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咱们来说说西南地区。 当年太祖神册元年,设立了西南面安抚使,也叫西南面都招讨司,或者西南路招讨司。 总之,就是管西南那块儿的。 除了这个,还有西南面招讨使、西南边大详稳司、西南路详稳司、西南面五押招讨司,以及五押招讨大将军。 另外还有西南路巡察司,以及专门负责巡边的西南巡边官和西南路巡察将军。 西南面巡检司、西南面巡检、西南面同巡检、西南面拽剌详稳司这些机构也都存在。
接下来是山北地区,设立了山北路都部署司,还有一些负责山北边境事务的官员。金肃军都部署司也在这里。 南王府、北王府、乙室王府这些也都在这儿,都是朝廷官员。 还有个山金司(也叫山阴司),在金山北边。 这些西京的机构,主要负责控制西夏。
西北地区呢,有西北路招讨使司,管这事儿的还有个知西路招讨事和监军。 西北路管押详稳司、西北路总领司(管西北军事的官员就在这儿)也都在西北。 契丹军详稳司、吐浑军详稳司、述律军详稳司、禁军详稳司、奚王府舍利军详稳司、大室韦军详稳司、小室韦军详稳司、北王府军详稳司、特满军详稳司、群牧军详稳司、宫分军详稳司等等,这些机构都负责管理军队。 西北路金吾军归南面管辖。 西北路兵马都部署司、西北路阻卜都部署司、西北路统军司、西北路戍长司、西北路禁军都统司、西北部镇抚司(管西北各部族军民,还有个专门负责镇抚西北部事务的官员)这些机构也都在西北。 西北路巡检司和黑水河提辖司(在中京黔州)也设立了。 这些西北路的机构,主要负责控制周边各个国家。
东北地区,有东北路兵马详稳司(也叫东北面详稳司)、东北路监军马司(有东北路监军马使和管押东北路军马的官员)、东北路女直详稳司、北女直兵马司(在东京辽州)。这些就是东北地区的机构了。
东路地区,有东路兵马都总管府(有东路兵马都总管和同知东路兵马事的官员)、东路都统军使司、遥里等十军都详稳司、遥里军诸详稳司(具体情况不明)、九水诸夷安抚使等等。 这些机构负责东路地区的管理。
最后,再回到西南,西南面节制司(节制西南军事)、西南面都统军司等机构也都在西南地区。 此外,还有西路招讨使司和西边大详稳司。
公元984年,也就是辽圣宗统和四年,设立了四蕃都军所,李继冲担任负责人。 同年,还设立了夏州管内蕃落使,由李继迁担任。
接下来是几个地方军事机构的名称:倒塌岭节度使司、倒塌岭统军司、塌西节度使司、塌母城节度使司,这些都属于西路军区的各个部门。
辽国的军队组织非常严密,从枢密院、都统府到各级部署司,层层负责,配合默契。先锋部队、左右两翼部队都非常重要,而中军则主要负责侦察和警戒,战斗时,监战人员的责任尤其重大。 军队内部的组织架构稳定有序,井然有序,这是辽军能够屡战屡胜的关键。
辽军还有行枢密院,下设左右林牙和参谋;行军都统所,下设监军、行军各部都监和监战人员;此外还有行军都统、行军副都统、行军都监、行军都押司(下设都押官、副押官)、行军都部署司、先锋使司、先锋都统所、左翼军都统所、右翼军都统所、中军都统所、御营都统所等等。负责侦察的远探军有小校和拽剌;负责警戒的候骑则有侦候、候人和拽剌。
东征的军事机构包括东征行枢密院、东征都统所(也叫东面行军都统所或东路行军都统所)、东征统军司、东征先锋使司;西征有西征统军司;南征则有南征都统所(也叫南面行军都统所)、南征统军司、南面行营总管府、南面行营都部署司;此外还有河南道行军都统所、北道行军都统所、东北面行军都统所、西北面行军都统所、西南面行军都统所。
辽国还对属国和属部进行管理,管理方法是根据属国属部的大小,给予不同的称号,大的就封王,小的就相当于部使。辽国任命这些部落首领,并通过恩威并施的方法来管理他们,从而有效地控制了这些地区。
下面是辽国对属国官员的设置,具体如下:
【属国职名总目】
某国大王、某国于越、某国左相、某国右相、某国惕隐(也叫司徒)、某国太师、某国司空(原名闼林)、某国某部节度使司、某国某部节度使、某国某部节度副使、某国详稳司、某国详稳、某国都监、某国将军、某国小将军。
大部职名:并同属国
诸部职名:并同部族
这些就是辽国对属国和各级军事机构的设置情况。 简单来说,就是一套完整的、等级森严的军事管理体系。
话说女直国顺化王府,那可是个厉害的地方!景宗保宁九年的时候,女直国就派人来请求授予宰相、夷离堇的官职,一口气就封了二十一人呢!到了圣宗统和八年,又把女直人阿海封为顺化王,这阿海啊,还有个名字叫阿改。天祚天庆二年,又出现了一个顺国女直阿鹘产大王。
接下来,咱们说说其他地方的王室。北女直国、南女直国,都有自己的大王府。还有曷苏馆路女直国大王府,这名字可真多,也叫合苏衮部女直王,合素女直王,苏馆都大王,反正就是同一个地方。圣宗太平六年的时候,曷苏馆的各个部落都获准可以设置旗鼓了,那场面一定很壮观!
长白山那边的女直人也不甘落后,圣宗统和三十年,长白山三十个女直部落都来请求授予爵位。鸭渌江、濒海,这些地方的女直人也都有自己的大王府。阻卜国更是厉害,不仅有大王府,还有阻卜紥刺部节度使司和阻卜诸部节度使司,这阻卜诸部节度使司还是圣宗统和二十九年才设立的呢!除了这些,还有阻卜别部节度使司、西阻卜国大王府、北阻卜国大王府、西北阻卜国大王府,真是分支众多啊!此外,还有乞粟河国、城屈里国、术不姑国(也叫述不姑,还有个名字叫直不姑)的大王府。
再往西看,还有阿萨兰回鹘大王府(也叫阿思懒王府)和回鹘国单于府。兴宗重熙二十二年,朝廷还下令用契丹人担任回鹘部副使呢!除了这些,还有沙州回鹘敦煌郡王府、甘州回鹘大王府、高昌国大王府,以及咱们熟知的党项国大王府和西夏国西平王府。
这还不算完,咱们再看看更远的地方。高丽、新罗、日本,这些国家都有国王府。吐谷浑、吐浑、辖戛斯、室韦、黑车子室韦、铁骊、靺鞨、沙陀、濊貊、突厥、西突厥、斡朗改,这些地方也都设有国王府,甚至还有迪烈德国王府(也叫敌烈,迭烈德)。 于厥、越离睹(也叫斡离都)、阿里、飖里、朱灰、乌孙、于阗,这些地方也都有自己的国王府。 真是遍地都是王啊!
狮子国、大食国、西蕃国、大蕃国、小蕃国、吐蕃国、阿撒里国、波剌国、惕德国、仙门国、铁不得国、鼻国德、辖剌国、赁烈国、获里国、怕里国、噪温国、阿钵颇得国、阿钵押国、纴没里国、要里国、徒睹古国(也叫徒鲁古国)、素撒国、夷都兖国、婆都鲁国、霸斯黑国、达离谏国、达卢古国、三河国、核列哿国、述律子国、殊保国、蒲昵国、乌里国,以上这些都是国王的府邸。
接下来是各个大王府:蒲卢毛朵部大王府、回跋部大王府、抃母部大王府、黄龙府女直部大王府(道宗大康八年赐予官职和印章)、吾秃婉部大王府、乌隈于厥部大王府、婆离八部大王府、于厥里部族大王府(太宗会同三年,赐予旗鼓)。以上这些都是大部族的大王府。
然后是各个部族:生女直部、直不姑部、狐山部、拔思母部、茶紥剌部、粘八葛部、耶睹刮部、耶迷只部、挞术不姑部、渤海部、西北渤海部、达里得部(也叫达离底部)、乌古部、隈乌古部、三河乌古部、乌隈乌骨里部、敌烈部、迪离毕部、涅剌部、乌濊部(以上三部隶属于夫人婆底里东北路管押司)、鉏德部、谛居部(也叫谛举部)、涅剌奥隗部、八石烈敌烈部、迭剌葛部、兀惹部(也叫乌惹部)、党项部、隗衍党项部、山南党项部、北大浓兀部、南大浓兀部、九石烈部、嗢娘改部、鼻骨德部、退欲德部、涅古部、遥思拈部。
这些都是当时各个国家和部族的府邸,记录得还挺详细的。 你看,从国王府到各个部族,名字都挺有意思的,感觉像是在读一本古代地理志一样。
好家伙,这上面列的都是部落的名字啊!公元983年,也就是圣宗统和元年的时候,有个叫“离部”的部落,跟朝廷提了个要求,说以后他们部落的领导人,最好从自己部落里选,别从外面指派了。结果,朝廷直接回绝了。
接下来,这上面记录了好多部落的名字,简直像个部落大全! “四部族部”、“四蕃部”、“三国部”…… 还有“素昆那山东部”、“胡母思山部”、“卢不姑部”、“照姑部”、“白可久部”、“俞鲁古部”、“七火室韦部”、“黄皮室韦部”、“瑶稳部”、“嘲稳部”、“二女古部”、“蔑思乃部”、“麻达里别古部”、“梅里急部”、“斡鲁部”、“榆里底乃部”、“率类部”…… 光看着这些名字就够让人头晕的。 最后还有“五部蕃部”、“蒲奴里部”、“闸古胡里扒部”。 哎,这得有多少部落啊! 这些都是当时存在的部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