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广,小名叫阿摩,是隋文帝杨坚的第二个儿子,他妈是文献独孤皇后。杨广长得好看,从小就聪明伶俐,在文帝和皇后所有儿子里,他俩最疼爱他。 在隋朝之前,因为杨坚的功劳,杨广被封为雁门郡公。
开皇元年,也就是隋朝建立的第一年,杨广被立为晋王,官拜柱国、并州总管,那年他才十三岁。没多久,他又被授予武卫大将军的职位,官职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上柱国、河北道行台尚书令,武卫大将军的职位也保留着。 他爹杨坚还特意安排项城公杨歆和安道公李彻来当他的老师,辅佐他。
杨广这个人好学,文采好,为人沉稳严肃,朝野上下都很看好他。 他爹杨坚还偷偷地找了个算命先生,叫来和,让他好好看看自己的几个儿子。来和说:“晋王杨广眉毛上方的两块骨头隆起,将来必定大富大贵,说不尽的荣华富贵!” 后来,杨坚去看杨广住的地方,发现他屋里的乐器弦都断了,还蒙着灰,看起来很久没用了,觉得他不是个沉迷声色享乐的人。杨广特别会伪装自己,当时大家都说他仁义孝顺。 有一次打猎遇上雨,侍卫给他送来油布雨衣,杨广说:“士兵们都淋湿了,我一个人穿着雨衣算怎么回事!” 然后就把雨衣让侍卫拿走了。
六年后,杨广又升迁了,当上了淮南道行台尚书令。 同一年,他又被征召,担任雍州牧和内史令。
话说八年冬天,皇上大手笔,带兵去打陈国,任命他当行军元帅。到了陈国,他抓了陈州刺史施文庆、散骑常侍沈客卿、市令汤慧朗、刑法监徐析、尚书都令史暨慧这几个家伙。这帮人坏事做绝,祸害百姓,皇上把他们拉到石阙底下咔嚓了,算是给江南老百姓一个交代。 之后,他清点府库里的财物,一样都没拿,天下人都夸他清正廉洁。皇上高兴坏了,给他升官加爵,封他做太尉,还赏赐给他车马、华丽的衣服,还有珍贵的玉器。接着又让他去当并州总管。
没过多久,江南那边的高智慧之流又造反了,皇上又把他调到扬州当总管,镇守江都,每年回京朝见一次。皇上祭祀泰山的时候,还让他当了武候大将军。第二年,他回封地去了。过了几年,突厥人来犯边境,皇上又让他当行军元帅,带兵出征灵武,打退了敌人凯旋而归。后来太子勇被废了,皇上立他为皇太子。这月,就要正式册封他了。皇上说:“我靠着大兴公(指他)才成就了帝业啊!” 然后让皇太子回大兴府去。 当天晚上,狂风大雪,地震山崩,好多民房都塌了,压死了上百人。
仁寿初年,皇上派他去东南地区巡视,安抚百姓。从那以后,皇上每次去仁寿宫避暑,都让他监国。四年七月,皇上驾崩了,他在仁寿宫继承了皇位。八月,把皇上的灵柩送回京城。这时,并州总管、汉王谅造反了,皇上派尚书左仆射杨素去平叛。九月乙巳日,任命备身将军崔彭为左领军大将军。十一月乙未日,他去了洛阳。丙申日,征调十几万民夫挖壕沟,从龙门东边一直挖到长平、汲郡,再到临清关,渡过黄河,一直到浚仪、襄城,最后到上洛,修筑关隘防线。癸丑日,皇上发布诏书:
天地间的变化,是因为阴阳的消长;各种生物的生长和兴衰,也都有着各自的顺序。要是天意始终不变,四季又怎么能轮转呢?如果人事也不变通,治理国家又怎么能让老百姓受益呢?《易经》上不是说了吗,“通其变,使民不倦”。 能够适应变化才能通达,通达才能长久。有德行才能长久,有功绩才能伟大。
我还听说过,安安稳稳地就能适应变化,百姓因此也能发生好的改变。所以姬周王朝能够延续两代,这是继承了武王开创的基业;殷商先民五次迁徙,也成就了汤王之后的事业。如果不顺应民意,遵循天理,那么功业就会随着变化而显现。爱民如子,治理国家,难道不应该这样吗? “乾道变化,阴阳所以消息;沿创不同,生灵所以顺序。” “变则通,通则久。有德则可久,有功则可大。” “安安而能迁,民用丕变。” 这些话,都说明了变通的重要性。
洛阳啊,自古就是首都,位于天子脚下,是天地交合、阴阳调和的地方。它依托三条大河,地势险要,水陆交通便利,赋税也十分丰厚。汉高祖刘邦就说过:“我走遍天下,只有洛阳最让我满意。”历代帝王,哪个不重视都城选址?那些没选择洛阳做都城的,都有各自的原因。可能是因为天下还没统一,或者国库空虚,所以洛阳的建都计划才一直搁浅。
从隋朝开始,就一直想在洛阳建都,这个想法一直延续到现在。我对此念念不忘,一提起就忍不住哽咽。我承继了皇位,统领万邦,一直遵循着先祖的遗志,不敢有丝毫懈怠。现在,汉王谅造反,毒害山东地区,导致很多州县沦陷。因为关河距离遥远,军队无法及时支援。再加上并州百姓迁徙到河南,周朝也曾迁徙殷商百姓到这儿,可见洛阳位置的重要性。更何况南方边疆遥远,东部地区也很重要,现在正是顺应形势、迁都的好时机。百官们也都一致同意我的想法。只是成周的宫殿已经破败不堪,无法再作为宫殿使用了。所以,我们可以在伊洛地区营建东京,马上设置官职,为百姓谋福祉。
宫殿的建造,本意是为了方便百姓生活,上层建筑和下层建筑,只要能遮风挡雨就够了。高台广厦,难道就是宫殿的唯一标准吗?《尚书》说:“俭朴,是美德的体现;奢侈,是最大的罪恶。”孔子也说:“与其不庄重,不如俭朴。”难道一定要金碧辉煌的宫殿才算得上宫殿吗?用土夯筑的台阶,简单的木头屋顶,难道就不配做帝王的宫殿吗?所以说,不是天下要供养一个人,而是一个人要为天下负责。百姓是国家的根本,根本稳固,国家才能安定。百姓富足,国家才能富足。现在营建宫殿,一定要节俭,不要再出现雕梁画栋的奢华建筑;要让后世子孙知道,即使是简朴的宫殿和饮食,也能成就一番伟业。各位官员要制定详细的规章制度,务必符合我的意愿。
十二月乙丑日,任命右武卫将军来护儿为右骁卫大将军。戊辰日,任命柱国李景为右武卫大将军,任命右卫率周罗睺为右武候大将军。
大业元年正月初一,那天是壬辰日,皇帝下令大赦天下,并且改元。他还册立萧氏为皇后,把豫州改名叫溱州,洛州改名叫豫州,并且取消了各州的总管府。接着,丙申日,立晋王杨昭为皇太子;丁酉日,任命宇文述为左卫大将军,郭衍为左武卫大将军,于仲文为右卫大将军;己亥日,任命豫章王杨暕为豫州牧;戊申日,皇帝派出了八位使者去各地巡查民情。
然后,皇帝下了一道诏书,大致意思是:古代的贤明君主治理天下,最重要的是爱护百姓。他们先让百姓富足,再进行教育,家家户户都能过上好日子,这样社会风气就会淳厚,天下就会安定。他们能够成功,都是因为遵循了这个道理。我继承皇位后,日夜勤勉地治理国家,生怕有所疏忽。虽然我努力继承先祖的遗志,不敢有丝毫懈怠,但仔细想想,在施政方面还是有很多不足的地方。更何况,天下辽阔,百姓众多,我无法亲临各地,了解他们的疾苦。我常常担心,有些隐蔽的冤屈无法伸张,有些事情处理不当,从而影响了社会和谐。天下出了问题,责任都在我身上,所以我很焦虑,常常忧心忡忡。
现在我刚开始执政,应该采取宽大的政策。因此,我派人巡查各地民情,宣传教化,选拔有才能却被埋没的人才,为受冤屈的人伸冤。对那些孝顺父母、勤劳耕作的人,要给予奖励;对那些孤寡老人和生活不能自理的人,要给予救济;对那些有节操的男女,要表彰他们的行为;对那些高龄老人,要给予特别的照顾和粮食布匹的赏赐;对那些照顾生病亲人的,虽然有侍奉的名义,但实际上缺乏生活保障的,要给予检查和帮助。如果发现那些品德高尚、行为端正的人,或者有特殊才能的人,都要把他们找出来,让他们到朝廷来。各地州县要以礼相待,让他们顺利出行。如果发现那些扰乱政务、危害百姓,或者不合时宜的事情,使者回来后要详细地向我汇报。
公元某年(己酉年),任命宇文弼担任刑部尚书。二月初几(己卯日),杨素升任尚书令。三月初几(丁未日),皇帝下令让尚书令杨素、纳言杨达、将作大匠宇文恺负责修建东京,并且把豫州郭下的人口迁到东京去。第二天(戊申日),皇帝又下了一道圣旨,说:“我认真听取大家的意见,考虑老百姓的感受,所以才能准确判断政令刑法的得失。我每天早起晚睡都在想着治理国家,希望冤假错案都能得到解决,社会秩序井然有序。但是有些地方官只顾着巴结上司,想方设法邀功请赏,虚报政绩,根本不管老百姓死活。这样一来,纪律涣散,百姓的冤屈就无法伸张,因为路途遥远,根本没法上告。所以我才决定修建东京,亲自去了解情况。我现在打算巡视淮海地区,看看当地的风俗人情。我渴望听到真话,可是奏章却堆积如山,而学校里却鸦雀无声;我日夜忧心忡忡,寝食难安。如果老百姓发现州县官员贪赃枉法,欺压百姓,徇私枉法,为非作歹的,都可以直接到朝廷来上奏。希望通过各种途径了解民情,让天下再无冤案。” 他还下令在皂涧修建显仁宫,搜集全国各地奇特的飞禽走兽和珍稀植物,充实宫苑。同时,他还把全国几万户富商巨贾迁到东京去。
初几(辛亥日),调动河南各郡七百万男女开凿通济渠,从西苑引来洛水和谷水,一直通到黄河,又从板渚引黄河水通到淮河。初几(庚申日),皇帝派黄门侍郎王弘和上仪同于士澄去江南采伐木材,建造龙舟、凤抃、黄龙、赤舰等各种楼船,数量多达几万艘。四月初几(癸亥日),大将军刘仲方攻打林邑,取得了胜利。五月初几(庚戌日),户部尚书、义丰侯韦冲去世了。初几(甲子日),荧惑守心(天象)。七月初几(丁酉日),朝廷规定,为国战死的家庭,可以免除十年赋税。初几(丙午日),滕王纶和卫王集都被削爵,发配边疆。闰七月初几(甲子日),杨素被任命为太子太师,安德王雄为太子太傅,河间王弘为太子太保。初几(丙子日),皇帝又下了一道圣旨:
大家好,国家建设,教育得放在第一位啊!要改变风俗习惯,也必须从教育开始。但是,讲道德、讲义气这些事儿,现在越来越少见了,修身养性、学习进步的路子也越来越窄了。汉朝的时候,虽然经历了焚书坑儒,但儒学还是传承了下来,像细细的线一样;到了晋朝,虽然经历了战乱动荡,儒学也差点儿就消失了。从那以后,国家经常遇到危难,虽然朝廷也时不时地办些学校,表面上看起来很重视教育,但实际上那些学校啊,大多是摆设。所以,现在当官的,很多都不是因为学问好;那些做工匠的,也大多是些粗人。社会风气越来越差,国家秩序也乱了套,优秀的文化和道德都消失了,这都是因为教育不行啊!
我继承了祖宗的基业,想着要大力发展教育。我要尊师重道,好好推广儒家思想,要诚实守信,要重视教育。现在天下太平,文化也统一了,到处都是人才,怎么可能找不到优秀的人才呢?所以,那些在家学习的,还有那些在学校学习的,只要你们有志向,喜欢学习古代典籍,有礼貌,学习成绩好,有能力为国家做事,那就尽管大胆地毛遂自荐吧!我会根据你们的才能,破格提拔你们。如果你们一心钻研经史子集,暂时不想做官,那我也会根据你们的学问水平和家庭背景,给你们发放相应的俸禄。这样一来,大家都能好好学习,将来都能成为国家的栋梁之才,朝廷人才济济,指日可待!那些国子监之类的学校,也要恢复以前的制度,好好教导学生,认真考核,这样才能把学生的学习劲头提起来。
八月壬寅这天,皇上坐龙舟去江都视察,让郭衍当先锋,李景殿后。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都坐楼船,九品以上的官员也都有船坐。船连着船,绵延二百多里,那场面壮观得很!十月己丑这天,皇上赦免了江淮以南地区的人,扬州免税五年,其他地方也免税三年。十一月己未,皇上任命崔仲方为礼部尚书。
公元605年正月,新修建的东京城竣工了,皇帝给参与工程的官员们发了奖赏。梁毗被任命为刑部尚书。同月,皇帝派遣十位使者,巡查各州县。二月,皇帝下令杨素、牛弘、宇文恺、虞世基、许善心五位大臣制定新的服装制度,开始准备皇帝的御用车驾和各种仪仗车。皇帝平时穿皮衣戴皮帽,帽子上装饰着十二颗珍珠。文官的帽子上要佩戴玉佩;五品以上官员乘坐有帷幔的犊车;三公和亲王则乘坐装饰华丽的车驾。武官戴平顶帽,穿裤子;三品以上武官配备装饰华丽的兵器。从高级官员到普通吏员,服装都有严格的规定,老百姓不能穿军服。同月,又设立了都尉官职。三月,皇帝的车驾从江都出发前往东京。在此之前,何稠和云定兴两位官员负责修缮仪仗,他们催促各州县进贡羽毛,老百姓四处捕猎,水陆并进,几乎把能用来制作仪仗的飞禽走兽都抓光了,直到这时才算完工。四月,皇帝从伊阙出发,浩浩荡荡的车队,有上千辆车,几万骑兵,进入东京城。同日,皇帝在端门举行大赦,免除百姓今年的赋税。同月,杨文思被任命为民部尚书。五月,李通因为犯错被免职。
同月,皇帝下诏说:“表彰先贤,应该在祭祀中体现。所以要优待贤能之士,彰显他们的恩德。朕一直敬仰前代贤明君主的功德,常常感叹他们的逝去,怀念他们千百年来留下的功绩。自古以来,那些有功于国家,有益于百姓的贤人君子,都应该为他们建立祠堂,按时祭祀,他们的坟墓也不得侵占。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的条例,符合朕的心意。”六月,杨素被任命为司徒,豫章王杨暕被晋封为齐王。七月,卫玄被任命为工部尚书。同月,皇帝下令,百官不得只根据考核结果升迁,必须德行才能突出,才能被提拔。同月,皇帝提拔了二十七位藩邸旧臣,官职各有不同。同月,皇太子昭不幸去世。同月,杨素去世。八月,皇帝封皇孙杨倓为燕王,杨侗为越王,杨侑为代王。九月,立秦王俊之子浩为秦王。十月,段文振被任命为兵部尚书。十二月,皇帝下诏说:“前代帝王,都是因时而起,建立国家,尊崇君臣礼仪。但随着时间的推移,朝代更迭,帝王陵墓多已损毁,甚至被百姓砍柴放牧,陵墓荒芜,墓碑难以辨认,想到这些,朕心中不免悲痛。自古以来,帝王陵墓周围十户人家,可以免除杂役,负责陵墓的守护。”
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收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公元某年(具体年份根据癸亥年推算)正月初几,皇帝下令,所有之前被流放到并州,后来逃跑的罪犯,抓到一个杀一个,别客气。 哎,这天晚上,还看见了长长的彗星划过天空,从东方升起,二十天才消失。 对了,这个月,武阳郡还报告说黄河水变清了。
二月某天,天上又出现彗星,从东井、文昌星附近出现,然后经过大陵、五车、北河星,最后进入太微垣,甚至扫过帝座星,前后一百多天才消失。三月某天,皇帝的车驾回京了。 紧接着,大将军姚辩被任命为左卫将军。 然后,派羽骑将军朱宽出使流求国。 没几天,河间王弘去世了。
四月某天,皇帝下诏书说:“古代的帝王都重视观察民风民俗,都是为了关心百姓,安定边疆。自从那些蛮夷归附之后,朕还没来得及亲自安抚他们,山东地区又经历了战乱,需要多加抚恤。现在朕打算安抚河北地区,巡视赵国和魏国,有关部门要按照规章制度执行。” 过几天,皇帝颁布新的律令,天下大赦,关内百姓免除三年赋税。 之后,又下令把州改成郡,重新制定度量衡,都按照古代的标准来。 同时,把上柱国以下的官职都改成了大夫。 再然后,皇帝又下了一道诏书:
天下之重,非独理所安;帝王之功,岂一士之略。 这天下的大事,可不是光靠我一个人就能搞定的;帝王的功业,也不是单靠一个人的计谋就能完成的。
自古明君哲后,立政经邦,何尝不选贤与能,振拔淹滞。周称多士,汉号得人,尚想前风,载怀钦伫。从古至今,那些英明的君主和贤德的皇后,治理国家,哪一个不是选拔贤能之士,提拔那些被埋没的人才呢?周朝号称人才众多,汉朝号称得到人才,我依然想着前朝的那些好风气,心里充满了敬仰和期盼。
朕负扆夙兴,冕旒待旦。引领岩谷,置以周行;冀与群才,共康庶绩。而汇茅寂漠,投竿罕至。我每天一大早就上朝,戴着冕冠等待天亮,四处寻找人才,希望和大家一起治理好国家,让百姓安居乐业。可是,真正有才能的人却很少有人来推荐。
岂美璞韬采,未值良工;将介石在怀,确乎难拔?永鉴则哲,怃然兴叹。难道是好的璞玉隐藏了光彩,没有遇到好的工匠去雕琢?还是说,就像怀揣着美玉却难以取出来一样?想到这里,我不禁感慨万千。
凡厥在位,譬诸股肱,若济巨川,义同舟楫。岂得保兹宠禄,晦尔所知,优游卒岁,甚非谓也。那些在位的人,就像我的胳膊和腿一样重要,就像渡过大河需要船桨一样,缺一不可。怎么能拿着俸禄,却隐瞒自己的才能,安安逸逸地过完一生呢?这可不是我期望看到的。
祁大夫之举善,良史以为至公;臧文仲之蔽贤,尼父讥其窃位。求诸往古,非无褒贬。宜思进善,用匡寡薄。祁大夫推荐好人,史书上都认为他是公平公正的;而臧文仲却掩盖人才,孔子都批评他窃取官位。从古代的历史来看,对这种行为的评价从来都是褒贬分明的。所以大家应该积极推荐人才,来弥补我的不足。
夫孝悌有闻,人伦之本;德行敦厚,立身之基。或节义可称,或操履清洁,所以激贪厉俗,有益风化。强毅正直,执宪不挠,学业优敏,文才美秀;并为廊庙之用,实乃瑚琏之资。孝顺父母,友爱兄弟,这是做人的根本;品德高尚,这是立身的根本。有些人有节义可嘉,有些人品行端正,这些都能激励世风,对社会风气有益。那些刚毅正直,执法严明,学识渊博,文采出众的人,都是国家栋梁之才。
才堪将略,则拔之以御侮;力有骁壮,则任之以爪牙。爰及一艺可取,亦宜采录;若众善毕举,与时无弃。以此求理,庶几非远。有军事才能的,就提拔他们来抵御外敌;有勇力的,就委以重任。即使只有一技之长,也应该录用;如果能做到兼备各种优点,那就更好了,不能因为一时没有找到完美的人才而放弃。如果按照这个标准选拔人才,应该不会差太远。
文武有职事者,五品已上,宜依令十科举人。有一于此,不必求备。朕当待以不次,随才升用。其见任九品已上官者,不在举送之限。那些文武官员,五品以上级别的,应该按照规定推荐十名优秀人才。只要具备其中一项优点,就不用要求样样精通。我会破格提拔他们,根据他们的才能安排合适的职位。那些已经担任九品以上官职的人,不在推荐之列。
话说丙申年,皇上北上巡视各地。到了丁酉年,就让刑部尚书宇文弼改任礼部尚书了。戊戌年,皇上发布命令,各部门都不能践踏庄稼。如果非要开路,相关部门要计算那块地能收多少粮食,然后从附近的粮仓里拿出等值的粮食赏赐给农民,一定要大方慷慨才行。
己亥年,皇上到了赤岸泽,举行隆重的太牢祭祀仪式,祭奠已故的太师李穆。五月丁巳日,突厥启民可汗派他儿子拓特勒来朝见皇上。戊午日,皇上调集河北十多个郡的壮丁,从太行山一直修到并州,修建一条快速通道。丙寅日,启民可汗又派他侄子毗黎伽特勒来朝见皇上。辛未日,启民可汗派人请求亲自到寒冷的边境迎接皇上的车驾,皇上没同意。癸酉日,文昌星附近出现彗星,而且皇上象征帝王之气的星宿也都在摇晃,这可把大家吓了一跳。六月辛巳日,皇上在连谷打猎。丁亥日,皇上发布诏书:
哎,想追溯祖先的祭祀典礼,可实在找不到确切的依据了;修建宗庙,这可是大事儿。问题是,时代不同,做法自然也不一样。以前那些学问啊,经历过坑儒焚书,经典都散失了;祖宗留下的规章制度也失传了,庙堂的制度,说法更是五花八门。所以,到底该怎么祭祀,谁也说不准,连宗庙的规模、格局,都没个定数。
我啊,有幸继承祖宗基业,一直想着要隆重地祭祀祖先。于是,我就向大臣们请教,广泛征求儒生们的意见。大家都说,高祖文皇帝是受上天眷顾,统一了全国,拯救了天下百姓,革除了几百年来的弊政。他减轻刑罚,让老百姓都能安居乐业;他减轻赋税,家家户户都能过上好日子。他平定了天下,统一了文化,东到大海西到边疆,没有不服从的;南征北战,都取得了胜利,百姓都过上了安宁的生活。他开疆拓土,前代皇帝都没做到;那些蛮夷部落,也臣服在他的教化之下。各个关隘都归顺了,都来朝拜朝廷;年年岁岁都有贡品进献,没有一个月断过。他结束了战争,天下太平;祥瑞不断,国泰民安。哎,真是了不起,找不到合适的词来形容他啊!
我还听说,德行高尚的人,他的功德会流芳百世;道理讲得通的人,他的礼仪也会很隆重。你看周朝的文王、武王,汉朝的高祖、光武帝,他们的典章制度都非常完善,谥号也都很高。这难道不是因为人们根据他们的功德来歌颂他们,从而表达崇敬之意的缘故吗?所以,高祖文皇帝应该另建庙宇,来彰显他伟大的功德;并且按照月份进行祭祀,来表达我们对他的敬仰之情。相关部门要按时完成建设,务必符合典章制度。再说,地位不同,祭祀的礼仪也不一样。天子有七庙,这在以前的典籍里都有记载;诸侯只有两庙,等级是有区别的。所以,庙宇数量多就代表地位高,这是帝王的礼仪,现在我们可以参照执行,让子孙后代都遵循。
公元某年,我去了榆林。第二年,启民可汗来朝见皇上。再一年,吐谷浑和高昌都派使者进贡宝贝。
之后的一天,皇上登上北楼,在黄河边上看人家打鱼,顺便宴请了一大帮官员。 秋天的七月某一天,启民可汗上书请求改变服装,戴上冠帽。皇上就下令,让启民可汗可以不用行君臣之礼,地位还在诸侯王之上。
接着,皇上在郡城东边的大帐里设宴款待启民可汗和他带来的三千五百多部落人马,场面非常隆重,仪仗队、旗帜都齐全了。 宴会上演奏了各种精彩的乐曲,皇上还赏赐了启民可汗及其部下许多东西,赏赐的多少还根据身份地位有所区别。 但是,这天皇上也做了件狠事,杀了光禄大夫贺苦弼、礼部尚书宇文弼和太常卿高颎,还因为事情牵连,免去了尚书左仆射苏威的职务。 为了修建长城,皇上还征调了上百万壮丁,从西边的榆林修到东边的紫河,只用了二十天就完工了,但死了十五六万人,想想都心寒。
八月某天,皇上从榆林出发了。 几天后,启民可汗派卢清道精心打扮了一番,来迎接皇上的车驾,皇上还去了启民可汗的帐篷做客。启民可汗敬酒祝皇上万寿无疆,皇上宴请了他,赏赐的东西特别多。皇上还对高丽的使者说:“回去告诉你们国王,要早点来朝见我。不然的话,我和启民可汗就要去你们那里转转了!” 皇后也去了义城公主的帐篷。 之后,启民可汗回去了。过了几天,皇上过了楼烦关。 又过了几天,皇上到了太原,下令修建晋阳宫。
九月某天,皇上到了济源,还去了御史大夫张衡家里做客,宴请非常热闹。 之后,皇上到了东都洛阳。 又过了几天,皇上任命齐王暕为河南尹、开府仪同三司。 再一天,皇上任命户部尚书杨文思为纳言。
公元604年正月初几,皇帝下令从河北各郡征调一百多万男女,开凿永济渠,把沁河的水引到黄河,向北一直通到涿郡。同月庚戌日,朝廷百官在允武殿举行射箭比赛。丁卯日,皇帝赏赐城内居民每家十石米。壬申日,任命太府卿元寿为内史令,鸿胪卿杨玄感为礼部尚书。癸酉日,任命工部尚书卫玄为右武候大将军,大理卿长孙炽为户部尚书。
二月己卯日,皇帝派司朝谒者崔毅出使突厥,去迎接汗血宝马。三月辛酉日,任命将作大匠宇文恺为工部尚书。壬戌日,百济、倭国、赤土国和迦罗含国都派使者来进贡。乙丑日,皇帝亲率车驾前往五原,顺便出塞巡视长城。丙寅日,皇帝派屯田主事常骏出使赤土国,去迎接罗罽(一种丝织品)。四月丙午日,皇帝下令把离石的汾源、临泉,雁门的秀容三地合并设立楼烦郡。同时开始修建汾阳宫。癸丑日,任命河内太守张定和为左屯卫大将军。乙卯日,皇帝下诏说:
“突厥的意利珍豆启民可汗率领他的部落,保卫边关,遵守朝廷的礼仪,想要改变他们的粗俗习惯。他多次来朝觐,屡次提出请求。他说他们现在住的是毡帐,生活简陋;希望朝廷能给他们建造房屋。他的诚意恳切,我很重视。应该在万寿戍建造城池和房屋,至于帷帐、床褥等,要根据实际情况给予供应,务必优厚一些,以表达朕的心意。”
五月壬申日,蜀郡捕获了一只三足乌,张掖捕获了一只玄狐,各一只。七月辛巳日,皇帝下令征调二十多万丁男,修筑长城,从榆林谷一直向东修建。乙未日,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在曼头、赤水击败了吐谷浑。八月辛酉日,皇帝亲率文武百官祭祀恒山,河北道各郡守都聚集在那里。皇帝下令大赦天下,车驾所经过的郡县,免除一年的租税。九月辛未日,皇帝征调全国的鹰师,全部集合到东京,到达的有一万多人。戊寅日,慧星出现在五车星附近,扫过文昌星,到达房宿后消失。辛巳日,皇帝下令免除长城徭役人员一年的赋税。
十月丙午日,皇帝下诏说:“先师孔子,圣德具备,天赋异禀,制定了文武之道;应运而生,是位圣王。但是对孔子的赞颂却超过千年,他的盛德美名也流传于后世。为了永远纪念他的功德,应该给予他更高的荣誉。可以册封孔子的后裔为绍圣侯,有关部门要寻找他的后代,登记造册,上报朝廷。”辛亥日,皇帝下诏说:“过去周王下车伊始,就首先封赏了唐尧虞舜的后代;汉朝皇帝继承帝位后,也封赏了殷商和周朝的后代。这些都是为了表彰先朝的功德,效法前代的典范。我继承了大业,也学习前代的经验教训,希望能有所裨益,效法先朝的典章制度。周朝兼并了夏朝和殷朝,文治武功都达到了极高的水平;汉朝统一了全国,车同轨书同文;魏晋时期沿袭了前朝的制度,风流人物层出不穷。因此,应该追封他们的后代,以继承断绝的香火。有关部门可以寻找他们的后裔,列出名单上报。”乙卯日,皇帝颁布新法令于全国。
公元605年正月,皇帝下令把东京改名叫东都。过了几个月,又下令全国平均分配土地。 然后皇帝又从东都回长安了。 接着,皇帝下令禁止民间制造铁叉、搭钩、刀刃之类的武器。 各地的太守每年都要秘密向上面汇报当地的风土人情。
二月,皇帝的车驾到了阌乡。 皇帝下令祭祀古代帝王的陵墓和开皇年间功臣的墓地。 之后,皇帝又规定汉朝、魏朝、周朝的官员不能再世袭官职了。 赤土国派使者进贡物品。 皇帝的车驾到达长安。 皇帝在武德殿宴请了四百位德高望重的老人,并赏赐了他们一些东西,赏赐的多少各有不同。
皇帝到了崇德殿西边的院子,心情不太好,跟身边的人说:“这是先帝住过的地方,住在这里总觉得心里不舒服。 在这个院子的西边,再建一座宫殿吧!” 之后,皇帝又下令允许父母跟随儿子到任上。
三月,皇帝的车驾西巡河右地区。 有人向皇帝报告说武功县的史永遵和他的叔伯兄弟住在一起,皇帝很高兴,赏赐了他一百匹布、二百石米,并在他的家门口立碑表彰。 皇帝还去扶风县看望了他以前住过的老宅子。
四月,皇帝在陇西大规模狩猎。 高丽、吐谷浑、伊吾都派使者来朝贡。 皇帝的车驾到了狄道,党项羌也来进贡了。 皇帝过了临津关,渡过黄河,到达西平,在那里检阅军队,操练兵马。
五月,皇帝在延山大规模狩猎,狩猎范围达两千里。 皇帝进入长宁谷,翻越星岭,在金山的山顶宴请了当地官员。 梁浩亹的马把桥弄坏了,皇帝下令处死了朝散大夫黄亘和九个负责修桥的官员。 吐谷浑王率领军队占据了袁川地区。 皇帝命令内史元寿在金山驻军,兵部尚书段文振在雪山驻军,太仆卿杨义臣在琵琶峡驻军,将军张寿在泥岭驻军,四面围攻吐谷浑。
吐谷浑王伏允带着几十个骑兵逃跑了,派他的一个亲王冒充伏允,躲在车我真山。 皇帝下令右屯卫大将军张定和去捉拿伏允。 张定和挺身而出与敌人作战,结果被杀害了。 他的副将柳武建打败了敌人,斩杀了几百个敌人。 吐谷浑的仙头王被逼无奈,率领十多万人投降。
六月,皇帝派左光禄大夫梁默、右翊卫将军李琼等人追捕吐谷浑王,但他们都遇害了。 皇帝的车驾经过大斗拔谷,山路崎岖险峻,队伍只能排成一条长龙前进,路上还遇到了风雪,后宫的人和皇帝走散了,很多士兵被冻死。 皇帝的车驾到了张掖。 皇帝下令选拔人才,规定要学识渊博、技艺精湛、身体强壮、为官勤勉、品行端正这四种人才。
高昌王曲伯雅来朝贡,伊吾吐屯设等献上了西域数千里土地,皇帝非常高兴。 皇帝设立了西海、河源、鄯善、且末四个郡。 皇帝在观风行殿设宴款待高昌王和吐屯设,并宴请了三十多个蛮夷国家的使者。 皇帝下令大赦天下,开皇年间被流放的人全部赦免,但晋阳的叛乱分子不在赦免之列,陇右各郡免税三年。
七月,皇帝在青海湖中放养马匹,想得到龙种,但没有成功。 九月,皇帝的车驾回到长安。 十月,皇帝下令优待老年人,七十岁以上的官员,如果身体不好不能工作,就赏赐他们布匹,送他们回老家。 七品以上的官员,可以终身领取俸禄。
十一月,皇帝的车驾前往东都。
公元六年正月初一,那天早上,突然来了几十个盗贼,一个个都穿着素白的帽子和练布衣服,还烧香插花,自称是弥勒佛转世。他们从建国门闯了进来,守门的卫兵都吓得给他们磕头。接着,他们抢了卫兵的武器,准备造反。齐王李暕正好碰上,当场把他们杀了。之后,朝廷在全城大搜捕,牵连到了一千多户人家。
过了几天,正月十四,在端门街举办了一场盛大的角抵表演,全国各地稀奇古怪的技艺都汇聚到这里,足足持续了一个月才结束。皇帝还几次微服私访去看热闹呢。正月十六,倭国派使臣进贡了一些东西。二月初七,武贲郎将陈棱和朝请大夫张镇州带兵打了一场胜仗,俘虏了将近两万人,皇帝还把这些俘虏赏赐给了百官。
二月九日,皇帝下了一道圣旨,大意是说:国家刚刚建立,江山社稷来之不易,全靠各位大臣辅佐,同心同德才能克服困难,保住江山。所以,那些为国家做出贡献的人,应该得到丰厚的赏赐,并让他们的子孙后代世袭爵位。以前因为国家动荡,很多事情都没能处理好,现在天下太平了,应该按照祖宗的规矩办事,以后只有那些有功劳的人才能被封赏,并且子孙也能继承爵位。然后,皇帝又把安德王李雄改封为观王,河间王子李庆改封为郇王。二月二十二日,皇帝下令征集魏、齐、周、陈四国的乐工,全部编入太常寺。
三月初十,皇帝去了江都宫。三月十二,皇帝任命鸿胪卿史祥为左骁卫大将军。四月二十二日,皇帝在江淮以南宴请当地父老乡亲,还赏赐了不少东西。六月初八,室韦和赤土两国都派使臣进贡了。六月九日,雁门关的贼帅尉文通带着三千人马躲在莫壁谷,皇帝派鹰扬将军杨伯泉去把他打败了。六月十三日,皇帝下令设立江都太守,级别和京兆尹一样。十月初九,刑部尚书梁毗去世了。十月十一日,户部尚书、银青光禄大夫长孙炽去世了。十二月二十二日,左光禄大夫、吏部尚书牛弘去世了。十二月二十四日,朱崖人王万昌造反,皇帝派陇西太守韩洪去平叛,最后成功平定了叛乱。
公元677年正月初一,郭衍,也就是左武卫大将军、光禄大夫、真定侯,去世了。
二月初六,皇帝登上钓鱼台,来到杨子津,摆了很大一个宴席,款待百官,赏赐的东西也各有不同。初七,百济国派使臣来进贡。二月二十,皇帝从江都坐龙舟进了通济渠,然后就去了涿郡。二月二十七,皇帝下诏说:“治国安邦要做到‘武有七德’,首先要安抚百姓;行政要遵循‘政有六本’,要以教化来兴国。高丽不守臣子之礼,朕打算出兵讨伐,恢复我大唐的威名。虽然要出兵打仗,但也要尽量减少百姓的负担。我现在去涿郡,是为了巡视民情,体察民俗。” 他还下令,河北、山西、山东各郡九十岁以上的老人,都授予太守的官职;八十岁以上的,授予县令的官职。
三月初十,姚辩,右光禄大夫、左屯卫大将军,去世了。四月初七,皇帝去了涿郡的临朔宫。五月初五,任命武威太守樊子盖为民部尚书。秋天,大水泛滥,山东、河南三十多个郡县被淹,百姓流离失所,甚至互相买卖,沦为奴婢。十月初二,底柱山山体滑坡,偃水倒灌,河水逆流数十里。十月初五,任命东平太守吐万绪为左屯卫大将军。十二月十七,突厥处罗多利可汗来朝见皇帝,皇帝非常高兴,用特殊的礼节接待了他。当时,前往辽东的士兵和运输物资的人,塞满了道路,日夜不停。因为劳役太苦,很多人开始聚集起来当强盗。十二月二十一,皇帝下令让都尉、鹰扬郎将和各郡县互相配合,追捕这些强盗,抓到就斩决。
公元678年正月初八,大军集结在涿郡。任命兵部尚书段文振为左候卫大将军。正月初九,皇帝下诏说:
天地有大德,降下霜雪于秋天;圣人至仁,将兵甲列入刑法典籍。所以知道自然界的肃杀之气,在于公正无私;帝王使用武力,并非出于私欲。版泉、丹浦,没有不是因循法度而治理的;平定叛乱,安定昏乱,都是顺应形势而为之。何况甘野誓师,夏朝继承大禹的事业;商朝郊祭问罪,周朝发兵实现文王的心愿。我仔细研读史书,深知此理应该由朕躬亲行。
我大隋,承蒙上天恩命,统一天下。兼顾天地人三才而建立国本,统一六合而成为一家。我朝疆域日渐扩展,远至细柳、蟠桃之外;教化遍及紫舌、黄枝之地。远近各地,都和平相处;功成业就,政理安定,就在此时。然而高丽这群小丑,昏庸无礼,聚集在勃海、碣石之间,侵扰辽东、濊貊之地。虽然汉、魏曾多次征讨,但他们的巢穴只是暂时被扰乱;战乱阻挠,他们又聚集起来。他们占据着山川河流,繁衍生息至今。他们占据着肥沃的土地,却像野蛮人一样。多年以来,他们的罪恶累积已满;天要降祸,灭亡的征兆已现。他们屡屡违反常理,败坏道德,无法计数;他们隐瞒罪行,心怀奸诈,日益严重。我多次下诏警告,他们却从未亲自来接受;朝觐的礼仪,他们也从不肯亲自前来。他们诱纳逃亡叛逆,不知节制;充斥边境,屡屡骚扰边防。关隘因此不得安宁,百姓因此无法安居乐业。过去轻微的征讨,已经网开一面了。既没有严惩之前的罪犯,也没有立即处罚后来归顺的。他们不仅不知感恩,反而变本加厉,与契丹勾结,占据刘海戍,学习契丹、靺鞨的服饰,侵犯辽西。就连青丘之外,也都向他们进贡;碧海之滨,也都奉他们为正朔。他们竟然还抢夺贡品,阻断往来;残害无辜,自取灭亡。
我派使者前往海东,旌旗所到之处,经过他们的边境;他们却阻塞道路,拒不接见使者。他们没有臣子的心,岂能有臣子的礼仪?这还能容忍,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况且他们的法令苛刻,赋税繁重。权臣豪族,都把持着国家的权力;朋党互相勾结,已经成为风俗。贿赂盛行,冤屈无法伸张。再加上连年灾荒,家家户户都饿肚子;战乱不止,徭役无期。百姓疲于奔命,累死在沟壑之中。百姓愁苦不堪,又向谁诉说呢?境内哀鸿遍野,苦不堪言。人们都只顾着保全性命;老幼妇孺,都发出痛苦的叹息。
我巡视各地,了解民情;查明原因,无需再次巡视。我亲自统率大军,准备进行九次征讨。拯救他们于水火之中,顺应天意;消灭这些叛逆,继承先王的遗志。现在应该颁布法令,开始行动;像雷电一样迅速地消灭勃海、夫余。整顿军队,等待发誓之后再行动;三令五申,一定要取得胜利之后再作战。左路第一军走方道,第二军走长岑道,第三军走海冥道,第四军走盖马道,第五军走建安道,第六军走南苏道,第七军走辽东道,第八军走玄菟道,第九军走扶余道,第十军走朝鲜道,第十一军走沃沮道,第十二军走乐浪道;右路第一军走粘蝉道,第二军走含资道,第三军走浑弥道,第四军走临屯道,第五军走候城道,第六军走提奚道,第七军走踏顿道,第八军走肃慎道,第九军走碣石道,第十军走东<月施>道,第十一军走带方道,第十二军走襄平道。所有这些军队,都要先奉行我的战略部署。他们将陆续出发,集结在平壤。他们个个都是勇猛如虎豹,百战百胜的雄师。他们只要一瞪眼,山岳都会崩塌;他们只要一声怒吼,风云都会变色。他们的意志统一,他们的爪牙强劲。我亲自统帅军队,指挥作战。我将向东进军,沿着海岸线前进。我要解除边疆百姓的危难,了解他们的疾苦。其余军队轻装简从,伺机而动;隐蔽行军,出其不意。沧海道的军队,乘船千里;高高的船帆像闪电一样飞驰,巨大的战舰像云一样飘动。他们将横渡沮江,直达平壤。岛屿的景象已经消失,陆路的通道已经被封锁。其余的披发左衽之人,都已张弓搭箭,准备战斗;微、卢、彭、濮等部落,都将不约而同地来攻击。顺应形势,逆转局势,他们的勇气将百倍于平时,凭借着这支强大的军队,势如破竹。
然而,王者之师,正义在于止戈;圣人之教,在于战胜残暴。天要惩罚有罪之人,罪魁祸首是元恶;其他人只是胁从,没有道理。如果高丽国王能够投降,自首归顺,我将释放他,并以恩德感化他。其余的部落首领,如果愿意归顺朝廷,我将安抚他们,让他们安居乐业,根据他们的才能任用他们,不分夷夏。军队所到之处,一定要保持纪律;要像尧舜那样禁止侵犯百姓,即使是一根毫毛也不允许侵犯。用恩德感化他们,用此告诫他们祸福。如果他们执迷不悟,对抗官军,国家有法律制裁,将彻底消灭他们。
皇上明早发布告示,就按照朕的意思去办!
总共花了113万3800贯,号称200万贯,实际运输的物资是这个数的两倍。癸未年,第一支军队出发,整整四十天才把军队全部调动完毕。旌旗绵延千里,这在近代出兵规模上,也是空前的。乙未年,任命右候卫大将军卫玄为刑部尚书。甲辰年,内史令元寿去世了。
二月甲寅,皇帝下诏说:“朕观察到燕地子民,为了讨伐辽东,文武官员都尽心竭力,将士们都渴望建功立业;没有一个人不奋勇杀敌,效忠朝廷,抛家舍业,随军出征。他们几乎没有储存粮食,也放弃了耕种。朕因此夜不能寐,忧心忡忡,担心他们缺乏粮食。即使是吃饱穿暖的士兵,心里也想着国家,为国家效力;那些被征召的百姓,更应该优厚对待。从一品以下到佽飞募人以上的所有家属,郡县都要经常慰问。如果有人粮食不足,都要给予赈济。即使有些人有田地,但贫弱无力耕种,可以让他们向那些人丁兴旺、家境富裕的人家寻求帮助,互相扶持。让在家的人有余粮积蓄,出征的人没有后顾之忧。”壬戎日,司空、京兆尹、光禄大夫、观王雄去世了。三月辛卯,兵部尚书、左候卫大将军段文振去世了。
癸巳日,皇帝亲临军营。甲午日,在辽水桥边检阅军队。戊戌日,大军被敌人阻挡,没能渡过辽河。右屯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麦铁杖、武贲郎将钱士雄、孟金叉等人都在这次战斗中战死了。甲午日,皇帝的车驾渡过辽河,在东岸与敌人展开大战,打败了敌人,进而包围了辽东城。乙未日,大军在辽东驻扎下来。这时看到了两只巨大的鸟,身高超过一丈,身体洁白,脚是红色的,悠闲自在地飞翔。皇帝觉得很奇怪,就命令工匠画下来,并写了铭文歌颂。五月戊午日,纳言杨达去世了。当时,各路将领都奉命行事,不敢逾越命令。但是高丽各城固守不出,难以攻克。
六月己未日,皇帝亲临辽东,责备诸将领,在城西几里外的六合城驻扎。七月壬午日,宇文述等人萨水之战中战败,右屯卫将军薛世雄战死。九支军队全部陷入困境,军队溃败而逃,战死者超过一千骑。癸卯日,军队班师回朝。九月庚辰日,皇帝到达东都,己丑日,皇帝下诏说:“军国大事,文武官员各司其职,平定危难,则霸业才能兴起;教化百姓,则王道才能昌盛。乱世之时,贩夫走卒都能上朝为官;太平盛世,只有经学才能入仕为官。丰都建国之初,儒生不参与军政;建武时期,功臣不参与官职。自从天下未统一,四海纷争,国家无暇顾及文教,只重视武功。设置官职,很少按照才能任用;朝廷官员,都是按照军功来提拔。大部分都是从战场上立功的勇士。他们不学习经学,也不懂政事。是非观念模糊,权力专横,贪污受贿,不知节制;祸国殃民,都是因为这个原因。从今以后,所有获得军功的官员,都不能再担任文武官职。希望借此改革,如同调整瑟的音律;参考制度,不损害美好的锦绣。如果吏部擅自任用,御史就应该弹劾。”
冬十月戊寅日,工部尚书宇文恺去世了。十一月己卯日,将宗女华容公主嫁给高昌王。辛巳日,光禄大夫韩寿去世了。甲申日,败军将领宇文述、于仲文等人被革职为平民,斩杀尚书右丞刘士龙以平民愤。这一年,大旱灾和瘟疫流行,很多人死亡,山东尤为严重。皇帝秘密下令江淮南地区各郡,挑选民间姿容美丽的少女,每年进贡。
公元617年正月,皇帝下令全国征兵,招募精锐士兵,聚集在涿郡。没过几天,杜彦永、王润这些贼寇攻陷了平原郡,抢劫一番就跑了。之后,皇帝设立了折冲、果毅、武勇、雄武等军官职位,来统领这些精锐部队。接着,平原的李德逸纠集了几万人造反,自称“阿舅贼”,在山东地区到处烧杀抢掠。灵武的白榆也起兵造反,自称“奴贼”,抢劫马匹,还勾结突厥,导致陇右地区深受其害。朝廷派将军范贵去讨伐,打了好多年都没能拿下。这年正月,朝廷下令大赦天下。之后,皇帝派代王侑和刑部尚书卫玄镇守京师。又任命李浑为右骁卫大将军。
二月,济北人韩进洛聚集了几万人当土匪。同时,皇帝恢复了宇文述等人的官爵,又征兵准备攻打高丽。三月,济北的孟海公也起兵造反,手下也有几万人。皇帝下令征调十万丁壮修建大兴城。之后,皇帝亲征辽东,并派越王侗和工部尚书樊子盖镇守东都。北海人郭方预也起兵造反,自称“卢公”,手下有三万人,攻陷了郡城,抢劫一番后逃跑了。四月,皇帝渡过辽河。之后,皇帝派宇文述、杨义臣去攻打平壤城。五月,荧惑星进入南斗星宿(天象)。济北人甄宝车也聚集了一万多人,到处烧杀抢掠。
六月,礼部尚书杨玄感在黎阳起兵造反。杨玄感逼近东都,河南赞理裴弘策抵抗,却被杨玄感打败了。兵部侍郎斛斯政逃到了高丽。朝廷派兵讨伐杨玄感。高丽军队袭击了后方军队,皇帝下令李景率军抵抗,同时派宇文述、屈突通等将军迅速调兵,讨伐杨玄感。七月,朝廷下令各地调兵,加强城防。余杭人刘元进也起兵造反,手下也有几万人。八月,宇文述等人终于在阌乡打败了杨玄感,将其斩首,余党也都被平定了。吴人朱燮、晋陵人管崇纠集了十多万人造反,自称将军,在江左地区到处烧杀抢掠。朝廷规定骁果士兵的家人免除赋役。又下令,凡是城县之间的道路超过五里以上的,都要进行调整。同时,朝廷规定,盗贼的家产要没收。陈瑱等贼寇三万人攻陷了信安郡。赵元淑因为犯了罪被处死了。九月,济阴人吴海流、东海人彭孝才也起兵造反,手下都有几万人。梁慧尚率领四万人攻陷了苍梧郡。
皇帝到达上谷,因为军费不足,皇帝大怒,免去了太守虞荷等人的官职。东阳人李三儿、向但子也起兵造反,手下有一万多人。十月,皇帝到达博陵,并感慨自己年少时就跟随先帝,如今岁月流逝,不禁悲从中来,流下了眼泪,侍卫们也跟着哭了起来。十月,吕明星率领几千人包围了东郡,被武贲郎将费青奴击杀。皇帝下诏书,将博陵改名为高阳郡,赦免境内死罪以下的罪犯,并免除他们一年的赋税,还召回高祖时期的旧臣,根据他们的才能授予官职。苏威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朱燮、管崇拥立刘元进为皇帝,朝廷派吐万绪、鱼俱罗去讨伐,但多年未能成功。孟让、王薄等人率领十多万人占据长白山,攻打各郡县。张金称、格谦、孙宣雅等贼寇也分别率领几万人马作乱,山东地区饱受战乱之苦。郭荣被任命为右候卫大将军。十一月,冯孝慈去讨伐张金称,却被张金称打败,冯孝慈战死了。十二月,杨玄感的弟弟以及其他党羽十多人被车裂处死,然后焚尸扬灰。向海明起兵造反,自称皇帝,改元白乌,后被杨义臣击败。
话说十年前的正月初一,也就是甲寅日,皇上把一位宗室女子封为信义公主,嫁给了突厥的曷娑那可汗。
过了没多久,二月辛未那天,皇上召集百官开会,讨论要不要出兵打高丽。结果好几天过去了,都没人敢吱声。皇上心里也着急啊,于是到了戊子日,就下了一道圣旨,大概意思是说:“大家为国家卖力打仗,都是为了正义,都是尽心尽力。可那些战死的将士,尸骨暴尸荒野,想想就让人心疼。前几年咱们也打过高丽,兵临辽河边上,本来胜算很大,可高颎那家伙,太自以为是,没啥本事,打仗跟小孩子过家家似的,把人命不当回事,不按规矩出牌,结果导致好多士兵战死,都没来得及埋葬。现在必须派人分头去把他们收敛安葬,在辽西郡设个祭坛,再建个道场,好好祭奠他们,也算是抚慰那些死去的冤魂,也算是体现皇恩浩荡吧!”
辛卯日,皇上又下了一道圣旨…… (此处停顿,等待后续内容)
黄帝打了五十二仗,汤王打了二十七仗,才最终能够恩泽诸侯,号令天下。就连小小的卢芳作乱,汉高祖都亲自带兵征讨;隗嚣的残余势力,光武帝还亲自跑到陇西去平定。难道朕不想除暴安民,先劳累后安逸吗?
我继承了祖宗基业,统领天下,日月所照之处,风雨所及之地,哪一个不是我的臣民?只有高丽这块地方,隔绝了我的教化。他们小小的高丽,偏居荒僻之地,却像鸱鸮一样凶狠地撕咬,对大汉朝极不恭敬,屡屡侵犯我边境,骚扰我城镇。所以去年我派兵出征,讨伐辽东和碣石,在玄菟消灭了他们的主力,在襄平斩杀了他们的首领。
扶余的军队,像风一样快,像闪电一样迅猛;我们追击溃逃的敌人,一直追到浿水。我们的战船乘风破浪,直捣敌人心脏,焚烧他们的城池,破坏他们的宫殿。高元吓得赶紧磕头求饶,送来财物向我投降。后来他又请求入朝谢罪,把责任推到司寇身上。我念在他愿意改过自新,就下令军队班师回朝。
可是他们恶性不改,反而更加骄横放肆,这是能忍的吗?还有什么不能容忍的呢?所以,我决定分兵六路,同时进攻。我将亲自率领军队,在九个郡屯兵秣马,在辽水边检阅军队,顺应天意,诛灭海外的叛逆,拯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的百姓。
这次征讨是为了伸张正义,彰显我大汉的仁德,目的是铲除元凶,其他的事情我都不管。如果你们能够明白存亡的道理,意识到安危的关键,赶紧回头归顺,自求多福,那一切都还好说。但如果你们冥顽不灵,互相勾结,抵抗王师,那就如同火烧草原一样难以控制了,到那时,就别怪我不客气了!有关部门要及时把我的旨意传达下去,让所有人都知道!
公元丁酉年,陕西扶风人唐弼带头造反,手下有十万人马,拥立李弘为皇帝,自己称王为唐王。三月壬子日,皇帝一行人抵达涿郡。癸亥日,到达临渝宫。皇帝亲自穿上戎装,祭祀黄帝,用斩杀叛军的人头祭祀战鼓,以壮声威。
四月辛未日,彭城贼寇张大彪纠集几万人马,占据薄山当土匪,榆林太守董纯率兵将其击溃,并将其斩杀。甲午日,皇帝的车驾到达北平。五月庚子日,皇帝下令在各郡举荐孝悌廉洁之人,每郡各十人。壬寅日,贼帅宋世谟攻陷琅邪。庚申日,延安人刘迦论起兵造反,自称皇帝,改元大世。六月辛未日,贼帅郑文雅、林宝护等人率领三万多人马攻陷建安郡,太守杨景祥战死。
七月癸丑日,皇帝的车驾到达怀远镇。乙卯日,曹国派使者进贡物品。甲子日,高丽派使者前来投降,并献上斛斯政。皇帝非常高兴。八月己巳日,军队班师回朝。右卫大将军、左光禄大夫郑荣去世了。十月丁卯日,皇帝到达东都。己丑日,返回京城。十一月丙申日,皇帝在金光门外将斛斯政处死。乙巳日,皇帝在南郊祭祀。己酉日,贼帅司马长安攻破长平郡。乙卯日,离石的胡人刘苗王起兵造反,自称皇帝,立他弟弟六儿为永安王,手下也有几万人马。将军潘长文率兵讨伐,但没能取胜。这个月,贼帅王德仁率领几万人马,占据林虑山当土匪。
十二月壬申日,皇帝前往东都,当天天下大赦。戊子日,皇帝进入东都。庚寅日,贼帅孟让率领十多万人马占据都梁宫。皇帝派江都丞王世充前去讨伐,将其击溃,俘虏了所有叛军。
公元622年正月,皇帝在甲午朔日设宴款待百官。突厥、新罗、靺鞨、毕大辞、诃咄、傅越、乌那曷、波腊吐火罗、俱虑建、忽论、靺鞨、诃多、沛汗、龟兹、疏勒、于阗、安国、曹国、何国、穆国、毕、衣密、失范延、伽折、契丹等国都派使臣前来朝贡。戊戌日,武贲郎将高建毗在齐郡打败了贼帅颜宣政,俘虏了数千男女。乙卯日,皇帝举行盛大的蛮夷大会,演奏鱼龙曼延之乐,并根据不同情况赏赐礼物。
二月戊辰日,贼帅杨仲绪等人率领上万兵马进攻北平,滑州刺史李景将其击败并斩杀。庚午日,皇帝下诏说:“修筑险要工事来保卫国家,这是从古以来的经验;设置重重关卡来抵御暴乱,这是历史上行之有效的方法。所以要安居乐业,巩固国家根本,禁止邪恶,巩固根本。但近代战争不断,百姓流离失所,田地荒芜,城郭残破。导致游手好闲的人很多,盗贼横行。如今天下太平,海内安宁;应该命令人们都住在城里,耕种附近的田地。使强弱相互融合,共同承担劳役;这样那些钻营作奸的人就没有藏身之处,那些逃亡的人也无法聚集。有关部门要制定具体的措施,务必做到妥善安排。”丙子日,王须拔起兵造反,自称漫天王,国号燕。贼帅魏刀儿自称历山飞,两人各自率领十多万兵马,北边与突厥勾结,南边侵扰赵州。
三月丁酉日,皇帝下令处死右骁卫大将军光禄大夫郕公李浑和将作监光禄大夫李敏,并灭其三族。癸卯日,贼帅司马长安攻破西河。己酉日,皇帝前往太原避暑,住在汾阳宫。七月己亥日,淮南人张起绪起兵造反,兵力达到三万。辛丑日,光禄大夫、右御卫大将军张寿去世。八月乙卯日,皇帝巡视北塞。戊辰日,突厥始毕可汗率领数十万骑兵,计划偷袭皇帝的车驾;义成公主派使者报告了这个消息。壬申日,皇帝的车驾迅速前往雁门。癸酉日,突厥围攻雁门,官军多次作战失利。皇帝非常害怕,想要率领精锐骑兵突围;民部尚书樊子盖极力劝谏,皇帝才作罢。齐王李元景率领后军驻守在崞县。甲申日,皇帝下诏令全国各郡招募士兵。于是各地的守令都前来支援。九月甲辰日,突厥解围而去。丁未日,皇帝大赦太原、雁门死罪以下的罪犯。
十月壬戌日,皇帝到达东都洛阳。丁卯日,彭城人魏骐驎聚集上万兵马造反,侵扰鲁郡。壬申日,贼帅卢明月聚集十多万兵马,侵扰陈州、汝州之间。东海贼李子通率领军队渡过淮河,自称楚王,改元明政,侵扰江都。十一月乙卯日,贼帅王须拔攻破高阳郡。十二月戊寅日,一颗像舀酒的斗一样大的流星坠落在明月营,砸坏了他们的冲车。庚辰日,皇帝下令民部尚书樊子盖调动关中军队,讨伐绛郡的贼寇敬盘陁、柴保昌等人,但经过一年仍然没有攻克。谯郡人朱粲聚集数十万兵马侵扰荆州、襄州,僭称楚帝,改元昌达。汉南各郡,大多都被他占领了。
十二年正月,雁门人翟松柏在灵丘造反,拉起好几万人马,四处攻打县城。二月,真腊国派使者进贡。 半夜,有两大鸟,长得像老鹰似的,飞进了皇宫的大业殿,停在皇帝的帐篷上,第二天早上才飞走。 这月,东海贼寇卢公暹带着上万兵马,躲在苍山上。四月,皇宫的显阳门失火了。 这月,魏刀儿手下的将领甄翟儿,自称“历山飞”,带着十万大军,去抢劫太原。将军潘长文去打他,结果被打败了,潘长文战死了。五月初一,日食。 这月,一颗很大的流星掉在吴郡,变成石头了。 皇帝在景华宫收集萤火虫,收集了好几斛,晚上带着萤火虫去山上玩,萤火虫的光照亮了山谷。七月,民部尚书樊子盖死了。 这月,皇帝跑到江都宫去玩,让越王侗他们留守京城。 一个叫崔民象的小官,因为到处都是盗贼,上书劝皇帝别出去了,皇帝大怒,先把他的下巴卸了,然后把他杀了。 这月,冯翊人孙华自称总管,起兵造反。高凉地方官洗宝彻也造反了,岭南很多山里的部落都跟着他造反。 这月,火星停留在羽林星附近,一个月后才离开。皇帝走到汜水的时候,一个叫王爱仁的小官劝皇帝赶紧回长安,皇帝大怒,把他杀了,继续往前走。
八月,贼寇赵万海带着几十万人马,从恒山攻打高阳。 这月,一颗像斗那么大的流星,从王良星、阁道星附近飞过,声音像墙倒了一样。 这月,又一颗像水缸那么大的流星,从羽林星附近飞过。九月,东海人杜伏威、扬州人沈觅敌等人造反,兵马也有几万人,右御卫将军陈棱把他们打败了。 这月,有两道像箭一样的光,从北斗七星的魁星那里射出来,弯弯曲曲像蛇一样,指向南斗。 这月,安定人荔非世雄杀了临泾县令,起兵造反,自称将军。十月,宇文述死了。十二月,鄱阳的贼寇操天成造反,自称元兴王,改元始兴,攻陷了豫章郡。 这月,任命来护为开府仪同三司,代理左翊卫大将军。 这月,鄱阳人林士弘称帝,国号楚,改元太平,攻陷了九江、庐陵郡。唐公在西河打败了甄翟儿,俘虏了一千多人。
公元616年正月,齐郡的贼寇杜伏威带兵渡过淮河,攻破了历阳郡。同月,勃海的贼寇窦建德在河间乐寿设坛称帝,自称长乐王,改元丁丑。之后,贼帅徐圆郎率领几千人马攻破了东平郡。弘化县有个叫到屳成的人,聚集了一万多盗匪,附近的郡县都受其苦。
二月,朔方人梁师都杀了郡丞唐世宗,占据郡城叛乱,自称大丞相。朝廷派张世隆去讨伐,结果反被梁师都打败了。这月,贼帅王子英攻破了上谷郡。接着,马邑校尉刘武周杀了太守王仁恭,起兵造反,还和突厥勾结,自称定杨可汗。李密和翟让等人攻陷了兴洛仓。越王杨侗派刘长恭和房崱去讨伐,结果也失败了,死了好几万人。李密自称魏公,建元,还开仓放粮赈济盗匪,手下聚集了数十万人马。河南的很多郡县,接二连三地被攻破了。刘武周在桑乾镇打败了王智辩,王智辩战死了。三月,庐江人张子路起兵造反,朝廷派陈棱平定了叛乱。李通德率领十万大军攻打庐江,被张镇州打败。
四月,金城校尉薛举起兵造反,自称西秦霸王,改元秦兴,攻破了陇右的很多郡县。孟让夜里潜入东都城外,放火烧了丰都城就跑了。李密攻陷了迥洛东仓。贼帅房宪伯攻破了汝阴郡。这个月,裴仁基、赵佗等人带着军队投降了李密。五月,晚上天上出现一颗像大水桶一样的流星,坠落到江都。同月,唐公在太原起兵。突厥几千人马攻打太原,被唐公打败了。七月,荧惑守心(原文)。八月,唐公在霍邑打败并斩杀了宋老生。九月,朝廷强迫江都的妇女和寡妇嫁给士兵。武阳郡丞元宝藏带着郡城投降李密,他和李文相一起攻破了黎阳仓。彗星出现在营室(原文)。十月,太原阳世洛聚集了一万多人,到处烧杀抢掠。萧铣在罗县起兵叛乱,董景珍在鄱阳起兵响应萧铣,拥立萧铣为梁王,攻破了附近的郡县。高毗打败了济北郡的贼寇甄宝车。
十一月,唐公进入京师。遥尊杨广为太上皇,立杨侑为帝,改元义宁。杨广在丹阳宫起居,准备前往江左。乌鹊飞来在帐篷上筑巢,赶也赶不走(原文)。荧惑犯太微(原文)。有石头从江里漂到扬子江,阳光四散开来像流血一样,杨广非常厌恶(原文)。
公元617年三月,宇文化及等人发动兵变,冲进宫中。杨广死在温室,享年五十岁。萧皇后命宫女用床席裹尸埋葬。宇文化及叛乱后,陈棱将杨广的灵柩移到成象殿,葬在吴公台下。刚开始下葬时,杨广的面容如同活着一样,大家都觉得很奇怪。大唐平定江南后,又将杨广改葬雷塘。
话说隋炀帝杨广,一开始就觉得自己是藩王,不该当皇帝,所以总是装模作样,想骗取好名声,暗地里却想着篡夺皇位。那时候,他爹杨坚很尊重文献皇后,但又很忌讳妃嫔,而太子杨勇为人比较正直,身边又有很多宠幸的妃子,因此不受杨坚喜欢。杨广呢,后宫的子女都没养活,装出一副不偏私的样子,讨好皇后。那些当权的大臣,都和他关系密切。宫里的太监,不管地位高低,都对他毕恭毕敬,送上厚礼。就连他家的仆人,也都说他孝顺仁义。他还经常偷偷进宫,跟文献皇后密谋。杨素他们趁机推波助澜,最终导致了废立太子的事件。
从他爹杨坚病重到驾崩,这期间杨广荒淫无度,简直没个正形。他爹刚下葬,他就开始四处游玩。因为天下太平了很久,军队也很强大,他心里就想着效仿秦始皇和汉武帝。于是,他大兴土木,修建宫殿,穷奢极欲。他还派人到边境各地去考察,对那些来朝拜的少数民族,赏赐很丰厚;要是哪个不听话,就派兵去打。他还大力推广在玉门关、柳城外面屯田,强迫富豪们出钱买战马,总共买了十几万匹。结果,因为他的穷奢极欲,老百姓都饿肚子,十家有九家都受了苦。
杨广这个人很狡猾,他去哪儿玩乐都不让人知道,每次去的地方,都要准备几条路,以防被人跟踪。全国各地的山珍海味,水陆产品,他都要吃到。各地的人为了讨好他,不远千里送东西给他。地方官员们都争着献上美食,送的好东西多就升官,送的少就受罚。贪官污吏横行,国库空虚,老百姓民不聊生,却没人敢说话,只能暗地里互相看看。军队没完没了地操练,各种徭役不断,出门的人回不来,在家的人没活干,饿死相食,村庄变成废墟,杨广却一点也不关心。
他到处游玩,没个固定住所,经常因为钱不够用,就加收几年的税。走到哪儿,就和后宫的妃子们寻欢作乐,一天到晚都不够。他还招来一些老女人,整天和他一起说些下流话,还带一些小伙子,和宫女们乱搞,把这些当作乐趣。全国各地盗贼四起,抢劫官员,攻陷城池。朝廷大臣互相包庇,隐瞒贼寇的数量,不敢说实话。要是有人说贼寇多,就会被严厉责问。大家都只想自保,上下互相欺骗。每次出兵打仗,都失败告终。士兵们拼死战斗,却得不到赏赐;老百姓无辜受害,都被杀害。老百姓怨气冲天,天下大乱,直到他被杀,还不知道自己错在哪儿。
唐高祖李渊,原名李侑,是元德太子李敏的儿子。他妈妈是韦妃。李渊从小就聪明伶俐,很有领导风范。隋炀帝杨广在位的大业三年,李渊被封为陈王。几年后,他又被改封为代王。后来,隋炀帝御驾亲征辽东,就让他留在京城处理政务。大业十一年,隋炀帝去晋阳,李渊被任命为太原太守,不久又调回京城。
等到义军攻入长安,拥立隋炀帝为太上皇,大家就拥戴李渊继承了皇位,开始了他的统治。
义宁元年十一月壬戌这天,皇帝在大兴殿即位。圣旨宣读道:“国家动荡不安,百姓饱受苦难,这一切都落到了我的肩上。我从小就经历了不幸,年纪轻轻就承担了如此重任。太上皇远走他乡,我内心充满愧疚。唐公辅佐我,纠集义兵,拥戴皇室,奉诏辅佐年幼的我,让我得以登基。虽然我多次推辞,但最终还是接受了皇位。为了国家社稷,我不得不承担起这份责任。特大赦天下,改大业十三年为义宁元年。十一月十六日天亮前,所有死刑犯都将被赦免,除了那些常赦令也无法赦免的罪犯。”
十一月甲子,我册封光禄大夫、大将军、太尉唐公为假黄钺、使持节、大都督内外诸军事、尚书令、大丞相,并晋封他为唐王。十一月丙寅,我又下诏说:“我年幼,从未离开深宫;太上皇远行,我追随不及。如今我身处危难之际,被迫登基,实在无法推辞。我如同在茫茫大海上航行,不知所措;对百姓的真实想法也一无所知。多亏了各位大臣的鼎力相助,辅佐我这个年幼的皇帝,处理军国大事,无论是文官武将,职位高低,赏罚都由相府决定,希望国家能够稳定下来,一切责任都交给唐公了。”
十一月己巳,我册封唐王之子陇西公李建成为唐国世子;敦煌公改封为秦公,担任京兆尹;元吉被封为齐公。同时,在太原设立镇北府。十一月乙亥,张掖的康老和举兵叛乱。十二月癸未,薛举自称天子,攻打扶风,秦公李元吉率军将其击溃。“薛举自称天子,寇扶风,秦公为元帅击破之”。十二月丁亥,桂阳人曹武彻也举兵叛乱,并改元通圣。“曹武彻举兵反,建元通圣”。十二月丁酉,义军在阌乡击败了骁卫大将军屈突通。“义师禽骁卫大将军屈突通于阌乡”。十二月乙巳,贼帅张善安攻陷庐江郡。“贼帅张善安陷庐江郡”。
公元618年正月,朝廷下令唐王可以穿着朝服,乘车入朝,不用行跪拜礼,而且还增加了仪仗队。同月,王世充被李密打败,河内守将孟善谊、武贲郎将王辩、杨威、刘长恭、梁德、董智通都战死了。 几天后,河阳郡尉独孤武都投降了李密。
三月,宇文化及在江都宫杀死了隋炀帝。右御卫将军独孤盛也死于这场暴乱。齐王杨暕、赵王杨杲、燕王杨倓、右翊卫大将军宇文协、内史侍郎虞世基、御史大夫裴蕴、给事郎许善心,这些人全都被杀害了。宇文化及拥立秦王杨浩为帝,自己当了大丞相,朝中的文武百官都接受了他的封赏。光禄大夫宿麦才和折冲郎将朝请大夫沈光密谋讨伐宇文化及,夜里袭击他的营地,结果反被杀害了。
之后,朝廷下诏给唐王,准备了九锡的仪式,赐给他玺印、远游冠、绿绶带,地位在其他诸侯王之上。唐国也设置了丞相等官员,沿用以前的制度。五月初一,朝廷下诏,让唐王使用十二旒冕冠,竖立天子旗帜,出行时用金根车,配备五时副车和旄头云罕车,可以举行八佾舞,设置钟虞宫县。唐王后、王子、公主的爵位称号,都按照以前的规矩来。
同月,皇帝下诏说:“上天降祸于隋朝,太上皇在江都遇害。我这个小儿子悲痛欲绝,仇恨无法报答。唐王应天命,拯救危难,从北到南,东征西讨,统一了天下,平定了叛乱,保全了百姓,我才能得以保全。他的功德通天,百姓都归心于他,天下大势已定,我屈居人臣,违背了天命。如今天下大乱,应该避让贤路,回到藩国。我本来是代王,到我这一代就该结束了,上天要废除我,没想到会是这样。希望效法古代圣王,诛杀逆贼;也希望得到新朝的恩惠,预先履行三恪之礼,为皇祖报仇雪恨,尽孝道。我朝闻夕死,到了泉下也没有遗憾。现在我遵照古制,退位到旧宅,所有官员都改服侍唐朝。应该按照以前的典例,赶紧上尊号。这样我就如同卸下了重担,感到欣慰。我借他人之手,铲除了奸贼。” 然后又命令有关部门,凡是奏章,都不得呈报给他。当天,皇帝把皇位禅让给了唐王,自己当了酅国公。武德二年夏天,隋炀帝去世,享年十五岁。(注:此处年龄与史实有出入,史书记载隋炀帝死时年五十一岁)
史书上说:隋炀帝年轻的时候,就很有抱负,想要南下平定江南,北上击退匈奴,在兄弟们中间,他确实是很有作为的。但是,他后来矫饰自己的品行,放纵自己的奸诈狡猾,所以才能得到献皇后钟氏的真心,也让文帝改变了对他的看法。天下刚开始出现动乱的时候,他就顺利地继承了皇位。登上了皇帝宝座,继承了先帝的遗命。他的疆土辽阔,超过了前三代王朝,威名远扬,震慑八方。北方游牧民族单于都向他低头称臣,外国使者络绎不绝。南方赤仄泉的水,流淌到都城里;北方边塞的粮食,堆积如山。他仗着国家富强,就想着满足自己无止境的欲望。他轻视殷商周朝的制度,模仿秦汉的模式。他自恃才华,骄傲自大,目中无人,内心险恶暴躁,表面却装作沉稳冷静。他用华丽的服饰来掩盖自己的奸诈,罢免谏官来遮掩自己的过错。他荒淫无度,法律越来越严苛;社会风气败坏,刑罚越来越残酷。他残杀自己的亲人,屠戮忠臣良将。受赏的人不知道自己为什么受赏,被杀的人也不知道自己为什么被杀。他骄横暴怒,不断发动战争,大兴土木,永不停歇。他多次出征北方,三次远征辽东。旌旗遍布万里,赋税名目繁多。贪官污吏横行霸道,百姓苦不堪言。他又急于加重赋税来扰民,用严刑峻法来压迫百姓,用强大的军队来震慑百姓,从此天下大乱,百姓生活困苦。
不久之后,杨玄感在黎阳起兵造反,匈奴又包围了雁门关。皇帝却抛弃了中原地区,跑到江南去游玩。奸臣乘机作乱,强弱互相攻伐;关隘道路被封锁,皇帝的銮驾再也回不来了。再加上战争和饥荒,百姓流离失所,死于沟壑的人不计其数,十之七八。于是各地纷纷起义,像刺猬一样竖起了浑身的刺。大的起义军占据州郡,称帝称王;小的起义军也成千上百,攻城略地。血流成河,死尸遍地;来不及处理尸体,人们就抢着吃东西,甚至连自己的孩子都顾不上了。整个国家,都变成了战场;百姓,都成了牺牲品。各地不断送来紧急军情。隋炀帝却认为区区小偷小摸不足为虑;上下互相欺瞒,没有人肯想着平乱。他沉迷于享乐,如同蜉蝣般短暂的生命,享受着无尽的夜。最终,国家土崩瓦解,隋朝灭亡了。天下百姓都成了他的仇敌;身边的人都成了他的敌人。他到死都不明白,最终像望夷一样被杀害;他以皇帝的身份,死在一个普通人的手里。全国上下没有一个感恩戴德的臣子,没有一支勤王之师。他的子孙都惨遭杀害,尸体无人掩埋。国家灭亡,皇族断绝。从有了文字记载以来,直到现在,天下大乱,生灵涂炭,灭亡的国家,还没有比隋朝更惨的。《尚书》上说:“天降灾祸,还可以避免;自己作孽,就无法避免了。”《春秋传》上说:“吉凶祸福都由人自己决定,妖魔鬼怪不会无缘无故作祟。”又说:“战争就像火一样,不控制住它,就会把自己烧死。”观察隋朝的兴亡,这些话都得到了验证。
恭帝年纪很小,就遭遇了家国巨变。一个人道德败坏,整个国家就崩溃了;盗贼蜂起,豺狼当道;江南的百姓逃亡,北方的人民也不再回来。等到他当了十六年皇帝,国家灭亡,歌声停止,钟声不再响起。即使他想效法尧舜,也不可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