耶律斡特剌,字乙辛隐,是许国王寅底石的第六代孙。他年轻的时候不喜欢做官,直到四十一岁才当上一个小官儿,就是本班郎君。那时候,枢密使耶律乙辛权势很大,经常陷害忠臣良将,斡特剌害怕自己也被牵连,所以一直很低调小心。

大康年间,他当上了宿直官,后来又升任左、右护卫太保。大安元年,他被提升为燕王的老师,之后调任左夷离毕。四年后,他又升任北院枢密副使。皇帝还专门写诗表扬了他,之后他升任知北院枢密使,还被封为“翼圣佐义功臣”。

北边阻卜部落的首领磨古斯造反了,斡特剌带兵去讨伐。赶上大雪,他打败了磨古斯的四个部落,斩首一千多级,因此被任命为西北路招讨使,封为漆水郡王,并被加封为“宣力守正功臣”。没多久,他又被任命为南府宰相。

后来他又去讨伐闸古胡里扒部,打败了他们,之后被召回担任契丹行宫都部署。之前,南北府之间经常有官司,各州府都可以直接审理;但是后来几年,如果没有枢密院的命令,就不能审问,所以很多官司都积压下来了。斡特剌就上奏建议恢复以前的制度,皇帝同意了。

寿隆五年,他又被任命为西北路招讨使,去讨伐耶睹刮部,俘虏斩杀了很多人,缴获了数万匹马、骆驼、牛羊。第二年,他抓住了磨古斯,被加封为守太保,并被赐封为“奉国匡化功臣”。

乾统年间,他请求退休,皇帝没同意,只是让他辞去了招讨使的职务。后来他又兼任南院枢密使,被封为混同郡王。之后又升任北院枢密使,被加封为守太师,并被赐封为“推诚赞治功臣”。最后他退休了,去世后被追谥为敬肃。

孩里,字胡辇,是回鹘人。他祖上在太祖时期来进贡,主动要求留下,所以就被朝廷重用了。重熙年间,孩里当上了近侍长。清宁九年,他平定了重元之乱,立了大功,被加封为金吾卫上将军,还被授予了平乱功臣的称号。后来他又升迁,当上了殿前都点检,因为办事认真严肃而闻名。大康初年,他被加封为太子太保。两年后,又升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三年后,改任同知南院宣徽使。当时耶律乙辛被外放去守中京,孩里去祝贺;后来要召回耶律乙辛,孩里就上奏说这样做不行。结果耶律乙辛再次入朝执政,孩里就被外放,做了广利军节度使。后来皇太子被诬陷,孩里本来要被牵连,但皇上特地下旨免了他的罪。大安初年,他又升任达鲁虢部节度使。寿隆五年,他生病了,自己说:“我的寿命到头了”,拒绝治疗,最终去世,享年七十七岁。孩里一向信奉佛教。清宁初年,他跟着皇上打猎,从马上摔下来,昏迷了一会儿又醒了过来。他说他看到两个人把他带到一座城里,宫殿非常宏伟壮丽,一个穿绛袍的人坐在殿上,左右侍卫列队站立,那些人引导孩里走上台阶。一个拿着文书的人给他看,说:“本来要取大腹骨欲,错拿了你。”文书上写着“官至使相,寿七十七”。一会儿工夫,他又被推到一个大坑里,然后就醒了。道宗皇帝听说这件事后,命令把这件事记录下来。后来,这件事都应验了。

窦景庸,是中京人,是中书令窦振的儿子。他聪明好学。清宁年间,他考中了进士,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后来一步步升迁,做了少府少监。咸雍六年,他被任命为枢密直学士,不久又兼任汉人行宫副部署。大安初年,他升任南院枢密副使,负责修撰国史,后来又担任枢密院事,被授予同德功臣的称号,封为陈国公。他生病了,上表请求退休,皇上没批准,反而加封他为太子太保,并任命他为武定军节度使。他审理案件,能明察秋毫,处理得当,轻重适宜,因为狱事空闲而闻名。七年后,他被任命为中京留守。九年后去世,谥号肃宪。他的儿子窦瑜,官至三司副使。

耶律引吉,字阿括,是品部人。他父亲耶律双古,在西边镇守了二十多年,治理很严格,不贪图钱财,当时很多人称赞他。耶律引吉为人正直,讲义气。他凭借父亲的功劳得到官职,一步步升迁,做到东京副留守、北枢密院侍御。当时萧革、萧图古这些人凭借阿谀奉承得到重用,卖官鬻爵,收受贿赂,而耶律引吉却坚持正直,丝毫不徇私枉法。后来,他被调任客省使。朝廷曾经派使者去统计三京隐户,但没有成功,于是就派耶律引吉去办理,结果他找到了几千户。当时昭怀太子负责北南院的事务,他选拔耶律引吉做他的辅导。枢密使乙辛想要扳倒太子,很讨厌耶律引吉在他身边,就奏请皇帝将他贬为群牧林牙。大康元年,乙辛请求皇帝赏赐给他牧地,耶律引吉上奏说:“现在牧地本来就狭小,牲畜都繁殖不起来,怎么能分给臣下呢?”皇帝于是就停止了赏赐。乙辛因此更加嫉恨耶律引吉,把他贬为怀德军节度使,又把他调到漠北猾水马群做太保,最后耶律引吉在那里去世了。

杨绩是良乡人。太平十一年他考中了进士,后来一步步升迁,做到南院枢密副使。他和杜防、韩知白等人一起擅自发放进士的堂帖,因此被贬为长宁军节度使,后来又调任涿州知州。清宁初年,他被任命为参知政事,兼任同知枢密院事,成为南府宰相。清宁九年,听说重元叛乱,他和姚景行一起勤王,皇帝很嘉奖他们。清宁十年,他担任兴中府知府。咸雍初年,他被任命为枢密院事。咸雍二年,他请求退休,皇帝不准,任命他为南院枢密使。皇帝认为杨绩是老臣,特地召见他,和他一起讨论古今治乱,以及大臣的忠奸邪正。皇帝说:“现在朝中忠直的大臣,只有耶律玦和刘伸;但是刘伸比不上耶律玦的刚正不阿。”杨绩拜谢说:“哪个时代没有贤人,天下混乱的时候就独善其身,天子圣明的时候就兼济天下。陛下能明辨忠奸邪正,升迁和贬黜都分明,天下万幸啊!”他多次上表请求退休,皇帝都不准,封他为赵王。大康年间,按照惯例改封他为辽西王。后来他退休了,加封为守太保,最后去世了。他的儿子杨贵忠做过兴中府知府。

赵徽是南京人,在重熙五年考中了甲科,然后一路升迁,做到大理正。到了清宁二年,铜州有人胡乱毁谤三教,赵徽负责调查审理,把案情上报朝廷,得到了皇帝的赞赏。他处理过很多棘手的案子,都有不错的名声,后来升迁为翰林学士承旨。咸雍初年,他担任度支使,三年后升任参知政事。之后外放担任武定军节度使,到任期满的时候,当地军民都请求他留下。后来他又担任同知枢密院事,兼任南府宰相、门下侍郎、平章事。退休后去世,追赠中书令,谥号文宪。

王观也是南京人,博学多才,口才很好。重熙七年,他考中了进士乙科。兴宗皇帝驾崩后,他被任命为夏国报丧使臣;回来后,被任命为给事中。咸雍初年,升迁为翰林学士。五年后,兼任乾文阁学士。七年,改任南院枢密副使,皇帝还赐他国姓,让他担任参知政事,并兼任知南院枢密事。后来因为伪造诏书修建私人宅邸,被削去爵位,沦为平民,最终去世。

耶律喜孙,字盈隐,是永兴宫分人。兴宗皇帝还在东宫的时候,耶律喜孙就在他身边辅佐。圣宗皇帝病重的时候,耶律喜孙和冯家奴一起告诉仁德皇后,说宰相萧浞卜等人图谋不轨。等到钦哀皇后称制后,耶律喜孙非常受宠信,得到重用。重熙年间,他的儿子涅哥担任近侍,因为犯事被处死。皇帝考虑到耶律喜孙曾经拥戴过他,并且同情他儿子因罪而死,想给他留个官职,但耶律喜孙没有合适的部门可以安排,恰好看到马印文的品部号,就让他隶属于那个部门,任命他为南府宰相。不久后,他又外放担任东北路详稳,最终去世。

论曰:孩里、引吉在乙辛擅权、萧革贪污腐败的时期,虽然和他们同朝为官,却能坚持自己的操守,不阿谀奉承,这已经超越了常人。古语说:“岁寒知松柏,后凋也。”这两人就体现了这种品质。像斡特剌之战的功劳,窦景庸的审判,杨绩的忠告,也都是贤能的表现啊!