室昉,字梦奇,是南京人。从小就为人谨慎厚道,刻苦学习,足不出户二十年,连邻居都不认识他,可见他学习有多刻苦。会同年间,他考中了进士,当上了卢龙的巡捕官。太宗皇帝去汴京接受册封,就诏令室昉担任知制诰,负责礼仪事务。天禄年间,他做了南京留守判官。应历年间,他多次升迁,最后当上了翰林学士,出入皇宫十多年。保宁年间,他还兼任政事舍人,皇上经常问他关于古今治乱的得失,他的回答都让皇上很满意。
皇上觉得室昉很有治国理政的才能,就把他调到南京做副留守,他处理诉讼案件公平公正,大家都觉得很好。后来他又升任工部尚书,接着又改任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没过多久,他就升任枢密使,兼任北府宰相,还加封同政事门下平章事。乾亨年间,他负责修撰国史。统和元年,他请求退休,皇上不准。他就进献了《尚书·无逸篇》来劝谏,太后听了很高兴。第二年秋天,皇上诏令修建岭南的道路,室昉调集了二十万民夫,一天就完成了工程。
那时候,室昉和韩德让、耶律斜轸交情很好,他们三人同心协力辅佐皇上,整顿吏治,清除弊端,有什么话都直言不讳,致力于减轻百姓负担,降低赋税,所以国家法度清明,朝中没有什么争议。八年后,室昉再次请求退休。皇上诏令他进宫,免去朝拜之礼,赐给他坐具和拐杖,太后还派阁门使李从训拿着诏书慰问他,让他常住南京,并封他为郑国公。以前,晋国公主在南京建了一座佛寺,皇上同意并赐名。室昉上奏说:“诏书规定要查禁没有名号的寺院。现在因为公主请求而赐名,不仅违反了之前的诏令,恐怕还会助长这种风气。”皇上采纳了他的意见。
室昉还上呈了他撰写的《实录》二十卷,皇上亲笔写诏书褒奖他,还加封他为政事令,赐给他六百匹丝绸。九年后,室昉推荐韩德让接替他的职位,但是皇上没有同意。皇上见室昉年老体弱,又赐给他貂皮被褥,允许他乘车入朝。室昉病重的时候,皇上派翰林学士张干到他府上授予他中京留守的职位,并加封他为尚父。室昉去世,享年七十五岁。皇上非常悲痛,辍朝两天,并追赠他为尚书令。室昉临终前嘱咐家人不要厚葬,担心人们过分夸奖他,所以自己写了墓志铭。
耶律贤适,字阿古真,是于越鲁不古的儿子。他特别爱学习,胸怀大志,但为人滑稽,喜欢玩世不恭,所以很多人都不了解他。只有于越能看出他的才能,曾经跟别人说:“这个人要是当了国家领导人,天下人都要跟着沾光啊!”
应历年间,很多朝臣因为说话得罪了皇帝而被处罚,耶律贤适却很乐意保持低调,经常去打猎玩,跟亲朋好友聊天也从不谈论时事。后来参与讨伐乌古族回来后,他被提升为右皮室详稳。景宗还是藩王的时候,经常和韩匡嗣、女里等人一起玩,说话有时会讽刺挖苦别人,耶律贤适就劝他应该早点和这些人疏远关系,正因为这样,穆宗皇帝最终没有怀疑景宗,这都是耶律贤适的功劳。
景宗当上皇帝后,因为耶律贤适的功劳,给他加官进爵,让他当了检校太保,不久又遥授他宁江军节度使的职位,还赐给他“推忠协力功臣”的称号。当时皇帝刚登基,很怀疑其他王爷是不是有篡位的想法,暗地里把耶律贤适当成心腹,还让他当了特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保宁二年秋天,耶律贤适被任命为北院枢密使,兼任侍中,还被赐封“保节功臣”。三年后,他又担任西北路兵马都部署。
耶律贤适为人忠诚正直,反应敏捷,待人真诚,即使休息的时候也想着政务。所以,各个部门的主要官员都不敢偷懒,积压多年的案件都被他处理干净了。可是,大丞相高勋、契丹行宫都部署女里,他们俩都骄横跋扈,仗着权势胡作非为,皇帝的姨母和保母也势力很大,当时很多人行贿求他们办事,他们的府邸门庭若市,跟市场一样热闹。耶律贤适看不惯这种现象,就向皇帝反映情况,但皇帝没理他;他请求辞职,皇帝也不准,还让他刻了印章继续办事。
乾亨年间,耶律贤适病得很重,这才获准辞职。第二年,他被追封为西平郡王,去世了,享年五十三岁。他的儿子耶律观音,后来当上了大同军节度使。
话说有个女子,名字叫涅烈衮,她家里的情况不太清楚,后来进了宫里,在积庆宫当差。景宗当皇帝初期,她在宫里负责管理马匹,后来因为母亲去世,她回家奔丧去了。有一天,她去雅伯山,看见一个大个子,吓得赶紧跑。那个大个子叫住她说:“别害怕,我是土地神。你把你母亲葬在这里吧,然后赶紧进宫去,将来一定会升官发财。”涅烈衮听了他的话,就把母亲葬在了那里,然后回到宫里。后来她一路升迁,最后当上了管理马匹的侍中。
当时景宗还是藩王的时候,因为涅烈衮是宫里出来的,所以对他特别好,涅烈衮也对景宗很忠心。后来穆宗皇帝被杀害了,涅烈衮就赶紧跑到景宗那里去。当天晚上,她召集了五百名禁军保护景宗。景宗当了皇帝以后,因为涅烈衮在危急时刻辅佐了他,就重重地赏赐她,还让她当了政事令、契丹行宫都部署,赏赐非常丰厚,不久又升任太尉。北汉皇帝刘继元听说涅烈衮很受皇帝信任,每到涅烈衮生日的时候,都会送来礼物表示祝贺。
涅烈衮这个人本来就贪财,和她关系很好的同僚萧阿不底也喜欢收受贿赂,两个人臭味相投。有人说,如果一件好东西被虫子咬了,或者破损了,人们就会开玩笑说:“要是让涅烈衮和阿不底看见了,保管他们把东西全拿走!”这句话在当时广为流传,可见她们俩贪财的程度有多么厉害。到了保宁年间,涅烈衮因为私藏五百副铠甲被官府查问,结果在她袖子里又搜出了要杀害枢密使萧思温的密信,最后被赐死了。
涅烈衮很会识马,有一次她在郊外散步,看见好几匹马的脚印,她指着其中一个脚印说:“这匹马一定是很名贵的骏马!”然后她就用自己的马换了那匹马,结果果然如此。
郭袭,不知道是哪里的,是个正直有才能的人,在地方上待了很久。景宗皇帝登基后,召见了他,两人谈得很投机,皇帝觉得他能委以重任,就让他当了南院枢密使,不久又加封他兼任政事令。因为皇帝经常去打猎,郭袭就上书劝谏说:“以前唐高祖也喜欢打猎,苏世长说打猎不到十天就够乐呵的了,高祖当天就停了打猎,史书上都称赞他做得对。想想看,咱们圣祖皇帝创业多么艰难,修身齐家治国,日夜操劳,从没懈怠过。穆宗皇帝却沉迷享乐,不顾国家大事,天下怨声载道。陛下继位后,全国上下都盼着您能励精图治,重振朝纲。十几年来,战争不断,寇贼也没平定;虽然年年丰收,但国家元气还没恢复。现在正是应该谨慎自省,为长远打算的时候。我听说您现在打猎比以前更厉害了,万一发生什么意外,后悔都来不及了!何况南方还有强大的敌人虎视眈眈,要是听到这个消息,岂不是会更加嚣张?希望陛下能减少打猎饮酒的乐趣,为国家社稷着想,这样才能国泰民安。”皇帝看完后很认同,赏赐了他“协赞功臣”的称号,并任命他为武定军节度使,后来他就去世了。
耶律阿没里,字蒲邻,是遥辇嘲古可汗的四世孙。他从小就聪明伶俐。保宁年间,他担任南院宣徽使。统和年间,皇太后临朝称制,他和耶律斜轸一起参与国家大事的决策,担任都统。因为在征讨高丽的战争中立下功劳,他被提升为北院宣徽使,并加封政事令。统和四年春天,宋朝将领曹彬、米信等人入侵燕地,皇帝亲自带兵征讨,阿没里担任都监,多次打败敌军。统和十二年,皇帝驻扎的地方盗贼很多,阿没里制定了严厉的抓捕盗贼的法令,盗贼才逐渐减少。以前,如果一家有人叛乱,即使兄弟不知道情况,也要一起受罚。阿没里就劝谏说:“兄弟虽然是同胞,但性情各不相同,一个人犯了谋反的罪,即使他的兄弟不知道,也一起受罚,这是株连无辜啊!从现在开始,即使是住在一起的兄弟,如果不知道情况,就不应该连坐。”皇太后很高兴地采纳了他的建议,并把它作为法令颁布。后来他退休了,就去世了。
阿没里喜欢聚敛钱财,每次打仗,他都把抢来的百姓抓起来,建城,请求把它命名为丰州,他还让自己的家奴阎贵当丰州刺史,当时很多人对此表示不满。他的儿子叫贤哥,官职是左夷离毕。
话说啊,景宗当皇帝的时候,大家都很盼着国家能中兴,这可不是他一个人勤政爱民就能做到的。主要是因为他赶上了穆宗那种昏庸无道的烂摊子,所以只要稍微做点好事,就显得特别突出;当然,也得感谢他手下有一大批贤臣良将,齐心协力帮他治理国家。
像室昉上奏的《无逸》这篇奏章,郭袭上书劝谏皇帝少打猎的奏疏,还有阿没里建议免除同气之族人坐罪的请求,这些都是仁义之士的肺腑之言,对国家和百姓都有着巨大的好处。 贤适忠也是个正直忠诚的厉害人物,算得上是近世的名臣了。反观女里,贪婪又卑鄙,后人应该引以为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