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祖纪》里开头就写太祖姓耶律,皇后姓萧,说明建国之初,皇室就已经是两个姓氏了。有人说,世里是建国的地方,而世里就是耶律,所以全国人都姓耶律。也有人说,述律皇后她哥哥的儿子叫萧翰,是宣武军节度使,他妹妹当了皇后,所以皇后的家族都姓萧。但这两种说法跟《纪》里记载的不符,所以陈大任就没采纳。还有一种说法,汉字写的是耶律、萧,契丹字写的是移剌、石抹,但这些说法也都没法考证。
霞濑益石烈是个地名,皇宫下面都有石烈,设立官吏来管理。弥里是比较小的乡镇。挞马狘沙里,“挞马”是跟随的意思,“沙里”是郎君的意思,是管理所有人的官员。后来就只称“挞马”了。大迭烈府就是迭剌部的府邸。一开始,阻午可汗和他弟弟撒里共同管理,后来太祖当了夷离堇,势力越来越大,难以控制,就分成了两个部门。“烈”和“剌”读音相近。夷离堇是统领军队的最高官员,到会同年间改称大王。集会埚(窝、陀都一样)是个地名。阿主沙里,“阿主”是尊称祖先的意思。惕隐是管理宗族的官员,相当于宗正。奚和霫是两个国家的名字,都在中京地区。黑车子也是个国家,因为善于制作车帐而得名,契丹的祖先曾经派人去学习他们的技术。于越是个尊贵的官职,没有具体的职务,地位在南北大王之上,只有有大功劳的人才能担任。鹰军,用猛禽“鹰”来命名军队,取其快速的意思。后来记载的龙军、虎军、铁鹞军,都是仿照这个来的。嗢娘改是个地名。西楼,辽朝有四处楼,在上京的是西楼;木叶山的是南楼;龙化州的是东楼;唐州的是北楼。每年春秋季节打猎,经常在这四处楼之间活动。阿点夷离的,“阿点”是尊贵的称呼,“夷离的”是大臣夫人的称呼。糺辖,“糺”是军队的名称,“辖”是管束的意思。
好家伙,这都是些啥啊,感觉像在读古文!咱一句一句掰扯掰扯,用大白话给你讲讲。
首先,“夷离毕”啊,就是古代的宰相,后来还专门设立了个“夷离毕院”管刑法的事儿。宋朝有个叫刁约的使臣出使辽国,还写诗提到了“押宴夷离毕”,可见这夷离毕是位高权重的官员。
“射鬼箭”这玩意儿,听着就吓人!皇帝亲征的时候,得穿戴盔甲,祭拜祖先,然后呢,得找个死囚犯,往他站的方向乱射箭,叫“射鬼箭”,说是为了去除不祥。打仗回来,就射俘虏。后来,这“射鬼箭”也成了种刑罚。
“暴里”嘛,是个坏蛋的名字。 “大、小鹄军”是室韦族两个军队的名称。“神纛”是古代军队里的一种旗帜,用牦牛尾巴做的,上面还挂着枪。
“龙眉宫”这名字听着挺霸气!是辽太祖耶律阿保机在苇淀这地方,根据天梯山、蒙国山、别鲁山的地势,射了一箭做标记,然后取名“龙眉宫”。神册三年,辽国就在这儿建都城,就是后来的临潢府。“龊”是一种箭的名字。
“崤里”是室韦族的一个部落。“君基太一神”是福神,据说哪个国家有这神保佑,皇帝治理得好,上下一心,那国家就能太平,老百姓也能过好日子。“挞林”是个官职,后来室韦族改称仆射,也叫司空。
“舍利”这词儿,开始是契丹有钱有势的人,想戴官帽得先送十头牛、一百匹马,才能得到“舍利”这个官职。后来,“舍利”就成了各种官职的统称,跟“郎君”差不多意思。“阿庐朵里”,也叫“阿鲁敦”,是高官显贵的称号,在辽国,只有曷鲁才能兼任这个官职。
“选底”是主管监狱的官员。“常衮”也是个官职,管遥辇部族户籍啥的;奚六部也有个“常衮”,管奚族的人口。 “諲譔”是渤海国国王的名字。“克释鲁”, “克”是个官职,“释鲁”是人名,后来像“克朗”、“克台哂”这样的名字,都是这么来的。
“乌鲁古”、“阿里只”是两匹马的名字,是辽太祖和述律皇后接受渤海国国王諲譔投降时骑的马,后来就赐给了諲譔夫妇。
接下来是《太宗纪》里的内容:“箭笴山(笴音簳)”是胡损奚人居住的地方。“柴册”是一种祭祀仪式,在柴堆上摆个祭坛,接受大臣们献上的玉册,仪式结束后烧柴祭天,这是阻午可汗制定的礼仪。“遥辇氏九帐”指的是遥辇九个可汗的宫殿。
北克、南克就是军队里的高级将领,就像汉朝的南北军一样。祭祀麃鹿神是辽国的习俗,每次打猎之前,都要祭拜麃鹿神,祈祷能够猎获很多鹿。林牙是负责文书工作的官员,当时也称作学士。他们管辖的牧场,主要负责管理文书档案。瑟瑟礼是祈雨射柳的仪式,是遥辇苏可汗制定的。
再生礼是辽国的风俗,每十二年举行一次,类似于新生仪式,叫做再生礼,也叫覆诞。只有皇帝、太后、太子和夷离堇才能参加这个仪式。神速姑是皇室宗亲,据说她能够听懂蛇语。薄割宁页是位公主的名字。三克指的是统领军队的三个高级将领,相当于三个元帅。详稳是各级官府的监察长官。梯里己是各部门的下级官员,后来升任了司徒。达剌干是县令,后来升任副使。麻都不则是县令的助手,后来升任县令。马步是什么官职现在还不清楚,达剌干升任过这个职位。牙署是一个官职名称,可能就是牙书,是石烈族的官职。世烛是遥辇帐侍中的官职。敞史是官府的佐吏。思奴古的官职和敞史差不多。徒睹古是一个边境小国。这些记载在《世宗纪》和《穆宗纪》里。
蹛林是地名,就是松林的旧址。《景宗纪》和《圣宗纪》里记载:飞龙使是掌管马匹的官员,也负责引导骑兵。横帐是德祖的族人,属于三父房,被称为横帐,是皇室中最尊贵的成员。著帐指的是那些世官之家和各种人员,因为犯事被抄家没收财产的,就登记在著帐里,管理著帐的官员叫著帐郎君。杓窊印,杓窊是猛禽的统称,用猛禽做印纽,取其迅速之意。凡是调动军队的时候就用它,和金鱼符、银牌差不多。国舅帐克,官制里有大国舅帐,这个官职是帐下掌管兵权的官员。
话说辽国,有个仪式叫“拜奥礼”。这奥姑啊,就是族里地位最高的人,坐那儿主持仪式,大家要拜见她表示敬意。
然后是“拜山礼”,这是祭祀木叶山的一种仪式。 “敞稳”呢,指的是辽国帐下的一些官员,跟“常衮”读音差不多。 “万役陷河冶”,是个地名,以前是汉朝的土垠县,那儿有银矿,辽太祖招募百姓在那儿建寨子采矿冶炼,所以叫陷河冶。 “合苏衮”是女真族的一个部落,也叫曷苏馆。 “执手礼”就厉害了,将军打了胜仗,皇帝亲自握着他的手表示慰劳,要是将军在军中,就派人代劳,意思就是特别优待。 “阿札割只”是个官职,在枢密使下面,属于墩官。 辽国还有个“四捷军”,是辽国用宋朝投降的士兵组成的军队,还有个“归圣军”。 “山金司”呢,因为阴山产金,所以设立了这个机构负责冶炼,后来改成了统军司。
《兴宗纪》里记载,有个地方叫“别辇斗”。 “虎<番去>(下北潘切)”是婆离八部的人名。“解洗礼”就是出发前洗漱,然后喝酒的意思。“独卢金”是个地名,六院的官员秋冬都住在那儿。“行十二神纛礼”,这个神纛前面讲过,大祭祀、大朝会的时候,十二面神纛都要摆在皇帝面前。“南撒葛柏”、“合只忽里”、“拖古烈”、“曷里狘”都是地名。
《道宗纪》里提到的地名有“塔里舍”和“撒里乃”。“三班院祗候”指的就是左、右班和寄班这三个班的祗候官。“高墩”这个词,在辽国的《排班图》里出现过,有高墩、矮墩、方墩之分,从大丞相到阿札割只,都是墩官。
《天祚纪》里记载的地名有“候里吉”。 “头鱼宴”就是皇帝过年的时候钓鱼,钓到第一条鱼,就摆酒设宴庆祝,跟“头鹅宴”差不多。“讹莎烈”、“沤里谨”、“欢挞新查剌”、“女古底”、“落昆髓”、“阿里轸斗”都是地名。“射粮军”,射字在这里是请求的意思。“忽儿珊”是西域大军的一个将领,地名“起儿漫”。
虎思斡鲁朵,就是说宫帐,名字叫“斡鲁朵”,这“思”字也可以写作“斯”,意思是“有力”的意思。葛儿罕,指的是漠北的君王。
《礼志》里记载:祭祀祖先的时候,全国的风俗都是朝着东方祭祀,所以叫“祭东”。敌烈麻都,是掌管礼仪的官员。旗鼓拽剌,拽剌是个官职,军队编制里有个拽剌司,这儿指的是掌管旗鼓的官员。爇节,是岁时节日的各种祭祀活动。九奚首,指的是九个营帐,每个营帐叫“奚首”。食羖之次,就是皇帝出殡的时候,大臣们在路上用羖羊祭祀,这叫“食羖之次”。 礻厌祭,就是出征前,用公母麃各一只祭祀,叫做“礻厌”,是诅咒敌人的意思。勘箭,就是皇帝远行回来,阁门使拿着雄箭,勘箭官拿着雌箭,两者对照一下,确认无误后才能进宫。檐床,一个人扛叫“檐”,两个人抬叫“床”。攒队,就是士兵们聚集起来,组成队伍。方裀、朵殿,皇帝宴请大臣时,官位低的就在殿中方墩上坐,如果不能上殿,就赐他们在殿旁的朵殿上坐。地拍,是一种田鼠。正月初一,皇帝会在窗边扔米团,如果捡到的米团数量不好,就会烧掉地拍鼠来祈福。
乃捏咿儿是正月初一。忄里里尀忄甲,读作“狎颇”,是二月初一。六月十八日宴请国舅家族,也叫“忄甲里尀”。陶里桦,是上巳日射兔的节日。讨赛咿唲,是端午节。赛伊唲奢,是吉利的日子。捏褐耐,是狗头。必里迟离,是重阳节。戴辣,是烧甲骨。炒伍侕尀,是战争的名字。卓帐,就是立起来的帐篷,毡制的房子。
《百官志》里记载:石烈辛衮,是石烈官的最高长官。令稳,是一个官职。弥里马特本,也是个官职,后来升为辛衮。麻普,就是麻都不,是县官的副手,最初叫达剌干。知圣旨头子事,是负责传达圣旨和奏事的官员。提辖司,是掌管宫中卫兵的官员。
皮室就是军队编制里的部门,有南皮室、北皮室、左皮室、右皮室和黄皮室,这些部门都管辖精锐部队。
厅房就是工部,负责工程建设。梅里是贵族官职的名称,述律皇后的家族里就有慎思梅里和婆姑梅里,具体是做什么的,现在不太清楚了。抹鹘是瓦里司里的官职。先离挞览是奚国、渤海国之类的官名,可能就是“挞林”的写法错误。
《营卫志》里记载,象吻是黄帝修建宫殿时,用陶土烧制蚩尤的形象放在屋脊上,叫做蚩吻。瓦里是官府的名称,宫殿、部族里都有这种机构。凡是宗室、外戚、大臣犯罪的,家属都要被没入到瓦里。抹里也是官府的名称,闸撒狘也是抹里官职中的一种。算斡鲁朵,“算”是腹心近臣的意思,“斡鲁朵”是宫殿的意思。从国阿辇到监母,这些都是斡鲁朵的名称;注解里说的是这些机构最初设立的意思。国阿辇是收复国土的意思;夺里本是讨伐平定;耶鲁碗是兴旺发达;蒲速碗跟耶鲁碗意思一样;女古是金子;孤稳是玉;窝笃碗是繁衍生息;阿斯是宽大;阿鲁碗是辅佐;得失得本是孝顺;监母是遗留。
《地理志》记载,属珊是应天皇后跟随太祖征战时,把俘虏中那些有技艺的人安置在帐下,称为属珊,大概是因为这些人像珊瑚一样珍贵吧。永州这个地方位于潢河和土河之间,所以叫永州,因为“永”字是由两个“水”字组成的。鄚颉是渤海的郡府名称;且虑是兴中府的县名;貕养是幽州的沼泽地名,在《周职方》里也有记载;菑、时是幽州水泽的名字,跟貕养一样出自同一典籍;堕瑰是门户的名称,辽国有堕瑰部;野旅寅,“野”指星野,“旅”指星宿运行的次序,“寅”指辰宿,这是东北方向的位置,也是燕国分析津渡的地方。
《仪卫志》记载,金鳷是马匹的头饰;果下马是马的名字,说的是果树下就能骑乘的马,意思是这种马比较小;实里薛衮是祭祀时穿戴的帽子,举行拜山礼的时候要戴这种帽子。
首先,咱们来说说古代军队的装备和组织。 “革占鞢带”,就是武官用的束带;“扞腰”,指的是一种用鹅颈或鸭头做的腰杖;“胡木鍪”,是一种头盔的名字。“革延马”,指的是没上鞍辔的马;“白毦”,是用白鹭羽毛做的网,也指一种毛毯。
接下来看看一些军事相关的术语。《兵卫志》里记载,“捉马”指的是刷马;“栏子军”是先锋部队,比大部队提前二十多里侦察敌情;“弓子铺”是辽军的临时驻扎地,不用营帐和壕沟,就用树枝搭个弓形的棚子凑合一下。 另外,外国使臣来的时候,路边也会竖起这种弓形的木栅栏,当作屏障。
《食货志》里提到了“云为户”,其实就是营运的意思,只是字写错了。《刑法志》里说“钟院”,是有冤屈的人可以击钟上告,就像怨鼓一样。“楚古”是古代的一种官职,负责审问犯人。
《皇子表》里解释了几个机构的名字。“五石烈”其实就是“五院”,不是分成了五个院,而是把“五石烈”算作一个院;“六爪”指的是辽国最初的六百户奚族,后来也成了六院,和五院一样;“二院”指的是迭剌部分裂成两个院。 “裂鋋皮”,意思是力气大到能把公鹿的皮撕开。
《世表》里提到了几个民族和官职。“莫弗纥”是各部落首领的称呼,也叫“莫弗贺”;“蠕蠕”是一个国家的名字;“俟斤”是突厥的官职。
《游幸表》里记载了“舔咸鹿”,就是在地上洒盐诱捕鹿;“女瑰”是一个虞人的名字。
《列传》里介绍了一些称号。“可敦”是突厥皇后的称呼;“忒里蹇”是辽皇后的称呼;“耨斡麽”指的是后土和母亲。 “乙室、拔里”是国舅帐下两个家族的名字。
最后,《诸功臣传》里提到了“龙锡金佩”,这是太祖的堂兄铎骨札发现的,据说是一条蛇告诉他的,这条蛇说树洞里藏着金子,结果真的找到了,就做成了腰带,叫“龙锡金佩”;“撒剌”是一种酒樽的名字。
话说这遥辇糺,就是遥辇帐下管兵的队伍。 永兴宫里那些分管的,什么十二行糺啊,黄皮室糺啊,都跟它一个样儿。
吐里,是个官职,跟奚六部里的秃里差不多,估计是字写错了,吐和秃读音相近。 寝殿小底,也是个官职,辽朝这小底官可不少,其他的我就不解释了。 杂丁黄,这说的是年龄,男孩子小时候叫黄,四岁叫小,十六岁叫中,二十一岁才叫丁。军队里那些年纪小、身体弱的,就叫杂丁黄,用来迷惑敌人。遥辇克,是遥辇帐下管兵的官员。
柢枑,就是宫殿门口巡逻的骑兵。 榾柮犀,这指的是千年蛇角,也叫笃讷犀。 珠二琲,一琲是五百颗珠子,所以这儿说的是一千颗珠子。题里司徒,题里是个官署的名字。庢中,是个地名。堂印,是博之采这个地方的印章。临库,就是把库房里的东西,一件一件都登记造册,这活儿就叫临库,主要是登记布匹。
堂帖,辽朝的制度,宰相升迁调动,先发个堂帖临时任命,等皇帝再下旨,才正式发任命文书。所以那时候官员都得了解这堂帖的事儿, 《阴山杂录》里记载的。 夷离堇画者,画者是个人的名字,他担任夷离堇这个官职。 虎斯,形容人很有力气。 《纪》里写的是“虎思”,意思是一样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