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仁先,字糺邻,小名叫查剌,是孟父房的后代。他爸爸耶律瑰引,当过南府宰相,还被封为燕王。仁先长得高大帅气,又聪明有谋略。重熙三年,他被任命为护卫。皇帝和他讨论政事,很欣赏他的才能。因为得到了皇帝的赏识,仁先说话也就直言不讳,什么都敢说。后来他升任宿直将军,然后一步步升迁到殿前副点检,又当了鹤剌唐古部节度使,没多久就被召回朝廷,担任北面林牙。重熙十一年,他又升任北院枢密副使。

那时候宋朝想少交点岁币,银子和布匹都少给点,以此来抵消十个县的土地税。仁先和刘六符一起出使宋朝,继续跟他们谈“贡”这个字眼的事儿。宋朝觉得很难接受。仁先就说:“以前石晋为了报答我朝的恩情,主动割地献上,结果周朝又把那些地抢走了,这利害关系,大家都很清楚啊!”宋朝哑口无言,没办法反驳。最后就决定增加十万两银子、十万匹布匹,并且还继续用“贡”这个词。出使回来后,仁先又担任了南京留守同知。重熙十三年,辽国出兵攻打西夏,仁先留下来镇守边疆。没过多久,他又被召回朝廷,担任契丹行宫都部署,还建议恢复王子班郎君以及其他宫中杂役的职位。重熙十六年,他升任北院大王,上奏说现在两院人口众多,请求免除其他部门的额外劳役,皇帝批准了他的请求。

重熙十八年,辽国再次出兵攻打西夏,仁先和皇太弟耶律重元一起担任先锋。萧惠在河南打败仗了,皇帝还想继续用兵,仁先极力劝谏,这才作罢。后来他担任北院枢密使,之后又升任东京留守。女真族依仗地势险要,不断侵扰边境,仁先请求开辟山路,以便控制他们,这样边境百姓才能安居乐业。为此,他还被封为吴王。清宁初年,他担任南院枢密使。因为耶律化哥的诬陷,他被贬为南京兵马副元帅,兼任太尉,改封隋王。清宁六年,他又被重新任命为北院大王,老百姓夹道欢迎,方圆几百里都像迎接自己的父母兄弟一样。这时,北南院枢密官涅鲁古、萧胡睹等人嫉妒他,就建议把仁先调到西北路担任招讨使。耶律乙辛上奏说:“仁先是老臣了,德行在当时首屈一指,不适合外放。”于是,仁先再次被任命为南院枢密使,改封许王。

话说九年七月,皇帝去太子山打猎。这时,耶律良告密说重元要造反。皇帝就把仁先叫来,问他怎么办。仁先说:“这帮家伙太狠了,我早就怀疑他们了。”皇帝就催着仁先赶紧去抓重元。仁先出门的时候,还特意提醒皇帝:“皇上您可得小心点啊!”

还没等仁先上马呢,重元就攻打皇宫了!皇帝想往北院或者南院跑,仁先赶紧拦住他,说:“皇上,您要是就这么跑,那些反贼肯定追在后面。再说,北院南院那些王爷们,现在到底靠不靠谱还不好说呢!” 仁先的儿子挞不也说:“皇上的命令怎么能违抗呢?”仁先一听,火了,直接给了儿子一巴掌。皇帝这才明白过来,把平乱的全部事情都交给仁先负责。

仁先立刻行动起来,他让人把车围成营寨,拆掉行宫里的马匹,制作武器,带着三十多个官员和侍卫,在枑木外面摆开阵势。跟反贼一交战,好多反贼就投降了。涅鲁古被箭射中,从马上掉下来,被抓住了。重元也受了伤,只好逃跑了。

仁先发现五院部的萧塔剌离得最近,赶紧派人把他叫来,又派人去集合各路军队。第二天黎明,重元带着两千奚族人又来攻打皇宫,这时萧塔剌的军队正好赶到。仁先估计反贼坚持不了多久,等他们疲惫了再进攻。于是他背靠营寨列阵,抓住机会猛攻,反贼们溃不成军,被追杀了二十多里,重元只带着几个人逃跑了。

皇帝拉着仁先的手说:“平定叛乱,全靠你的功劳啊!” 皇帝立刻封仁先为尚父,晋升为宋王,还让他当了北院枢密使,亲自写文章表彰他,并且下令画《滦河战图》来歌颂他的功绩。

公元1067年,耶律仁先被加封为越王,后来又改封为辽王,和耶律乙辛一起担任北院枢密使。耶律乙辛仗着皇帝的宠爱胡作非为,耶律仁先却处处抑制他,因此得罪了耶律乙辛,被外放到南京当留守,后来又改封为晋王。他在南京当官期间,非常关心孤寡贫弱的人,严厉打击奸邪,宋朝都听说了他的事迹,对他非常敬佩。人们都说,自从耶律休哥之后,只有耶律仁先能独当一面了。

后来,阻卜的塔里干叛乱,耶律仁先被任命为西北路招讨使,皇上还赐给他鹰纽印和宝剑。皇上还特别下旨说:“你离朝廷远,每次奏报都要等很久,恐怕会错过战机,可以根据情况灵活处理。”耶律仁先加强了侦察,扼守住敌人的要冲,同时又采取怀柔政策,安抚那些愿意归顺的人,把各项事务都管理得井井有条。塔里干再次来犯,耶律仁先主动出击,追杀了敌人八十多里。等到大军赶到,又打败了敌人。其他部落的首领把里斯、秃没等人前来救援,看到敌军屡战屡败,不敢再战,最终投降了。北方边境这才安定下来。八年后,耶律仁先去世,享年六十岁,临终前嘱咐家人要薄葬。他的弟弟耶律义先、耶律信先,都有记载。他的儿子是耶律挞不也。

耶律挞不也,字胡独堇。公元1070年,他被任命为祗候郎君,后来多次升迁,最终担任永兴宫使。因为平定了重元之乱,他被遥授忠正军节度使的职位,被封为“定乱功臣”,还担任殿前点检司事。后来又担任高阳、临海二军节度使、左皮室详稳。公元1083年,他被任命为西北路招讨使,率领各部落首领朝见皇帝,被加封为兼侍中。自从萧敌禄担任招讨使之后,朝廷一直采取姑息政策,多选择那些软弱听话的人来担任要职,各部落因此越来越骄横跋扈。耶律挞不也对他们更是百般容忍,导致边防日益松懈,不久就被调任为西南面招讨使。

阻卜首领磨古斯入侵,西北路招讨使何鲁扫古战败,朝廷下令让耶律挞不也代替他。而这个磨古斯,正是耶律挞不也以前推荐的部落首领。这次,耶律挞不也派人诱降了磨古斯。磨古斯假装投降,耶律挞不也却在镇州西南的沙碛之间设下埋伏,并命令士兵不许轻举妄动。敌人来了,副将耶律绾斯、徐烈看到敌军来势汹汹,没有及时迎战就逃跑了,结果耶律挞不也因此被杀害,享年五十八岁。死后被追赠为兼侍中,谥号贞悯。

唉,他年轻的时候不太谨慎,后来被一个寡妇给迷住了,竟然休了自己的妻子,最终也没留下孩子。别人就拿这事儿笑话他。

耶律良,字习撚,小名苏,是帐郎君的后代。他出生在乾州,在医巫闾山读书。学问很广博了,打算去南山继续深造,朋友劝他说:“你没有仆人和车马,跑几千里路,就算能学到一些东西,年纪也快老了。现在要是直接做官,也足够了。”耶律良说:“穷达是命中注定的,不是你能知道的。”他不听劝,在南山待了几年才回来。

重熙年间,他被任命为寝殿的小官,后来又当了燕赵国王的近侍。因为家里穷,皇帝还特批他骑御马。之后,他又升迁为修起居注的官员。一次秋猎,耶律良献上了《秋游赋》,皇帝很欣赏他。清宁年间,皇帝到鸭子河打猎,他又写了篇《捕鱼赋》。从此受到皇帝的宠信,升迁为知制诰,兼任部署司的官职。他还建议编辑皇帝的诗文,取名为《清宁集》;皇帝又命他编辑自己的诗作,名为《庆会集》,还亲自写了序言。过了一段时间,他又被任命为敦睦宫使,兼管皇太后宫里的大小事务。

耶律良听说重元和他的儿子涅鲁古要谋反,因为皇帝很宠爱他们父子,他不敢贸然上奏,就偷偷地告诉了皇太后。太皇太后装病,把皇帝叫来,把这事儿说了。皇帝问耶律良:“你想离间我和我的骨肉吗?”耶律良说:“如果臣说谎,甘愿受死。陛下如果不早做准备,恐怕会落入贼人的圈套。如果召见涅鲁古他不来,就能证明这事儿是真的。”皇帝听从了他的建议。派出的使者到了涅鲁古家门口,涅鲁古想杀了他,把他扣押在帐篷里。使者用佩刀割断帐篷逃了出来,跑到行宫,把情况报告了皇帝。皇帝这才相信。叛乱平定后,因为耶律良的功劳,他被提升为汉人行宫都部署。

咸雍年间,他担任南院枢密使副职,又做了惕隐,后来出任中京留守。没过多久就去世了,皇帝很悲伤,派重臣去祭奠,还赐予丧葬用品,追封他为辽西郡王,谥号忠成。

韩家奴,本名萧括宁,是奚族长渤鲁恩的后代。为人孝顺友爱。太平年间,他当上了祗候郎君,后来一路升迁,做了敦睦宫使。辽夏战争时,他担任左翼都监,之后又升任北面林牙,不久又做了南院副部署,还被赐予玉带,改封为奚六部大王,治理地方很有声望。清宁初年,他被封为韩国公,先后担任南京统军使、北院宣徽使,又晋封为兰陵郡王。清宁九年,皇帝在太子山打猎,突然听到重元叛乱的消息,韩家奴立刻赶到皇帝身边。当时皇帝仓促之间想躲到北、南大王院,韩家奴和耶律仁先一起劝谏,才让皇帝打消了这个念头。第二天,重元又煽动奚族的猎户造反,韩家奴独自一人出去劝说他们:“你们背叛朝廷,效忠叛贼,最终只会落得个灭族的结果。为什么不悔过自新,将祸患变成福气呢?”那些猎户听了他的话,纷纷放下武器投降。因为平叛有功,韩家奴被升为殿前都点检,封为荆王,并被赐予“资忠保义奉国竭贞平乱功臣”的称号。咸雍二年,他被任命为西南面招讨使。大康初年,他被改封为吴王,还被赐予一只白色的海东青。后来皇太子被乙辛诬陷,囚禁在上京,韩家奴上书为皇太子申冤,但没有得到回应。大康四年,他又被任命为西南面招讨使。后来按照规定,削去一个字的王爵,改封为兰陵王,最终去世了。他的儿子萧杨九,最终官至右祗候郎君班详稳,死后被追赠为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萧德,字特末隐,是楮特部人。性格温和,为人谦逊,并且好学,遵守礼法。太平年间,他担任牌印官和直宿官,后来升迁为北院枢密副使,他奏章写得清晰明白,很多都符合皇帝的心意。皇帝下诏让他和林牙耶律庶成一起修订《律令》,之后他又被任命为契丹行宫都部署,并被赐予十五户宫人。清宁元年,他升任同知北院枢密使,被封为鲁国公。皇帝考虑到萧德在先朝受到的恩宠,任命他为南府宰相。清宁五年,他又转任南京统军使。清宁九年,他又再次担任南府宰相。重元叛乱时,他冲锋陷阵,英勇作战,斩杀了叛军将领涅鲁古的首级献给皇帝,因为平叛有功,被封为汉王。咸雍初年,他请求告老还乡,皇帝下诏优待,不准他退休。过了很久,皇帝又加封他为尚父,这才让他退休。萧德去世时,七十二岁。

萧惟信,字耶宁,是楮特部人。他家祖上五代都当过大官呢,厉害吧!他曾祖是乌古,当过中书令;祖上阿古只,做过平州知州;他爹高八,那可是个聪明绝顶、博览群书的主儿。开泰年间,他爹先是在北院当承旨,后来升到右夷离毕,因为办事干练、反应敏捷而出名,最后还当上了南府宰相。之后又一路升迁,做到倒塌岭节度使、兴中府知府,又回到右夷离毕这个位置。后来陵青带人造反,事情败露后,他爹高八负责处理这件事,只杀了几个主要的头目,其他人全部放了。他把这事儿汇报给皇帝,皇帝也很满意。

萧惟信这个人啊,沉稳老练,特别爱学习,而且辩论能力超强。重熙年间,他开始做官,一路升迁做到左右丞。重熙十五年,他被调到燕赵去当国王的老师。皇帝当时还特意嘱咐他:“燕赵这地方的人,好多都喜欢拍马屁,听不到一句实话,这毛病都成习惯了。你得好好教导他,让他明白君臣父子的大义。要是王宫里有什么事处理不好,直接告诉我就行。”萧惟信就按照皇帝的吩咐,好好教导燕赵王,用礼教来约束他。重熙十七年,他升迁到北院枢密副使,但后来因为犯了点事被免职了。没多久又恢复了官职,还兼任了北面林牙。清宁九年,重元造反,攻打滦河行宫,萧惟信跟着耶律仁先一起把叛军打败了,皇帝还封他为“竭忠定乱功臣”。之后他又担任南京留守、左右夷离毕,再次担任北院枢密副使。大康年间,他年纪大了,请求退休,但皇帝不同意。后来,枢密使耶律乙辛诬陷废黜太子,大家都知道太子是冤枉的,但谁也不敢说话,只有萧惟信多次在朝堂上据理力争,可惜没成功。最后,他还是告老还乡了,皇帝还给他加了“守司徒”的荣誉称号,后来他就去世了。

萧乐音奴,字婆丹,是奚六部敞稳突吕不六世孙。他爸爸叫拔剌,三岁的时候就没了父母,瘦得不成样子,是被家奴奚列阿不养大的。重熙年间初期,皇帝兴宗在奚山打猎,路过拔剌住的地方,奚列阿不就把他这事儿跟皇帝身边的官员说了,结果拔剌就见着皇帝了。当时他才十岁,但看起来却像个大人似的。皇帝很高兴,赏赐了他好多东西。乐音奴长大后,很有抱负,但不太喜欢做官,就隐居在奚王岭的插合谷。后来皇帝听说他家世好,名声也不错,就让他当了舍利军详稳。

乐音奴长得高大威猛,说话也很有条理,辽国和汉人的文字他都会,骑马射箭打马球样样精通,认识的都是当时有名的人物。四十岁的时候才当了护卫。平定了重元叛乱后,因为立了功,升了护卫太保,又调到南克本部,没多久又当了旗鼓拽剌详稳。他还负责管理海东青和鹘,抓到十三只白毛的,皇帝赏赐了他很多好东西,包括犀牛角和玉制的吐鹘。后来他还被任命为五蕃部节度使,最后去世了。他儿子叫阳阿,也有传记记载。

耶律敌烈,字撒懒,是采访使吼五世孙。他为人宽厚,又爱学习,文采很好。重熙年间快结束的时候,他被任命为牌印郎君,还兼任起居注官。清宁元年,他升任永州同知,因为平定盗贼有功,又改任北面林牙承旨。清宁九年,重元造反,敌烈去帮忙平乱,打仗很卖力,最后平定了叛乱,皇帝还远封他为临海军节度使。清宁十年,他又调到武安州当观察使。咸雍五年,他升迁到长宁宫使。

他还负责查清乾州户部司拖欠的钱财,制定了新的收支管理办法,对公家和百姓都有好处。大康四年,他当上了南院大王。任期满了,当地百姓请求他留下,他就留任南京留守同知。后来他生病了,皇帝下令派专车送他进京,还派太医给他看病。之后他又升任上京留守。大安年间,他又改任塌母城节度使。后来因为生病就退休了,皇帝还给他加了兼侍中的官职,并赐予一品俸禄。大安八年,他去世了。

姚景行,一开始叫姚景禧。他爷爷姚汉英,本来是西夏的将军,辽应历年间来辽国做官,结果用了敌国的礼仪,皇帝很生气,把他留了下来,安排在汉人的宫里做事。后来姚景行发达了,才把户籍迁出来,落户在兴中县。姚景行这个人很博学。重熙五年,他考中了进士,被任命为将作监,后来又调到燕赵王的府里当老师。没几年工夫,他就升到了翰林学士、枢密副使,最后当上了参知政事。他为人厚道正直,大家都敬重他。

道宗皇帝即位后,经常向他请教,姚景行成了北府的宰相。九年秋天,他请求退休回家。正巧赶上重元叛乱的消息传来,他赶紧召集人马,带了三百多骑兵勤王。等他赶到的时候,叛乱已经被平定了。皇帝很欣赏他的忠心,把叛军缴获的财产赏赐给了他。咸雍元年,他被任命为武定军节度使。第二年,皇帝又派人快马加鞭把他召回,让他担任南院枢密使。皇帝还很随意地跟他聊治国之道,把他带进内殿,拿出自己的御书和太子的书给他看,还赏赐了他很多东西和车辆。

皇帝当时想攻打宋朝,就问姚景行:“宋朝人喜欢在边境惹事,你说怎么办?”姚景行回答说:“自从圣宗皇帝用恩威并施的办法来安抚边疆以来,宋朝就一直向我们进贡,到现在已经快六十年了。如果因为一些小事就兴兵动武,恐怕违背了先帝的约定。”皇帝听了他的话,打消了攻打宋朝的念头。

他退休后,不到一个月就被重新启用,恢复了原来的官职。后来家里出了丧事,他又被起复任职,还兼任了中书令。皇帝曾经问他古今有哪些优秀的儒士,姚景行对答如流,很合皇帝的心意。之后,他被任命为兴中府知府,后来又改任朔方军节度使。大康年间,他被调到辽兴镇守。因为上京的监狱里积压了很多案件,皇帝就让他去当留守,没过几个月,监狱里的案子就都处理完了。他多次请求退休,皇帝都不答应。他又再次请求,皇帝才同意了,还给他加封了太师的职位。姚景行去世后,皇帝派人去吊唁,追封他为柳城郡王,谥号文宪。寿隆五年,朝廷为他建立了祠堂。

耶律阿思,字撒班。一开始,他被任命为祗候郎君。因为他箭法高超,被安排负责打猎,后来升职到渤海近侍详稳,相当于皇帝身边的侍卫。

重元之乱的时候,他和护卫苏射一起杀了叛乱的涅鲁古,因此被封为“靖乱功臣”,还被调到契丹的行宫当负责人,掌管宫殿的安全和管理。大安年间,他被封为北院大王,爵位是漆水郡王。寿隆元年,他升任北院枢密使,还负责修撰国史,地位非常高。

皇帝道宗驾崩后,耶律阿思被托付重任,加封为于越王,权力很大。当时要处理参与重元叛乱的人,罪名重的要抄家,但是耶律阿思收受贿赂,放走了很多人。萧合鲁曾经建议加强边防,可是耶律阿思极力反对,有人就说他拿钱卖国,暗指他贪污受贿。

后来,耶律阿思因为得了风疾,声音都说不出来了,就退休了。朝廷又给他加封了尚父的尊号,还封他为赵王。他去世的时候,享年八十岁,死后追封为齐国王。

历史评价说:滦河之变的时候,重元带兵包围了皇宫大帐,要不是仁先等人拼死保护,道宗皇帝当时就危险了!当时皇帝只能躲在北、南院,还召集塔剌兵来平定叛乱,仁先等人的功劳应该排在第一位。可是因为反叛的重元向太后告密,韩家奴又投降了奚人,所以耶律阿思和苏射杀死涅鲁古的功劳,才被人们记住,都算是有平叛的功劳。仁先和休哥齐名,功劳和德行都兼备,这只是他功劳中的一方面而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