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俟普,字普拨,是太平人,祖上是匈奴的后代。他年轻的时候就特别勇猛,武力超群。正光年间,他打败了造反的六韩拔陵,逼得六韩拔陵给他官职——太尉。后来他投靠了魏朝,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第二镇人酋长。孝武帝刚即位的时候,封他为清水郡公。跟着孝武帝入关后,又当上了司空。后来高欢平定夏州,万俟普就率领自己的部队从覆靺城投奔了高欢。高欢亲自迎接他,封他为河西郡公,官至太尉,后来去世了。死后被追赠为太师、大司马、录尚书事。他的儿子叫万俟洛。
万俟洛,字受洛干,跟着孝武帝入关后,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天平年间,他跟着父亲一起回到高欢那边,被封为建昌郡公,后来又升迁为领军将军。当初,高欢因为敬重万俟普年长,对他特别礼遇,经常亲自扶他上马。万俟洛就摘下帽子,深深地叩头谢恩,表示愿意用一万次死来报答高欢的恩情。河阴之战的时候,各路军队都在过桥往北撤,只有万俟洛率领的军队纹丝不动,他对着西边的军队喊话:“万俟受洛干就在这里,要来就来吧!”西边的军队被他的气势吓住了,就撤走了。高欢就把他们驻扎的地方命名为“回洛”。万俟洛为人慷慨,很有气节,英勇善战,是当时数一数二的猛将。他死后,被追赠为太师、大司马、太尉、录尚书,谥号为“武”。
话说这个人叫朱浑元,字道元,自己说是辽东人。他爷爷的爷爷,叫护野肱,曾经是怀朔镇的将军,所以他们家就住在那儿了。朱浑元为人宽厚仁慈,又有军事才能,年轻的时候就和高欢(神武)认识了。后来尔朱荣把他当作偏将,让他跟着尔朱天光。平定了万俟丑奴的叛乱,因为立功被封为东县伯。等到孝武帝登基,朱浑元官职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渭州刺史。因为朱浑元早年就得到了高欢的赏识,再加上他母亲兄弟都在高欢的地盘上,所以他经常和高欢书信往来。周文帝(宇文泰)对朱浑元起了疑心,朱浑元就率领自己手下三千户人家,从渭州出发,向西北渡过乌兰津,经过河州、源州的地界,才绕到东边出来。灵州刺史曹掞对朱浑元非常好,曹掞的女婿刘丰生也和朱浑元关系密切,还资助了他。朱浑元从灵州东北进入云州境内。周文帝多次派兵拦截朱浑元,但每次都被朱浑元打败。高欢听说朱浑元来了,就派平阳太守高崇送去一个金环赏赐朱浑元,并且调集粮草等候迎接他。朱浑元到了之后,高欢亲自接见了他,还和他握了手。后来,朱浑元被任命为并州刺史,因为贪污受了弹劾,但最后被特赦了。因为屡立军功,最后被封为司空。天保年间初年,被封为扶风郡王,官至太傅、太师。他去世后,朝廷追赠他黄钺、太宰、太师的官职,还追录他为尚书。朱浑元用兵谨慎小心,从没有打过败仗。皇建初年,被配享在文襄庙里。他的儿子朱长举继承了他的爵位。
朱浑元的弟弟朱天元,也擅长军事,骑射都很厉害,被封为昌阳县伯。天保年间初年,官至殿中尚书、七兵尚书。去世后,追赠都督、沧州刺史,谥号恭武。
朱浑元的另一个弟弟朱天和,因为朱浑元的功劳很大,娶了东平长公主,被赐爵宜安乡男。文宣帝(高洋)篡位后,朱天和被加封为驸马都尉,官至开府仪同三司,被封为成皋郡公。北齐后主高纬即位后,又加封他为特进,改封为博陵郡公。后来他和杨愔一起被杀害了,死后被追赠为司空。
刘丰,字丰生,是普乐人。他长得高大威猛,胆识过人,非常厉害。他平定了六韩拔陵的叛乱,因为守城有功,被任命为普乐太守、山鹿县公、灵州镇城大都督。后来贺拔岳和灵州刺史曹掞关系不好,刘丰帮助曹掞守城。贺拔岳打算亲自攻打曹掞,结果被侯莫陈悦杀了。 周文帝派行台赵善、大都督万俟受洛干来攻打灵州,他们还用水灌城,但曹掞和刘丰死守,就是不投降。
后来刘丰跑到北周神武帝那里,神武帝任命他为南汾州刺史。在河阴之战中,刘丰冲锋陷阵,立下头功,神武帝还拉着他的手夸奖他呢!后来王思政占据了长社,刘丰和高岳等人一起攻打他。当时有个谣言说大鱼在路上走来走去,老百姓都害怕得很。刘丰想了个办法,用调水灌城,水位上涨后,鱼鳖都游进城里了。眼看城就要破了,刘丰和行台慕容绍宗突然看到东北方向刮来一阵暴风,大白天都黑了,飞沙走石的,船缆都断了,船漂到城下。刘丰想游到土山上去,结果被大浪冲来冲去,好几次差点没命。西边的人想用钩子把他拉上来,结果也被敌人害了。刘丰英勇善战,他死的时候,朝野上下都很震惊惋惜。死后,朝廷追赠他大司马、司徒公、尚书令的官职,谥号为武忠。他的儿子刘晔继承了他的爵位。
他的第三个儿子刘龙,很有才智,官位也很高。隋朝开皇年间,他做到将作大匠,后来死的时候是领军大将军。他八个儿子都不是他正妻生的。每当一个儿子去世,其他兄弟都会为他守孝三年。武平年间,他一个叫刘暐的儿子去世了,其他兄弟都请求辞官守孝,朝廷觉得他们很孝顺,但没批准他们的请求。
破六韩常,是匈奴单于的后代。一开始他叫呼厨貌,进朝投奔汉朝,被曹操留了下来。曹操派他的叔父右贤王去卑去管理本国的户籍。魏国势力逐渐壮大,呼厨貌率领部落南迁,去卑就派他的弟弟右谷蠡王潘六奚率领军队驻守北方。结果军队打败了,潘六奚和他的五个儿子都战死在魏国,他的后代就以潘六奚为姓氏。后来人们把潘六奚的名字传错了,就成了破六韩。他们世世代代都担任部落首领。破六韩常的父亲叫孔雀,年轻时就骁勇善战,他脱离了自己的家族,率领部众投降了尔朱荣。尔朱荣封他为永安县侯,还让他当了第一领人酋长。破六韩常是孔雀的儿子,为人沉稳精明,很有胆识,擅长骑马射箭。尔朱荣死后,破六韩常待在河西地区。高欢执政期间,他和冀州刺史万俟受洛干等人一起东归投奔高欢,高欢任命他为武卫将军。北齐建立后,他被封为广川县公,官拜太子太保。最后他在沧州刺史任上去世,死后被追赠为尚书令、司徒公、太傅、第一领人酋长、假王,谥号忠武。
金祚,字神敬,是安定人。性格骁勇,好打抱不平。魏朝末年,他凭借军功做到太中大夫的职位,跟随元天穆平定了邢杲的叛乱。后来他历任泾州、岐州刺史。之后,大行台贺拔岳提拔他为东雍州刺史,让他去讨伐仇池氏首领杨绍先。金祚还没回来,贺拔岳就被侯莫陈悦杀了。金祚攻克仇池之后返回,不知道该去哪里投奔。不久,高欢派行台侯景去安抚他,金祚于是就卸甲投降,被封为安定县公。后来他跟随魏孝武帝西迁,周文帝任命他为兖州刺史。之后又历任太仆、卫尉卿。接着被任命为东北道大都督、晋州刺史,占据了东雍州。高欢派尉景去攻打他,金祚投降了。在芒山之战中,他作为大都督参加了对西军的作战,之后被任命为华州刺史。文宣帝高洋即位后,金祚被加封为开府仪同三司,又另外被封为临济县子。他死后,被追赠为司空公。
刘贵,是秀容阳曲人,性格刚强,很有魄力。他曾经在尔朱荣手下当骑兵参军。尔朱荣脾气暴躁,刘贵却更加严厉,他办起事来总是让尔朱荣很满意。普泰年间,他出任汾州长官,后来放弃了戍守边疆的工作,回到北魏孝文帝的军队。之后他一路升迁,做到御史中尉、肆州大中正,还加封了开府、西道行台仆射这些官职。刘贵走到哪里,都肆意挥霍他的权力,滥杀无辜,把百姓当草芥一样看待。他为人刚正不阿,敢于批评别人,从不回避。虽然他不是开国功臣,但跟高欢(神武)早年就认识,所以高欢对他特别看重。刘贵死后,被追赠为太保、太尉公、录尚书事,谥号忠武。北齐建国后,皇帝下令祭祀他的墓地。到了皇建年间,又把他配享在高欢的庙里。
他的次子刘洪徽继承了乐县男的爵位。死后,被追赠为都督、燕州刺史。
蔡俊,是广宁石门人。他父亲蔡普,在北方战乱的时候,逃到五原,在那里作战有功,被封为宁朔将军。死后,被追赠为燕州刺史。蔡俊为人豪爽,很有胆量和谋略。高欢还在默默无闻的时候,蔡俊就和他交好。蔡俊最初被杜洛周俘虏,当时高欢也在杜洛周的军队里。高欢计划诛杀杜洛周,蔡俊参与了他的计划。后来事情败露,蔡俊逃到了葛荣那里。他又背叛葛荣投奔尔朱荣,跟着尔朱荣进入洛阳。后来又跟着尔朱荣打败葛荣,平定元颢的叛乱,被封为乌洛县男。他跟随高欢起兵,参与平定邺城、击败韩陵的战役,都有战功,后来被封为侯爵。之后他出任齐州刺史。他在齐州当官,也是非常严厉,而且贪污受贿。但他办事效率很高,很有能力,所以官员百姓都很害怕他,也服他。他喜欢结交宾客,也经常施舍钱财。天平年间,他在扬州刺史任上去世,死后被追赠为尚书令、司空公,谥号威武。北齐建国后,皇帝下令祭祀他的墓地。皇建年间,他也被配享在高欢的庙里。
韩贤,字普贤,是广宁石门人。长得壮实,很能打仗。一开始,他跟着葛荣造反,葛荣失败后,尔朱荣提拔他当自己的左右手。尔朱荣死后,尔朱度律又让他当帐内都督,封他为汾阳县伯。后来,他又当上了广州刺史。
等到高欢起兵造反的时候,尔朱度律知道韩贤跟高欢以前就认识,怕他变节,就派人把他召回去。韩贤不愿意走,就偷偷地让当地少数民族的人多点烽火,装作有敌人来犯的样子。使者一看这情况,就赶紧回去禀报,韩贤这才得以留下。不过,韩贤暗地里又派人去跟高欢联络,表示效忠。后来,他被任命为建州刺史。天平年间,他又当上了洛州刺史。
洛州有个叫韩木兰之类的人造反了,韩贤把他们给平定了。他亲自检查缴获的武器装备,结果发现有个贼人躲在尸体堆里,眼看韩贤要过来了,这贼人突然跳出来砍了韩贤一刀,把韩贤的腿砍断了,韩贤也因此死了。话说汉明帝的时候,西域用白马驮着佛经送到洛阳,因此建了白马寺。那佛经的箱子一直保存在白马寺,做工厚实,材质上乘,被当成宝贝一样传了下来,历代都珍视它。韩贤知道这事儿,就把箱子给撬开了,没多久他就死了。大家都在说,他就是因为这事儿才招来祸端的。死后,朝廷追赠他尚书令、司空的官职,他的儿子继承了他的爵位。
尉长命,是太安狄那人。他爹尉显,是魏朝代郡太守。尉长命为人性格温和厚道,很有见识。他参与了高欢起兵,在韩陵之战中打败了尔朱氏,被封为安南将军。后来樊子鹄在兖州造反,尉长命被任命为东南道大都督,率领军队平定了叛乱。之后,他又调任幽州刺史,兼管安州、平州两州。虽然他比较贪财,但善于笼络人心,所以治理的地方还算太平。他死后,朝廷追赠他司空的官职,谥号武壮。
他的儿子尉兴,字敬兴,擅长骑射,武艺高强,官至冠军将军。
王怀,字怀周,不知道是哪里人。年轻的时候就喜欢骑射,很有志气。他跟着高欢在冀州起兵,参与了广阿之战,打败了尔朱兆,又在韩陵之战中参与了击败四胡何的战役,因为战功被封为卢乡县侯。天平年间,他当上了都督、广州刺史。后来,他又跟随高欢攻克了西夏州。回来后,他被任命为大都督,镇守下馆。后来又升任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死后,朝廷追赠他司徒公、尚书仆射的官职。
任祥,字延敬,是广宁人。他从小就性格温和厚道,很有风度。一开始跟着葛荣,葛荣封他当王。葛荣失败后,任祥带着自己的部队先投降了。后来被任命为广宁太守,被封为西河县公。跟着高欢(齐神武帝)起兵,被封为魏郡公。之后又兼任尚书左仆射,官至开府仪同三司。任祥官位很高,人望也很重,但他为人宽厚温和,待人接物很好,大家都称赞他。
后来斛斯椿造反,任祥放弃官职跑到北方,投奔高欢。高欢建立北齐后,任祥被任命为侍中,后来又升迁为徐州刺史。他在徐州当官,深受百姓爱戴,但是他的政绩并不残暴,没有让百姓受苦。后来颍川长史贺若徽抓了刺史田迅,占据城池投降了西魏。任祥打仗失利,就回北方去了。他和行台侯景、司徒高昂一起攻打颍川。北齐元象元年,任祥在邺城去世,死后被追赠为太尉公,录尚书事。他凭借武功和忠诚,得到了高欢的赏识,可惜壮志未酬,人们都为他感到惋惜。高欢建国后,任祥被配享在神武庙中。
任祥的儿子任胄,性格轻浮爱冒险,但也很聪明,年轻时就在高欢身边。北齐天平年间,他被提拔为东郡太守。他家本来就很有钱,他还贪得无厌地聚敛财富,生活极其奢华;宾客往来不断,接待宾客也极其隆重。兴和年间,高欢攻打王壁回来后,留下清河公岳为行台,镇守晋州,任胄被派到他手下做事。任胄沉迷酒色,不认真防守,高欢因此责备了他。任胄害怕了,就偷偷派人送钱给西周。这件事被人告发,调查后没有查出确凿证据,高欢就特赦了他。但任胄心里不安,就和仪同尔朱文畅、参军房子远、郑仲礼等人暗中密谋造反,结果被处死了。
莫多娄贷文,是太安狄人,特别勇敢,胆子很大。他跟着高欢起兵,在广阿打败了尔朱兆,被封为石城县子。后来又跟着高欢在韩陵打败了四胡,升爵为侯。再跟着高欢在赤谼岭打败尔朱兆,尔朱兆自杀了,贷文还找到了他的尸体。到天平年间,他又升爵为公,做了晋州刺史。元象初年,被任命为车骑大将军、仪同三司、南道大都督,跟行台侯景一起攻打独孤信的金墉城。后来周文帝从函谷关出来,侯景和高昂商量着等周文帝到了再动手。贷文建议率领自己的部队去攻击周军的先锋部队,但是侯景他们坚决不同意。贷文这个人性格勇猛又固执,不听命令,就带着一千轻骑兵到军队的前面去侦察,结果死在了周军的刀下。死后被追赠为尚书左仆射、司徒公。
他儿子莫多娄敬显继承了爵位,为人正直勤奋,从小就以武力闻名。他经常跟着斛律光一起征战,立下了不少战功。斛律光每次都让敬显先去侦察地形、安营扎寨,半夜还要巡逻,有时候一直到天亮都不睡觉。打仗的时候排兵布阵,斛律光也总是让他负责一部分将士,非常器重他。后来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武平七年,跟着后主从平阳战败回军,在并州跟唐邕等人一起拥立安德王,还给他改了尊号。安德王失败后,其他的将领都投降了周军,只有敬显一个人逃回了邺城,被任命为司徒。后来周武帝攻下邺城,抓住了他,在阊阖门外把他杀了,说他当初不应该留在晋阳。
厍狄回洛是代人,从小就武力超群,长得又高又壮。他一开始是跟着尔朱荣的,尔朱荣死后,就跟着了尔朱兆。高欢在信都起兵的时候,回洛带着人马投奔了他。后来跟着高欢在韩陵打败了四胡,因为军功被封为顺阳县子,后来一步步升迁,做了夏州刺史。高洋当皇帝后,封他为顺阳郡王。大宁初年,他做了朔州刺史,后来又升任太子太师。死后被追赠为太尉、定州刺史。
厍狄盛,字安盛,是怀朔人。他性格温和,但从小就有军事才能。一开始是高欢的亲信都督,跟着高欢一起征战。后来一步步升迁,做了幽州刺史,被封为长广县公。北齐受禅后,改封为华阳县公,后来又做了特进。死后被追赠为太尉公。
张保洛,自己说是南阳西鄂人,他家世代好客,而且很有侠义之气,在北方很有名气。他从小就擅长骑射,一开始跟着葛荣混,葛荣失败后,他又给尔朱荣当兵。后来,他投奔了高欢(齐神武帝)。高欢起兵的时候,张保洛就在他身边当幕僚,跟着他打败了尔朱兆,参加了广阿和韩陵的战役。北魏元象年间,他当上了西夏州刺史,因为之前的战功,被封为安武县伯。后来他又参加了芒山之战,官升为侯。高澄(齐文襄帝)继位后,张保洛历任梁州刺史,又升为公爵。北齐建国后,他被加封为开府,继续担任刺史。但他贪得无厌,搜刮民脂民膏,让老百姓苦不堪言。后来,他在济南兼任侍中,不久后又被外放到沧州刺史,封为敷城郡王。因为贪污受贿被免职,王爵也被剥夺了。死后,追赠之前的官职,并恢复了之前的爵位。
高欢从山东起兵的时候,还有贺拔仁、曲珍、段琛、尉摽、子相贵、康德、韩建业、封辅相、范舍乐、牒舍乐这些人,他们都因为军功而官至高位,史书上没有详细记载他们的具体事迹。
贺拔仁,字天惠,可不是什么好人。他作为高欢帐下的都督,跟着高欢在韩陵打败了尔朱氏,作战勇猛,立下大功。北齐天保年间,他被封为安定郡王,先后担任过好几个州的刺史,官至太保、太师、右丞相,还兼任录尚书事。武平元年去世,死后被追赠为假黄钺、相国、太尉、录尚书,还被追封为十二州诸军事、朔州刺史,谥号为武。
曲珍,字舍洛,是西平酒泉人。他年轻时就以骑射勇猛闻名,也跟着高欢打仗。北齐天统年间,被封为安康郡王。武平年间,担任豫州道行台尚书令兼豫州刺史。死后被追赠为太尉。
段琛,字怀宝,是代人。他年轻时就很有军事才能,跟着高欢一起起兵。北齐天保年间,官至开府仪同三司、兖州刺史。
尉摽,也是代人,北齐大宁年间官至司徒,被封为海昌王。死后,他的儿子子相贵继承了他的爵位。
子相贵,在北齐武平年间,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晋州道行台尚书仆射、晋州刺史。后来,他和行台左丞侯子钦等人暗中联络北周武帝,请求北周出兵,答应里应外合。北周武帝亲自率领军队来到城下,侯子钦等人夜里打开城门,迎接北周军队入城,抓住子相贵送往长安,最后子相贵死在了长安。
弟弟相愿,那可是个厉害角色,胆识过人,在武平年间官至开府仪同三司、领军大将军。从平阳到并州,再到邺城,他一直琢磨着怎么干掉高阿那肱,废掉后主,拥立广宁王。可惜,这事儿最后没成。等到广宁王被赶走后,相愿拔出佩刀,狠狠地砍向柱子,长叹一声:“大事已去,还有什么话好说!”
哥哥德,也是代人。他当过好几个州的刺史,还做过并州尚书左仆射、开府仪同三司,最后被封为新蔡王。建业和辅相,这俩人的来历我也不知道。建业做到领军大将军、并州刺史;辅相当上了朔州总管。
范舍乐,也是代人,武艺高强,力气大的没谁了。官至东雍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封为平舒侯。牒舍乐,是武威人,官至开府仪同三司、营州刺史,封为汉中郡公,后来在关中打仗牺牲了。
侯莫陈相,也是代人。他家祖上社伏颓,是北魏时期第一号部落首领。他父亲斛古提,做过朔州刺史,封白水公。侯莫陈相七岁丧父,特别悲痛,长大后性格刚毅果敢。后来跟着高洋起兵,在韩陵打败了四胡,立下大功,被封为阳平县伯,后来又改封为白水郡公。天保年间,他步步高升,官至司空,晋爵白水王,又升任大将军,拜太尉,兼任瀛州刺史。后来又当过太保、朔州刺史,还被授予太傅,另封义宁郡公。最后在朔州去世,朝廷追赠他黄钺、右丞相、太宰、太尉、都督、朔州刺史等诸多官职。
他儿子晋贵,也是个文武双全的人物,继承了白水王爵位,还做过武卫将军、开府仪同三司、梁州刺史。后来归顺了周朝,被授予上大将军,封信安县公。他的儿子仲宣,当过太常丞;儿子弘颖、弘信,当过雍州司士参军;还有儿子行方、行俭、行恭。
薛孤延,是代郡人。年轻时就骁勇果敢,跟随高欢起兵,凭借战功不断升迁,最后做到仪同三司。西征的时候,队伍到了蒲津。等到窦泰战败,高欢班师回朝,薛孤延殿后,一边打仗一边撤退,一天之内砍断了十五把刀。有一次,高欢在北边牧场检阅军队,路上遇到暴雨,雷声震天,一座浮屠(佛塔)被雷火烧着了。高欢让薛孤延去看看。薛孤延拿着长矛直接冲过去,大声喊叫着绕着浮屠跑,火就灭了。薛孤延回来的时候,胡须和马鬃都烧焦了。高欢赞叹他的勇敢果决,说:“薛孤延啊,他竟然能跟霹雳搏斗!”后来,薛孤延被封为平秦公,跟其他将领一起讨伐颍川。他负责监督修筑土山,因为喝醉了酒,被敌人偷袭占领了。颍川平定后,众将领回到京城,在华林园设宴庆祝。高澄(文襄帝)却让薛孤延跪在阶下受辱。北齐受禅后,又另赐给他都昌县公的爵位。薛孤延嗜酒如命,经常醉醺醺的。但他善于作战,每次大军征讨,总是冲锋在前。最后官至太子太保、太傅。
斛律羌举,是太安人。他家世世代代都是部落首领。羌举年轻时就骁勇果敢,追随尔朱兆。尔朱兆失败后,他就归顺了高欢。高欢因为他忠于所事奉的主子,对他也很赏识。天平年间,被任命为大都督。后来跟随高欢在沙苑作战,大家都在商议进攻策略,斛律羌举说:“如果黑獭(指敌军)想坚守不出,又没有粮草和援军可以依靠。现在估计他们的心思,是想拼死一搏,就像疯狗一样,可能会咬人。而且渭水河岸泥泞不堪,难以发挥兵力优势。如果我们不跟他们作战,直接前往咸阳,咸阳空虚,可以不战而胜。拔掉他们的根基,那么黑獭的首领,就可以悬挂在军营门口示众了。”高欢想要放火焚烧敌军,侯景说:“应该活捉他们来警示百姓,烧死他们谁还会相信我们呢?”众将领意见不一,最终还是在渭水河岸开战,结果大军惨败。后来,斛律羌举被封为密县侯,担任东夏州刺史。他得了瘟疫,胸口疼痛,用竹筒吸出脓血,病情好转。因为他生气,伤口裂开而死。死后被追赠为仪同三司。他的儿子孝卿继承了他的爵位。
孝卿这小子从小就聪明伶俐,反应快,为人也很正派。北魏武平年间,他当上了侍中、开府仪同三司,还被封为义宁王,负责内省事务,掌管外兵和骑兵的机密。当时朝政都被一些坏家伙把持着,自从赵彦深死后,只有孝卿一个人还算比较清廉,没怎么贪污受贿。后来魏孝文帝到齐州,就让孝卿当了尚书令,又让薛道衡当侍中,封他为北海王。这两个人一起劝魏孝文帝发布诏书,把皇位禅让给任城王。然后孝卿带着诏书、传国玉玺去了瀛州,之后又跟着周武帝进了关中,被授予仪同大将军、宣纳上士的官职。到了隋朝开皇年间,他又当上了太府卿、户部尚书。
张琼,字连德,是代郡人。他年轻的时候身体强壮,很有军事才能,一开始跟着葛荣造反。葛荣失败后,他又投靠了尔朱荣,当上了都督。后来他历任济州刺史等职。尔朱氏家族败落后,他又投靠了北魏孝文帝,被任命为沧州刺史,后来又加封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天平年间,北魏孝文帝攻克夏州,任命张琼为慰劳大使,并让他留镇夏州。不久后,他被周文帝打败,战死了。死后被追赠为司徒、都督、恒州刺史。
张琼的儿子张欣,娶了魏平阳公主,官至驸马都尉、骠骑大将军、开府仪同三司、建州刺史,还被封为南郑伯。张琼一直担心儿子官位太高,经常对熟人说:“做官当官,最好是位居中庸。欣的官位太高了,我心里很不安。”可张欣为人豪放,又有点冒险,所以和公主的关系不太好。后来,他被魏孝武帝杀害了。当时的人都说张琼当初的担心是对的,真是有先见之明啊。
宋显,字仲华,是敦煌效谷人。他性格果断,很有能力。一开始他追随尔朱荣,慢慢升迁到记室参军。尔朱荣死后,宇文泰等人任命他为晋州刺史。后来他又投靠了北魏孝文帝,担任行台左丞,之后又做了西兖州刺史。他在州里收受了不少贿赂,但是为人勇敢果决,很有魄力,管理下属也很有一套,大家都服他。河阴之战时,他深入敌阵,最终战死沙场。死后被追赠为司徒公。
王则,字元轨,自己说是太原人。从小就骁勇善战,武艺高强。一开始跟着叔父魏广平内史老生一起征战,每次都有战功。老生因为战功被朝廷赏识,王则也因此受益不少。刚开始因为军功,朝廷赏赐给他白水县的土地。后来元颢攻入洛阳,王则和老生一起投降了元颢。元颢怀疑老生,就把老生杀了。王则就逃到广州刺史郑先护那里,和他一起抵抗元颢。元颢战败后,王则被任命为东徐州防城都督。
尔朱荣死后,东徐州刺史斛斯椿是尔朱荣的同党,心里很害怕。这时梁朝立魏汝南王元悦为魏主,给了他兵马,送他到边境,斛斯椿就投降了元悦。王则和兰陵太守李义一起攻击斛斯椿的偏师,打败了他们。魏朝因此任命王则代理北徐州事务,归属尔朱仲远。尔朱仲远战败后,王则就投奔了高欢(神武)。天平年间,王则屡立战功,被任命为都督、荆州刺史。王则威风凛凛,边疆百姓都害怕他。渭曲之战时,王则被西魏军队包围,丢下城池逃到了梁朝。梁朝后来把他送了回来,高欢宽宏大量,没有责怪他。
元象年间,王则担任洛州刺史。因为之前的功劳,被封为太原县伯。王则这个人很贪婪,在洛州当官期间,违法乱纪,把洛阳城里的旧佛像都毁了,熔化成钱币,当时人们都管这些钱叫“河阳钱”,这些钱都出自王则家。因为他的军事才能,他又被任命为徐州刺史,结果又贪污受贿,弄得一团糟。朝廷下令把他押送到晋阳,文襄帝高澄非常生气,因为他犯了大罪。王则最后死了,朝廷追赠他司空,谥号烈懿。
王则的弟弟王敬宝,官至东广州刺史,和萧轨一起攻打建业,没有成功,战死了。
慕容绍宗,字绍宗,是北魏太原王恪的后代,他父亲是恒州刺史,爷爷是岐州刺史,曾祖父慕容腾归顺魏朝后定居代地。 绍宗长得英武,话不多,为人深沉,很有胆识。他老婆的舅舅是尔朱荣。
尔朱荣进军洛阳,私下跟慕容绍宗说:“洛阳人多势众,骄奢淫逸,习以为常,如果不狠狠地清理一下,很难控制住局面。我想趁着百官出来迎接我的机会,把他们全部杀掉,你觉得怎么样?”慕容绍宗回答说:“太后暴虐,天下人都抛弃了她。您既然是忠义之士,却想要一下子杀掉这么多人,这可不是好办法。”所以慕容绍宗没同意尔朱荣的计划。后来,慕容绍宗因为军功被封为索卢侯,升迁为尔朱兆的长史。尔朱兆战败后,慕容绍宗在乌突城见到了高欢(神武帝),带着尔朱荣的妻子和尔朱兆的残部投奔了高欢。高欢很赏识他,保留了他的官职爵位,还经常让他参与军事谋划。
高欢迁都邺城后,让慕容绍宗和高隆之一起管理府库和典籍。慕容绍宗后来升迁到青州刺史。当时丞相记室孙搴想让自己的哥哥当州主簿,就托慕容绍宗帮忙,但慕容绍宗没答应。孙搴就到高欢那儿去诬陷慕容绍宗,说:“慕容绍宗曾经登上广固城长叹,跟亲近的人说:‘大丈夫难道不应该恢复祖业吗?’” 因为这件事,慕容绍宗被召回朝中。 元象初年,慕容绍宗因军功被晋爵为公,又升迁为御史中尉。 后来梁朝的刘乌黑带兵入侵徐州,慕容绍宗被任命为徐州刺史,他抓住了刘乌黑并将其处死。回朝后,被任命为尚书左仆射。
侯景叛乱,高欢任命慕容绍宗为东南道行台,加开府,改封燕郡公,又让他跟大都督高岳一起在寒山打败了梁朝的贞阳侯萧明。之后,慕容绍宗又率军去涡阳讨伐侯景。当时侯景的军队非常强大,听说韩轨去讨伐他,侯景说:“哼,一个吃猪肠的小子!” 听说高岳去了,侯景说:“这支军队精锐,但将领都是些庸才!” 其他将领都被侯景轻视了。 但当听说慕容绍宗来了,侯景惊慌地问:“是谁让鲜卑小子慕容绍宗来的?难道高王还没死吗?” 跟侯景作战时,其他将领接连战败,都不敢冲锋陷阵。慕容绍宗率领军队直接冲了上去,其他将领这才跟着他一起冲锋,结果取得了大胜。
西魏派王思政去占领颍川,又任命元绍宗为南道行台,让他和太尉高岳、仪同刘丰一起围攻颍川,还用堰塞洧水来灌城。 那时候绍宗经常做噩梦,心里很不安,私下跟身边的人说:“我从几年前开始,总是长蒜苗,最近突然都不长了。蒜,就是算的意思啊,我的算盘是不是要算尽了?”没过多久,他和刘丰一起到堰塞处查看情况,看到北方有尘土飞扬,就上了船一起坐。突然东北方向刮来一阵暴风,缆绳断了,船飘飘荡荡地朝着敌人的城池去了。绍宗知道自己肯定活不了了,就跳水自杀了。三军将士都很悲痛惋惜,朝廷也为此感到非常悲伤。后来追赠他为太尉,谥号景惠。
他长子元士肃因为谋反被处死了。朝廷考虑到绍宗的功劳,只处罚了元士肃一个人。到了皇建初年,元绍宗被配享在文襄庙里。元士肃的弟弟叫元三藏。
元三藏从小就聪明伶俐,很有军事才能,很像他父亲。武平初年,他继承了燕郡公的爵位。凭借军功,官职一路升迁,做到武卫大将军。后来周军攻入邺城,齐后主逃跑了,把邺宫的守卫工作交给了元三藏。齐国的王公大臣们都投降了,只有元三藏还在抵抗。等齐国灭亡后,周武帝召见了他,对他非常优待,授予他仪同大将军的职位。隋开皇元年,他被任命为吴州刺史。九年后,他协助襄阳公韦洸平定了岭南地区。到了广州,韦洸被流矢射中死了,朝廷就下令让元三藏负责广州道的军事。因为立下战功,他被授予大将军的职位。后来又升迁为廓州刺史,百姓们都称赞他,隋文帝也多次慰问他。他还发展畜牧业,获得了大量的醍醐进贡给朝廷,朝廷也赏赐了他很多东西,足足有百匹布。开皇十三年,廓州境内连云山出现了奇异现象,山上传来三次“万岁”的呼喊声,朝廷下令在全国范围内颁布此事,还派人去连云山祭祀。那天,天上出现了祥瑞的景象,彩云飘浮,山坛边还有雉兔驯服地出现。使者回来报告后,隋文帝非常高兴,把元三藏的爵位改封为河内县男。他后来又担任叠州总管、和州刺史、淮南郡太守,在各个地方都施行仁政。最后被授予金紫光禄大夫的职位。大业七年,他去世了。
叱列平,字杀鬼,是代郡西部人,祖上几代都是部落首领。这人长得好看,留着漂亮的胡子,还擅长骑射。他继承了父亲的职位,当上了部落首领,还被封为临江伯。魏朝末年,因为军功升到了武卫将军的职位。跟着尔朱荣打败了葛荣,平定了元颢的叛乱,被封为瘿陶县伯。尔朱荣死后,尔朱氏家族开始专权乱政。叱列平害怕招来祸患,后来投靠了高欢。参与了在韩陵打败四胡的战役。因为军功,天保年间,一步步升迁到了兖州刺史,开府仪同三司的高位。去世后,追赠都督、瀛州刺史,谥号庄惠。他的儿子孝冲继承了他的爵位。
叱列平的弟弟孝冲,在武平年间,官至侍中、开府仪同三司,被封为新宁王。隋朝开皇年间,官位升到上柱国,最后在泾州刺史任上去世。这个孝冲没什么特别的才能,做官期间以清廉干练著称。
步大汗萨,也是代郡西部人。他爷爷步荣是代郡太守,他爸爸步居是龙骧将军,还担任部落副将。步大汗萨一开始跟着尔朱荣进入洛阳。参与平定葛荣的叛乱后,因为战功累积被升为都督。尔朱荣死后,他又跟着尔朱兆进入洛阳。在韩陵战役失败后,他带着自己的军队投降了高欢。后来逐渐升迁到车骑大将军,被封为行唐县公,晋州刺史。北齐王朝建立后,他的爵位被改为义阳郡公。
薛修义,字公让,是河东汾阴人。他曾祖薛绍是魏朝的七兵尚书,他祖父薛寿仁是秦州刺史、汾阴公,他父亲薛宝集是定阳太守。
薛修义年轻时就奸诈又豪侠,不重视钱财,却很看重面子。魏朝正光年间,天下大乱,朝廷特地招募能招募到三千人的将领,授予他们别将的职位。薛修义招募到了七千多人,被授予安北将军、西道别将的职位。凭借军功,被任命为龙门镇将。
话说,宗室宗人凤贤他们造反了,把镇城给围住了。当时天下正乱糟糟的,修义也跟着参与了叛乱,自称“黄钺大将军”。朝廷就派都督宗正珍孙去讨伐他。结果大军还没到,修义就后悔了,赶紧派人送去求和信,想请朝廷派个大将来安抚他,然后就投降了。凤贤他们还在死守,修义给他们写信劝降,他们这才投降。 后来,凤贤被封为龙骧将军、阳夏子,还被封为汾阴县侯。
但是,尔朱荣觉得修义这个人反复无常,把他押送到了晋阳,和高昂他们关在一起。尔朱荣去洛阳的时候,还把修义带在身边,关在驼牛署。尔朱荣死后,魏孝庄帝任命修义为弘农、河北、河东、正平四郡的大都督。当时高欢是晋州刺史,他跟修义见面后,对修义特别好。后来韩陵打胜仗了,高欢就让修义代理并州的事务。等孝武帝进入关中后,高欢又让修义担任关右行台,还派他从龙门渡过黄河,招降了西魏北华州刺史薛崇礼。
一开始,高欢想在晋州修建一座大城,他手下的中外府司马房毓说:“要是敌人打到这儿,就算有城墙也没用啊!” 所以这事儿就搁置了。后来沙苑之战打败了,高欢把秦州、南汾州、东雍州三州的人民都迁到并州,又想放弃晋州,把家眷送到英雄城去。修义劝他说:“要是晋州丢了,定州也保不住了!” 高欢生气地说:“你们这帮人全都在坑我!之前不让修城,现在让我无处可逃!” 修义说:“要是守不住,那就杀了我吧!” 斛律金说:“还是让这个汉族小子守着吧,把家眷留下做人质,别给他兵马。” 高欢听了他的话,让修义代理晋州的事务。后来西魏仪同长孙子彦带兵包围了晋州城,修义打开城门,在城里埋伏好了兵,等着他们。长孙子彦没料到是计,就逃跑了。高欢很高兴,马上任命修义为晋州刺史。后来,修义又当了齐州刺史,因为贪污受贿被罢官。后来因为他在晋州的功劳,又恢复了他的官职和爵位。没多久,因为军功,他又被封为正平郡公,还加了开府的官职。天保年间,修义在太子太保的位子上去世了,死后被追赠为司空。他的儿子文殊继承了他的爵位。
修义的堂弟修嘉族,为人也很豪爽,跟着高欢在韩陵打败了四胡。他后来当过华州、阳州刺史,死后也在任上。他的儿子震,字文雄,当过廉州刺史,也有军功,还当过南汾州、谯州刺史。
慕容俨,字恃德,是清都人,是慕容廆的后代。他长得特别帅,穿着打扮也特别讲究,不喜欢读书,倒是挺喜欢研究兵法的。尔朱氏家族失败后,他就投奔了高欢(神武)。因为他立了功,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五城太守。
后来,他遇到了东雍州刺史潘相乐,见面只简单地拱了拱手就完事了。潘相乐手下的丞尉以下的官员,没少因为慕容俨受处罚。潘相乐就对慕容俨说:“慕容太守啊,您年纪轻轻就应该对下属谦虚一点。”慕容俨撸起袖子说:“我长得这么帅,大家都应该来拜我,我怎么能去拜别人呢!”
高欢听说这两个人在边境上关系不好,就把潘相乐召回朝中,让慕容俨接替他当了刺史。之后,慕容俨又升迁为东荆州刺史。 他走到长社的时候,突然被自己手下的士兵抓了起来,那些士兵想把他送给山贼张俭。幸好守城的官员王崇祖偷偷放了他,他才得以脱险。
高欢还是信任他,给了他军事职位,让他一起攻打张俭,最后终于平定了张俭的叛乱,慕容俨也因此得到了达州。后来发生沙苑之战,很多州郡都失守了,只有慕容俨保全了全军。
天保年间,因为军功,他被任命为开府仪同三司。六年后,梁朝的司徒陆法和、仪同宋茝等人率领郢州城投降。当时清河王岳率领军队驻扎在长江边上,觉得郢州城地处江外,需要派一个特别勇敢忠诚的人去守卫。大家一致推举他,于是就派他去镇守郢州城。
他刚到郢州,梁朝的大都督侯瑱和任约就率领水陆大军杀到城下,在上游的鹦鹉洲堆积大量的芦苇和荻草,足足有好几里长,用来堵塞航道。城里的人都很害怕,但他却很平静地安慰大家。城里本来就有一座神庙,当地人称之为城隍神。他于是就带领士兵一起诚心祈祷。没过一会儿,突然狂风大作,巨浪滔天,把那些芦苇和荻草都冲断了。侯瑱和任约又用铁锁把芦苇和荻草连在一起,防御更加严密。他又带领大家再次祈祷,晚上又刮起了大风,掀起了巨浪,那些芦苇和荻草再次被冲断。这样反复几次,城里的人都很高兴,都认为是神灵在帮助他们。他率领军队出城痛击敌人,大获全胜。
侯瑱和任约又集中兵力包围了郢州城。城里的人只能煮槐树叶、楮树叶、麻根、水荭、葛根、艾草等等,还有靴子、皮带、筋腱和兽角来充饥。有人死了,就烧掉尸体,分食其肉,只留下骨头。他仍然赏罚分明,与士兵们同甘共苦。从正月到六月,城里的人都没有二心。后来萧方智起兵,请求议和。文宣帝认为郢州城位于江外,下令让他回朝。回到朝廷后,他望着皇帝,悲伤得不能自已。皇帝亲自拉着他的手,捋着他的胡须,脱下帽子查看他的头发,感叹了好久,说:“自古以来忠贞烈士,也没有超过你的啊!”于是任命他为赵州刺史。
天统四年,他又被封为寄氏县公,并赏赐金银酒杯各一件,还有战马一匹。五年后,他被晋升为义安王。武平元年,他被任命为光州刺史。他年轻时就跟随军队征战,虽然经略治理不是他的强项,但他却具备将帅的风范。他所治理的州郡,虽然不能说清廉正直,但也并没有贪赃枉法,残害百姓。去世后,被追赠为司徒。
他的儿子子会,曾经担任郢州刺史。周武帝平定邺城后,派他的儿子送来诏书,命令他投降。子会竟然把他的儿子抓起来,投入监狱。不久赦书到达,说行台武王已经投降,子会这才和属下一起北面痛哭,然后才接受命令。
尔朱荣手下的将领们,个个都是厉害角色,其中有个代人,叫厍狄伏连,字仲山,本来叫伏怜,后来改成了伏连。他一开始跟着尔朱荣,做到直阁将军的职位。后来又投靠了高欢(神武),被封为蛇丘男。天保年间,他官至仪同三司,不久又升任开府。这人啊,性格比较粗鲁,但是工作认真,天天守在皇宫里,早出晚归,皇上对他还算比较赏识。不过,他为人吝啬,又愚蠢又狠毒。
他当上郑州刺史后,特别喜欢搜刮民财,而且手段很残酷。家里苍蝇满屋飞,他竟然还打骂来家里办事的人,问他们:“你们怎么让苍蝇进来的?!”他老婆生病了,他只肯花一百文钱买药,还整天为此心疼钱。他根本不懂得欣赏人才,他手下的开府参军,大多都是些有身份有地位的士族,他却动不动就打骂他们,逼着他们去给他盖墙。武平年间,他被封为宜都郡王,还当上了领军大将军。后来,他和琅邪王高昂一起杀了和士开,结果被判处死刑,还被肢解了。
伏连家里一百多口人,夏天的时候,每人每天只供应两升米,连盐菜都不给,个个都饿得面黄肌瘦的。到了冬至这天,他虽然也向皇帝上表祝贺,他老婆还给他做了豆饼吃,但他一问这豆饼是怎么来的,得知是从马豆里省下来的,就大发雷霆,把管马匹的和管伙食的人都狠狠地打了。这些年皇上赏赐他的东西,他都藏在一个特别的仓库里,还专门派个丫鬟看管。每次去仓库查看东西,他都要特意告诉老婆:“这些都是官家的东西,不许随便动用!”他死的时候,只穿着一件破旧的内衣,可他家里却积攒了两万匹绢,这些东西和账册最后都交给了朝廷。
潘乐,字相贵,是广宁石门人。他家原来是广宗的大族,魏朝的时候,他们家被分派到北方边境驻守,就一直住在那里了。他父亲潘永,很有本事,继承了广宗男的爵位。潘乐刚出生的时候,有一只麻雀停在他母亲的左肩上,算命的说这是富贵的征兆,所以给他取名叫“相贵”,后来才用这个名字当字。他长大后,为人宽厚,又很有胆识。一开始他投靠了葛荣,葛荣封他为京兆王,那时他才十九岁。葛荣失败后,他又投靠了尔朱荣,当了别将,参与讨伐元颢,因为立功被封为敷城县男。
高欢,字神武,被派去晋州当刺史,带兵的时候还带着乐队,好威风!后来跟着高欢打败了尔朱兆,升官了,成了广宗县伯。 仗着军功,一路升迁,做了东雍州刺史。高欢曾经想过要废除东雍州,但是乐敬则觉得东雍州地处山河之间,跟胡地和蜀地接壤,地理位置非常重要,不能放弃,所以就保留了下来。 后来又跟着高欢在河阴打败了西魏军队,高欢想追击敌人,就问大家谁愿意追,愿意的去西边,不愿意的去东边。只有乐敬则和刘丰选择去西边,高欢很欣赏他们的态度,因为大家意见不统一,所以最后放弃了追击。乐敬则因此被封为金门郡公。
高欢死后,他的儿子高洋即位,乐敬则被派去镇守河阳,打败了西魏将领杨檦等人。 高洋觉得怀州刺史平鉴等人修建的城池深入敌境,想放弃。乐敬则认为轵关是重要的关隘,必须坚守,于是就重新修缮城池,增加了兵力驻守,然后才回河阳。 回到河阳后,乐敬则被任命为司空。北齐高洋篡位称帝后,乐敬则献上玉玺,被封为河东郡王,官职也升为司徒。西魏宇文泰大军打到崤山和陕州,派侯莫陈崇攻打轵关,又派杨檦从鼓钟道进攻建州,攻破了孤公戍。皇帝下令让乐敬则统领大军抵御。乐敬则日夜兼程,赶到长子,派韩永兴从建州西路去攻击侯莫陈崇,侯莫陈崇吓得逃跑了。 后来他又被任命为南道大都督,去讨伐侯景。乐敬则从石鳖出发,南下百多里,到达梁朝的泾州。泾州以前在石梁,侯景把它改成了淮州,乐敬则收复了这里,又恢复了泾州的州名,还攻克了安州。乐敬则被任命为瀛州刺史,继续在淮河、汉水流域作战。天保六年,乐敬则在悬瓠去世,死后被追赠为黄钺、太师、大司马、尚书令。
乐敬则的儿子乐子晃继承了他的爵位。当时很多将领的子弟都骄横跋扈,但是乐子晃为人谨慎小心,清廉正直。他娶了公主,被封为驸马都尉。北齐武平年间,他担任幽州道行台右仆射、幽州刺史。西魏大军要攻打邺城,乐子晃率领几万骑兵前去救援。到了博陵,听说邺城守不住了,于是就去了冀州投降了西魏齐王。后来被授予上开府的官职,隋朝大业初年去世。
彭乐,字兴,是安定人,特别能打仗,骑马射箭都很厉害。一开始他跟着杜洛周造反,后来发现杜洛周干不成大事,就投降了尔朱荣。跟着尔朱荣在滏口打败了葛荣。后来他又当了都督,跟着高欢和行台仆射于晖一起在瑕丘打败了羊侃。
再后来,他又反叛投靠了韩楼这个反贼,被封为北平王。尔朱荣派大都督侯深去打韩楼,彭乐又叛变了韩楼,投降了侯深。高欢出兵山东,彭乐又跟着他。在韩陵之战,彭乐第一个冲上去,杀进敌阵,敌军大溃,他被封为乐城县公。后来因为军功,升爵为汨阳郡公,还当上了肆州刺史。
天平四年,跟着高欢西征,跟西魏的宇文泰对峙。高欢想先稳住阵脚,彭乐却很激动,请求立刻开战,说:“咱们人多他们人少,一百个人打一个,机会难得啊,不能错过!”高欢听了他的话。结果彭乐喝醉了酒,冲得太猛,被敌人刺穿了肠子,肠子都露出来了,还没完全拉出来呢,他就把肠子截断继续战斗,身上受了好几处伤,结果军队士气受挫,打仗没打赢,灰溜溜地回来了。高欢总是再三告诫他,要小心谨慎。
高仲密叛乱的时候,宇文泰去支援他,高欢带兵去芒山迎战。侦察兵报告说敌人离洛州还有四十里,高欢让人赶紧吃饭,他说:“他们自己都得渴死,等着我杀他们!”然后就摆好阵势等着敌人。西魏军队到了以后,个个都口干舌燥。彭乐带着几千精锐骑兵作为右翼,冲进西魏军队的北边, wherever he went, the enemy retreated. 然后直接冲进了宇文泰的大营。有人说彭乐叛变了,高欢说:“彭乐抛弃韩楼投靠尔朱荣,又背叛尔朱荣投靠我,现在又叛变投靠西魏。成败岂能只看彭乐一人?只是觉得这小子反复无常罢了。”
一会儿西北方向尘土飞扬,彭乐派人来报捷,抓到了西魏的临洮王元东、蜀郡王元荣宗、江夏王元升、钜鹿王元阐、谯郡王元亮、詹事赵善,还有将领和幕僚四十八个人,都把他们反绑起来,用刀架在脖子上,一个个点名。将士们乘胜追击,斩首三万多。西魏军队撤退,高欢让彭乐追击。宇文泰非常狼狈地逃跑,说:“你这个傻小子!今天没有我,明天哪还有你?怎么不赶紧回前营收金银财宝?”彭乐听了他的话,拿到了宇文泰的一束金腰带回来,还说宇文泰吓得魂飞魄散了。高欢问他怎么回事,彭乐就把宇文泰的话说了,还说:“要不是说了这话,我可不会放他走。”
高欢虽然高兴打胜仗了,但也生气,让彭乐趴在地上,亲自踩着他的头,狠狠地训斥他,还数落他在沙苑之战的失误,举起刀要砍他三次,咬牙切齿了好久才停手。然后又让彭乐带五千骑兵去抓宇文泰。高欢说:“你刚才放了他,现在又说要抓他?”拿三千匹绢压着彭乐,然后又赏赐给他。彭乐后来官至司徒。天保初年,被封为陈留王,升任太尉。天保二年,他图谋叛乱,被前行襄州事刘章等人告发,被杀死了。
暴显,字思祖,是魏郡斥丘人。他爷爷暴喟在魏国当官,做到朔州刺史,然后就在那里安家了。他爸爸暴诞,当过恒州刺史,还被封为乐安公。暴显小时候,有个和尚指着他说:“这孩子长得相貌不凡,将来一定会成为优秀的将领,位极人臣。” 和尚说完就走了。暴显擅长骑马射箭,曾经跟着魏孝庄帝打猎,一天之内射杀了七十三只禽兽。后来,他参加了高欢在信都起兵的队伍,官职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北徐州刺史,被封为屯留公。天保年间,因为贪污受贿被免职查办,案子还没审完,合肥就遭到围困了,朝廷派他跟步大汗萨等人一起攻打梁朝的北徐州,活捉了他们的刺史王强。天统年间,他又升了好几个官,最后官至特进,被封为定阳王,后来去世了。
皮景和,是琅邪郡下邳人。他父亲皮庆宾,在魏国的淮南王手下当开府中兵参军。正光年间,因为出使途中遇到战乱,就定居在广宁的石门县。皮景和从小聪明伶俐,擅长骑马射箭。开始的时候,他因为和高欢关系好而得到重用。后来,高欢征讨步落稽的时候,怀疑敌人设有埋伏,就让皮景和带五六个骑兵深入一个山谷侦察。结果他们遇到了百余名敌人,立刻就打了起来。皮景和射杀了数十名敌人,个个都是一箭毙命。高欢曾经让皮景和射一头野猪,皮景和一箭就射中了,高欢对他非常赏识。后来,皮景和被任命为库直正都督。天保年间,他被任命为通州刺史,被封为永宁县子。皮景和行动敏捷,很有军事才能,他曾经跟随高欢袭击库莫奚,渡过黄龙河,征讨契丹,平定稽胡,讨伐蠕蠕,每次都有战功。官职也一步步升迁,最后做到殿中尚书、侍中。皮景和在担任武职的同时,也兼管行政事务,而且为人正直公正,所以经常得到提拔重用。周武帝即位后,朝中官员络绎不绝,经常让皮景和接待。每次和皮景和一起射箭,他都能百发百中,非常受人敬重。
武平年间,朝廷审理的案件很多,都由中黄门等官员监管,经常让皮景和复核案情,他总是秉公执法,所以没有冤假错案发生。后来,他被授予特进的称号,被封为广汉郡公,并被任命为领军将军。琅邪王杀害和士开后,军队直逼西阙,朝中上下不知所措。皮景和建议后主从千秋门出去,亲自指挥军队。事情平息后,他被任命为尚书右仆射。
话说,陈国的将军吴明彻带兵来攻打淮南,朝廷让高景和去抵挡他。后来高景和被提升为领军大将军,还被封为文城郡王,风光得很!
那时候,有个平阳人叫郑子饶,他装神弄鬼,搞了个斋会,说是佛道仪式。其实他用的米面很少,却能供养很多人,这秘诀嘛,是从地底下偷偷弄出饼饭来。那些傻老百姓都觉得他是神仙,在魏国和卫国之间,他可是骗得不少人相信他。后来,这郑子饶想造反,结果计划泄露了。他偷偷渡过黄河,拉起了一支队伍,自称“长乐王”,还攻破了乘氏县。高景和马上派骑兵去打他,结果轻轻松松就打败了郑子饶,把他抓起来送到邺城,给杀了。
后来,吴明彻又去围攻寿阳城。朝廷命令高景和和贺拔伏恩去救援。当时,好多去抵抗吴明彻的军队都被打败了,只有高景和的军队完好无损地回来了。为此,高景和被提升为尚书令,官位更上一层楼!武平六年,高景和去世了,朝廷追赠他太尉、录书尚书的官职,算是对他一生的功绩的肯定。
高景和的长子叫高信,是个聪明伶俐、仪表堂堂的人。他官至开府仪同三司、武卫将军,在那些达官贵人的子弟里,大家都夸他见识广博、眼光独到。后来,他投降了周朝,被授予上开府、军正中大夫的职位。隋朝开皇年间,他在洮州刺史任上去世了。
高景和的小儿子叫高宿达,隋朝开皇年间,他当上了通事舍人。他母亲去世后,他料理完丧事,准备回京城赴任,临走前去祭奠母亲,哭得死去活来,竟然昏过去了。过了一会儿,他醒了过来,但吃不下东西,三天后就去世了,真是令人惋惜!
綦连猛,字武儿,是代郡人。他祖上是姬姓,战国末年,为了躲避战乱跑到塞外,在祈连山安家,因此就以山为姓。北方人说话口音有差异,所以就叫成了綦连。他父亲元成,是燕郡太守。綦连猛从小就有志气,擅长骑射。一开始他是尔朱荣的心腹。尔朱荣被害后,他就跟着尔朱兆进了洛阳。綦连猛的父母兄弟都在山东,尔朱京想投靠高欢(神武),就叫上綦连猛一起走。尔朱京举起长矛指着他说:“不跟我走的人,就死!”所以綦连猛就跟着他走了。走了大概五十多里路,綦连猛想起以前受过尔朱兆的恩惠,就背叛了尔朱京,又回到尔朱兆身边。尔朱兆战败后,綦连猛和斛律羌举、乞伏贵和一起逃亡,后来被抓住了,每人打了100杖。綦连猛被发配给尉景做部下,乞伏贵和被发配给娄昭做部下,斛律羌举因为是以前部落首领的儿子,所以没有被发配。后来这三个人都成了高欢的心腹。
后来,尔朱文畅想要造反,綦连猛说:“以前我侍奉过他的父亲和哥哥,难道今天要看着他造反却袖手旁观吗?我宁愿死,也不忍心告发他然后杀了他。”高欢听说后说:“侍奉别人就应该这样!”于是免除了他的罪责,并且更加亲近他。因为军功,他被封为广兴县侯。梁朝派使者来聘问,说想比试一下武艺。高欢(文襄)派綦连猛去馆驿接待他们,綦连猛身佩双刀,腰挂两壶箭,左右驰骋射箭。比试拉弓,梁朝使者拉了两张弓,都是三石的弓;綦连猛竟然一口气拉了四张弓,叠在一起拉,弓都拉变形了。梁朝使者都惊叹佩服。天保年间初期,他被任命为东秦州刺史。河清三年,官至开府。突厥入侵晋阳,朝廷命令綦连猛去侦察敌情。有个突厥骑兵将领冲出来挑战,綦连猛立刻把他斩杀了。
公元545年,高欢任命他为并州尚书令、领军大将军,还封他为山阳王。自从和士开死后,高欢越来越让他参与朝政,各种疑难问题和争议,都得向他请示汇报。赵彦深觉得高欢虽然是武将出身,但对奸佞之徒很看不惯,提出的意见有时也很有道理,所以就让他参与机要事务。结果祖珽告状说高欢和赵彦深以前推荐琅邪王的时候,是有预谋的。于是高欢就把高欢外放到定州当刺史,赵彦深则被派到西兖州当刺史,两人当天就上路了。早先,民间就流传着这么一句谣言:“七月割麦太早,九月吃糕不好,本来想上山打虎,箭却射中了赵老(赵彦深)。”现在看来,这谣言还真应验了。
高欢走到牛兰的时候,有人告发说,和士开被害的时候,他也知道内情。于是高欢就被召回,削去了王爵,让他带着府上的官员去定州上任。他在定州当刺史期间,为人宽厚仁慈,谨慎小心,官员百姓都很称赞他。淮阴王阿那肱和高欢以前关系不错,总想提拔他,但是韩长鸾等人却从中作梗,处处阻挠。后来,高欢又当上了胶州刺史,之后又升任大将军。北齐灭亡后,他归顺了北周,最终去世了。
高欢年轻的时候,他和尉兴庆、谢猥馁都擅长射箭,而且为人谨慎小心,都在高欢身边当侍卫。高欢曾经让算命先生给他们三个算命,算命先生说:“高欢将来会大富大贵,尉兴庆和谢猥馁却不会当官。”后来在芒山之战中,尉兴庆为了救高欢脱险,结果战死了。高欢叹息道:“富贵在天啊!”高欢最终正如算命先生所说,最终荣华富贵地度过了一生。
尉兴庆的事迹记载在《齐本纪》里。尉兴庆每次上战场,都会在后背写上自己的名字。高欢派人寻找他的尸体,并为他举行了祭祀。在尉兴庆战死的地方,高欢还修建了一座佛塔,后人称之为“高王浮图”。后来,高欢追赠尉兴庆为仪同三司、泾州刺史,谥号为“闵壮”。
元景安,是河南洛阳人,是魏昭成皇帝的五世孙。他爷爷虔,是陈留王。元景安为人沉稳干练,从小就擅长骑马射箭,而且很会处理人际关系。他父亲永启是代郡公,把爵位传给了他。后来跟着魏孝武帝一起西入关中。天平年间末期,周朝和齐朝打仗,元景安在战场上选择东归。芒山之战中,他立了功,被封为西华县男,代郡公的爵位也保留着。元景安骑马射箭技术高超,为人也很有风度,每次梁朝使者来的时候,他总是和斛律光、皮景和等人一起跟使者比试骑射,旁观的人都夸赞他厉害。
天保年间初期,他又被另外封为兴势伯,兼任定襄县令,并且赐姓高氏,之后不断升迁,最后做到兼任七兵尚书。那时候刚开始修筑长城,驻守的军队还没完全建立起来,朝廷就命令元景安和其他的将领一起沿边防守。他管辖的将领很多,而且手下的士兵都比较富有,所以贿赂之风盛行。文宣帝听说后,派人去调查,结果只有元景安一点问题都没有。皇帝非常赞赏他,赏赐给他五百匹收缴来的赃绢,以此来表彰他的清廉。孝昭帝曾经和功臣们在西园举行宴会射箭,靶子离射箭的地方一百三十步远,射中靶子的就能得到赏赐,包括良马、金银珠宝和锦缎。有个人射中了兽头的头部,离鼻子只有一寸多远。只有元景安最后才射箭,当时箭还没射出去。皇帝让他射。元景安拉满弓,正中兽鼻。皇帝非常惊讶,连连称赞,特别赏赐给他两匹马,还有玉器、丝绸等各种赏赐,另外还加了其他的赏赐。
天统四年,元景安被任命为豫州刺史,加封开府仪同三司。武平三年,他被任命为行台尚书令,刺史的职位也保留着。还被封为历阳郡王。元景安长期在边疆地区任职,当地百姓都很拥护他。而且他管辖的地方少数民族很多,汉族人比较少,元景安用恩威并施的方法,使得当地都很安定。武平年间末期,他被征召回朝,担任领军大将军。后来投奔了周朝,以大将军、义宁郡公的身份去讨伐稽胡,结果战死沙场。
一开始啊,永哥儿继承了陈留王的爵位。永哥儿死了以后,他儿子景皓继承了爵位。等到天保年间,景安开始整治那些跟皇室关系密切的人,比如把景安的一些远房亲戚迁移到别的地方去,还提议让他们改姓高氏。景皓当时就说:“怎么能丢掉我们祖宗的姓氏,而去改姓呢?大丈夫宁可玉碎,不能瓦全!”景安把这事儿禀报给了文宣帝,于是就抓了景皓杀了他,他的家人也被迁徙到了彭城。 就这样,只有景安一个人被赐姓高氏,其他人还是可以继续用原来的姓氏。
永哥儿的弟弟,叫种子豫,字景豫,长得特别好看,而且很有能力。后来景安说景皓说了些不该说的话,就把种子豫叫来,说他俩是一伙的。种子豫心里有数,就说:“当时我用衣袖捂住了景皓的嘴,让他别乱说话。” 景安就问景皓,景皓也这么说,所以种子豫就没事儿了。后来种子豫死在了东徐州刺史的任上。
独孤永业,字世基。他本来姓刘,是中山人,他妈妈改嫁给了独孤家,永业小时候跟着妈妈,被独孤家养大,所以就改姓独孤了。
天保年间刚开始的时候,他被任命为中书舍人。独孤永业精通文书和计算,还会唱歌跳舞,很受文宣帝的赏识。后来,他当上了洛州刺史、河阳行台左丞,很有威望。之后又升迁为行台尚书。
独孤永业在河阳待了很久,很擅长安抚百姓,周朝人都很怕他。他为人正直,不与权贵交往。斛律光曾经向他索要两个婢女,被他拒绝了,斛律光就在朝廷上说他坏话。
河清年间快结束的时候,朝廷召他回朝担任太仆卿,结果被乞伏贵和顶替了。这下西边的边境防务薄弱了,河洛地区的人民人心惶惶。
武平三年,朝廷派独孤永业去攻打斛律丰洛,顺便任命他为北道行台仆射、幽州刺史。河洛的老百姓都很想念独孤永业,后来他又被任命为河阳道行台、洛州刺史。
周武帝亲自攻打金墉城,独孤永业带兵抵抗,问周军这是哪个大官,在干什么。周军说:“皇上亲自来了,主人怎么还不出来迎接?”独孤永业说:“客人来去匆匆,所以就不出来迎接了。”然后他连夜准备了两千个马槽。周军听说后,以为来了大部队,就撤兵了。
独孤永业后来被封为开府、临川王,手下有3万精兵。听说晋州战败了,他请求带兵北上讨伐,结果奏章被压了下来,没得到批准,独孤永业非常生气。
他又听说并州也失守了,于是派儿子独孤须达去向周朝投降。之后,他被授予上柱国、应公的称号。
宣政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他担任襄州总管。大象二年,被行军总管崔彦睦杀害了。
鲜于世荣,是渔阳人。他爹鲜于宝业,是怀朔镇的将军。武平年间刚开始的时候,朝廷追赠他爹为仪同三司、祠部尚书。世荣从小就聪明机敏,很有本事。兴和二年,他当上了神武皇帝的亲信都督,后来慢慢升迁到平西将军,还被封为石门县子。天统二年,他又升了好几级,当上了开府仪同三司,接着被任命为郑州刺史。武平年间,他跟着军队去平定高思好叛乱,立了大功,被封为义阳郡王,还当上了领军大将军和太子太傅,风光得很。
等到北周武帝打过来的时候,人家还送给他一钟马脑酒,结果他手欠,给碰碎了。北周军队攻进邺城,其他将领都投降了,只有世荣一个人在三台(宫殿)前面,拼命地擂鼓,一直没停。后来被抓住了,他宁死不屈,最后被杀了。世荣虽然是个武将,没啥文化,但是看到朝政腐败,国家动荡不安,心里总是唉声叹气的。他看到朝廷没完没了地收税,赏赐又太过分,就忍不住唉声叹气。
他儿子鲜于贞,在武平年间快结束的时候,被朝廷授予了仪同三司的官职。
傅伏,是太安人。年轻的时候就参军打仗,凭借军功一步步升迁,最后当上了开府、永桥领人大都督。后来周武帝攻打河阴,傅伏从永桥城夜里偷偷潜入了中潬城。南城失守,他被围困了二十天都没投降。等到援军到了,周军才撤退。之后,他被任命为东雍州刺史。
周朝攻克晋州后,当时的执行台尉相贵想招降傅伏,但傅伏没答应。周朝又攻下了并州,就派韦孝宽带着傅伏的儿子世宽去劝降他,还给他授予上大将军、武乡郡公的官职,并送去了官印和金马脑两种美酒作为信物。傅伏拒绝了,他说:“我侍奉君主,要么忠心耿耿,要么战死沙场,绝不会有二心!我这个儿子,做臣子不能尽忠,做儿子不能尽孝,是个人人都讨厌的对象,我情愿把他杀了,以此来警示天下!”
周武帝从邺城回到晋州后,又派高阿那肱等人去临汾招降傅伏。傅伏听说后主已经被俘虏了,仰天痛哭,然后率领部下投降了。在晋州厅堂前,他面向北方痛哭了好久才平静下来。周武帝见到傅伏后问他:“你为什么不早点投降呢?”傅伏哭着说:“我家祖祖辈辈都为齐国效力,我却受到这样的任命,即使革命失败也不能自杀,我实在羞愧见天地啊!”周武帝亲自握着他的手说:“做臣子就应该像你这样忠义!我平定齐国,只有你一人如此忠贞!”然后,周武帝自己吃了一根羊肋骨,把骨头给了傅伏,说:“骨肉相连,所以把这骨头送给你。”接着,周武帝还邀请傅伏一起吃饭。他还让侍伯色保护傅伏,授予他上仪同的官职,并嘱咐说:“如果马上给你高官厚禄,恐怕那些投降的人会心动,不用担心,你将来一定会富贵。”周武帝又问傅伏:“当初你解救河阴的时候,得到了什么官职?”傅伏回答说:“只升了一级,被授予特进、永昌郡公。”周武帝对后主说:“我三年前决定攻打河阴,就是因为傅伏这个人太难对付了。你当时对他赏赐的官职,实在是太低了!”于是,周武帝又赏赐给傅伏一个金酒杯。后来,傅伏被任命为岷州刺史,不久就去世了。
齐军在晋州战败后,很少有将领能保全节操。有的杀身成仁,比如仪同叱于苟生,他镇守南兖州,周武帝攻破邺城后,赦书到达,苟生就自缢而死。
话说,有个叫田敬宣的,原本叫田鹏,是南方蛮人。他十四五岁的时候就喜欢读书,后来当了宫里的守门人,一有空就到处打听,请教别人问题。每次去文林馆,都累得气喘吁吁,汗流浃背,除了问书,啥也不管。看到古代那些有节义的人的故事,他总是感动得又哭又叹。颜之推很欣赏他这种好学的劲头,对他特别鼓励。后来,田敬宣官越做越大。北齐后主逃到青州的时候,派他往西打探消息,结果被周军的给抓了。周军问他北齐皇帝在哪儿,他骗说已经跑了。周军把他打了个半死,每打断他一只胳膊腿,他说话的声音反而更硬气,最后硬生生被打死了。
再来说说雷显和,晋州战败后,他当了建州行台左仆射。周武帝派他儿子去招降他,雷显和拒绝了他儿子。听到邺城战败的消息后,他才投降。
北齐后主丢了并州,就派开府纥奚永安去突厥找他钵略可汗求救。等听说北齐灭亡了,他钵略可汗把纥奚永安关了起来,打算把他交给吐谷浑。纥奚永安大声说:“我的国家都亡了,我还怕死吗?我想憋死自己,但怕天下人不知道北齐还有我这么个忠义之臣。我只求您给我一把刀,让我死得体面一点,好让远近的人都知道!”他钵略可汗很欣赏他,赏了他七十匹马,放他回去了。
最后,咱们说说高宝宁,他是代人,武平年间末期,当了营州刺史,镇守黄龙。不管是汉人还是少数民族,都很敬佩他的威信。周武帝灭了北齐后,派人给他写信劝降,但他根本没理睬。当时范阳王在突厥,高宝宁上表推荐他当皇帝。范阳王就封高宝宁为丞相。后来卢昌期在范阳起兵,高宝宁就带着范阳王,率领几万汉人和少数民族的军队去救他。到了潞河,听说周朝大将宇文神举要屠城范阳,高宝宁就带兵回黄龙去了。
话说,有人评论说:尔朱荣虽然残暴,但后来远道而来表示诚意,他知道高欢势力强大,于是跟随皇帝西迁,这进退的选择,并不能算是不忠。道元因为思念母亲和兄弟,又感激高欢的知遇之恩,想要回家乡看看亲人,这也很正常。他活着的时候不肯投降西魏,归顺了北齐河朔地区;他保全了性命,这与那些投降西魏的将领相比,意义大不相同,不能同日而语。他独自一人辅佐高欢,这可比那些盗取宝物、窃取城邑的人强多了。高欢招揽人才,和招降叛贼的道理不一样;那些将领选择效忠高欢,也不是背叛旧主,所以他们都能建立功勋,最终获得荣宠。神敬虽然在东魏战败,但也没有亏损臣子的节操,他能被感化,也体现了高欢作为明主的仁德。刘贵、蔡俊有先见之明,辅佐高欢成就霸业,能配享太庙,可不是偶然的。
韩贤、尉长命、王怀、任祥、莫多娄贷文、厍狄回洛、厍狄盛、张保洛、侯莫陈相、薛孤延、斛律羌举、张琼、宋显、王则等等,这些人都在高欢得势的时候投靠了他。有些人因为流离失所,才依附高欢,他们尽心竭力,最终都成为了王侯,这也是情理之中的事。孝卿是功臣之后,自己也做到了公卿高位,他的成就也值得称道。慕容绍宗有军事才能和战略谋略,生前很受重视,以前事奉尔朱荣时,坚持忠义,没有听从范曾的劝告,最终落得个像项羽乌江自刎的下场。“乌江自刎”这四个字,大家应该都明白是什么意思。
侯景凶残暴戾,本来就不是梁武帝的忠臣;高欢临终的遗言,确实体现了他识人的眼光。高欢平定寒山、涡水地区,就像摧枯拉朽一样容易,他算尽了天下奇谋,却最终也难逃厄运,真是令人惋惜!三藏法师在危难之际,始终保持着高尚的节操,可以说是没有玷污门风。叱列平、步大汗萨、薛脩义、慕容俨、潘乐、彭乐、暴显、皮景和、綦连猛、元景安等人,都在军中效力,经历了无数的危险,身居高位,责任重大,也都做到了忠诚守信。永业、世荣这些人,国家危难之际才显现出他们的忠诚,否则的话,史书上又怎么会有他们的名字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