话说从大贺氏八部开始用兵,他们互相约定行动,用的不过是用木头刻成的契约而已。后来太祖皇帝登基后,就把这种木契换成了金鱼符。

金鱼符一共七枚,是用黄金铸造的,每枚长六寸,各有编号,每条鱼都分成左右两半,互相契合。如果有紧急军情,就先把左半边交给守将,使者拿着右半边,只要大小、长短、编号都对得上,就可以发兵。事情办完后,金鱼符要归还内府。

除了金鱼符,还有二百面银牌,每面长一尺,上面刻着国字,写着“宜速”两个字,也叫“敕走马牌”。国家有紧急军情时,皇帝亲自把银牌交给使者,同时还给驿马若干匹。如果驿站的马不够,就用其他的马代替。规定是白天黑夜都要跑七百里,不行就五百里。使者所到之处,如同天子亲临,沿途的一切需求都要满足,谁也不敢违抗。使者回来后,皇帝亲自接收银牌,然后交给专门保管印信的官员收好。

木契呢,正面是阳面,背面是阴面,宫门开启时要用到它。像朝贺这种仪式,宣徽使先拿着阳面木契下殿,走到殿门,把木契交给西上阁门使,说:“授契行勘。”勘契官答一声“喏”,跪下接过木契,举起木契仔细核对,然后起身,鞠躬,禀告说:“内外勘契同。”阁门使说:“准敕勘契,行勘。”勘契官拿着阴面木契答一声“喏”,站直身子,稍微后退一步,大声喊:“军将门仗官!”门仗官齐声答“喏”。勘契官说:“内出唤仗木契一只,准敕付左右金吾仗行勘。”勘契官又问:“合不合?”门仗官答:“合!”问两遍。勘契官又问:“同不同?”门仗官答:“同!”也问两遍。勘契官上前鞠躬,禀告说:“勘官左金吾引驾仗、勾画都知某官某,对御勘同。”然后站直身子,稍微后退一步,右手举着木契说:“其契谨付阁门使进入。”阁门使大声答“喏”,门仗官低声答“喏”。勘契官跪下把木契交给阁门使,阁门使上殿呈交木契给宣徽使。阁门使下殿后,奉旨开启宫门。

话说这木箭啊,里面那支叫雄箭,外面那支叫雌箭,皇上出巡的时候才用得上。皇上回宫后,专门负责检查箭支的官员拿着雌箭,东上阁门使拿着雄箭,这仪式就跟核对契约一样正式,具体细节都写在《礼仪志》里呢。

这规矩可讲究了,跟签合同似的,得好好对照检查。 皇上出宫,用这雄雌两支箭,回宫后,还得把这箭收好,仔细核对,这可是正儿八经的宫廷礼仪,记载在《礼仪志》里,一点儿都不能马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