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定和,字处谧,是长安万年人。家里以前穷得很,但他很有志气。一开始只是个小官,隋朝开皇九年打陈朝的时候,他跟着去打仗,连自己都养活不了。他老婆还有结婚时穿的衣服,张定和想把衣服卖了,他老婆不肯给。没办法,张定和只好自己去了。
凭借战功,他被封为仪同三司,赏赐了上千匹丝绸,然后就抛弃了他老婆。后来,他因为多次立下军功,升官加爵,当上了开府仪同三司、骠骑将军。跟着上柱国李充去打突厥,他总是冲锋陷阵,非常卖力。后来升为柱国大将军,被封为武安县侯,还赏赐了他两千段丝绸、两匹好马和一百两黄金。隋炀帝继位后,张定和先后担任宜州刺史、河内太守,政绩还不错,后来又升任左屯卫大将军。
后来跟着皇帝去打吐谷浑,到了覆袁川。当时吐谷浑的国王带着几个骑兵逃跑了,有个叫王诈的人冒充国王,躲在车我真山上。皇帝命令张定和去打他。张定和跟敌人遭遇后,觉得敌人人少,就喊话让他们投降,但敌人不肯。张定和没穿盔甲,直接冲上山,结果被流矢射中,当场死了。他的副将柳武达继续进攻,把敌人全部杀光了。皇帝为此哭了好久,追赠张定和为光禄大夫。因为当时的爵位制度改了,所以又重新封张定和为武安侯,谥号壮武。他儿子世袭了爵位,后来也当上了光禄大夫。
张奫,字文懿,是清河郡东武城县人。他原来的名字因为犯了庙里的忌讳而改了。他家祖上七代的沈氏,在石季龙统治的末期,从广陵的六合渡过长江,才在那边安家落户。后来做到桂阳太守的官职。他的孙子张朏,在晋朝做过佐著作郎。因为外祖父杨佺期被罢官,张朏也因此被贬到南谯,就住在那里了。
张奫从小就喜欢读兵书,擅长骑马射箭,尤其精通刀盾格斗。他父亲张双,从清河太守的位子上退下来后,回到周朝的领地。当时,乡里有个叫郭子冀的家伙暗中勾结陈国的叛贼,张双想带着儿子和乡亲们去打,但是有点犹豫不决。张奫积极支持他父亲的计划,结果他们打败了叛贼,张奫因此以勇敢果断而闻名。他起初担任州主簿。等到隋文帝当上丞相的时候,张奫被授予丞相府大都督的职位,负责统领乡兵。
贺若弼镇守江都的时候,特意下令让张奫跟着他,让他当间谍。在平定陈朝的战争中,张奫立下了不少功劳。他被提升为开府仪同三司,封文安县子。一年多以后,张奫率领水军,在京口打败了叛贼笮子游,在和州打败了叛贼薛子建。朝廷召他回京,任命他为大将军。隋文帝还让他上御座一起吃饭,对他说:“你可以做我的儿子,我做你的父亲。今天咱们一起吃饭,就是为了表示我们之间没有隔阂。” 后来,皇帝又赏赐给他绿色的沈甲、装饰华丽的马具和成千上匹的锦缎绸缎。
不久,他又跟随杨素征讨江表地区,分别在会稽打败了高智慧,在临海打败了吴世华。他被提升为上大将军。后来,他还担任过抚州和济州刺史,在任上都很有政绩。开皇十八年,他担任行军总管,跟随汉王杨谅征讨辽东。杨谅的军队损失惨重,只有张奫的部队完好无损,隋文帝对此非常赞赏。仁寿年间,张奫在潭州总管任上去世,被追谥为庄。他的儿子张孝廉。
麦铁杖,是广东始兴人。他家境贫寒,从小就胆子大,力气也大,一天能走五百里,跑起来跟马一样快。他性格豪爽,爱喝酒,喜欢交朋友,讲义气,平时靠打渔打猎为生,不务正业。陈朝大建年间,他拉起了一帮人当起了强盗。广州刺史欧阳頠抓住了他,把他献给了朝廷,充当了官奴,让他拿着御伞。
每天早朝结束后,他走一百多里路,晚上到达南徐州,翻墙进去偷东西抢劫。第二天早上回来,赶上早朝的时候,他又老老实实地拿着御伞。这样来来回回十多次,受害者都认出他来了,南徐州官府把这事上报朝廷。朝廷大臣们每天早上都看到麦铁杖在,都不相信这事。后来南徐州多次报告发生盗窃案,尚书蔡征说:“这下可以验证了。”于是,在早朝结束后,朝廷悬赏一百两黄金,找人送诏书给南徐州刺史。麦铁杖出来应募,带着诏书去了南徐州,第二天早上就回来复命了。皇帝说:“没错,他就是那个强盗,证据确凿!”但是皇帝很欣赏他的勇敢和速度,于是警告了他一番就放了他。
陈朝灭亡后,麦铁杖搬到了清流县。后来江东发生叛乱,杨素派麦铁杖戴着草帽,晚上偷偷渡过长江,去打探叛军的消息,打探清楚后回来报告。后来他又去了一次,结果被叛军抓住了,叛军首领李棱把他绑起来,送往高智慧那里。走到庱亭的时候,押送他的士兵休息吃饭,看到麦铁杖饿得不行,就分给他一些食物。麦铁杖趁机抢过士兵的刀,把押送他的士兵全部杀光,还割下所有士兵的鼻子,带回了杨素那里。杨素非常惊讶。后来论功行赏的时候,却没提到麦铁杖。杨素急着回京,骑马快马加鞭,麦铁杖步行追赶他,每天晚上都和他住在一起。杨素见此,才明白麦铁杖的忠诚,于是特别奏请朝廷,授予麦铁杖仪同三司的官职。因为麦铁杖不识字,后来就被放回乡下了。
李彻(成阳公)很欣赏麦铁杖的骁勇,开皇十六年,把他征召到京城,任命他为车骑将军。他还跟着杨素去北方征讨突厥,后来又加封为开府。
杨广当上皇帝后,汉王谅造反了,杨素带兵去打仗,铁杖跟着杨素一起上阵杀敌,每次冲锋陷阵都走在最前面。 后来他升官了,官拜柱国。 然后被任命为莱州刺史,不过他没怎么管事。 后来调到汝南当太守,这才慢慢开始熟悉法律法规,那地方的土匪强盗都吓得不敢出来了。
有一次上朝,考功郎窦威故意嘲笑他,说:“你姓麦?这麦是什么姓啊?” 铁杖一听,立马机智地回答:“麦子和豆子有什么区别吗?您怎么突然觉得奇怪呢?” 窦威被噎得说不出话来,脸都红了,当时的人都觉得铁杖反应真快,真厉害。没多久,铁杖就升任右屯卫大将军了,皇帝对他越来越信任,越来越器重。
铁杖觉得自己深受皇恩,一直想着要为国家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到了辽东打仗的时候,他主动请缨当先锋,还跟他的医生吴景贤说:“大丈夫的生死有命,哪能为了这点小病,用艾灸、针灸这些玩意儿治病呢?要是因为治不好病,死在儿女手里,那多窝囊啊!” 准备渡辽河的时候,铁杖叫来三个儿子,说:“阿奴!你给我准备好一件浅黄色的衣服。我深受国家恩惠,今天就是我的死期了。如果我战死了,你们以后就能享福了。记住,一定要诚实孝顺,你们要好好努力啊!”
到了辽河边,桥还没修好,离对岸还有好几丈远,敌军就杀过来了。铁杖直接跳下马,跳上岸,跟敌人拼死搏斗,最后战死了。 武贲郎将钱士雄和孟金叉也跟着他一起战死了,其他人根本没来得及跟上。 皇帝为此非常伤心,流着眼泪让人把铁杖的尸体找回来,追封他为光禄大夫、宿国公,谥号武烈。他的儿子孟才继承了他的爵位,也做了光禄大夫。孟才的两个弟弟仲才和季才,都做了正议大夫。朝廷还给了他们很多钱财,赏赐了豪华的马车,以及仪仗队。 皇帝还下令让在平壤战役中失败的宇文述等一百多名将领都来给他扶灵,王公大臣以下都送他到郊外。钱士雄也追封为左光禄大夫、右屯卫将军、武强侯,谥号刚,他的儿子钱杰继承了他的爵位。孟金叉也追封为右光禄大夫,他的儿子孟善谊继承了他的官职。
孟才,字智棱,是个果敢刚烈的人,完全继承了他父亲的优秀品质。皇上因为他忠烈殉国,特别恩宠他的儿子,授予他武贲郎将的官职。等到江都发生变乱的时候,孟才心里充满了复仇的怒火。他和武牙郎将钱杰关系很好,两人互相说道:“我们都蒙受了国家的厚恩,应该为国家留下忠诚的节操。现在奸臣弑君,社稷沦亡,我们没有办法留下忠义的记录,还有什么面目活在这个世上呢!”说完,两人就流着眼泪,捶胸顿足,一起在显福宫策划伏击宇文化及。事情快要行动的时候,陈朝的藩王陈谦的儿子知道了这件事,就告诉了宇文化及,他和同伙沈光都被宇文化及杀害了,忠义之士们都为此悲痛不已。
沈光,字总持,是吴兴人。他父亲沈居道,在陈朝做吏部侍郎。陈朝灭亡后,全家搬到了长安。皇太子杨勇曾经让他担任学士。后来,他又在汉王杨谅手下做事,杨谅失败后,沈光也被罢官。沈光从小就骁勇善战,很擅长骑马表演,是天下第一。他略通文墨,有点文采,一直渴望建功立业,不太拘泥于小节。他家境贫寒,父亲和哥哥都靠抄书为生,而沈光却性格豪爽,结交轻侠之士,深受京城那些不羁少年的喜爱。很多人接济他,让他得以奉养父母,经常能吃到美味佳肴,穿戴漂亮的衣服,从来没受过穷。当初修建禅定寺的时候,寺里的一根幡竿高十多丈,绳子突然断了,人力根本够不着。沈光对和尚说:“我来帮你们把绳子系上去。”众僧都又惊又喜。沈光就用嘴咬住绳子的一端,拍着竿子往上爬,一直爬到竿顶。系好绳子后,他松开手脚,从空中垂直落下,用掌心着地,倒着走了十多步。围观的人都又惊又喜,无不赞叹不已,当时人们称他为“肉飞仙”。
大业年间,隋炀帝征集全国最精锐的士兵去攻打辽东,李光也参加了。和他一起去的几万人,都没他厉害。李光要去皇帝的行宫,好多宾客骑马送他到灞桥,足足有一百多骑。李光倒酒起誓说:“这次出征要是不建功立名,就死在高丽,再也不和各位见面了!”
到了辽东战场,隋炀帝率军攻城,李光用冲车攻城,那冲车上的长竿足足有十五丈长,李光爬到竿顶,在城墙上和敌人作战,他作战经验丰富,杀伤了十几个敌人。敌人一起冲过来把他打了下来,还没落地呢,正好竿子上挂着条绳子,李光抓住绳子又爬了上去。
隋炀帝看见了这一幕,非常惊讶和赞赏,赶紧派人把他叫来,和他聊了几句,非常高兴,当天就封他为朝散大夫,还赏赐他宝刀和好马。隋炀帝经常把他留在身边,越来越重视他。没多久,就把他提拔为折冲郎将,赏赐优厚,待遇极好。隋炀帝经常把自己的饭菜和衣服赏赐给他,其他人根本没法比。
沈光觉得皇上对他的恩情太重了,一直想着要竭尽全力报答。等到江都发生变乱的时候,他就暗中招募勇士,准备为皇帝报仇。
之前,皇上很宠信一个宫里的奴才,叫给使,宇文化及看沈光是个骁勇的男子,就重用他,让他统领禁卫军,在宫内驻扎。这时候,麦孟才、钱杰等人暗中计划要除掉宇文化及,就对沈光说:“我们都受了国家的大恩,不能就这样白白送死,更不能低头服侍仇人,听他指挥,活着还有什么意义!我们一定要杀了他,死了也无怨无悔。将军您是义士,愿意和我们一起吗?”沈光哭着说:“这正是我盼望将军您做的事啊!我手下管着几百个给使,都受过先帝的恩惠,现在都在化及的营地里。用这些人报仇,就像老鹰抓麻雀一样容易。”
麦孟才当了将军,带领着江淮几千兵马,约定在营中准备出发的时候,清晨袭击宇文化及。结果沈光走漏了风声,陈谦把这事告诉了宇文化及。宇文化及非常害怕,说:“麦孟才这老小子,还有沈光那家伙,都骁勇果决,不好对付,必须躲开他们的锋芒。”当天晚上,他就带着心腹逃出了营地,留下人告诉司马德戡等人,让他带兵去逮捕麦孟才。
沈光听到营里喧闹,知道事情败露了,来不及穿盔甲,就立刻去袭击宇文化及的营地,结果扑了个空。碰到了一个叫元敏的舍人,沈光二话不说就把他杀了。司马德戡的军队到了,从四面八方包围了沈光。沈光大声呼喊着冲破包围,他的手下给使们一起奋勇杀敌,砍下了几十颗敌人的脑袋,敌人溃不成军。司马德戡又派骑兵来,从侧面射箭攻击。沈光身上没有穿铠甲,最终战死,那年他才二十八岁。他手下的百名士兵也都战死,没有一个人投降。壮士们听到这个消息,没有不感动得流泪的。
权武,字武弄,是天水人。他爷爷权超,做过北魏秦州刺史。他爸爸权袭庆,在北周当官,做到开府(高级官职)。那时候,未来的隋文帝杨坚还是周朝的将军,跟北齐军队在并州打仗。权袭庆跟着杨坚出征,结果被敌人重重包围,上百层包围圈啊!他拼死抵抗,箭射光了,就和敌人短兵相接,杀死了好多敌人,刀枪都断了,还把头盔扔地上,冲着敌人大骂:“有本事来砍我的脑袋!” 敌人最后还是把他杀了。
权武因为父亲是忠臣义士,所以一开始就被朝廷任命为开府,继承了齐郡公的爵位。权武从小就强壮有力,武力超群,穿着全身铠甲都能骑马。据说他曾经从井口倒着跳下去,还没到井底就又跳出来了,可见他的身手有多敏捷!他因为多次立下军功,官职和封地也跟着升迁。到了北周宣帝的时候,他被任命为劲捷左旅上大夫,后来又升任上开府。隋文帝杨坚当丞相的时候,把权武安排在自己身边。
平定陈朝的战争中,权武担任行军总管,跟随晋王杨广出征六合,回来后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因为是隋朝创业元勋,他又升任大将军,兼任潭州总管。那一年,桂州人李世贤造反,权武作为行军总管,和武候大将军虞庆则一起平定了叛乱。可惜虞庆则后来因为犯了罪被杀,权武的功劳也没被记上,又回到了豫州。他经常铸造金腰带送给岭南的酋长们,那些酋长也回赠他很多宝物,权武都收下了,所以他变得非常富有。
后来权武晚年才生了个儿子。一次他跟亲朋好友喝酒,喝多了,竟然擅自赦免了他管辖地区监狱里的囚犯。权武经常说,岭南地区比较偏远,治理地方要入乡随俗,灵活处理,不必拘泥于法律条文,但他又经常抱怨说现在的法律太严苛了,做官太难了。皇上对此事进行了调查,查实后下令处死权武。权武在狱中上书,说他父亲是为杨坚战死的,请求皇上开恩,但最终还是被除名了。仁寿年间,他又被重新任命为大将军,封地也恢复了原样。没过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太子右卫率。隋炀帝即位后,他被任命为右武卫将军,后来因为犯事被免职。之后他又当上了右屯卫大将军,再次因为犯事被除名,最后在家中去世,留下一个儿子权弘。
王仁恭,字元实,是天水郡上邽县人。他爷爷王建做过周朝的凤州刺史,他爸爸王猛做过鄯州刺史。王仁恭年轻的时候就性格刚毅,为人谨慎,而且擅长骑马射箭。后来秦孝王看中了他,让他当自己的记室,之后又升他做了车骑将军。他跟着杨素去灵武打突厥,立了功,被封为上开府。之后又担任骠骑将军,负责蜀王的军事。结果蜀王犯了罪被废了,很多跟着蜀王的人都被牵连受罚。但是皇上觉得王仁恭为人正直,所以没追究他的责任。后来他又跟着杨素平定了汉王谅的叛乱,因此升官做了大将军。他还先后担任过吕州和卫州刺史,后来又改任汲郡太守,政绩突出,名声很好。
皇上把他召回京城,还特意安慰鼓励他,赏赐也很丰厚。之后又把他调到信都当太守。结果汲郡的官员百姓都跪在地上哭着拦着他的马,好几天都没让他离开。后来发生辽东之战,皇上任命王仁恭为将领。打仗回来的时候,王仁恭殿后,遇到敌人袭击,他把敌人打败了。皇上升他做了左光禄大夫。第二年,皇上又派他带兵去扶余道。皇上当时说:“以前好多军队打仗都不顺利,就你一个人带兵打败了敌人。古人说‘败军之将不可以言勇’,那些将领能不能用,我都不确定。现在我把前军交给你。”皇上前后赏赐了很多东西给王仁恭。王仁恭于是率军前进,到达新城,打败了敌人的军队,并且包围了新城。皇上听说后非常高兴,送给他很多珍贵的礼物,还升了他的官,做了光禄大夫。
后来杨玄感造反,王仁恭的侄子,武贲郎将王仲伯也参与了,所以王仁恭因此被免职。没过多久,突厥又来入侵,皇上让王仁恭继续担任马邑太守。那一年,始毕可汗带兵入侵马邑,皇上又派了两个将领带兵去南方。当时马邑的兵力不到三千人,王仁恭挑选精兵强将,主动出击,打败了敌人,还斩杀了那两个将领。后来突厥又入侵定襄,王仁恭再次大败突厥军。当时天下大乱,道路都被切断了,王仁恭也改变了一些以前的作风,开始收受贿赂,也不敢随便打开粮仓救济百姓。他手下的校尉刘武周和王仁恭的侍女私通,害怕事情败露,就杀了王仁恭。刘武周于是打开粮仓救济百姓,郡里的人都跟着他,他自称天子,设立百官,然后攻打附近的郡县。
吐万绪,字长绪,是代郡鲜卑人。他爸爸叫吐通,做过周朝的郢州刺史。万绪从小就很有军事才能,在周朝的时候,继承了元寿县公的爵位,后来一步步升迁,做到大将军、小司武。隋文帝杨坚称帝后,任命他为襄州总管,封他为谷城郡公。之后又调任青州总管,政绩不错,口碑很好。后来调到朔州当总管,北方游牧民族都很怕他。
后来隋文帝想灭掉陈朝,就把他调到徐州当总管,让他赶紧准备军需物资。等到隋军大举渡过长江,万绪作为行军总管,和四河纥豆陵洪景一起在江北驻扎军队。陈朝灭亡后,他被任命为夏州总管。晋王杨广当了太子,把他招到身边当右虞候率。隋文帝杨坚当皇帝后,担心汉王杨谅造反,就派万绪去当晋州和绛州的刺史。结果万绪还没出关,杨谅就起兵造反了,皇帝就命令万绪跟着杨素一起去打败了杨谅,之后万绪被封为左武候将军。
大业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万绪升职为光禄卿。后来贺若弼因为被人陷害,就让万绪为他作证,万绪证明贺若弼是无罪的,结果他自己反而被免官了。之后他去东平当太守。隋炀帝去江都,路过东平,万绪在路边迎接他。隋炀帝让万绪上龙舟,万绪就趁机给皇帝磕头谢罪,感谢皇帝之前的恩情。隋炀帝很高兴,就封他为金紫光禄大夫,太守的职位还是照旧。
等到隋炀帝征讨高句丽的时候,万绪主动请缨当先锋,被任命为左屯卫大将军,他负责规划了盖马道。战役结束后,他留在了怀远镇守,官职也升到了左光禄大夫。这时刘元进造反,攻打润州,隋炀帝就派万绪去讨伐他。万绪打败了刘元进,解除了润州之围。刘元进他们走投无路,请求投降,刘元进和他的伪仆射朱燮侥幸逃脱,万绪在战场上杀了他的伪仆射管崇以及将军陆顗等五千多人。之后又解除了会稽之围。刘元进又占据了建安,隋炀帝又命令万绪去讨伐他。万绪因为士兵们都疲惫不堪了,就请求休整军队,等到来年春天再出兵。隋炀帝很不高兴,暗中想找万绪的罪过,有关部门就奏报说万绪胆小怕事,违抗圣旨,于是把他革职,发配到建安戍守。
不久后,他又被召回朝廷,但是万绪一直郁郁不得志,回到永嘉后,病倒了,最终去世了。
董纯,字德厚,是甘肃成纪人。他爷爷董和,是北魏太子的左卫率;他爸爸董升,是西周的柱国大将军。董纯从小就力大无比,骑射技术一流。他在西周当官,做到司御上士、典驭下大夫。后来跟着周武帝平定了齐国,被封为仪同,之后又升为大兴县侯。隋文帝杨坚篡位后,董纯的爵位升为汉曲县公。 凭借军功,他又升任上开府。开皇年间快结束的时候,因为董纯以前立下的功劳,被任命为左卫将军,爵位也改封为顺政县公。
后来,董纯跟着杨素平定了汉王谅的叛乱,因功被封为柱国,爵位升为郡公,官职也再次提升为左骁卫将军。 齐王杨暕犯了错,董纯因为和齐王有来往而被皇帝责问。董纯说:“我几次去拜见齐王,是因为先帝(指杨坚的父亲杨忠)和先皇后曾经在仁寿宫,把元德太子和齐王抱在膝盖上,对我说:‘你好好看看这两个孩子,别忘了我的话。’我确实不敢忘记先帝的话。当时陛下您也在先帝身边。” 皇帝听了这话,脸色缓和下来,说:“确实有这么回事。”于是就放过了董纯。过了几天,董纯被外放,担任汶山太守。
一年多以后,突厥入侵边境,董纯又调任榆林太守。 这时,彭城地区的贼帅张大彪、宗世模等人占据悬薄山,皇帝命令董纯去讨伐。董纯打败了他们,斩杀了一万多人,还把他们的首级堆成京观(古代一种残酷的杀戮仪式)。他又在单父打败了贼寇魏麒麟。 后来,隋文帝再次征讨辽东,又任命董纯为彭城留守。东海的贼寇彭孝才逃到沂水,占据伍不及山,董纯率兵攻打,在战场上活捉了彭孝才,并将其车裂处死。
当时盗贼四起,虽然董纯屡屡获胜,但各地叛乱不断。有人诬告董纯胆小懦弱,不能平定叛乱,皇帝派人把他押解到东都。 负责审理的官员看到皇帝非常生气,就揣摩圣意,想把董纯处死。最终,董纯被杀害了。
鱼俱罗,是冯翊下邽人。他个子高,足足有八尺,力气大的没边儿,嗓门儿也特别洪亮,说话的声音能传好几百步远。他当上了大都督,跟着晋王打仗,平定了陈朝,因为立了大功被封了开府。
后来,沈玄懀、高智慧那些人在江南造反,杨素觉得鱼俱罗又壮又勇敢,就请他一起出征。鱼俱罗又立了功,升官加爵,被封为高唐县公,还当上了叠州总管。 可惜他母亲去世了,他就辞官回家守孝去了。
他回到扶风的时候,碰巧杨素要带兵去灵州打突厥,杨素看见他,就把他叫上一起去了。 路上遇到敌人,鱼俱罗带着几个人就冲上去,眼睛瞪得像铜铃,大声喊叫着,敌人被他杀得四处逃窜。
因为这次的功劳,鱼俱罗被提升为柱国,还当上了丰州总管。 从此以后,只要突厥人敢入侵边境,鱼俱罗就抓他们,杀他们,突厥人被吓得不敢在边境放牧了。
一开始,隋炀帝还是皇子的时候,他弟弟俱罗赞就跟着他当侍卫,一路升官,最后当上了大都督。炀帝当上皇帝后,就封他弟弟当车骑将军。这俱罗赞是个狠角色,特别凶残暴虐,他让人烤肉,要是烤得不合他意,就用签子把人眼睛戳瞎;要是温酒的味道不对,直接就把人的舌头割掉。炀帝因为以前和弟弟一起生活过,下不了手重罚他,就对身边的人说:“弟弟都这样了,哥哥又能好到哪里去呢?”于是就把俱罗赞叫来训斥了一顿,然后把他关进监狱,让他自己想办法解决。俱罗赞回到家后,就喝药自杀了。
炀帝担心俱罗赞的死会引起什么麻烦,怕会造成边境动乱,于是就把他调到安州当刺史,后来又升迁到赵郡太守。后来,朝廷在东都开会,俱罗赞碰到了以前认识的将军梁伯隐,两个人经常来往。俱罗赞从郡里弄来很多东西当贡品进献给皇帝,但是皇帝没收,他就把这些东西送给了权贵们。御史弹劾俱罗赞和郡里的官员勾结朝中大臣,炀帝大怒,把俱罗赞和梁伯隐一起革职查办。没过多久,越巂飞山蛮族造反了,朝廷就让俱罗赞穿着便服带兵,和蜀郡都尉段钟葵一起平定了叛乱。
大业九年,隋炀帝再次征讨高丽,任命俱罗赞为碣石道军将。战争结束后,江南的刘元进造反了,朝廷又命令俱罗赞带兵去会稽等郡平叛。当时老百姓都盼着乱,纷纷加入盗贼的队伍,就像赶集一样。俱罗赞打败了贼帅朱燮、管崇等人,战无不胜。但是贼寇势力越来越大,打败了又重新聚集起来。俱罗赞估计这仗一时半会儿打不完,他的儿子们都在洛阳和长安,而且天下也越来越乱,他担心以后回不去了。当时东都闹饥荒,粮食价格飞涨,俱罗赞就派家里的仆人带着船运米到东都卖,顺便做些生意,暗中把儿子们接了过去。朝廷隐隐约约察觉到了一些情况,怀疑俱罗赞有异心,但查不出什么证据。
后来,皇帝又派大理司直梁敬真去东都,把俱罗赞押解过去。俱罗赞长得比较特殊,眼睛是重瞳,这在皇帝看来是不祥之兆,一直忌讳他。梁敬真巴结皇帝,就上奏说俱罗赞军队战败,还杀了东都的百姓,要求抄没俱罗赞的家产。
王辩,字警略,是冯翊蒲城人。他家祖上经商发家。魏朝的时候,他拿出粮食支援军队,被任命为假清河太守。王辩年轻时就学习兵法,尤其擅长骑射,为人慷慨,胸怀大志。在隋朝,他凭借军功被授予帅都督的职位。仁寿年间,他不断升迁,做到车骑将军。后来跟随杨素平定了汉王谅的叛乱,被封为武宁县男。因为屡立战功,官至通议大夫,不久又升任武贲郎将。
山东地区盗贼四起的时候,皇帝把王辩召到御榻前,询问平叛的策略。王辩分析了贼军的形势,皇帝很认可,说:“要是真像你说的这样,贼寇不足为虑。”于是派了三千步骑兵跟随王辩出征,很快击败了盗贼,赏赐了他二百两黄金。勃海的贼帅高士达自称东海公,手下有上万兵马。皇帝派王辩去讨伐他,王辩多次挫败了高士达的锐气。皇帝在江都宫听到这个消息后,就把王辩召来,赏赐非常丰厚,又派他去信都继续围剿高士达,最终再次打败了高士达,皇帝还下诏书褒奖了他。
那时候,贼帅郝孝德、孙宣雅、时季康、窦建德、魏刀儿等等,都在河北各地聚集兵马,大的有十几万人,小的也有几千人,到处烧杀抢掠。王辩去讨伐他们,战无不胜。后来翟让在徐州、豫州一带作乱,王辩多次击败了他。翟让后来又和李密一起占据洛口仓,王辩和王世充一起讨伐李密,双方在洛水对峙了一年多。王辩打败了李密,眼看就要攻入城内,王世充却不知道,担心士兵疲惫,就鸣金收兵,结果被李密的军队乘机反击,官军大败,无法挽回。王辩退到洛水边,桥已经被毁了。他只好涉水过河,走到河中央的时候,被水流冲倒落马,最终溺水而死。三军将士都非常悲痛。
河南人斛斯万善,骁勇善战,名气和王辩不相上下。他跟随卫玄讨伐杨玄感,曾经率领几名骑兵追击杨玄感,逼得杨玄感走投无路自杀。因此名声大噪,被任命为武贲郎将。突厥始毕可汗围攻雁门关的时候,斛斯万善奋勇杀敌,所向披靡。因此突厥不敢再逼近城池,十多天后就退兵了,这都是斛斯万善的功劳。后来他又多次讨伐群盗,屡立战功,官至将军。
话说,还有几位将军,鹿愿、范贵、冯孝慈,都是赫赫有名的将领,多次参加过征战,在历史上也留下了名字。可惜的是,他们的具体事迹大多失传了,所以史书上记载得很简略。
陈棱,字长威,是庐江襄安人。他爷爷陈硕靠打渔为生。他爸爸陈岘年轻时就特别勇敢,曾在章大宝手下当差,负责管理帐内事务。后来章大宝造反,陈岘被任命为谯州刺史。陈朝灭亡后,陈岘就赋闲在家了。后来高智慧、汪文进造反,庐江的豪杰们也纷纷起兵响应,因为陈岘以前是他们的将领,大家就推举他当领导。陈岘想拒绝,陈棱劝他说:“现在大家都造反了,拒绝的话祸事也会落到自己头上,不如先假装答应,再另想办法。”陈岘听了他的话。后来,陈棱偷偷地去见柱国李彻,请求李彻在里面接应他们。李彻把这事儿报告给皇帝,皇帝就封陈棱为上大将军、宣州刺史,封他为谯郡公,还下令让李彻配合陈棱行动。可李彻的军队还没到,计划就泄露了,陈岘被同伙杀害了,陈棱却侥幸逃脱了。皇帝念及他父亲的旧功,任命他为开府,不久又让他统领乡兵。
大业三年,陈棱被任命为武贲郎将。后来,他和朝请大夫张镇周从义安出发,乘船去攻打流求国,一个月后就到了。流求人一开始看到船舰,以为是商船,纷纷来军营做买卖。陈棱率领军队上岸,派张镇周当先锋。流求国王欢斯渴刺兜派兵抵抗,张镇周多次打败他们。陈棱一直打到低没檀洞,流求小王欢斯老模抵抗,陈棱打败了他,还杀了老模。那天雾雨迷蒙,将士们都很害怕,陈棱就杀了一匹白马祭祀海神,之后天气就放晴了。陈棱把军队分成五路,直奔流求国的都城,乘胜追击,攻破了他们的营寨,杀了渴刺兜,俘虏了他的儿子岛槌,还俘虏了数千男女,凯旋而归。皇帝非常高兴,提升陈棱为右光禄大夫,张镇周为金紫光禄大夫。
辽东打仗那阵儿,他因为值夜班表现好,升了左光禄大夫。第二年,皇上又去辽东打仗,他就留守东莱。后来杨玄感造反,他打平了黎阳,还把杨玄感任命的刺史元务本给杀了。接着就奉命去江南造战船。到了彭城,贼帅孟让占据了都梁宫,堵住淮河据守。他偷偷地从下游渡过河,到了江都,偷袭打败了孟让。因为立了功,升了光禄大夫,还被封为信安侯。
皇上后来到江都宫,没多久李子通就占了海陵,左才相抢占了淮北,杜伏威屯兵六合,皇上就派他去打他们。他去了,打赢了,直接升了右御卫将军。他又过了清江,去打宣城的贼寇。结果皇上被杀了,宇文化及领兵北上,召他去守江都。他召集大家穿孝服,为炀帝办丧事,按照仪式规格,把炀帝改葬在吴公台下,拄着拐杖送葬,哭得特别伤心,感动了不少人,大家都很赞扬他的义气。后来他被李子通算计,逃到杜伏威那里,结果杜伏威嫉妒他,害了他。
赵才,字孝才,是张掖酒泉人。他爷爷赵隗,是魏朝的银表光禄大夫、乐浪太守。他爸爸赵寿,是周朝的顺政太守。赵才从小就武艺高强,骑射了得,性格粗犷,不太讲究礼仪。他在周朝当过舆正上士。隋文帝登基后,因为他军功显著,升到了上仪同。后来跟着晋王,当了右虞候率。炀帝即位后,又升了左备身骠骑、右骁卫将军。皇上觉得他是藩邸旧臣,对他越来越亲近。赵才也很尽职尽责,走到哪儿都有好名声,后来又升了右候卫将军。他跟着皇上征讨吐谷浑,当了行军总管,率领卫尉卿刘权、兵部侍郎明雅等人从合河道出兵,打败了敌人,因为立功升了金紫光禄大夫。辽东打仗的时候,他又两次从碣石道出征,又升了右候卫大将军。
皇上每次出行,赵才总是担任斥候,严厉查处违法乱纪的事,从不徇私枉法。路上要是遇到达官贵人的家属违反禁令,他就直接大声呵斥,毫不留情。当时的人虽然觉得他不太尊重人,但是因为他坚持原则,也没办法。
十二年前,皇帝打算去江都玩儿,结果刚到,天下就乱成一锅粥了。 裴寂赶紧劝皇帝赶紧回京城,保住江山社稷。皇帝当时可生气了,把裴寂贬官了,关了十天才放出来。 皇帝还是去了江都,跟宠臣们厮混在一起,玩儿得可开心了。
江都的粮食都快吃光了,内史侍郎虞世基、秘书监袁充他们都劝皇帝去丹阳。裴寂使劲儿劝皇帝回京城,虞世基却说渡过长江就没事了。皇帝一句话也没说,裴寂跟虞世基吵了一架,气呼呼地走了。
宇文化及造反的时候,裴寂正在苑北。宇文化及派骁果席德方去抓他,说:“今天这事儿,只能这样了。”裴寂一句话也没说。宇文化及见裴寂不吭声,气坏了,想杀了他,关了三天后才放了,还让他继续当官。裴寂心里憋屈得很,很不开心。有一次,宇文化及设宴,裴寂劝宇文化及的同伙,那十八个人,其中还有杨士览,喝酒。宇文化及同意了。裴寂端着酒杯说:“这十八个人,就只能干这一次大事了,别再干其他的了!” 其他人一句话也没说。
走到聊城的时候,裴寂病倒了。没多久,宇文化及就被窦建德打败了,裴寂又被抓了。他心里非常不服气,过了几天就死了。
仁寿年间和大业年间,有两个人,兰兴洛和贺兰蕃,都是武候将军,为人刚正不阿,敢于直言,不怕权贵,都因为尽职尽责而有名气。
话说啊,老虎吼叫,风声骤起;龙腾飞舞,云彩翻滚。那些有才能的英雄豪杰,他们的成功也都是赶上了好时候。张定和、张奫、麦铁杖这几个都是当时有名的壮士,可偏偏都穷困潦倒。他们年轻时郁郁不得志,谁又能知道他们心里藏着多么远大的抱负呢?最后他们都摆脱了困境,施展了自己的才能,实现了建功立业的愿望,满足了人生的追求,活出了大丈夫的气概。
孟才、钱杰、沈光这些人,他们念着旧恩情,在危难关头舍生取义,虽然没有取得什么功劳,但他们的志向还是值得称赞的。权武这个人平时行为不检点,根本不把法律放在眼里,最后被贬官受辱,这真是活该!仁恭武毅一开始得到赏识,靠着文才步步高升,刚到汲郡的时候,还算清廉能干,后来到了马邑,却变得贪婪吝啬,最终丢了性命。很少有人能善始善终啊,这句话真是应验了。吐万绪、董纯因为没有及时铲除草寇,就受到了牵连而被杀害。隋朝末年,盗贼遍地,难道还能把他们都抓起来吗?他们被加罪,其实并非他们的过错。
王辩为了勤王,战死沙场,壮烈牺牲;陈棱穿着素服为父亲发丧,悲痛的样子感动了过往的路人,这都是义气使然,他们的情义真是深厚啊!赵才这个人虽然行为举止不太规矩,但他志向刚正,拒绝了世家大族的阿谀奉承,可以说是很有原则的人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