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洛侯、胡泥、李洪(字子神)、张赦(字赵霸)、崔暹、邸珍、田式、燕荣、元弘嗣、王文同这些人啊,都是些什么玩意儿?

咱们国家治理,说白了就四个字:仁义、礼制、法令、刑罚。仁义礼制是根本,法令刑罚是手段,没根本站不住脚,没手段也搞不成。可问题是,教化这玩意儿,它作用范围广,但效果慢;刑罚呢,立竿见影,但不能老用。刑罚可以辅助教化,可以树立威信,但不能滥用。老子说过:“国家政令多而严厉,人民就少了。”又说:“法令繁多,盗贼反而增多。”你看,法令要是太烦琐,官吏要是太严酷,那根本就教化不了人,这一点,几百年来都是这样。当然,历史上也不是完全不用刑罚的。

秦朝的时候,那些狱吏多狠啊,满大街都是穿红衣(赭衣)的犯人。汉朝吸取教训,结果又矫枉过正,法律太宽松了,漏洞百出,就像漏水的船一样,什么坏人都能钻空子。那些大奸大恶之徒,根本不把法律礼仪放在眼里。像郅都、宁成那样的酷吏,虽然手段狠辣,但也确实能震慑宵小,解决一些当时的社会问题。虽然他们的做法不符合教化之道,但也有可取之处。而洛侯他们这些人,都被记载在《酷吏传》里。他们有些人是沾了点前任的余光,有些人是靠着微不足道的功劳,赶上好时候,就爬到了高位。然后呢,就肆无忌惮地展露他们狭隘的性格,胡作非为,不管君子小人,都遭了他们的毒手。他们到哪儿当官,哪儿就不得安宁。下面的人,看他们就像看毒蛇猛兽;路过他们管辖的地方,都跟躲避仇人一样跑得远远的。他们对人好,不是出于真心;惩罚人,也不是因为厌恶罪恶。他们打骂的人,大多都是无辜的。看看他们的所作所为,简直比豺狼还狠毒!说他们能禁奸除恶,跟郅都、宁成他们能比吗?君子们都看不起他们,所以才把他们写进《酷吏传》里。

魏朝有于洛侯、胡泥、李洪之、高遵、张赦提、羊祉、崔暹、郦道元、谷楷这几个人;齐朝有邸珍、宋游道、卢斐、毕义云这几个人。《周书》里没专门写他们的事迹。《隋书》里记载了库狄士文、田式、燕荣、赵仲卿、崔弘度、元弘嗣、王文同这些人。现在我们查阅高遵、羊祉、郦道元、谷楷、宋游道、卢斐、毕义云、库狄士文、赵仲卿、崔弘度等人的家传,其余的人就一起放在这里说了。

于洛侯是代郡人。他当过秦州刺史,是个贪婪残暴、心狠手辣的人。当地有个富人叫富炽,抢了别人吕胜的东西,还把吕胜的腿打断了。于洛侯二话不说,就鞭打了富炽一百鞭,还砍掉了他的右手腕。后来,百姓王陇客杀了王羌奴和王愈两个人,按律当判死刑。可于洛侯却活生生地把王陇客的舌头拔出来,扎穿舌根,还在他的胸腹部扎了二十多刀。王陇客疼得受不了,拼命挣扎。于洛侯让人立了四根柱子,把王陇客的手脚分别绑在柱子上,等他快要断气了才砍下他的头,把他的尸体肢解了,挂在路边示众。看到这一幕的人,没有不感到震惊和悲痛的。后来,百姓王元寿等人一起造反了。官府上报了此事,孝文帝派使者到秦州,在平时处决犯人的地方公开宣告,然后才斩杀了于洛侯,向百姓谢罪。

胡泥也是代郡人。他官做到司卫监,被封为永成侯。胡泥在禁卫军里当差,不管对方是多大的官,只要犯了法,他都敢严厉处罚。有一次,殿中尚书叔孙侯头值班时迟到了,胡泥按照规定处罚了他。叔孙侯头仗着自己受宠,就和胡泥顶嘴。孝文帝听说后很高兴,赏赐了胡泥一套衣服,然后把他外放到幽州做刺史,兼管范阳。因为胡泥看中了北平人阳尼硕的才学,就上表推荐了他。后来,胡泥又调任定州刺史。因为他暴虐无道,刑罚严酷,而且收受贿赂,所以被朝廷处死了。临刑前,孝文帝在太华殿接见了他,派侍臣宣读诏书斥责了他,然后让他回家赐死了。

李洪之,原名叫李文通,是恒农人。年轻时当过和尚,后来还俗了。在北魏真君年间,他当上了狄道护军,被封为安阳男。

一次,永昌王拓跋仁跟着太武帝南征,俘虏了元后(文成帝的皇后)的两个姐姐。李洪之暗中送她们东西,和她们结拜为兄妹,关系亲密得像亲人一样。他还偷偷打听到了元后在南方的几个兄弟的名字,于是改名叫李洪之。后来,拓跋仁因为犯事被杀,元后入宫后受文成帝宠幸,生下了献文帝。元后临死前,太后问她亲属的情况,元后说李洪之是她哥哥。她和李洪之诀别了一整天,把南方几个兄弟的姓名等等都详细地写下来交给了李洪之。于是,李洪之就成了献文帝的舅舅。

太安年间,元后的几个兄弟来到京城,和李洪之见面了,他们一起回忆了元后生前的事,按照年龄大小认了兄弟。因为是外戚的关系,李洪之被任命为河内太守,后来又晋升为任城侯,排场跟刺史一样。河内北边挨着上党,南边挨着武牢,地势险要,百姓彪悍,经常发生抢劫,以前的太守都管不住。李洪之到了河内郡后,加强了治安防范,悬赏捉拿强盗,还鼓励大家务农,结果盗贼少了许多。他虽然铲除了奸邪党羽,但手段过于残酷。

后来,他又当上了怀州刺史,被封为汉郡公,还被征召为内都大官。河西的羌胡部落叛乱,献文帝亲自带兵征讨,命令李洪之和侍中、东郡王陆定一起统领军队。皇帝的队伍到了并州,就下诏书任命李洪之为河西都将,去讨伐那些山胡。那些山胡都坚守营垒,不肯出战,李洪之就在石楼南边的白鸡原上筑垒对抗。当时其他将领都想进攻,但李洪之却采取了怀柔政策,允许他们恢复生产。结果,那些胡人就投降了。献文帝很高兴,就提升李洪之做了尚书、外都大官。

话说,后来他被任命为使持节、安南将军、秦州刺史和益州刺史。上任后,他就制定了一套严厉的禁令,打击各种奸邪行为。比如,随便带刀上街的,就按抢劫罪论处,各种罪行的轻重缓急,都有明确的条文规定。然后,他大摆宴席,宴请州里有名望的豪杰和长老们,向他们展示新的法令。接着,他又秘密派兵分头驻守各条要道,一旦发现有人违反禁令,就立刻抓起来押回州府,宣判斩首。 这其中,冤枉被杀的人,竟然多达上百个。

赤葩渴郎羌这个少数民族,居住在深山老林里,虽然名义上归顺朝廷,但朝廷官员很少去那里。洪大人就下令开山修路,路宽十多步,显示出朝廷强大的军事实力。之后,他率领军队到达羌人居住的地方,把山里人吓得不轻。但他并没有滥杀无辜,而是只带了数十骑兵进入羌人的村寨,亲切地慰问他们的妻儿老小,了解他们的疾苦,还给他们送去一些物资。羌人非常高兴,主动要求纳税服役,税收比以前增加了十倍。洪大人善于治理少数民族,既有威严,也有恩德,但同时,他残酷杀害百姓的恶名,也传遍了朝野。

一开始,洪大人年轻的时候,他的妻子张氏也是个精明能干的女人,他们从贫穷到富有,张氏帮了他不少忙,他们生养了好多儿女,几十个呢。后来,洪大人又娶了刘芳的姐姐,非常宠爱她,就冷落了张氏。这位新夫人也给他生养了不少孩子。于是,他们就分居两家,洪大人对刘氏一家特别好,结果两个妻子互相嫉妒,两家母子之间,关系就像仇人一样。到了西州上任后,他还带着刘氏去了。

其实,洪大人为人并不清廉,经常收受贿赂。当时孝文帝刚开始实行新的俸禄制度,法律非常严格,所以朝廷就把他抓起来押解到京城,孝文帝还亲自到太华山,当着所有大臣的面,数落他的罪行。考虑到他毕竟是朝廷大臣,就允许他回家自行了断。洪大人性格刚烈,承受能力很强。他得了重病,用灸法治疗,艾草灸的面积将近两寸,身上十多处同时施灸,但他依然谈笑自若,照常接见宾客。临死前,他沐浴更衣,让侍卫扶着他,挨个房间巡视家宅,反复三次,痛哭流涕很久,才躺下服毒自尽。

洪 initially claimed to be the Empress's elder brother, blurring the lines between public and private affairs, treating himself as a relative of the imperial family. After the Empress was implicated in a crime, Emperor Xiaowen started to publicly defend her innocence to the court officials. However, the Li clan members still maintained a friendly relationship, their bond as close as family. From the time Hong first met the Empress, he treated her as his younger sister, based on their age difference. When other relatives like Zhen and others arrived, Hong, based on the Empress's established seniority, treated them all like family, adjusting their seating and greetings accordingly. In his later years, he frequently invited them to banquets. Even when drunk, if the conversation turned to their family origins, Hong would stand up to show respect, laughing and chatting naturally. He enjoyed immense wealth and power, living the life of a powerful relative of the imperial family. However, he abandoned his own family and completely sided with Zhen and others. Later, he did show some signs of wanting to help his own family, but it wasn't very obvious.

The Liu family had four sons. The eldest son, Shen, was known for his courage and ambition from a young age. He earned a military title, "Lord of Chang'le County," through his military achievements and was later promoted to Pingdong General and Taizhong Doctor. During the Xiaochang era, he governed Xiangzhou and was later promoted to Fuzun. When Ge Rong attacked Xiangzhou with all his might, he couldn't conquer it for a long time. Eventually, Ge Rong was captured, and Liu Shen was promoted to Duke because of his merit. When Yuan Hao invaded Luoyang, Emperor Zhuang fled north, and Liu Shen was appointed as a Palace Attendant. He was then appointed as the Palace Secretary and continued to govern Xiangzhou. After the imperial court returned to the capital, he was granted the title of Duke of Ankang. In the first year of the Pute era, he was further promoted to Grand General of the Cavalry, Yitong Sansi, and the Chief Justice of Xiangzhou. After his death, he was posthumously honored as Grand Tutor and Governor of Jizhou. His son was Shi[素勺]. When Qi usurped the throne, his title was reduced according to the new system.

张赦提,是河北中山安喜人,性格强悍,很有谋略。一开始当武卉中郎将。当时京畿地区盗贼横行,两个盗贼头子,一个叫豹子,一个叫彪子,都擅长骑射,经常在灵丘、应门一带聚集抢劫杀人。他们甚至砍下人头,射穿人的嘴巴,刺穿人的肚脐,然后把肠子绕在树上再射,以此取乐,手段极其残忍暴虐。军队多次围捕,却始终抓不到他们,百姓苦不堪言。

张赦提担任追捕盗贼的军将,没多久就抓住了彪子、豹子以及他们的同伙,全部押送到京城,在皇宫门口斩首。从此,那一片就安定了。后来,灵丘有个叫罗思祖的,家里很有势力,住的地方地势险要,很多亡命之徒都聚集在他那里,和他一起抢劫。皇帝献文帝非常生气,下令诛杀了罗思祖全家。但罗思祖的亲戚朋友们,就联合起来继续当盗贼。张赦提又受命去抓捕他们。张赦提被任命为游徼军将,前后抓捕杀害了几乎所有的盗贼。 但是,在这个过程中,也难免滥杀无辜,手段非常残酷。

凭借之前的战功,再加上这次的功劳,张赦提被任命为幽州刺史,被封为安喜侯。张赦提平时很克制,生活简朴,因此名声很好。但后来,他开始纵容他的妻子段氏,收受贿赂。他让僧尼帮忙传递消息,收受贿赂的事情传得沸沸扬扬。中散大夫李真香出使幽州,调查地方官吏的政绩。李真香查明了张赦提的罪行,张赦提害怕被处死,想逃跑。

他的妻子段氏,她婆婆是太尉、东阳王丕的妻子,仗着王丕的权势,打算去求王丕帮忙。她对张赦提说:“我去帮你求情,希望能够得到赦免,你不用太担心,我会想办法的。”张赦提听了这话,心里稍微安定了一些。 但段氏到王丕那里陈述说:李真香以前借公务之便路过幽州,知道张赦提有好牛,向他索要,但没有成功。所以李真香故意利用以前的事情,威逼张赦提的下属,严刑拷打,嫁祸无辜,捏造罪名陷害张赦提。

因为事情疑点重重,朝廷又派驾部令赵秦州再次去调查,结果和李真香查到的情况一样。最终,张赦提被判处死刑。孝文帝下令在家中赐死。临死前,张赦提责备他的妻子说:“贪污腐败,让我身败名裂的,是你!你不仅害了我,自己也逃脱不了惩罚,到了阴间,我们就是仇人了!”

话说华山太守赵霸这个人,特别狠毒,做事不讲理。大使崔光就向皇帝告发赵霸说:“他不遵守法度,蛮横霸道,甚至还动手打官吏,下属们都吓得四处逃窜,根本不配当官,必须得把他拿下!请求皇上把他革职!” 皇上听了,就把他免职了。

接下来说崔暹,字元钦,本来是清河东武城人,他家世代居住在荥阳、颍川一带。这崔暹性格凶狠残暴,一点儿仁慈都没有,又奸诈狡猾,贪财好利,特别会巴结权贵。他一开始当个秀才,后来一步步升官,做到南兖州刺史。结果呢,他偷用官府的瓦片,贪污受贿,弄得乌烟瘴气,被御史中尉李平查了出来,给免了官。后来他又去豫州办事,没多久就正式当上了豫州刺史。 这厮当官后,派儿子去三个县里搜刮民脂民膏,大肆霸占田地房屋,还藏匿官府的奴隶,强占池塘芦苇,侵吞公私财产,结果被御史中尉王显弹劾,再次被免官。之后他又慢慢升官,做到瀛州刺史。 他贪婪暴虐,残忍无情,老百姓都受不了他。有一次他去州北打猎,骑着马孤身一人来到一个村子,看见一个妇女在打水,他就让妇女给他喂马,顺便问:“崔瀛州怎么样啊?”那妇女不知道他是崔暹,就说:“老百姓有什么罪?摊上这么个坏刺史!”崔暹听了,啥也没说,就走了。后来因为不称职,被朝廷召回京城。

后来武川镇发生叛乱,朝廷任命崔暹为都督,让他跟李崇一起平叛。结果崔暹不听李崇指挥,被叛军打败了,只身一人偷偷溜了回来。朝廷把他关进了廷尉监狱,但他用女儿和妓女、田地贿赂了元叉,才得以脱罪。建义初年,他在河阴被杀害了。死后被追赠为司徒公、冀州刺史,还追封为武津县公。

他的儿子崔瓒,字祖珍,官至尚书左丞,后来去世了。崔瓒的妻子是庄帝的姐姐,后来被封为襄城长公主,所以朝廷特别追赠崔瓒为冀州刺史。他的另一个儿子崔茂,字祖昂,继承了他父亲的爵位。

邸珍,字安宝,老家是中山郡上曲阳县的。魏孝文帝太和年间,他搬去了武州镇住。到了孝昌年间,六镇起兵造反,邸珍就跟着杜洛周造反了。后来杜洛周被葛荣打败,邸珍就投靠了葛荣。葛荣又被尔朱荣打败了,邸珍和葛荣的残兵败将一起被迁徙到并州。后来跟着高欢(齐神武帝)东征山东。高欢在信都起兵的时候,任命邸珍当长史,封他为上曲县侯,又让他当了殷州刺史。

邸珍这个人贪得无厌,搜刮民脂民膏,殷州的老百姓都恨死他了。后来他又升官了,当上了尚书右仆射兼大行台,还节度诸军事,带兵去打梁州的将领成景携等人,解了东魏的围困,然后回军彭城。邸珍这个人对下属特别残酷,手底下的人个个对他离心离德,就连当地的豪族都对他没好脸色。最后,他被殷州的老百姓给杀了。死后,朝廷追赠他为定州刺史、司空。

田式,字显标,是冯翊下邽人。他爷爷田安兴,他爸爸田长乐,都在魏国当官,都做过本郡太守。田式性格刚强果断,武艺高强,拳脚功夫特别厉害。

他在北周当官,做到渭南太守,治理政务非常严厉,下属官员都战战兢兢,不敢违反法律。后来升任本郡太守,即使是他的亲朋好友,想走后门也不行。周武帝听说后很欣赏他,提升他为仪同三司,赐给他信都县公的爵位,又提拔他做了延州刺史。他参加平定齐国的战争,因为有功劳被授予上开府的官职,后来调任建州刺史,改封梁泉县公。之后又跟随韦孝宽讨伐尉迟迥,因为战功被拜为大将军,晋升为武山郡公。

隋文帝登基后,任命他为襄州总管。他一心只想树立威信,每次在外面处理公务,都摆出一副盛气凌人的样子。他的下属官员个个吓得不敢抬头看他。谁要是犯了法,即使是他的至亲好友,他也绝不姑息。他女婿京兆杜宁从长安来看望他,田式告诫杜宁不要到处乱跑。杜宁待久了想回家,偷偷上了北楼眺望,想排解一下思乡之情。田式知道了这件事,就杖打了杜宁五十下。他最喜欢的奴仆,曾经来向他汇报事情,衣服领子上沾了虫子,奴仆挥袖子拂去,田式认为这是对他不敬,当场就把他打死了。

部下官员贪污受贿,或者州内发生抢劫案,不管事情大小,他都把犯人关进地牢里,让他们睡在粪便里受苦。除非人死了,否则永远别想出来。每当朝廷大赦天下,赦书送到州里,田式还没来得及看,就先命令狱卒把重刑犯杀了,然后再向百姓宣告大赦。他残暴刻薄到了这种地步。

因此,他被皇帝斥责,革职查办。田式又羞愧又愤怒,不吃东西,妻子儿女来看他,他还发脾气,只留下两个侍童服侍他。他从家里要胡椒,想自杀,家人没给他。他就偷偷派侍童去集市买毒药,妻子又把毒药抢走扔掉了。田式躺在床上生气,他的儿子田信当时是仪同,跑到他面前哭着说:“父亲您是朝廷重臣,也没犯什么大错,比您这样被贬官的朝廷重臣多的是,过段时间就会被重新起用,您何必这样呢?”田式猛地站起来,抽出刀来砍向田信,田信躲开了,刀砍在了门上。

皇上知道了这件事,认为田式罪己之心很深,恢复了他的官职爵位,不久又任命他为广州总管,最后死在了任上。

燕荣,字贵公,是华阴弘农人。他爹叫燕侃,是北周的大将军,为人性格刚正严厉,武功高强。

燕荣在北周当官,做到内侍上士。跟着武帝打齐国,立了功,被授予开府仪同三司的官职,封为高邑县公。隋文帝杨坚篡周称帝后,燕荣官职升为大将军,爵位也升为落丛郡公,还被任命为晋州刺史。后来又跟着河间王杨弘去打突厥,因为战功被提升为上柱国,接着又调任青州总管。

他在青州当官的时候,挑选那些特别强壮有力的人当伍长,要是哪个官员属下办事不力,他一定会严厉盘问,然后狠狠地鞭打,打得很多人皮开肉绽,都能看见骨头了。那些坏人小偷都吓得不敢露面,青州境内一片安宁。其他州县的人路过青州地界,都吓得像遇到强盗仇敌一样,不敢停下来休息。后来燕荣进京朝见皇帝,皇帝对他特别恩宠。燕荣因为母亲年纪大了,就请求每年只进京朝见一次,皇帝也答应了。

攻打陈朝的时候,燕荣被任命为行军总管,率领水军从东莱沿海进入太湖,攻打吴郡。攻破丹阳后,吴地人拥立萧瓛为首领,结果被宇文述打败,退守包山。燕荣率领精兵追击,萧瓛大败逃跑,最后被燕荣俘虏。战争结束后,燕荣被任命为扬州总管,后来又调任武候将军,最后担任幽州总管。

荣知县这个人啊,特别严厉,气势汹汹的,哪个官吏见了,不都吓得魂飞魄散的?范阳卢家,世代都是名门望族,可荣知县愣是把卢家的子弟都安排去做最底层的吏卒,故意羞辱他们。动不动就鞭打左右,一下就是上千鞭,血流成河,他却跟没事人似的,该吃吃该喝喝。有一次他巡视地方,路上看到一堆荆棘,觉得挺适合做鞭子的,就让人砍下来,然后拿来随便抽人。有人说自己没犯错,荣知县就说:“以后犯了错,就当抵消了。”结果这个人后来犯了点小错,荣知县又要打他,那人说:“上次您打我的时候,您还说犯了错可以抵消呢!”荣知县说:“没犯错都这样,更何况犯了错呢!”照样一顿好打。

荣知县每次巡查管辖区域,只要听说哪个官吏的妻子长得漂亮,就跑到人家家里去乱来,贪婪暴虐,越来越放肆。当时元弘嗣被任命为幽州长史,他害怕受荣知县的欺辱,就坚决推辞。皇上知道了这件事,就下令给荣知县说:“弘嗣杖责十下以上的罪过,都要奏报朝廷。”荣知县一听就火了,骂道:“这小子敢耍我!”后来,他派弘嗣去监督仓库里的粮食,弘嗣不小心发现了一点点糠和秕子,荣知县就狠狠惩罚他,每次打不满十鞭,但一天能打好几次,一天下来能打个三五次。这样年复一年,怨恨越来越深。最后,荣知县把弘嗣抓起来关进监狱,还断了他粮食。弘嗣饿得不行,就撕下衣服里的棉絮,混着水吞下去。弘嗣的妻子跑到京城告状,皇上派考功侍郎刘士龙快马加鞭地赶去调查,查明荣知县的暴行和贪污受贿,于是把他召回京城,赐死了。

在此之前,荣知县家里的卧室里,莫名其妙地从地底下爬出来几斛蛆。没过多久,荣知县就死在了蛆虫出现的地方。他有个儿子叫询。

元弘嗣,是河南洛阳人。他爷爷是魏朝的渔阳王,他爸爸是周朝的渔阳郡公。弘嗣年纪轻轻就继承了爵位,十八岁的时候当上了左亲卫。开皇元年,他跟着晋王打仗平定了陈朝,因为立了功被授予上仪同的官职。后来调到观州当长史,因为为人严厉,做事苛刻,州里的人都很讨厌他。

之后他又调到幽州。当时幽州总管燕荣是个暴虐的人,经常欺负弘嗣,动不动就打骂他。弘嗣心里不服气,结果被燕荣关了起来。等到燕荣被杀后,弘嗣掌权了,但他治理地方比燕荣还要残酷。他审问犯人的时候,经常用醋灌犯人的鼻子,或者用棍子捅犯人的下体。没有人敢隐瞒实情,奸邪欺诈的事情也销声匿迹了。

仁寿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他被任命为木工监,负责修建东都。大业初期,隋炀帝暗地里想攻打辽东,就派弘嗣到东莱的海边监督造船。各州征调来的民夫,被他残酷地鞭打,官员们也要亲自上阵,日夜站在水里,几乎不敢休息,从腰部以下全是蛆,死了十三四分之一的人。

不久后,他升迁为黄门侍郎,又升任殿中少监。辽东战役的时候,他被封为金紫光禄大夫。后来,突厥人侵犯陇西,朝廷下令让弘嗣去讨伐。玄感叛乱的时候,弘嗣驻扎军队在安定。有人告发他密谋响应玄感,代王杨侑就派人把他押送到朝廷。因为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谋反,所以就被释放了。但皇帝还是怀疑他,就把他革职,流放到日南,他在路上死了。他有个儿子叫仁观。

王文同,是陕西频阳人。这人性格聪明,很能干。隋文帝开皇年间,因为军功被封为仪同,后来被任命为桂州司马。隋炀帝继位后,他当上了光禄少卿。因为顶撞了皇帝,被贬到恒山郡当个管事的。

恒山郡有个非常蛮横霸道的家伙,总是挑剔县令的毛病,以前的县令都拿他没办法。王文同刚到任,就听说这个人的恶名,于是立刻想办法收拾他。他让人削尖木头做成一个大木桩,埋在院子中央,只露出尺把长,周围再埋上四个小木桩。然后把那家伙按在地上,让他趴在那个大木桩上,四肢分别绑在四个小木桩上,再用棍子狠狠地打他的背,打得他皮开肉绽。全郡的人都被吓坏了,官员们个个都老实多了。

后来,隋炀帝要征讨辽东,让王文同巡察河北各郡。王文同看到那些吃素念经的和尚,就觉得他们是妖魔鬼怪,把他们全部抓了起来。到了河间,他召集当地官员开会,稍微有点迟到的,就当场把人按在地上打死。他还把几百个和尚聚集在一起讲经说法,或者一起参加佛事的,都认为他们是聚众惑众,全部杀掉。他还把僧人和尼姑都扒光衣服检查,发现有不正当男女关系的几千人,也都杀了。郡里到处都是哭喊声,其他郡也吓得不轻,纷纷上报朝廷。

皇帝听说后非常生气,派使者立刻把王文同逮捕,在河间斩首,以平息民愤。更惨的是,王文同的仇人还挖开他的棺材,把他的肉割下来吃掉,一会儿工夫就吃光了。

书里说:读书人想出名,方法有很多,有的靠善良正直,有的靠严酷强硬。所以说宽厚和严厉要互相配合,赏罚要同时运用。但是,不用严厉就能使人向善,才是君子应该优先考虑的。像于洛侯这些人,虽然作恶的方式不同,但结果都一样残酷,他们肆意施暴,残忍成性,把人命看得比狗还轻。他们作恶多端,没有一点悔改的意思,所以有的被处死,有的忧愤而死,各种邪恶手段最终都失败了,这都是他们咎由自取。所有正直的人,都会认为这是天理循环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