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1127年正月初几那一天,党项首领小斛禄派人来请皇帝过去一趟。 结果,戊子日(正月初八)皇帝急匆匆地赶往天德军,路过沙漠的时候,突然碰上金兵了!皇帝当时只能步行逃命,身边的人赶紧给他送上珍贵的珠帽,他都没要,后来骑上了张仁贵将军的马才得以脱险,终于到了天德军。

第二天,也就是己丑日(正月初九),下雪了,身上又没带什么御寒的衣服。这时,一个算命先生(术士)赶紧把自己的貂皮帽子送给了皇帝。路上没吃的了,这位先生又拿出鱼和枣子给皇帝充饥。 皇帝想休息一下,先生立刻跪坐着,靠在一边假装睡觉。而他自己和其他的术士们,就只能啃冰雪来填饱肚子。 他们一行人终于过了天德军。晚上,要找个民家借宿,皇帝就骗人家说是侦察兵,那家人看出来了,赶紧叩头,跪在地上哭着求皇帝留宿。皇帝就偷偷地住在了他们家。

过了几天,皇帝很感动这位老百姓的忠诚,就远远地封他做了节度使,然后继续赶往党项。 皇帝把小斛禄任命为西南面招讨使,总管军事,还赏赐了他的儿子和一些将领官爵,赏赐的等级还不一样呢。 到了二月,在应州新城东边六十里左右的地方,皇帝被金国的完颜娄室等人抓住了。 八月癸卯日(八月二十二日),他到了金国。丙午日(八月二十五日),金国封他为海滨王。后来他因为生病去世了,享年五十四岁,在位二十四年。 金朝皇统元年二月,他的封号又改成了豫王。五年后,也就是公元1129年,他被葬在了广宁府闾阳县乾陵旁边。

耶律淳,人称北辽皇帝。他小名叫涅里,是辽兴宗的第四代孙子,他爹是南京留守、宋魏王和鲁斡。辽清宁年间,太后把他抚养长大。长大后,耶律淳很喜欢读书学习。后来,昭怀太子犯了错,皇帝想立耶律淳为继承人。但是皇帝生气耶律白斯跟耶律淳关系好,就把他外放到彰圣等军节度使的职位上去了。

辽天祚帝即位后,耶律淳被封为郑王,乾统二年晋升为越王,六年当上了南府宰相。他第一个提议制定两府的礼仪制度,皇帝很高兴,又把他封为魏王。他父亲和鲁斡去世后,耶律淳继承了他父亲的职位,继续担任南京留守。他经常在夏天和冬天进宫朝见皇帝,在诸位王爷中非常受宠。

天庆五年,辽国东征,都监章奴济在鸭子河战败,带着耶律淳的儿子阿撒等三百多人逃跑了。逃跑前,他们派人去跟耶律淳密谋废立之事。耶律淳把密谋的人杀了,把人头献给皇帝,因此被封为秦晋国王,还被任命为都元帅,皇帝还给了他免死金牌,允许他不用按照汉人的礼仪朝拜,也不用报上自己的名字。皇帝还允许他自己挑选士兵,于是他就招募了燕云地区的精兵强将。

东征到了锦州,军队队长武朝彦造反,劫持了耶律淳。耶律淳偷偷地逃脱了,之后把武朝彦抓起来杀了。这时候金兵打过来了,耶律淳集合军队在阿里轸斗跟金兵作战,结果打败了,他带着几千个逃兵抵抗金兵。耶律淳回朝后,皇帝原谅了他的过错,并在南京刻石来记录他的功劳。

保大二年,天祚帝逃到夹山,奚王回离保、林牙耶律大石等人效仿唐朝灵武的故事,想拥立耶律淳为帝。耶律淳一开始没答应,但是他的属下劝他说:“皇上现在情况危急,中原地区战乱不断,如果不拥立王爷,百姓该怎么办?您应该好好考虑一下。”于是耶律淳就登基称帝了。百官尊他为天锡皇帝,改保大二年为建福元年,大赦天下,还释放了包括李宝信在内的十九个进士。耶律淳把天祚帝降为湘阴王,自己统治燕、云、平、上京、中京、辽西六路,而沙漠以北、南北路两都招讨府、以及其他各部族仍然归天祚帝管辖。从此,辽国分裂了。

耶律淳封他的妻子普贤女为德妃,任命回离保为北院枢密使,把军队的事务都交给耶律大石。他还派使者去宋朝,免除了岁币,跟宋朝结盟。宋朝派兵来讨伐,被他打败了。之后,他又派使者向金朝称臣,请求成为金朝的附属国。事情还没解决,耶律淳就病死了,享年六十岁。百官给他上谥号孝章皇帝,庙号宣宗,葬在燕西香山永安陵。耶律淳临终前,遗命立秦王耶律定为继承人,以保全国家社稷,他的妻子德妃当了皇太后,临朝称制,改建福元年为德兴元年,释放了一百八十个进士,包括李球。

这时宋兵又来进攻,被德妃打败了,所以人心振奋,军队的士气也高涨起来。但是,宰相李纯等人暗中接纳了宋兵,城里的居民也里应外合,守城的士兵很多都被杀害了。第二天,宋军攻打内东门,守城的士兵奋力抵抗,宋军大败,逃出城外,死伤无数。德妃五次向金朝请求立秦王为帝,但金朝没有答应。这时金兵大举进攻,德妃逃到天德军,见到了天祚帝。天祚帝大怒,杀了德妃,把耶律淳降为庶人,取消了他的所有爵位。

耶律雅里是天祚皇帝的二儿子,字撒鸾。七岁的时候,皇帝就想立他当太子,还给他单独配备了侍卫,封他为梁王。

保大三年,金兵包围了青冢寨,雅里当时就在军中。太保特母哥带着他偷偷跑了,走小路到了阴山。听说天祚皇帝打败仗逃到云内去了,雅里就赶紧赶过去。当时跟着他的人有一千多,比跟着天祚皇帝的人还多。天祚皇帝担心特母哥会造反,想杀了他,就责怪特母哥没保护好诸位王爷,要审问他。天祚皇帝拔出剑来,叫雅里过来问:“特母哥教你做什么了?”雅里说:“他没说什么。”天祚皇帝这才放过了他。

天祚皇帝渡过黄河逃到西夏去了,军队将领耶律敌列等人劫持了雅里往北跑。到了沙岭,看见一条蛇横在路上,懂这些的人认为这是不祥之兆。三天后,大臣们一起拥立雅里当皇帝。雅里就登基了,改元为神历,允许百姓直接向他提建议。雅里为人宽厚仁慈,不喜欢杀戮。抓到逃亡的人,只用鞭子打打就算了;有人投降归顺,就给他官做。他还跟身边的人说:“想归顺就来,不想归顺就走,干嘛非要逼着他们呢?”他经常让人读唐朝的《贞观政要》和林牙资忠写的《治国诗》。

乌古部的节度使糺哲、迭烈部的统军挞不也、都监突里等等都带着自己的军队来投降。从此,各部纷纷来归附。可是雅里后来越来越懒散,喜欢打马球。特母哥劝了他,他才不再出去玩了。他任命耶律敌列为枢密使,特母哥当副手。耶律敌列弹劾西北路招讨使萧糺里迷惑人心,有反叛之心,于是把萧糺里和他的儿子麻涅都杀了。然后,他任命遥设为招讨使,跟其他部落打仗,结果屡战屡败,被打了板子免了官。

军队里有人疲惫不堪的,雅里就给他们发放物资接济他们。直长保德劝谏说:“现在国家空虚,这样赏赐下去,拿什么来供应呢?”雅里生气地说:“以前我在福山打猎,你诬告我违反了狩猎的规定,现在又说这种话。如果没有这些部落投降,我拿什么?”他不听劝。

一开始,他命令牧民把盐泺仓的粮食运送过来,结果老百姓偷了很多,有人建议登记造册,让老百姓赔偿。雅里就自己定了个规矩:一车粮食赔一只羊,三车赔一头牛,五车赔一匹马,八车赔一头骆驼。身边的人说:“现在一只羊能换两斗粮食都难,居然要赔一车粮食!”雅里说:“老百姓有的,我就有。如果要他们全部赔偿,他们怎么受得了?”

后来,他在查剌山打猎,一天射死了四十只黄羊,二十一只狼,结果因此生病,去世了,享年三十岁。

耶律大石,大家伙儿都叫他西辽,字重德,是辽太祖的八代孙。他精通辽语和汉语,骑射技术一流,天庆五年考中了进士,后来当上了翰林应奉,没多久又升了承旨。辽国把翰林院的官员叫林牙,所以大家也叫他大石林牙。他还当过泰州、祥州刺史,以及辽兴军节度使。

保大二年,金兵压境,辽天祚帝逃跑了,耶律大石和一些大臣拥立了秦晋王淳为帝。王淳死了以后,他们又拥立王淳的妻子萧德妃为太后,让她守着燕京。金兵打过来了,萧德妃投奔了天祚帝。天祚帝一怒之下杀了萧德妃,然后质问耶律大石:“我还活着,你凭什么立王淳?”耶律大石回答说:“陛下您用全国的兵力都抵挡不住敌人,丢下国家逃跑了,让老百姓流离失所,民不聊生。就算再立十个王淳,都是太祖的子孙,难道还不如向别人求救吗?”天祚帝说不出话来,赏了他酒菜,赦免了他的罪。

耶律大石心里不安稳,于是杀了萧乙薛和坡里括,自立为王,带着两百骑兵连夜逃跑了。向北走了三天,过了黑水河,遇到了白达达详稳床古儿。床古儿送了他四百匹马,二十峰骆驼,还有很多羊。他们一路向西,到了可敦城,驻扎在北庭都护府。这时候,威武州、崇德州、会蕃州、新州、大林州、紫河州、驼州等七州,以及大黄室韦、敌剌、王纪剌、茶赤剌、也喜、鼻古德、尼剌、达剌乖、达密里、密儿纪、合主、乌古里、阻卜、普速完、唐古、忽母思、奚的、糺而毕等十八部首领都来投奔他,耶律大石对他们说:“我的祖宗们筚路蓝缕,开创了基业,传了九代皇帝,历经两百年。金国以臣属之名欺压我们国家,残害我们的百姓,屠杀我们的城池,让我们的天祚皇帝流亡在外,日夜忧心忡忡。我现在义无反顾地向西进发,想借助诸蕃的力量,消灭我们的敌人,收复我们的疆土。你们当中,如果有为国家担忧,为社稷忧虑,想要一起救助君父,解救百姓于水火的,请站出来!” 就这样,他得到了上万精兵,设置了官吏,列队布阵,准备好了武器装备。

明年二月十五号,咱得用青牛白马祭祀天地和祖宗,然后整装出发,往西边走。 我先派人给回鹘王毕勒哥写信,信里说:“以前咱太祖皇帝北征的时候,路过卜古罕城,就派人到甘州,给你们祖先乌母主下了道旨:‘你想念老家吗?朕可以帮你收复故土;如果你不想回去了,朕就帮你安顿下来。在你我这里,都一样。’ 你们祖先当时就谢恩了,说迁到这儿已经十多代了,军民都安居乐业,不想回去了。所以说,咱和你们国家的关系,可不是一天两天了。现在我要去大食,得路过你们国家,别误会啊!”

毕勒哥收到信后,立刻派人迎接我,摆了三天大宴款待。我走的时候,他还送了六百匹马,一百峰骆驼,三千只羊,并且愿意让他的子孙做我们的附庸,还一直把我送出国境。 沿途啊,遇到抵抗的就打败他们,投降的就安顿他们。大军走了几万里路,好几个国家都归顺了我们,缴获的骆驼、马、牛、羊和财物,多得数不清。军队实力一天天壮大,士气也越来越高涨。

到了寻思干,西域各国联合起来,集结了十万大军,自称忽儿珊,来跟我们打仗。两军隔着两里地对峙。我告诉将士们:“敌军虽然人多,但是没啥计策,咱们一打,他们前后就顾不上了,咱们肯定能赢!” 然后我派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招讨副使耶律松山他们带两千五百兵攻打敌军的右翼;枢密副使萧剌阿不、招讨使耶律术薛他们带两千五百兵攻打敌军的左翼;我自己带着大军攻击敌军的中军。三路大军同时进攻,忽儿珊被打得大败,尸体都堆了几十里地。我们在寻思干驻扎了九十天,好多回回国王都来投降,还进贡各种东西。

话说大石皇帝一行人一路向西,到了起儿漫(地名),文武百官一起立起一块大石头,作为皇帝即位的标志。甲辰年二月五日,三十八岁的大石皇帝正式登基,自号葛儿罕。他还接受了汉朝的尊号“天佑皇帝”,改元为延庆。同时,追封祖父为嗣元皇帝,祖母为宣义皇后,并册封元妃萧氏为昭德皇后。登基后,大石皇帝对百官说:“我和各位卿家跋山涉水,走了三万里路,日夜辛劳,全靠祖宗庇佑和各位的努力,才能登上这至尊之位。你们的祖先和父亲都应该受到优厚待遇,共享荣华富贵。”于是,他便开始封赏萧斡里剌等四十九人的祖父,爵位各有不同。

延庆三年,大军班师东归,骑马走了二十天才找到一块风水宝地,于是就在那里建都,取名虎思斡耳朵,并把年号延庆改为康国元年。三月,大石皇帝任命六院司大王萧斡里剌为兵马都元帅,敌剌部前同知枢密院事萧查剌阿不为副元帅,茶赤剌部秃鲁耶律燕山为都部署,护卫耶律铁哥为都监,率领七万骑兵东征。他用青牛白马祭天,然后树起旗帜,向将士们宣誓:“我大辽自太祖、太宗以来,历经艰辛才建立了帝业,然而后来的皇帝沉迷享乐,不理朝政,以至于盗贼四起,天下大乱。我率领大家远征朔漠,就是为了恢复大业,光复中兴。这可不是我们世世代代居住的地方啊!”接着,他又特别叮嘱元帅斡里剌:“你现在要去征战,一定要赏罚分明,与士兵同甘共苦,选择水草丰美的地方安营扎寨,要仔细观察敌情再进攻,千万不要自己找麻烦,导致失败!”结果大军行军万余里却一无所获,牛马也死了很多,只得班师回朝。大石皇帝无奈地说:“皇天不佑,这是天数啊!”康国十年,大石皇帝驾崩,在位二十年,庙号德宗。

他的儿子夷列年幼,于是大石皇帝临终前命皇后摄政。这位皇后名叫塔不烟,号感天皇后,她临朝称制,改元咸清,在位七年后,儿子夷列即位,改元绍兴。当时,朝廷登记了十八岁以上的所有百姓,共计八万四千五百户。夷列皇帝在位十三年后驾崩,庙号仁宗。

孩子还小,留下遗诏让妹妹普速完摄政,称制,改元崇福,尊号承天太后。后来她和驸马萧朵鲁不弟朴古只沙里搞上了,把驸马封为东平王,然后又罗织罪名杀了他。驸马的父亲斡里剌带兵包围了皇宫,射杀了普速完和朴古只沙里。普速完当政十四年。

仁宗的第二个儿子直鲁古继位,改元天禧,在位三十四年。有一次秋天去打猎,乃蛮王屈出律埋伏了八千兵马把他抓住了,自己篡位。然后就效仿辽国的衣冠制度,尊直鲁古为太上皇,皇后为皇太后,每天都去问候他们的起居,一直侍奉到他们去世。直鲁古死后,辽国灭亡了。

耶律淳在辽天祚帝在位的时候,官至王爵,受封金券,可以赞拜不名,当时受到的恩宠,无人能比。等到天祚帝逃亡的时候,耶律淳被任命为都元帅留守南京,他为什么不奋起义兵,鼓动燕地百姓和大臣们,兴起勤王之师,东边抵抗金兵,西边迎接天祚帝呢?他偏偏自己称帝,这是篡位啊!更何况他还忍心抛弃天祚帝呢?大石林牙先拥立耶律淳为帝,后来又拥立天祚帝,最后又回到耶律淳这边。天祚帝责备他背叛大义,于是耶律淳自立为王,离开了天祚帝。他靠着祖宗留下的威望和智慧,在万里之外建立了国家。虽然是寡母弱子,一代一代地继承皇位,竟然延续了将近九十年,这也可以说是很不容易了。但是,耶律淳、耶律雅里和耶律大石的称帝,都在天祚帝在位的时候发生的。有皇帝了,又另立皇帝,这合适吗?诸葛亮为汉献帝发丧,然后才拥立刘备为帝,这根本不能相提并论啊!所以写下这些来作为警戒。

话说辽国,起兵于北方荒野,军队装备精良,气势汹汹,一路打到河套地区,攻城略地,建立了强大的晋国和汉国,真是厉害啊!“赞曰:辽起朔野,兵甲之盛,鼓行皞外,席卷河朔,树晋植汉,何其壮欤?” 辽太祖、太宗凭借百战百胜的态势,创建了新的国家,他们的英明决策和远见卓识,真是非同一般。即使后来世宗能力一般,穆宗又残暴不仁,还发生了弑君篡位的事件,可辽国的国运却依然稳固。“盖由祖宗威令犹足以震叠其国人也。” 这都是因为祖宗留下的威望和法令,足以震慑全国百姓啊!

从圣宗开始,辽国励精图治,国力强盛,对外扩张疆土,同时又巩固与周边国家的关系,四境安定太平。“圣宗以来,内修政治,外拓疆宇,既而申固邻好,四境乂安。维侍二百余年之基,有自来矣。” 辽国维持了二百多年的基业,可不是偶然的! 可是到了天祚帝,却赶上了国运衰败的时候,他不但辜负了百姓的期望,还重用奸臣,自己亲手毁掉了国家的根本,导致人心涣散。金兵一来,内乱就先爆发了,废立皇帝、叛乱逃亡的事情接二连三地发生。最终导致国家土崩瓦解,无力回天,真是令人惋惜啊!“降臻天祚,既丁末运,又觖人望,崇信奸回,自椓国本,群下离心。金兵一集,内难先作,废立之谋,叛亡之迹,相继蜂起。驯致土崩瓦解,不可复支,良可哀也!”

耶律氏和萧氏,世代是舅甥关系,应该同甘共苦,可是耶律氏却因为私心,不顾大局,引发了这场祸乱,最终导致了这个局面。“耶律与萧,世为甥舅,义同休戚,奉先挟私灭公,首祸构难,一至于斯。” 天祚帝被逼到走投无路的时候,才明白耶律氏害了他,可这已经太晚了!这真是应了淳于髡和雅里所说的“名不正,言不顺,事不成”啊! 大石林牙虽然苟延残喘,但又能坚持多久呢?“天祚穷蹙,始悟奉先误己,不几晚乎!淳、雅里所谓名不正,言不顺,事不成者也。大石苟延,彼善于此,亦几何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