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阿剌,字阿里懒,是北院枢密使孝穆的儿子。从小就在宫里长大,辽兴宗特别喜欢他。重熙六年,他当上了弘义宫使。后来一步步升迁,做到同知北院枢密使,又加封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然后被派去东京当留守。重熙二十一年,他被任命为西北路招讨使,封为西平郡王。没多久就娶了秦晋国王的公主,当上了驸马都尉。清宁元年,皇上遗诏让他当北府宰相,还兼任南院枢密使,晋封为韩王。第二年,他又调任北院枢密使,改封为陈王,和萧革一起掌管国家政事。

萧革这个人特别会拍马屁,干了不少坏事,萧阿剌多次和他争论,但都没成功,最后只好辞职回家了。皇上因此对他有了意见,就把他调到东京当留守。正好赶上举行“瑟瑟礼”(一种祭祀仪式),萧阿剌进宫向皇上汇报国家大事的得失。萧革从中作梗,诬陷萧阿剌,皇上大怒,下令把他绞死了。皇太后想救他,都没来得及,非常伤心,哭着说:“萧阿剌犯了什么罪,竟然被这么快就杀了?”皇上后来也觉得后悔,就给了他很多赏赐,把他葬在了乾陵的赤山。

萧阿剌为人忠诚果敢,很懂政治,很有经济头脑。人们都说,如果萧阿剌还在,就不会发生重元之乱和乙辛之乱了。

耶律义先,是越仁先的弟弟。长得人高马大,气质出众,举止庄重。重熙初年,他被任命为祗候郎君班详稳。十三年,皇帝西征,他担任十二行糺都监,战功赫赫,升任南院宣徽使。当时萧革担任枢密院同知,专权跋扈,耶律义先看不惯他。有一次在宫中宴会,义先就当着皇帝的面说:“萧革这个人奸诈狡猾,喜欢搞乱子,如果重用他,一定会误了国家大事!”他说话非常激动,但皇帝没听进去。

另一次宫宴,皇帝让大臣们玩博戏,输的人要罚酒一大杯。轮到耶律义先和萧革对弈,义先叹了口气说:“我连个进贤退不肖都做不到,怎么能跟国贼一起玩博戏呢!”皇帝说:“你醉了!”义先却大声反驳,不肯罢休。皇帝大怒,幸亏皇后求情,才算把这事儿揭过去。第二天,皇帝对萧革说:“耶律义先太无礼了,应该把他贬官。”萧革却说:“耶律义先天生忠直,这次是因为喝醉酒才失言的,谁敢说别人没有错呢?”皇帝觉得萧革忠厚正直,更加信任他。耶律义先心里很郁闷,但参与议事时,却从不消极怠工。

又一次在皇帝面前玩博戏,耶律义先祈祷说:“上次我直言进谏,冒犯了天威。今天这一掷,就让我来表明我的忠心吧!”结果他竟然赢得了堂印。皇帝很惊讶。重熙十六年,他被任命为殿前都点检,讨伐蒲奴里,招降了不少人,还抓住了他们的首领陶得里,皇帝还为此下诏褒奖他,并因为他的功劳,升任南京统军使,封武昌郡王。他还上奏请求免除统军司的钱粮赋税,用来救济贫民。没过多久,军械齐全,百姓也得以休养生息。重熙二十一年,他被任命为惕隐,晋封富春王,后来去世,享年四十二岁。

耶律义先经常告诫族人说:“朝中三位父房,都是皇帝的兄弟,不孝不义的事情尤其不能做。”他待人接物,不论贵贱贤愚,一视同仁。他的妻子是晋国长公主的女儿,每次遇到宗族亲戚,她都穿着正式的礼服去拜见,所以内外都很受她的影响。清宁年间,追赠他为许王。他的弟弟叫耶律信先。

耶律信先,因为他父亲耶律瑰跟皇帝关系好,从小就在宫里长大,而且骑射技术特别棒。重熙十四年,他当上了左护卫太保,还兼任殿前点检司的副职;重熙十八年,又加了个右祗候郎君班详稳的官职。皇帝问他想得到什么赏赐,信先说:“我父亲耶律瑰跟您老人家情同手足,可就是没得到封王,要是能追封他为王,我就心满意足了。”皇帝说:“这是朕的疏忽。”于是就追封耶律瑰为燕王。同年,他跟着萧惠去攻打西夏,结果在河南被打败了,按规矩受到了处罚。到了清宁年间,他当上了南面林牙,后来就去世了。

萧陶隗,字乌古邻,是宰相辖特家族的第六代孙子,为人刚正不阿,很有威望。咸雍年间,他担任马群太保。他发现管理马群的情况名不副实,就查阅了以前的档案,把瘦弱生病的马匹剔除,登记了实际数量,那些牧民对他都很敬畏。萧陶隗上书说:“管理马群,总是报少报多,甚至把没有的也报上去。上上下下互相欺瞒,积弊已成风气。不如把实际数量统计清楚,制定一个明确的登记制度,这样对公对私都有好处。”皇帝采纳了他的建议,马匹的数量年年增加。大康年间,他升迁了好几个官职,最后当上了契丹行宫都部署。

有一次,皇帝问大臣们:“北枢密院的职务关系到国家大事,很久没找到合适的人选了,耶律阿思和萧斡特剌两个人,哪个更合适?”大臣们都各说各的,只有萧陶隗一言不发。皇帝问他:“你怎么不说话?”萧陶隗说:“斡特剌懦弱无能,办事只会把事情搞砸;阿思虽然有才能,但是贪婪成性,将来一定会成为祸患。即使不得不启用他,把事情搞砸也比留下祸患强。”皇帝说:“萧陶隗啊,你虽然比不上魏征,但我却不如太宗皇帝啊!”但最后还是任命了耶律阿思为枢密使。 耶律阿思因此对萧陶隗怀恨在心。

过了九年,西边边境不太平,耶律阿思上奏说:“边境的事情很重要,应该派一位重臣去镇守。”皇帝问:“萧陶隗怎么样?”耶律阿思说:“正合圣意。”于是萧陶隗被任命为西南面招讨使。耶律阿思暗中和萧阿忽带一起诬告萧陶隗在漠南偷盗马匹和居民的财产,没有及时追捕,罪当处死,结果萧陶隗被免官。过了很久,他又被起用,担任塌母城节度使。还没等上任,就得了疽病去世了。

陶隗这个人脾气很暴躁,一生气胡子都得炸起来。每次遇到重大的事情,他都会果断地做出决定,就算上面领导脸色不好看,他也不会轻易改变主意。他对权贵一点也不卑躬屈膝,最后却被阿思陷害了,当时的人都为他惋惜。他有两个儿子,一个叫图木,一个叫辖式。阿思死后,陶隗才得到重用。

萧塔剌葛,字陶哂,是六院部人。他为人一向刚正不阿。辽太祖时期,因为他叔祖台哂参与谋杀了越释鲁,所以他也被牵连,被发配到弘义宫。到了世宗皇帝即位,因为萧塔剌葛的舅舅是皇亲国戚,所以他被赦免,补任国舅别部敞史。有人说泰宁王察割有反叛之心,萧塔剌葛说:“就算他敢做那些不义的事,谁又会跟着他呢!”有一次在宫里参加宴会,酒喝多了,萧塔剌葛一把抓住察割的耳朵,强迫他喝酒,说:“皇上虽然知道你傲慢狠毒,但是因为你是皇亲国戚,所以对你格外宽容,让你留在身边,也看看你的才能到底怎么样。如果你一直作恶不改,最终只会自取灭亡!”察割没办法回答,只能尴尬地笑了笑说:“您这玩笑开得也太狠了吧!”天禄年间,萧塔剌葛当上了北府宰相,后来察割造反,萧塔剌葛喝醉了酒骂道:“我后悔当初没有杀了这个叛贼!”没多久,他就死在了察割手里。

耶律敌禄,字阳隐,是孟父楚国王的后代。他为人正直,而且力气很大。察割造反的时候,耶律敌禄听说后,立刻去见寿安王,慷慨激昂地说:“如果能给我几百精兵,我就能平息叛乱!”寿安王很欣赏他的忠诚。穆宗皇帝即位后,任命他为北院宣徽使。皇帝觉得飞狐道太窄了,就下令让耶律敌禄拓宽它。第二年,他带兵去支援河东,到达太原后,与汉王在高平会合,一起攻击周军,打败了他们,还降服了周军的一部分士兵。忻州、代州叛乱,他又带兵去讨伐。正好耶律挞烈也赶到了,他们在忻口打败了周军。军队回师后,耶律敌禄就去世了。

文章说:忠臣只知道为国家效力,而不知道保护自己,所以他们敢于直言进谏,即使冒着危险也在所不惜。阿剌因为阿谀奉承,不遵守法度而被萧革陷害;陶隗因为直言进谏而被阿思陷害;萧塔剌葛因为指责察割的罪行而被察割所害,他们的忠心都是毋庸置疑的。他们的话刚说出口,灾祸就随之而来。唉,邪恶与正义无法分辨,国家怎么能不乱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