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段文字列举的是尔朱荣家族成员的名字,没有叙事内容,无法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保持故事连贯性。 它只是一个简单的家族成员名单,用现代汉语来说,就是尔朱荣家族成员列表。 列表中包含了尔朱荣本人,以及他的儿子子文畅、文略,从子兆,从弟彦伯,彦伯的儿子敞,彦伯的弟弟仲远,世隆,尔朱荣从父弟度律,以及尔朱荣从祖兄子天光。 这些名字罗列在一起,本身并没有构成一个故事。

要翻译成口语,只能说: “这是尔朱荣家族的家谱一部分,上面写着:尔朱荣(他儿子有子文畅、文略);还有他的侄子兆;弟弟彦伯(彦伯的儿子叫敞,弟弟叫仲远);还有世隆、度律、天光,这些都是他家族里的人。” 这样就比较口语化了,但依然没有故事性。 因为原文本身就不是一个故事。

尔朱荣,字天宝,是北魏秀容人。他家祖祖辈辈都是部落首领,最早住在尔朱川,因此才有了尔朱这个姓氏。他高祖父尔朱羽健,在魏朝建立初期就当上了领人酋长,带着契胡的士兵参与平定了晋阳,又攻下了中山,后来被封为散骑常侍。因为住在秀容川,朝廷还特地划拨了方圆三百里的土地封赏给他,世代相传。魏道武帝时期,因为南秀容川土地肥沃,想让尔朱羽健搬过去住。羽健说:“我们家世代为朝廷效力,侍奉在皇帝左右,北秀容离京城比较近,干嘛要为了肥沃的土地,搬到更远的地方去呢?”皇帝就同意了。他住的地方曾经有条狗舔过地,结果挖出了甘泉,所以就叫狗舐泉。

他曾祖父尔朱郁德、祖父尔朱代勤,都先后当上了酋长。尔朱代勤还是魏太武帝敬哀皇后的舅舅。因为他和皇室有亲戚关系,加上屡立战功,朝廷赏赐给他百年俸禄,还任命他为立义将军。有一次他带人上山打猎,手下人射虎,误伤了他的大腿。尔朱代勤却让手下拔出箭,并没有追究责任,说:“这只是个意外,怎么能怪罪他呢?”部下都很感动。后来他官至肆州刺史,被封为梁郡公,年老后退休,朝廷每年都赏赐他一百匹布。去世后,被追谥为庄公。孝庄帝即位后,又追赠他太师、司徒公、录尚书事。

他父亲尔朱新兴,在魏太和年间继承了酋长的位置。有一次他带着马群出去,看到一条白色的蛇,头上还有两个角,他就念咒语,祈求牲畜兴旺。从此以后,牛羊驼马的数量都迅速增加,而且毛色各异,分群而居,数量非常可观。朝廷每次征讨,尔朱新兴总是主动献上自己的马匹,并提供粮草,支援军队。孝文帝对此非常赞赏。等到朝廷迁都洛阳后,朝廷特许他冬天在京城朝见皇帝,夏天回到部落。每次进京,朝中大臣和王公贵族都争着送给他珍宝,尔朱新兴也回赠他们名马。他官至散骑常侍、平北将军、秀容第一领人酋长。尔朱新兴每年春秋两季,总是带着妻子儿女到川泽查看牲畜,射猎玩乐。魏明帝时期,他年老了,请求把爵位传给尔朱荣。去世后,被追谥为简公。孝庄帝即位后,又追赠他太师、相国、西河郡王。

荣洁白,长得漂亮,从小就聪明果断。长大后,喜欢打猎,每次设下包围圈,都会像排兵布阵一样,号令严肃,谁也不敢违抗。

秀容那地方有三个池子,都在高山上,水又清又深,深不见底,相传叫祁连池,魏国人叫它天池。他爸爸新兴曾经和荣一起在池边玩,突然听到箫鼓声,就对荣说:“老话都说,听到这声音的人,都能当上朝廷重臣。我年纪大了,就只能替你听一听这个吉兆了。”荣继承了爵位,后来被任命为直寝、游击将军。

正光年间,各地都爆发了战争,荣就解散了家里的牧场,招募义勇军。因为平定叛乱有功,被封为博陵郡公,他原来梁郡的爵位就赐给了他的第二个儿子。当时荣率领军队到了肆州,刺史尉庆宾把城门关上,不肯接纳他。荣很生气,攻破了城池,就把他叔父羽生任命为刺史,把尉庆宾押回秀容。从那以后,荣的兵威越来越盛,朝廷也拿他没办法。

等到葛荣吞并了杜洛周的地盘,荣害怕葛荣南下攻打邺城,就上表请求朝廷从东边派兵支援相州,但皇帝没答应。荣考虑到山东的贼兵很强大,担心他们会西逃,于是派兵坚守滏口防备。这样一来,北边守着马邑,东边守着井陉。

后来正赶上明帝驾崩,事情很紧急,荣就和元天穆等人秘密商议,打算入朝辅佐朝廷。他上表说:“现在天下大乱,各种说法都有,都说先帝是被毒死的,立潘嫔的女儿来欺骗百姓,让一个还不会说话的孩子来统治天下。请求把徐纥、郑俨这些人交给司败处理,重新召集宗室成员,拥立德才兼备的人。”于是就准备进京。

灵太后非常害怕,就下诏任命李神轨为大都督,在太行山防备葛荣。荣刚开始上表的时候,就派他的堂兄天光、心腹奚毅和仓头王相进洛阳,和他的弟弟世隆秘密商议废立之事。天光见了庄帝,把荣的想法都告诉了庄帝,庄帝答应了。天光他们回到北方,荣从晋阳出发,还在犹豫立谁为帝,就用铜铸造了孝文帝及咸阳王禧等五个皇子的孙子的像,哪个像铸成后最像,就立谁为帝。结果只有庄帝的像铸成了。军队到达河内后,荣又派王相秘密迎接庄帝以及庄帝的哥哥彭城王邵和弟弟始平王子正。武泰元年四月,庄帝从高渚渡过黄河,到达荣的军营,将士们都高呼万岁。

公元531年,尔朱荣被封为好多官,权力大得不得了,简直就是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皇上登基后,太后也跟着进京,文武百官都去河桥迎接。

尔朱荣听信了费穆的鬼话,觉得这是个篡权的好机会,就骗着大臣们发誓,然后把他们带到河阴,就在南北长堤那里,命令大家下马,然后派胡骑把他们围起来。他胡说八道说高阳王要造反,然后就杀了2000多大臣,那些人一个个都束手就擒,乖乖地被杀。他还派了二三十个人拿着刀冲进皇上的行宫。皇上和几个王爷都出来了,尔朱荣事先派人杀了皇上身边的侍卫,然后假装保护皇上,把皇上带回帐篷,同时杀了其他的王爷。接着,他又派人把皇上带到河桥,把太后和少主都扔到河里淹死了。

后来,又有一百多个大臣赶到,也被围在了堤东,尔朱荣拿着刀逼着他们说:“谁会写禅让诏书就出来,可以饶命!”当时,有几个有名的辞赋家都在那里,他们宁死不屈,就是不写。最后,有个御史赵元则怕死,就写了禅让诏书。尔朱荣就告诉士兵们说元氏王朝完了,尔朱氏要兴起了,大家都高呼万岁。尔朱荣还让人铸造金像,做了好几次都不成功。他找了个算命先生刘灵助,算命先生说现在做皇帝不吉利。尔朱荣问还有谁吉利,算命先生说只有长乐王。尔朱荣心里慌慌的,开始后悔了。

到了半夜,尔朱荣带着三千多骑兵去迎接皇上,跪在马前请罪。他杀了那么多大臣,不敢进京,想带着皇上往北搬迁都城。犹豫了一天,才带着皇上回洛阳。快到洛阳城的时候,尔朱荣又害怕了,不敢进城。武卫将军汎礼硬拉着他进城,但尔朱荣连朝会都不参加。那些跟着尔朱荣来的人,都骑马直接进了皇宫,乱糟糟的,一点秩序都没有。皇上身边就剩下几个老臣子了。尔朱荣还坚持要迁都,皇上也没办法拒绝。尔朱荣在明光殿再次感谢皇上,说自己再也不敢了,皇上也表示相信他,尔朱荣高兴地喝了个烂醉。皇上想趁机杀了他,但被大臣们劝住了。皇上就搬到中常侍的住所去了。尔朱荣半夜醒了,一直到天亮都没睡着,从此以后再也不敢在皇宫里过夜了。

荣妃本来是明帝的嫔妃,想要立她为皇后,皇帝有点犹豫,拿不定主意。黄门侍郎祖莹就说:“以前文公在秦国的时候,还让嬴氏美女侍奉呢,有些事情虽然违反常规,但合乎情理,陛下您为什么犹豫呢?”皇帝听了之后就同意了。荣妃心里非常高兴。

那时候,民间各种谣言满天飞,有人说荣妃想把首都迁到晋阳,有人说她想发兵大掠一番,大家人心惶惶,非常害怕。京城里的读书人,十个跑掉九个,都逃跑了,不敢出来,皇宫守卫空虚,官府的职务都荒废了。荣妃听说后,就上书向皇帝认错。她请求追尊皇帝的庙号;请求追赠三公的官位给诸王和刺史;请求把三品官追赠为令仆;把五品官追赠为方伯;六品以下的官员和老百姓,都追赠为镇郡;那些死去的官员没有后代的,允许他们过继子嗣,并授予爵位。她还把这些追赠的官位等级都划分清楚,让恩泽惠及生者和死者,安慰他们的亡灵。皇帝都批准了她的请求。荣妃又请求皇帝派使者巡视京城,慰问百姓。这下,人心才安定下来,之前逃走的官员也陆陆续续回到朝廷了。荣妃又建议,每逢朔望(初一和十五),要召见三公、令、仆、尚书、九卿以及司州牧、河南尹、洛阳河阴的官员,一起讨论国家大事,并把这当成一种制度。

五月,荣妃回到晋阳,就让元天穆到京城担任侍中、太尉、录尚书事、京畿大都督,兼领军将军,并封他为上党王。这样一来,她在朝廷上就安插了自己的心腹,朝廷上的事情都由她说了算。七月,皇帝又封荣妃为柱国大将军。

葛荣带着号称百万的大军打进京师,州刺史李神俊紧闭城门自守。李神俊只带了七千精兵,每匹马都配有备用马匹,日夜兼程,从滏口东进。面对葛荣的百万大军,李神俊的兵力明显处于劣势。

葛荣听说后,脸上露出了得意的笑容,命令士兵准备长绳,准备捆绑俘虏。从邺城以北,葛荣的军队列阵数十里,像簸箕一样张开阵势,气势汹汹地推进。李神俊则把军队隐藏在山谷中,作为奇兵,他把将领以上的三个人分成一组,每组数百骑兵,命令他们在各个方向扬起尘土,擂鼓呐喊,让敌人无法判断己方兵力。他还命令士兵用马匹逼近敌人作战,因为刀不如棒好用,所以暗中命令士兵每人随身携带一根袖棒,作战时,不许砍杀敌人,只许用棒子打。然后,他挑选精壮勇猛的士兵,冲锋陷阵。号令严明,将士们奋勇杀敌。李神俊亲自冲入敌阵,从葛荣军队的后方杀出,里应外合,大破葛荣的军队。

在战斗中俘获了葛荣,其余的士兵全部投降。李神俊担心他们会害怕不安,就命令大家随意选择自己喜欢的地方居住,允许亲属陪伴,自由选择住所。于是,大家都很高兴,立刻四散而去,几十万大军,一夜之间就散了。等到他们离开百里之外,李神俊才开始分批押送和安置他们,安排妥当。李神俊抓获了葛荣等主要将领,根据他们的才能委以重任,新归附的人都很安居乐业。当时的人都佩服他处理事情迅速果断。李神俊用囚车押送葛荣到京城。朝廷封李神俊为大丞相,都督河北畿外诸军事。

起初,李神俊率军征讨葛荣,军队驻扎在襄垣时,举行了一次大型狩猎活动。这时,有两只兔子从马前窜出,李神俊弯弓射箭,并立下誓言:“射中就能够擒获葛荣,射不中就办不到。”结果两只兔子都被他一箭射死,全军将士都很高兴。后来,李神俊下令在射杀双兔的地方立碑,命名为双兔碑。

还有一次,李神俊即将与葛荣作战,晚上梦见一个人向葛荣索要一千把牛刀,葛荣起初不肯给,那个人自称是道武皇帝,葛荣这才把刀奉上,那个人接过刀交给李神俊。李神俊醒来后非常高兴,知道自己一定会胜利。朝廷又把冀州的长乐、相州的南赵、定州的博陵、沧州的浮阳、平州的辽西、燕州的上谷、幽州的渔阳七郡,每郡一万户,共计十万户人口,赐给李神俊作为太原国的领地,并加封他为太师。

一开始,北海王元颢南逃投奔梁朝,梁朝立他为魏国的皇帝,还给他提供军队和将领。那时候邢杲率领三齐地区响应元颢。朝廷觉得元颢势单力薄,永安二年春天,就下令元天穆先平定齐地,然后再讨伐元颢。结果元颢趁机直捣黄龙,荣阳、武牢两地都没抵抗住,皇帝的车驾被迫撤到河北。高欢听说后,立刻派人把皇宫迁到上党郡的长子县,皇帝的车驾于是南下。高欢担任先锋,十天之内,大军就集结完毕了。元天穆平定了邢杲的叛乱,也渡过黄河前来会合。皇帝的车驾到达河内。高欢和元颢在黄河边对峙,因为没有船过不去河。有人建议撤回北方,再另想办法。但是黄门郎杨侃、高道穆等人坚决反对。恰好马渚的杨云那里有几艘小船,请求充当向导。高欢就命令都督尔朱兆等人率领精锐骑兵夜间渡河。元颢逃跑。皇帝的车驾渡过黄河,住进了华林园。朝廷下诏提升高欢为天柱大将军,增加封地二十万户,还增加了仪仗和乐队。

这仗打得真是惊险!北海王元颢这小子,投奔梁朝后,居然还敢反过来攻打我们,真是胆大包天!还好高欢反应迅速,先平定了邢杲,然后又火速集结部队,这才没让元颢得逞。“车驾出居河北”,想想都后怕,皇帝差点就被逼到河北去了!

还好有杨侃、高道穆这些忠臣谏言,不然真要退回北方,那损失可就大了。关键时刻,马渚的杨云也帮了大忙,提供了几艘小船,这才让高欢率领精锐骑兵成功渡河,打了个元颢措手不及。最后,皇帝安全回到华林园,高欢也因此立了大功,加官进爵,真是名利双收啊! “天柱大将军”,这可是个响当当的官职!二十万户的封地,想想都让人羡慕!

荣氏回到晋阳后,遥控朝廷,把亲戚和心腹都安排到重要的职位上。朝廷上下官员的一举一动,没有不向荣氏汇报的。 就连官员的任免,都必须经过荣氏同意才能生效。庄帝虽然被权臣荣氏控制着,但却勤于政事,每天早晚处理政务,非常努力。他还亲自审理冤假错案,查看诉讼文书。 因为选官制度有很多弊端,他就跟吏部尚书李神俊商量整顿纲纪,结果荣氏却非常生气,狠狠地责备了李神俊。

曾有一次,荣氏任命某人担任定州曲阳县令,李神俊认为这个人不合适,就没上报,还另推荐了别人。荣氏大怒,立刻派他任命的人去抢占这个职位。荣氏派人进京,虽然表面上看起来很谦逊,但朝中大臣见了,没有不害怕的。到了宫门口,还没来得及奏报,就仗着荣氏的权势,态度嚣张跋扈。李神俊没办法,只好上表辞职。荣氏想让世隆接替选官的职务,皇帝也没反对。

荣氏曾经建议把北方人安排到河内等州做官,想以此牵制南方,皇帝没有马上答应。天穆入宫面见皇帝论事,皇帝还是没同意。天穆说:“天柱(指荣氏)功劳这么大,是国家的宰相,如果他要求替换全国所有的官员,恐怕陛下您也无法拒绝。现在只是想安排几个人做州官,您却不同意,这是怎么回事?”皇帝正色道:“如果天柱不把我当皇帝看,那我必须换了他;如果他还忠于我这个皇帝,那就没必要换掉全国所有的官员。”荣氏听到这话,大发雷霆:“皇帝是谁拥立的?现在居然不用我!”他还跟皇后抱怨,说后宫妃嫔对他有很大的妒忌。皇帝派世隆去劝说皇后,皇后说:“皇帝是我家拥立的,现在却变成这样。我父亲当年自己称帝,现在我也要这么做?”世隆说:“兄长只要自己不做,如果兄长自己称帝,我也可以封王。”

皇帝既被强大的权臣荣氏在外控制,又被皇后在内逼迫,总是闷闷不乐,一点也不觉得当皇帝有什么好。

话说葛荣的手下韩娄还在幽州平州一带据守着,葛荣就派都督侯深去把他拿下,杀掉。与此同时,万俟丑奴和萧宝夤带着兵马在豳州、泾州一带作乱,葛荣又派了自己的堂兄弟葛天光去当雍州刺史,让他带着都督贺拔岳、侯莫陈悦他们进关去讨伐。葛天光到了雍州,一看人手不够,不敢轻举妄动。葛荣一听,勃然大怒,赶紧派骑兵参军刘贵快马加鞭地赶到军中,狠狠地打了葛天光一顿板子。葛天光他们吓得够呛,这才赶紧出兵作战,接连打胜仗,把万俟丑奴和萧宝夤都抓住了,用囚车押送到了京城。葛天光接着又抓住了王庆云和万俟道乐,关中地区终于平定了。这下,天下的大乱算是基本平息了。

可是皇帝庄帝却一直不担心外敌入侵,就怕葛荣造反。以前各地战乱不断的时候,庄帝还想利用葛荣来牵制其他势力。可等葛荣捷报传来,庄帝却没怎么高兴,反而对尚书令、临淮王彧说:“现在天下太平了,就真的没有贼了吗?”临淮王看到皇帝脸色不好看,就说:“臣担心贼寇平定之后,才是陛下真正操心的时候。”皇帝怕别人误会,又找了个借口解释说:“其实安抚那些荒凉地区,治理残破的局面,更不容易啊!”

葛荣这个人特别喜欢打猎,不管冬夏,从不间断,而且他制定的狩猎规矩特别严苛。就说有一次,跑出来一只鹿,结果好几个人因此丢了性命。还有一次,有人看见猛兽就跑,边跑边喊:“想活命啊!”结果也被葛荣当场杀了。从那以后,跟着葛荣打猎就像上了战场一样。还有一次,葛荣看见一只猛兽躲在深山谷里,他就命令其他人穿着厚重的衣服,空手去搏斗猛兽,不许用武器。结果好几个人都被猛兽咬死了,才最终把那猛兽抓到。葛荣还以此为乐呢!他带兵打仗也是这样,列队前进,即使遇到险阻也不绕路,他的部下都苦不堪言。

太宰元天穆不慌不忙地说,取得功勋后,应该好好治理国家,休养生息。荣就赶紧插话,用手肘碰了碰天穆说:“太后当政,自身都管不好,拥立天子,这才是臣子的本分。像葛荣那伙人,本来就是奴才,趁机作乱,就像奴仆逃跑,抓住了就完事了。你最近虽然受了朝廷很大的恩宠,但还没能统一全国,现在就谈功勋,是不是太早了?听说朝中大臣们还比较宽松,今年秋天我想和你一起整顿军队,在嵩山打猎,让那些贪污腐败的大臣们也参加,让他们去围捕老虎。然后出兵鲁阳,经过三荆之地,收服南方蛮族,北上平定六镇。回军途中,顺便平定汾州的胡人。明年再挑选精锐骑兵,分兵前往江淮地区,如果萧衍投降,就请求封他为万户侯;如果他不投降,就率领几千骑兵直接去把他抓来。等到天下统一,四海升平,那时我们再和皇上一起巡视四方,了解民情,推行教化,这样才能说是立下了功勋啊!现在如果只是打猎,士兵们就会松懈,以后还怎么用他们呢?”

后来,天下太平了,荣就派人上奏说:“参军许周劝我接受九锡,我很讨厌他说这话,已经把他打发走了。”荣当时希望得到特殊的礼遇,所以故意暗示朝廷。皇帝其实不想给他,就借口说他忠诚。荣看到皇帝年纪大了,聪明睿智,深得人心,就想把自己安排到皇帝身边,所有事情都让自己经手。他经常借着酒劲,进入皇宫,拜见天子。在金陵拜谒之后,又回到北方。而侍中朱元龙就经常向尚书省索取太和年间迁都的史料,于是迁都的传闻又起来了。

荣叔暂时来京城,说是来看看皇后生孩子的情况。皇上心里还记着河阴之变的事儿,一直担心自己也保不住小命,就和城阳王、侍中杨侃、李彧、尚书右仆射元罗几个商量,都劝皇上赶紧把荣叔给杀了。 但是胶东侯李侃晞和济阴王晖业却说,荣叔要是真来了,肯定早有准备,恐怕不好下手。他们还建议干脆把荣叔的党羽都杀了,再调兵防守。皇上拿不定主意,这京城里的人个个都提心吊胆的,中书侍郎邢子才他们一帮人,已经偷偷往东边跑了。

荣叔这会儿正忙着给朝中的官员们写信,拉拢他们,让他们别走。中书舍人温子升把荣叔的信呈给了皇上。皇上之前一直盼着荣叔别来,可现在看到信了,知道荣叔肯定要来了,脸色一下就沉下来了。武卫将军奚毅,当初起兵的时候跟荣叔来往密切,皇上一直很看重他,但觉得奚毅跟荣叔关系好,不敢跟他谈这件事。奚毅就说:“要是真出了什么事,我宁可为皇上死,也不能跟荣叔同流合污!”皇上说:“朕相信你对朝廷忠心耿耿,我也没忘记你的忠诚。”

公元525年八月,尔朱荣率领四五千骑兵从并州出发,前往洛阳。当时大家都说他要造反,认为皇上必须有所防范。九月初,尔朱荣到达洛阳。有人密报说皇上要对付他。尔朱荣立即上奏朝廷,说明情况。皇上说:“外面也有人说你想害我,这能信吗?”于是尔朱荣毫无戒心,每次去拜见皇上,只带几十个随从,而且都不带兵器。

皇上本来想阻止尔朱荣,但城阳王说:“就算他不造反,这样的人也难以驾驭,更何况还要保证他的忠诚呢?” 再说,北方人的口音比较特殊,他们把“尔朱”说成“人主”,皇上又听说北方有人说“我姓人主”,这让他心里更加不安。早些时候,一颗彗星从紫微垣中穿过,扫过大角星,恒州人高荣祖精通天文,尔朱荣问他这是什么预兆,高荣祖回答说:“这是除旧布新的征兆。以前彗星扫过大角星,秦朝就因此灭亡了。”尔朱荣听了很高兴。

尔朱荣还跟他的下属行台郎中李显和曾说过:“天命已到,哪还需要九锡(古代帝王赐给诸侯的九种器物,象征最高权力),还需要自己去索取吗?天子就是看不清形势!”都督郭罗察说:“今年真的可以写禅让的诏书了,哪里还需要九锡这种小事。”参军褚光说:“听说并州城上有紫气,还担心天命不应验吗?”尔朱荣的手下们都欺辱皇上的近臣,毫无顾忌,这些事情都报告给了皇上。奚毅也察觉到了异常,请求面见皇上。皇上就下到明光殿和他谈话。皇上起初还怀疑是奚毅在诬陷尔朱荣,没有把实情告诉他。等皇上知道奚毅是真心实意后,就召见城阳王元徽、杨侃、李彧,把奚毅的话告诉了他们。

尔朱荣的小女儿嫁给了皇上的侄子陈留王,小名叫伽邪。尔朱荣曾经指着她说:“我最终要靠这个女婿的力量。”城阳王元徽又说:“尔朱荣担心陛下最终会成为他的祸患,如果东宫有了太子,他一定会贪图立个年幼的太子。如果皇后没有生下太子,他就会立陈留王来安定天下。”并详细说明了尔朱荣指着陈留王所说的话。皇上已经有了除掉尔朱荣的打算,有一天晚上梦见自己手里拿着一把刀自杀,掉了十个指节,却一点也不觉得疼。皇上对此感到不安,就告诉了城阳王元徽和杨侃。元徽解释说:“蝮蛇咬了手,壮士就要割腕自救。割掉指节和割腕有什么区别呢?去除祸患才是吉兆。”大家都说他解释得好。

九月十五号,天穆到了京城,皇帝亲自迎接他。荣和天穆一起到西林园去射箭玩儿。荣趁机跟皇帝说:“最近宫里当差的都没怎么练武,皇上您应该带五百骑兵去打猎,顺便处理一下那些官司。” 之前奚毅就说过荣是想借打猎的机会挟持皇帝迁都,现在看来,他说的还真准。

到了十八号,皇帝召见中书舍人温子升,告诉他打算杀荣的事,还问他当年怎么杀董卓的。温子升把事情的来龙去脉都详细地说了,皇帝说:“要是王允当时就赦免了凉州人,事情就不会发展到这一步了。” 过了好一会儿,皇帝又对温子升说:“我的想法,你心里清楚,就算要死,我也得做完这件事,何况我肯定不会死!我宁可跟高贵乡公同一天死,也不想跟常道乡公同一天活!” 皇帝觉得杀了荣和天穆之后,再赦免他们的同党,事情就能平息了。结果,应诏来的王道习说:“尔朱世隆、司马子如、朱元龙这几个人最近都受到重用,他们很清楚天下的情况,我觉得不应该留他们。” 城阳王和杨侃说:“要是世隆都弄不死,那仲远、天光还能活吗?” 皇帝也觉得他们说的有道理,就没再想杀人的事了。城阳王又说:“荣经常带兵打仗,腰里总带着刀,万一他发了狠伤人怎么办?等会儿动手的时候,皇上您最好先回避一下。” 于是,城阳王就让杨侃他们十多个人躲在明光殿东边。

当天,荣和天穆一起进宫,正吃饭呢,还没吃完就起身要走。杨侃他们就从东边的台阶上殿,看到荣和天穆走到院子中央,结果事情没成。十九号是皇帝忌日,二十号是荣的忌日。二十一号,皇帝短暂入宫,就去了陈留王家喝酒,喝得烂醉。然后就说自己病了,好多天都没进宫。皇帝的计划泄露了,尔朱世隆他们把这事告诉了荣。荣轻视皇帝,根本没想到皇帝会反。参与计划的人都害怕了。

二十五号早上,荣和天穆一起进宫,这天皇帝打算大刀阔斧地改革。皇帝坐在明光殿东边走廊里,西面朝向,荣和天穆坐在皇帝御床西北边的小床上,朝南坐着。城阳王进来了,先拜了一拜。荣看到光禄卿鲁安他们拿着刀从东边门进来,就赶紧跑到皇帝面前。皇帝拔出佩刀,一刀砍死了荣,当时荣三十八岁。从荣的手板里搜出几张奏章,上面都是一些宫里官员的去留名单,都不是他的心腹,全都在被清除的名单上。皇帝说:“你这小子!要是再过今天,我就控制不住你了!” 同时,天穆和荣的儿子菩提也被杀了,于是内外一片欢腾,声音传遍了整个京城。之后,就下令大赦天下。

荣虽然名声很大,但行为举止轻浮,只把骑射当作技艺。每次上朝,也没什么正经事干,就只顾着玩耍,一会儿上马一会儿下马。在西林园宴饮射箭的时候,他总是要请皇后出来观看,还要召集王公大臣和妃嫔公主,一起坐在一堂。每次天子射中目标,他就自己站起来又唱又跳,大臣们都跟着转圈,就连妃嫔公主们也不得不跟着挥动衣袖。等到酒喝得兴起,他就自己靠着座位,唱胡歌,唱《树梨普梨》这首歌。他见临淮王彧为人从容优雅,喜欢清淡素雅,就硬要临淮王跳敕勒舞。傍晚回府的时候,就和左右的人手拉手在地上跺脚,唱着《回波乐》才离开。他的性格非常暴虐,喜怒无常,弓箭刀枪一刻也不离手,只要有点不高兴,就要杀人泄愤,左右侍从总是提心吊胆,怕被他害了性命。有一次他想出去打猎,有人来告状,说了半天,他一怒之下,直接把那人射杀了。还有一次,他看见一个沙弥骑着一匹马,他就命令自己的马去撞那匹马,把那匹马撞得再也动不了了,然后又让人把沙弥的头打碎,直到沙弥死了才罢休。

节闵帝刚即位的时候,世隆等人得势,就下诏追赠高欢为假黄钺、相国、录尚书、都督中外诸军事、晋王,并赐予九锡、九旒銮辂,以及武贲班剑三百人,辒辌车,规格与晋太宰、安平献王相同,谥号为武。又下诏让百官商议高欢的配享问题,司直刘季明说:“如果把晋王高欢配享永安陵,那就不能体现他始终忠于朝廷的节操。以此来看,他没有什么地方可以配享。”世隆一听这话脸色就变了,问:“你认为应该配享吗?”刘季明说:“下官只是参与讨论,根据道理说话,如果我的意见不合您的心意,杀了我便是。”大家都很为他担心,但刘季明却很平静。世隆还是坚持己见,最后还是把高欢配享在了孝文庙庭。

菩提当过太常卿、开府仪同三司、侍中、特进。死的时候才十四岁。节闵帝即位后,追赠他为司徒,谥号为惠。

菩提的弟弟叉罗,做过武卫将军、梁郡王。后来去世了,追赠为司空。

叉罗的弟弟文殊,被封为平昌郡王。孝静帝即位后,继承了高欢的爵位,成为太原王。在晋阳去世,当时只有九岁。

文殊的弟弟文畅,一开始被封为昌乐郡公。因为他立了破敌的功劳,后来被晋升为王。他姐姐是魏孝庄皇后。韩陵之战之后,齐神武帝收留了他,对他的家人非常好。 所以文畅后来官拜开府仪同三司、肆州刺史。他家非常有钱,经常宴请宾客,生活极其奢侈。他和丞相司马任胄、主簿李世林、都督郑仲礼、房子远这些人关系很好,表面上看起来是酒肉朋友,其实暗地里却在密谋害死齐神武帝。

魏家有个旧俗,每年正月十五晚上要玩一种叫“打蔟”的游戏,谁打中了就能马上得到赏赐的绸缎。司马任胄就让郑仲礼把刀藏在裤子里,打算趁齐神武帝来看比赛的时候行刺,事情成功后,他们就拥立文畅为帝。 结果,这事儿被任家一个叫薛季孝的客人告发了。因为文畅姐姐是皇后,所以最后只处罚了文畅一个人。文畅死的时候才十八岁。

我弟弟文略,因为哥哥叉罗王没有儿子,就继承了叉罗王的爵位,当上了梁郡王。后来文畅犯了事,应该被处死,高洋(静帝)还派人去晋阳想把他杀了。还好高欢(神武)特别开恩,奏请免了他的死罪。文略这个人聪明又漂亮,还懂很多东西。齐文襄王曾经让章永兴骑在马上弹琵琶,弹了十多首曲子,然后让文略把曲子写下来,结果文略写对了八首。齐文襄王就开玩笑说:“聪明人一般都活不长,梁郡王你得小心啊!”文略回答说:“寿命的长短,都在您手里啊。”齐文襄王听了很伤感地说:“这倒不用担心。”

一开始,高欢曾经下令要处死文略十次,可他仗着高欢开恩,就更加嚣张跋扈,没把任何人放在眼里。到了齐天保年间,他曾经邀请平秦王、武兴王、汝南王这些王爷到他家里做客,摆设非常豪华奢侈,还给每个人送礼。其他王爷都拿出珍宝来巴结他,可文略却穿着破旧的衣服去赴宴,带了五十个奴仆,个个骑着好马,穿着华丽的衣服。他当时就那么嚣张跋扈。平秦王有一匹七百里良驹,文略就用一个漂亮的女奴跟平秦王赌,结果赢了那匹马。第二天,平秦王派人来道歉,文略竟然把马和女奴都杀了,把女奴的头和马肉用两个银器装着送给了平秦王。平秦王把这事告诉了文宣帝,文略就被关进了京城的大牢。

在监狱里,文略弹琵琶,吹笛子,唱歌,一直玩到累了才躺下唱挽歌。关了几个月后,他竟然抢了看守的弓箭射人,还说:“不然,皇帝会忘记我的。”有关部门上奏朝廷,文略最终被处死了。文略曾经给魏收很多钱,让他给他父亲写一篇好的传记,魏收在传记里把文略父亲的功劳比作韦贤、彭祖、伊尹、霍光,这大概也是文略花钱买来的吧。

兆字万仁,是尔朱荣的儿子。他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身手敏捷,比一般人厉害得多。经常跟着尔朱荣去打猎,那些人迹罕至的悬崖峭壁,别人上不去下不来,兆都能第一个冲上去。他徒手就能制服猛兽,从来不胆怯。尔朱荣因此对他特别赏识,把他当做心腹。

有一次,尔朱荣带着使臣出游,看见两只鹿,就给了兆两支箭,让他射下来做今天的食物。兆就先在地上生起了火等着。一会儿工夫,兆射到了一只鹿,尔朱荣想在使臣面前炫耀一下,责怪兆为什么没把两只鹿都射下来,就打了兆五十杖。尔朱荣进军洛阳的时候,兆担任先锋都督。孝庄帝即位后,封兆为颍川郡公。后来又跟随上党王天穆平定了邢杲的叛乱。还和贺拔胜一起,击杀了元颢的儿子元冠受,并将其俘虏。接着又攻破了安丰王延明的军队,元颢这才逃跑了。孝庄帝回到宫中,论功行赏,任命兆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汾州刺史。

尔朱荣死后,兆从汾州占据了晋阳。元晔继位后,任命兆为大将军,并晋爵为王。兆和世隆等人一起商议攻打洛阳。兆于是率领轻兵,抄近路奇袭洛阳城。在此之前,河边有人做梦,梦见神告诉他:“尔朱家要渡河,要用你做灅波津的令史,帮你把河水的水脉缩短。”一个月后,做梦的人死了。等到兆到达的时候,有个行人自称知道河水浅的地方,用草标明路线引导他们过去,突然间又不见了踪影。兆于是策马渡河。那天暴风大作,黄尘蔽日,骑兵冲到宫门口,守卫才发现情况不对。他们弯弓准备射箭,可是衣服却挡住了弓弦,箭射不出去,一时之间都四散逃跑了。孝庄帝步行走出云龙门,被兆的骑兵袭击,被囚禁在永宁寺。兆杀害了皇子,侮辱了妃嫔,并纵兵抢掠。在洛阳停留了十多天后,先派卫兵押送孝庄帝去晋阳,兆随后在黄河桥上清点抢掠来的财物。

一开始,尔朱兆打算进军洛阳,就派人去请齐神武一起行动,想和他联手。齐神武当时是晋州刺史,就跟长史孙腾说:“我反过来攻打我的君主,这也太过分了!我现在不去,恐怕他会记恨在心,你去跟他说清楚我的意思,就说蜀地和山区还没平定,我不能离开。”孙腾就去了尔朱兆那里,把齐神武的意思详细地解释了一遍。尔朱兆很不高兴,说:“回去告诉高欢兄弟,我做了吉梦,这次行动一定能成功。我最近梦见我死去的父亲站在一个高高的土堆上,土堆周围的土地都耕种得很熟,只有马兰草零星地还长着,我父亲看着我,让我把那些马兰草拔掉。我手到之处,马兰草就全拔光了。根据这个梦来看,这次行动一定会有利。”孙腾回去把这些话都告诉了齐神武。

齐神武说:“尔朱兆他们太嚣张了,举兵造反,我没办法再跟尔朱荣一条心了。现在皇帝在黄河边上带兵,尔朱兆进攻过不去,肯定会退回来。我趁机从山东杀过去,打他个措手不及,这样就能一下子抓住他们了。”没过多久,尔朱兆就攻占了京城,孝庄皇帝被囚禁起来,都督尉景跟着尔朱兆南下,并派人给齐神武送信。齐神武大吃一惊,赶紧把孙腾叫来,让他快马加鞭地赶到尔朱兆那里,表面上表示祝贺,暗地里观察皇帝在哪里,准备在路上迎接皇帝,向天下宣扬大义。孙腾在半路上遇到了皇帝,而齐神武这时正率领骑兵往东走,听说皇帝已经过了黄河,于是就往西返回。他又给尔朱兆写信,详细地说明利害关系,不应该伤害皇帝,以免在全国留下恶名。尔朱兆生气,根本不听,结果皇帝最终被杀害了。

一开始,荣(指北魏孝文帝元宏)去世了,皇帝(指北魏宣武帝元恪)就命令河西人纥豆陵步蕃他们去攻打秀容。拓跋宏(指北魏孝明帝元诩)进入洛阳之后,步蕃的军队势力非常强大,一路南下逼近晋阳。所以拓跋宏没时间在洛阳多待,就带兵回去抵抗步蕃。结果好几次都被步蕃打败了,于是拓跋宏就整顿军队,计划从山东突围,还多次派人去征召尔朱荣。尔朱荣在晋州的属下,都劝他别去。尔朱荣估计情况紧急,拓跋宏肯定没有别的办法了,就决定前去支援。

拓跋宏就把三州六镇的人马分出来,让尔朱荣统领。尔朱荣分兵另设营寨后,就带兵南下,避开步蕃的锋芒。步蕃军队到了乐平郡,尔朱荣和拓跋宏就反攻,打败并斩杀了步蕃。等到节闵帝(指北魏孝庄帝元子攸)即位后,任命拓跋宏为使持节、侍中、都督中外诸军事、柱国大将军,兼录尚书事、大行台。又想封拓跋宏为天柱大将军,这是荣(指尔朱荣)去世时担任的官职,拓跋宏坚决推辞,不肯接受。随后又加封他为都督十州诸军事,并世袭并州刺史。

高欢攻打殷州的时候,高欢手下的将领侯景、慕容绍宗、段韶联手抵抗。慕容绍宗、段韶驻扎在阳平,侯景则驻扎在广阿,总兵力号称十万人。高欢使出反间计,成功离间了这三个人,让他们互相猜忌,不再信任彼此。慕容绍宗他们多次派斛斯椿和贺拔胜去劝说侯景。侯景只带了三百骑兵轻装简从,去见慕容绍宗,两人在帐篷里坐下。侯景性格粗鲁暴躁,心里很不舒服,他拿着马鞭挥舞,仰天长啸,眼神凝视着周围,深深怀疑慕容绍宗等人要对他下手,于是赶紧骑马逃跑了。慕容绍宗派斛斯椿、贺拔胜等人追上去解释,侯景最终被抓住带了回去,关押了一天后才被放了。慕容绍宗他们因此而溃败。高欢乘胜追击,侯景的军队大败。侯景和慕容绍宗、段韶从此互相猜忌,长期不和。

后来,宇文泰为了拉拢侯景,请求孝闵帝纳侯景的女儿为皇后,侯景因此非常高兴。宇文泰计划对抗高欢,就派人送去丰厚的礼物和劝降书,邀请侯景去洛阳。侯景和天光、段韶再次约定盟誓,然后在韩陵山集合兵力决战。结果战败,又逃回了晋阳。那年秋天,高欢从邺城出发讨伐侯景,侯景于是大肆抢掠并州,逃到了秀容。高欢又追击过去,在赤洪岭打败了侯景。侯景逃到深山里,杀了自己的坐骑,然后上吊自杀在树上。高欢后来收殓安葬了他。

侯景虽然作战勇敢,但却缺乏统帅才能。虽然宇文泰很欣赏他的胆识和果断,但是总是说:“侯景带个三千骑兵还行,多了就乱套了。”

侯景的弟弟侯智彪,被孝闵帝封为安定王。他和侯景一起逃亡,后来被高欢俘虏,最后死在了晋阳。

接下来说一下宇文泰的族人彦伯,他是宇文泰的弟弟。他的祖父宇文侯真,在文成帝时期担任并州和安州刺史,封始昌侯。他的父亲宇文买珍,在宣武帝时期担任武卫将军、华州刺史。

彦伯为人特别好,性格温和厚道,永安年间,当上了荣府的长史。 那时候节闵帝偷偷摸摸地躲在龙花佛寺,彦伯就一直劝他出来,还特别地殷勤周到。 皇帝登基后,尔朱兆因为自己没参与谋划这件事,心里非常生气,想要攻打世隆(孝明帝)。 皇帝就派华山王鸷去劝说尔朱兆,可尔朱兆还是不肯罢休。 世隆又派彦伯亲自去劝说,尔朱兆这才作罢。

彦伯回来后,皇帝在显阳殿设宴款待他。 当时侍中源子恭和黄门郎窦瑗也在旁边陪着。 彦伯说:“源侍中以前当都督的时候,我和他在河内对峙,当时两军旗鼓相对,感觉就像隔着天那么远。 没想到今天咱们能一起侍奉陛下,真是令人高兴啊!” 源子恭说:“蒯通说过‘狗叫不是为了它的主人’,以前在永安发生的事,就像今天侍奉陛下一样啊。” 皇帝说:“源侍中还真是有‘射钩’的心思啊!” 然后就让两个人喝得酩酊大醉才散席。 后来彦伯被封为博陵郡王,官拜司徒。

那时候正赶上大旱,有人劝彦伯辞去司徒的职位,他就上表请求辞职,皇帝也准了。 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仪同三司、侍中,其他的官职都和以前一样。 彦伯在兄弟们当中,算是没什么过错的。 后来天光等人败于韩陵,彦伯想带兵驻扎在河桥,世隆没同意。 后来张劝等人袭击世隆,彦伯当时正在宫里值班。 长孙承业等人上奏说,高欢的功劳已经很显著了,要除掉尔朱氏。 节闵帝让舍人郭崇告诉彦伯,彦伯慌慌张张地逃跑了,结果被人抓住了。 不久后,他和世隆一起在阊阖门外被斩首,脑袋被挂在斛斯椿门上的树上,以示高欢。

之前洛阳流传着这样的谣言:“三月末,四月初,扬灰簸土觅真珠。” 还有:“头去项,脚根齐,驱上树,不须梯。” 这些谣言到最后都应验了。 (子敞,此处应为后记,记录彦伯之子)

敞字乾罗,他小时候因为父亲彦伯被杀,年纪还小,就跟着母亲在宫里长大。十二岁那年,敞自己偷偷从宫里跑出来,跑到大街上,看到一群小孩在玩耍。他脱下身上华丽的衣服,换了身普通的衣服就跑了。追兵赶到,没认出他,只抓住了他脱下的那些漂亮衣服。等查清楚不是他之后,天已经黑了,所以就放他走了。

后来他跑到一个村子里,看见一位姓长孙的老太太坐在胡床上。敞跪下求她帮忙,老太太可怜他,就把他藏在墙的夹层里。追兵越来越近,眼看就要追上来了,老太太给了他一些盘缠,让他赶紧离开。于是他假扮成道士,改了名字,躲到了嵩山。在那里,他粗略地学习了一些经史子集。几年后,当地人都觉得他很不一样。

有一次,他独自坐在岩石下,忍不住哭了起来,感叹道:“我难道就要这样过一辈子吗?伍子胥又是怎样的人呢?” 他下定决心,前往长安。周文帝见到他后很器重他,任命他为行台郎中,封灵寿县伯。后来官至开府仪同三司,爵位也升为公。之后又担任胶州刺史。他把当年救过他的长孙老太太接到自己家里,好好供养她,给了她很多钱财。隋文帝登基后,又封他为边城郡公。黔安蛮族叛乱,皇帝派他去平叛。平叛凯旋后,他被任命为金州总管,他的政绩非常出色,官员百姓都很敬畏他。后来年纪大了,他请求退休,皇帝赐给他两辆豪华马车,让他回河内老家。他最终在家中去世,他的儿子最继承了他的爵位。

仲远是彦伯的弟弟。在明帝晚年,尔朱荣的势力越来越大,很多人为了巴结他,都纷纷去拜访他。而仲远呢,他竟然模仿尔朱荣的书法,还刻了尔朱荣的印章,和尚书令的官员勾结,干尽坏事。他伪造尔朱荣的奏章和表文,帮人谋取官职,从中收取大量的钱财,用来吃喝玩乐。他这个人完全没有正经职业。等到孝庄帝即位后,他被封为清河公、徐州刺史,还兼任尚书左仆射、三徐大行台。不久又升任督三徐诸军事。仲远上奏说:“我发现最近行台征募人才,那些得到权力的人就自行决定谁是优秀人才,在军队里安排职位,然后根据职位授予官职。现在请求增加设置职位,来满足军队的需要。如果设置职位不合适,等到回到京城的时候,再由有关部门裁决。”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于是,他就按照自己的喜好任命官员,肆意敛财。

尔朱荣死了,尔朱仲远就控制了他的军队,朝着京城这边来了。高欢当上皇帝后,封他为彭城王,加封大将军,还让他兼任尚书令,镇守大梁。尔朱仲远派人来请求按照朝廷的礼仪,在军队里鸣锣开道。高欢一看奏章,哈哈一笑就答应了。他真是太嚣张了!后来又给他加官进爵,让他督领东边的军队,还当了本将军和兖州刺史,其他的官职都保留着。

尔朱仲远本来就贪婪残暴,心肠狠毒得像深不见底的山谷一样。那些有钱有势的大户人家,他随便找个反叛的罪名就抄家灭族,把他们的家产、账本、钱财都据为己有。男人都被他杀死了,扔进河里,这种事多得数不清。将领们的妻子,只要长得漂亮,没有一个能逃过他的魔爪。从荥阳往东,收上来的税款全部都进了他的军营,一丁点儿都不送往京城。那时候高欢控制着关中地区,尔朱仲远在大梁,尔朱兆占据着并州,尔朱世隆在京城,他们各自为政,权力都非常强大,没有人能比得上他们。他们都在各自的辖区里横征暴敛,搞得民不聊生,天下四分五裂。

后来他又被加封为太宰,免去了大行台的职务。尔朱仲远更加肆无忌惮,比起尔朱彦伯、尔朱世隆来,他简直是没礼貌到了极点。东南地区的州郡长官,甚至是一般老百姓,都受他的祸害,简直比豺狼虎豹还可怕!后来他又把军队驻扎到东郡,率领军队跟度律等人一起抵抗高欢。尔朱兆带着几千骑兵从晋阳赶来支援。军队驻扎在阳平的时候,高欢用离间计,让尔朱仲远他们互相猜忌,结果他们慌慌张张地逃跑了。中兴二年,他又跟高欢在韩陵打了一仗,又打败了,往南逃窜。最后逃到梁地,死在了江南。

高世隆,字荣宗,是高仲远他弟弟。在明帝后期,世隆兼任直阁,后来官至前将军。尔朱荣请求入朝,灵太后很讨厌他,就派世隆去晋阳安抚尔朱荣。尔朱荣想留住世隆,世隆说:“朝廷怀疑你哥哥,所以才派我来。你现在要是留住我,朝廷就会有所防备,这不是好办法。”尔朱荣这才放他回来。尔朱荣起兵南下,世隆赶紧逃走,在上党跟尔朱荣碰上了。

建义初年,世隆被任命为给事黄门侍郎。庄帝登基,世隆参与了其中的谋划,被封为乐平郡公。元颢攻打大梁,世隆被任命为前将军、都督,镇守武牢。元颢攻克荥阳后,世隆害怕,就逃回去了,庄帝也仓促地北巡。等皇帝回宫后,世隆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兼管选部。

庄帝打算对付尔朱荣,每次都避开别人私下商量。世隆害怕事情有变,就写了一封匿名信,贴在自己家门口,信上写着:“天子跟侍中杨侃、黄门高道穆等人密谋,想杀掉尔朱荣(天柱)。”他又把这封信交给尔朱荣的妻子北乡郡公主,让她转交给尔朱荣,劝他不要进京。尔朱荣把信撕碎,吐在地上说:“世隆胆小如鼠,谁敢有这种想法!”世隆又劝尔朱荣赶紧起兵,尔朱荣说:“干嘛这么急急忙忙的?”都没听他的。

尔朱荣死后,世隆保护着尔朱荣的妻子,趁着夜色从西阳门逃走。到了北岸的河桥,他杀了武卫将军奚毅,率领军队在大夏门外反击。后来李苗烧毁了河上的桥梁,世隆就往北逃跑了。他攻打建州,攻克后杀光了所有人,以此来发泄怒火。到了长子,他和度律等人一起拥立长广王元晔为帝。元晔小名叫盆子,大家听说后,都觉得这情况跟赤眉军很像。元晔任命世隆为尚书令,封他为乐平郡王,加封太傅,让他代理司州牧,在河阳跟侯景会合。侯景平定京城后,责备世隆说:“你叔父在朝中待了这么久,耳目应该很灵通,你怎么能让天柱(尔朱荣)被害?”侯景说着按剑瞪眼,语气非常严厉。世隆连连赔礼道歉,才算过关,心里却深深地怨恨侯景。

时仲远也从滑台进京了。高世隆和兄弟们偷偷商量,担心元晔的母亲干预朝政,就等她母亲卫氏出门的时候,派了几十个骑兵,装成强盗的样子,在京城的大街上把她杀了。当时朝野上下都震惊了,谁也不知道是怎么回事。接着就张贴告示,悬赏千万钱捉拿凶手。老百姓知道了,个个都灰心丧气。后来又因为元晔和高世隆关系疏远,高世隆想扶持节闵帝上位。但是他心里盘算着南阳王更有实力,就说:“广陵王不说话,怎么能治理天下呢?”后来发现广陵王其实能说话,于是就动手废掉元晔,立节闵帝为帝。

一开始,高世隆当尚书仆射的时候,尚书的文书都带回家里看。他天资聪颖,又害怕别人瞧不起他,所以非常努力,认真处理政务,广交宾客,因此有了很高的声望。他哥哥高荣死后,他就没了顾忌。当了州令后,经常让尚书郎宋游道、邢昕在他家里办公,两人分别坐在东西两边,受理诉讼,然后按照他的命令执行。后来掌握了朝政大权,生杀予夺全凭自己喜好,公开地骄奢淫逸,信任那些奸邪的小人,做事全凭一时兴起。而且他和他的兄弟们,各自拥有强大的军队,在全国各地搜刮民脂民膏,极其贪婪残暴。那些奸诈谄媚、狠毒凶残的人,都得到他的重用;而那些品德高尚的名士,却很少能得到他的信任。所以天下人都对他恨之入骨。后来高世隆辞去了太傅的职位。节闵帝特地设立了仪同三司的官职,位次在三公之下,把这个职位给了高世隆。还追赠他父亲为相国、录尚书事、大司马。

等到齐神武起兵造反的时候,时仲远、侯景等人愚蠢自大,仗着自己实力强大,根本没放在心上,只有高世隆心里非常担忧害怕。等到天光等人败于韩陵后,高世隆请求皇帝赦免天下,但是节闵帝没答应。斛斯椿占领了河桥之后,把高世隆的党羽都杀光了,然后派行台长孙承业进京奏报,逮捕了高世隆和他的哥哥高彦伯,把他们都杀了。

一开始,世隆曾经和吏部尚书元世俊下棋,突然听到棋盘上有响声,棋子全倒了,世隆觉得很不吉利。还有一次,他白天睡觉,他老婆奚氏突然看见一个人拿着世隆的头走了。奚氏吓了一跳,赶紧去看,结果世隆睡得跟没事儿人一样。世隆醒来后,跟老婆说:“我刚才梦见有人砍了我的头拿走了,感觉特别不舒服。”

再说,那年正月最后一天,世隆府里的人一个都没去上朝,西门也没开。突然有个河内太守田帖家的奴仆,跑去跟省门亭长告状说:“今天早上,我家老爷借了王世隆的车和牛,一整天都在洛水边游玩。晚上,老爷回府,从东掖门把车弄出来,才发现车上没有褥子,请您记一下。”亭长说,府里的人都没去上朝,西门也没开,根本没看到有人进去啊。这奴仆坚持不懈,还写了正式的报告。尚书都令史谢远觉得这事儿很可疑,像是假的,就报告给了世隆,让大理寺去调查。当时都官郎中穆子容负责查这个案子。

这奴仆说,他一开始到司空府西边,想进府。世隆嫌他来晚了,就催他快走。车进了府,到了西门,世隆又嫌牛太小,就把牛拴在门外的槐树下,换了一头青牛拉车。世隆穿的是白色纱衣,戴着高高的帽子,衣服又短又黑,随从们都穿着裙子、裤子和褶子,手里拿着木板,打扮跟平时完全不一样。然后,世隆派了个官吏把这奴仆带进了省中厅事东阁内,东厢第一间屋子里。这屋子平时都是关着的。奴仆说,进屋后,里面有张板床,床上没铺席子,地上全是灰尘,还有个瓮装着米。他擦了擦床坐下,还在地上画画玩,还抓了一把瓮里的米看看。穆子容和谢远去看,那屋子关了很久,根本没发现开过的痕迹。结果进去一看,情况跟奴仆说的完全一样。他们把这些都告诉了世隆。世隆听了很不安,觉得很不吉利。没多久,他就被杀了。

世隆的弟弟世承,在庄帝当政的时候当侍中,兼领御史中尉。这人能力很差,只是个挂名的官员。后来元颢进攻洛阳,世承守卫轘辕关,被元颢俘虏了。元颢还把他凌迟处死。庄帝回到宫里后,追赠世承为司徒。

河间郡公世弼,字辅伯,在节闵帝时期被封为河间郡公,后来又当上了青州刺史。韩陵战役打输了,他想逃到梁国去,好几天心里都七上八下,跟身边的人约定,要一起割腕殉情。世弼帐下都督冯绍隆很忠心,就劝世弼说:“咱们现在正处在生死攸关的时刻,应该拿出点真本事,用行动来表示我们的决心!”世弼听了他的话。于是,世弼把手下人全都召集起来,自己坐在胡床上,让冯绍隆拿着刀子,准备剖开自己的心窝子。没想到冯绍隆趁机杀了世弼,然后把他的脑袋送到京城去了。

世弼的堂弟高度律,为人老实木讷,不怎么爱说话。庄帝刚即位的时候,封他为乐乡县伯。等到他哥哥世隆去世后,他和世隆一起去了晋阳。元晔当了皇帝后,任命高度律为太尉公、四面大都督,还封他为常山王。后来,他跟尔朱兆一起进入洛阳。尔朱兆搬到晋阳后,留下高度律镇守京城。节闵帝时期,高度律官至使持节、侍中、大将军、太尉公,还兼任尚书令、东北道行台,跟杨仲远一起出兵抵抗义军。 跟北齐神武帝打仗时,他和尔朱兆产生了矛盾,最终战败而回。高度律虽然在军队里当官,但他贪得无厌,搜刮民脂民膏,走到哪儿,哪儿的老百姓就遭殃。他母亲山氏听说高度律战败了,气得病倒了。高度律回到家后,他母亲责备他说:“你享受着国家的恩惠,却做出这种事情,我怎么忍心看到别人把你杀掉呢!”说完就去世了,当时的人都觉得很奇怪。后来韩陵战败后,斛斯椿先占据了河桥,然后向西逃到灅波津,被人抓住送走了。斛斯椿被关起来,送到了北齐神武帝那里,最后在城里被斩首了。

话说,天光啊,是高欢的兄弟高荣的儿子。高荣从小就觉得天光勇敢果断,特别喜欢他,经常带着他一起商量军事计划。孝昌年间,高荣占据了并州和肆州,还任命天光为都将,统领肆州的军队。后来明帝死了,高荣想回京城,把后方的事情都托付给了天光。建义初年,天光被任命为肆州刺史,封长安县公。高荣要讨伐葛荣,就留下天光镇守肆州,看家护院。高荣对天光说:“我到不了的地方,全靠你帮我打理,才能体现我的心意。”永安年间,天光和元天穆一起,东边打败了邢杲。后来元颢攻入洛阳,天光和元天穆在河内跟高荣会合。高荣去世后,并州和肆州有点乱,朝廷就让天光兼任尚书仆射,担任并州、肆州等九州的行台,同时还负责并州的政务。天光到了并州后,整顿吏治,稳定军心,各地都恢复了平静。元颢战败后,天光回到京城,被改封为广宗郡公。

一开始,高平镇的城里,赫贵连恩等人造反,推举敕勤酋长胡琛当老大,自称高平王。他们还遥控着沃野镇的贼帅破六韩忉夤。胡琛占据了高平城,派他的大将万俟丑奴来攻打泾州。后来胡琛和莫折念生勾结,看不起破六韩忉夤。这时,有人叫费律如,他跑到高平城,用计策杀了胡琛,结果被万俟丑奴吞并了势力,然后跟萧宝夤在安定地区对峙。萧宝寅战败逃跑了。建义元年夏天,万俟丑奴在灵州打败了萧宝夤,把他抓了起来,然后万俟丑奴就僭称皇帝,自称大宝。那时候,他得到了西北进贡的狮子,就以此为名号,称这一年为“神兽元年”,还设立了一堆官职。

朝廷很担心这件事,就让天光当了使者,还给了他都督、雍州刺史的官职,让他带着武卫将军贺拔岳、大都督侯莫陈悦等人去讨伐丑奴。天光刚出发的时候,只有千名士兵。当时东雍赤水那边的蜀贼堵住了道路,天光进关后打败了他们,挑选了一些强壮的士兵。到了雍州后,他又征收了人马,一共凑齐了一万匹。因为士兵太少了,他停留下来没有前进。宇文荣派人责备他,还打了天光一百杖。宇文荣又派了两千士兵支援天光。

天光命令贺拔岳率领一千骑兵先锋部队前进,到了岐州,抓住了他们的行台尉迟菩萨。丑奴丢下岐州逃回了安定。天光从雍州出发到达岐州,和贺拔岳汇合兵力,打败了丑奴,俘虏了萧宝夤。于是泾州、豳州、夏州、以及北到灵州,还有那些和叛军勾结的人,都投降了。只有叛军的行台万俟道洛没有投降,带着部队逃到牵屯山,依托险要的地形据守。宇文荣责备天光没有抓到万俟道洛,又派人打了天光一百杖,还下诏书削了他的爵位,降为侯爵。

天光和贺拔岳、侯莫陈悦等人再次攻打牵屯山,万俟道洛战败,逃到了略阳投奔了贼帅王庆云。王庆云觉得万俟道洛作战勇猛,非常高兴,觉得大事可成,于是自称皇帝,任命万俟道洛为大将军。天光就进入陇右,到达王庆云占据的永洛城,攻破了东城。叛军于是都集中到西城。城里缺水,士兵们又热又渴。有人逃出来投降,说王庆云、万俟道洛想突围。天光怕失去这两个贼帅,就派人对王庆云说,可以早点投降,如果水源断绝,今晚大家一起商量。又说:“咱们的关系需要靠水来维系,我现在稍微后退一下。”叛军都感到很安心,不再想逃跑了。

天光暗中命令士兵制作很多木枪,每根七尺长,到傍晚,布列人马,摆出防御的姿态,又在枪林中埋伏了士兵。当夜,王庆云、万俟道洛果然突围,冲到枪阵中,人马都受伤倒地。埋伏的士兵立刻发起攻击,同时俘虏了他们。叛军走投无路,只能投降。天光、贺拔岳、侯莫陈悦等人商议把他们全部坑杀,死了大约一万七千人,然后瓜分了他们的家眷。于是三秦地区、河州、渭州、瓜州、凉州、鄯善都来归顺了。朝廷下诏恢复了天光以前的官职爵位。

岳闻荣死了,天光就在泾州等着,还顺便跟岳氏家族商量着怎么进洛阳。没多久,皇帝就封天光为广宗王,后来又封他为陇西王。听说尔朱兆已经进京了,天光就轻装简从地骑马往京城赶,去见世隆他们,没过多久又回雍州去了。世隆他们商量着废掉元晔,另立贤明的人当皇帝,就派人去通知天光。天光和他们一起制定了计划,拥立节闵帝。之后,天光又升官了,被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尚书令、关西大行台。

天光北上到了夏州,派兵去讨伐宿勤明达,抓住了他,押送到了洛阳。那时候,费也头帅纥豆陵伊利、万俟受洛于等人在河西地区占据地盘,还没归顺朝廷。天光心里想着高欢在信都起兵的事,有点担心,没工夫管河西的事,所以只是稍微派兵去防备一下而已。后来,天光又升任大司马。

高欢的军队越来越强大,尔朱兆、尔朱仲远等人接连战败逃跑。世隆多次派人征召天光,但天光都没答应。后来,斛斯椿苦口婆心地劝天光说:“没有您,局势就安定不下来,怎么能眼睁睁看着皇室灭亡呢?”天光没办法,只好往东走,结果和尔朱仲远他们在韩陵打败仗了。斛斯椿他们先撤回去了,在河桥阻击敌人,天光过不去河,就往西北逃,最后被抓住了,他和度律一起被押送到高欢那里。高欢把他们押送到洛阳,在城里把天光给杀了。

尔朱氏家族专权跋扈,把天下搞得四分五裂,各自占据一方,赏罚都由他们自己决定。而天光虽然在关西立下了功劳,但他为人不算残暴,跟尔朱兆和尔朱仲远比起来,还是不一样的。

话说魏朝从宣武帝之后,政治就有点不太行了。等到孝明帝年纪轻轻就当皇帝,又是女人当政。一开始是于忠专权跋扈,接着又是元叉权倾朝野,做官的都拼命敛财,有权势的更是横行霸道,搞得全国一片混乱,到处都是起义的苗头。等到灵太后重新掌权后,更是淫乱朝纲,国家要完蛋的迹象,这时候就已经很明显了。

尔朱荣凭借着军队的势力,在全国各地横行霸道,搞得民怨沸腾,人神共愤。于是他就想出来匡扶社稷,拯救百姓,拥立皇帝,铲除奸邪。他先后打败了葛荣、元颢,杀了邢杲、韩娄、丑奴、宝夤,这些人全都被杀得像堆在马市上的尸体一样,所以说尔朱荣的功劳确实很大。但是他一开始只是想图谋不轨,觊觎皇位,最后竟然把灵太后和孝明帝都害死了,再也翻不了身了。河阴之难,多少达官贵人惨死,他得罪了多少人啊!虽然最后尔朱荣也被弄死了,也算是罪有应得。

可是魏朝朝廷里没有能干的宰相,也没有厉害的将军,结果那些余孽又勾结起来,成了强大的敌人。高欢这个人,野心勃勃,成了反叛的领袖,山河破碎,孝庄帝也死掉了。皇室宗亲各自割据一方,作威作福,废立皇帝,朝政大乱;百姓遭殃,国家分裂,赏罚全凭个人喜好,打仗也只顾自己。国家的命运,掌握在几个胡人手里,战乱不断,最终就成了这个样子。这难道不是上天要灭亡魏朝,先让尔朱荣来收拾残局,最后因为尔朱荣的罪行累累,最终导致魏朝灭亡吗?也可以说,魏朝的困难,是齐朝来解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