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瑞,字元龙,是代郡桑乾人。他爷爷做过沛县令,他爸爸做过太原太守。朱瑞自己官位很高,还被追赠为刺史。他为人厚道正直,很受人尊敬,尔朱荣看重他的才能,把他招到身边当大行台郎中,非常信任他,后来又让他当了黄门侍郎兼中书舍人。尔朱荣担心朝廷里的事自己掌握得不全面,所以把朱瑞留在身边,当成心腹。他还被封为阳邑县公。后来元颢打进洛阳,朱瑞跟着皇帝逃到河阳,被任命为侍中兼吏部尚书,还被改封为北海郡公。等皇帝回到洛阳,他又被改封为乐陵郡公,继续担任侍中。虽然朱瑞是尔朱荣提拔的,但他能很好地处理和朝廷的关系。皇帝也很赏识他,曾经对大臣们说:“做臣子就应该忠诚老实,像朱元龙这样的人,朕待他和其他人都一样。”因为青州和沧州都有叫乐陵的地方,而且朱瑞的家族在那里,他想把家安置在那里,所以请求担任青州中正。后来他又觉得沧州乐陵更好,而且自己更喜欢河北,于是又请求把三个乐陵都划归沧州管辖。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还让他当了沧州大中正。

尔朱荣死后,朱瑞和高欢一起往北逃。但他觉得皇帝待他一向很好,而且高欢等人没什么真本事,迟早会失败,所以在路上就又回来了。皇帝非常高兴。当时尔朱天光在关中拥兵自重,皇帝想招降他,就让朱瑞兼任尚书左仆射,并让他担任西道大行台去安抚尔朱天光。到了长安后,正好赶上尔朱兆攻入洛阳,朱瑞又回到了京城。都督斛斯椿以前和朱瑞有过节,就多次在高欢面前说朱瑞坏话,高欢最终杀了朱瑞。太昌年间,朝廷追赠他开府仪同三司、青州刺史的官职,谥号为恭穆。

延庆是代州西部人,他家世代都是部落首领。 延庆娶了尔朱世隆的姐姐,所以和尔朱荣关系很好,很受器重。 普泰年间开始,尔朱世隆飞黄腾达,得到了皇帝的重用,官职做到尚书左仆射、山东行台,还封了北海郡公,那真是风光无限啊。

那时候,幽州刺史刘灵助借着说皇帝被幽禁而死,就举兵造反了。尔朱世隆向皇帝禀报后,派延庆和侯深去定州平叛。侯深觉得刘灵助善于用妖术蛊惑人心,老百姓都信他,不好对付,想先撤兵回关口,占据险要地势,再伺机而动。

延庆却认为刘灵助不过是个庸才,那些人全靠妖术吓唬人,只会等着看符咒灵验,根本不会拼命。他建议说,咱们假装要撤退,这样就可以出其不意攻打他,把他捉拿归案。侯深听从了延庆的计策,就驻扎在城西,故意说要撤兵,第二天一大早突然袭击了刘灵助的营垒,结果大获全胜,把刘灵助抓住了。

后来在韩陵之战中战败,延庆跟尔朱仲远一起逃跑了,他们一路跑到石济。尔朱仲远往南逃窜,延庆则向北投降了北魏的齐神武帝,继续跟着他征战,后来又去了洛阳。孝武帝任命他为中军大都督。等孝武帝西逃后,齐神武帝就把延庆杀了。

斛斯椿,字法寿,是广牧富昌人。他祖上是莫弗大人。他爸爸,名叫足,也叫敦,在明帝当政的时候做过左牧令。那时候河西起了贼,牧区的人民都很不安,斛斯椿就带着全家投奔了尔朱荣。

他跟着尔朱荣征战,立下了不少功劳,官职也一步步升迁,做到中散大夫,还兼管外兵的事务。斛斯椿这个人很会拍马屁,很得尔朱荣的欢心,尔朱荣军中的秘密计划,他都参与其中。庄帝刚即位的时候,斛斯椿被封为阳曲县公,做了尔朱荣大将军府的司马。后来又当上了东徐州刺史。

尔朱荣死后,斛斯椿非常害怕,心里很不安。这时梁朝派汝南王萧悦来当魏国的皇帝,带着军队驻扎在边境上。斛斯椿就丢下州府,投奔了萧悦。萧悦任命他为尚书左仆射、司空,封他为灵丘郡公,还让他当了大行台的前驱都督。

正赶上尔朱兆攻入洛阳,萧悦知道自己不行了,就往南逃跑了。斛斯椿又抛弃了萧悦,投奔了尔朱兆。因为他参与了拥立节闵的谋划,被任命为侍中、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封为城阳郡公。没多久又加封了开府。

那时候斛斯椿的父亲足还在秀容,突然传来他去世的消息,斛斯椿请求降低自己的官阶来追赠父亲。后来才知道他父亲还活着,皇帝下诏恢复了他的官职,还把他父亲任命为车骑将军、扬州刺史。

高欢那个家伙专权,老爹我害怕出事,就和贺拔胜一起劝说孝武帝高欢走正道。结果高欢不高兴,还想弄死我,多亏尔朱天光救了我一命,才没死成。后来高欢、尔朱度律和尔朱兆互相猜忌,我和贺拔胜从中调停,结果尔朱兆把我俩抓回营地。我又跟尔朱兆讲了一通大道理,他不好意思了,就把我们放了。我跟贺拔胜说:“现在天下人都恨死尔朱家族了,咱们跟着他们,迟早得完蛋,不如干掉他们!”贺拔胜说:“尔朱天光和尔朱兆各自占据一方,现在一起抓他们太难了。”我说:“这容易得很!”然后我就劝高欢追击尔朱天光他们去洛阳,顺便讨伐齐神武。

韩陵之战打输了,我跟都督贾显智他们说:“要是不先抓住尔朱家族的人,咱们都得玩完!”于是我们几个在桑树下晚上偷偷盟誓,然后马不停蹄地赶路。我冲进北中城,把尔朱家族的兵全抓了,然后全杀了。我弟弟元寿和张欢、长孙承业、贾显智他们一起袭击高欢和彦伯兄弟,把他们都砍死在阊阖门外。我进洛阳城后,把高欢兄弟的头挂在我家门外的树上。我爹出来看见了,说:“你和尔朱家族是结拜兄弟,现在怎么忍心把他们的头挂在家门口?你对得起天地良心吗?”我这才把高欢兄弟的头和尔朱度律、尔朱天光一起送给了齐神武。

齐神武进洛阳后,我跟贺拔胜说:“现在天下大势掌握在我们手里,要是不先下手为强,就会被人先下手。高欢刚来,收拾他还不容易。”贺拔胜说:“他这个人心狠手辣,杀他风险太大。我跟他连着住了几晚,我们也聊聊过去的事,他还承蒙我大哥不少恩情,何必非要杀他呢?”我听了他的话,也就打消了这个念头。孝武帝登基后,封我为侍中、仪同开府、城阳郡公。我爹也升了开府,我儿子也当上了太中大夫,我们父子三人同一天受封,当时真是风光无限啊!

高欢心里老觉得不踏实,总觉得有点不安稳。于是他就偷偷地劝说孝武帝,让他在宫里设立一个都督部曲的机构,还增加几百名武直军,其他的部门也增加几百人,这些人都是从全国各地挑选身手敏捷、轻快灵活的人。他还跟皇帝说,皇帝经常出巡,应该给这些队伍配备专门的指挥系统,高欢自己就负责统领指挥。从那以后,军事和朝政大事,都由高欢说了算。他又劝皇帝征兵,说是要南下讨伐齐神武,实际上是想借此机会做点什么。皇帝同意了,还任命高欢为前线总指挥。

高欢就趁机请求带两千精锐骑兵,夜渡黄河,打敌人一个措手不及。皇帝一开始同意了,但黄门侍郎杨宽却劝皇帝说:“高欢这是臣子要挟君主,什么事都做得出来!现在把兵权交给他,恐怕会出乱子。这次渡河,万一成功了,消灭了一个高欢,又会培养出一个高欢来啊!”皇帝于是下令让高欢停止行动。高欢叹了口气说:“前段时间荧惑星进入南斗星宿,现在皇上又听信身边人的挑拨,不用我的计策,难道这是天意吗!”

皇帝在河桥集结军队,命令高欢从洛阳出发,向东到达武牢。后来因为贾显智叛变,东线军队作战失利,皇帝打算逃到关中。于是派人去请高欢一起入关。高欢被封为尚书令,还保留了侍中的职位,被封为常山郡公。后来又历任司徒、太保,仍然担任尚书令。当时战乱还没结束,朝廷内外戒备森严,只有高欢可以享受隆重的礼仪,出行时一路鸣锣开道,非常气派。后来高欢升任太傅,去世时才四十三岁。皇帝亲自前往吊唁,百官都去哭丧。皇帝下令赐给他东园的珍贵陪葬品,还派尚书和梁郡王景略负责他的丧事。追赠他大将军、录尚书、三十州诸军事、侍中、恒州刺史、常山郡王等职务,谥号文宣,用太牢祭祀。皇帝又下令改大将军为大司马,还赐给他辒辌车。高欢下葬的时候,皇帝的车驾来到渭阳,停下来痛哭。

皇帝曾经赏赐给高欢几块田地和三十头耕牛。高欢因为国家正处在战乱时期,不能和百姓争夺利益,所以就推辞了田地,只接受了耕牛,每天杀一头牛犒劳将士。高欢死后,家里没有什么余财。他有四个儿子:悦、恢、徵、演。演被齐神武杀害,其他三个儿子都逃到了关中。

这位叫士亮的先生,学问渊博,读过很多书,尤其精通古代的礼仪制度,还懂音乐。他为人特别孝顺。父亲去世的时候,他每天早晚只吃一碗米饭,来表达自己的哀思。因为他父亲的功劳,他被封为城阳郡公。大统年间后期,他开始担任通直散骑常侍,后来又升迁为太常少卿。

西魏孝武帝迁都到西边以后,古代的雅乐就失传了。士亮先生广泛搜集失传的乐器和乐谱,查阅典籍,重新创作和修改,才算把雅乐恢复起来。当时有一种叫“錞于”的乐器,已经很久没人见过了,有人从四川弄到一个,却没人认识。士亮先生一看就说:“这是錞于!” 大家都不相信,他就按照干宝《周礼注》里的方法,用芒草杆子轻轻敲击它。声音清脆悦耳,大家这才对他佩服得五体投地。士亮先生就把它用在了乐队里。后来六官制度建立,他被任命为司乐下大夫,后来又升迁为司乐中大夫,之后又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再后来又转任内史下大夫。

天和三年,周武帝觉得士亮先生的学问和为人都有师表的风范,就下令让他教导皇室子弟。到了宣帝时期,他被封为鲁公,和其他的皇子们一起穿着青色的儒服,行束脩之礼,向他学习。皇子们都尊称他为“夫子”,当时儒者们都非常敬重他。六年后,他被任命为司宗中大夫,代理内史,还兼管乐部。他又被封为岐国公,不久又转任小宗伯。后来又担任太子太傅,仍然兼任小宗伯。宣帝继位后,他被升为上大将军、大宗伯。当时武帝刚去世,灵柩还在停放着,皇帝想尽快下葬,就让大臣们商量。士亮先生和内史宇文孝伯等人坚决请求按照《礼记》中规定的七个月的丧期办理丧事,但皇帝最终没有同意。

皇上当太子的时候,宫里的主管郑译因为没能用正道好好辅佐太子,被贬官免职了。但皇上私底下很喜欢郑译。后来皇上当了皇帝,就重新任命郑译做了内史中大夫,还很信任他。郑译就献上了一套新乐器,每个月一种,一共十二种,每种乐器都用十六根管子。皇上就让张徵去看看这乐器怎么样。张徵反对,上奏说:“《礼记》上说,十二律互相生克,五个声音包含在十六个音里,六律十二管,又回到宫调。可是仔细看看这十六根管子的乐器,一共有一百九十二根管子,既没有互相生克的道理,也没有回到宫调的意思。我担心这郑声会扰乱雅乐,不合乎古代的规矩。音乐的起源,本在于人心,天和人相应,就像影子跟着人一样。做好事,上天就回报福气;做坏事,上天就降下灾祸。所以舜帝弹奏五弦琴,唱《南风》这首歌,天下就都变得太平了;而纣王喜欢朝歌、北里的靡靡之音,结果国家就灭亡了。可见音乐啊,它能调和人的性情,改变风俗,感动天地,感化鬼神,祸福的根源,兴衰的关联,都在它上面,怎么能不谨慎呢!郑译的做法,没有遵循古代的制度。如果每个月都演奏一种乐器,那么钟鼓之类的乐器,也都要准备十二套。雅乐的各种乐器,已经足够宫廷使用了,现在如果再增加,要放在哪里呢?是不是要重新修建台阶和门槛,扩建宫殿?这不是什么急事,何必劳民伤财呢?如果说除了这些管子,不需要再制造其他的乐器,那么音乐的增减,岂是只在于这些管子?进退都没有依据,我认为不可行。”皇上听了比较认同,就下令停止演奏郑译献上的乐器。

等到武帝去世,要下葬回宫后,皇上想做音乐,又让张徵考虑要不要做。张徵说:“《孝经》上说‘闻乐不乐’。连听都不觉得快乐,更何况是演奏呢!”郑译说:“既然说‘闻乐’,说明不是没有音乐,只是说听起来不快乐,怎么就不能演奏呢?”皇上就听从了郑译的意见,郑译因此更加受宠。后来皇上越来越放纵,昏庸的思想也越来越严重。张徵因为承蒙武帝的厚恩,曾经做过皇上的老师,就上书极力劝谏,指出皇上做错了。皇上不听。郑译就从中挑拨离间,把张徵送进了监狱。张徵怕自己活不了,狱卒张元平同情他,就用佩刀在墙上凿了个洞,把他放了出去。张元平被打了无数次,却什么也没说。张徵逃出来后,躲在别人家里,后来得到赦免才免于一死,但还是被免了官职。

隋文帝登基后,按照惯例恢复了大家的官职爵位,还任命他当太子太傅,并且下诏让他负责修撰乐书。开皇四年,他去世了,享年五十六岁。话说当年,隋文帝还是大司马的时候,他外家有人去世,隋文帝派人去他家吊唁。结果他去了很久都没回来。隋文帝生气了,就不等他了。等他出来的时候,隋文帝已经走了。隋文帝一直为此耿耿于怀。所以到后来,隋文帝下令给他谥号为“暗”。他儿子该继承了他的爵位。他写的《乐典》十卷,流传至今。

他哥哥恢,官至散骑常侍,封新蔡郡公。他儿子政继承了他的爵位。

他儿子政,聪明有能力,很有担当。隋朝开皇年间,因为军功被授予仪同三司的官职,深受杨素的赏识。大业年间,他升任尚书兵曹郎,逐渐得到皇帝的重用。玄感兄弟都和他关系很好。辽东战役中,兵部尚书段文振战死,侍郎明雅又因为犯错被罢免,皇帝就更加看重他了。没多久,他就升任兵部侍郎,大家都说他办事能力强。玄感造反的时候,他和玄感暗中勾结。等玄纵等人逃亡高丽后,也是他出的主意。后来皇帝追查玄纵的同党,他就逃跑了,逃到了高丽。第二年,皇帝再次出兵征讨高丽,高丽请求和谈,就把政送了回来。把他押解到京城,祭告祖庙之后,左翊卫大将军宇文述请求破例处死他,皇帝同意了。把他押到金光门,绑在柱子上,文武百官都亲自用箭射他。然后肢解了他的尸体,很多人还吃了他的肉,最后才把他烧成灰,扬了骨灰。

他弟弟元寿,性格刚毅正直,武力超群,能拉开两石的弓,左右开弓射箭。他官至吏部尚书,封桑乾县伯。孝武帝即位后,晋爵为公,任命他为豫州刺史。后来皇帝西巡的时候,被他手下的士兵杀害了。死后被追赠为司空,谥号景庄。

贾显度,是河北无极人。他老爸是贾道监,曾经在沃野镇当过长史。贾显度长得高大威猛,很有志气。一开始当个小军官,在薄骨律镇守卫。正光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北方边境不太平,贾显度就带着镇上的老百姓坐船顺河而下,到了秀容,被尔朱荣给留下了。

跟着尔朱荣打败了葛荣,被封为石艾县公,后来一路升迁,做到南兖州刺史。尔朱荣死了以后,贾显度就跑去了梁朝。普泰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他又回朝了。后来跟着尔朱度律他们一起在韩陵打败仗,他和斛斯椿以及弟弟贾智等人提前占据了河桥,结果把尔朱氏给灭了。孝武帝当政初期,贾显度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不久又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定州大中正。永熙三年,他做了雍州刺史、西道大行台。

亲朋好友在张方桥为他饯行,贾显度举着酒杯说:“我弟弟贾显智这个人性格轻浮躁动,喜欢见风使舵,把咱们家都给搞垮了,就是他干的好事!” 武帝入关后,贾显智果然投靠了北齐高欢。孝武帝一听非常生气,就赐死了贾显度。

贾显智,字显智,年轻的时候就胆识过人,凭借军功一步步升迁,做到金紫光禄大夫,被封为义阳县伯。后来尔朱仲远当了徐州刺史,贾显智跟着他去了彭城。尔朱荣死后,尔朱仲远举兵攻打洛阳,贾显智没跟着他去。 皇帝听说这事儿后很高兴。普泰年间刚开始的时候,贾显智回到洛阳。尔朱仲远很生气他背叛自己,想杀了他。不过贾显智他哥贾显度跟当时权臣世隆关系不错,世隆出面说情,贾显智才保住性命。后来还升了爵位,成了伯爵。后来跟着尔朱度律他们在韩陵战败。贾显智跟贾显度、斛斯椿一起策划诛杀尔朱氏,贾显度守着北中城,让贾显智他们进京,抓了世隆兄弟。

孝武帝当政初期,贾显智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沧州刺史。他在沧州当官的时候贪污腐败,作风很坏,很多人恨他。孝武帝把他召回京城,升任侍中,又派他去济州当刺史,他带着军队到了东郡,就停在那儿不走了。结果在长寿津被相州刺史窦泰给打败了。天平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他跑到晋阳去了。贾显智这个人反复无常,后来因为犯事被杀死了。

樊子鹄,是代郡平城人。他祖上是荆州的蛮族首领,后来迁徙到了代郡。他爹樊兴,做过平城镇长史,还被封为归义侯。普泰年间,樊子鹄发达了,于是他爹被追赠为荆州刺史。

樊子鹄碰上北镇闹乱子,就跑到并州去了,尔朱荣把他招来当都督府仓曹参军。尔朱荣派他去京城,灵太后问他尔朱荣的兵力情况,樊子鹄回答得让太后很满意。太后很欣赏他,就让他在朝廷做官,封他为南和县子,然后让他回去继续跟着尔朱荣干。

建义年间,他被任命为晋州刺史,被封为永安县伯。永安二年,因为成功招降了叛乱的蜀地势力,他被晋升为中都县公,还兼任尚书行台,政绩很好,很有威望。没多久,他又被调到朝廷,担任都官尚书、西荆州大中正。后来又兼任右仆射,继续在行台工作。他又被晋升为西阳郡公,尚书的职位不变,还被授予骠骑将军的称号,率领自己的部队担任都督。

那时候尔朱荣在晋阳,京城的很多事情都让樊子鹄参与处理,所以他在朝廷里,官职一直没变动。后来,他被外放到殷州当刺史。那年闹旱灾,很穷困,樊子鹄担心百姓逃荒,就命令那些有粮食的人家分粮食给穷人,还派人牵着牛帮忙,多种植一些小麦,殷州因此安定下来了。

尔朱荣死了,世隆他们就派人给高欢写信,让他来投降。高欢没答应。因为他母亲在晋阳,他就请求朝廷把他调到河南去。皇帝很高兴,就给他升官,让他当都督、豫州刺史。

高欢走到汲郡的时候,听说尔朱兆进军洛阳了,就渡过黄河去找元仲远商量。元仲远就让他继续镇守汲郡。尔朱兆又派人把高欢叫到洛阳,见面后,责备他不听话,就把他手下的兵都收走了,想把他送回晋阳。 后来,高欢被任命为侍中、御史中尉、中军大都督。

太昌年间刚开始的时候,高欢又兼任尚书左仆射、东南道大行台,统领杜德等将领去追讨尔朱仲远。尔朱仲远逃到梁朝,高欢收编了他的军队。那时候梁朝派元树来入侵,占领了谯城,朝廷就命令高欢和杜德去讨伐他。元树被打得大败,逃进城里,结果被围住了。元树请求投降,把地盘还给魏国,高欢答应了。等梁军一半人马出来投降的时候,高欢就打败了他们,俘虏了元树和梁朝谯州刺史朱文开。

高欢凯旋回朝,升任吏部尚书,后来又升任尚书右仆射。不久又加封骠骑大将军、开府,负责选拔官员。之后又当了兖州刺史。高欢先派心腹去兖州各地暗中考察,了解情况,看看有哪些问题。到了兖州后,发现泰山太守彭穆接待失仪,高欢就狠狠地批评了他,列举了他的罪状,彭穆都认罪了,整个州里的人都害怕了。

后来孝武帝进入关中,高欢据城响应,南青州刺史大野拔也率领军队投奔高欢。天平年间刚开始的时候,齐神武帝派仪同三司娄昭等人来讨伐高欢。城池久攻不下,娄昭就用水灌城。结果大野拔和娄昭见面后,竟然让手下杀了高欢投降了。

侯深,是神武尖山人,脑袋瓜子灵活,胆子也大。孝明帝快驾崩那阵儿,六镇闹饥荒,乱成一锅粥,侯深跟着杜洛周一起造反去了。后来他和妻兄念贤,又背叛了杜洛周,投奔了尔朱荣。路上碰上土匪,他穿得跟个叫花子似的,就披着破草席子。尔朱荣一看,赶紧赏了他衣服帽子,对他特别好,还让他当了中军副都督。后来庄帝登基,封侯深为厌次县子。跟着尔朱荣去滏口打葛荣,侯深立了不少战功,升官当了燕州刺史。

那时候,葛荣的手下韩楼、郝长他们,带着兵马占据着蓟城。尔朱荣让侯深去打韩楼,可只给了他很少的兵。有人劝尔朱荣,说兵太少了不行。尔朱荣说:“侯深这小子,临场应变能力强,让他带太多兵,反而不一定能发挥好。”就只给了他七百骑兵。侯深就使劲儿地造声势,带着几百骑兵深入敌境。离蓟城一百多里,碰上了贼帅陈周的军队,足足有一万多骑兵和步兵,侯深硬是把他们打了个大败,抓了五千多俘虏。

接着,侯深把俘虏的战马武器都还给了他们,还让他们回城。手下人劝他,别啊,这可是大好机会!侯深说:“咱们人少,硬碰硬不行,得动动脑子,想办法离间他们。”等天黑了,侯深就带着骑兵悄悄地摸到蓟城,天刚蒙蒙亮就敲开了城门。韩楼还以为是降兵里应外合呢,吓得赶紧逃跑了,结果被侯深追上抓住了。因为这次大胜,侯深被封侯,后来又当了平州刺史,还镇守范阳。

尔朱荣死了以后,太守卢文伟骗高欢去打猎,然后把门关上,不让他进城。高欢就带着他的军队在郡城南边扎营,为尔朱荣举行丧礼,并且把军队调转方向,指向南方。皇帝派东莱王贵平当特使,去安抚燕州和蓟州。高欢就假装投降,贵平相信了,结果被高欢抓住,跟着高欢走了。到了中山,行台仆射魏兰根去拦截高欢,结果被高欢打败了。元晔当皇帝后,封高欢为仪同三司、定州刺史、左军大都督、渔阳郡公。节闵帝继位后,又加封他为开府。后来,高欢跟着尔朱兆去抵抗高欢在广阿,尔朱兆战败逃跑。高欢后来又跟着高欢在韩陵打败了尔朱氏家族。永熙年间刚开始的时候,高欢被任命为齐州刺史。

孝武帝快要下台的时候,高欢和兖州刺史樊子鹄、青州刺史东莱王贵平互相通信联系,结成联盟。他还派使者和高欢联络。等到孝武帝逃到关中后,高欢又开始犹豫观望。汝阳王五暹把齐州刺史的职位给撤了,高欢没及时迎接五暹。城里有个叫刘桃符的人偷偷把五暹接进城,占据了西城。高欢攻打城门没成功,就带着骑兵逃跑了,他的妻子儿女和部下都被五暹抓住了。他逃到广里,正好朝廷任命他为青州刺史,高欢还给他写信说:“你不要因为兵力少,就觉得难以东进。齐国人很粗鲁,齐州人都能迎接汝阳王,青州人难道不能为你打开城门吗?”高欢于是又回去了,五暹才把他的部下还给他。但是贵平因为是斛斯椿的同党,也不肯交出青州。

高欢就袭击高阳郡,攻占了它,把他的部下家属安置在城里,然后亲自率领轻骑兵,夜里奔向青州,城里的人把贵平抓起来投降了。高欢自己觉得反复无常,担心自己不会有好下场,于是就杀了贵平,把他的头送到邺城,表明自己和斛斯椿不一样。等到樊子鹄被平定后,朝廷任命封延之做青州刺史。高欢既没得到州刺史的职位,心里又害怕。到了广川,他就劫持了光州的军队叛乱。他派骑兵到平原,抓了前任胶州刺史贾璐,又夜里袭击青州南城,劫持了前廷尉卿崔光韶来迷惑人心,攻打抢掠各郡县。他的部下将领纷纷叛变反抗他,他就逃到梁国去了。到了南青州的边界,被一个卖浆的人杀了,他的头被送到邺城,家属都被充军为奴。

贺拔允,字可泥,是神武尖山人。他家祖上跟魏氏一样,都是阴山人,后来一部分迁徙到别处,魏氏最初在代北地区很有名望。他爷爷贺拔尔头,骁勇无比,在武川镇守边疆,就定居在那里了。北魏献文帝时期,因为立功被封为龙城县男,担任本镇的军队主官。他爸爸贺拔度拔,为人果敢,继承了爵位,也做本镇的军队主官。

正光年间,沃野人六韩拔陵造反,怀朔镇的将军杨钧听说贺拔度拔的名声,就召他来担任统军,给他配了一支军队。六韩拔陵的伪军势力很强大,他们攻陷了武川,又攻陷了怀朔,贺拔度拔父子都被俘虏了。但是贺拔度拔跟后来的周武帝宇文泰暗中勾结,联合当地豪杰珍念贤、乙弗库根、尉迟檀等人,招募义勇,袭击并杀死了六韩拔陵。朝廷很赏识他。还没来得及封赏,贺拔度拔就在跟铁勒人的战斗中战死了。孝昌年间,朝廷追赠他为肆州刺史。

贺拔允从小就擅长骑射,很有胆识。他父亲死后,他和兄弟们一起逃到恒州刺史广阳王元深那里。元深战败后,他们投奔了尔朱荣。贺拔允父子兄弟都以武艺出名,尔朱荣早就听说过他们的名声,对他们非常优待。建义年间,贺拔允被封为寿阳县侯。永安年间,晋爵为公。

魏长广王元景立为皇帝后,任命贺拔允为开府仪同三司,封燕郡王,兼任侍中,还派他出使蠕蠕。他从蠕蠕回来后,正赶上高欢率领神武军要东征,贺拔允早就知道高欢不是普通人,早就和高欢结交了;高欢也看重贺拔允在北方边疆的影响力,对他特别亲近。于是高欢就和贺拔允一起出发去信都,参与制定战略大计。

北齐中兴初年,贺拔允升任司徒,兼任尚书令。高欢入洛阳后,贺拔允被晋爵为王,升任太尉,还兼任侍中。魏孝武帝因为忌惮高欢,又因为贺拔允的弟弟贺拔岳在关中驻扎重兵,非常信任他,暗中派他来往传递消息,当时大家都担心贺拔允会变节。贺拔岳死后,孝武帝又重用贺拔岳的哥哥贺拔胜。高欢念旧情,特别保护贺拔允。

天平元年,高欢和贺拔允一起去打猎,有人告密说贺拔允举起弓箭瞄准高欢,高欢就把他关在楼上饿死了,贺拔允时年四十八岁。高欢亲自去为他哭丧,追赠他为太保。

话说贺拔允有三个儿子:贺拔世文、贺拔世乐和贺拔难陀。北魏兴和年间,齐神武帝曾经召他们兄弟几个一起上学。等到武定年间,皇上又下令让他们一家住在定州,还赏赐了他们田地和房屋。贺拔允有个弟弟叫贺拔胜。

贺拔胜字破胡,从小就有远大的志向和坚强的操守,骑马射箭样样精通,北方的边境地区没有一个人不佩服他的胆识和谋略。后来卫可瑰被围困在怀朔镇,贺拔胜当时也是个军官,跟着他父亲贺拔度拔一起镇守。被围困了一年多,援兵还没到,贺拔胜就慷慨地向镇将杨钧请求,要冲出去向大军求救。杨钧同意了,贺拔胜就招募了一些勇敢的年轻人,一共十多个人,趁着夜色冲破敌人的包围圈逃了出来。敌人追了上来,贺拔胜大声喊道:“我是贺拔破胡!”敌人一听,不敢逼近。他们到了朔州,向临淮王元彧汇报了怀朔镇被围困的紧急情况。元彧见贺拔胜说得情真意切,就答应出兵救援,还让他回去报信。贺拔胜又杀回怀朔,攻打包围圈,敌人追赶上来,射死了好几个人。到了城下,贺拔胜大声喊:“贺拔破胡和官军来了!”城里的人这才开门迎接他们。杨钧又派贺拔胜去侦察武川的情况,结果发现武川已经被敌人攻陷了。贺拔胜赶紧跑回去报告怀朔镇的情况,结果发现怀朔镇也失守了,他和父亲都被敌人俘虏了。

没过多久,敌人就袭击杀了卫可瑰,大家让贺拔胜赶紧去朔州报信,但他还没回来,他父亲贺拔度拔就已经去世了。朔州刺史费穆很欣赏贺拔胜的才能和谋略,用厚礼把他留了下来,还把军事上的事情交给他负责。当时广阳王元深在五原被破六韩的军队围困,就召贺拔胜担任军官。因为立了功,贺拔胜被封为统军。后来他又被调到仆射元纂手下,镇守恒州。这时,鲜于河的胡人带着朔州的流民南下作乱,恒州城里的人也响应了他们。贺拔胜和他的哥哥贺拔允、弟弟贺拔岳走散了,贺拔胜南下投奔了肆州,而贺拔允和贺拔岳则投奔了尔朱荣。尔朱荣和肆州刺史尉庆宾有矛盾,就让贺拔岳攻打肆州,结果肆州被攻破了。尔朱荣得到了贺拔胜,非常高兴,说道:“我得到了你们兄弟,天下还有什么不能平定的呢?”于是,贺拔胜兄弟三人就归顺了尔朱荣。

杜洛周占领了幽州和定州,葛荣占领了冀州和瀛州。葛荣对高欢说:“井陉地势险要,是我的东大门,我想让你驻守在那里,你看怎么样?”高欢说:“正合我意。”葛荣就上表推荐高欢镇守井陉,还把自己的坐骑和银鞍都送给了他。后来葛荣进入洛阳,凭借预先制定的策略帮助孝庄帝登基,被封为易阳县伯。之后,元天穆北征葛荣,大败葛荣。当时杜洛周的残余势力和韩楼在蓟城聚集,朝廷任命高欢为大都督,镇守中山。韩楼害怕高欢的名声,最终不敢南下侵犯。

元颢攻入洛阳,葛荣征召高欢,让他和尔朱兆一起从硖石渡过黄河,大败元颢的军队,俘虏了元颢的儿子元冠受,然后高欢率军进入洛阳。高欢被晋爵为真定县公。葛荣死后,高欢和田怡等人跑到葛荣的府邸。当时宫殿大门还没有加强防卫,田怡等人打算立刻攻打宫门。高欢阻止了他们,说:“天子既然已经做了大事,一定会有其他的奇谋妙策,我们人马不多,何必轻举妄动呢!”田怡于是停止了行动。尔朱世隆夜间逃走,高欢追到河桥。高欢认为臣子不应该背叛君主,于是率领部队返回都城。孝庄帝非常高兴。

仲远逼近东郡,朝廷下诏让高欢以原官职兼任骠骑大将军、东征都督,率领一千骑兵,与郑先护一起讨伐仲远。郑先护怀疑高欢,把他安置在营地外面,人马都没能得到休息。不久仲远的军队到达,与高欢交战不利,于是投降了。高欢又与尔朱氏家族合谋拥立节闵帝,因为功劳被任命为右卫将军。尔朱氏家族将要讨伐齐神武,高欢当时跟随尔朱度律。度律与尔朱兆关系不好。高欢认为在敌军面前制造嫌隙,是失败的道路,于是和斛斯椿一起前往尔朱兆的营地进行调解,反而被尔朱兆抓住了。度律非常害怕,率军撤退。尔朱兆要杀高欢,数落他说:“你杀了可环,这是第一条罪状;天柱被杀后,你不和尔朱世隆等人一起东征仲远,这是第二条罪状。我早就想杀你了!”高欢说:“可环造反,我和我的儿子们诛杀了可环,功劳不小,反而被当成罪过。天柱被杀,是君主杀害臣子,我宁愿对不起尔朱王,也不对不起朝廷。今天的事情,生死都在您手里。但是,自古以来,在敌军附近制造内讧,挑拨离间,就没有不失败的。我不怕死,只是担心您会失策。”尔朱兆于是放过了他。高欢获释后,走了百余里,才追上尔朱度律。

齐神武攻克相州后,兵力越来越强大,尔朱兆、尔朱天光、尔朱仲远、尔朱度律等人率领十多万大军在韩陵布阵。尔朱兆率领铁骑冲入阵中,冲到齐神武的后面,准备乘胜追击。尔朱度律厌恶尔朱兆的勇猛,害怕尔朱兆会加害于他,于是率领军队不前进。高欢看到他们之间有矛盾,就举起旗帜投降了齐神武。尔朱度律的军队因此首先撤退,结果大败。

太昌年间刚开始的时候,贺拔胜被任命为领军将军,没多久又升任侍中。后来,孝武帝打算攻打北齐神武帝,因为贺拔胜的弟弟贺拔岳在关西地区拥兵自重,势力很大,孝武帝想利用他壮大自己的实力,于是就一口气给他加官进爵,封他为都督、荆州刺史、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南道大行台、尚书左仆射。

贺拔胜打了好多胜仗,把沔水以北的地方打得一片狼藉,成了废墟。梁武帝还特意给贺拔胜的儿子,也就是雍州刺史贺拔续下了一道命令,说:“贺拔胜是北方地区骁勇善战的将军,你应该小心谨慎,千万别跟他硬碰硬。”贺拔续听了老爸的话,老老实实地坚守城池,不敢轻举妄动。没过多久,贺拔胜又升任尚书令,爵位也晋升为琅邪郡公。

话说贺拔胜和北齐神武帝高欢闹翻了,皇帝下令让他带兵去洛阳。结果贺拔胜到了广州,磨磨唧唧的没敢前进,高欢就已经打进关中了。贺拔胜只好把军队带回南阳,派右丞杨休之带着奏章去关中,又让府长史元颖负责州里的事情,自己则率领部队准备西进关中。走到浙阳的时候,皇帝封他为太保,让他兼任尚书令。听说高欢已经拿下潼关,还抓了毛鸿宾,贺拔胜就回荆州去了。结果荆州人邓诞抓了元颖,还引来了北齐的军队。这时高欢已经派了侯景和高敖曹去攻打贺拔胜了,贺拔胜打败了,还中了一箭,只好逃到梁朝去了。

在梁朝待了三年,梁武帝对他特别好。贺拔胜请求梁武帝给他兵,让他北上讨伐高欢,但没成功,他就想回去了。梁武帝答应了,还亲自在南苑为他送行。从那以后,贺拔胜每次拉弓射箭,看到朝南飞的鸟兽,都不射,以此来表达他怀念故土的心情。回到长安后,贺拔胜去皇宫谢罪。魏帝握着他的手,哭了好久,说:“当初西晋平阳迁都,东晋永嘉南渡,汉朝和晋朝都经历过这样的事情,这都是天意,不是你的错啊!”然后就封他为太师。

后来,贺拔胜跟着周文帝一起在小关抓住了窦泰,又攻打弘农,拿下河北,俘虏了郡守孙晏。在沙苑打败了东魏的军队,一直追到黄河边上。接着又和李弼一起攻打河东,占领了汾州和绛州。在河桥之战中,贺拔胜大败东魏军队,周文帝命令他把俘虏的士兵都带回去。等到高欢率领大军攻打玉壁的时候,贺拔胜作为前军大都督跟着周文帝一起去了。他看到北齐的旗帜和鼓声,认出来了,就招募了三千敢死之士,让他自己带队去攻击敌军。

贺拔胜正好碰上了高欢,指着高欢大骂:“贺六浑,贺拔破胡,我贺拔胜今天一定要杀了你!”然后拿着长矛追着高欢跑了数里地,矛尖都快碰到高欢了,高欢吓得汗流浃背,都快不行了。结果贺拔胜的马中了流矢,死了。等他的副将赶到的时候,高欢已经逃跑了。贺拔胜感叹道:“今天这事,要是我没带弓箭,那也是天意啊!”

那一年,所有在东边的贺拔胜的兄弟们,都被宇文神武给杀害了。贺拔胜又气又恨,病情加重,在大统十年就死了,死的时候还是在位子上。临死前,他亲笔写信给周文帝说:“我贺拔胜万里迢迢来投奔您,希望能和您一起消灭那些叛贼。可惜我英年早逝,还没来得及实现我的愿望。如果死后还有知觉,我还想魂飞贼营,报答您的知遇之恩呢!”周文帝看完信,哭了好久。

贺拔胜从小就在战乱中长大,尤其擅长武艺,骑马射飞鸟,十发能中五六发。周文帝经常说:“那些将领们打仗的时候,个个都紧张兮兮的,只有贺拔将军上战场就跟平时一样,这才是真正的勇敢啊!” 贺拔胜自从担任要职后,开始喜欢上了读书,还招来很多文人墨客,一起讨论道理。他为人豪爽,讲义气,不爱钱财,死的时候,身边只有随身兵器和一千多本书。

一开始,贺拔胜到关中后,因为觉得自己年纪大,官位也高,所以见了周文帝没行跪拜之礼。后来他自己也后悔了,周文帝也对他有所期待。有一次,在昆明池的宴会上,池子里有两对野鸭在游水,周文帝把弓箭给了贺拔胜说:“好久没见您射箭了,咱们比试比试,图个乐呵。”贺拔胜射了一箭,两只野鸭都被射中了。贺拔胜立刻跪下说:“如果我能为陛下效力,讨伐那些不臣之人,也都能像射箭这样精准!”周文帝很高兴,从此对贺拔胜更加恩宠,贺拔胜也更加忠心耿耿地辅佐他。后来,贺拔胜被追赠为太宰、录尚书事,谥号为贞献。到了明帝二年,贺拔胜被配享在文帝庙里。

他没留下儿子,由他弟弟贺拔岳的儿子贺拔仲华继承了他的爵位。贺拔仲华官至开府仪同三司,袭爵琅邪公。在大象年间,他担任江陵总管。贺拔胜的弟弟叫贺拔岳。

岳,字阿斗,从小就有大志向,喜欢帮助和提拔人才。一开始是太学生。长大后,骑射技术非常厉害,武艺超群,无人能比。他没读过兵书,却能灵活运用兵法,懂得很多军事策略,让人很惊讶。

有一次,他和父亲兄弟一起支援怀朔,敌人王卫可环在城西三百多步的地方。岳站在城墙上,一箭射中了可环的手臂,敌人吓得够呛。后来,广阳王把他任命为帐内军主,他和哥哥一起镇守恒州。恒州失守后,他投奔了尔朱荣,尔朱荣任命他为都督。每次在军营里商议事情,岳的意见很多时候都和尔朱荣的想法一致。

尔朱荣和元天穆计划入朝匡扶朝廷,就向岳征求意见。岳说:“非常时期就要用非常手段。将军您兵强马壮,地位显赫,如果率先举起义旗,讨伐叛逆,拯救朝廷,还有什么地方攻不下来,还有什么敌人战胜不了?古人说:‘早晨计划的事情,晚上就能完成,话一说出口,就不需要再等了。’这就是这个道理。”尔朱荣和元天穆互相看了看,很久才说:“你的话,真是大丈夫的言论啊!”

没过多久,孝明帝暴崩,尔朱荣怀疑其中有隐情,就带兵前往洛阳。他让岳率领两千精兵作为先锋。到了河阴,尔朱荣杀了许多朝臣,想要称帝,但是又拿不定主意。岳就从容地劝谏他,尔朱荣后来也醒悟了,就拥立孝庄帝。因为立下大功,岳被封为樊城乡男。

他跟随尔朱荣打败了葛荣,平定了元颢的叛乱,官职一路升迁,最后做到左光禄大夫、武卫将军。当时万俟丑奴称帝,关中地区很乱,尔朱荣打算派岳去讨伐他。尔朱荣私下跟岳的哥哥说:“万俟丑奴是强劲的对手,如果岳去了没有功劳,罪责马上就来了;如果打胜了,恐怕也会有人从中作梗,说他的坏话。”所以尔朱荣请求让尔朱氏家族的一员担任元帅,让岳做副手。尔朱荣很高兴,就让天光担任持节大都督、雍州刺史,让岳担任左厢大都督,又让征西将军侯莫陈悦担任右厢大都督,都作为天光的副手,一起讨伐万俟丑奴。

当时,赤水蜀地的叛军切断了道路,天光手下的兵力不到两千人。军队到达潼关时,天光有些犹豫,岳就主动出击,在渭水北岸打败了敌人,军队士气大振。

话说丑奴这厮围住了岐州,派他手下的兵部尚书尉迟菩萨和仆射万俟行丑带兵去武功,打算渡过渭水,攻打那些营寨。咱们的天光将军呢,也派兵去救援,带了一千骑兵。尉迟菩萨那边攻破了营寨,带着两万步骑兵到了渭水北岸。天光将军呢,只带了几十个骑兵,隔着河跟尉迟菩萨喊话。天光将军在那儿夸耀咱们大国的威风,把尉迟菩萨给吹得飘飘然,还让个传话的出来回话。这传话的仗着有河挡着,说话就特别不客气。天光将军一听,火了,直接一箭射过去,那传话的应声就倒下了!这时候天色也晚了,双方就各自收兵回去了。

天光将军在渭水南边,沿着河岸把几十个精兵分成几处,根据地形藏了起来。第二天,他带着一百多骑兵,隔着河跟敌人见面,然后一起往东走。天光将军慢慢往前走,之前藏好的那些兵也跟着他汇合,骑兵越来越多,敌人根本就不知道有多少兵来了。走了大概二十里地,到了水浅能过河的地方,天光将军突然策马往东跑,装作要逃跑的样子。敌人一看天光将军跑了,就扔下步兵,轻骑兵跟着追。天光将军往东跑了十多里,在一个小山坡上设下埋伏,自己冲在最前面,猛烈地攻击敌人,敌人立刻就溃败了。天光将军下令,只要敌人下马投降的,一律不杀。敌人一看这情况,纷纷下马投降。一下子抓了三千多俘虏,马匹也没少一匹,尉迟菩萨也被抓住了!然后天光将军渡过渭水,又降服了一万多步兵。丑奴一看情况不妙,赶紧丢下岐州,逃到安定去了。

天光将军正好从雍州赶来,跟天光将军会合。天光将军说:“现在天气太热了,不适合打仗,等秋天凉快了再进攻吧!”丑奴听了这话,还真信了,就把手下的兵分散开来,在岐州北边一百多里的网川种地。他还让太尉侯伏侯元进带兵占据险要地势,修建营寨。天光将军知道敌人兵力分散了,就和天光将军秘密商议,做好准备。天还没亮,就攻打侯元进的营寨,把营寨攻破了,侯元进也被抓住了,其他的营寨也都投降了。然后天光将军又带轻骑兵去追丑奴,在平凉的长坑追上了他,打了一仗就把丑奴抓住了。高平城里还抓到了萧宝夤,也押送回来了。

万俟道洛那家伙,带着他的部队逃到牵屯,岳飞带兵去打他。结果道洛被打败了,逃进了陇右,投奔了盘踞在略阳的贼帅王庆云。王庆云觉得道洛这小子作战能力超强,特别高兴,立马让他当将军。 后来岳飞又带兵翻过陇山,到了王庆云的老巢永洛城。王庆云和道洛多次出城跟岳飞打仗,结果都被岳飞抓住了,剩下的那些喽啰都被杀了。三秦地区、河州、渭州、瓜州、凉州、鄯州这些地方的老百姓都纷纷来投降。

有个叫宿勤明达的家伙,是夏州人,他先投降了,后来又反叛了,岳飞又去把他抓了。虽然当时天光担任元帅,但是岳飞立的战功最多,所以被封为樊城县伯。没多久,朝廷又任命岳飞为都督、泾州刺史,还升了他的爵位,封他为公。天光进军洛阳后,让岳飞负责雍州的政务。普泰年间,岳飞被任命为都督、岐州刺史,被封为清水郡公,接着又升任侍中,还配了仪仗队。之后又升官,当上了开府仪同三司,还兼任尚书左仆射和陇右行台,依然留在高平。

后来,因为陇山地区还有一些少数民族不服管,岳飞就帮着侯莫陈悦一起把他们都平定了。过了两年,岳飞又升任都督、雍州刺史。 后来,天光要跟齐国的皇帝高洋(神武帝)打仗,就问岳飞怎么办。岳飞说:“最好先稳住关中地区,巩固自己的后方。” 天光没听他的,结果打败仗了。岳飞率领军队从陇山下来,到了雍州,还抓住了天光弟弟显寿,用来回应齐国。

孝武帝登基后,给岳父升官,让他当了关中大行台。永熙二年,孝武帝偷偷地命令岳父去刺杀齐神武,结果岳父把齐神武的心血带回来寄给孝武帝。岳父害怕了,就自己跑到北边去,安顿好边防,带着军队直奔平凉西边,布下几十里的营地,说是要在原州牧马,以此来保全自己。

之前,费也头万俟受洛干、铁勒斛律沙门、解拔弥俄突、纥豆陵伊利这些人各自占据地盘,拥兵自重。这时候,他们都归顺了岳父。秦州、南秦州、河州、渭州四个州的刺史也来到平凉,听从岳父的指挥。只有灵州刺史曹泥没来,还跟齐神武勾结。齐神武就派左丞翟嵩到关中去,暗中离间岳父和侯莫陈悦的关系。

永熙三年,岳父召侯莫陈悦到高平见面,准备讨伐曹泥,让侯莫陈悦先去打头阵。结果侯莫陈悦听从了齐神武的指示,暗中想害岳父。岳父根本不知道,而且之前还轻视侯莫陈悦,侯莫陈悦就骗岳父进营帐,一起商量军事。侯莫陈悦假装肚子疼,慢慢站起来,然后让他的女婿元洪景在营帐里杀了岳父。朝野上下都很惋惜。后来朝廷追赠岳父侍中、太傅、录尚书事、都督关中二十州诸军事、大将军、雍州刺史的官职,谥号为武庄。

翟嵩回到齐神武那里复命,齐神武从床上下来,拍着翟嵩的脸说:“治好我病的人是你啊,我怎么能忘记你!”后来,岳父的手下收殓了他的遗体,把他葬在雍州北石安原,用王侯的规格下葬。

岳父的儿子岳纬继承了爵位,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到了周朝保定年间,周朝皇帝念及岳父的旧功,提升他的爵位为霍国公,还让他娶了周文帝的女儿。

侯莫陈悦,是代郡人。他爹侯莫陈婆罗门当过驼牛都尉,所以侯莫陈悦从小就在河西长大。他特别喜欢打猎,骑射技术也很厉害。后来牧子造反,他就投奔了尔朱荣。尔朱荣看重他,让他当了府里的长流参军。

等到孝庄帝当政初期,侯莫陈悦被任命为金紫光禄大夫,还被封为柏人县侯。尔朱荣攻打关西的时候,让侯莫陈悦当了尔朱天光的右厢大都督。西征打仗,他跟尔朱天光、贺拔岳的战功差不多。后来他又被任命为鄯州刺史。尔朱荣死后,侯莫陈悦跟着尔朱天光去了陇西。

等到元晔当皇帝,侯莫陈悦升官加爵,被封为白水郡公。普泰年间,他被任命为秦州刺史。尔朱天光东出准备对抗高欢(齐神武帝),侯莫陈悦和贺拔岳从陇西出发支援高欢,到了雍州,碰上尔朱氏的军队战败了。

永熙年间,侯莫陈悦升任开府仪同三司、都督陇右诸军事,还兼任秦州刺史。三年后,贺拔岳召侯莫陈悦一起去攻打曹泥,侯莫陈悦用计谋诱杀了贺拔岳。贺拔岳的部下四处逃散,侯莫陈悦派人安抚他们,大家都害怕他而听从他。但是侯莫陈悦心里犹豫,没有马上收编他们,就回到了陇西,驻扎在永洛城。

贺拔岳的旧部聚集在平凉,计划着回来报复侯莫陈悦。周文帝时期,侯莫陈悦担任夏州刺史,他的部下派人去迎接他。周文帝到了之后,侯莫陈悦就带着贺拔岳的旧部和家属一起进了高平城,想在那里安稳下来。然后周文帝就率领军队进入陇西征讨侯莫陈悦。

侯莫陈悦听说后,放弃了城池,跑到南边依托山川险要的地方据守。侯莫陈悦先派人去召南秦州刺史李景和。晚上,李景和派人去见周文帝,暗中答应投降。到了晚上,李景和就命令他的部下上驴上骆驼,说:“仪同(指侯莫陈悦)有命令,要回秦州,守住秦州抵抗敌人。”他又告诉帐下的士兵:“仪同要回秦州,你们还不赶紧收拾东西?”大家以为是真的,一个个都惊慌起来,都散了往秦州跑。李景和先跑到秦州城,守住城门安抚大家。

侯莫陈悦的部下四散逃亡,互相猜忌,谁也不相信谁,谁也不肯靠近他。他和他的两个弟弟以及参与谋杀贺拔岳的七八个人,丢下军队逃跑了,几天之内,他们东躲西藏,不知道该往哪里去。部下劝他去灵州,但他拿不定主意。他说害怕到了陇西之后被人看见,于是把马匹放到山里,让手下人都步行,他自己骑着一头骡子,想往灵州去。半路上,追兵就要追上了,他在野外被勒死了。他的弟弟和部下都被抓获杀害。只有参与谋杀贺拔岳的侯莫陈悦的中兵参军豆卢光逃到了灵州,后来又逃到了晋阳。

侯莫陈悦杀了贺拔岳之后,精神恍惚,不像以前那样了。他经常说:“我睡觉就梦见贺拔岳问我‘兄长你想去哪里?’然后就追着我不放。”因此他越来越不安,最终导致了失败和灭亡。

念贤,字盖卢,是金城郡枹罕县人。他爸爸求就,因为是大家族子弟,被派去武川镇当兵,然后就在那里安家了。念贤长得漂亮,气质也好,还读了不少经史子集。小时候,他在学校读书,有个算命先生路过学校,同学们都跑去让他算命。就念贤没去,还笑着跟同学们说:“咱们男人啊,是死是活,是穷是富,都由老天爷安排,哪能随便算呢!”他年纪轻轻就遭遇了丧父之痛,守丧期间孝行感人。后来因为在破卫之战中立功,被任命为别将,又因为军功被封为屯留县伯。

跟着尔朱荣进入洛阳,还兼任尚书右仆射、东道行台,爵位升为平恩县公。永熙年间,孝武帝任命他为中军北向大都督,爵位又升为安定郡公,还加官侍中、开府仪同三司。大统初年,被任命为太尉,担任秦州刺史,又加封太傅,配有后部鼓吹乐队。三年后,升任太师、都督、河州刺史、大将军。过了很久才回朝,还兼任录尚书事。后来他和广陵王欣、扶风王季等人一起担任正直侍中。当时新修建的行宫刚刚完工,还没取名字,皇帝下令让近臣们各想一个名字,很多人提了建议,但都没被皇帝采纳。念贤就提议叫“圆极”,皇帝笑着说:“这正合我意!”于是就定名为“圆极”了。河桥之战,念贤没尽力作战,反而先撤军了,从那以后名声就下降了不少。五年后,被任命为都督、秦州刺史,死在了任上。死后被追谥为昭定公。念贤跟那些大臣们关系都很好,都是他父亲的朋友,从周文帝开始,都对他非常尊敬。

他的儿子念华,性格温和厚道,很有长者的风范,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合州刺史。

梁览,字景睿,是金城人。他祖上是从安定老家跑出来的,为了躲避战乱逃到了西羌,祖辈都当过部落首领。他曾祖父穆,带着枹罕城投靠了吐谷浑,后来又归顺了北魏,被封为临洮公。他祖父颢,做过尚书,被封为南安公。他父亲钊,当过河州和华州刺史,被封为新阳县伯。

梁览家世显赫,非常有钱,家产几百万。孝昌年间,秦州的莫折念生、胡琛等人造反,梁览拿出家里的钱财招募兵士,一下子就拉起了一支两千人的队伍,驻扎在河州。他跟着大军平定了叛乱,后来又当上了凉州和河州刺史,被封为安德县侯。梁览当上本州刺史后,大力修整军队装备,兵强马壮,战斗力很强。吐谷浑人对他非常忌惮,不敢轻易进犯,都说:“梁公在,咱们别想动!”永安年间,朝廷派大鸿胪琅邪王皓去河州,正式任命梁览为河州刺史。永熙年间,梁览又升官了,被封为郡公。大统二年,他又升任太尉。

同年,梁览的堂弟梁屳发动叛乱,想干掉梁览。梁览和他打了好多仗,都没能彻底平定叛乱,直到朝廷派兵来才把叛乱给镇压了。大统四年,梁览升任太傅。后来发生河桥之战,朝廷军队战败,梁览当时因为生病留在长安。这时,赵青雀在长安北城发动叛乱,梁览成了叛军的军师,帮他们出谋划策。叛乱平定后,梁览却被杀了。

他儿子梁鹳雀,官做到仪同三司、大都督,后来因为犯了事被免职,最后也死了。

雷绍,字道宗,是武川镇人。九岁就成了孤儿。他天生神力,擅长骑马射箭。十八岁的时候,就在镇府做事。有一次他奉命去洛阳,见识了京都的礼仪文化,回来后就对同事说:“我以前只知道边疆需要军事力量,想着通过打仗发家致富;没想到啊,文学才是人生的宝贵财富。一辈子不学习,就像住在山洞里一样,能看到什么?”于是他辞掉工作回家,向母亲请求允许他去读书。几年后,他就通读了《孝经》和《论语》。有一次,他读到“人行莫大于孝”这句话,就放下书本感叹道:“我离开家乡,没有尽到侍奉父母的责任,这可不是做儿子的行为啊!” 于是立刻回家,务农侍奉双亲。母亲去世后,他悲痛欲绝,瘦得皮包骨头,因此名声远扬。镇将就把他召来担任镇府佐官。

后来跟着贺拔岳征战四方,担任贺拔岳的长史。贺拔岳遇到大事,总是先征求雷绍的意见后再做决定。等到齐神武起兵的时候,贺拔岳觉得颜面扫地,不愿屈居其下。雷绍就劝贺拔岳迎接孝武帝到长安,以顺应天命讨伐叛逆。贺拔岳说:“这本来就是我的想法。”可是后来贺拔岳听信了其他将领的建议,想固守关中,坐山观虎斗。雷绍知道这个计策行不通,就请求到边州去建功立业。贺拔岳说:“你有辅佐我的能力,应该去管理大州。”于是任命雷绍为京兆尹。雷绍为政清廉,治理有方,深得民心。他在京兆尹任上干了一年多,贺拔岳就被害了。

早些时候,雷绍看到贺拔岳经常和侯莫陈悦饮酒作乐,就曾劝告贺拔岳说:“将军您要小心啊!”贺拔岳没听,结果果然被害。雷绍于是弃官,赶到贺拔岳的军队,和寇洛等人一起迎接周文帝。侯莫陈悦被平定后,雷绍因为功劳被授予大都督、凉州刺史的职位。雷绍请求留下自己手下的军队支援东征,自己只身一人前往凉州赴任。结果凉州刺史李叔仁违抗朝廷命令,雷绍只好返回。永熙三年,雷绍被任命为渭州刺史,晋爵为昌国伯。当初雷绍担任贺拔岳的长史时,周文帝是贺拔岳的左丞,后来周文帝当了宰相,还一直把他当作老朋友一样对待。雷绍最终在渭州去世。

雷绍为人乐善好施,所得俸禄赏赐都分给亲戚朋友,到死的时候,家里连丧葬费都没有。他同时还虔诚信奉佛教和道教,临终前特意嘱咐儿子说:“我们家乡的丧葬习俗,一定要杀狗杀马,这对死者一点好处都没有。你一定要改掉这个陋习,用平常的衣服把他安葬,一切从简。”雷绍死后葬在长安,天子穿着素服前来吊唁,追赠他为太尉,并赐给他东园秘器。他的儿子叫雷涣。

毛遐,字鸿远,是陕西三原人。他家祖上是当地首领。他曾祖父毛天爱,在北魏太武帝时期,做到定州刺史,封始昌子。到毛遐这一代,已经是第四代了。正光年间,萧宝夤担任大都督,讨伐关中地区的叛乱,当时咸阳太守韦遂也担任都督,任命毛遐为都督府长史。后来萧宝寅战败回到长安,三辅地区一片混乱。毛遐就辞别韦遂回到北地老家,和弟弟毛鸿宾一起聚集当地豪杰,四处征战,很多氐族和羌族人都投奔他们,大家推举毛鸿宾为盟主。

接着,叛军首领宿勤买奴在北地自称京兆王,毛遐假装投降他,然后和毛鸿宾一起攻打他的营寨。叛军自相残杀,毛遐他们乘胜追击,一口气攻破了七个营寨。后来萧宝夤又密谋叛乱,毛遐知道了,就写信给毛鸿宾,让他带兵来迎接自己,然后在马祗栅竖起旗帜,抵抗萧宝夤,还打败了萧宝夤的将领卢祖迁,把他俘虏了。萧宝寅当天要祭拜南郊,自立为帝。仪式还没结束就听说战败的消息,萧宝夤吓得脸色发白,口干舌燥,顾不上指挥军队,大家都溃逃了。朝廷任命毛遐为南幽州刺史,封他为伯。毛遐又打败了萧宝夤的将领侯终德。萧宝夤见内外形势都对他不利,就只带了十几个骑兵逃到巴中去了。冬天,万俟丑奴攻陷秦州,朝廷任命毛遐兼任尚书,负责管理两个州。孝武帝进入关中后,命令周文帝设立两个尚书,分管政务,毛遐和周惠达是最初担任这个职位的。后来毛遐官至骠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最终去世。

毛遐年轻时就仗义疏财,很有智谋。他家世代豪富,家产巨万,很多贫困的士人都得到过他的接济。像中书郎檀翥、尚书郎公孙范这些人,都经常依靠他。他自己生活却很简朴,穿衣吃饭都很粗陋。他死的时候,乡里乡亲都来送葬,大家都非常悲痛。

毛鸿宾鼻子很大,眼睛也大,鬓发很多,又黑又胖,长得非常特别,氐羌族人见了都很害怕他。他也很勇敢,擅长骑射,……

毛鸿宾这个人啊,性格洒脱,不太拘泥于小节,在兄弟几个里,尤其慷慨,喜欢做好事。虽然他哥哥毛遐早早就当了官,但名声却不如他。后来贼寇作乱,乡里推举他当盟主,他经常和哥哥毛遐一起守城打仗。后来,他被朝廷任命为岐州刺史、散骑常侍、开国县侯。毛遐笑着对毛鸿宾说:“打仗的功劳,我不比你少,可是论到领赏,你却在我前面,你真是个乐善好施的人,我比不上你啊!”

明帝觉得毛鸿宾兄弟平定了许多地方,就改北地郡为北雍州,让毛鸿宾当刺史。皇帝下诏说:“这是为了表彰你的功劳啊!”还把三原县改名为建中郡,来表彰毛鸿宾兄弟俩。后来,尔朱天光从关中回到洛阳,所有让汉族和少数民族都忌惮的人,都跟着他。毛鸿宾也带领家乡的两千壮丁跟随尔朱天光。洛阳城里早就听说过他的名声,那些衣着光鲜却穷困潦倒的达官贵人们,都争着和他结交。没多久,他就当上了西兖州刺史。那些厌倦了奔波漂泊的人,经常在他府上聚会,毛鸿宾会供应他们衣食,和自己吃穿一样。如果自己的东西不够了,他就动用公款。后来他又升任南青州刺史。没过多久,就被朝廷召回,因为被官吏弹劾,毛鸿宾只好躲了起来。一个月后,皇帝特地赦免了他。

等到孝武帝和北齐神武帝高欢关系紧张的时候,朝廷派毛鸿宾镇守潼关,作为西线防御的依靠。皇帝西逃的时候,粮食和干粮都断绝了,侍卫们好几天只能喝山涧里的水。毛鸿宾献上酒食,在稠桑迎接皇帝,文武官员们这才解了饥渴。武帝握着他的手说:“像寒松劲草一样坚韧,这是我对你的期望啊。事情平定之后,我不会忘记你的功劳的。”于是,仍然让他留守潼关。后来高欢来攻打,毛鸿宾被俘虏到并州,忧愤而死。

毛鸿宾的弟弟毛鸿显,官至散骑常侍,被封为县侯。他是毛遐乳母生的儿子,乳名七宝。毛遐把他当弟弟养,所以也姓毛。他性格刚强,力气很大,后来跟随哥哥们打仗,总是冲锋陷阵。大统四年,他当上了广州刺史,和骆超一起镇守东阳,攻陷了东魏的城池。后来去世了,留下儿子毛野叉。

乙弗朗,字通照,祖上是东部人。祖祖辈辈都是部落首领,后来跟着魏朝迁徙到代州,之后就在上乐安家落户了。

朗年轻的时候就很有侠义之气,在乡里以骑射技术高超而闻名。孝庄帝在位后期,北方边境战乱不断,他就避乱搬到了并州和肆州之间。尔朱荣见到他之后非常欣赏,对他特别热情,还因为他的功劳封他为连勺子。后来他又投奔了贺拔岳,跟着尔朱天光一起西征,被任命为贺拔岳的左厢都督。等到孝武帝亲征北齐神武帝的时候,又任命朗为阁内大都督。孝武帝西迁长安后,皇帝下令让朗担任军司,负责先期探路,平定沿途的不安定因素。到了长安后,被封为长安县公。最后死在了岐州刺史任上。

一开始,朗得了积寒的毛病,周文帝赏赐了他三石东生散,还让他按规定服用,还派人经常去探望他的病情,早晚都有人去问候,可见周文帝对他的看重。临终前,他只说了一句话:“可惜没看到黄河、洛水恢复平静,没能再次回到京城”,他对此感到非常遗憾,一边说一边三次捶床,然后就断气了。死后被追赠为太尉。

他的儿子乙弗凤,官至宫伯、开府仪同三司。后来因为参与和周闵帝一起谋划对付宇文护,结果被杀害了。

话说啊,朱瑞因为坚持正义而被杀,延庆因为违抗命令而遭殃,这都是他们各自的命运啊。斛斯椿呢,他多次身处险境,最后却都能化险为夷,这可不是人力所能算计的啊!徵洽这个人啊,记忆力超强,他把夔、襄的音乐都记住了,还加以创新,所以《咸》《英》这些乐曲没失传,《韶》《濩》这些乐曲还焕发了新生。而且他尽心尽责,从不忘记正直之道,敢于直言,态度坚决,即使颠沛流离,也始终如一,这简直就是周朝忠义之士的典范啊!

贾显智、樊子鹄、侯深这些人,都在战乱中奔波,结果都死在了战场上。你看他们的下场,虽然是因为得罪了当时的强权,但要是放在魏国,成败得失还真不好说。贺拔允兄弟几个,都很勇猛,在争夺天下的时期,他们抓住机会,立下了不少功劳。一开始他们投靠尔朱荣,后来又跟高欢搞好关系,太昌之后,他们就想着要帮助皇帝夺回权力。仔细想想他们的经历,他们可不是什么守节的君子。后来,他们看到南朝梁国势头正盛,担心魏国要完蛋了,就跑去投奔梁朝,还得到了梁朝的重用,这倒是有长者风范了。最后他们都能荣华富贵,这其中自然有他们的道理。

岳某人呢,只带着两千残兵败将,却敢对抗关中强大的敌人,凭借自己的智慧和勇气,打败了那些强盗,各个少数民族都害怕他的威名,远方的人也敬佩他的义举,这在当时也是很了不起的成就啊!可是最后,他因为功高震主,毫无防备地被杀害了,真是可惜啊!想当年,陈胜起义没成功,汉朝才得以兴起;贺拔胜虽然功成名就,却英年早逝,周文帝才得以建立基业。有些事情不放弃,君主怎么才能兴盛呢?这真是千真万确的道理啊!

侯莫陈悦这个人,残暴凶狠,最终落得个身死族灭的下场,他灭亡的原因,完全是自己作的。想想那些有始有终的贤臣们,都得到了朝廷的敬重。梁览最终却因为自己的过失而招致杀身之祸,很少有人能做到始终如一啊。雷绍在战乱时期驰骋疆场,毛遐兄弟在太平盛世治理国家,乙弗朗在动荡不安中辗转反侧,最后都归顺了朝廷,真是太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