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达奚武,字成兴,是代郡人。他祖上和父亲都是镇守一方的大将,家世显赫。达奚武从小就英姿飒爽,喜欢骑马射箭,身手了得。后来贺拔岳征讨关中地区,看中了他的才能,把他招为偏将。贺拔岳死后,达奚武和赵贵一起把贺拔岳的遗体护送回平凉,并且一起辅佐周文帝。参与平定侯莫陈悦的叛乱后,被封为须昌县伯。
大统初年,达奚武从大丞相府中兵参军的位置上被外派,担任东秦州刺史。当时北齐神武帝派窦泰、高敖曹率领大军三路来犯,周文帝想集中兵力攻击窦泰,很多将领都反对,只有达奚武和苏绰支持周文帝的决定,结果成功击败了窦泰。后来周文帝打算攻打弘农,派达奚武带着两名骑兵去侦察敌情。达奚武他们竟然意外遭遇了敌军,立即展开战斗,斩杀了六个敌人,俘虏了三个,然后安全返回。
之后,北齐神武帝又率军进攻沙苑,周文帝再次派达奚武去侦察。达奚武只带了三名骑兵,他们都穿着敌人的衣服,到了晚上,下马悄悄地听着敌军的号令,挨个营帐巡视,就像敌军在警戒一样,发现有不符合规定的,就狠狠地惩罚他们。达奚武把详细的敌情报告给周文帝,周文帝根据他的情报,果断出兵,大获全胜。达奚武因此被晋升为高阳郡公。
四年后,周文帝率军救援洛阳,达奚武担任先锋,和李弼一起打败了莫多娄贷文。又打到河桥,英勇作战,斩杀了敌军司徒高敖曹。达奚武因此官职连连升迁,担任了雍州刺史。后来他又参加了芒山之战,当时大军处于劣势,北齐神武帝乘胜追击,一直打到陕州。达奚武力守陕州,才阻止了敌军的进攻。十七年,朝廷命令达奚武去经略汉川地区。当时梁朝的梁州刺史宜丰侯萧修固守南郑,达奚武包围了南郑,萧修请求投降。但这时梁武陵王又派杨乾运等人来救援萧修,萧修又反悔了,不肯投降。达奚武击败了杨乾运,萧修这才最终投降。从此,南郑以北的地区全部平定。
第二年,达奚武班师回朝。朝廷想要授予他柱国大将军的职位,但他却说:“如果我当了柱国大将军,那就不应该在元子孝的前面。”于是坚决推辞了。最后,他被任命为大将军,镇守玉壁。
周孝闵帝当上皇帝后,就给宇文武授予了柱国大将军和司寇(掌管刑狱的大官)的职位。 齐国的北豫州刺史司马消难带着整个州投降了北周,皇帝下令让宇文武和杨忠去迎接司马消难。宇文武成功完成了任务,升任大宗伯,还被封为郑国公。后来,齐国的将军斛律敦攻打汾州和绛州,宇文武去抵挡,把斛律敦打退了。 宇文武还修建了柏壁城,留下开府仪同三司权严和薛羽生驻守。
保定三年,宇文武升任太保。同年,北周大军东征,杨忠将军从北路引诱突厥人,宇文武则率领三万骑兵从东路,约定在晋阳会合。宇文武到达平阳后,因为一些原因耽搁了行程,没有继续前进,而杨忠已经回军了,宇文武当时还不知道。这时,齐国的将军斛律明月给宇文武送来一封信,信上写着:“鸿鹤已翔于寥廓,罗者犹视于沮泽也。”宇文武看完信后,就下令军队撤军,然后被任命为同州刺史。
第二年,宇文武跟随晋公宇文护东征。当时尉迟迥围困洛阳,结果被敌人打败了。宇文武和齐王宇文宪在芒山抵挡敌人。到了晚上,宇文武决定收兵。宇文宪想等到天亮再战。宇文武说:“洛阳的军队已经溃散,人心惶惶,如果不趁着夜色赶紧撤退,明天想走都走不了了。”宇文宪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全军安全撤回。天和三年,宇文武升任太傅。
话说武这个人年轻的时候,就喜欢穿得花里胡哨,打扮得漂漂亮亮的。后来当了大官,却一点架子都没有,出行就骑匹马,跟着一两个随从就完事了,府门外也不摆仪仗,家门经常白天也关着一扇。有人就说:“您现在可是位高权重,怎么这么随便啊?”武回答说:“我以前是个老百姓,哪敢想能有今天这样的富贵!现在富贵了,可不能忘了以前的日子。再说天下还没太平,国家的大恩还没报答,哪能只顾着摆排场呢?”那人听了,觉得挺不好意思的,就走了。
武在同州做官的时候,那地方闹旱灾。武帝就下令让武去华山祭祀。华山庙以前建在山下,人们平时就在那里祈祷。武对属下说:“我如今位居三公,却不能调理阴阳,不能跟普通人一样,在平时祭祀的地方祭祀,一定要爬到山顶,诚心诚意地祈祷,去探寻上天的奥秘。”华山又高又陡峭,人迹罕至。武都六十多岁了,只带了几个手下,攀着藤蔓爬了上去,然后在那里虔诚地祈祷。天黑了还没下山,就在山顶铺些草睡下了。晚上做梦,梦见一个穿白衣的人拉住他的手说:“辛苦了!”感觉特别受重视。武惊醒后,更加恭敬谨慎。第二天早上,云雾弥漫,一会儿就下起了大雨,附近都得到了雨水的滋润。武帝听说后,特地写信慰劳武,还赏赐了他一百匹彩绸。
武这个人呢,其实挺抠门的。当大司寇的时候,库房里存着上万条金腰带,当时那是宝贝,武就偷偷地拿了一部分回家了。这事儿被主事的白晋公知道了,白晋公看武功劳大,就没把这事儿捅出去,反而还帮着武帝给武赏赐了东西。当时很多人对武的这种行为非常鄙视。武死后,追赠太傅、十五州诸军事、同州刺史,谥号为桓。他的儿子武震继承了他的爵位。
话说这位震将军,从小就特别厉害,身手敏捷,跑起来比马还快!有一次,周文帝在渭北打猎,一只兔子从周文帝面前窜过,震将军和其他将领都赶紧射箭。结果,震将军的马都摔倒了,但他自己却稳稳当当的,一点儿都没摔倒,直接就跑过去,一箭射中了兔子!等他回头一看,马才刚刚站起来呢,他就飞快地翻身上马了。周文帝当时就高兴地说:“**非此父不生此子**!”然后赏了他一百匹彩缎。后来,他还被封为魏昌县公。
到了明帝时期,他被任命为司右中大夫,又升任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武成帝时期,他又升爵为广平郡公,做了华州刺史。震将军虽然出身富贵人家,从小就练武,但他其实也挺有治理才能的。天和六年,他被封为柱国。建德初年,他继承了郑国公的爵位。参与平定邺城后,皇上赏了他两个妾侍和一支乐队,还让他当了大宗伯。他父亲以前也做过这个官儿,当时大家都觉得这事儿很荣耀。宣政年间,他又被派去当原州总管。隋朝开皇初年,他在家里去世了。
他弟弟叫惎,在北周大象年间末期,当上了益州刺史。后来,他跟王谦一起在蜀地造反,结果被杀了。
惠保,字惠保,是代郡武川人。他家祖上跟魏朝一起兴起,就以国为姓氏。他父亲树利周,跟着魏广阳王元深征讨葛荣,战死沙场,后来被追赠为冀州刺史。惠保年轻时就跟着贺拔岳当副将,因为立功被封为北平县男。后来贺拔岳被侯莫陈悦害死,惠保就和寇洛、赵贵等人一起拥立周文帝。接着又跟着周文帝平定了侯莫陈悦的叛乱,被任命为直阁将军。 在平定窦泰叛乱,收复弘农,击溃沙苑之战中,惠保总是冲锋陷阵,身先士卒。后来又升任侍中、开府仪同三司,被封为长乐郡公。
大统四年,跟着魏文帝东巡洛阳,在河桥跟北齐神武帝高欢交战,英勇作战,打败了高欢。大统七年,升任领军将军。高仲密率领北豫州投降西魏,周文帝亲自去迎接他。军队到达洛阳,高欢屯兵芒山。惠保担任右军,和中军一起大败高欢的军队。高欢的军队于是集中兵力攻击左军,赵贵等将领战败。这时天快黑了,高欢亲自率兵攻击惠保,惠保奋力抵抗,高欢的军队溃不成军。到了半夜,高欢的骑兵又来追击惠保。惠保慢慢地下马,让厨子做饭吃。吃完饭,他对左右的人说:“在长安死,在这里死,有什么区别呢?”然后就竖起旗帜,吹响号角,收兵回营。高欢的追兵害怕惠保设有埋伏,不敢逼近。
回到弘农后,惠保向周文帝汇报了敌军的态势,为功亏一篑而惋惜不已,叹气不止。周文帝非常赞赏他,提拔他为司空。惠保为人刚强正直,骁勇善战,相貌堂堂。他善于安抚将士,士兵们都很感激他。后来侯景投降西魏,朝廷商议要收复河南,任命惠保以本官镇守鲁阳。可惜他途中生病,死在了军中。
惠保在众将领中年纪最小。他早年丧父,侍奉母亲非常孝顺。周文帝曾经新修建了射堂,宴请众将领射箭。惠保私下叹息说:“母亲年纪大了,什么时候才能享受到这样的好东西呢!”周文帝听说后,当天就把射堂搬到了惠保的家里。可见周文帝对他的重视程度。惠保死后,周文帝为他流泪很久,惠保的灵柩到达后,周文帝又亲自前去慰问。后来追赠惠保为秦州刺史,谥号武烈。他的儿子惠凤继承了他的爵位。
凤达摩这个人,很有见识。他继承了他父亲的长乐郡公爵位,还娶了周文帝的女儿。官职做到开府仪同三司、大驭中大夫。后来因为立下功劳被封为凤徐国公,还被拜为柱国。
怡峰,字景阜,是辽西人。他本来姓默台,因为避难才改了姓。他爷爷高祖宽,是燕辽西郡守,在魏道武帝的时候归顺朝廷,被封为羽真,赐爵长蛇公。他曾祖父文,是冀州刺史。怡峰从小就以骁勇闻名。他跟着贺拔岳讨伐万俟丑奴,被赐爵蒲阴县男。贺拔岳被害后,怡峰和赵贵等人一起拥立周文帝,他的爵位也升为伯。后来齐神武帝和孝武帝闹翻了,周文帝派怡峰和都督赵贵去洛阳。到了潼关,孝武帝西迁了,怡峰就跟着周文帝回洛阳,然后又收复了潼关。之后因为讨伐曹泥有功,他的爵位升为华阳县公。他还参与了在小关击败窦泰的战役,收复了弘农,又打了沙苑之战,爵位升为乐陵郡公。他还跟元季海、独孤信一起收复了洛阳。东魏行台任祥率领一万多步骑攻打颍川,怡峰只带了五百轻骑兵就迎击,大获全胜。从此他的名声更加显赫,官职也升到了开府仪同三司。周文帝和东魏在河桥打仗的时候,怡峰是左军,战况不利,他和李远一起先撤了,周文帝就班师回朝了。皇帝下诏赦免了他的罪责,还让他做了夏州刺史。大统十五年,东魏围攻颍川,怡峰和赵贵去救援。到了南阳,他就病死了。怡峰为人沉稳果敢,很有胆略,深得士兵的爱戴,当时大家都称他为骁将。周文帝为他惋惜了好久。后来追赠他为华州刺史,谥号襄威。
他的儿子怡昂继承了他的爵位,也做到开府仪同三司。朝廷追录怡峰的功劳,封怡昂为郡公。
怡峰的弟弟怡光,因为怡峰的功劳,被赐爵安平县侯,官职也做到开府仪同三司。
怡峰的另一个弟弟怡春,年轻时就有名气,官至吏部下大夫、仪同三司。
刘亮,是中山人,本名道德。他爸爸特真,是当地部落的首领。北魏大统年间,因为刘亮的战功,追封他为恒州刺史。刘亮年轻的时候就很有个性,很有军事谋略,长得又高又壮,一看就让人害怕。他跟着贺拔岳一起西征,立下大功,被封为广兴县子。后来侯莫陈悦害死了贺拔岳,刘亮就和其他将领一起拥立周文帝。平定侯莫陈悦的叛乱后,悦的同伙、豳州刺史孙定儿还占据着州城不肯投降,手下兵马多达几万人。周文帝就派刘亮去攻打他。孙定儿以为周朝的援军还没到,没怎么防备。刘亮就只带了二十个骑兵,先在靠近城池的高地上插上一面大旗,然后就冲进了城里。孙定儿正摆酒设宴,大家正高兴呢,突然看到刘亮杀到,所有人都吓傻了。刘亮挥兵斩杀了孙定儿,把他的脑袋挂在州城门口示众,命令他的部下投降。然后,刘亮指着城外的大旗,对两个骑兵说:“快去追赶大军!”孙定儿的部下又害怕又绝望,一下子就投降了。
后来周文帝组建了十二支军队,挑选将领统领,刘亮领了一支军队。每次出征打仗,他总是和怡峰一起担任骑兵将领。因为收复潼关的功劳,他被封为饶阳县伯,不久又升任侍中。他参与了擒获窦泰,收复弘农、虞沙苑的战役,每次都奋勇作战,立下大功。后来他升任开府仪同三司、大都督,爵位也升为长广公。他母亲去世后,他辞官回家守孝,非常悲痛,瘦得不成样子。周文帝很感叹他的孝心,一直很为他担心。等他守孝期满后,又让他重新担任原来的官职。刘亮因为勇敢善战而闻名,是当时有名的将军,而且他经常献计献策,都非常实用。周文帝说:“你文武双全,简直就是我的诸葛亮啊!”于是赐名刘亮,还赐给他侯莫陈氏的姓氏。后来他被派去担任东雍州刺史,他为政清廉,百姓都很安居乐业。最后,他死在了州里。他的灵柩运回京城,周文帝亲自前往吊唁,哭着对大家说:“我的肱骨之臣死了,我的心腹依靠到哪里去找呢!”他还派鸿胪卿负责料理丧事,追赠刘亮为太尉,谥号襄。后来,刘亮被配享在周文帝的庙廷。他的儿子刘昶继承了他的爵位。
刘昶娶了周文帝的女儿西河长公主,在大象年间,官至柱国、秦灵二州总管,因为刘亮的功劳,被封为彭国公。隋朝开皇年间,他因为犯事而被处死。
昶的弟弟叫静,是天水郡的太守。静的弟弟叫恭,官拜开府仪同三司,封饶阳县伯。恭的弟弟叫干,官拜上仪同三司,封褒中侯。
王德,字天恩,是代郡武川人。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虽然没接受过系统的军事训练,却以孝顺和友爱兄弟闻名。他最初跟随尔朱荣讨伐元颢,被赐爵同官县子。后来又跟随贺拔岳平定万俟丑奴的叛乱,被另外封为深泽县男。等到侯莫陈悦害死贺拔岳后,王德和寇洛等人一起拥立周文帝,于是被任命为平凉郡守。王德虽然不识字,但在处理政务和判决案件方面,却非常出色,就连最好的官吏也挑不出他的毛病。泾州管辖的五个郡,王德的政绩总是最好的。等到孝武帝西迁,他被晋封为下博县伯,代理东雍州州事。他在州里没多久,百姓就非常怀念他。他还被赐姓乌丸氏。大统元年,他被晋爵为公,加官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北雍州刺史。后来他经常跟随周文帝征战,屡立战功,又加官开府、侍中,晋爵为河间郡公。之前河渭之间的一些羌族经常叛乱,因为王德威名远播,所以被任命为河州刺史。那些羌族都乖乖听话了。后来他在泾州刺史任上去世,谥号为献。王德为人厚道、谨慎、廉洁,言行举止都无可挑剔。他母亲活到一百多岁才去世,几年后王德也去世了。
他的儿子庆,小名叫公奴。为人谨慎厚道,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当初王德去世时家里很穷,没钱安葬,他只好把儿子公奴和一个女儿都卖了来筹措丧葬费用。后来因为战乱,父子失散了。等到王德在平凉做官的时候,才又找到了儿子,于是给他改名为庆。
赫连达,字朔周,是盛乐人,是北魏鲜卑拓跋氏的后代。他曾祖库多汗为了躲避战乱,改姓杜氏。赫连达为人刚正耿直,很有胆量。年轻的时候就跟着贺拔岳打仗,立下不少功劳,被封为长广乡男。后来贺拔岳被侯莫陈悦害死,赵贵建议迎接周文帝,赫连达很赞成这个主意,主动请缨,骑着快马去迎接周文帝。其他的将领有的想追击贺拔胜,有的想往东去报告朝廷。赫连达说:“这些都是远水救不了近火,根本没用!”主意就这么定了,赫连达立刻出发。周文帝见到赫连达,哭着抱住他,然后带着几百骑兵南下平凉,让赫连达率领骑兵占据弹筝峡。当时老百姓惊慌失措,四处逃散,军队里有人想抢掠他们。赫连达制止了他们,安抚百姓,用恩义感化他们,大家都非常高兴,归附了他。周文帝听说后很高兴,提升赫连达为平东将军。周文帝对将领们说:“在清水公遇害的那天,你们的性命都掌握在敌人手里。杜朔周冒着极大的危险,千里迢迢赶来相见,我们才能报仇雪恨。他这么劳苦功高,却没得到相应的报答,怎么才能鼓励大家做好事呢?”于是赏赐给他两百匹马。
孝武帝入关后,表彰赫连达的功劳,因为他第一个迎接元帅,帮助收复了秦州和陇州,所以晋升他为魏昌县伯。他还跟随仪同李虎打败了曹泥,后来又收复了弘农,在沙苑之战中也立下战功。朝廷下诏恢复了他的赫连氏的姓氏。因为赫连达功高望重,被任命为云州刺史,晋升为公爵。他跟随大将军达奚武攻打汉中。梁朝的宜丰侯萧修坚守了很久,后来才投降。开府贺兰愿德等人因为粮草吃尽,想赶紧攻打汉中。赫连达说:“不战而胜,这是最好的策略。我们不能因为贪图他们的财物和子女而攻打他们,仁义之士不会这样做。如果他们像困兽一样拼命抵抗,那胜负就很难预料了。”达奚武于是接受了萧修的投降。军队回师后,赫连达被提升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加侍中,晋升为蓝田县公。
保定初年,他担任大将军、夏州总管。赫连达虽然不是文官,但他为人正直,遵守法度,很少用鞭子打人,但对死罪非常谨慎。他为人廉洁俭朴。边境的胡人有时送给他羊,赫连达想笼络他们,就用丝绸回赠。主管官员建议用官府的物品回赠。赫连达说:“羊进了我的厨房,东西却出自官库,这是欺骗皇上啊!”于是命令拿出自己的丝绸回赠他们。识时务的人都赞扬他的仁慈宽厚。不久,他又被晋升为乐川郡公,官至柱国。后来去世了。
韩果,字阿六拔,是代郡武川人。从小就骁勇善战,骑射技术一流。贺拔岳西征的时候,把他带在身边当亲兵,一起打败了万俟丑奴。后来又跟着周文帝平定了侯莫陈悦的叛乱。大统年间,他升官加爵,最后当上了石城公。
韩果记忆力超群,而且很有计谋,善于观察敌人的虚实,揣摩敌人的心思。就算有人偷偷摸摸地躲在山沟里想当间谍,韩果只要登高远望一眼,就能发现可疑之处,过去一看,准能抓到人。周文帝因此任命他为虞候都督。每次出征,韩果都负责带领侦察骑兵,日夜巡逻,几乎没怎么睡过觉。在潼关之战中,他帮助周文帝击败了窦泰,周文帝很赏识他的计策,因此赏赐给他一条珍珠金带。后来他又参与了收复弘农、击败沙苑军和河桥之战,战功赫赫。之后,他先后担任朔州刺史和安州刺史。在芒山之战后,他被任命为河东郡守。他还跟随大将军一起在北山打败了稽胡人。稽胡的地盘地势险峻,人迹罕至,韩果却率军深入追击,把他们打得四散逃窜。稽胡人被他英勇善战、行动迅速的作风吓坏了,给他起了个外号叫“著翅人”。周文帝听说后笑着说:“‘著翅人’这个名号,可不就是飞将的意思吗!”韩果后来又升迁为开府仪同三司,并晋爵为褒中郡公。保定三年,他被封为少师,官至柱国。天和年间,他被任命为华州刺史。他为政宽简,深受官吏百姓的爱戴。后来去世了。
他的儿子韩明继承了他的爵位,当上了黎州刺史。可惜后来他跟尉迟迥一起谋反,结果被杀掉了。
蔡祐,字承先,祖籍是陈留圉人。他曾祖蔡绍在夏州当镇将,后来搬到高平住下了,就一直住在那儿。他父亲蔡袭,在西州很有名气。北魏正光年间,万俟丑奴在关中造反,蔡袭就背叛叛军投奔洛阳去了。后来被任命为齐安郡守。等到孝武帝西迁,蔡袭才好不容易回到西边。皇上赐给他平舒县伯的爵位,又让他当岐州和雍州刺史。蔡祐从小聪明,品行端正。他父亲背叛叛军东归的时候,蔡祐才十四岁,就以孝顺母亲闻名。长大后,蔡祐力大无比。
周文帝在原州的时候,把他召到身边当亲信。后来周文帝迁到夏州,就让蔡祐当都督。侯莫陈悦害死了贺拔岳,很多将领都拥护周文帝,周文帝正准备去见他们。夏州的几个重要人物弥姐元进等人暗中另有打算。周文帝略微察觉到了,就把元进等人叫来商量事情,然后看了一眼蔡祐。蔡祐立刻走出帐外,穿着盔甲,拿着刀直接冲进去,呵斥元进,然后把他杀了,他的同伙也都被处死了。在场的人都吓坏了。于是蔡祐和其他将领结盟,共同讨伐侯莫陈悦。周文帝因此非常重视他,对蔡祐说:“我现在把你当成儿子看待,你应该像对待父亲一样对待我。”
蔡祐护送孝武帝回到潼关,因为之前的功劳被封为苌乡县伯。后来又参与擒获窦泰,收复弘农,参加沙苑之战,都立下了功劳。被授予平东将军、太中大夫的官职。他又参加了河桥之战,蔡祐下马步行作战,左右的人都劝他骑上马,以防万一。蔡祐生气地说:“丞相把我当儿子一样看待,今天怎么能把性命当儿戏呢?”于是他带领十多个手下,齐声大喊,杀伤了很多敌人。敌人见他们人少,就重重包围了他们。蔡祐就弯弓搭箭,四面抵挡。东魏人就招募穿着厚重盔甲,拿着长刀的士兵,直接冲向蔡祐。离蔡祐还有三十步的时候,左右的人都劝他射箭。蔡祐说:“我们大家的性命,都在这一箭上了,怎么能白射呢!”敌人离他还有十步的时候,蔡祐射出一箭,正中敌人的面部,敌人应声倒地,蔡祐又用长矛把他刺死了。敌人这才稍微后退。蔡祐这才慢慢地撤退。这场战斗,西军处于劣势,周文帝已经撤退了。蔡祐到了弘农,晚上和周文帝见面。周文帝对蔡祐说:“承先,你来了,我就不用担心了!”周文帝非常激动,睡不着觉,把头枕在蔡祐的大腿上才安稳睡着。因为功劳,蔡祐被晋升为公爵,被任命为京兆郡守。
高仲密带着北豫地区来投降周朝,周文帝亲自带兵去支援他,结果在芒山跟齐神武帝碰上了。当时宇文祐穿着闪闪发光的铁铠甲,冲锋陷阵,无人能敌。齐军的人都说:“这简直就是一头铁猛兽啊!”都躲着他走。后来他历任青州刺史、原州刺史,接着又升任大都督。他父亲去世的时候,他请求完成丧事守孝,但没被允许。之后不断升迁,做到开府仪同三司,还被加封侍中,赐姓大利稽氏,晋爵为怀宁郡公。六官制度建立后,他被任命为兵部中大夫。周文帝身体不好时,宇文祐和晋公宇文护、贺兰祥等人一起侍奉他。周文帝去世后,宇文祐非常悲伤,得了气喘病。
周孝闵帝继位后,任命他为少保。宇文祐和尉迟纲一起掌管禁军。当时皇帝很信任司会李植等人,他们密谋要害死晋公宇文护。宇文祐哭着劝谏,但皇帝不听。不久皇帝就被废黜了。周明帝还是皇子的时候,跟宇文祐关系特别好,等他即位后,对宇文祐更加礼遇有加,升他为小司马。御膳房里只要有特别好吃的菜,就赏赐给宇文祐;朝廷宴会,总是单独留他,有时甚至到晚上很晚,才在火把和号角声中送他回家。宇文祐因为受到过分的优待,总是推辞生病躲避。就连婚姻大事,他也不愿意跟权贵联姻。后来他以本官身份代理镇守原州,不久又授任宜州刺史。还没到宜州赴任,就死在了原州。
宇文祐年轻的时候和乡里人李穆地位相当,都是平民百姓,他们经常互相说:“大丈夫应该建立功名,取得富贵,怎么能长久地处于贫贱呢?”说完,两人都哈哈大笑。后来他们都做到了。宇文祐从军征战,总是冲在士兵前面。战争结束后,其他将领都争着邀功,宇文祐却从不争功。周文帝每次都感叹地说:“承先(宇文祐的字)从不夸耀自己的功劳,我得替他好好记功。”他为人节俭,所得俸禄都分给宗族亲属,死的时候家里一点余财都没有。死后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原州都督,谥号为庄。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宇文祐的弟弟宇文泽,很喜欢学习,很有才能。后来做了云州刺史,因为不肯听从司马消难的命令而被害。
常善,是高阳人,家里原本是豪门大族。在魏孝昌年间,他跟着尔朱荣进入洛阳,被封为房城县男。后来,周文帝封莫陈悦为平侯,任命常善为天水郡守。他一路升迁,最终做到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西安州刺史,后来又调任蔚州刺史。他在这两个地方当刺史期间,政绩显著。之后,他被晋爵为永阳郡公。周孝闵帝即位后,任命他为大将军、宁州总管。保定二年,他被调回朝廷担任小司徒。去世后,被追赠为柱国大将军、都督、延州刺史。他的儿子常昂和继承了他的爵位。
辛威,是陇西人,年轻时就胸怀大志,很有谋略。他最初跟随贺拔岳征战,立下战功,被授予辅国将军、都督的职位。周文帝统领了贺拔岳的军队后,非常欣赏辛威的才能,把他招到身边,封他为白土县伯,后来又晋爵为公。他一路升迁,最终做到开府仪同三司,还被赐姓普屯氏。之后,他被外放担任鄜州刺史。辛威当时名望很高,朝廷为了表彰他的家乡,又把他调任河州刺史,兼任本州的大中正。他在这两个地方任职期间,深得民心。周孝闵帝即位后,任命他为大将军,并晋爵为枹罕郡公。宣政元年,他被晋升为上柱国。大象二年,他又被封为宿国公,并担任少傅。后来去世了。辛威为人稳重,很有威严。几十年为官,从未有过过失,所以才能名利双收,善终其身。而且他家很有家风,五世同堂,当时人们都以此称赞他们。
他的儿子辛永达继承了他的爵位,官至仪同大将军。
厍狄昌,字恃德,是神武人。他从小就擅长骑射,力气很大。长大后,举止文雅,但胆气过人,总是以成为将帅为目标。他曾追随尔朱天光平定关中。尔朱天光战败后,他又跟随贺拔岳征讨。贺拔岳被害后,厍狄昌和其他的将领商议拥立周文帝。他跟随平侯莫陈悦,被赐爵阴盘县子。后来,他又参与迎接孝武帝,收复潼关,被改封为长子县子。大统初年,他一路升迁,最终做到开府仪同三司,并晋爵为方城公。六官建立后,他被任命为稍伯中大夫。周孝闵帝即位后,任命他为大将军。后来去世了。
梁椿,字千年,是代州人。一开始跟着尔朱荣进了洛阳,后来又跟着贺拔岳平定了万俟丑奴的叛乱,接着又跟着周文帝平定了侯莫陈悦的叛乱。大统年间,因为屡立战功,被封为东平郡公,官职做到开府仪同三司。周孝闵帝即位后,他被任命为华州刺史,又改封为清陵郡公。保定元年,他被任命为大将军,最后死在了这个职位上。死后被追赠为都督、恒州刺史,谥号烈。梁椿为人果断勇敢,善于团结部下,他得到的赏赐,都分给手下的士兵,所以每次上战场,将士们都拼死效力。他生活简朴,不追求财富,当时的人都称赞他这一点。
他的儿子梁明,因为梁椿的功劳被赐封为丰阳县公。后来继承了梁椿的爵位,梁椿原来的爵位则被授予了他的弟弟梁朗。
梁台,字洛都,是苌池人。他年轻的时候就果敢勇敢,很有志气。他跟着尔朱天光平定了关中和陇西的叛乱,被赐封为陇城乡男。尔朱天光在韩陵战败后,贺拔岳又把他当作心腹重用。贺拔岳被侯莫陈悦杀害后,梁台和其他的将领一起拥立周文帝。他参与平定了侯莫陈悦的叛乱,累积功劳被授予颍州刺史,还被赐姓贺兰氏。他官职一路升迁,最终做到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侍中。周孝闵帝即位后,他被晋升为中部县公。保定四年,他被任命为大将军。当时大军围困洛阳,很久都没攻下。齐国的骑兵突然杀到,齐国的将军齐公宪抵挡住了他们。有几个士兵被敌人抓走了,已经跑远了。梁台一个人骑着马冲进敌阵,射杀了两个人,敌人顿时溃散,被俘的士兵也都回来了。齐公宪总是感叹说:“梁台真是果敢勇敢,胆识过人,我比不了啊!”保定五年,他被任命为鄜州刺史。梁台为人性格开朗,宽厚待人,尤其在治理百姓方面,以仁爱为本。他虽然只认识一千多字,但是口述奏章,文辞却很出色。他六十多岁了,还能披甲上马,不用脚蹬马镫,就能骑马驰骋,射猎打鸟,箭无虚发。后来,他因为生病去世了。
田弘,字广略,是高平人。他年轻的时候就很有胆量,而且很有计谋。一开始他被万俟丑奴俘虏了。后来尔朱天光进入关中,田弘就从原州回去投降了。等宇文泰统领军队后,田弘去拜见他,跟宇文泰分析当时的局势,宇文泰马上就给他安排了重要的军事职位。因为他在迎接孝武帝回长安的过程中立了功,被封为鹑阴县子。宇文泰曾经把自己的铁甲送给他,说:“如果天下太平了,你再把这甲胄拿来给我看看吧!”因为屡立战功,他被赐姓纥干氏,被任命为原州刺史。因为他功劳大、名望高,所以朝廷对他非常优待。
有一次宇文泰在同州,文武百官都聚集在那里,宇文泰就说:“如果人人像田弘这样尽心尽力,天下早就太平了!”于是就授予他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的官职。北魏废帝元年,他又被加封为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平定蜀地之后,梁朝的信州刺史萧韶等人还没归顺朝廷,朝廷就派田弘去平定他们。他还平定了西平的反羌叛乱和凤州的氐族叛乱,都取得了胜利。每次打仗,他总是冲锋在前,身中一百多箭,其中九支箭都射穿了骨头,他的马也中了好几枪。朝廷对他非常敬佩。周孝闵帝即位后,将他封为雁门郡公。保定元年,他被外放到岷州做刺史。虽然田弘是武将,但他做事都按规矩来,老百姓都过上了安稳日子。三年后,他跟随杨忠征讨齐国,被任命为大将军。后来又升任柱国大将军,先后担任大司空、少保、襄州总管等职务。最后在襄州去世了,他的儿子仁恭继承了他的爵位。
田弘的儿子叫纥干仁恭,字长贵。他为人宽厚仁慈,很有风度。他先后担任幽州总管。隋文帝杨坚受禅登基后,他被晋升为上柱国,被任命为太子太师,深受杨坚的器重。杨坚曾经到他家里做客,一起宴饮,非常开心,赏赐也很丰厚。后来奉命修建太庙,又被晋封为观国公,被任命为右武卫大将军,后来又升任左武卫大将军。最后在任上去世,追赠司空,谥号敬。他的儿子世师继承了他的爵位。
德懋,他老二,从小就以孝顺友爱出名。隋文帝开皇年间,因为父亲的军功,他被封为平原郡公,还当上了太子千牛备身(相当于太子的侍卫)。他父亲去世后,他悲痛欲绝,瘦得像根棍子似的,住在墓地旁边,亲自扛土堆坟。皇帝听说后很感动,派员外散骑侍郎元志去慰问他,还专门写信问候,送去布匹和粮食,并且下诏表彰他的孝行。后来,在大业年间,他做到尚书驾部郎(掌管车驾和驿站的官员),最终在任上去世了。
那时候,玉城郡公王景、鲜虞县公谢庆恩都官至上柱国;大义公辛遵和他的弟弟辛韶也都做到柱国。隋文帝认为他们都是辅佐他建立功业的功臣,所以特别优待他们,对他们的礼遇和仁恭一样隆重,可惜这些事情记载已经散失了。
书里评论说:周文帝在天下大乱的时候,利用战争结束后的时机,在平凉起家,平定关中地区。当时,外部敌人强大,内部矛盾尖锐,战报像雪片一样飞来,军队不断出征,但他最终平定了叛乱,巩固了国家的基础。虽然朝廷制定了战略方针,但具体的执行还得依靠将领们。达奚武、若干惠、怡峰、刘亮、王德、赫连达、韩果、蔡祐、常善、辛威、厍狄昌、梁椿、梁台、田弘这些人,都既有才能又有胆略,他们都像及时雨一样出现在关键时刻,有的在朝廷中发挥作用,有的在战场上建立功勋,他们同甘共苦,一起克服了危难,可以说是国家的爪牙,保卫朝廷的勇士啊!而达奚武能根据形势变化调整策略,取得了小小的胜利,这就好比周瑜在赤壁的妙计,贾诩在乌巢的计策,又怎么能比得上呢?一句话就能兴邦,说的就是这个意思啊!若干惠、王德本来就以果敢出名,但他们还能以孝道为准则,即使史书上对他们的评价很高,又怎么能再加什么赞誉呢?勇敢的人不一定有仁德,但他们却做到了!赫连达有远见卓识,而且仁慈宽厚;蔡祐勇敢果敢,却从不恃强凌弱,这难道是他们刻意追求的结果吗?恐怕是他们天生的性格使然吧。仁恭能得到皇帝的恩宠和显赫的地位,可不是偶然的啊!德懋的品德也符合天道,同样值得称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