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提供需要翻译的内容。我没有看到任何需要翻译的“△嘉仪上”内容。请您提供文本,我会尽力将其逐句翻译成现代汉语口语,并按照您的要求分段。

第一天,提前一天,负责皇帝起居的官员就在正殿北边搭好帐篷,南边摆好皇帝的座位。负责礼仪的官员在东西朝堂分别给官员和外国使臣安排好位置。负责音乐的官员在殿里挂好乐器,指挥乐队的人站在殿内第二层西边台阶上,朝东站着。负责皇帝车驾的官员把车和马准备好;负责皇帝轿子的官员把轿子准备好;负责皇帝起居的官员在东西台阶上铺好解剑的席子。文官六品以上官员在横街南边,东边朝西站;武官五品以上官员在横街南边,西边朝东站,大家都朝北排队,每一级别站的位置都不一样。士兵们各自带领自己的部队在各个城门驻扎,金吾卫和黄麾卫在殿内列队。

到了受册那天,负责拿着册宝的官员从西便门进去,把册宝放在西边台阶上。负责引领官员的官员引领随从官员入场就位。侍中在东边台阶下,脱掉剑和鞋子,上殿,在栏杆外面趴着跪下,奏报“一切准备就绪”;下殿,穿上剑和鞋子,回到原位站着。阁使在西边台阶上殿,跪在栏杆外面请求用木牌传达命令;面向殿内鞠躬,奏报“奉旨召集仪仗队”。殿中监、少监、殿中丞等人带领金吾卫的仪仗队入场,站在官员后面。乐队指挥入场,到指挥的位置就位。负责符宝的官员去阁楼迎接皇帝。负责引领官员的官员引领文官四品到六品、武官三品到五品官员,到门外指定位置站好。皇帝乘坐轿子来到宣德门。负责皇帝起居的官员带领宫内各部门官员列队,引导皇帝到阁楼,换上衮冕(皇帝的礼服)。侍中在东边台阶下,脱掉剑和鞋子,上殿,在殿外奏报一切准备就绪。太常博士引领太常卿,太常卿引领皇帝。宫内官员退下,乐队指挥举起指挥棒,负责音乐的官员指挥敲响黄钟,其他五钟随之响起,乐工敲击柷(乐器),音乐奏响;皇帝坐上御座,负责皇帝起居的官员合上扇子,音乐停止;打开帘子,打开扇子。负责符宝的官员奉上符宝,左右金吾卫报告平安。

负责引领官员的官员引领文官三品、武官二品以上官员入殿,音乐奏响;大家站好位置后,音乐停止。负责引领官员的官员引领随从官员、南边文官三品、武官二品以上官员一起列队,朝北站立。东边的人从西边往东走,西边的人从东边往西走,站好后,行七拜大礼。列队完毕,各回原位。负责引领官员的官员引领拿着册宝的官员从西边台阶下来,走到丹墀(宫殿前的台阶),在殿前摆好香案和册宝案。摆好册宝后,音乐奏响;大家站好位置后,音乐停止。捧着册宝的官员站在后面,东西相对而立。负责引领官员的官员引领随从官员和南边官员一起列队,朝北站立,和刚才一样。宣读再拜礼,在场的人全部再拜;舞蹈,行五拜大礼。列队完毕,各回原位。捧着册宝的官员在西边台阶下脱掉剑和鞋子,上西边台阶到殿内,音乐奏响;把册宝放在御座前面,东西相对站立,朝北。捧着册宝的官员站在西边墙下,朝北站立,音乐停止。读册宝的官员出列,站在殿内,宣读再拜礼,三呼“万岁”,在西边台阶下脱掉剑和鞋子,上西边台阶到殿内,在栏杆里面站立,在御座前面。侍中取过册宝,捧着册宝的官员捧着册宝盒子跪在读册宝的官员面前,相对捧着册宝。读册宝的官员趴着跪下;读完后,趴着起身。捧着册宝的官员跪着左膝,把册宝交给侍中。侍中接过册宝,把册宝交给相关人员,从西边台阶下去,穿上剑和鞋子,回到殿内原位。宣读再拜礼,三呼“万岁”,列队完毕,各回原位。负责引领官员的官员引领随从官员和南边官员一起列队,朝北站立,和刚才一样。宣读拜礼,在场的人全部行礼;舞蹈、鞠躬,和刚才一样。负责引领官员的官员引领队伍首领到西边台阶下,脱掉剑和鞋子。上殿,音乐奏响;到栏杆内站好位置,音乐停止。趴着跪下,所有官员致辞祝贺完毕后,趴着起身。下西边台阶,带上剑,穿上鞋子,音乐奏响;回到原位,音乐停止。宣读拜礼,在场的人全部再拜,舞蹈,行五拜大礼,鞠躬。侍中在轩辕(皇帝的座位)西边朝西站着,宣读“圣旨”,大家再拜。侍中宣读完毕后,宣读再拜礼,舞蹈,行五拜大礼,列队完毕,各回原位。三品以上官员退场,音乐奏响;全部退场后,音乐停止。侍中在御座前趴着跪下,所有官员奏报“礼毕”,趴着起身。退下,从东边台阶下殿,带上剑,穿上鞋子,回到原位。负责皇帝起居的官员合上扇子,放下帘子。太常博士、太常卿引领皇帝起身,音乐奏响;到阁楼后,音乐停止。负责引领官员的官员引领文官四品、武官三品以下官员出门外,列队站好;然后引领随从官员退场,然后是兵部、吏部官员退场,然后是金吾卫退场,然后是起居郎、舍人退场,然后是殿中监、少监带领金吾卫的仪仗队退场,仍然站在官员后面。然后东西上阁门使在丹墀内鞠躬,奏报宫内一切平安,卷起队伍退场。阁门使在丹墀内鞠躬,说“奉旨放行仪仗队”。退场,在门外文武官员中间站立,呼唤承受官。承受官答应,走到阁使后面,鞠躬,作揖。阁使鞠躬,说“奉旨放行仪仗队”。承受官答应,鞠躬,作揖,站直身体,大声说“奉旨放行仪仗队”。声音消失后,快步退下。文武官员一起列队,再拜。负责引领官员中的一位代替词令官,在殿前鞠躬,作揖,说“奉旨放行黄麾卫”,退场。放行金吾卫也一样。第二天,文武官员入宫问候皇帝圣躬。

公元太平元年,咱们这儿举行册封仪式,大体上沿袭唐朝和晋朝的旧例。另外呢,还参考了《上契丹册仪》,这个册封契丹可汗柴可汗的仪式,是把唐朝的礼仪和一些其他的东西揉合在一起搞出来的。 还有个《上汉册仪》,跟这个仪式差不多,只是略有不同,再加上一个《上宝仪》。

皇太后册封典礼,前期准备工作跟皇帝受册仪式一样,都在元和殿摆设好。到了吉日,皇帝在弘政殿等候。册封队伍入场,侍从们鱼贯而入,门外金吾卫列队站立,文武官员分列两旁。侍中大人解下佩剑,奏报“一切准备就绪”。宣徽使大人安排木契(册宝的木盒)和仪仗队,程序都跟皇帝受册一样。乐工们入场,阁使站在文武官员队列中间,点名承受官。承受官答应一声,快步走到阁使身后站定。阁使鞠躬行礼,说:“奉旨召集仪仗队。”承受官也鞠躬答应,说:“奉旨召集仪仗队。”文武官员全体行二拜礼。殿中监押着仪仗队入场,文武官员也跟着入场,程序都一样。宣徽使大人带领内务各司的官员和天桥班在外面候着。

皇太后在紫宸殿乘坐着平头辇,由童男童女和乐队引导着前往。到达金銮门,阁使奏报内务各司的官员已经准备完毕,然后引导皇太后前往元和殿。皇太后进入西北角的偏殿更衣。侍中大人解下佩剑,上殿奏报室外准备完毕。宣徽使大人拿着册宝入殿奏报。侍中大人下殿,然后回到原位。协律郎举起指挥旗,乐队奏乐。太乐令、太常卿引导皇太后就座。宣徽使指挥合扇,卷起帘子,打开扇子,乐队停止演奏。符宝郎捧着符宝放在皇太后的右侧。左右两侧的金吾大将军互相行礼,鞠躬,奏报:“军国内外一切平安。”东上阁门副使引导丞相从东门入场,西上阁门副使引导亲王从西门入场,通事舍人引导文武官员入场,一切按照仪式进行,乐队奏乐;官员们就位后,乐队停止演奏。文武官员上前一步,互相行二拜礼,然后回到原位。

东西上阁门使和宣徽使从弘政殿引导皇帝乘坐肩舆前往西便门。进入宫门,乐队奏乐;到达殿前指定位置,乐队停止演奏。宣徽使指挥皇帝行礼,皇帝询问皇太后“圣躬万福”,然后行礼。皇帝在西阁就座,全体官员按照仪程行礼。北府宰相押送册宝,中书、枢密令史八人抬着册宝,东西上阁门使引导册宝,宣徽使引导皇帝送上册宝,乐队奏乐;到达殿前指定位置,乐队停止演奏。宣徽使指挥皇帝行二拜礼,高呼“万岁”,群臣陪同行礼。翰林学士四人、大将军四人抬着册宝。皇帝捧着册宝上前,三次举起册宝,然后授予册宝。将册宝抬到西阶上殿,乐队奏乐。将册宝放在皇太后面前,乐队停止演奏。皇帝在册宝西侧面向东站立。舍人引导丞相上殿行二拜礼,三次高呼“万岁”,解下佩剑,登上西阶,乐队奏乐;到达宣读册宝的位置,乐队停止演奏。丞相俯伏跪地宣读册宝完毕,俯伏三次高呼“万岁”,然后回到原位。宣徽使引导皇帝下殿,乐队奏乐;到达殿前指定位置,乐队停止演奏。皇帝行礼,舞蹈,行礼完毕,引导皇帝登上西阶。到达皇太后面前,俯身下跪;致词完毕,俯伏起身。从西阶下殿,到达殿前指定位置,行礼,舞蹈,行礼,鞠躬。侍中在殿上,宣读皇太后的答复“朕已收到”,皇帝行二拜礼。宣读完毕,引导皇帝上殿,乐队奏乐;到达西阁,乐队停止演奏。丞相、亲王、侍从文武官员全体行礼,舞蹈,三次高呼“万岁”,一切按照仪式进行。丞相上贺,侍中宣读皇太后的答复,一切按照仪式进行。丞相以下官员退场,奏乐;出门后,乐队停止演奏。侍中奏报“礼成”,宣徽使收起扇子,合上扇子,放下帘子。皇太后起身,奏乐;进入偏殿,乐队停止演奏。文武官员走出殿外,分列两旁侍候。兵部、吏部记录,金吾卫仪仗队退场,一切按照仪式进行。阁使奏报“仪仗队可以撤了”,一切跟皇帝受册仪式一样。

好家伙,册封皇后这仪式,那场面可真是隆重!那天,文武百官和后宫嫔妃一大早就都到端拱殿门口等着呢。

皇后娘娘到了,侍中就喊一声“中严”(这应该是某种仪式性的宣告),然后就让各位命妇按照顺序排好队,分列东西两边站着。皇上在殿上坐着呢,下令开始册封仪式。负责送册宝的官员先把册宝送到端拱殿门口。侍中又喊一声,表示外面准备好了。然后就有人赶紧去拿扇子,扇子一打开,旗子一举起来,音乐就响起来了。皇后娘娘出阁,走到座位上坐下,扇子打开,帘子拉开,旗子放下,音乐停了。接着,命妇们一起面向大殿,给皇上皇后行礼,一共八拜。皇后娘娘起身,音乐又响了,走到铺着褥子的地方,音乐停了。然后,有人把册宝送进去,放在皇后娘娘坐着的褥子前面。侍中传达皇上的旨意,皇后娘娘行四拜礼,其他的命妇也跟着一起拜。

接下来,念册宝的官员走到皇后娘娘跟前,跪下来念完册宝,皇后娘娘又行四拜,命妇们也跟着一起拜。然后,请皇后娘娘上殿,使臣拿着册宝,放在皇后娘娘座位前的案几上,然后退到一边站着。这时,命妇们就在大殿上向皇后道贺,也行四拜礼。然后,命妇们的领头人上殿,说了一番祝贺的话,说完之后下殿回到原位,再行四拜。侍中宣读皇后的答谢词,说“有教旨”,皇后娘娘行四拜。宣读完答谢词后,又行四拜。接着,领头的命妇上殿敬酒,皇后娘娘赏赐了送册宝的官员酒,侍中喊一声“礼毕”。然后,又有人去拿扇子,音乐响起来,皇后娘娘起身,回阁,音乐停了。最后,大家分左右两边从东西门出去了。

好家伙,这册立皇太子的仪式,那可是相当隆重!头一天,就在宣庆殿搭起帐篷,文武百官的席位都安排好了,跟皇帝受册一样,摆得整整齐齐的。皇太子在朝堂北边,面朝西坐着;金辂(皇太子坐的车)停在朝堂门外,也面朝西;皇太子的仪仗队、乐队什么的,都候在宣庆殿门外;皇太子的座位呢,设在殿里的横街南边,大概朝东北方向;五品以上的文武官员,就坐在乐队两边;其他的官员,按平时规矩站位就行了。

到了册立这天,门下侍郎拿着册子,中书侍郎拿着宝和绶带,都摆在案子上。两个穿绛色衣服的官员,抬着案子站着。宝案在横街北边,面朝西;册案在宝案北边。门下侍郎和中书侍郎就站在案子后面。侍中喊一声“中严”(肃静)!皇太子戴着远游冠,穿着绛纱袍,拿着圭(玉器)出来了。太子舍人领着他,走到座位北边,面向殿内站着。东宫的官员,从三师以下都跟着,站在皇太子东南边,面朝西。皇太子一进门,乐队就开始奏乐;等他站好了,乐队就停了。典仪官指挥皇太子行二拜礼,在场的人也都跟着行二拜礼。中书令站在皇太子东北边,面朝西,门下侍郎推着册案过去,中书侍郎接过册子,递给中书令,然后回到原位。传宣官喊“有制”(有旨意),皇太子又行二拜礼。宣旨完毕,再行二拜礼。中书令跪着读完册文后,伏地起身。皇太子再次行二拜礼,接受册宝,然后把册子交给左庶子。中书侍郎接过宝,递给中书令,皇太子接过宝,也交给左庶子。中书令以下的官员都回到原位,抬案子的把案子撤了。典仪官又指挥行二拜礼,皇太子和在场的人都行二拜礼。太子舍人领着皇太子退下,乐队又奏乐;出了门,乐队就停了。侍中喊“礼毕”。

皇太子上了金辂,左庶子以下的官员簇拥着,仪仗队、乐队都列队在宣庆殿门外,三师、三少以及其他宫廷官员在金辂前后引导,鸣铙而行,返回东宫。东宫早已经准备好了仪仗队,等到了宫门,铙声才停止。皇太子下了金辂,舍人领着他回到座位上,文武百官依次上前祝贺。仪式到此结束。

好家伙,这册封王妃公主的仪式,那可是相当隆重!册封这天,负责册封的官员,也就是押册使和他的副手,他们带着册宝,浩浩荡荡地从东便门进宫。前面有人拿着节杖开路,一路走到大殿。册宝摆在横街北边稍偏东一点的地方。押册使和他的副手们站在殿前,规规矩矩地鞠了个躬。

然后,侍中大人在皇帝面前喊一声“有制”(意思是:有圣旨了!),所有的人都得赶紧行两个大礼,再鞠个躬。圣旨宣读完后,就开始跳舞,然后五拜(五次跪拜),最后,拿着册宝从宣庆门出宫。押册使和他的副手们护送着仪仗和册宝,来到各个王妃公主府邸的大门口,把东西摆好。

接下来,在门口摆好迎接册封的拜垫,册宝放在拜垫左边,把盖子掀开。押册使的副手站在册宝右边。受册封的人站好位置,传旨官喊一声“有制”,受册封的人再行两个大礼。圣旨宣读完毕,抬册宝的人把册宝匣子放在拜垫前跪着捧着,读册的人和受册封的人一起趴在地上跪着,等读完之后,再一起起身。

受册封的人谢恩,国王要五拜,王妃公主四拜。要是当天要册封好几个人,那顺序是:先给皇太后送上册宝,然后皇帝在殿上同时宣读册封皇后、王妃、公主的圣旨,派人去册封她们;最后再册封皇太子。

选了个好日子,皇后娘家的人全都来了。第二天一大早,皇后从自己住的地方出来,坐在堂屋里等着。皇帝派人带着祭品酒菜到家门口。负责接待的人进去通报,皇帝派来的人和媒婆就进去拜见,行了两次礼,然后站直了。过了一会儿,他们又行礼,把酒敬给皇后,还有皇后的父母、亲戚和兄弟姐妹。酒敬完后,他们又行了两次礼。然后是送聘礼,念完祝词,再行两次礼,之后皇后娘家人就都坐下了。皇后身边的侍女行了四次礼,请求皇后上车。皇后依次向父母、伯叔父母、哥哥行了四次礼;对其他长辈,都行了两次礼。皇后上了车,父母喝了送行的酒,念了嘱咐的话,使者、媒婆、送行的人都听了。车队出发了,伯叔父母、哥哥也像刚才一样喝了送行的酒。乐队在路上演奏,为皇后祝福,皇后下令赏赐他们东西。皇后娘家人追着送行,敬酒,然后车队就走了。

快到宫门口的时候,宰相宣读了圣旨,赐给皇后酒,送行的人也都喝了。到了宫里,皇后身边的侍女带领皇族的人出来迎接,行了两次礼。皇后的车停在便殿东南七十步的地方,侍女请皇后下车。她拿着盛酒的银壶,捧着盛酒的器皿,走着铺着黄土的路。前面一个人披着羔羊皮袄,像是在为皇后遮挡一样,前面还有个女人倒拿着镜子走着。路上放着马鞍,皇后跨过它,然后去祭拜神灵,行了三次礼,南北各拜一次,敬酒。向谒者行了一次礼。一切礼仪结束后,又行了两次礼。接下来去拜见公婆的画像,敬酒。挑选了一些皇族中合适生育子孙的妇女,向她们行了两次礼,并把酒壶和盛酒的器皿交给她们。又去拜见历代皇帝的画像,敬酒。神灵赐予皇后衣服、珠宝、佩饰,皇后行礼接受并穿上。皇后的姐妹和陪同拜见的人也都各自得到了赏赐。皇族迎接的人和皇后娘家送行的人都互相敬酒,喝完后,皇后在偏殿休息,送行的人在旁边吃饭。媒婆传达旨意,让送行的人在殿北列队等候。

等皇帝坐上御座后,选一位皇族中的尊贵长者坐在殿内最尊贵的位置,主持婚礼。皇帝派人来回向皇后娘家人致辞,请皇后娘家最长者带领送行的人上前,到皇帝面前,都行了两次礼;又行了一次礼,稍微往前走一点,宣读送别皇后的祝词;然后退回原位,行了两次礼。皇后娘家最长者和送行的人向殿内最尊贵的人行了三次礼,南北各拜一次,向谒者行一次礼。皇后娘家最长者跪下问候皇帝身体安康,行了两次礼;再次宣读送别皇后的祝词,又行了两次礼。殿内最尊贵的人和媒婆敬酒三次,让送行的人行了两次礼,然后大家都坐下,宴会结束。第二天早上,皇帝起床后,去祭拜先帝的画像,敬酒完毕,回到大殿,宴请皇后娘家人和群臣,皇族和皇后娘家人互相敬酒,像之前一样;还有百戏、角抵、赛马等娱乐活动。又过了第二天,皇帝在殿上赏赐皇后娘家人和送行的人,赏赐各有不同。受赏的人行了两次礼,敬酒,然后又行了两次礼。皇帝在偏殿,官员呈上皇后的服饰清单。酒过五巡,送行的人告辞,皇族向皇后娘家人赠送礼物;皇后娘家人向殿内最尊贵的人回赠礼物。仪式完毕。

公主出嫁的仪式啊,得先选一位公主的叔叔当婚事的负责人。那些负责主婚和当媒人的,都要讲一番话,从纳彩到婚礼结束,流程跟皇后出嫁差不多。选个好日子,一大早,媒人就催着女方家的人去皇宫。等皇帝皇后在便殿等着呢,女方家的人就带着公主一起进宫拜见。敬过酒后,皇帝就让皇族的人和女方家的人一起喝酒,互相认识认识。

第二天,女方家就带着公主和驸马,以及他们家的人,再次进宫,皇帝皇后设宴款待。送完礼物,大家就告辞了。皇上赏赐公主两辆青盖车,车头和车盖都用银子装饰,用骆驼拉;还赏赐一辆送葬用的车,车厢全是锦缎,车头是银制的螭龙,挂着铃铛,后面垂着大毡子,用牛拉,车上还载着一只羊,说是祭祀用的羊,算是提前准备好了丧葬用品,连陪葬的东西都准备齐全了。皇上还赏赐驸马朝服、四季的衣服、马鞍和马匹,总之该准备的都准备好了。最后,皇上还会派一位皇族的人,护送公主和驸马回府。

亲王女儿被封为公主后结婚的仪式,也差不多,只是根据亲疏关系,规格会略有不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