶为太师。丁亥日,任命太尉、任城王湝为大将军。壬辰日,皇上到晋阳去巡幸。六月庚子日,下大雨,昼夜不停,一直到甲辰日才停。这个月,晋阳有人造谣说有鬼兵,老百姓都拿着铜器铁器去打鬼。结果乐陵王被杀了。把宇文媪送回周国。
九月乙丑日,封皇子绰为南阳王,封皇子俨为东平王。这个月,把阎媪送回周国。陈国派人来朝贡。突厥人又来打幽州,突破了长城,抢掠一番就回去了。闰月乙未日,皇上派十二个使者去巡视水灾严重的州县,免除那些地方的赋税。乙巳日,突厥又来打幽州。咱们这边周军三路出兵,派尉迥攻打洛阳,杨摽攻打轵关,权景宣攻打悬瓠。十一月甲午日,尉迥他们包围了洛阳。戊戌日,皇上派兼任散骑常侍的刘逖出使陈国。甲辰日,太尉娄睿在轵关大败周军,活捉了杨摽。十二月乙卯日,豫州刺史王士良把城池献给了周将权景宣。丁巳日,皇上从晋阳出发南下讨伐。己未日,太宰、平阳王淹死了。壬戌日,太师段韶大败尉迥等人,解除了洛阳之围。丁卯日,皇上到了洛阳,免除了洛州一年被周军占领期间的赋税,赦免了州城里死罪以下的囚犯。己巳日,任命太师段韶为太宰,任命司徒斛律光为太尉,任命并州刺史、兰陵王长恭为尚书令。壬申日,皇上到了武牢,经过滑台,驻扎在黎阳。所经之处都减免罪犯的刑罚。丙子日,皇上从洛阳回来了。这一年,高丽、靺鞨、新罗都派使者来朝贡。山东大水,饿死冻死的人数不清。皇上下了赈灾的命令,但是最终没执行下去。
公元564年正月初几,皇上任命大将军、任城王高湝担任大司马。过了几天,皇上又去了晋阳。二月初几,皇上宣布任命新罗国王金真兴为使持节、东夷校尉、乐浪郡公,继续当他的新罗王,这算是个荣誉称号吧。因为那年庄稼收成不好,皇上就下令禁止酿酒卖酒。之后,皇上又下令减少百官的俸禄,根据官职高低不同,减的多少也不一样。三月某天,皇上又下令给西兖州、梁州、沧州、赵州,以及司州的东郡、阳平、清河、武都,还有冀州的长乐、勃海等地受水灾的贫苦百姓发放粮食,每家就给那么一斗升,还发不全呢!这个月,天上还出现了彗星,殿廷里还掉下来个东西,像个红色的漆鼓,还带着小铃铛。殿上的石头自己动了起来,两两相对。后花园万寿堂前面山洞里还出现了神,个头很大,看不清脸,就看见两颗牙齿特别白,长在嘴唇外面。皇上、后宫嫔妃还有其他七百多人,都看见了!皇上还梦到它了!
四月某天,大将军、东安王高睿因为犯了事被免职了。过了几天,陈国派人来朝贡。太史官上奏说,天象有异,预示着要改朝换代了。于是,皇上就让太宰段韶兼任太尉,拿着皇帝的玉玺和印绶,把皇位传给了太子。然后大赦天下,改元为天统元年。百官升迁降职,处罚什么的,都根据情况而定。皇上还下令册封太子妃斛律氏为皇后。大臣们就给皇上上尊号,叫他太上皇。国家大事,都得奏报给他。刚开始传位的时候,皇上让内侍乘驿站快马把诏书送到邺城。内侍出了晋阳城,发现有人骑马跟着他,结果一眨眼人就没了。诏书还没到邺城,消息却先传出去了。天统四年十二月某天,太上皇在邺城乾寿堂去世了,享年三十二岁。死后被谥号为武成皇帝,庙号世祖。五年二月某天,葬在了永平陵。
北周皇帝宇文纬,字仁纲,是武成皇帝宇文觉的长子。他母亲胡皇后曾经梦见自己在海上坐着玉盆,太阳落到裙子里,之后就怀孕了。天保七年五月初五,宇文纬在并州的府邸出生。他从小就长得漂亮,武成皇帝特别宠爱他,立他为太子。武成皇帝继位后,大宁二年正月丙戌日,正式册立宇文纬为皇太子。河清四年,武成皇帝把皇位禅让给了他。
天统元年夏四月丙子日,宇文纬在晋阳宫登基即位。他下令大赦天下,并且把河清四年改为了天统元年。第二天,丁丑日,他任命太保贺拔仁为太师,太尉侯莫陈相为太保,司空、冯翊王润为司徒,录尚书事、赵郡王睿为司空,尚书左仆射、河间王孝琬为尚书令。戊寅日,他又任命瀛州刺史尉粲为太尉,斛律光为大将军,东安王娄睿为太尉,尚书右仆射赵彦深为左仆射。六月壬戌日,一颗彗星出现在文昌星东北方向,一开始像手掌那么大,后来逐渐变长,最后长达一丈多,一百天才消失。己巳日,太上皇(武成皇帝)下诏,让散骑常侍王季高出使陈国。七月乙未日,太上皇下诏增设一名都水使者。十一月癸未日,太上皇从晋阳回来。己丑日,太上皇下诏,改太祖献武皇帝的庙号为高祖,谥号为神武皇帝;献明皇后的谥号为武明皇后。至于其他文宣皇帝的谥号,则交给有关部门商议决定。十二月庚戌日,太上皇在北郊打猎;壬子日,在南郊打猎;乙卯日,在西郊打猎;壬戌日,太上皇前往晋阳;丁卯日,皇帝从晋阳回来;庚午日,有关部门奏请将高祖文宣皇帝的谥号改为威宗景烈皇帝。这一年,高丽、契丹、靺鞨都派使者来朝贡,河南地区还发生了大规模的瘟疫。
公元某年(具体年份根据原文推断)正月初几,皇帝去圆丘祭祀。过了几天,又在太庙举行大规模的祭祀活动。然后皇帝下令,对那些犯了罪的人分别处罚。又过了几天,皇帝把吏部尚书尉瑾升职,让他当尚书右仆射。再过几天,皇帝就到晋阳去玩了。
二月某天,太上皇从晋阳回来了。没几天,陈国派人来朝拜。三月某天,太上皇下令把三台(指某种建筑或设施)给兴圣寺。因为闹旱灾,皇帝就下令减轻对犯人的处罚。到了四月,陈国的皇帝死了。五月某天,皇帝让兼任尚书左仆射的武兴王普当了尚书令。又过了几天,皇帝封太上皇的几个儿子为王,分别是东平王、齐安王、北平王、高平王、淮南王。六月,太上皇下令让兼散骑常侍的韦道儒去陈国访问。
八月,太上皇又去晋阳了。十月某天,皇帝把太保侯莫陈相升为太傅;任城王湝升为太保;娄睿升为大司马;冯翊王润调任太尉;韩祖念升为司徒。十一月,下大雪,太庙的御用衣服被偷了。十二月某天,陈国又派人来朝贡。这一年,河间王孝琬被杀了。突厥和靺鞨国都派使者来进贡。这一年是周朝的天和元年。
公元某年(具体年份原文未给出),正月初几,太上皇从晋阳回来了。 过了几天,下了一场大雪,积雪厚达三尺,那叫一个厉害! 然后呢,太上皇下令,让京城的官员们推荐人才,三品以上官员推荐三人,五品以上官员推荐两人,七品以上的官员、殿中侍御史、尚书都官员、检校御史、主书和门下录事各推荐一人。 哎,倒霉事儿也来了,邺宫的九龙殿着火了,还烧到了西廊,真是损失惨重!
二月初一,皇帝举行成年礼,大赦天下!全国的工匠都升了四级,百官都升了两级,这可是个大喜事! 四月份,太上皇派司马幼之去陈国当使臣。 五月初几,太上皇任命东平王俨为尚书令。 这天,刮了一场大风,天都黑了,风大得能把房子吹倒,树都给刮断了!六月某天,太上皇又封了几个皇子为王:仁机为西河王,仁约为乐浪王,仁俭为颍川王,仁雅为安乐王,统为丹杨王,仁谦为东海王。 过了没多久,左丞相斛律金死了。 太上皇赶紧任命东平王俨代理尚书令的事务,还把赵彦深升为尚书令,娄定远升为尚书左仆射,徐之才升为右仆射,这人事调整可真够频繁的。
八月某天,太上皇又开始调整高层人事:任城王湝当了太师,冯翊王润当了大司马,段韶当了左丞相,贺拔仁当了右丞相,侯莫陈相当了太宰,娄睿当了太傅,斛律光当了太保,韩祖念当了大将军,赵郡王睿当了太尉,东平王俨当了司徒。 九月某天,太上皇下令,把那些身份比较特殊的户籍,那些天保初年虽然被优待过,但实际上还在服役的人,都给免除了杂役,让他们和普通百姓一样。 过了几天,太上皇又去晋阳了。 这一年秋天,山东发了大水,闹饥荒,路上到处都是饿死的尸体,真是惨不忍睹。
十月,突厥、大莫娄、室韦、百济、靺鞨等国家都派使者来朝贡了。 十一月某天,晋阳的大明殿建好了,所以又大赦天下,文武百官都升了两级,并州和太原一年的赋税也免了。 过了几天,太上皇又从晋阳回来了。 最后,十二月某天,太上皇下令追封已故的左丞相赵郡王琛,让他和神武皇帝一起享受祭祀。
公元某年春天正月初几,皇帝下令,让清河王岳、河东王潘相乐等十个人一起配享在神武庙里。同一天,太上皇又派兼任散骑常侍的郑大护出使陈国。三月几号,太上皇又下令,任命司徒东平王俨为大将军,南阳王绰为司徒,开府仪同三司的广宁王孝珩为尚书令。
到了夏天四月某天,邺宫的昭阳殿失火了,连带着宣光殿、瑶华殿等宫殿都被烧着了。同月另一天,太上皇去晋阳避暑了。五月某天,皇帝任命尚书右仆射胡长仁为左仆射,中书监和士开为右仆射。又过了几天,太上皇从晋阳回来了。从正月开始就没下雨,一直到这个月才下。六月初一,下了一场大雨。同月某天,刮了一场大风,把树都刮倒了。这个月,天上还出现了彗星,在东井星附近。
秋天九月某天,周朝派人来跟我们联络,表示愿意和好。太上皇就派侍中斛斯文略去周朝回访。冬天十月某天,皇帝又调整了几个官员的职位:广宁王孝珩由尚书令改任录尚书事,胡长仁由左仆射升任尚书令,和士开由右仆射升任左仆射,唐邕由中书监升任右仆射。十一月某天,太上皇又派兼任散骑常侍的李翥出使陈国。这个月,陈国的安成王顼废掉了他的君主伯宗,自己当了皇帝。
十二月某天,太上皇驾崩了。同月另一天,朝廷下令大赦天下,所有工匠都升一级,百官都升两级。再过几天,追尊太上皇后的称号为皇太后。又过几天,皇帝下令停止所有细作活动和全国各地的工程建设。同时还下令,宫里、晋阳、中山的宫女,还有邺城和并州的官府里的老弱病残人员,六十岁以上的和有残疾的,都准许他们回家。又下令,从天保七年开始,所有因为牵连而被流放的人,都准许他们回家。这一年,契丹和靺鞨都派使者来朝贡。
公元570年正月初几,皇帝下令把金凤殿等三座还没搬进寺庙的宫殿,都赏赐给大兴圣寺。这一个月,还杀了定州刺史、博陵王济。
二月初几,皇帝又下令,所有该受宫刑的人,一律免除刑罚,改让他们做官府里的杂役。 接着又发布命令,禁止私自捕猎鹰隼之类的猛禽,以及圈养、放养这些鸟类。 这月又发生了两件事,一是莫娄国派使臣来朝贡;二是把东平王俨改封为琅邪王。 皇帝还派侍中叱列长文出使北周。 这个月,又把太尉赵郡王睿给杀了。
三月初几,皇帝任命司空徐显秀为太尉,同时把尚书令娄定远降职为司空。 这月,皇帝还去晋阳游玩了一趟。 四月初几,皇帝下令把并州的尚书省改建成大基圣寺,晋祠改建成大崇皇寺。 初几,皇帝从晋阳回宫了。
七月初几,皇帝下令,对那些犯了罪的人,处罚要根据情况轻重而定。 这月又下令,派人去巡视河北各州没下雨的地方,对受旱灾严重的地区,要减免赋税。 十月初几,皇帝下令禁止私酿酒。
十一月初几,皇帝下令,任命太保斛律光为太傅,大司马冯翊王润为太保,大将军琅邪王俨为大司马。 十二月几,任命开府仪同三司兰陵王长恭为尚书令。 这月又任命中书监魏收为尚书右仆射。
公元570年正月初一,改年号了。 东安王娄睿,也就是当时的太师兼并州刺史,去世了。 几天后,皇帝派散骑常侍裴献之去陈国当使臣。
二月某天,任命百济国王余昌担任使持节、侍中、骠骑大将军,还封他为带方郡公,但他原来的百济国王身份不变。 接着又任命咸阳王斛律光当右丞相,安定王贺拔仁当录尚书事,任城王湝当太师。 之后,皇帝下令对死刑以下的犯人都减刑。 闰月,录尚书事安定王贺拔仁去世了。
三月,徐之才升任尚书左仆射。 六月,广宁王孝珩被任命为司空。 因为皇子恒出生了,皇帝大赦天下!百官都升两级,各州的工匠都升四级。 之后,唐邕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
七月,皇帝封孝昭皇帝的儿子彦基为城阳王,彦康为定陵王,彦忠为梁郡王。 然后,兰陵王长恭当了录尚书事,和士开当了尚书令。 这个月,靺鞨人也派使者来朝贡了。 月底,华山王凝被任命为太傅。
八月,皇帝去晋阳玩儿了。 九月,立皇子恒为皇太子。 十月,广宁王孝珩升任司徒,以上洛王思宗接替他当司空,还封萧庄为梁王。 这个月,并州的死刑以下的犯人也减刑了。 之后,又重新更改了威宗景烈皇帝的谥号为显祖文宣皇帝。
十二月,皇帝从晋阳回来了。 皇帝下令让左丞相斛律光去晋州那边,修建城防工事。
公元573年正月十四,皇帝下令让散骑常侍刘环俊出使陈国。十五日,任命百济王余昌担任使持节、都督、东青州刺史。二月初七,任命录尚书事兰陵王长恭为太尉,同时免去录尚书事赵彦深的职务,任命他为司空;任命尚书令和士开为录尚书事;左仆射徐之才为尚书令;右仆射唐邕为左仆射;吏部尚书冯子琮为右仆射。
四月初七,任命大司马琅邪王俨为太保。十一日,陈国派使者来联络北齐,想一起攻打北周,朝廷没同意。六月,段韶攻下了北周的汾州,俘虏了刺史杨敷。七月二十七,太保琅邪王俨假传圣旨,在南台杀了录尚书事和士开,当天又诛杀了领军大将军库狄伏连、侍御史王子宣等人,尚书右仆射冯子琮也在宫中被赐死。八月初六,皇帝前往晋阳。九月初八,任命太师任城王湝为太宰,冯翊王润为太师。十三日,左丞相平原王段韶去世了。二十一日,对并州境内死罪以下的罪犯,分别减轻了处罚。二十三日,杀了太保琅邪王俨。二十五日,陈国人来朝贡。
十月,取消了京畿府,将其并入领军府。初六,皇帝从晋阳回朝。十一月二十七日,皇帝下令让侍中赫连子悦出使北周。十二月一日,任命徐州行台广宁王孝珩为录尚书事。五日,任命录尚书事广宁王孝珩为司徒。八日,任命右丞相斛律光为左丞相。
公元某年(具体年份文中未提及)春天,正月初一,那天是己巳日,皇上祭祀南郊。 辛亥日,追封已经去世的琅邪王俨为楚帝。
二月己卯日,任命卫菩萨当太尉。辛巳日,把并州的吏部尚书高元海调到中央,当尚书右仆射。庚寅日,让左仆射唐邕升任尚书令,侍中祖珽当了左仆射。这个月,皇上还下令编纂《玄州苑御览》,后来改名叫《圣寿堂御览》。
三月辛酉日,皇上发布命令,让所有五品以上文武官员,每人都推荐一个人才。 同一个月,周朝杀了他们的宰相宇文护。 到了夏天四月,周朝的人来跟我们朝贡了。
秋天七月戊辰日,皇上把左丞相、咸阳王斛律光和他弟弟,幽州行台、荆山公斛律丰乐都给杀了。八月庚寅日,把斛律皇后废为庶人。然后,任命太宰任城王湝为右丞相,太师冯翊王润为太尉,兰陵王长恭为大司马,广宁王孝珩为大将军,安德王廷宗为司徒。 皇上还派使者封辅相去周朝联络感情。戊子日,立右昭仪胡氏为皇后。己丑日,任命司州牧北平王仁坚为尚书令,特进许季良为左仆射,彭城王宝德为右仆射。癸巳日,皇上到晋阳去巡幸。 这个月,《圣寿堂御览》终于完成了,皇上把它放到史馆保存。后来,这本书的名字又改成了《修文殿御览》。 九月,陈朝的人也来朝贡了。
冬天十月,皇上大发慈悲,把那些判了死刑以下的犯人都给赦免了。甲午日,立弘德夫人穆氏为左皇后,并且大赦天下。十二月辛丑日,又把胡皇后废为庶人。这一年,新罗、百济、勿吉、突厥都派使者来进贡。 这一年是周朝的建德元年。
公元某年,春天正月初几,皇上任命高阿那肱当录尚书事,掌管尚书省的事务。几天后,皇上派崔象去陈国当使者。这个月,邺都和并州闹狐妖,好多人头发都被剪掉了。
二月初几,皇上册封穆氏为皇后。接着,又设立了文林馆。过了几天,皇上又任命仁坚当录尚书事。之后,皇上去了晋阳。这个月,周朝的人来跟我们朝贡了。
三月初几,信州被盗贼攻破,刺史和士休被杀害了,南兖州刺史鲜于世荣带兵去讨伐。几天后,皇上到了晋阳。四月初几,皇上给几位大臣升官:兰陵王长恭当了太保,南阳王绰当了大司马,卫菩萨当了大将军,安德王延宗当了太尉,武兴王普当了司徒,赵彦深当了司空。之后,皇上在皇祠祭天祈福,结果祭坛里竟然出现了车辙印,但周围没发现人,真是奇怪。皇上觉得这是祥瑞,就下令全国庆祝。这个月,周朝的人又来朝贡了。
五月初几,皇上命令史官重新修撰《魏书》。过了几天,穆提婆当了尚书左仆射,段孝言当了尚书右仆射。这个月,尉破胡、长孙洪略他们跟陈国的吴明彻在吕梁山南面打仗,结果大败,尉破胡逃跑了,长孙洪略战死了,秦州和泾州都丢了,吴明彻又攻占了和州和合州。这个月,兰陵王长恭被杀了。六月,吴明彻围攻寿阳。皇上去了南苑,结果有六十多个官员热死了。高阿那肱当了司徒。之后,皇上派王师罗去周朝当使者。
秋天九月,皇上在邺城东面打猎。冬天十月,吴明彻攻陷了寿阳。几天后,皇上杀了好多大臣,包括崔季舒、张雕唐、刘逖、封孝琰、裴泽、郭遵。之后,皇上又去了晋阳。十二月初几,高阿那肱当了右丞相。这一年,高丽和靺鞨都派人来朝贡,突厥还来求婚呢。
公元某年(五年)正月初几,皇帝选了两个美女当左右侍女。二月某天,皇帝的车驾从晋阳回来了。哎,坏消息来了,朔州的行台,也就是南安王思好造反了! 过了几天,皇帝又去晋阳了。还好,尚书令唐邕他们把思好打得落花流水,思好最后自焚而死,他老婆李氏也没逃过一劫。 没多久,皇帝又从晋阳回来了。 然后,皇帝提拔唐邕当了录尚书事,算是升官了。
夏天五月,老天爷不给力,大旱啊!更可怕的是,晋阳居然出现了个“死魃”,这玩意儿有两尺长,脑袋上和脸上都有俩眼睛!皇帝听说后,让人刻了个木头做的死魃模型献上来。 这年夏天,皇帝下令大赦天下,算是给大家一个好消息。 但好景不长,陈国的人来攻打淮北,又得打仗了。 秋天八月某天,皇帝又去晋阳了。 之后,皇帝又任命高劢为尚书右仆射。 这一年,皇帝还杀了南阳王绰。
公元某年(六年)三月某天,皇帝从晋阳回来了。 过了几天,皇帝在都城把个叫郑子饶的妖贼给煮了! 这个月,周朝的人来跟我们朝贡了。 四月某天,皇帝任命阳休之为尚书右仆射。 之后,靺鞨国派使者来进贡了。 七月某天,皇帝又去晋阳了。 八月某天,冀州、定州、赵州、幽州、沧州、瀛州这六个州都发大水了! 更糟糕的是,周朝的军队打到洛阳来了,在芒山扎营,把洛阳城围得水泄不通,还放火烧了浮桥,断了洛阳的退路。 过了些日子,皇帝派右丞相高阿那肱从晋阳出发去抵抗周军。周军在河阳被高阿那肱的军队逼得晚上偷偷跑了。 然后皇帝又调整了一些官员的职位,赵彦深当了司徒,斛律阿列罗当了司空。 因为国库没钱了,皇帝下令对关口、船只、车辆、山林、盐铁、店铺等等都加税,不同行业税率不一样,还取消了酒禁。
公元574年正月,朝廷下令,把从秋天以来受灾受饿、活不下去的人,都交给各个大寺院和有钱人家去救济,好让他们活下去。正月十三,朝廷大赦天下。正月十四,皇帝的车驾到达晋阳。二月初八,朝廷把所有年龄在十四到二十岁之间,还没结婚的女子都集中到省里来。要是有人偷偷藏起来,家长就得死。二月十七,西北刮起了大风,刮得房子倒塌,树木连根拔起,足足刮了五天才停。六月初一,天黑了,日食了。六月三日,司徒赵彦深死了。七月初四,下起了大雨,一直不停。这个月因为水灾,朝廷派人去巡视流离失所的百姓。八月初四,皇帝去晋阳游玩。有只野鸡飞到皇帝的座位上,被抓住了,但是负责这事儿的官员不敢上报。皇帝下令修建邯郸宫。十月十七,皇帝在祁连池大规模狩猎。周朝军队攻打晋州。十月二十七,皇帝回到晋阳。十月二十八,出兵,在晋祠集合军队。十一月三日,皇帝离开晋阳。十一月六日,皇帝排兵布阵,到达鸡栖原,和周朝的齐王宪对峙,一直到晚上也没开战。周军收兵撤退了。十一月,周武帝退回长安,留下部分军队驻守晋州,高阿那肱等人包围了晋州城。十一月十一日,皇帝到达晋州城下。十二月十一日,周武帝来救援晋州。十二月十三日,两军在城南大战,齐军大败,皇帝丢下军队先跑了。十二月十六日,皇帝回到晋阳,又急又怕,不知道怎么办才好。十二月十七日,朝廷大赦天下。
皇帝问大臣们:“周军的势力太强大了,我们该怎么办?”大臣们都说:“天命还没改变,胜败乃兵家常事,自古以来都是这样。现在应该停止各种赋税,安抚朝野上下,收拢残兵败将,背城死战,保住国家。”皇帝心里还是想往北边朔州跑。于是,他留下安德王廷宗、广宁王孝珩等人守卫晋阳。如果晋阳守不住,他就想逃到突厥去。大臣们都说不应该这样做,但皇帝不听。开府仪同三司贺拔伏恩、封辅相、慕容钟葵等三十多个在皇帝身边当差的近臣,偷偷跑到周军那里去了。十二月十八日,皇帝下令招募士兵,任命安德王延宗为左广,广宁王孝珩为右广。延宗去见皇帝,皇帝说想往北边朔州跑,延宗哭着劝他,但皇帝不听。皇帝偷偷派王康德和内侍齐绍等人把皇太后和太子送到北边的朔州。十二月十九日,皇帝到城南军营慰劳将士,当天晚上就想偷偷逃跑,但将领们不同意。十二月二十日,朝廷大赦天下,改年号武平七年为隆化元年。同一天,穆提婆投降了周朝。朝廷任命安德王延宗为相国,让他负责抵御周军,延宗哭着接受了任命。皇帝当晚就从五龙门偷偷跑掉了。他想逃到突厥,跟着他的官员大多都散了,只有领军梅胜郎下马劝谏,他才返回邺城。当时只有高阿那肱等十多个人骑马跟着他,广宁王孝珩、襄城王彦道后来也赶上了,一共也就几十个人。十二月二十二日,延宗听从大家的意见,在晋阳登基称帝,改隆化元年为德昌元年。十二月二十四日,皇帝到达邺城。十二月二十五日,延宗和周军在晋阳交战,大败,被周军俘虏了。
皇上号召大家捐东西,还加官进爵做奖励,虽然这么说,但最后啥也没收到。广宁王孝珩建议把宫里的女人和宝贝拿出来赏给将士们,皇上不高兴。斛律孝卿从中斡旋,负责带兵处理这事儿。他还建议皇上亲自去慰劳将士,还帮皇上写好了讲话稿,还说:“皇上应该慷慨激昂,哭几场,这样才能打动人心。”结果皇上到了现场,要开始讲话了,把准备好的稿子全忘了,就哈哈大笑起来。旁边的人也跟着起哄,士兵们都看傻眼了。 之后呢,从大丞相往下,太宰、大司马、三师、大将军、三公这些高官,都增加了人手,一人升好几个官职的都有,多得数不清。
甲子日,皇太后从北边回来了。皇上把文武一品以上的官员都召集到朱华门。皇上还请大家喝酒吃饭,还发纸笔,问大家怎么治理国家。大臣们七嘴八舌,说法不一,皇上也不知道听谁的。皇上又把高元海、宋士素、卢思道、李德林这些人叫来,想商量着把皇位传给太子。之前,那些看天象的人说,要发生大变革,所以皇上就按照以前天统朝的规矩,把皇位传给了小皇帝。
小皇帝叫恒,是皇帝的长子,他母亲是穆皇后。武平元年六月,他出生在邺城。同年十月,被立为皇太子。隆化二年正月初几,八岁的他登基当了皇帝,改元为承光元年,天下大赦。他尊皇太后为太皇太后,自己当了太上皇帝,皇后也成了太上皇后。
然后,黄门侍郎颜之推、中书侍郎薛道衡、侍中陈德信等人建议太上皇去河外招兵买马,好好谋划一下。如果不行,就逃到陈国去。太上皇听了他们的建议。正月初几,太皇太后和太上皇先从邺城出发前往济州。周国的军队步步紧逼。正月初几,小皇帝也从邺城往东逃。正月初几,周军到达紫阳桥。正月初几,邺城西门被烧了,太上皇带着一百多骑兵往东逃。正月初几,他们渡过黄河,到了济州。
同一天,小皇帝把皇位禅让给了大丞相、任城王湝,并让侍中斛律孝卿把禅让的文书和玉玺送到瀛州。斛律孝卿却把这些东西送给了周军。他还代表任城王下诏书,尊太上皇为无上皇,小皇帝则被封为守国天王。太皇太后留在济州,高阿那肱留守。太上皇带着皇后和小皇帝逃到了青州,韩长鸾、邓颙等几十个人跟着他们。
到了青州后,太上皇就开始计划投奔陈国。可是高阿那肱却联系了周军,答应把齐国的皇帝交出去。他多次派人来说周军还在很远的地方,已经让人把桥路都烧断了,以此来拖延时间。周军却突然杀到了青州,太上皇非常着急,打算投降陈国,还把金囊放在马鞍后面。他和韩长鸾、淑妃等十来骑兵逃到青州南面的邓村,被周将尉暹纲抓获,押送到了邺城。
周武帝按照宾主之礼接待了他们,把太后、小皇帝和诸王都送到了长安。周武帝封他为温国公。到了建德七年,周武帝诬陷他与宜州刺史穆提婆以及延宗等人谋反,不管老少,全部赐死了。神武皇帝的子孙,剩下的没几个了。到了隋朝大象年间,阳休之、陈德信等人向隋朝的大丞相杨坚请求收葬他们,杨坚同意了,就把他们葬在了长安北原洪渎川。
皇帝从小就聪明,长大后还学着写文章,还专门设立了文林馆,招揽了不少文人进去。但是呢,他说话结结巴巴的,没啥主意,也不喜欢见朝臣。除非是特别亲近的人,否则根本不跟他说话。性格懦弱,别人看他一眼,他就生气发脾气。那些给他汇报工作的,就算是一品大员,宰相、尚书、录事,都没法抬头看他。大家都是简单地把主要内容说一下,然后赶紧溜。每次遇到灾害、盗贼、水旱灾情,他也不自我检讨,就只是到处设坛祭祀,以此来标榜自己修德。他还特别相信巫师,求神问卜,方法也乱七八糟的。
一开始,琅邪王起兵造反,有人误报说是库狄伏连反叛,皇帝却说:“这肯定是仁威啊!”后来斛律光死后,很多武官推荐高思好当大将军,皇帝又说:“高思好要造反。”结果都跟他说的一样,所以他就觉得自己料事如神,更加骄横跋扈了。他还专门创作了一首叫《无愁》的曲子,自己弹着胡琵琶唱,跟着附和的人多达上百,老百姓都叫他“无愁天子”。他曾经还出去见一群罪犯,把他们全杀了;有时候杀人,他还剥下人皮来看。他重用陆令萱、和士开、高阿那肱、穆提婆、韩长鸾这些人来管理天下;陈德信、邓长颙、何洪珍也参与朝政。这些人个个拉帮结派,升官加爵,职位都比实际能力高得多;官员靠钱买官,官司靠贿赂解决;他那些乱政害人的事,根本数不清。
那些宫里的奴婢、太监、商人、胡人、杂户、歌舞艺人、甚至那些给人看病算命的,都富得流油,差不多有上万人。被封王的平民百姓也有上百个,多得记不清了。开府的官员一千多,仪同三司的更是数不胜数。同时领军的将领有三十多个,处理公文的文书,都只写个代号,不写名字,谁也不知道是谁。那些达官贵人的祖宗,每年都要追封官职,一直升到最高级别才停。宫里的宫女都封了郡君。宫里吃香喝辣的宫女有五百多人,一件裙子要上万匹布,梳妆台要上千金。大家都在比谁更奢侈,今天穿的衣服,明天就扔了。他继承了武成帝的奢靡生活,认为这是皇帝理所当然的。他还扩建宫殿苑囿,修建偃武修文台。在嫔妃的宫殿里,建造了镜殿、宝殿、瑇瑁殿,丹青雕刻,精美绝伦。还在晋阳建了十二座宫殿,比邺城的还要豪华。他喜欢的女人总是变来变去的,一会儿宠爱,一会儿又厌弃,反复无常。晚上用火照明干活,冬天用热水和泥巴。工匠们累得要死,没有一天休息。
他在晋阳西山凿石刻大佛像,一夜之间烧了上万盆油,光照宫内。他还为胡昭仪修建大慈寺,还没建好,又改成给穆皇后修建大宝林寺。穷尽了工匠的巧思,搬运石头,填平水沟,耗费巨大,死的人和牲畜不计其数。他的马都用毡子毯子垫着,吃的食物有十多种。马配种的时候,还要搭个青色的帐篷,准备丰盛的酒菜,亲自观看。狗都吃着米饭和肉。马和鹰犬,都有仪同三司、郡君的称号,比如赤彪仪同、逍遥郡君、陵霄郡君。高思好写的《驮龙》就是逍遥郡君写的。狗骑在马上,还给它铺上褥子抱着。斗鸡也封了开府。犬马鸡鹰,吃的都是县里的粮食。养鹰的时候,还要先割点狗肉喂鹰,几天后狗就死了。他还特意在华林园建了一些贫穷的村舍,自己穿着破衣服扮成乞丐去讨饭吃。他还建了一个穷人的市场,亲自去买卖东西。他还修筑西边的城池,穿着黑衣扮成羌族士兵,在陵墓边上制造噪音,亲自率领内侍去抵抗,还真的弯弓射箭。他从晋阳东巡,一个人骑马飞奔,衣服散乱头发披散着才回来。他还喜欢做一些没用的事,曾经一夜之间要抓蝎子,到天亮才抓了三升。他特别喜欢一些不当季的东西,要求非常紧急,必须今天要,明天就要。那些当权的人就利用这个机会,借一还十。赋税越来越重,徭役越来越繁重;人力已经耗尽,国库也空了。
于是他就让那些奸臣卖官鬻爵,有的能得到两三个郡,有的能得到六七个县,他们把州郡都分了,甚至乡里的官职,也很多被他们控制了。所以就出现了敕用州主簿,敕用郡功曹的情况。这样一来,州县的官员,很多都是富商大贾。他们个个贪婪奢侈,老百姓都活不下去了。从邺都到各州郡,到处征税,各种名目的税收都出来了。这些徭役,都是从武成帝时期开始的,到他这里更加严重了。但是,他倒没有武成帝那么荒淫无耻,在这方面比武成帝要好一些。
一开始,河清年间快结束的时候,武成帝做了个梦,梦见巨大的刺猬攻破了邺城,所以就搜集境内所有的刺猬油来想办法阻止这种灾难。明白事理的人认为,后主的名声和刺猬很相配,齐国因此要灭亡了。 这预兆还不止于此,当时女人们都把头发剪短,然后戴假髻;可是梳理起来却很危险,形状像飞鸟,如果朝南梳,发髻的中心就会指向正西。这风气是从宫里开始的,然后传遍各地。这简直就像上天在说:“元首的头发都被剪掉了,情况危急,要往西边逃跑了!”
还有当时流行的刀子,刀刃都很窄小,叫做“尽势”。孩子们玩耍的时候,喜欢用双手拿着绳子,在地上摩擦着向上跳,同时还唱着“高末”歌谣。“高末”这两个字,大概就是指高氏王朝气数将尽的意思吧。所以说,齐国的灭亡,其实早就预兆显现了。 “高末”歌谣, “尽势”刀刃,宫中流行的奇特发髻,以及武成帝的梦,种种迹象都指向了齐国的衰败和灭亡。
话说啊,武帝这个人,风度翩翩,气度不凡,而且在治理国家方面很有才能,文官武将都为他卖力,真有帝王之相。可是,他偏偏喜欢那些没本事的小人,还把朝政大权交给他们;私生活方面更是放荡奢侈,过分了。这灭亡的预兆,不就在这儿吗?
后来,天象异变,武帝把皇位传给了太子;虽然名号变了,但实际上还是他说了算。表面上看好像很正规,但实际上根本不符合祖宗规矩。他虽然聪明,但对下属却很容易被蒙蔽。再说了,河南王、河间王、乐陵王等等诸位王爷,有的因为一些小过错,有的因为被猜忌,都没犯什么大罪就被杀害了。这哪里是什么顺应天命、遵循大道的意思呢?
他儿子,也就是后主,这个人呢,看着挺中庸的,但性格却很容易被影响。从小到大,他接受的教育根本就不是正道,从婴儿时期到继承皇位,身边都是些不正派的人,堵死了他所有向善的道路。他平时接触的人和事,都跟那些圣贤的教诲大相径庭,听到的都是些歪门邪道的东西。身边围绕着的是宦官和奶妈,还有各种美女和靡靡之音;沉迷于声色犬马,放纵私欲。俗话说得好:“积恶如崩山”,说的就是这容易啊!
武帝在位的时候,情况就已经很糟糕了,他很少接见朝臣,也不亲理政事,每天那么多政务,都交给那些坏人去处理。内侍们在宫中指手画脚,对外发布政令;他们嚣张跋扈,目中无人,残害百姓,贪得无厌,卖官鬻狱,中饱私囊,简直是无底洞。更糟糕的是,那些名将都成了祸害,忠臣都被杀害了。一开始只是看到一些不好的苗头,很快整个国家就面临崩溃的局面了。周武王抓住机会,灭掉了夏朝,哎,真是令人悲叹啊!桀、纣那些罪人,灭亡得那么快,这都是自然规律啊!
郑文贞公魏徵总结说:齐桓公凭借雄才伟略,开创了霸业;文襄公凭借英明的策略,平定叛乱,安抚远方。那时候,国君驾崩后立即有新的国君继位,军队出征也严格遵守法令。河阴之战,他像翻手一样摧毁了宇文氏;涡阳之战,他像拔除枯草一样消灭了侯景。所以齐国威震西邻,声威远播南方。王室因此得以安定,东夏百姓安居乐业。文宣公继承了祖辈积累的基业,赶上了太平盛世,地处要冲,于是迁都魏地。他拥有诡谲非常之才,运用奇谋妙策;广纳贤才,明察吏治;文武大臣,各尽其力。他亲自率军出塞,委派将领镇守长江。在龙城打败单于,将长君纳入梁国。国内外都很安定,边境没有战事;胡人停止了南侵,秦国也不敢东顾。
但是后来他荒淫腐败,不顾一切地放纵自己;即使做了好事也未能保全性命,剩下的祸患却留给了后代。得以善终,算是幸运;子孙后代不能长久,这是理所当然的。孝昭公地处险境,身陷危难,采取了先逆后顺的策略;对外推行教化,对内蕴藏雄图;想要牢牢控制疆域,最终吞并天下。但他寿命不长,功业未成。如果上天能多给他些时间,足以让秦国、吴国都感到粮食不足。武成公即位后,礼乐之道逐渐衰败。昭公、襄公的遗风,已经彻底消失了。等到到了后主时期,国内外都分崩离析;军队在平阳溃败,他自己也被俘虏。天道的深远奥妙,或许难以言说;吉凶祸福都取决于人,这一点是可以探讨的。
看看齐国全盛时期,疆域辽阔:西到汾水、晋地,南到长江、淮河,东到海边,北到沙漠。六国的土地,齐国占了五国;九州的疆域,齐国占了四州。比较一下双方的兵力多少,国库盈亏;衡量一下千里奔袭的将领,运筹帷幄的谋士,比较一下双方的优劣,无需等级之分。然而,太行山、长城的险要,依然如故;长江、淮河、汾水、晋地的险要,没有改变;国库赋税的丰厚,没有减少;百姓兵力的众多,没有缺少。然而,前代国君使用这些资源还有剩余,后代国君守着这些资源却不足够,这是为什么呢?
前代国君治理国家时,勤勤恳恳,冒雨顶风;拯救百姓于水火之中,有功必赏,有过必罚,使百姓安居乐业。他和百姓同甘共苦,所以才能同生共死。后主却不是这样。他只顾个人享乐,损公肥私。建造华丽的宫殿,沉迷于酒色音乐;市场遍布宫苑,禽兽、美女充斥宫廷内外。他日夜享乐,不顾国事;他想要什么就一定能得到,他要求什么就一定能满足。他不遵守法度,又听不进劝告;忠言逆耳,谗言却能轻易进入他的耳朵。他把人当作草芥,为恶就像顺水推舟。奸佞小人掌握着权力,宫女宦官左右着朝政。他们卖官鬻狱,施行暴政;忠良之士被杀害,而走狗却得到高官厚禄。
奸邪之徒纷纷进谏,法令也屡屡修改。拿着瓢的人不止一百个,摇树的人不止一个人。于是国家土崩瓦解,众叛亲离。大家看着齐国的败亡,都想要逃离。后主却更加穷奢极欲,沉迷于荒淫;他认为百姓是可以欺骗的,用阳光来掩盖自己的罪行。他对抗着那些反对他的军队,最终五代基业,一朝而灭。这不是因为刻在金石上的东西难以磨灭,而枯朽的东西容易摧毁吗?我又听说过,“皇天无亲,唯德是辅”。“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齐国从河清之后,直到武平之末,土木工程不断,选美纳妃没有停止。赋税耗尽,人力枯竭,物资供应不上需求,江海也满足不了他的欲望。这就好比火已经烧得很旺了,却还要加柴火;事情已经到了穷途末路,却还要作恶来加速灭亡。想要大厦不焚,延缓灭亡,不也是很难吗?由此可见,齐国的灭亡,是由于人祸,并非仅仅是天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